回覆列表
-
21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
22 # 真太素老道
孫思邈141歲
吳雲清161歲
梅墨生59歲
喬佈斯53歲
帕瓦羅蒂73歲
星雲大師現在還健在,應該是有94歲以上
好吧,聯合國資料認為,醫療對於壽命的影響只有8%,不會高於8%,不過,中醫的治未病好像不屬於醫療範圍
關鍵是你是怎麼破壞掉了自己的人體免疫力,導致你自己的人體不能自愈自體疾病的呢?
弄明白了這個,就可以長壽了
-
23 # 哈大叔3
說出來總是不相信,因為現代“唯物”的科學不是“自然生命科學”。自然者,道也,道法自然,人的生命經過是一個從小變老的自然經過,是一個有化無的過程。這就涉及了你提出的問題:人的壽命為什麼有長有短?壽命長短是現代、唯物、西醫的理論,時間標準是陽曆年。而中華象形科學文化的生命週期都是“一”年,年當中有天地之氣標註的六十個“歲”,生命自有定數,而且是天命不可違之。讓死不死是妖,死而不死是神。中華文化的命都是一樣的“法律”。
哦,與中醫無關,與中華象形文化有關。對應今天的概念,中醫是祖氣所定,西醫是基因所定,奇妙的是:DNA結構與太極卦爻結構“完全”吻合。
人的壽命與中醫有關係嗎?實際上是有關係的,並且關係是很密切的,因為要想長壽,第一件事就是要健康,確保身體沒有傷大雅的問題,小問題可以有,人吃五穀怎麼可能會沒病,只是這些小毛病是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就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造成體質下降,引發肥胖,從而帶來一些類的問題,那麼想長壽就難了,甚至連保障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都難。
眾所周知現在的人疾病越來越多,並且病症千奇百怪,並非所有的疾病都是有病灶的,但是如果不在出病灶之前控制,可能會帶來大問題,那麼這些疾病與中醫中的身體的體質,經絡是否通暢,臟腑功能是否正常都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舉個例子,如果脾胃出現問題,首先會出現食慾的問題,食慾本身就不振,還會伴隨消化不良的問題,這本身就會影響吸收,而因為脾氣不足,營養不能很好的被輸送到需要的地方,人體就會出現疲勞、乏力、營養不良、消瘦等等問題,身體越來越弱,那麼有可能一場感冒都會危及生命。
中醫的養生講究的整體的調整,並且著重的是治未病,在疾病還沒有形成病灶的時候,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打壓,降一切可能傷害身體的因素都消滅在萌芽狀態。而這些初期的身體不適的情況,只有中醫才能找到原因,並且根據症狀解決掉。
無論是從維持健康的狀態來說,還是養成讓身體更長壽,用中醫的方式都是百利無一害的。並且行之有效。中醫中的養生並不拘泥於用中藥,而是順應四時,順應季節,順應環境,順應自然,從飲食中調整,從活動上提升,從心態上升華,這樣身體才能真正處於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