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人生143820670

    這句話跟"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有道理,前提是這把鑰匙必須合這把鎖的鎖孔,只要合了,就是是再難開的鎖,也就迎鎖而開了。如同世界充滿了黑暗和寂靜的海倫·凱勒這把鎖(又聾又啞)遇到能開啟安妮·莎莉文老師這把鑰匙一般:這時候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出現讓海倫凱勒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從她讓海倫將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海倫感受發聲的震動的聲音開始,到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代表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等;海倫凱勒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少不了安妮·莎莉文所做出的貢獻。可以說,安妮▪莎莉文成就了海倫▪凱勒,而海倫▪凱勒也成就了安妮▪莎莉文,使兩位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抹亮麗的風景。

    可問題一:是安妮·莎莉文只教海倫·凱勒一個。而對於廣大教師,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問題二:不是所有的學生的家長都具有海·倫凱的父母那樣的素質和物質基礎。(海倫▪凱勒19個月高燒時,母親溫柔地撫摸她,給她力量;在母親要做活時,就讓她拉著母親的衣襟走動;在閒暇時,母親就抱她在膝蓋上;家人在交流時,就讓她觸控他們的嘴脣來感受。

    父親是雜誌社的編輯,雖然很忙,但是除了打獵的季節外,天天會抽時間陪著她。他會帶女兒去田園和森林裡散步、聊天,撫摸女兒,逗女兒笑,還會把採摘到最好的草莓和葡萄給女兒品嚐。在小海倫▪凱勒學會說話後,父親常常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寫在她的手掌上,逗女兒笑;聽女兒複述自己講的故事。)要知道父母可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意義深遠的。

    問題三:影響孩子的成長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社會、家庭、學校。這三個因素可謂三足鼎立,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一不可,可事實上很多人都把教育的責任歸給老師,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再看教育頂級大咖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怎麼說的?在其《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還真找到這句話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寫道:“直到不久前,這種說法還是相當流行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師’,既然如此,那就應當沒有難教的學生了。而所謂難教的學生,是無能的教師臆想出來的而為自己的教育無能找藉口。”(《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第132頁)

    ′看清楚沒有?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是作為批駁靶子而引用這句話的,緊接著,蘇霍姆林斯基便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難教的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嚴肅而詳盡地分析了這樣的兒童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積極面對這些孩子的建議。他並不贊成這句話,他將這句話提出來予以批評,目的恰恰是肯定“難教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但蘇霍姆林斯基並不因此而輕易放棄這些“難教兒童”,而是分析他們產生的原因,並盡力想法辦法轉化他們。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邏輯。也是他的偉大之處。

    綜上所述。十年前專家提出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是絕對的,他是有條件的。事實上這句話之所以風靡一時,就是被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所謂教育專家及教育行政人員及社會人員無限誇大其適用範圍,把他奉為圭臬,大肆宣揚,說得是振振有詞,讓真正一線教師為之汗顏?為什麼呢?學生教不好,就是怪你老師不會教!你至少應該汗顏。 你如果找理由說辭就是不思進取!思想不過關,道德綁架和輿論批評則將排山倒海而至。在神一樣的邏輯下,一線教師只能逆流而上,負重前行,心中的壓力和辛酸自不足為外人道矣!

  • 2 # 馬火蟻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第一次見應該是在十幾年前的洋思中學的校園裡,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在校園大樓上一排紅色大字讓人驚心!我當時私下和他們某些老師交流,老師說,你願意信你就信,你不願意信,也沒人逼你;某班體育課有兩名學生因為腿傷在教室裡沒出來,我們進去和學生交流,問學生對這句話的看法,學生說:“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們和外地去參觀的老師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這話不符合邏輯:如果這句話是真話,那麼警察,法院,監獄都可以不要了!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規律,相當於文革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豪言壯語!

  • 3 # 生活情感日記

    從文化知識學習上來說,不能忽視學生智商、接受能力等先天因素和客觀條件。

    我多年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確實有些學生到了一定的難度和層次,就是理解不了了。不管怎樣解釋、分析,他的抽象思維能力達不到那個水平。你讓老師怎麼辦呢?

    每個人先天的遺傳因素、後天發展等等決定了每個人必然是不同的。那麼我們也就得承認在學習上每個學生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一樣的,否則不每個學生都上清華北大了?但是這句話完全否定了人能力的差異性,主觀的認為每個人一定都能教好。而教不好的責任就都推到了一線老師的身上。

    於是領導、家長都用這句話給老師上緊箍咒,弄得老師噤若寒蟬,手足無措。但客觀規律無可否認,十年過去了,這句話現在很少再有人提起,事實表明這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科學的。

    中國學生多老師少,很難關注個體,應試教育本身也很難激發個體成長

    即使拋開上面,我泛指的學習,就單單說成績,其實也很難苛責。

    畢竟,至少從我讀書時候,就是,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班主任就一個,每一科老師就一個,你說老師要怎麼挨著關注每個學生的狀況。

    並且中國高考,應試教育,卷子至少某個區域都一樣。

    本身,邏輯上,我們可以說,應該挖掘孩子的潛力,激發每一個孩子的天賦,然後順應他的天賦,培養成才。

    實際上,對不起,你能不能上好的大學,就是看分數。

    你不要給我說,你這個厲害,那個厲害,什麼Octavia,我們只看整體成績。

    所以,你看,除非你真天才的鳳毛麟角,事實上,你只能順應這個社會,你只能對照課本背誦,考試。

    你當然可以說,其實主要我天賦不是很適合考試,但是沒辦法,要生存,只有你適應規則。

    而作為學校老師,也只能讓你更好適應規則,考高分,而不是鼓勵你自己發揮特長,不在乎考試成績。

  • 4 # 計無庸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似乎有道理,但,過於武斷。學生的成長與老師的關聯度當然密切。可是,學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更是巨大。也就是說,還不要說學生周圍的朋友與玩伴與同學的影響。另外,還受一個時間因素的影響!因而,這種說法不合適,也不客觀!唯一想說明的事是,老師對於學生的成長而言,影響力之大!責任之重!我們一日為師,當思肩負的責任何其重大!

    就客觀現實來講,不要過於誇大老師的作用更為實際一些,或許,這樣,更有利於師生關係的處理和家校關係的處理,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 5 # 齊天大猴

    教育界雷人口號鋪天蓋地,但我認為最具有殺傷力,也是我最反感的兩句中,就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能說出這樣一句話的人,不論他是自慰也好還是意淫也罷,十多年來給教師帶來巨大傷害。把教師牢牢地釘死在所謂的無能論中。

    第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嗎?

    一個班級大概60個學生,有以下幾種群體構成,第一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積極上進,自律努力,永遠都在自我學習,各方都很優秀。這樣的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如果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出問題,教師真得是有重要責任的。但是這樣的學生通常佔領了班級前十五名。

    第二種就是被逼學習型的,這一類孩子也很努力,其中不乏有聰明者,但是沒有自律能力,有人管就學,沒人管就玩,但在外力的約束下,他們還是能夠在學習上達到一點的成果。這樣的學生教師費點心,還是能教育好的。這類學生大致在班級16到35名之間。

    第三類就是不學習型的,這類人視學習如洪水猛獸,基本上師生矛盾都集中爆發在這個群體中。這樣的學生可能能教育好,但是在升學率的重壓下,他們是最早被淘汰和遺忘的一類。

    這樣的學生真心需要提出這句話的磚家來親自指導。

    以本地初中考生為例,2019年畢業生4600左右,可是能升到普通高中的只有2200左右。請問那些沒有考上的2400人是教不好,還是教師不會叫。教育的競爭異常激烈。當地最好的優質初中全校650多個學生,只有150左右重點中學指標,平均到各班只有不到15個指標。

    考試製度就決定了學生的命運,可能從一生的角度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但是在單位時間內。一個班就要淘汰30個學生。請問是不是還得加一個學生學不學的條件在其中。

    我也想教好所有人,可政策他不允許啊。

    第二隻有不會教的老師嗎

    史稱孔子學生有3000餘人,賢者72人。按優生率來說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按理說遠遠沒有衡水中學普通老師帶出的學生優秀。

    教師隊伍有幾類。第一類是高階教師混日子隊伍。教師職稱制度一個變態結果就是一旦升級到高階,就功成名就混吃等死了,或者對教學,對學生提不起興趣,沒有責任心。這類人雖然很少,但是他們的惡劣行為殺傷力大。整日吃老本。這樣的人有可能逐漸不會教學,誤人子弟。我深深的鄙視他們卻又向他們看齊(誰都羨慕不幹活就能拿更多錢的人)。

    第二類就是廣大任勞任怨,辛勤勞作,當牛做馬似得一線教師。這些人基本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就在題山會海中,在教案寫作,作業批改中奉獻青春。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鼓勵他們,鞭笞他們,逼急還體罰他們(這條有極大風險,正在被教師放棄中)。但是,所有的目標不是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而是為提高學習成績。教師眼中的學生只是一個分數的代稱。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教師不想和學生溝通,可學校只拿成績和高考升學率來衡量好教師,好學生。

    如果帶不出成績,你就會被認定不會教,簡單粗暴。

    提出這個口號的人不謹慎。傳播這口號的人沒道德。

  • 6 # 歷史簡單說

    我最討厭的兩句關於老師的話,其中一句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另外一句就是“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課後補習才講重點”。

    這句話,最大的問題,就是以偏概全,比如985的學生,比一般本科強,像這句話,只能是平均水平,而不能說每個985的學生,就一定會比一般本科的學生厲害,同樣,也不代表985出來的人,過得比一般本科的學生好。

    其實,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會發現,老師的孩子,成績要麼特別的好,要麼成績特別的不好,而我們一般都會過濾掉那些成績好的人,而會關注那些成績不好的人。

    最後,一些人得出了一個結論,某某老師,連自己的兒子女兒,都教不好,又怎麼會教好其他人呢?這個說得好像還很有道理似的。

    所以這個老師不管教得有多好,拿了多少獎,帶的學生,很多考進了985,或者重點高中,他們都只盯著這個老師的孩子,一直在說,可以說好幾年,好幾屆,一直當成笑料。

    其實類似的,之前有人就發出,雙復旦的夫妻倆卻有著一個學渣兒子,實在沒辦法,只能說,至少這個孩子還是很善良的,會孝敬父母。

    很多孩子其實真的,不管怎麼教都教不好,我在大學的時候,就有出去做家教,也遇到了幾個孩子。

    第一個孩子,我們就叫他小明吧,第一次見的時候,感覺這個孩子還蠻聰明的,可是呢,這個孩子完全不想讀書,他的母親一不在,就在我面前打開了《夢幻西遊》,然後跟我說遊戲裡怎麼樣怎麼樣,然後還跟我商量,讓我幫他寫作業,他額外給我錢,結果,顯然,我第二次再也不去了。

    第二個孩子,我們就叫他小剛吧,年段倒數幾名,三年級了,可是連13+5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懂,你說,我該從何教起呢?

    有些學生,真的是怎麼教也教不會,有些學生,真是不管怎麼教,他就是不想學。

    所以後來,我有兩種學生是不收的,第一,不想學的,第二,完全學不懂的。

    而為什麼一些家長喜歡這樣說呢?一方面, 不承認自己在家庭教育上面的缺失,二方面,不願意承認家裡的孩子其實在讀書不在行,那怎麼辦,甩鍋給老師了。

  • 7 # 莫老師23

    我認為這句話仍有道理。學生到學校來,是接受教育的,老師有責任教會他(她)文化科學知識,更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 8 # 峨風嶺

    一、這不是一種教育現象的描述。對於這句話持反對觀點的人的理由就是“如果存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話,這個社會上就不需要監獄了”。從現象看,如此絕對的說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無論教育多麼發達,教師的水平多麼高,不可能不出現教不好的學生,總會有那麼些人教不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二、這是一種教育態度的表達。對於老師而言,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對於個別已經很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堅信他(她)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教好的。對於學生來說,也不要自我放棄,要堅信自己無論現在有多麼的不好,只要改變,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三、這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堅守。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這個好與不好,絕對不能僅以考試成績這一項指標來考察。要按照加德納“多元智慧”的觀點,堅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找到學生的能力點,幫助學生進行專業規劃。二是,這個好主要是縱向的比較,只要每一天都有進步就可以叫做“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也讓學生用發展的所謂看待自己。

  • 9 # 凌空一顰

    如今看來:這個觀點就是個笑話!

    我們可以讓這樣的教育家到基層教育去“走兩步”!

    事實證明,教育也不是萬能的,否則每一個學生都進了大學深造,監獄也可以關門了。

    大多數的教師都是盡責的,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又要以之為終生事業,怎麼能不願意為之努力呢?雖然在方法和水平上不盡相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畢竟,教出好學生,取得好成績是一件既能給自己掙足面子,又能給家庭帶去好處,何樂而不為?

    這個觀點把學生的不成才歸為老師的錯,說老師不努力,太武斷了!

    所有的學生都能教會嗎?

    孔子弟子三千,成才者“七十二賢”。按教育家的觀點:孔子就是不盡力的老師了。

    但孔子被後世稱為“教育家”,並在世界得到公認,不知這位教育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的老師,並非教育家,但一直在一線摸索。奉勸那些教育家深入實際 ,從基本情況入手 ,少空談來標榜自我!

  • 10 # X射線60945207

    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時就感覺很吃驚,怎麼會有如此極端的言論呢?首次提出這樣觀點的專家怎麼連最起碼的教育規律都不懂呢?

    1、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是不是就可以說“沒有看不好的病,只有不會看病的醫生”?這不符合起碼的教育規律。

    2、學生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先天的智力遺傳、兒時的學習基礎、家庭的教育環境、家長的文化素養、學校整體的學習氛圍……如果學生的學習不好怎麼只怪罪老師沒教好呢?舉例說明,假如班級有一個先天弱智的兒童,從小又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能夠做到的只能是讓他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至於能不能達到你所說的“好”的標準就真的很難說了。

    3、當然,教師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無論什麼樣的學生交到我們手裡都是家長的一份信任和囑託,我們當老師的都應該傾盡全力努力使學生有進步有提高。

    4、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好”指的是哪方面的好,按照我的理解,學生應該全面發展,所以家長和學校不能只盯著學生的考試分數這一個指標來衡量教師工作的效果,而應該綜合考量總體衡量教師的工作業績。如果一個班級學生整體發展不錯,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特別是在道德素養政治思想方面學生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即便是學習成績沒有考年級第一名,我認為這個班級也應該受到表彰和鼓勵。

  • 11 # 吳鳳琴老師

    這句話應換作: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更合適。

    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師,我想這句話沒有人不同意。

    一、一個人0歲到6歲,可以說完全是父母在教育。

    【可千萬別給我說,3到6歲,幼兒園老師在教育,70 、80年代的鄉鎮縣城、五六線城市孩子,沒有幾個上過幼兒園的。包括我自己。

    現在的一部分父母。送孩子過去就是為了找個玩伴,或者幫忙看著孩子,隨便學點什麼。

    能遇到有愛心和耐心的幼兒園老師,就很感激了。不指望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孩子。對孩子好就行了。】

    言歸正傳,“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明顯是為了鼓勵讓老師盡其所能,有耐心、有方法的教學生而已。

    並不是將沒有成才,沒有考上高中,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這些責任都通通歸在老師頭上。

    13歲的孩子弒母,不滿14歲的男生殺掉女同學,圖書館的男孩兒讓一個6歲女孩兒舔下體。這些新聞屢見不鮮,都不能算在老師的頭上啊。相反,這應該全算在父母教育失敗。

    我記得一名日本作家曾經說過,作為父母,應該持證上崗的。很多父母只知道生養,不知道教育。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是為了讓幼兒園老師教,把孩子送到小學初中高中,一切都指望老師,成績好,也是因為老師,成績不好,也是因為老師,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這類心態的家長才會認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在他們的眼裡,教育全都是老師的責任。

    總結:這句話是為了激勵老師更用心的對待學生,而不是家長社會推卸教育責任的荒唐說辭。聽話要聽音,不要就字面意思理解。

    二、人天生就有智力,情商,家庭,社會綜合影響,不是由一個老師就能決定一個人將來能成才還是不能成才。1、人生遇到一個好老師,往往能一輩子都記住他,記住他的音容相貌,記住他的某句話。包括我自己,仍然記得我的高中、初中、小學老師。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幾個好老師。

    遇到好老師,確實是人生之大幸,一句話點醒自己,在學習上,做人上,有所改變。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對自己長大做事,受益終生。

    但遇不到好老師,或遇到好老師,自己沒上心,老師的話沒聽得進去,也只能怪自己太不懂事。我想80後的很多同齡人小時候都捱過老師的打,說實在的。大部分人都還是很感激老師,社會上有誰會為了你不能進步,而打你啊?恐怕這種負責任的打,求之而不得。只要沒打壞,我在這裡說一聲,老師,你打的對。

    2、人人都說人與人的智力差不多,其實這句話是騙人的,人和人的智力確實有差距。一道題,在認真聽的情況下,有些學生講一遍能懂,有些學生講10遍也不能理解。

    有些反應快,有些反應慢,而老師只能針對全班去講,不可能一直等一個人,或者一直超前給一個人講。所以自然有成績跟不上的,而有些學生卻嫌老師講的慢,講的太簡單。

    所以智力因素也決定了成績好壞能否成才。

    2、有些學生初三了,高一了給他講講道理,他就會非常感動,深受觸動。就知道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努力。

    而有些學生,苦口婆心、挖心掏肺,打各種比方,講各種例子。給他講道理,他只能聽一兩天,照樣睡覺、玩兒。慢慢的你都給他失去了信心,因為老師也是人。老師整天要操心兩個班,將近100號人。不可能把你當親兒子、親閨女一樣,天天跟著你屁股後面講道理。

    而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孩子能否學習好,自己想不想學,也就是:學習主動性才是最重要的。

    那一個孩子到初三了,到高二高三了,仍然不知道主動學習的,你說說是情商原因呀,還是家庭原因,還是老師原因呢?我想總不能怪老師不給孩子做工作吧。

    總結一下孩子,思想成熟度,情商,也會決定孩子能否成才,或者成才早晚。

    3、家庭環境,社會因素也會導致孩子是否學習成績好是否能成才?

    父母是公務員,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績好,更容易成才。這個是有資料支撐的,不是我胡說的。

    父母做事能持之以恆,本本分分的,孩子也更容易成績好。

    父母愛讀書,家裡擺滿書的,孩子也更容易成績好。

    相反,父母就是混社會的,孩子成績能好得了嗎?其實有,我想也是少數。

    如果父母給孩子灌輸:你鄰居家大哥小學文化,照樣能掙幾百萬。你大叔初中畢業,照樣開廠子,大學生畢業一個月才1萬,根本不夠買房的。

    慢慢的,孩子還有心思學習嗎?孩子還重視學習嗎?

    如果父母灌輸,某某網紅小學學歷一天掙幾千幾萬,某某女性會唱歌跳舞就能掙幾百萬上千萬,家裡佈置的跟春晚直播間或KTV似的,孩子成績能好嗎?

    現在網路上關於讀書無用論,上大學無用論,大學生遍地都是,什麼語文不重要?只有物理化學重要,什麼英語不重要,建議高考取消英語。這種無知言論非常多。

    無知言論多不要緊,關鍵相信的人還特別多。無知言論,特別有市場。相反,我這麼說反而會有人罵。

    不過,相信這些言論的人,整體文化水平也比較低。【文化水平和學歷一點關係沒有】

    所以,社會環境,社會輿論。家庭氛圍,也會影響一個孩子學習成績。

    喜歡請關注

  • 12 # 文良之天空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出自教育家陳鶴琴教授,這本是陳鶴琴教授勉勵教育工作者的一句話。鼓勵教育工作者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的一句話。

  • 13 # 毛眼觀生活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不會做的題目,只有不會出的老師?

    沒有抓不了的小偷,只有不會抓的警察?

    沒有偷東西的小偷,只有不會管家的人?

    沒有救不了的性命,只有不會救的醫生?

    沒有預防不了的病,只有不會預防的人?

    沒有亂講話的專家,只有不理解話的人?

    這都是什麼鬼邏輯?完全前言不搭後語!

  • 14 # 米哈里EDU

    我認為這句話放到如今依然適用!道理很簡單,資質特別好和特別差的都屬於少數,大部分人都屬於正常。既然如此,教師的能力就非常關鍵了。

    你可以把這句話當成鼓勵老師的雞湯,也可以把他當成一句過時的廢話,但有些事實你無法否認。

    一、從老師角度看:1、同樣是一個學校,不同老師教出來的班級,考試成績就是不一樣2、同樣一門學科,換一個老師教,效果完全不同3、同樣一個老師,從初級到特級,變的不是人,是教學水平4、同樣是一個知識點,不同老師有不同的講解方式二、從學生角度來看:1、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枯燥乏味、呆板固化的老師,遇到他們,瞌睡打盹2、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幽默風趣,講課淺顯易懂的老師。遇到他們,精神抖擻3、一個老師對我好,經常鼓勵我,我會更願意學,4、一個老師討厭我,整天批評我,我巴不得換老師

    從這兩個角度,你就會發現,如果我不想聽,說明你講的沒意思,如果我聽不懂,說明你沒講明白,如果我聽不會,說明你沒教對。

    白居易當年寫出來的詩,要先讓種地的大媽看,大媽看懂了才發表,如果看不懂,白居易會重新一次,直到看懂為止。

    物理學家費曼說過,如果你的理論沒有辦法讓一個10歲的孩子聽懂,說明你根本就沒掌握這個理論,你需要回去重新研究,這也是費曼學習法的精髓。

    如果你還不服氣,我給你舉個真實的事兒:

    我父親是七八十年代的高中數學老師,當時,他只有初中學歷。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第二天的課程自己都不會,需要頭天認真學習,先把它學會。

    即便如此,父親班上的數學成績照樣是全校第一,當然,這所學校只是鎮級高中。

    隨著教學能力的提升,父親開始教高三複讀班,班上數學成績全市第一,由於高考錄取率不斷提升,全市的高三落榜生(包括重點高中)紛紛來這個小鎮復讀,轟動一時。

    父親的口頭禪是:“笨蛋學生極少,愚蠢老師很多”!

    很多人都在強調環境,潛力,智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真理是什麼,誰都不知道,人們共同認可的“科學”,也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階段,未來是什麼,誰都不知道,誰也不敢保證,你說得清楚一個人究竟是“天生的基因”重要,還是“後天的培養”重要,你說不清楚。

    既然說不清楚,那尊重眼前的事實就好,事實是什麼?

    事實是老師和知識在B點,老師之前通過學習先到了B,可是,老師真正應該做的,是從B返回到A,然後從A,帶著學生往B走。

    可有些老師是站在B點,不停地高呼、吶喊、批評、指責A點的學生,埋怨他為什麼不從B點走向A點,你覺得合適嗎?你要讓一個腿腳有殘疾的人跟上你的節奏,這不現實。

    我從不否認智商,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願不願意一直往前走,重要的是,老師有沒有能力提升學生求知的興趣,願不願意幫助學生一路向前。

    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他還說,人們都把我的成功歸功於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一個人的成就=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句話對學習這件事同樣適用,學生的能力可能會很差,但是這個公式是“乘法”的關係,如果熱情高漲,思維方式正確且積極,那麼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是好的。

    如果這麼看,你就知道,除了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熱情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所以,請相信,教育不是把桶裝滿,而是把火點燃,誰可以做到這個?唯有教師。

  • 15 # 門前海藍藍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挺有道理,雖然講得絕對化,講得有些過頭,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駁,而且還氣勢洶洶的反駁,平常在我學校中和網路上也有許多老師對這些話很不感冒,但我也看到,對這些話很不感冒的老師大部分是和學生溝通比較失敗的老師,本來說比較失敗也沒什麼,誰沒有比較失敗的時候呢,而這部分比較失敗的老師又不願意去探索,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所以,只能說有一些學生是沒辦法改變,因此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特別有仇恨,把這句話當做一句笑話來看,好像這麼一說,好像說這句話陳鶴琴先生水平也比自己低的樣子。

    一個老師對付不了的學生,不一定別的老師也對付不了,對不?雖然說一個老師並不是所有型別的學生都能對付,但這也確實看到我們的工作是存在一些死角,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死角都有辦法克服,但是能看到自己的死角,畢竟是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可以克服掉一些平常無法克服的問題,這就需要自己轉換視角,需要自己不斷學習。而不是動輒就把一些學生歸為“教不好”,只能說只是“我教不好”,甚至只能說“是我現在還沒有好的辦法”,否則動輒就給一些自己對付不了的學生以“死刑”,這不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我相信喜歡提出這個問題的老師,大多是比較無知而且失敗又不喜歡探索,只是用這個話題來引發所謂的共鳴來安慰一下自己。

  • 16 # 芭巴爸爸

    【骯髒的沼澤開不出嬌豔的鮮花,乾涸的沙漠種不出參天大樹】

    植物成長需要好的環境,同樣,孩子成長也需要愛的氛圍。

    1、好老師懂得保護孩子的學習環境

    以前看過一個蒙特梭利教育的例子。幼兒園裡面有一個孩子靜靜地坐著聽音樂,聽的是巴赫的古典音樂。老師發現後並沒有去幹涉他。不會問他:你聽得懂不懂啊?這首歌對你有什麼啟發啊?你為什麼喜歡這種型別的音樂啊......

    老師知道孩子跟一個新事物做連線需要很長的時間,貿然打斷只會妨礙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很多成年人看書看不到5分鐘,注意力就飄到九霄雲外,大點的孩子上課時只能專注一會兒,就想東想西。

    不是他們不想集中注意力,而是在他們童年時,跟一個實物做連線時被家長打斷。例如,當孩子拿著一個勺子觀察時,家長打斷:這有什麼好看的。

    一切東西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孩子需要投入地通過觀察、觸控、聞味道、聽聲音才能瞭解這個事物。家長用自己的世界觀來衡量它不值得,而打斷孩子,孩子就會形成注意力缺失。

    像蒙特梭利的老師,不但沒有打擾孩子繼續聽巴赫,還將這個地方圍起來,不讓其他打鬧的孩子接近,保護這個聽音樂的場,這樣的孩子先不說能不能受到音樂的薰陶,至少注意力發展得到了保護。

    2、好老師為了教育能放下自尊

    一個3歲的中國小女孩到了美國,完全不會說英文,一年後仍然不願意學。

    美國老師跟這個孩子玩遛狗遊戲,將繩子拴在自己的脖子上,假裝自己是狗,讓孩子牽著繩子帶她去散步。

    這個中國孩子用英語說出了“小狗快跑”的單詞,從此打開了英語單詞學習之路。

    這位老師跟家長說起時眉飛色舞,根本沒有絲毫不被尊重的感覺,而且這只是一家社群幼兒園,像這樣盡責的老師在美國比比皆是。

    3、好老師從不指責學生

    說“從不”這個詞,有人可能認為不可能,或者認為這個老師肯定不在乎學生的前途。

    山東濰坊市高密縣雙羊鎮就有一個這樣的老師。學校裡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用其他老師的話說,這個學生在其他學校早被開除了8次。

    但是這位老師卻有不同的態度,他常說:“人和人不一樣,要允許孩子犯錯。”他也是這樣做的,從來沒有責罵過這個孩子。

    直到高中畢業,這個淘氣的男生還是那樣。但幾年後這個學生考上了北大哲學博士,回來找這個老師。

    他回看自己當年調皮搗蛋很愧疚,這為老師說:“每個人的心智成熟期都不一樣,你當時雖然是高中生,但心智水平還停留在小學生狀態。多年每個人18歲的時候我們都舉行了一場成人禮,現在我要為你單獨舉行一場成人禮。”

    這個老師就是著名教育家、十一學校的校長——李希貴。

    這樣的孩子讓一般的老師和家長來培養,早就不知道承受了多少責罵與打擊了。

    有這樣智慧的老師並不多見,即便是今時今日的年代。如果一輩子能遇上幾個這樣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是莫大的福氣。

    迴應一下問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確是這樣。好老師可遇不可求,但好家長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成為的。所以,不妨讓自己成為好家長,同時去尋求好老師,前者比較可控。

  • 17 # 柚子姐英語

    這句話在我自己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已經很風靡了,而如今我自己也進入了教育行業,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對於這句話更是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出自陳鶴琴,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他一輩子致力於兒童教育,當時講這句話是為了加強少兒教師的責任感,對孩子們認真,用心,負責任。但後來這句話有些被曲解,綁在了各個階段的老師頭上,最後變成孩子學不好,不分青紅皁白,都是老師不會教造成的,千錯萬錯,都是老師的錯。

    其實我們應該分情況來看:

    首先,確實是有不會教的老師

    我有一些初高中學生會很強烈地表現出討厭某個學科,比如英語,或數學等等。和他們深入溝通後才知道,他們討厭學科的本質,並不是真的就討厭學科對應的知識,而是討厭教這門學科的老師。

    學生們會跟我講他們之前的遭遇,有些人被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嘲笑和挖苦,有些人還被自己的班主任扇耳光,還有些人強迫去老師那裡補課,不然核心知識點就聽不到,等等。所以這裡的真正不會教的老師,其實很多時候都不能稱之為“老師”。但是,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用心負責任,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甚至非常多的老師都很偉大,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孩子們談心,溝通學習情況,為孩子們樹立好榜樣,這樣的老師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其次,也有真的教不會的學生

    現在很多父母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給予孩子比較好的物質條件來彌補這份缺憾。很多孩子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很容易成迷於遊戲當中,心思完全沒在學習上面。等孩子長大了,家長突然發現孩子成績差,只想打遊戲,就開始責備自己的孩子,剛好孩子又進入青春叛逆期,家庭矛盾重重。其實父母才是孩子們在人世間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決定了孩子們未來會怎麼看待這個世界,以及會如何面對自己將來在學校裡面的第二任,第三任老師。

    之前遇到很多家長跟我說,我孩子不聽我的,我管不了他,你是老師,他聽你的,你幫我管,孩子就交給你了。我常常在想,第一任老師都開始推諉,那後面的老師怎麼接好你這一棒呢?所以我們在不停地對老師們提要求的時候,家長們也反思一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可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該如何教好我的學生呢?

  • 18 # 妮可英語

    其實這句話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非常重視學生,本意好,倡導方向也好,但是,我們不能把一句理想化的,滿懷情懷的話,作為一個不看具體問題,一刀切的衡量標準。

    對於一個學生的教育是非常複雜的,這裡麵包括內因和外因。

    這主要包括:遺傳,環境,主觀能動性,學校教育。

    一,遺傳

    遺傳是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特點,比如機體結構,形態,感官和智力等。

    像姚明長到2米多,其他人無論怎樣補充營養也是追不上的。還有一些天才,比如上海15歲女高中生蟬聯“最年輕科學家”,比如最強大腦那些過目不忘的大神。而大部人即便訓練也只能是適度提升,但所能達到有限。而且每個人相對來講可能擅長的方面都不一樣。

    二,環境

    環境泛指影響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中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墨子也提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也都說明環境對於人的重要性。大到社會,小到包括家長,家庭日常都是一種環境。

    三,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能動的作用。也是人身心發展的動力。

    如果所有條件都具備,但是這個孩子內心如同死水,沒有主動意願,對所有沒有一點反應,那所有都無法變成現實。

    四,學校教育

    說到學校教育,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我們目前的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有很多優點,也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可以大面積的培養人才,有利於學生的多方面發展,便於管理等等。

    但是,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而言,有些真的就是客觀條件所影響的了。事物都有兩面性,班級授課制有很多優點,同時也有一些侷限性:

    1.大多教學活動有老師直接做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或者獨立性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2.學生的學習形式主要是接受式,動手就會少,對於培養探索情懷森,不利於創造實踐能力培養。

    3.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統一,很難有機會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4.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靈活性受限制。

    如果其他因素都沒問題的情況下,單就教學這塊,如果孩子確實需要,那可以注重一下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慢慢去調整孩子。

    通過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會有一個客觀清晰的看法了。

  • 19 # 感照

    沒錯。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20 # 木子師姐

    很多人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理解就是錯誤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不意味著通過老師的努力,可以把所有的孩子送到清華北大,名牌大學。

    而是每個孩子的天賦優勢是不同的,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也許很多人會不開心,但我一直認為真正牛的孩子是天生的不是培養孩子之所以牛是因為他們本身就牛,培養只會錦上添花。從小到大,我身邊的學霸基本上就沒有怎麼上過補習班,老師講了一道題,他們會想出更簡便的方法。他們都不覺得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覺得把一件有挑戰的事情完成是很有成就感的。在資訊學競賽班上,老師只是講了一些計算機程式設計的初步知識,剩下的就是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他們會互相出題考對方,有個人有個很巧妙的演算法就會分享給大家,有的時候是上一屆的大牛學長充當老師的角色。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是很難堅持。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能用同一的框架來要求所有孩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去尋找孩子的閃光點,找到適合孩子的賽道,找到孩子內心的驅動力。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世界是平的》作者弗裡德曼說過,未來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是驅動力的競爭。只有擁有強大自我驅動力的孩子才能持續學習、不斷成長。

    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曾談到什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可以偉大”的地方,讓他們在通往偉大的路上行動起來。

    我知道有很多家長很焦慮但我問你們是真的想讓孩子幸福,還是隻把他們當做實現自己夢想和虛榮心的工具。如果真的愛他們,就讓他們成長為他們自己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學習退步家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