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國學是落後的經典,您是怎麼認為的?

11
回覆列表
  • 1 # 三思堂

    國學是最能觸動人心智的鮮活語言,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閃爍著信仰之光;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訴說著浪漫愛情;一句“如廝如磨,如切如磋”道出了平凡生活;一句“一陽一陽之謂道”又告訴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一句“格物致知,躬行求是”又道出了多少求學實踐精神……從哲學到信仰再到求學,從浪漫愛情到平淡生活,炎黃子孫無不受著國學的滋養,這些關乎人性、人文的經典怎麼能說落後呢?應該說有著亙古不變的通感性,這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東方審美觀。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引述外中國人的經典,給人新鮮、時髦的感覺,就連日常用語也中英加雜,如,說唱歌手愛說good job,職場人喜說我不care,還有什麼diss你……是不是有一種回到民國的感覺,那時中國人剛走向世界,有好多文人作品就是如此表述,是不是有點很傷自尊,很落後呢?馬雲說,如果你是土鱉,應該出去見見世面;如果你是海歸,就應該好好補補國學。這難道不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國學思想嗎?崇洋並不妨礙國學,會唱《my heart love foever》,也要會唱《大碗麵》,是優秀的我們都要用。

    那麼,對待國學應該持一種什麼態度呢?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最實用的態度;學習聖先的思維方式,審美標準,培養一顆中國心;記住一些名言警句,經典篇章,用以陶冶性情,指導生活;深入研究,推陣出新,這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從小培養點國學基本功還是很有必要的,以便拓寬興趣愛好。

    當然,要辨證分析國學是落後經典的說法,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國學產生於農業社會,籤於當時的客觀環境,會存在總結不科學、不全面的地方,這就需要後人不斷修正。國學既反映農業,也反映手工業和城市服務業,但畢境沒有大規模工業生產和網路語言,需要升級迭代。但這些問題也並不能說明國學落後,只是需要豐富發展我們中中國人獨有的東方文明形式。

    所以,客觀看待國學很重要。你就生活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你學不學國學都在那裡,只是你會少一種生命體驗,你會格格不入 ,這對於追求新奇、穿越的年輕人來說,難道不是一種損失嗎?

  • 2 # 隔壁小哥哥

    我個人覺得這句話非常正確。

    國學是祖宗留下的經典,是這些經典塑造了我們的文化,從而造就了中華民族,讀國學,瞭解自己的過去,從情感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想做。但國學肯定是落後時代的,要不然現在怎麼到處都是英語、物理補習班,怎麼不見國學輔導課呢?

    國學非常推崇向古時候看,祖宗之法不可變。孔子要恢復到周天子時代; 墨子更狠,所謂的"兼愛"就是要回到大禹年間。時代在進步,我們可以吸取歷史經驗,但向前看更重要。

    而且國學是玄之又玄,根本沒個標準答案。易經裡的每句話都有不同的解釋。論語的思想在道德經裡被批的體無完膚。王陽明的"心學",以咱的智商和經歷,也悟不出來呀。國學的哲學,在西方哲學面前,明顯矮了一截。所謂的中醫,眉頭一皺,就是一個祖傳祕方,治病靠的還是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傳統武術,到處都是閆芳,馬保國之流,“隔山打牛",“打5鞭",再過幾天,說不定會來個“降龍十八掌"。

    現代社會講的是科學,拼的是經濟、軍事。這些領域跟國學不沾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國學,就要犧牲“進修,賺錢”的時間。

    國學現在的地位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3 # 北方有良木

    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聊聊,說到中國古典學,無知的人會貶低它是封建的、落後的、糟粕的,而有知識的人會稱讚它的思想智慧和文化內涵,這是中華文明的根源。事實上,雖然有些地方跟不上時代,但糟粕很少,精華很多。我們應該學習、繼承和發揚它的優點,而不是盯著一些不好的地方,完全否定它。事實上,那些否定國學經典的人,一般都不理解和深入研究,他們根本不知道國學經典的優秀之處。這種人一般思想上理解程度低,無知。那些思想和理解更狹隘、更極端的人,一提到國學經典,就充滿了反詰,說國學經典可以強國?在這裡,我可以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學習中國經典不僅可以修身,還可以強國。任何對國學經典有深刻理解和研究的人都知道,百家學說除了修身養性和智慧之外,基本上是為國家服務的。數百個學派討論瞭如何治理社會和如何豐富強兵。有談論政治的儒家和法家,談論軍事事務的軍事家,談論外交的異裝癖者。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智慧可以學習。至於其他思想和智慧,有道家和陰陽學者談論哲學,著名學者和墨家談論邏輯辯論。此外,除了思想智慧,還有更多的歷史和文學,這可以加厚文化背景。因此,國學經典絕不是膚淺的知識,國學經典不需要學習或不值得學習。

  • 4 # 語墨讀書會

    國學並不落後。當今學國學意義重大。

    從民族的層面來說,“國學”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心靈的家園,是我們精神的支柱。今天所說的國學,是與“西學”相對而言的,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華夏傳統文化、學術、藝術,它涵蓋了古代經、史、子、集。國學鑄就了我們的靈魂,塑造了我們的行為模式,中中國人如果丟掉了自己的國學,就丟掉了自己的根,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學校的層面來說,一所大學如果只有理工科而沒有人文藝術,這所大學就缺乏生機、靈氣和詩意,這所大學就成了技術培訓所。錢學森先生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理工科大學,那裡同時也創造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文藝術。只有文、理、工相互碰撞,才會在大學裡產生奇妙的火花。

    從個人的層面來說,學習國學也極有必要,理工科學習的專業知識都屬於工具理性,假如只有工具理性而沒有價值理性,人們就只講究效率,只追求效果,只看重效益,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斤斤計較,變得俗不可耐。同時具備價值理性,同時學習祖先的道德文化,我們才能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高尚的價值目標。只講究效率和效益的人,最後會感到焦慮、緊張、煩躁,一旦兼備了儒道的價值理性,我們就會感到充實、坦蕩、從容和快樂。

    從智力的層面來說,豐富的想象,敏銳的直覺,良好的記憶,嚴謹的邏輯,四者兼備才算得上才智卓越,學習國學正是培養我們想象、直覺和記憶的有效途徑。

    中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同屬於儒家文化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表明,我們傳統的國學不僅不排斥現代文明,而且有利於接受現代文明,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自己的民族自信,對自己的文化自信,為傳統的國學而自豪。

  • 5 # 寒冰小子

    確實,距今三四百年時間裡,整個世界格局的樣貌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自由、平等、民主、科學在中國也貌似生根發芽,甚至整個社會基礎包括教育模型,經濟理論,商業模式,金融發展等等幾乎都是模仿歐美演變過來的。

    但是這些只是外殼啊!如果把這些統統拆掉,我們還是個中中國人,是因為還有我們深植於內心而未曾改變的文化。這種文化是隻有國學才能帶給我們的。

    國學告訴我們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人,該怎麼樣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身的關係。其實,即便不學國學也可以很富有,但是財富是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嗎。我想很多人不會認同。

    錢穆先生在《歷史與文化論叢》一書中提到人生應該分為三大類:第一是物質的人生,其次是社會的人生,最後是精神的人生。

    諸子百家時代的一切物質生活,一切政治、社會、法律,到今天全部消失。在他們當時第一、第二階段的人生,到今已全部變質,但他們對人生的理想與信仰,觀念與教訓,內心的精神,缺依然留存不滅,而且千古常新。

    這或許就是我們必須瞭解國學的意義,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種精神的人生。

  • 6 # 知行合一時

    國學,中國經典傳統學說。

    如果說國學落後,又怎能稱之為經典?

    這關乎一個民族的信仰,是民族的靈魂!

    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是中華文明,這說明國學比所謂西方的經典更加經典,也更加先進!

    為什麼有人認為國學落後了呢?

    到底是哪些人這樣認為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幾類人:

    1、沒有文化的人。

    什麼都不可怕,就怕人沒文化。

    沒文化也不可怕,就怕裝有文化。

    裝有文化也沒那麼可怕,就怕反文化!

    因為自卑,沒有文化,又不學文化,只能說國學落後!

    2、受西方思想洗腦的人。

    有些人有文化,甚至文化水平很高,但因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衝擊,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主流價值和標準,徹底被西方洗腦,已淪為西方的附庸和傀儡。

    他們因為失去了自由人格和獨立意志,認為西方的月亮更圓,看到中國太多負面的東西,往往會歸因為國學落後。

    3、受近現代打倒孔家店思潮影響的人。

    這個群體很大,因為近百年來,我們的教科書錯誤的引導,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幾代人都把變味的所謂的變味的國學當成了先秦經典國學理解,社會上大量曲解國學,功利國學盛行,各種封建迷信充斥各種媒體。

    這個群體受毒害太深了,甚至延續幾代人,認為國學落後了也可以理解了。

    當然,我們應該用二八法則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80%),棄其糟粕(20%),用辨證的思想了解國學,用發展的眼光學習國學,用謙卑的心態擁抱國學。

    我們能從國學中學到什麼?

    諸子百家之一的屍子(屍佼)這樣理解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宇宙觀的概念--宇宙就是時空,也讓我們的先輩在兩千多年前就擁有先進的時空觀!

    得其時,守其位!

    永遠不過時!

    讓我們明白萬事萬物背後的總規律: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提出了辯證的思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還分享了他老人家主張的行動哲學: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老子同時還道出了我們學習的本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老子在《道德經》第22章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當然他老人家知道我們不會輕易相信他說的話,於是在《道德經》第24章又反過來說了一遍“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

    他在說什麼?

    不要固執己見!

    不要自以為是!

    不要自我膨脹!

    不要自我誇耀!

    見,是,伐,衿。

    4個字,反覆說了兩遍,這就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修道四不”。但是我們都聽不進去。所以我們沒有智慧,也怪不得別人!

    如此多的大智慧,在五千言的《道德經》中不一而足,處處閃耀智慧的光輝!

    老子的思想極好地闡釋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博大智慧。

    但依然有大量的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思想,那這就非常可怕。只是因為自己沒有讀懂,就被別人洗腦了。

    《論語》開篇即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告訴我們“學以致用”的重要意義。

    那到底學什麼呢?孔子告訴我們要學君子之學,不要做小人,要成為君子。所以他才對我們諄諄教導: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以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哪一句不是人生大道?哪一句不是讓我們的人格更高尚?怎麼可能落伍呢?

    孔子又告訴我們:君子不器

    四個字就告訴我們到底學什麼?那就是不要拘泥於“器”(特定智),而應學“道”(根本智)。

    這是對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精彩註解。

    如果沒有孔子,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根本智慧,到底學什麼才能有智慧。

    那向誰學呢?於是孔子又告訴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

    你可以理解為人人都是我們老師,也可以理解為向天學,向地學,向人學,向大自然學,在萬事萬物中學習。

    那為什麼我們又學不到東西呢?孔子告訴我了我們真相: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而我們太喜歡主觀臆測,武斷絕對,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了!

    意,必,固,我!四個字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給我們的“人生四戒”!

    因此孔子他老人家又告訴我們要反求諸己

    是在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出了問題我們要更多的反省自己,不要一味的歸結於客觀原因,更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別人。

    這相當於給了我們人生成功的鑰匙,指出了心性修煉的不二法門。

    歸根到底,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進一步闡釋:仁者無敵

    但很遺憾,我們很多人把孔子的諄諄教誨當成了嘮叨,導致成了說教,當成了封建迷信。

    我們再來看看兵家至聖孫子的思想,其經典著作,六千言的《孫子兵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智慧?

    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次,怎麼才能不戰而勝?

    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第三,如果非戰不可怎麼辦?

    戰之前,就要知道自己能否取勝。

    孫子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第四,如何確保戰之能勝?

    就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

    孫子說:天,地,將,道,法

    五字道破勝戰祕籍!

    第五,什麼樣的將領能打勝仗?

    因為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孫子說:智,信,仁,勇,嚴

    為將之道,字字珠璣!

    第六,怎樣才能成為虎狼之師?

    因為戰爭不是單打獨鬥,一定是軍團作戰!

    孫子說:上下同欲者勝

    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沒有吸收《孫子兵法》的精華,但對偽國學《三十六計》推崇備至,實在悲哀!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將三十六計用在商場中,當代商人將借刀殺人、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瞞天過海、笑裡藏刀、無中生有、美人計等用的得心應手時,讓古代儒商的代表范蠡(陶朱公)、子貢(端木賜)情何以堪?

    好在十八大後我們開始提文化自信,很多教科書也開始正向引導,客觀的評價。相信不久的將來中華文化必將煥發更耀眼的光芒!

    二十一世紀必將是中中國人的世紀,是中華文化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的時代!

    讓我們走近老子,孔子,孫子。

    讓我們聆聽孟子,荀子,莊子,墨子。

    讓我們到《詩經》、《尚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中去汲取智慧。

  • 7 # 怒天遊戲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國學經典是源遠流長的民族智慧,國學文化是中國長盛不衰的前提條件,國學精神是中華民族覺醒的結實基礎。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周文王的周易,被譽為洞悉宇宙萬物本質的上古奇書,它使得周王朝延續了800年,更是被視為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

    沒有國學文化中國將是一盤散沙。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學文化思想,中國將還會各自為政,群雄爭霸,人民也將苦不堪言,有了國學文化的根基,中華民族的心才會緊緊的連在一起。

    縱觀古今,中華民族遭遇過無數次外族的入侵,但是無一例外的所有外族不是被中華民族擊敗就是被中華民族同化,清朝滿族入侵中國多年,最後被中華文化同化,開始使用漢字說漢語,最後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毛主席研讀孫子兵法、周易等等國學,覺醒了救中華民族於危難間的雄心壯志;周恩來總理更是說出為中華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的壯闊豪言!

    國學經典從來不會被沒落,就算如今高速發達的資訊社會,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也不會淘汰,永遠都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源遠流長的基石,也是人類文明共有的精神財富!

  • 8 # 不碰塑料小人就不會死

    很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

    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拜謝!

    首先,國學是經典!

    國學經典如三百千等這些啟蒙讀物,以及其他更深奧的,這些都是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

    裡面可能有不適合現在的內容,但是我們也不是木頭人,我們既然去讀這些經典是奔著自我提升去的。如果有人說:“我是奔著糟粕去的”,那當我沒說。

    國學讀物有很多,裡面沒有一本是教人學做壞事做壞人的。

    其次,國學沒有先進落後之分!

    當然這是我個人觀點,但是我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思想落後,去國學裡找糟粕卻甘之如飴的人,那麼是人落後,不是國學落後;希望自我提升,去國學裡尋找先民的智慧最後得到自我昇華。

    最後

    不喜歡國學的人,你可以不喜歡,請你不要去詆譭國學;喜歡國學的人,請不要去大肆宣揚。用行動去詮釋國學,做到潤物細無聲。

  • 9 # 靈澈散人

    只有對國學全然無知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才會妄自蔑視國學,說國學是落後的。我們中國在近代因為落後而遭受列強的欺辱,那也只是在自然科學方面落後於人,所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他們的長處。

    但在人文政治方面,中國不僅能當他們的老師,就算但師祖也綽綽有餘。我們如此根深蒂固的文化,要經歷多少時間,耗費多少哲人先賢的心血,才有今天的成就。

    我們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能如此迅速的發展,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支撐,我們可以全力發展自然科學,而不用擔心在人文政治方面的落後,因為我們的文化軟實力足夠強大。

    當今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有許多,這些問題一方需要通過科學科技解決,如:環境汙染問題,資源短缺問題,疾病等。另一方面的問題則源於思想政治,思想方面的問題,對世界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其他任何問題。

    就如美國這段時間所爆發的種族歧視的衝突遊行,此正是思想政治的問題,其影響之大可能會顛覆一個國家的政權。現在兩方面的問題同時在美國爆發,誰都可以看出種族歧視問題的危害,要遠遠大於疫情。

    究其原因正是由於美國在人文政治方面的薄弱,而中國秉持著寬巨集博大的傳統精神,使得種族問題在中國消匿於無形之中,同樣是面對疫情,在中國疫情讓我們更加團結,反向刺激了醫療等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美國則亂成一鍋。

    造成此種巨大的詫異,實在是因為國學中的傳統文化,傳統精神,在無形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這些不是一個對國學一知半解的人所能看到的。

  • 10 # 何容琇

    我們來看看“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這句話,主謂賓為:國學屬於經典。這個表達是沒有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形容詞“落後”身上。既然有落後,那麼就意味著存在著某種對比標準,存在著“先進”。

    落後的經典與先進的經典其衡量標準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來推測一下。國學是落後的經典,國學是指中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文學,數理,天文,地理等等一系列學問知識,既包括古代又囊括現代。與國學相對應區分的概念是非國學,即外來文化。更加具體的就是西方文化。

    既然此觀點認為國學是落後的經典,其隱含意義則為西方文化是先進的經典。首先它認為無論東西方,其文化均為經典。但經典是否存在先進落後之分?

    答案必然為否定。這句話本身就是西方中心論的典型代表。具體就體現在中國獲得過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的鉅著《三體》,在出版美國時慘遭一千多處修改,原因是其第二三部觸動了某些“女權”激進者的利益,甚至在爭奪雨果獎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涉及到西方最關注的“女權、黑人、同性戀”問題險些慘遭滑鐵盧。由此可見所謂文化先進落後的標準在當今世界中,是由西方主導並選定的。以所謂的西方標準來看,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

    文化本就不同,可以美美與共,但絕無先進落後之分。《亂世佳人》固然令人沉醉嚮往,《半生緣》也能讓人體味人生百態;哈勃望遠鏡可以窺探巨集廣宇宙,中國天眼也能接受來自星辰的訊號。我們可以以不同的生活方式、理念信仰存在於地球之上,但並不應該存在國學落後,西方先進的的愚昧言論。

  • 11 # 和你分享

    國學和經典,不是落後,而是人們沒有深入體會其中的內涵。認為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是一種偏見。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古人在探索宇宙規律,尋找與自然和諧生存方式,思考人性本性而付出巨大努力而有的成果。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和思索的。

    你不會因為現在不重視書寫而感受不到書法的美;你不會因為今人寫詩不重韻律,而拒絕唐詩宋詞元曲的美;你不會因為喜歡西方油畫現實,而不欣賞傳統山水畫的抽象。

    經典,不論是哲學,藝術,甚至民俗文化,都是智慧的結晶。現代科技能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科技的研究也只是人們尋求與自然共存的途徑。

  • 12 # 梵音樹

    答案是:絕對受益!古語有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少兒時期的習慣養成,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道路,國學文化所能帶給孩子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每一句妙語連珠的佳句,背後蘊藏著無數的智慧與深意。

    奠定道德根基

    和諧常常是國學經典的精髓,這些作品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兩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師,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明白孝敬父母、親人,尊重師長的道理

    養成良好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

    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

    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

    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

    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

  • 13 # 南山劉向雄

    辯證地看傳統文化,試圖從其中找出精華與糟粕,看上去是條正確的道路,實則把本就是統一整體的傳統文化割裂了。

    用了先入為主的態度,認為傳統文化中有糟粕,結果只能不斷地質疑。質疑能產生知識與學術,卻不能修身和學問,質疑越多,離修身與學問越遠。而修身與學問卻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只要有人,就有仁,只要有人,就要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傳統文化中,儒學走的就是這條人與人和諧、社會穩定有秩序的路子。看古代的尊師重教、人行有禮、立志為國、發明良知知行合一,有哪一項是教人為惡呢?這些善風良俗放到當今社會不也很合適嗎?即使再過百年、千年,不也合適嗎?即使進入機器人的智慧時代,輸入的程式也必然包括道德規範!而當今社會丟掉的,恰恰是這精華。

    這種比較,就好像拿老虎與老鷹比較,老虎不能飛,落後!老鷹抓不了馴鹿,落後!嗯,傳統文化沒有產生科學和資本主義精神,也應該是落後的!文化的自信被自卑虛無了。

  • 14 # 雨絲文化空間

    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它還是屬於對國學不瞭解才產生的錯誤結論。

    國學是一個籠統的說法,換個說法,它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古往今來一直在延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這裡面肯定更多的是有價值的東西,是讓中國人安心生活的文化傳統,如舊衣袍讓人體安適,如習慣的飯菜讓人脾胃舒適。

    比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做人的根本觀念,聽起來好像陳舊得叫人耳朵起繭,但是細思之卻又不能不信服,這就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永遠不能移易,一旦譭棄了這根本,中中國人也就失去了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承載這些觀念的典籍,除了《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等等原典,還有後世歷代文化名人“文以載道”的那些作品。

    當然,不可否認,在我們已經熟習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裡,也會有一些需要與時俱進的內容,有一些已經明顯不合時宜需要淘汰的東西,有一些需要進行一番篩汰。比如過分刻意強調忠孝的那些故事,如“二十四孝”裡面,有的依然美好,有的卻讓人感到恐怖、不自然,看了“郭巨埋兒”那樣的故事,就連魯迅先生也說不願他父親做孝子,生怕自己被活埋。一些愚忠愚孝到逆天的觀念流傳,當時是上面的人有意為之。類似的東西早如死灰,就沒必要硬把它吹活,而且就算用盡氣力也不可能做到,因為氣數已盡。

    不毀老根,時時更新,才能發揚光大,長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15 # 童巨集倉

    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我認為不對。國學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創造。是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國學到底是什麼,我們以前都說過,它就是中國之學,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包括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如,文化,教育,哲學,文學,天文,地理,醫學,軍事,書法,繪畫,建築等等。其作品,浩如煙海,不計其數。這些經典都是我的瑰寶。經典就是經典,它永遠閃爍著知識和智慧的光芒。一些稱不上經典的東西。自然會被淘汰。經典就是永恆。有些知識值得我們現在人去研究和學習。事實證明,我們的國學在國際上不算落後,比如,書法,繪畫,廚藝,針炙,火鍋,等等,我們經常在視訊上看到非洲人到現在不會做飯,不會種田,印度人還用手抓飯吃。這些日常小事。它們還處於原始階段。更不用說我們的中醫技術一直在領先。已被世界各國所承認。現在社會,我們的生活已實現了現代化。許多傳統想法和工具己被現代的科技所代替。但是,現在科技的發展依然要從傳統的國學經典去得到啟示和思路。經典國學是我們現在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 16 # 千金歸來

    個人觀點覺得國學沒有落後 他還是經典中的經典

    中國的國學歷史悠久。5000年的傳承。

    是不可撼動的文化寶典。

    不管是琴棋書畫,唐詩宋詞在國際上都有一席之地。

    很多的外國學家或者是學者都以崇拜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國學。

    它富含的文化底蘊是無盡無窮的。

  • 17 # 迷途吖

    國學是最能觸動人心智的鮮活語言,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閃爍著信仰之光;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訴說著浪漫愛情;一句“如廝如磨,如切如磋”道出了平凡生活;一句“一陽一陽之謂道”又告訴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一句“格物致知,躬行求是”又道出了多少求學實踐精神……從哲學到信仰再到求學,從浪漫愛情到平淡生活,炎黃子孫無不受著國學的滋養,這些關乎人性、人文的經典怎麼能說落後呢?應該說有著亙古不變的通感性,這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東方審美觀。

  • 18 # 長壽師爺

    任何學問都有利弊優劣存在,東方國學如此,西方文明亦如此,概莫能外。關鍵重要的是吸取精華,除去糟粕,取長補短,與時俱進才能繼承發揚傳統為復興中華而用之。

  • 19 # 清源齋

    什麼是國學?簡單來說, 國學就是中國的固有之學。 廣義概念上的國學包括了中醫、戲曲、武術、書法等等,範圍甚廣。狹義概念上的國學即指中國傳統文化。璀璨的文學經典、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儒家為代表的諸子思想等等,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中中國人驕傲的,並應該從小學習的。

  • 20 # 知秋716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是數千年曆史傳承中來自於人民又指導於人民的文字淬鍊,對於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多民族國家,是對世界文明的歷史貢獻,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那種認為是"已經過時的經典"之觀念,只能說其對國學的淺薄或愚知,或者說是過度現實主義的近視,不敢苟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開車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