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碧山雲開
-
22 # 賀孝先
國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其中博大精深的社會常識,思想意識,文字表達都是我們一輩子也學不完,學不透的,像中山大學的陳寅恪教授,歷史,人文,社會全方位地豐富了國學的內涵,對當今乃至今後都有借鑑意義,因此說落後的經典顯然是錯的!
-
23 # 矛戀盾
哪個有人說?我只看到你在說。
曾廣賢文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我們國家只要把經濟搞上來了,民富國強了。硬實力上來了,軟實力就一定會跟著上來了!
到時候,漢語,中國文化會在世界遍地開花。
只有實力才是最好的反駁工具。
-
24 # 甚荒唐
國學籠統來說包括先秦諸子學說,及之後的樂辭賦,歷史,文學,詩詞,散文,傳奇,戲曲,小說等,所有這一切提供的都是對人與社會關係的思考,特別是解決人自身內心定位與價值等問題,是中中國人尋求內心平靜與社會和解的知識總和,對應的是西方的人文,宗教與哲學等範疇。西人天天讀Bible,能咀嚼出什麼味道呢,無非就是解決內心問題罷了。中國傳統文人幾乎極少輕生的,即便他們遭受的機遇有多惡劣,社會有多殘酷,不公平,譬如,司馬遷寧可被閹了也不死,即便忍受的屈辱勝於死。物理學家張首晟得抑鬱症輕生,我相信張首晟如果讀多點 《報任安書》,《紅樓夢》等中國傳統文化話,比起研究牛頓愛因斯坦楊振寧等西方物理科學,大概會有不同結局,可惜。
-
25 # 曼聲閱讀
曼聲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其實質是否定國學在今天的意義。國學不僅不是落後的經典,而且是中國人的最高智慧和思想。
“國學”又為“中學(中國之學)”,它是相對於“西學”的概念的。國學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是張之洞、魏源等人根據“西學東漸”提出的,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例如,《論語》是孔子的一部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理論、修身立志的語錄體著作。今天許多教育思想都是在此基礎上的運用和深入,像“溫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人們在生活和養生方面,越來越關注《黃帝內經》,文學上從《史記》中借鑑到更多的精彩,修身勵志上推崇《論語》,等等!
願我們從國學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豐盈自己和你的人生!
曼聲希望和你一起成長!
-
26 # 情感美文每日更新
國學和經典,不是落後,而是人們沒有深入體會其中的內涵。認為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是一種偏見。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古人在探索宇宙規律,尋找與自然和諧生存方式,思考人性本性而付出巨大努力而有的成果。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和思索的。
你不會因為現在不重視書寫而感受不到書法的美;你不會因為今人寫詩不重韻律,而拒絕唐詩宋詞元曲的美;你不會因為喜歡西方油畫現實,而不欣賞傳統山水畫的抽象。
經典,不論是哲學,藝術,甚至民俗文化,都是智慧的結晶。現代科技能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科技的研究也只是人們尋求與自然共存的途徑。
知識的加增,科技的進步,並不代表現代人就找到了在自然宇宙生存的最佳方式。
符合宇宙規律,契合自然節律才是今天的我們與古人共有世界觀和價值觀。
古人在努力尋找,我們呢?也在尋找,只是有主動和被動而已。
經典記載的是古人為這個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和經驗教訓!所以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沒有深入學習和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是不負責的表現。
大多數持“國學是過時的經典”的人,沒有真正深入學習和了解經典。停留在人云亦云上。
不過否認,傳統經典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但不能就之否定隱含幾千年的智慧的經典,這是一葉障目。
看見《周易》就認為是占卜,聽說孔子就認定為迂腐,見到甲乙丙丁就覺得是算命,聽說墨子,就斷定為無情,聽到《山海經》就認為是神話。卻不知道《易經》幾乎是華夏文化的源頭,六十四甲子紀年曆是極偉大的發明。
總認為古人生活在無知矇昧之中,這本身就是一種矇昧。
●我們當然要摒棄傳統中一些消極愚昧的內容,但全然否定國學經典,認為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是錯誤的。
只有正確認識國學,吸取其中精髓,才是最佳方式。
國學,是那寒冷冬日裡一縷溫暖的Sunny;國學,是那炎熱夏日裡一縷涼爽的清風;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聖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國學經典》裡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複習複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著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摺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複習。第二天,我拿著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典》裡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去溫習和練習,溫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可是,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著精彩刺激的遊戲時,早就把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雲外。“已經超時了。”媽媽提醒我。我隨口答應道:“馬上。”一動不動的在電腦跟前津津有味地玩著遊戲。 “啪”的一聲,媽媽把電腦電源關了,生氣地說:“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在哪裡去了。”這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心獲得快樂。
回覆列表
國學和經典,不是落後,而是人們沒有深入體會其中的內涵。認為國學屬於落後的經典是一種偏見。
你不會因為現在不重視書寫而感受不到書法的美;你不會因為今人寫詩不重韻律,而拒絕唐詩宋詞元曲的美;你不會因為喜歡西方油畫現實,而不欣賞傳統山水畫的抽象。
經典,不論是哲學,藝術,甚至民俗文化,都是智慧的結晶。現代科技能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科技的研究也只是人們尋求與自然共存的途徑。
知識的加增,科技的進步,並不代表現代人就找到了在自然宇宙生存的最佳方式。
古人在努力尋找,我們呢?也在尋找,只是有主動和被動而已。
經典記載的是古人為這個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和經驗教訓!所以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沒有深入學習和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是不負責的表現。
大多數持“國學是過時的經典”的人,沒有真正深入學習和了解經典。停留在人云亦云上。
不過否認,傳統經典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但不能就之否定隱含幾千年的智慧的經典,這是一葉障目。
看見《周易》就認為是占卜,聽說孔子就認定為迂腐,見到甲乙丙丁就覺得是算命,聽說墨子,就斷定為無情,聽到《山海經》就認為是神話。卻不知道《易經》幾乎是華夏文化的源頭,六十四甲子紀年曆是極偉大的發明。
總認為古人生活在無知矇昧之中,這本身就是一種矇昧。
只有正確認識國學,吸取其中精髓,才是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