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儲備肉2348

    現在有一種言論認為電商摧垮了實體經濟,發達國家不發展電商,是因為發達國家注重實體經濟,真實的情況是發達國家在逐步放棄實體經濟,在朝虛擬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服務業。電商經過前期的發展,現在又形成一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作為流通領域的電商,促進了生產領域的實體經濟發展,現在難受的是以前中間的批發商,電商促進了廠商對接消費者,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惠。

  • 22 # 快樂的老貓貓

    電商氾濫,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無數人要失業。

    表面上電商能夠創造一小部分就業機會,但是電商的泛濫摧毀了無數實體店,同時也造成實體店從業者的大批失業。

    我身邊就有很多親戚朋友靠實體店維持生計,但是在電商興起的大潮中,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都失去了工作。我有個朋友曾經在電腦店工作過很多年,那家電腦店也曾經門庭若市。不過,隨著電商的崛起,生意變得越來越差,前幾年就關門大吉了。朋友失業了好久才又找到工作。

    本人小區附近曾經也有不少手機店,現在還有一家活著,其餘的都倒閉了。原因不就是電商氾濫後,去實體店買手機的人少了太多。類似的例子還有服裝店、雜貨店等等。反正電商把大多數實體店打得半死不活。長此以往,並不是是什麼好現象,失業的人太多了。

  • 23 # 孫寶珍

    電商,我從2000年就做了阿里巴巴會員,一開始的客戶大部分都是江南客戶。阿里上的廠家也很少,那時一年才1688元會員費。到2005年就漲到3688元的會員費。會員註冊逐步的多起來。來2005年前北方很少知道網路銷售的,有很多的老闆來我廠。看到我的銷售人員七臺電腦,都問你們也開網咖?2010年後全國逐步普及,會員費漲到6880元。阿里會員蒸蒸日上。我們是機械行業,光山東某地一個小縣城就出現了幾百家電商機械公司。資訊遍地都是。惡意競爭,客戶只是認價格,不認質量。特別近幾年。更加惡化。廠家的一點利潤都叫電商抹去了。今年我果斷的不在做阿里會員。依靠30多年來積累的老客戶,廠內搞好產品質量。力爭做品牌貨。還是很受老使用者歡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可以沒有權力,但不可以沒有感恩。做人要善良,為什麼沒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