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禪春樹

    在教育孩子方面應不應該注重心理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說孩子也要注重心理問題,因為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經常有新聞報紙網路報道說某某小孩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某一件事而離家出走,或者想不開從而做出一些令大人傷心痛苦的事。亦或是因為學習,物質沒有別的孩子優越而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說做為老師,家長或是孩子身邊的所有人都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 2 # 兩兄弟的江湖

    孩子的心理問題一直都是大家關心的焦點,在家的時候,家長們關心;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們關心。現在提倡的都是身心健康,是指健康的身體和愉快正常的心態。所以心理是否健康已經成為大家的關心焦點。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師範類院校,所以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是我們學科的必修課。可見,心理學對教師的重要性,想要成為好的老師就必須關注學生們的心理情況。家長也是一樣的,就拿我家大Bora說,從小到大我都非常關注他的心理狀態,包括他性格的養成。其實性格和個性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天生的(遺傳因素),只有少部分是後天(環境 家庭的影響)形成的。之前我家大寶在外面有點膽怯,最初就算有和他年齡相當的小朋友欺負他,他都是不敢出聲的,更不可能去還手。後來,我們慢慢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因為我們作為家長不能時時刻刻都在他身邊保護他。所以我們商量了一下,慢慢對他做一些好的引導,當然這個引導,並不是讓他去和別人打架。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後,心理逐漸強大了,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更好的保護自己,採取什麼樣的辦法來處理他遇到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少出現之前的情況了,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加健康成長。

  • 3 # 成長的祕密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和身體的健康發展一樣重要。

    現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容易跳入這些誤區:

    父母只重視孩子身體的發育,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構建父母只重視孩子智力的培養,忽視了孩子人格的培養父母只偏重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忽略了情緒、情感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父母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環境,卻沒有給予愛的精神環境

    我朋友的孩子今年8歲,父母平時只關心孩子是否吃飽,是否穿暖,是否有足夠的零花錢。從來不過問孩子有沒有什麼不開心,是否需要父母陪伴,喜歡做什麼……有一天,孩子因為媽媽沒收了他的手機,要求他寫作業,為此他滿臉通紅,大發雷霆。把書包摔在地上,媽媽隨手抄起一個衣架,狠狠打了他後背。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平靜了。孩子會在抽泣中回房間去寫作業。然而,事情卻出現了令人驚悚的一幕:孩子搶走了媽媽手裡的衣架,隨即抽了媽媽一臉!

    媽媽哭天搶地,她不明白為什麼小小的孩子,出手如此狠毒?

    自己身上掉下的肉,竟然如此果斷地對自己下手?

    很顯然,孩子太缺乏管理自己情緒以及與父母溝通的能力了!

    一件小事,完全可以協商解決。但孩子心裡已經失去了對媽媽的信任,所以他不能以正常的途徑去解決,而選擇了使用暴力。

    媽媽先出手打孩子,固然也不應該。

    當媽媽出手的那一刻,正好也說明了,媽媽不願意通過正常的途徑,從孩子的心裡發展特點,慢慢引導和說服孩子。

    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和正常的智力發育,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忽略孩子的情感、情緒以及耐挫品質的培養,孩子也很難獲取幸福成功的人生。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近日對3000名4-5歲幼兒的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情緒抑鬱、自卑11%,焦慮緊張5.8%,性情古怪22%。

    這些資料又說明了什麼?

    北大才子吳謝宇為什麼一直對母親懷恨在心,進而用殘忍的手段殺害母親?

    浙江14歲少年用彈簧刀捅死父親?

    ……

    這些孩子,與生俱來就是惡魔嗎?

    因此,從小就應該注意孩子心理的發展,這裡有幾點建議:

  • 4 # 辰辰媽農村生活記

    “在教育孩子方面應不應該注重心理問題”,這個問題我認為太重要了不僅僅是應該,而且還要認真對待!現在的孩子心思敏銳,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在是我們那種棒棍之下出好人的年代了,常常要求民主,自由在加上現在的網路發達,好多小孩看了網路上的東西,跟著學習,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說說我周圍的一些故事:

    故事一:我親戚的一個小孩今年13歲,馬上初中了,在家各種作,她還有個弟弟,兩個人總是有矛盾,再加上爺爺奶奶比較偏心弟弟,她感覺自己不受寵愛,老是背地裡打他弟弟,我都看見好幾次,有次不知道是什麼事,她奶奶拿著棍子打了她,那還得了,叫囂著你打死我啊,打死我啊,打死了就不用心煩了,就只有你的寶貝孫子啦,你就開心啦,不停的說,不停的罵,平時聊天時也比同齡人早熟,我感覺應該是在家庭中,大家都去關心小的了,大的心裡有些不平衡,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引起大人的重視,而出現的一些問題,奉勸那些生二胎的家庭,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關注到二胎上了,一胎的心理感受也很重要!

    故事二:我們附近有個租房的,爺爺奶奶帶了三個孫子,大的讀初三,前段時間在學校割腕自殺未遂,問她原因說是失戀了,小的讀初一,前段時間在外面喝酒喝的爛醉,還是派出所的來把她送回去的,小的那個也總是在學校裡惹是生非,讓老師非常頭疼,她們的爺爺奶奶靠收點垃圾維持生活,爸爸媽媽很少過問他們的生活,不知道他爸媽知道自己小孩成這樣了心裡有什麼想法?

    所以現在對於小孩心理問題一定要重視,不然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 5 # Lilysmily

    應該注重,且必須重視。

    17歲孩子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被母親批評直接跳橋自殺。

    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因為被父母打罵跳樓自殺。

    這些新聞屢見不鮮。這背後值得我們思考。孩子究竟想要什麼?他想要的溝通方式是什麼?這些背後的真正原因卻很少有人關心。當孩子逝去時,父母的傷痛是真的,可是真正反思的又有多少?

    “棍棒下面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毀了多少家庭。孩子難過了,覺得他矯情,卻從來不問具體原因。

    對於孩子無論哪種教育方式都應該是基於真誠的交流,互相尊重之上的。父母與孩子之間要用愛來連線,讓孩子感受到愛,能使他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更少的痛苦。

    這裡我推薦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解析了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強大影響。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話:

    “家長希望孩子好,但常常不知道怎麼做”“最常見的是,他們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從自己的心理需求出發,為孩子設計人生。結果,他們處於愛教育孩子,最後卻發展出束縛孩子的非愛行為。”

  • 6 # 小迪成長錄

    在家裡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方面嗎,這個是看每個家庭的家長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但我個人的看法是比較注重的,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細心耐心的教導和引導。

    給孩子教導心理的影響

    在平時,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孩子在這個時候是比較敏感的。我們應該給他講一些小道理,讓他明白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啊!

    有些話題該不該講?有些話不該講,家長應該要分清楚在孩子的心裡方面。他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這些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心理的輔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區分開來。不能把孩子不能接受的強加與孩子。

    綜合以上的小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心理輔導是有意義孩子的生長髮育的。但是絕對不能把大人的一些成人心裡想法強加給孩子身上,這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7 # 心理狙擊

    應不應該重視?我覺得絕對應該重視。

    現代社會太多的浮誇氣息,從大人影射到孩子們身上。孩子還處於懵懂狀態,無法分辨好壞,只能從大人身上有樣學樣。

    萌妹媽媽接萌妹放學,和同班的小芳媽媽碰見了,兩人見面聊天。

    “喲,小芳媽媽,你這個包包真好看,哪裡賣的呀?”

    小芳媽媽很驕傲的說“不貴不貴,也就幾萬塊,你的衣服很漂亮,什麼料子的呀?”

    “我也不知道,反正覺得好看就買了”

    “你家孩子成績怎麼樣啦?我們這個一直在外面上補習班,貴麼貴的要命。還弄的我們大人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煩都煩死了”

    “我家這個也是的,平時成績還可以,就是做作業一直要我們盯著,哪有那麼多時間”

    第一:互相吹捧、虛偽

    大人和孩子的眼光是不一樣的。大人覺得好看的東西,孩子可能不過如此。

    看著大人們互相吹捧,孩子會意識到:原來不好看的東西,也可以說假話,當成好看的東西來誇耀。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後不說真話、虛偽的性格。孩子會想反正大人都是這麼說的,我也可以,以後都不會說真話了。

    第二:帶來莫大壓力

    1.孩子們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喜歡玩樂的。天天讓他(她)們學習,沒有一點娛樂的時間。就好像大人職場上班一樣,每天上班總是需要一個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國家還規定上班是做五休二,怎麼到了孩子這裡,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了?

    2.時時刻刻需要大人緊盯,特別是做作業的時候,孩子會有種被監視的感覺。孩子的專注力本就不能和大人相提並論。

    根據相關研究調查發現:5-6歲的孩子專注力只有15分鐘左右,6歲以上逐步從15分鐘過度到30分鐘或者更長。

    現在網上也有不少視訊和文章說,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打罵孩子的情況。這反而不利於孩子認真學習。你可以試想一下,自己做事情的時候總是被別人盯著,是不是很難受?所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氣餒,做事情越來越自卑,沒有動力。產生反正我就是這樣了,再努力也沒用的心理想法。

  • 8 # 萌萌媽日記

    必須重視,而且非常重要!不注重心理健康的父母都是圖省事的父母,給吃給穿,不凍著不餓著就行了!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用什麼樣的方法培養!

    圖省事的父母,我不敢說培養的孩子都不優秀。但是,至少親子關係沒有那麼好,孩子不會推心置腹的聊他的想法,因為你本身是個圖省事的父母,對他缺少關愛,他自然無法信任能從你這兒得到幫助,得不到幫助他又為什麼要把心裡事告訴你呢?但事實上,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心裡的事是他自己無法獨立或者有很好的方法解決的,需要我們父母的幫助,如果我們又是指望不上的父母,可想而知孩子的失望和無助!

    真正用心的父母一定是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尤其是0-6歲的親子陪伴,對兒童從小安全感的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有,如果家長已經錯過了孩子0-6歲的培養,那就從現在做起,尤其是孩子青春期的心理,一定要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幫助他們完成少年到成人的安全過度!

    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是社會的棟樑,是家庭的Sunny!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培養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 9 # 智善心光

    心理狀態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真正地做到能夠很好地瞭解孩子的心理併合理地養育,無疑是一個難度超高的事情。很多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可以講出很動聽的道理,可是實際上在面對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時還是會茫然無措。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怎樣做才能將孩子養育好呢?

    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道理是孩子的未來不是通過父母加工改造出來的。而且孩子在父母和社會提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很多孩子,父母也許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但依然可以很快樂幸福並小有成就。也有不少孩子,父母可以說是費盡心機,但是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孩子的疏離甚至反目。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發芽的幼苗,適宜的環境對幼苗的生長很重要,貌似溫室的環境最適宜幼苗茁壯成長。可是往往經歷自然寒暑風雨的幼苗才更加健壯。

    我們的家庭環境就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環境,父母就是環境的主要構成和關鍵影響者。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情緒。

    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空間和機會,不要武斷地給孩子貼標籤或設定不必要的障礙。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有機會更加健康的成長。如果能夠認識到父母不能一輩子都成為孩子的盔甲和庫房,那麼就要清楚充分的放手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可以學習的,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有很深入的理解,那麼收穫的可能是更多的迷惑和不知所措。

    父母最重要的是尊重和放手,理解的要求對很多人來講是難度太高了,這需要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努力,而且理解與否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幫助,任何人的真正成長都需要突破渴望被別人理解的幻想!

  • 10 # 元素母嬰好物

    必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憐]很多原生家庭沒有及時照顧孩子的感受以及心理變化,導致孩子自閉、自卑等不良情緒,即使後面成年也會極大受到小時候的影響……

    身邊有個朋友,父母都做生意,從來不過問孩子今天開不開心,尤其父親更是不管孩子,讓孩子“失去”父親的教育,成年後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也不懂得和外人交流溝通,一度很反感社會

    在孩子幼小時一定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可憐][可憐]

    我是元素,一名90後,但深知已婚女性感受的未婚女性[來看我][來看我]

  • 11 # 花眼看花

    期末考試後,學校召開了一個家長會。

    會後,有學生家長留下來與科任教師交流。三年級女生小雅可能由於成績不佳,媽媽到辦公室與班主任見面。老師委婉地批評家長不關心孩子的成績,說小雅在學校最文靜,可就是成績差,全班42名學生,她排30多名。小雅媽媽接下來的一番話,讓我大吃一驚。

    她媽媽說,這孩子二年級時就多次說過“學習不好還不如死了呢”!覺得活著沒意思。

    班主任老師顯然不知道這個情況。老師安慰了小雅幾句,接著又繼續告訴家長:要以孩子的學業為重,不能只顧著打工賺錢。

    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的成績,這關係著他們的利益和榮譽;學生家長最看重的是怎麼去賺錢,這是家庭生存的基礎。大家都認為,小孩子的話屬於信口亂說,這眼看著活得好好的嘛!沒有必要太擔心。

    這應該是包括農村孩子在內的多數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的現狀。

    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大於一切。對於一個孩子、一名學生來說,這比他的身體健康更重要,比他的學業更重要。

    最近短短兩三個月來,已經有多個花季的生命因遭遇心理問題而猝然夭折: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女生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

    5月6日,西安一名9歲的小女孩因無法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跳樓身亡。

    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上完語文課後翻越四層欄杆墜樓身亡。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軟體學院學生時某,疑因考試中被監考老師沒收試卷而墜樓身亡。

    6月8 日,安徽宣城某小學五年級學生13歲男生朱某在洗澡時用跳繩上吊自殺,自殺疑因學習成績下滑。

    6月28 日,武漢某中專三年級學生趙某,在女生廁所偷拍被舉報,在家從30樓跳下身亡。

    6月29 日,陝西省旬陽縣某中學高二女學生王某從教學樓五樓跳樓身亡。經調查是班主任發現其有早戀現象,老師約王某談話,在老師辦公室等待期間,老師還未來與其談話,王某就從五樓跳下。

    ……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一邊是身患重疾者自強不息,身處生活底層的人笑對人生;而另一邊,身體健康、在順遂的環境中成長的,卻因遭遇了一點點小小挫折就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健康該有多麼重要,心理疾患又是多麼可怕!

    筆者此刻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感慨尤深。

    我小孫子樂一今天兩週歲生日。早上我用手機中的照片給他製作了6個網上相簿,這是我從上百張照片中精心挑選的;其中有一個我發在了朋友圈:出生當天,他裹著小被褥,小臉紅紅的;一百天的時候,奶奶抱著他趕集,他手裡牽著一個藍色的氫氣球;4個月大時,他叔叔抱著他,他誇張地打著呵欠;春節,他七個月,手裡抓著奶奶給他的壓歲錢;一歲了,全家人眾星捧月,圍著他分吃蛋糕;一歲零兩個月,會蹣跚學步了,我和他用手機自拍,他臉蛋上掛著一顆大大的淚珠;一歲半,他在本家姑姑的婚禮上登臺自顧自玩耍……他一天天在全家人的愛與呵護中長大。

    而此前,在他尚未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一天天等著,既期盼又心下忐忑。

    ——將心比心,誰家的孩子不是這樣受到關愛?哪家的家長,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在內,誰不是時時牽掛處處擔心?

    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大家都只求他或者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此後孩子出生,然後一直等入了學前,身體健康仍是第一要務。可是,一旦背上了書包上學,考試分數一下子就變得格外重要了,好像除了學習別無大事。只要孩子不是低能兒,哪怕資質在中人以下的,都被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家人賦予了振興家庭的重任。老師們與家長也都形成了共識,達成了默契,大家一致的口號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在農村,這種情況可能沒那麼嚴重。但是,也有不少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被家長送到縣城的學校就讀,吃住在午託部。剛剛還有人託我給縣城某小學的校長打電話,希望自家還不滿七歲的孩子能在新學年開學時接受“優質教育”。

    往學校一送,只要考試分數比被人高就萬事大吉了。

    這也叫“失其本心”,忘記了“初心”。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家長和教師不能把社會競爭的重壓提前壓在孩子的肩上,我對於兩個犬子所秉持的就是這樣的教育理念。他們從小資質平平,沒有表現出哪些特異的一面,所以我只引導,不強迫。希望他們能一直擁有健康的身心,將來能平靜地生活,而絕不妄想能夠所謂的出人頭地。

    現在,我家犬子都已長大成人,都是普通人。過著平凡而安靜的生活,對工作有興趣,對生活有熱情,對家庭有責任,對社會也有小小的一份貢獻。我頗感欣慰。

    當然,上面我所針對的是資質屬於中下的學生,因為畢竟這樣的佔大多數。

    至於天賦異稟的,其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那些所謂的優秀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案例還少嗎?

    當教師和家長過分重視知識教育、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考試分數當做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的時候,必然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會被掩蓋起來。

    而一旦遭遇某個挫折,這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述那些尋短見的學生,我相信他們早已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只是沒有被人到關注而已。累積的問題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新遭遇的問題成了導火索。

    但願悲劇不再重演!但願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能夠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真正去投入愛、責任和關懷。

    但願我的小孫子田樂一小朋友一生幸運,就像他的媽媽在所希望的:一生無憂,無慮,平安喜樂。

  • 12 # 5581176864241

    在孩成長方面,要注重心理問題,每個兒童都是身心全面發展的,不(*๓´╰╯`๓)♡是說你身體好了,心理就不管他了。社會上有好的思想也有壞的思想,如果不(*๓´╰╯`๓)♡對兒童的心理進行輔導的話,長大他的走彎路了,人之初性本善,但為什麼社會上會有壞人呢?正是因為他們受到不(*๓´╰╯`๓)♡好的思想的教育影響。父母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到下一代,你做什麼麼他就效仿什麼,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這個學習對每個父母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孩兒從三歲起就開始接受幼兒園的學習,那都是一些上進的健康的東西如果條件好的話會很好地開發小孩兒的智力,全面發展。幼兒園也應該要有這個教育條件,不(*๓´╰╯`๓)♡然它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把小孩兒送學校也是讓他的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因為學校教育除了知識以外還有心靈的教育和薰陶,就是人格的培養,讓他們成為社會的人才,國家的棟樑,這也是學校教育的目的,和國家辦教育的初終。

    小孩兒儘管還小,但他畢竟是一個人,不(*๓´╰╯`๓)♡是一件物,他比物有價值多了,其意義重大,是我們前一代人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所以要盡心去培養。

  • 13 # 鹿之旅

    教育孩子肯定要注重心理問題,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心理教育是很難操作的,心理問題本身就比看得見的學習成績不好抓,父母在這方面也沒有多少專業知識。

    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大部分的孩子沒有被注重心理教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主要還是在於防範吧,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多理解少訓斥。

    同時不要過度管教孩子,家長自己不要把成績看得太重,給孩子形成太大的壓力。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儘量採用引導而非強制的方式。孩子通常不會出現心理問題。

    現實中確實有些家長把成績看得太重,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些家長會說出讓孩子去死這種氣話,這就很不應該了。

    也有些孩子自己把成績看得很重,平時成績也很好,但一旦考不好就非常自責,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這時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緩解這種對成績的焦慮和過度看重。

    總之,孩子有心理問題肯定不是一天形成的,平時多關心孩子,發現苗頭早點加以開導,一般是不會有問題的。

  • 14 # 故事館1668

    說起教育和心理,很多人會認為針對的群體是孩子,這就是很多成年人的誤區,實際上在教育和心理方面問題最大的是成年人。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改變不了,而是根本不知道。

    從小到大,我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可是我為什麼會自卑呢?我一直沒搞清楚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後來讀了《母愛的羈絆》,我找到了導致我自卑的原因。

    樊登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了導致自卑的原因,他說自卑是因為過分的苛責。

    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原有家庭當中,父母總是對別人家的孩子包容,對自己家的孩子卻總是批評、指責,這樣的情況多了之後,孩子就會覺得他身邊的小夥伴都非常優秀,而自己卻不是一個優秀的人,無論把什麼事情做得如何完美,自己都不會得到父母的讚美。

    想想,是不是挺可悲的?

    這就是心理問題。

    我承認我有,只有我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我才能慢慢的從這個問題當中脫離出來。

    我之所以重視教育和心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不想以後我的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我需要在這兩個方面上多學習多思考,找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最近在抖音上看了一段視訊,是央視的官方賬號釋出的,白巖鬆在新聞中提到了一組資料:中國每年平均有1.6萬名中小學生因為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暴力事件等原因非正常死亡。

    看到這樣的資料,我心裡特別傷心,這讓那些孩子的家長可怎麼活啊?

    可是在這1.6萬名中小學生當中,至少有一半出現問題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家長們都太重視孩子的未來了,又給他們報這個班,又給他們報那個班,什麼時候重視過對孩子真正的教育呢?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是對孩子最應該重視的教育?

    從大的方面講,我認為只有一點,那就是教育孩子要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是教育永恆的重中之重,只有還活著,才會有其他的可能。

    從大的方面再進行細分:一方面是內在環境,另一方面是外在環境。

    內在環境就是孩子的內心,它還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另一方面是價值觀。

    心理就是孩子的心理問題,這需要父母時常學習一些關於心理方面的知識,在日常與孩子的溝通和交往中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言辭舉止。

    價值觀就是要讓孩子明白,遇事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最起碼不能以傷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方式去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外在環境就是外部的一些因素,它包括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例如交通、飲食、租房等等,這其中尤其是交通,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不計其數,這也是我在買車之後感悟最深的,很多成年人只注重當時內心的快感,被人性牽著走,反而忽視了安全這一核心問題。

    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無論國家如何普及安全常識,總會有人存在僥倖心理,你要說這些人成熟嗎?最起碼的交通規則都不遵守,你要說這些人不成熟嗎?不遵守交通規則的99%都是成年人。

    所以總結來說,教育孩子最應該重視的三個方面就是安全、心理和價值觀。

    倘若孩子在這三個方面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認知,他學習其他的再多也顯得有些徒勞。

    按照如今社會的發展,我總覺得等到現在這些孩子長大之後,他們不會再被金錢所困擾。

    為什麼呢?

    一方面,他們越來越個性了,婚姻不會再成為他們的束縛;

    另一方面,有錢不代表著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最快樂的,以後這就是他們的追求,吃飽穿暖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 15 # 幼兒養育說

    孩子的心理問題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就是心思嘛。不僅僅是這樣。孩子的心理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各種好或者壞的情緒”、“正常或反常的思維模式”、“強或弱的理解能力”以及“堅強或脆弱的行為體現”等。

    前段時間有一個特別讓人心痛的新聞,一個小女孩因為打破了教室的窗戶,給奶奶寫了一封遺書便跳樓自殺。遺書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因為打破了玻璃要賠償,小女孩“畏罪自殺”。

    壞情緒的引導。打碎了玻璃,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壞事,是“壞孩子”才有的表現,但偏偏發生在這樣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身上,她的情緒變得不穩定。思維模式受先前經驗的影響。或許在這之前,她曾犯過類似的錯誤,當時的結果是“沒錢,賠不起!”因而,女孩會覺得這次也一樣賠不起。理解能力不夠強。對家人的態度和反應沒有深刻的理解,或許之前家人說過什麼不當的話,但那是對她犯了錯誤的氣話,但她當真了。脆弱的解決手段。她心理上無法承受這一次的打擊,對自己犯的錯誤只能選擇徹底的逃避,於是,悲劇發生了。為什麼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1.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心理成長需要。

    魯迅先生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了也做不了人”

    2.從小開始打好他的心理建設基礎,有利於以後的成長。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用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小心理強大的人,在未來遇到挫折的時候,他會有更好的應變能力和抗擊打能力。也更容易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良性的發展。

    近幾年成年人自殺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如果從小就開始打好基礎的話,那麼在未來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怎樣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1.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

    孩子日常行為,反映出他現在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比如當家裡有了二寶,大寶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倒退一樣,這是因為在現階段他內心處於一種缺愛的狀態,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新成員身上,沒有人愛他,也因此會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2.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一些行為上的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耐心的傾聽。一旦矛盾疏解開,那麼整個家庭氛圍就會更加和諧。

    作為父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展示強大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子的,這樣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勇敢,抗壓能力更強。

    4.尊重和理解孩子

    不管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舉動,或許我們在我們眼裡不可理喻,又或者太過幼稚,讓我們不屑一顧,但是我們要有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如果他的行為出現了偏離,我們要耐心的去引導。

    寫在最後

    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那就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父母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尤其到了青春期,會變得很沉默,又或者變得暴躁易怒……其實是因為在小時候沒有和父母之間形成一個安全穩定可靠的親子關係。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而且必須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而這個時間是越小越好。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16 # 丹妹聊育兒

    在我們以前的認知裡面,會認為教育=學習,孩子在學校上課就等同於受教育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教育的概念也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不單單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有所引導,更重要的是關懷孩子的內在精神世界,也就是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現如今關懷孩子的心理問題這麼重要?

    一、良好的心理,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基石。

    現代社會節奏快,花樣多,連孩子的考試題目也越來越開放,所以更考驗一個孩子的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這都需要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強大的內心。

    二、現代社會需要高情商的人。

    三、父母多關懷孩子的心理問題,養育孩子就會輕鬆不費勁。

    很多時候,父母會很頭疼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問題,其實所有不良行為的背後都是孩子的心理驅使,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的內心下功夫,多在感受層面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的行為問題會迎刃而解。

  • 17 # 陽光下舞蹈2020

    個人認為,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僅僅指狹義的學習知識,而是包括孩子身心健康在內的多個方面,全人教育。因此,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當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必須的。

    如果把孩子的成長過程比喻成修建一棟大廈的話,那我認為,孩子童年期從家庭從環境中內化形成的心理模式、性格特點、行為習慣就正如大廈的地基一樣,是尤其重要的。因為地基的牢固程度直接決定了這棟大廈是否安全和能修建多高。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模式等也直接決定了孩子長大以後能否具備足夠的內在能量去支撐他的長期發展。

    而學習知識技能等,相當於大廈的層高和室內的裝修材料。只有在地基穩固大廈安全的基礎上,樓修得高和裝修得好才有意義。也只有孩子具備相對健康的心理模式和性格習慣的前提下,孩子學習的其他知識技能才能得以發揮。

    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極端例子:一個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各種興趣技能也是非常優秀,但孩子承受不了一點壓力,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放棄自己生命。我覺得這可能都跟教育中只注重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有很大關係。

    心理學裡面常說,一個人要能得到比較好、比較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有相對健全的人格作為支撐,否則就如地基不牢固的大廈,修建得越高,越容易轟然倒塌。現在很多孩子的極端事件就是例子,讓人感覺非常痛心!

    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而且重要性應該排在學習之前。只有身心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孩子的人生才能有更好發展。

  • 18 # Kimberly的碎碎念

    教育孩子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問題。但是,在現今教育方面 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甚至認為孩子太小了 能有什麼心理問題,不管是忽視還是片面的觀點,這樣都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會出現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一樣,孩子情緒表現比成年人更為輕鬆,發現也更為簡單 從他們的表現和行為就能輕而易舉的發現。作為家長 應該時刻注重孩子的心理問題 對他們進行有力的呵護和關愛與溝通 ,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是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和教育 ,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方面進行考慮 ,第二就是儘量給孩子一個較為和諧的家庭和生活環境 ,來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較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是孩子的思想很豐富,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產生好奇 在這時需要家長合理的引導和疏通 。我帶孩子出去走走 讓他們建一些大的世面,在出去看這個世界的同時 ,本身也是一定的收穫 對孩子今後的心理產生一些 積極的影響 。同時 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學校教育 ,那個孩子在學校內的動態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 。最好能夠對孩子每天的學校生活進行總結 和孩子及時溝通反饋 。總之 家長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孩子需要注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

  • 19 # 喃筆記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是一定要注重心理問題的。

    應該每個老師在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之前,都要經歷兩門必修課,教育學和心理學。老師不僅要掌握教學內容,還要懂得怎麼教,而心理學知識就是來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的。教育不是老師自己一個人自說自話,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個性特徵因材施教,還要能根據孩子現有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

    然後,我們來看下心理為什麼在教育時很重要。

    其實,教育心理學對這方面有很多的解釋。我個人覺得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作用。

    第一,有助於幫助我們瞭解教育物件。

    孩子們可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心理是動態變化的。從縱向來看,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徵都是不一樣的。最早的發展心理學就是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它簡單地把人一生劃分成了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有了心理學知識,我們就知道嬰兒期主要是發展感知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整個過程中,感知覺是慢慢增強,再漸漸衰退的,抽象思維是到了一定階段才能出現的,而創造力是不斷下降的等等;再從橫向來看,孩子當前的心理狀態也是不穩定的,它會不斷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波動。作為教育者,只有瞭解這些,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

    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效吸收教育內容,就必須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合理的設計。掌握了心理學上關於記憶的知識,我們可以利用練習、重複等手段有效複習;學習了維果斯基關於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我們知道給孩子的新知識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太難,應該是在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諸如此類的心理學知識真是太多了。

    教育者要時候注意讓孩子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既要注意觀察孩子,還要善於運用方法。行為心理學會告訴我們獎勵要比懲罰要好,而獎勵也要注意是獎勵孩子的個人努力,而不是隻誇獎他很聰明;知道了羅森塔爾效應,我們也會感嘆心理暗示是多麼神奇的力量。只要認真去學習和實踐,孩子的學習就會越來越上路。

  • 20 # 1分鐘育兒知識

    孩子的心理教育甚至比學習教育更為重要。

    還記得之前的在陝西寶雞通報墜亡女孩中,寶雞調查組通報,女童對成績不滿意,對身旁同學流露出輕生念頭。

    再來看看這組資料: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一份歷時3年多,涉及全國13個省的約1.5萬名學生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2007年公佈,數字令人觸目驚心: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

    與2002年該所的調查結果相比,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等情況增長了幾個百分點。

    ——中國青年網《北大調查報告:5箇中學生中有1人想過自殺》

    這難道不是心理問題嗎?現在的小孩比我們以前幸福得多,但壓力也大得多,但在心理方面的教育卻一直被忽略,心理各方面抗壓能力、受挫能力等都很弱。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心理問題絕對是需要重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上真的有真愛嗎?你眼中的真愛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