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全史羅銳
-
2 # 星宿派高手
總體而言,這種說法正確。
明朝16帝,傑出者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其他皇帝大多短命,政績也不突出,荒誕不經的皇帝到是出了不少,如木匠皇帝朱由校,蟋蟀皇帝朱瞻基,等等。這些傢伙放著皇帝這麼拉風的職業不做,非要玩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不是昏君是什麼?還有一個朱祁鎮,五六十萬大軍親征瓦喇幾萬人,到頭來反被人家給俘虜了,真是丟人現眼之極,不知道死後還有什麼臉稱“明英宗”;還有一個末代皇帝朱由檢,這娃是個好娃,就是才能撐不起野心,被東林黨棍一通忽悠,最後自掛煤山歪脖樹,還不如把江山交給魏公公打理呢。
清帝12位,確實沒有昏庸之輩。但這是與縱向的歷代封建統治者相比,與橫向的世界其他統治者相比,清朝皇帝沒有開明之輩,缺乏世界眼光。清朝的最大貢獻在疆土上。康熙滅三蕃平臺灣,維護了國家統一;乾隆消滅大小和卓,設伊犁將軍,強化了新疆統治;清朝歷代推行滿蒙一體,把西藏蒙古牢牢納入中國治下,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之策,消滅土司,穩固了雲貴川廣等統治。以上這些,可以說解決了歷代統治者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
但大家對清朝統治卻多有不滿,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鉗制文化,導致國力衰弱。為穩固統治,清朝進一步強化儒家思想,大興文字獄,推崇愚民統治,導致人民思想僵化,民族失去創造力。但平心而論,清朝尊崇的主流學術跟歷代封建王朝並沒有什麼兩樣,都是孔老二的腐朽調調,不能說別的朝代搞這個沒問題,清朝繼續搞就有問題,只能說清朝的統治者是井底之蛙,未能及時睜眼看世界,而同期西方已通過文藝復興,邁入了近代文明,清朝遂讓世界無情的拋棄了!二是國力衰敗導致近代疆土丟失,從鼎盛時期的1300多萬平方公里到如今的960萬,真跟割肉一樣痛啊。沒辦法,落後就要捱打。但如果是明朝後期的疆域,既便不丟也沒有960萬;如果清末被起義政權取代,像裝神弄鬼的太平天國,愚昧無知的義和團等,估計更是不堪。
-
3 # Tony150663978
錯誤。
中國古代改朝換代之後,都會把前朝末代皇帝刻畫成反面典型,如,夏桀,商紂王,隋煬帝等,以彰顯自己得國的正當性。清朝把這種惡俗發展到了極致,他們把前朝所有皇帝都一棍子打死,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能倖免被塑造成愛好剝人皮的變態。同時,他們把清朝皇帝都描寫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縱之才而且清明勤政,如千古一帝康熙,十全老人乾隆等。其實就是宣傳戰:告訴老百姓,“你們漢人的皇帝全都那麼慫,我們滿人皇帝都這麼好,偷著樂吧,你哪!”
明代的政治總體而言是由君主獨裁向現代君主立憲(垂拱而治)的政治方向發展的過程。垂拱而治,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出自《尚書·武成》。但是,到了明代,垂拱而治卻成了文官集團架空君權的有力武器。文官集團把垂拱而治當做皇帝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並且以垂拱而治的名義,冠冕堂皇地要求皇帝無為,從而把治理國家的權力把持在文官集團手中。當然,皇帝也不甘心大權旁落,明代皇帝主要通過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與文官集團爭奪治理國家的權利。雖然明代皇權也有盛極一時的時候,但總的來說,限制皇權,甚至把皇帝只作為國家的象徵,把治理國家的權利交給文官集團成了明代的時代特徵。(好幾位皇帝大權旁落,呆在宮裡無所事事。)
清代,皇帝確實勤政,大小事務一把抓,國家政治制度開倒車走向了極端的奴隸制獨裁。
明清兩代,評判統治優劣其實很簡單,我們不需要政治制度,也不需要看史書。只要看看明清建築,看規模,看用料,看工藝。雖然明代建築存世不多了,但是,只要比一比就知道,民間哪個朝代更加富裕。
大清,一個把昏庸到養出和珅的乾隆粉刷成千古明君的朝代,一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朝代,一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朝代,我說它是一個偉大的朝代,每一個皇帝都有天縱之才都勤政愛民,你,可敢相信?
-
4 # 希珀
當然不正確了,這是一種非常淺薄的觀點。
明朝所謂的昏君大致也就是正德皇帝和萬曆皇帝,以及天啟皇帝。
正德皇帝四處遊樂,卻大力減免百姓負擔,取得應州大捷。
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去堅定貫徹對日作戰,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另外,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不見大臣,要分清區別。
天啟皇帝做木工,政令由魏忠賢出,任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穩定遼東局面。
又因為明朝內閣制度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制度,保證了在皇帝不上朝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使國家正常穩定的運轉,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事實上在明朝已經形成。所以皇帝上不上朝已經沒有什麼大礙,況且能夠說出明朝沒有明君的人,腦子是不是有點問題?朱元璋驅除暴元難道算不上明君?九巡北海五徵漠北七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也配得上明君的稱號。
打造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二位皇帝也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
而清王朝的乾隆皇帝居然公開盜竊明朝嘉靖皇帝的陵墓的金絲楠木,編成四庫全書,卻也焚燬了大量書籍,大興文字獄也是無法與明君相配。
咸豐同治二帝,更是與明君搭不上邊,而溥儀居然為了復辟帝位,居然與日本人勾結,公然踐踏中華民族的尊嚴,這更稱不上明君。
領土問題一直是明朝被詬病的地方,但是實際上明朝在領土方面也是做出了一定貢獻,但是不可否認,清朝對中華民族領土擴張做出的貢獻比明朝要大得多。明朝對領土方面的貢獻在於收復被外族佔領300多年的幽雲16州,穩定了漢地18省,確定了雲南等地的歸屬問題,對外打擊了蒙古部族當中黃金家族的威望,使得蒙古再也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帝國,為清朝徹底收復蒙古等奠定了基礎。
-
5 # 悠然過客
這種說法沒什麼道理,因為清朝看起來用的是明朝制度,但是實際上兩朝的權利中心點不同。
明朝自正德皇帝之後,實行的內閣制度,國朝的權利中心從君權逐步轉為內閣的相權。所謂明朝多昏君的背後,實際上同樣的明朝多名相,于謙,張居正,海瑞等名臣多出自明朝。而在某種意義上說,昏君又如何出了名臣呢?
更有意思的是,明朝中後期最後一位所謂的明君是崇禎,但是明朝恰恰亡於崇禎。這其中固然有積重難返的弊病,但是這種弊病居然爆發於所謂明君之手,這本身就是問題。
同樣的,雖然說清北韓有昏君,但是清朝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有君也等於無君。所謂大清朝始於攝政王,終於攝政王,興於皇太后,衰於皇太后,恰恰完美了演示了這一清朝特有的現象。
固然清朝從康熙皇帝開始,各個皇帝實行君權集中的制度,但是無論是大清入關取天下,還是鴉片戰爭開始直到清朝滅亡,清朝均沒有足夠的實權君主來統領國朝。這又怎麼算是清北韓有昏君呢?
綜上所述,明朝多昏君,大清鮮有昏君這句話不能說沒道理,只能說不完全如此而已。
-
6 # 乖離劍的主人
個人覺得,明朝皇帝水準比清朝強,至於為啥,我就是明吹,就是不喜歡滿清啦。
先說各自的強力皇帝,
明朝開國是朱元璋,破和尚一個說他開局難度比清朝有建州老家的努爾哈赤難沒意見吧,更別說朱元璋是自己一代就開國,清朝則是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倆,再加上兒子皇太極,到孫子福臨三代人才入主中原,說朱元璋一個就頂他們三個有不服的嘛。
至於建文帝朱允炆,這個有點拉垮,確實沒法跟康熙比,就不說他了。
明朝另一位強力黨自然是朱棣了,永樂盛世,文有永樂大典,海外揚威有七下西洋,軍事成就有五徵蒙古。對上打臺灣,打葛二蛋,平三藩的康熙不虛吧。偶,忘了清朝文字獄啥時候流行的了。
在我看來,明清的強力黨就這幾位,剩下的都一般的很。至於剩下的皇帝裡,都說清朝好,明朝的不行,應該有人說過吧,這得看看文化環境,明朝官員是臣,流行罵皇帝,要是被廷仗打死那可是名留後世。至於清朝,文字獄聽過沒,清朝滿族是主子,大臣是奴才好不好,罵皇帝是會死全家的。所以從這些評價裡比好壞根本就站不住腳。
打個比方,康乾盛世吹的挺好的乾隆,他都有啥,十全武功這麼吹的牛逼,現在有幾個吹,寫詩寫了一大堆有哪個上小學課本了。他最出名的還是下江南吧,把雍正辛苦攢的家底都敗光,妥妥敗家子。再說被罵的明嘉靖,就知道修仙,不照樣出了戚繼光平定南倭北虜,你要說倭寇啥的小意思沒可比性,那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也沒啥重量級對手吧。
就用事實來評論,清朝皇帝都這麼好,為啥道光咸豐的時候籤那麼多條約。你說列強太牛逼沒辦法,那咸豐逃出北京,慈禧逃出北京,又怎麼算,明朝英宗被抓,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明太后沒跑吧。至於崇禎,成績是不好,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總比清朝那些逃跑的模範皇帝看著順眼吧。話說清朝還是有個成就的,兩次被人攻破首都居然都沒完蛋,也算獨一份吧。
真是不知道那些說清朝皇帝比強的是怎麼想的,說清朝地盤比明朝大,這不否認,可也不看看清朝多出來的地盤大部分都是啥,在當時基本都是鳥不拉屎的地,佔來有啥用,古代又不是現在,又沒有現代各種各樣的能源需求。弄過來幹嘛,不嫌頭疼嗎。話說如果在明強盛時期,清朝佔的這些地,明朝就搞不定嗎,不是不能,被程朱理學弄啥的人不願罷了。
再說最後一點,為啥我覺得明朝皇帝比清朝上,就一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別說現在滿蒙,滿漢一家,那時候還不是一家呢,對當時的漢族來說他們滿蒙就是異族。只要現在中國還是漢族為主,就這一句就勝過千言萬語,一切功績!
-
7 # 半封情書
首先很肯定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是不正確的。明清兩代孰強孰弱,皇帝是否昏聵需辯證的來看。
歷史本無強弱歷史就是歷史,不管什麼明清,唐宋,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和展現,談不上頌清辱明,承認歷史,正確看待歷史,而不是一味否定過去,反感歷史發展潮流,背道而馳是最愚昧無知的。
歷史人物有其時代限制性,連孔子聖人思想也並不完美。
以慈禧為例,她有政治決策上的膽識和果斷。洋務運動沒有她同意,鬼子六權大也辦不開;早期她政治時也有銳意之時,能嚴整腐敗;晚清名臣特別是漢人重用風氣興以及允許地方團練補充清軍也有她的功勞;光緒處政不成熟,任聽信康黨,把時局攪亂。及時收回歸政也合理。
清朝帝王對明朝的評價順治帝:“朕以為, 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 ,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華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在清朝前期,清朝的火器也還是很厲害的。在雍正的時候就有機槍了,中國。而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那時候有很多外中國人到中國。
但是就是因為怕漢族推翻。他們怕漢族有了這樣的武器。然後漢族人有這麼多,怕被推翻。就銷燬資料,以後都不允許研製。落後、捱打便成為了必然。
-
8 # 古城荼博士
昏君不昏君的不是你在所謂的正史裡寫了就是。
大明開國皇帝朱重八從乞丐到天子,昏君嗎?
朱棣雖然有篡權奪位之事,但是在位期間編《永樂大典》,任用鄭和七下西洋,昏君嗎?
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短,但是卻不是無建樹之人,我不認為是昏君。
朱瞻基不是死的太早,人家的能力擺在那裡吧!仁宣之治不是吹出來的吧?
下來的朱祁鎮朱見深可能差一點,但是相比咸豐同治還是強很多吧?
到朱祐樘,又出現弘治中興的局面,也是可惜死的太早了!
朱厚照雖然玩心重了點,但是大明還是很穩固的,而且對外用兵也頗有建樹!
相比前面,朱厚熜的確差了點,各種二逼各種作!不過也比乾隆後期強很多吧?
朱載坖之後就是朱翊鈞,萬曆前期還是不錯的,但是後期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感覺!
到了朱常洛朱由校手裡,大明的大勢已去,加上朱由校潛心木匠活,的確昏!
下來就是朱由檢了,有什麼說什麼,朱由檢除了有點二之外,不能說他是昏君,兢兢業業的17年,給大明這個將死的駱駝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時也命也!
清狗的皇帝們,除了雍正之外,你還能說誰好?可能光緒有點想法吧,但是又沒辦法!
其他的,連玄燁也算上,有好鳥嗎?千萬別被二月河吹昏!
-
9 # 年輕々是一種態度
明朝的歷史很肯定的說,被清朝篡改了太多。歷史到底怎麼樣子,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
首先需要說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離不開相權,而統治權都在皇權與相權之間來回轉換,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構成了中國的統治基礎,這個基礎決定了皇權被相權死死壓制。
朱元璋雖然取消了相權,但總要有人幹活,所以成立了內閣,明朝的內閣體制很完善,皇權和內閣一直互相制衡,內閣可以駁回皇帝的聖旨。很多事情上面,皇帝想辦成什麼事都需要和內閣好話好說,文官甚至因批評皇帝為榮,萬曆皇帝曾為了想要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當太子而賄賂內閣。由此可見皇帝的權利是被受到限制的。
所以即使明朝的皇帝很多昏君,對政治影響並不大,始終有內閣掌管著國家大事。嘉慶萬曆時期,幾十年皇帝不管政事,國家一樣運轉正常。
清朝是整個封建王朝皇權頂峰的一個時代。大清昏君也不少,雍正皇帝之後,歷代都在吃他留下的本錢,只不過因為革命不徹底,留下一大批滿清遺老,佔據了話語權,有些不好的資訊被掩蓋了而已。
-
10 # 四爺sjc觀史
有一定道理,明代16位帝王,清代12位帝王,一對比就發現。
明代初期的朱元璋和明成祖還是有名氣和實力並存,像明英宗50萬御駕親征被瓦剌2萬騎兵爆打,朱祁鎮被蒙古俘虜的帝王信任奸臣宰輔嚴嵩父子的嘉靖皇帝,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紅丸案的泰昌帝,木匠皇帝天啟皇帝、殺大臣殺女弒妃崇禎皇帝等。1368-1644年,明朝276年國祚。
清代除咸豐是戲迷、好酒色、抽大煙外,幼子登基同治、光緒、鹹通都是慈禧垂簾聽政,不過特別光緒還是有過洋務運動、中法戰爭、收復新疆,百日維新等改革措施。中庸守成的嘉慶皇帝在位25年,和30年勤儉節約穿布丁衣服的道光皇帝都是不錯君王,不過趕上鴉片戰爭和兩次工業革命晚清統治沒有趕上世界潮流。
而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爺、清聖祖康熙爺、清世宗雍正爺和高宗乾隆爺都是勵精圖治且1757(乾隆二十二年)滅準格爾汗國,1316萬平方公里清代巔峰版圖(外西北的巴爾喀什湖,外東北到庫頁島,南到大海,北到貝加爾湖以南)一直維持到19世紀中期二次鴉片前後。明清帝王對比很明顯,明清也是制度類似,清代沿襲明代許多制度,而八旗制度是清代立國基礎,八旗興衰影響大清統治。清代入關1644到1911滅亡,268年國祚。當然1616建立後金到1911年滿洲清史就是296年。
-
11 # 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有道理,正確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明朝皇帝,則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為什麼明朝多昏君而不滅亡?這和明朝的內閣制度有關,永樂以後,內閣權力加強。中晚明的歷史可以看出,只要內閣中人才濟濟,皇帝便不能再胡來。 明朝時,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所以,很大意義上來說,皇帝成為了象徵。
清朝,自雍正皇帝成立軍機處以後 ,皇權的控制達到了頂峰,中央集權也達到了頂峰。使得皇帝權力提高到最重的地步,而對於皇帝本人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所以,清朝的皇帝,庸主有之,卻無昏君,更無懶惰之君,宵衣旰食,日理萬機者大把。
-
12 # SVIP至尊版
清粉:你明有叫門天子,給瓦剌當前導,為也先立生祠。
明粉:你清有偽滿皇帝,認日本做親邦,迎天照入神社。
清粉:你明正德下江南、建豹房、出居庸關,勞民傷財。
明粉:你清乾隆一樣下江南、建頤和園、十全武功,勞民傷財。
清粉:你明嘉靖,煉丹天子。
明粉:你清咸豐,吸毒皇帝。
清粉:你明天子馬上風,二十七天暴斃。
明粉:你清皇帝楊梅瘡,一十九歲暴卒。
清粉:你明天子拱手讓權,魏忠賢秉政,朱由校雕木。
明粉:你清皇帝被人奪權,那拉氏禍國,光緒帝敲鑼。
清粉:你明一朝換閣臣五十個,最終天子上吊槐樹。
明粉:你清一週斬重臣五六人,引得兩宮構奔西安。
清粉:你明胡藍案、空印案、郭桓案,中產之家皆破。
明粉:你清奏銷案、哭廟案、通海案,探花不值一文。
清粉:天生僧人,為世作賊。體乾發髡,早失太平。
明粉:一把心腸論濁清、夢裡哀鴻聽轉明[7]。明月有情還顧我、應照長安爾我家。你說四句我能說四百句,還聽麼?
清粉:你民族不團結。
明粉卒。
總結起來,一句戲言反而更能體現真實情況:文字獄殺淨了,正義之士,只留下媚骨屈膝。
-
13 # 憂鬱單簧管
我們經常把昏庸放在一起用,其實是有區別的,昏多半有主觀色彩,庸其實更多客觀原因,明朝的皇帝,修仙的,做傢俱的,調戲婦女的,幾十年不上朝的,更多是主觀他就沒想好好幹,我們說昏君,而清朝後期大多是庸君,天天上朝,日理萬機,但是能力不行。就像有些孩子不怎麼學,成績也挺好,有些孩子天天作業寫到半夜,刻苦努力,但成績就是上不去一樣。而且我們必須得正視的是,到了清中後期,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一個千年古文明,信奉了千年的道德,文明,突然間全變了,只能說是被時代拋棄了,好在我們經歷了百年的動盪最終適應了時代,重新回到了潮頭。
-
14 # 湖南人朱佳
其實明朝中期已經有君主立憲的意思了,皇帝做個精神領袖,國事則由內閣處理。而民間,資本主義也在萌芽中。可惜滿清一來,閉關鎖國,君權至上讓中國白白浪費了二百多年的資本發展時間,實乃中華名族之罪人也!所以,說出這種話本身就有問題,不是給滿清招魂,就是故意挑起民族爭端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
15 # 我愛吃大魔王
扯蛋從雍正以後滿清皆是昏君。把倆朝的家底嚯嚯光的乾隆養了一個比嚴嵩魏忠賢還貪的和珅昏不昏?讓鴉片流入中國的嘉慶昏不昏?一個雞蛋幾兩銀子傻逼到只敢穿打補丁的道光昏不昏?不知天高地厚的與洋人開戰被趕出北京的咸豐昏不昏?得了花柳一切聽媽的媽寶同治昏不昏?搞戊戌變法沒成害了譚嗣同的光緒昏不昏?登基尿褲把自己玩到絕子絕孫甘當日本人傀儡的宣統昏不昏?滿清沒昏君就不會亡了。
-
16 # 星辰山道士
整個清朝,只佩服一員漢將,左中棠。至於滿清的皇帝?都是王八蛋蛋。明朝,確切得說,是被中下層貪腐搞垮了根基,明朝的皇帝,大都還行。
-
17 # 中年觀風使
明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真正的權力在內閣,而滿清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明是民主議會制,清是獨裁專治制,你自己想吧。
-
18 # 小飛莊
明清兩代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昏君,明朝皇帝有很多荒誕不羈的行為,但基本上都是再與大臣鬥法,這貫穿有明一代,哪怕就是亡國之君崇禎,也是非常勤政的,屬實算不上昏君,而清朝皇帝也說不上有什麼昏君行為,頂多是好大喜功,至於為什麼清朝是最腐敗無能的朝代,那是因為以少制多,導致種種亂想,再加上碰上這種3000年未有之變局,清王朝的短板更加凸顯,種種弊端橫行,但這你只能說清朝皇帝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能力不足,說是昏君屬實算不上
-
19 # 王洛維視野
這個觀點是譁眾取寵。一開始以為是在捧大清,實則在損大清。大清皇帝個個勤奮還把國家搞成這樣?把我中華治理得幾百年抬不起頭,看看近代其他國家排華案讓人扼腕嘆息。
大明開國皇帝從乞丐到帝國皇帝,這是人類罕見的奇蹟,每一寸山河是人家打出來的,面對的還是很厲害蒙古人部隊。
大清努爾哈赤輕鬆多了,花點心思北方漢人投降,打進關內基本上靠漢人,那時大明國瘟疫流行,起義不斷早已不堪一擊。
進關後進行最落後的統治,剃髮易服文字獄限制科技一些列愚蠢的行為,再遇到最大的粉刷匠乾隆自我粉飾太平,乾隆一掛整個國勢直線下墜,到最後英法聯軍用幾首船就打下我中華高貴的頭顱,沿途餓殍遍野,百姓歡迎長毛軍。這個諷刺不?這像全是明君賢相的朝代?
-
20 # 兵團戰士1949
首先要說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是中國的正統王朝,拿他們互相對比僅僅是個別史學家自己的個人愛好,遊戲心理,不能當真
其次,得出明朝多昏君,清北韓有昏君的結論十分武斷,研究者大概以為歷史是供人打架的擂臺賽,或者財務分析?這顯得既不嚴謹,更不專業,相當兒戲,因為他們不明白皇帝在歷史中尤其在明清史上幾乎等於門神符號,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階級施政效果的背鍋俠,好的壞的都歸於他們,盛世如此,末世更如此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明清兩朝的統治階級沒有根本區別,都是地主豪強商賈士族,只不過明朝在自然條件和安全環境上實在太過倒黴,先說小冰河,從明中葉以來就光臨中國頭頂,尤其在最後七十年更是愈演愈烈,大概是1595到1645之間,北方几十年大旱無雨,地震頻繁,南方年年暴雨成災,暴雪肆虐,別說一個封建王朝就是現代國家也難以為繼,再說安全環境,明朝所面對的四周敵人其實都比清朝要厲害的多,蒙元,緬甸,日本,越南,甚至荷蘭各個都是其最鼎盛的時期,大戰往往一打就數年幾十萬上百萬的規模,而轉到清朝,小冰河頃刻間煙消雲散,拔劍四顧周遭無強敵,當然進入近代後清朝的處境突然轉壞也是事實,但這都跟昏君明君沒什麼關係了
回覆列表
熟悉歷史的人經常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明朝多昏君,而清北韓有昏君”。真的是這樣嗎?明清同樣立國300多年,而在明朝的16位皇帝中大多數都被認為是的昏君,而提到清朝,很多皇帝都會被稱讚為公認的明君,就算有很多的黑點都讓慈禧太后背了。這就是歷史記載給我們關於明清皇帝的反應。
決定這一現象的原因,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當時那個朝代的社會風氣。明朝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昏君,是因為那個時候比較開放,皇帝對於大臣們的態度也比較寬鬆,特別是弘治皇帝。因此那些喜歡賣弄風騷的言官門們真敢罵,不管皇帝做過什麼,只要不滿意的,他們就會罵。而且他們覺得理所當然。
例如,靖嘉皇帝想要修建一個宮殿,結果就被人指著鼻子罵搜刮天下百姓的民脂民膏來侍奉自己。但是皇帝想要搞修建,這在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名正言順,也沒有人敢這麼跟皇帝說話,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罔顧皇家尊嚴呀。不僅如此還有記載史記的文官,特別是到了明朝後期,關於皇帝謠言滿天飛,造謠力度不亞於現在的微博熱搜。
反觀清朝文官們敢罵皇上嗎?這就是在自尋死路。最明顯的就是清朝修建了避暑山莊,圓明園等等建築。不也沒有被說嗎?這要是放在明朝皇帝早就被罵聲淹沒。而且清朝氣氛緊張到什麼程度呢?直到乾隆死後100多年,民間才敢調侃他的段子。
下面列舉一下,網上“清粉”和“明粉”之間的口水仗,作為上面這個問題的參考:
清粉:你明有叫門天子,給瓦剌當前導,為也先立生祠。
明粉:你清有偽滿皇帝,認日本做親邦,迎天照入神社。
清粉:你明正德下江南、建豹房、出居庸關,勞民傷財。
明粉:你清乾隆一樣下江南、建頤和園、十全武功,勞民傷財。
清粉:你明嘉靖,煉丹天子。
明粉:你清咸豐,吸毒皇帝。
清粉:你明天子馬上風,二十七天暴斃。
明粉:你清皇帝楊梅瘡[1],一十九歲暴卒。
清粉:你明天子拱手讓權,魏忠賢秉政,朱由校雕木。
明粉:你清皇帝被人奪權,那拉氏禍國,光緒帝敲鑼[2]。
清粉:你明一朝換閣臣五十個,最終天子上吊槐樹。
明粉:你清一週斬重臣五六人[3],引得兩宮構奔西安。
清粉:你明胡藍案、空印案、郭桓案,中產之家皆破。
明粉:你清奏銷案、哭廟案、通海案,探花不值一文。
清粉:天生僧人,為世作賊[4]。體乾發髡,早失太平[5]。
明粉:一把心腸論濁清[6]、夢裡哀鴻聽轉明[7]。明月有情還顧我[8]、應照長安爾我家[9]。你說四句我能說四百句,還聽麼?
清粉:你民族不團結[10]。
明粉卒。
參考
^指同治帝。其死因或曰天花,或曰梅毒,說法不一。^相傳光緒被囚禁期間喜歡戲曲,常常親自敲鑼打鼓以自娛。^指義和團運動反對對列強開戰而被慈禧找藉口殺害的五名大臣。^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被認為是正文的意思,被斬。^台州訓導林雲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被認為是正文的意思,被斬。^內閣學士胡中藻詩,被認為“加濁字於國號之上”,被斬。^安徽貢生方芬詩,被認為是悼念明亡,開棺戮屍。^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詩,被認為是思念明朝,被斬。^禮部侍郎世臣(滿人)詩,被認為是以長安為家,忘卻祖宗發祥之地,革職嚴斥。^“決不能因為女真族處於奴隸制階段,明朝處於封建制階段而否認落後的少數民族的正義鬥爭,更不應用大漢族主義的正統觀來看待此戰性質。”張照東《薩爾滸戰役明朝失敗的原因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