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守道
-
2 # 領袖詩人盧偉宗
我會稱呼孔子為孔子,象稱呼莊子丶老子丶墨子等人一樣,只有奴役勞動人民的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才會稱其為孔聖人。
-
3 # 流水遊木
推到儒學的運動是從五四運動之後就開始的,而某個特殊時期更是發揚到巔峰了。但是有這樣一句話,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其實孔子一直以來都很冤枉。強行被綁上了封建王朝的戰車,還下都下不來。而我們的文化中斷章取義的風氣實在是太嚴重了。太多的經典被斷章誤讀,就拿一些成語來說吧。閉門造車形容自己關起門來瞎研究,不知道接觸外面學習外面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但是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形容技藝高超的。但是前半句被單獨拿出來斷章取義。類似的還有空穴來風啥的。都是一樣。
例如論語中有一句是以德報怨。大家都說要原諒別人的錯誤,以德報怨。實際上孔子沒有說過這句話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同樣的故事也有很多。別人都在批評孔子的三綱五常毒害了幾千年的中中國人。但是孔子說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經過孟子加工再由後人改編而成的。對於孔子來說原意並不是這樣的,人家只是說各自的身份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而已。
所以太多的人對於孔子有著太多的誤解。而這些誤解是幾千年來不斷加深並且傳承下來的。
批判孔子是有著一定特殊歷史背景的。但是單純孔子本人確實思想道德十分正確的,也符合現代人的思想。這些思想也並不過時。是確實的偉大的思想家。就算是你並不尊稱一下孔聖人,但是單憑孔子的影響力也不應當蔑視。
-
4 # 鴻儒智業
看了看大家的回答,很是詫異。沒有想到對這個問題,大家會有這麼大的分歧。
我非常認同無咎先生的說法,對於一個故去的人,除非窮凶極惡之徒,否則必要的尊重還是需要的。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祖先被別人言語不敬,更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後也被別人謾罵侮辱吧?
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對先人還是要尊重的。不管您是否信奉他的學說,是否欽佩他的為人,都至少要做到這一點。用蔑稱稱呼別人,尤其是稱呼先人,並不會顯得你多麼特立獨行,也不會顯得你高人一等,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有素養。
對於孔子,我一般只稱呼孔子,有時偶爾也會稱呼孔夫子。沒有太多理由,只是習慣了。
至於看到有朋友說我們在用幾千年前的思想來禁錮自己,這實在是特錯大錯。
沒錯,我們是在學習和繼承幾千年前的思想和知識,正如同我們也在學習幾千公里外的思想和知識,時間與空間不應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障礙。
我們是在學習和繼承,但沒有人要求你用這些思想去禁錮自己呀。凡是拿孔子思想禁錮自己的,那怨不得別人,只能怨你自己,因為是你自己對自己施加的禁錮,孔子沒有要求過你,更沒有強迫過你。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和意識的人,不能把對自己的禁錮怪罪到別人頭上,更不能怪罪到幾千年前的古人頭上。
任何思想,任何學說,包括你我自己的思想和學說,都不是至善至美的,都有著各種缺陷和不足,但不應因其不足就全盤廢止,而是要批判地繼承、辨證地取捨,孔孟思想對中國有巨大貢獻,但不排除也有所束縛。不過正如我剛才所說的,這種束縛不是孔孟造成的,而是學孔孟的人不知變通、不會取捨造成的。
這就如同我們面對自己的父輩一樣,父輩身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東西,但同時父輩們也一定有很多毛病,比如可能會打牌賭錢,可能會喝酒罵人,也可能會不講衛生,難道因此我們就不認父輩,甚至給自己的父輩起個外號來嘲笑嗎?
既然知道包括你我在內的眾生都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為何不用一顆包容之心來對待別人呢?
對於那些以老二稱呼孔子的人,我希望您能收起自己的輕慢不敬之心。對先人,對前輩,給予足夠的敬重。
最後送給各位一句話:
尊人者,人自尊之;自尊者,人亦尊之。
對先人的不尊不敬,體現的是對自己的不尊不敬,收穫的是別人對你的不尊不敬。
-
5 # 彈頭11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要尊師重教,孝敬長輩,知恩圖報,言出必行,,
幾十年下來,這些行為思想成了日常,融入到了我的靈魂血液中。
有時我想,我的父母基本沒都過書,我的爺爺奶奶更是大字不識,他們是如何得到如此高尚的做人準則呢?
後來慢慢知悉,儒家思想教導我們做人原則,仁義禮智信。
孔子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周遊列國,吃盡了苦頭。
直到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才真正的走進老百姓生活。
後來的儒家學派不斷修改,越來越脫離百姓,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服務,以朱熹為甚。
到明朝,王明陽將儒家學說扭轉為更實用,知行合一。
不管怎麼說,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偉大的,歷史上偶爾有歪曲打擊孔子思想的時候,都已經有了定論。
到了二十一世紀,非常奇怪的現象產生了,打罵老師,貶低老師經常在媒體上出現。這種事情在我父母眼裡和我的眼裡以及我的下一代眼裡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幾千年來融入到我們血液靈魂裡的尊師重教的儒家思想難道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丟失了。
現在還有叫孔子為孔老二的,吾為孔子哀!吾為傳承哀!
吾為某些人哀!你們丟了中華文化傳承,就是丟了中華的魂。
沒了裡子哪來面子。嗚呼哀哉!
-
6 # 曉冰曉冰
稱孔子比較好,對待孔子不揚不抑,該傳承的傳承,該摒棄的摒棄。冒名頂替事件頻發山東,可見孔子之學說有諸多說教不實之論,怪不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要“焚書坑儒”,孔子理論說教勝於實事,法度才是正綱常的有理工具。
-
7 # 陸來行
一一會稱呼孔老二?也稱孔子。孔是本姓,老是尊稱一一如老子,二、是排行老二,稱孔老二顯親近帖近基層百姓。
一一孔子,這屬聖人稱呼較官方正規。自古道今,老子、墨子、孫子等等,都不是一般人物,才在後面加個子。
一一做為唯物主義者,別太計較稱謂,要看內在,看他們給社會和未來帶來什麼,很重要...
-
8 # 旭日照家園
我一般稱呼孔子就是孔子,基本上不稱呼孔老二,也很少稱呼孔聖人。因為我認為孔子畢競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學說有利有敝,有好些東西值的我們現代人學習,但有好些東西需要我們現代人批判。對他學說我們應持的太度,應當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孔子既不要醜化,也不要神話。實是求是的做到古為今用。
-
9 # 獨釣遇仙
前邊一百多個回答,這個問題我感覺也有點意思!
看了前邊一百多個回答,各位老師回答的都很不錯,感覺對這個問題絕大多數比較一致的認為都叫孔子比較合適!
孔子的子的意思和老子的子,莊子的子都是一個意思,我個人理解也就是教授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呢,我們稱呼孔子,意思就是孔教授!當然了老子也不姓老,但是一說老教授,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這也就是我個人這麼認為,有不同意見可以探討!
那麼這個叫老二我感覺在現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必要了!
如果叫聖人的話,那就有點問題了!
那麼老子也就成了李老君,
很顯然,一口一個太上老君的這樣叫老子也不合適!當然宗教那就不一樣了!
綜上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人或單位的立場,也與各種宗教無關!
-
10 # 老宋三五
因為在我小時候大字報上都寫“孔老二”各種宣傳中也說“孔老二”可能是早期受的教育吧,直到這幾年我才稱呼為“孔子”
-
11 # 九天牧馬
孔子(仲尼),伯、仲、季,一、二、三。孔子兄弟排行是老二(仲)。
人們叫孔子為老二,也沒有什麼不妥,因為實際情況也如此,如果孔子在兄弟排行為老大(伯),人們也可以叫他孔老大(孔老一),或者孔子排行是老三(季)也可以叫他為孔老三,這都正常的,並沒有貶損孔子的意思。
但是他的學生不能喊孔子是老二,尤其是那孝子賢孫們更不能叫孔老二,那些拿著孔子當敲門磚的人也不會喊孔子是孔老二,他們這些人只能喊“孔聖人”,或者說“仲尼”,因為他們要利用“孔聖人”,所以他們要尊敬先師。
一般大多數人,都不是孔子的學生,也不是孔子的孝子賢孫,更沒有那個能力去拿孔子做敲門磚的人,所以他們隨便稱呼孔子(仲尼)為老二,也沒有什麼問題,都很正常。
我做為大多數人中的一份子,又不信什麼“道、佛、儒”教,叫孔子也不是抬舉他,叫孔老二也不是貶損他,高興時叫他“孔子”,不高興時就喊他一聲“孔老二”,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
12 # 珠穆朗瑪峰上沒有wifi
孔老二這叫法過分了啊。
儒學是個擁有複雜內容的思想體系。儒學到今天已經不是孔子一個人創造的那些內容,而是千百門徒,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形成的思想體系。
儒學本來是非常符合中國社會需要的一套思想理論規則。然而隨著人類交流可以跨越河海大洋,我們發現儒學似乎跟不上時代了。有人把中國的落後歸結為儒家學說。這對嗎?也對,也不對。
儒學思想確實限制了商業的興起,限制了科技的發展,限制了自由的思想。但是你觀察西方中世紀的神學體系,不見得好多少。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等幾乎都遭到過迫害。
問題的關鍵點是西方利用復活古希臘羅馬思想的方式實現了文藝復興,衝破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而我們卻沒有,為什麼?
真正的關鍵在於地理位置和蠻族入侵。中國的地理位置,導致中國在西方有崇山峻嶺阻隔,異族很難入侵。但是這也加大了文化交流的難度。中國從唐朝往後,思想體系逐步變成自發的儒學,自發的道教和外來的佛教的融合,儒釋道最終在宋朝變成了理學,三教合一。宋朝時期,中國的文藝和思想空前發達,商業發展大有催生資本主義的可能。然而這個程序被打斷了,蒙古的入侵徹底中斷了中國自發的走向資本主義的可能。而復國後的明朝,再次開始對外交流,有望通過對外交流進一步發展,問題在於鄭和走錯了方向。
地理和蠻族入侵,我認為是導致中國文明演進出現中斷和倒退的主因,而並非儒學的原因。
這裡我們做幾個假設。假設西邊沒有那麼多崇山峻嶺,也沒有那麼多戈壁沙漠。當年的秦漢時期,我們是否演變成羅馬或者馬其頓那樣的征服國家?
假設絲綢之路一直不中斷,中國和歐洲可以一直文化交流,所謂的落後捱打是否會出現?西方文藝復興時我們是否會一起?甚至早於他們?
假設鄭和當時沒有往西走而是往東走,沿著海參崴方向,越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現在會是什麼樣?
假設興起的奧斯曼帝國沒有切斷路上絲綢之路會怎樣?假設中國北方不是大片草原,不適合農牧民族興起會怎麼樣?
這都和地理有關。鄭和為什麼往西走?因為歷史上有西方過來的商業和人員交流啊。為什麼呢?因為有連綿不斷的海岸線可以參考啊。往東走只能看到一群倭寇和茫茫大海,換你你往哪走?
中國為什麼老是有北方蠻族入侵啊?因為北方大片草原適合遊牧民族放牧啊。你換一片山地試試?或者你給他一片水稻田試試?
人類的歷史程序充滿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中華文明沒有演化出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乃是先天地理和後天戰爭的程序決定的。把責任甩給孔子,那實在是甩錯人了。
你又不是廚師,甩鍋學那麼好也沒啥用啊。
-
13 # 互幫天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有些人的觀點。
看到有些人的回答說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用來穩定社會秩序的工具。那反過來想一下封建社會就應該動盪不安嗎?如果封建社會一直都是動盪不安的,那會不會死更多少人呢?那會不會在封建社會動盪不安的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先祖這些都可能死於這各種各樣的動盪呢?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就有很大的機率,沒有現在的我們?而我們也更不可能還有機會在這裡胡說八道,因為如果我們祖先都不存在,又哪裡有我們呢?
這樣來看,如果儒家學說真的有助社會穩定,起到了穩定封建社會的作用,沒有讓我們的祖先死於社會的動亂,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感謝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聖人呢?
從這一點上來說,聖人這個稱呼孔子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孔聖人創立了禮、孝文化。我們中華號稱5000年禮儀之邦,這個可以說完全是孔子的功勞,孝文化也是孔子建立的,其他的都還不說,就這兩個方面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功勞了。那些反對孔子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認為,他們都是不孝子孫呢?因為他們既然全面反對孔子肯定也是反對孝文化的。
孔家每個朝代變遷他都要艱難求存,因為他這個家族肩負著不一樣的使命。換一個說法,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是那個朝代極度腐敗和弱智才導致了王朝的崩潰,沒有任何一個人該和這種愚蠢的王朝陪葬。再者,如果你的祖上都是換一個朝代都陪葬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你。其實在我看來崇禎的自殺就是最愚蠢的選擇,你只要還活著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有些無知之人故意抹黑孔子,其實這類人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文化漢奸。
君子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
14 # 歷史畫中人
導語:在古代可沒人這樣稱呼孔子。孔子被稱為“孔老二”是後來的事,是那個“火紅年代”對孔子的蔑稱,含有強烈的貶低、嘲弄的口氣。
提到孔子大家都不陌生,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中國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學生有三千多人,孔子逝世後他的弟子將其平日裡的言行舉止和在學堂上所教導的思想記錄整理,編撰成《論語》傳承至今,《論語》在中國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孔老二實際上指的就是孔子。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整個儒學都是不被社會接受的。當時認為儒家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化身。雖然理是這麼個理,但當時那個特殊時代做的也確實有些不妥。
當時不僅僅孔子被戲稱為“孔老二”。就連讀書人知識分子都被戲稱為“臭老九”。
孔子的父親叔樑,和老婆生了九個閨女,本來都絕望了,覺得自己和兒子無緣,結果小妾生了個兒子,可惜生下來才發現有點殘障。就在叔樑六十多了,無慾無求之時,娶了個媳婦叫顏氏,竟然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孔子。由此可知,孔子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排行老二是沒問題的。
首先,孔子的姓:
早期,中中國人的名字是由“姓”和“氏”組成的。所謂的姓,是指遠古祖先留下來的大姓,氏則是姓的旁支,相當於小姓,其大多取自於地名或者官名。之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小姓逐漸取代了大姓的位置,成為了人們最常用的姓氏。
如果,要論述孔子的姓,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子”這個姓。根據史料的記載,孔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的後代,在商朝滅亡之後,孔子的先祖被冊封為宋國權貴。到了孔子第六代先祖之時,孔氏家道中落,無奈之下,只好改“子”姓為“孔”姓。
後來,孔氏一族更是受到了宋國的另一位權貴的欺壓,為了躲避這位權貴的追捕和國家內亂,孔子的曾祖父便帶著全家一起遷移到了魯國陬邑。從此以後,孔氏就由宋中國人變成了魯中國人。
其次,孔子的名:
根據史書的記載,孔子本名為“丘”,即:孔丘。有民間傳言,孔子之所以名為“丘”,是因為孔子的母親是去尼丘山祈福之後才生下了孔子。為了報答尼丘山,孔子的母親便取尼丘山的“丘”字為孔子的名。此外,還有一個傳言,說:因為孔子剛出生的時候,頭頂兩側偏高,中間偏低,遠遠看去就像尼丘山,所以,取名為“丘”。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說法,我們現在已難以辨別真假了,因為時隔已久無據可查。
春秋時期,為了表示對學問高深之人的尊敬,人們一般以姓氏加一個“子”字來稱呼他們,比如:老子、墨子和莊子。因此,人們便以“孔子”來稱呼“孔丘”。
最後,就是孔子的字:
古代只有長輩才能直呼其名,如果,同齡人直呼自己的名字,那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因此,為表示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往往使用“字”。由於,孔子在家裡的男丁中排行第二,所以,父母便取他的字為“仲尼”。“仲”,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尼”古同“暱”,相近,親近的意思。
1974年,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批林批孔”的鬥爭。一些批判孔子的學者根據孔子的字,編造出了一個蔑稱給孔子,即“孔老二”。當時,這件事更是掀起了一陣社會風波,相信一些學者對此依然記憶猶新。
其實,年少之時的孔子長相俊美,身體健碩。他不僅精通詩書、禮樂,還十分擅長騎射,臂力更是驚人的強。根據民間傳言,孔子的身高有1.96米。據此,附近的鄉親們以“長人”來稱呼他。
據記載,在孔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叔梁紇就因為染上惡疾去世了。所以,孔家因為失去了頂樑柱,走向了衰落。此外,到了孔子十七歲的時候,孔母也突然去世了,潦倒之際,孔子四處拜師學藝,以謀求生路。根據民間的傳說:孔子年輕時曾當過吹鼓手,每當有人家舉辦喪事時,孔子總會去幫忙吹鼓。
後來,孔子投靠了大夫季孫氏,並先後擔任了委吏、乘田等官職,對於自己坎坷的童年經歷,孔子是這樣評價的:“我出身於貧賤的人家,所以,我能吃苦耐勞。”
雖然,生活過得清貧且困苦,但是,孔子卻有著巨集大的志向。在孔子十五歲的時候,他就潛心鑽研學術,請教名師。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孔子更因為博覽群書聞名於魯國。
孔子的後代?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特意遣人攜兩條鯉魚前來祝賀。為了紀念與魯昭公的情誼,孔子便把兒子的名字取名為“孔鯉”。
雖然,孔鯉不像孔子的學生那麼有才華,但他卻是一個胸襟寬廣之人。作為孔子的兒子,深知自己比不過師兄弟,卻從來不會嫉妒師兄弟,也決不埋怨孔子的一視同仁。相傳,一次孔鯉對孔伋說道:“你父不如我父。”對孔子卻說:“你子不如我子。”由此可以看出,孔鯉是一個樂天派。
孔伋不僅看到了別人的短處,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而且,他懂得用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短處相比,這也說明:在思想上,他是一個懂得變通的人,不愧是孔子的兒子。
-
15 # 布衣吳新建
孔老二應該屬輕視,與地位相反的蔑稱。
生命中第一次知道孔子還真就是稱作孔老二,“批林批孔”,同時還知道了“克己復禮”。其實,那時看了不少報紙,沒有水平去批,但也想多瞭解姓孔的是個什麼人,只是至今也沒明白為何要將姓林的和姓孔的一起批。
後來經歷多了,有看了些書,對孔老夫子算是有點了解,再加上社會迴歸常態,正常思維下,對孔夫子有了敬仰之心。
曾有人建議將孔子像立在國家廣場上,顯然不合時宜。對孔夫子敬仰歸敬仰,屬於人生體會,文化溯源。激勵當代引領未來顯然份量又不足了點。
孔子我稱他夫子。夫子是大眾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尊稱。聖人不聖人那是古代皇帝老兒封的,其實與老百姓關係不大。
對孔子學問的理解隨年齡不同而有不同體會。
比如克己復禮當年認為是復辟現在認為是執著認定是好的東西就一定要堅持。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為都符合禮的要求。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年齡越大,越覺得這句話精妙。
尊重孔子是尊重他的學問經得起歷史的洗涮,經兩千多年積澱成了民族文化符號。
因此,稱其為夫子比較妥當。
-
16 # 今天看起來更好
咱沒有多少文化,也不顧忌什麼就直來直去的老老實實的說吧。
高興了、就尊重他,稱呼他為孔子;不高興了、就不尊重他,稱呼他為孔老二。為什麼呢?
因為孔老二在當時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即他生活、生存的環境中,就是一個:老派的、正統的統治集團看不起他,新生的、時髦的統治集團同樣看不起他的這樣的一個人,還不說當時的勞苦大眾對他的看法。這個不要來問我為什麼!由他弟子彙編的《論語》中、由歷史散見的敘述中就可以看出孔老二在當時的生活狀態。一邊鼓吹克己復禮(復古),做什麼事都要符合老派的、正統的統治集團正在拋棄的東西,一邊又要什麼君君臣臣,新生的、時髦的統治集團用不到不喜歡的東西!這樣的一個人,在當時的環境中,對統治者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純粹就是一個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腦殘!孔老二雖然說有學問、志向高遠、眼力超前,一輩子不但自己追求理想,更是帶領追求他的人一起共同追求完美的理想。這一點不得不叫人好生敬佩!雖然說一輩子的夢想都沒有實現不說,還四處奔波遊蕩、還四處碰壁,由於窮講究,連一個老農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裡!這也是他沒有根基沒有把勞苦大眾放在心上,所以失敗之極!這都是他好高鷺遠看不起勞苦大眾的結果,雖然他學問高深、志存遠大。總之一句話,孔老二在當時總的來說真的是上層不愛、下層不喜歡的局面,用他自己都認可的話說就是一條傷家犬!這就是我稱呼他為孔老二的原因。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尊重他、尊敬他!稱呼他為孔子,在更高興的時候稱呼他為孔聖人或者稱為聖人!子在古代是尊稱、聖人更是超過了皇帝的尊稱!連始皇帝都沒有稱為聖人何況後來的什麼帝!聖人是什麼意思?聖人就是已經超出了人的定義了,你說,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定義對孔子!如前所述,正是因為孔子學問高深、志存高遠、眼力超前,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宣傳自己的思想,勤勤懇懇的培養自己的弟子(學生),在那動盪的末日世界裡,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境界,在四處碰壁、志向毀滅之後,得到了新生,靜下心來專做學問。編著了大量的古籍使得我們至今還能看到由他編著的書籍。世無孔子、世如黑夜象這些超越幾世紀的語言用來頌揚他不是聖人是什麼!聖人最成功的是培養了一大批弟子,可惜他看不見了!聖人的未竟事業後來如洪荒之力漫布華夏成了唯一的正統、而他本人則成了萬世師表!這是孔老二永遠也夢想不到的、追求不到的卓越,同時也是孔老二孜孜做學問、培養學生的回報。
上面的回答是否有不嚴謹的態度?否!孔丘、孔老二、孔子、孔聖人的稱呼是歷史的由來,大眾化的稱呼就是最好的稱呼。不過呢史書記載孔子是個人開學的第一人,在過去的世紀裡,兒童開學是要拜孔聖人的,現在稍有點文化的人或者稍有點見識的人都在大呼“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呼”,有朋友從遠方來見我是人生中最高興的事情了、哪怕一天沒見面見面時也大呼“不亦樂乎”。都這樣了,還不稱呼孔子而稱其孔老二、還是不是九年制義務畢業的?所以,我們還是稱呼孔子為好!一方面是尊重孔子,一方面顯得我們更有知識更有文化更有教養!
-
17 # 大面具865
其實儒家思想只是一種學說,董仲舒修改後加入了君權神授,三綱五常等思想,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所以才被後世沿用!就像一把菜刀你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儒家思想不只是三綱五常,還有很多精華,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中中國人對儒家思想這麼誤解!第一儒家思想提倡仁政,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孔子主張興辦私學,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要不你覺得你能有讀書的權利?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等教育思想。百善先為先,你不孝敬父母嗎?仁義禮智信,太廣,我就不多說了,在中國你就算當個混混還得講究個義呢?日本人豬狗不如,到了曲阜見到孔子都要拜祭!美國聯邦法院門口有三個人雕像,其中一個就是孔子,就是致敬孔子對教育的貢獻。南韓人整天搶我們的文化,為什麼?你們這些中中國人還叫孔子孔老二?可悲可嘆!我知道大家覺得近代中國落後,所有的一切都歸於孔子儒家學說,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漢唐都是儒家學治國,吊打遊牧民族!明朝也是儒家思想本身,你看看明朝對外戰爭都贏了,我說的是對英國,葡萄牙等國家海戰!日本也是儒家思想,同一個老師的兩個徒弟!是老師的原因?人家可以變法圖強,大清呢!你跟人家打架打不過,會說你爺爺爸爸基因不行嗎?現在有些中中國人就是這樣認為的!崇洋媚外!近代中國落後真正要負責任的應該是滿清統治者,一群垃圾!為了維護統治,壓制文化,禁錮民智!明朝再不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呢?為什麼要讓儒家思想背這個黑鍋了!因為滿清後人在娛樂圈和教育圈有很多有權人,這麼多清宮戲,電影,想把近代落後的原因歸結到儒家思想上,你們明白了嗎?一個人有多大權利,就應該承擔多大的義務!滿清統治者作為統治階級,子孫享受著統治特權,卻沒有把中國帶向富強,沒有履行應有的義務!那個姓金的將軍還說清朝無昏君!別的不說就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是滿清後人!你跟人家打架打不過,你會把責任歸咎於你的祖宗嗎?會說我爸爸我爺爺基因不好嗎?我相信你不會,我也相信滿清統治者後人不會說滿清不行!但是他會說你漢族祖宗不行,你漢族儒家思想不行,你能明白了嗎?
-
18 # 靜流如歌3888
孔丘,字仲尼。伯者為大,仲者為二,所以,按照咱山東鄉下人的習俗,起個比較二的名字比較好養活,所以孔丘以丘為名,以二妮兒為字,也是孔丘的媽媽怕他不好養活,故而以女性身份糊弄閻王老兒的意思很明顯。及至長大了才把二妮兒改成了仲尼,看上去就不再有對閻王老兒隱瞞性別的意思了。
這事兒你還別不信,我老家鄰居叔叔輩的一個彪型大漢,今年有七十大幾的年齡了,他就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字兒,叫做二嫚兒,當然他的父親不象孔丘的父親那樣是個認字的貴族,沒有在啟蒙時把二嫚兒改成仲曼或者仲漫這樣高大上的字兒。
稱呼孔丘,歷代打江山時的皇帝們會把孔丘稱孔賊,打下江山需治理江山時會尊孔為聖,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尊卑有序的日子才是坐江山的皇帝們所需要的。
讀書人走科舉必奉孔為至聖先師,尊為夫子那是必須的,因為想從賤民鯉魚一躍而成貴族,孔孟之道是敲門的磚頭,不從內心敬仰孔子,皇帝家的大門不會容你進入體制內為官。
至於在我們屁民百姓眼裡,孔丘就是一個說了兩千年謊言的政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哪成什麼至聖先師,無非是一個古代的公知叫獸而己。
什麼禮敎仁義,貴賤高低,想想就很二,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禮只有平民對貴族們施禮,或者是貴族與貴族之間互為禮,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才是孔教的真諦。至於“仁義",“我翻開歷史一查,那歷史沒有年代"不睡覺盯著使勁看了一夜“才從字縫裡看到記載著的是吃人"二字。
當然,孔子的學說己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省目的文化符號,在戰國時代相比於古代的奴隸制度是一種進步,稱他做孔子也是必須有的做後人的態度。
稱他為孔老二,也不算辱沒了他的身份。
糟糠只所以被摒棄,是因為糟糠己沒有現實的價值,而它醞造的美酒,已經裝到了那個古香古色的瓶子裡了。
而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這瓶高貴的古酒中,孔子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
-
19 # 南宮外史
我會稱呼孔子為孔聖人。
一、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
上古中國文化,經過春秋時期的孔子分析、歸納、融會、貫通,而形成了成熟的中國傳統文化,即儒家文化。現今,雖然儒家文化被更進步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所代替,但儒家文化的精髓依然被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所吸收,而並非完全擯棄,是吸取其精華,拋棄其糟粕。這也是毛主席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貫態度。
二、孔子是中國歷史史料的儲存、整理者。
孔子與弟子們整理、編著了《春秋》、《尚書》、《國語》、《詩經》、《周禮》、《周易》、《左傳》等書籍。
假如不是孔子帶領弟子們整理、儲存、流傳這些歷史史料,那麼,現今就沒有多少歷史知識可以講解了。
三、孔子是傑出的思想家
孔子在治國理論上,概括總結出了:仁政思想,教育統治者要愛護人民,實行仁政,講究仁道、人道。否則,殘暴、暴虐就會及其人民的反抗,推翻其統治。
孔子在人倫道德上,概括、總結出了:仁、義、禮、智、信、勇、廉等道德標準。
孔子不僅這麼說,而且還是這麼做的,是真正的言行一致。孔子還教育弟子們都要這麼做,在孔子周圍形成了一個道德高尚的團隊群體。這在那腐敗的春秋社會,猶如一股清風,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數千年。對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知識老人誰不敬佩?
五、孔子是個對下層民眾具有同情心的忠厚長者
孔子遇到旅店主人死了,就大哭一場,並從車上解下一匹馬,送去當喪禮。
到齊國途中,聽到山中有老太太的哭聲,就停下車,與弟子們前去慰問,聽到老人說為躲避賦稅徭役,逃到深山,丈夫、兒子被老虎咬死的悲慘遭遇,孔子命令弟子們書寫下:“苛政猛於虎”的記載,以便於執政者吸取教訓。
孔子聽到農夫指責他: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時,他不但不生氣,還面帶微笑,還要向他們求教。
鄭國東門老者罵孔子是喪家之犬,孔子反而哈哈大笑。
這樣一位慈善的知識老人,不由人不敬佩!
六、孔子是一位位高權重、平易近人的知識長者
孔子外出坐在車上,遇到一兩個人,必定作揖打招呼;遇到有三個人以上,必下車問候。控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雖然位居六卿大夫(大司寇、攝相事),但見到平民百姓,依然熱情客氣,從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對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青天大老爺和知識長者,誰不敬重?
-
20 # 福陽5561
這兩種稱呼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尊孔者用,一個是貶孔者用。作為普通沒有嚴重傾向的人,我認為就稱他孔子或者孔夫子好了,或者也可稱呼孔丘、孔重尼。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孔子是最廣泛的稱呼,所以還是稱孔子比較好。
回覆列表
有個大宗師,徒子徒孫越來越不中用,甚至出現一大堆抱著他排位,自稱是大宗師門徒,卻沒骨頭、沒血性,為了蠅頭小利就買祖宗的狗腿子。有一天,新時代來領,為了批判這些抱著大宗師排位討飯吃的狗腿子文人,社會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砸碎排位”的活動,這些人認為“狗腿子”之所以作為,就是因為他們有“排位”護身。幾十年下來,大宗師因為一群無恥的徒子徒孫,被唾沫淹了一遍又一遍。大宗師於是去問黃帝,
孔子:老祖宗,你的子孫出了這麼多賤骨頭,為啥他們不敢把你的墳給刨了?
黃帝說:“為什麼找你背鍋?不找老聃背鍋呢?”
孔子說:“我也納悶啊!”
黃帝說:“因為你太愛他們。家長特別寵溺孩子,孩子一定啃老挖祖墳。”
孔子:“我倡導仁政,以民為本,以禮化民。他們說我是帝王幫凶。可是夷狄把叢林法則換個馬甲說成“普世價值”,他們就傻呵呵的奉為圭臬。一邊說執行法制的秦是暴政,卻又津津樂道蠻夷的“法治社會”。這幫不肖子孫,被他們氣死了。”
黃帝:“所以老聃比你聰明。這邊龜孫,愛瞎折騰就折騰,只要他們不快要亡國滅種了,就懶得理他們。你呢,看到他們瞎折騰就受不了,非得教育他們,人家可不恨你。還把一堆爛賬屎盆子扣你頭上。”
孔子:“明白了。這幫蠢貨龜孫,愛罵不罵,只要華夏族還有人讀得懂“天道自然”之理,我中華萬世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