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小小向前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一生活了73歲,卻有40多年從事教育活動,培育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創造了春秋時期中國古代教育的輝煌。孔子最突出的教育之道:有教無類

    雖然只有四個字,卻完整地詮釋著教育的含義:就其受教育物件來說,不分貧富貴賤,種族氏族,親疏遠近,智愚善惡,等等,受教育者沒有等級差別,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教育是普遍的、公平的、公正的。教育要為所有的人服務。這是人類平民教育的第一聲春雷,為平民教育首開先河。

    “有教無類”對自古以來後進於禮樂”的教育傳統,表現出毫不妥協的決裂;對貴族的特權教育,表示了鮮明的反叛;對“學在官府”的壟斷教育制度,進行了徹底的顛覆。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平民教育宣言,也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大眾教育宣言,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精練、最有價值的教育寶典。孔子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教育改革中,成為偉大的教育改革家。

    孔子是當時的知名人物,他30歲時在自己的家鄉闕里創辦了私學,在杏壇聚徒授課。根據《論語》及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他一生40多年的教育生涯,確實證明他踐行了“有教無類”的主張。

    但是,瑕不掩瑜,“有教無類”,是對人類教育本質第一次正確的認識,這是對教育的解放,是一次巨大的歷史進步。它的真理之光,指引著人類教育的發展方向,照亮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路程。它從教育性質、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育總綱領,說明人人可教,人人可學,人人可知,人人可行,孔子的學校是能教、能學、能知、能行的學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貫徹有教無類的主張,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聽懂自己講課,孔子很注重推廣雅言”,就是推廣當時的普通話。孔子辦教育的聲名遠揚。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司馬遷說。“頗受業者甚眾。”(《史記,孔子世家》)《論語》開篇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1》),這裡的朋”指弟子,同門曰朋。他的學生來自遠方各國,各自講著不同的方言。其語言隔閡是可想而知的。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孔子堅持運用“雅言”教學,誦讀詩書、講課、主持禮儀,都用“雅言《述而18》雅言,雅正標準的語言,就是當時通行的官話。這就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能夠聽懂他的講學,“親其師而信其道”,普遍接受他的教育了。這也說明,中國教育自古以來用普通話教學是孔子開創的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納爾多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