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engzhe1979
-
2 # 落地的果子
我們用歷史唯物論把中醫發展史梳理一下。
陰陽五行論(鄒衍)出現在戰國,2200多年。黃帝內經出現在西漢,約2000年,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典籍出現在東漢,更在其後。
中國古典哲學興於戰國,鼎成於漢朝,並普及到民間,周易八卦,陰陽風水,占卜,傳武……都是那時被陰陽五行而大一統的,拿來就用。這樣來看中醫的”成熟“就明白了,先有民間醫術,後有哲學統領,這過程和易經八卦,傳武等一樣,先有民間習技,後有哲學大典和心學的操作。
為什麼會這樣?一是古典哲學此時已形成思想界大潮,二是進行物質研究是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是要有科學儲備的,而選擇心學操作和模型代替實物就簡單的多。鉅細而永珍的生命細節此時被幾根粗略哲學線條簡單歸納了,不多也不少,生命規律也是五條之間的關係(陰陽五行)。中醫學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但我們不用歷史唯物主義看待這段歷史,就會出現幽冥的神祕來源學說。中醫是5000年時黃帝感受神靈的啟示,用超前的幽冥意識參悟出來的真理,這樣,中醫的起源即沒有歷史的出處,也沒有歷史學術的嵌入發展,一切都是不可捉摸沒有學術痕跡的“天成”,中醫很多人陷入了這種思維。所以他們認為中醫思想是沒有學術發展史的,是神諭的,不能用科學來衡量。
中醫是普通學者的粗線條哲學思想(世界規律只有五行實在太粗略了),影響了民間的醫術,拿來就用,這個發展史很多人不願意承認。
-
3 # 許科雲
是否一定要用科學來解釋或證明中醫?
中醫是中華經典文化,中中國人世世代代只有中醫藥治病,預防,保健,才得以繁衍生息,無數驗方真是藥到病除。
近代的西醫湧進中國,也就沖淡了中醫,甚至一些外行出言不遜功擊中醫、其實不管中西醫,它都不能包治百病。比如慢性病調理病中醫就有很好的療效,生理性功能性的疾病,採用中醫,包括按摩推拿鍼灸等療效就很好,拳擊場上的臨床治療就屬中醫療法。晚期癌症,西醫無法治,中醫可辯證施治通過調理改善病人的抗體,包括精神療法,都能增強抗病能力,就能延長壽命。那些否認中醫的人,是片面的,形而上學的!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我們要挖掘和傳承發揚光大祖國中醫藥學,對前人的治病驗方可以提出分解找出藥中的元素名稱,通過合成,產生什麼反應,用於人體實驗,檢查用藥前和用藥後人體血液中的不同變化,得出理論,有了合理的理論就驗證了中醫藥的療效。
古人沒有這些條件,只憑嘗百草總結了療效,當代人能通過今天的科學研究作用理論記入中藥典,對後人學習中醫理論更有說服力!
-
4 # 藥物其實不復雜
先舉一個例子: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國民黨的部隊正規軍,很多高階軍官都是黃埔軍校畢業或者講武堂畢業的。而共產黨的很多指揮官,都是泥腿子或者有一點文化和實戰經驗的。為什麼共產黨最終能贏得勝利呢?
舉這個例子,只想說明,在面對真正的麻煩和問題的時候,怎麼把問題給解決掉比學一大堆理論更重要。
後來新中國成立了,我們回顧多年的戰爭經驗、梳理戰爭和理論。分析每一次戰鬥勝利和失敗的原因。培養大量的高水平軍官。
舉這個例子,只想說明,理論指導下來解決問題,可能是趨勢,也是必然。
那麼中醫和現代科學到底什麼關係呢?我認為,中醫就好比是當年共產黨的軍隊指揮官,只要大方向沒錯,能解決問題,那就是最好的。這都是解放軍利用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建立起來的戰鬥方法和戰鬥理論。但這些理論,在當時的國民黨軍官那裡,是行不通的。
而現代科學呢?就好比是黃埔軍校傳授的戰爭理論和後來我們自己總結的戰鬥理論。這些理論,就是科學。
兩者沒有矛盾,並不衝突。
一定要用科學去解釋中醫,但不干擾中醫,才能讓中醫發揚光大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辨證施治,在治病救人上確實有效。但絕不是包治百病,也不是中醫藥發展到不需要創新發展的地步。如果用現代科學能夠探明中醫的治病機理,那麼就可以讓治療效率更高更準確。就像青蒿素治療瘧疾一樣,經過深入研究和應用,讓中藥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這個研究工程量非常巨大啊。
總之,利用現代科學、謙虛敬慎的挖掘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寶庫,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方向之一。
-
5 # WILLSON1625027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一塊瑰寶,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與自然和疾病鬥爭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對於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生存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我們應該挖掘、繼承和發揚光大。
但是,由於中醫藥是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因此也就存在著諸多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無法加以檢測、驗證的理論和技術(如經絡、中藥的複合作用機制等)。但是,作為研究與物理科學(物理、化學、地球、天文等)相對應的生命科學之一,她也必然是遵從生命科學以及物理科學的基本規律的(如細胞、基因、生理、免疫等,以及分子、原子、量子、能量、資訊等等),因此,只要是正確的,即便是現代的科技還不能解釋和證明,也終將會有解釋清楚和證明的一天。就像西醫也是由器官、組織逐步發展到細胞、基因、分子的層級一樣。
所以,中醫藥學要有所發展,就應該本著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斷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以研究,以期得到科學的解釋,而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墨守陳規。任何一門學科,都只有不斷的學習、借鑑和創新,才能得以發展。
-
6 # 佩榮
科學不具有這樣能力。原因就在於,中醫是萬物互聯的一個系統,科學就是搞分科的。
科學證明不了中醫,中醫卻可以指導科學的發展。中醫是人、自然以及人和自然的關係,是綜合性的學科。請問科學憑什麼來證明中醫?不自量力!
-
7 # 高水795
中醫是靠經驗,而且是上千年傳承、積累下來的經驗。這個脈象、症狀等等表明了是這個病,用什麼方法可以治好。這個都是有前車之鑑的。
像修車一樣,車壞了,全拆開了看,什麼壞換什麼就修好了。中醫就像是老師傅,不用拆,一聽就知道哪裡有問題,就換哪裡就OK了,用不著那麼大動干戈。
因此,強行要用科學來證明也不一定能行,這說明了現代科學還是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不能說中醫不科學。應該更加努力的去發展科學才對。
-
8 # 曾志成123
中醫行不行看結果,能把病治好就是行,不能把病治好就是不行,說其它的都是扯蛋。存在即合理,中醫從古到今,治好了多少病人,中醫一定行,不需要其他亂七八糟的來證明。
-
9 # 黃衝拳
中醫有確實的療效。凡是科學,都是有共通點的,中醫不懼怕科學的論證,中醫應自主地應用科學方法加以驗證、加以改進,不要期待科學能自然而然照顧中醫。畢竟兩者產生的哲學依據不同,根源不同。中醫應該是應用科學方法,建立中醫自身的科學體系,而不是從現代的西醫學、化學、生物學等科學出發,強行界入,以其標準來衡量中醫。即中醫要建立自己的科學的標準來自證。
-
10 # 暗貓影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中醫是科學經過不斷檢驗了數千年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繼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一門科學。中醫不但過去、現在接受著科學的檢驗,而且將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會自覺地接受科學的檢驗。提出中醫應該不該應該接受科學檢驗的人不是白痴也至少是一個瘋子。
-
11 # 福爾摩義先生
中醫為什麼不敢用科學來證明?很簡單,因為不科學嘛,或者不夠科學。甚至,不夠有效。
我舉個例子,看看最頂級的中醫是什麼水平。
在中醫發展頂峰的清朝,在太醫最好最多的皇宮裡,用著最好的藥材,有著最好的營養,得到最細緻的照顧,來看看中醫效果究竟如何?我統計了一下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每個皇子的壽命,請數數,裡面多少是10歲以下就死的。
一、康熙帝皇子列表:
1、皇子:承瑞,2歲殤。
2、皇子:承祜,2歲殤。
3、皇子:承慶,1歲殤。
4、皇子:賽音察渾,2歲殤。
5、皇長子:胤禔,63歲。
6、皇子:長華,旋殤,未滿1歲。
7、皇次子:胤礽,51歲。
8、皇子:長生,2歲殤。
9、皇子:萬黼,4歲殤。
10、皇三子:胤祉,55歲。
11、皇四子:胤禛,58歲。
12、皇子:胤禶,1歲殤。
13、皇五子:胤祺,52歲。
14、皇六子:胤祚,幼殤,未滿1歲。
15、皇七子:胤祐,50歲。
16、皇八子:胤禩,45歲。
17、皇九子:胤禟,43歲。
18、皇十子:胤䄉,58歲。
19、皇子:胤䄔,1歲殤。
20、皇十一子:胤禌,11歲殤。
21、皇十二子:胤祹,77歲。
22、皇十三子:胤祥,44歲。
23、皇十四子:胤禵,67歲。
24、皇子:胤禨,2個月殤。
25、皇十五子:胤禑,38歲。
26、皇十六子:胤祿,72歲。
27、皇十七子:胤禮,41歲。
28、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
29、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
30、皇二十子:胤禕,50歲。
31、皇二十一子:胤禧,48歲。
32、皇二十二子:胤祜,34歲。
33、皇二十三子:胤祁,73歲。
34、皇二十四子:胤祕,62歲。
35、皇子:胤禐,出生當日殤。
二、雍正皇子列表:
1、長子:愛新覺羅·弘暉,7歲殤。
2、皇子:愛新覺羅·弘昐,2歲殤。
3、次子:愛新覺羅·弘昀,10歲殤。
4、三子:愛新覺羅·弘時,24歲。
5、四子:愛新覺羅·弘曆,89歲。
6、五子:愛新覺羅·弘晝,60歲。
7、皇子:愛新覺羅·福宜,1歲殤。
8、皇子:愛新覺羅·福惠,7歲殤。
9、皇子:愛新覺羅·福沛,0歲殤。
10、六子:愛新覺羅·弘曕,33歲。
三、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皇子列表:
1、皇長子,永璜(1728-1750),23歲。
2、皇次子,永璉(1730-1738),8歲。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25歲。
4、皇四子,永珹(1739-1777),38歲。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26歲。
6、皇六子,永瑢(1743-1790),47歲。
7、皇七子,永琮(1746-1747),2歲殤。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87歲。
9、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1歲殤。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2歲殤。
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72歲。
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25歲。
13、皇十三子,永璟,1歲殤。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3歲殤。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60歲。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3歲殤。
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55歲。
有些人可能說這是男性,有政治殘殺。首先,清朝全朝,基本沒有政治殘殺。為了堵住槓精的嘴,我再說說公主。
清朝從順治帝開始,真正有記載的公主有59人,但是活到成年嫁人的公主只有可憐的22個。
剩下的37個呢?全部夭折,死亡率高達62%。
順治帝有6個公主,夭折5個,康熙有20個,夭折12個,雍正有4個,夭折3個,乾隆有10個,夭折5個,嘉慶有9個,夭折7個,道光有10個,夭折5個,到了同治,光緒和宣統,這三位皇帝索性連一個子女都沒有。
在這些夭折的公主裡面,最大的13歲,最小的1歲,平均夭折年齡4歲。
而活到嫁人的公主,她們活著的平均年齡才33歲。
為什麼在中醫資源最好的清朝皇宮裡,有著最好最多的太醫,最好的藥材,最全面的護理,最好的養生,最細緻的照顧,但是清朝公主夭折率竟然能達到62%?
那普通百姓的夭折率又有多高呢?
即便這些公主活下來了,平均壽命卻只有33歲,中醫的養生呢?中醫的全域性呢?中醫的博大精深呢?
-
12 # 廈大總裁班老班長
首先問二個問題:
1,假如回到石器時代,發生今天的新冠病毒,到底是統一統治群體用祖先傳承方子抗疫強?還是自由群體病來亂試藥抗疫強?
2,如過十幾年再來個“類新冠病毒”是在統一步驟下用千年傳承中醫抗瘟疫先治療,還是按西醫理論邊驗證邊治治看,努力在顯微鏡下研究出抗藥及預苗再徹底解決這病毒?
中醫是超科學、就象前沿超科學的:量子糾纏不限距離空間、那怎樣用科學讓我能看得見解釋呢?是磁波還是無線電子波還是什麼方式?是靈魂方式嗎?但現實量子糾纏與中醫治療確實存在。中醫概念不能用西方醫學相對而論,確實已經不僅僅侷限於醫學的範疇,而是與中國的人與自然界生態物種仿生、歷史經歷過程的積累、千年的人文、哲學相互融合在一起,是人類醫學瑰寶。
回到現實切身體會:由於前段誤解天天喝白酒抗疫強,沒預料這疫情兩百多天,結果發胖三脂高,血壓一量超標,不敢再喝了,連續量一個月血壓居高不下。西醫說要吃降血藥才不傷身體。勿然想起外公中醫古方:且中醫說一但吃西藥,一生天天要吃藥,且副作用影響男人之剛。西醫且是給控制疾病不是治病.病還在身體離不開藥,中醫治本.剛開始效果比較慢,治好身體病就沒了。確實剛用一個月中藥,天天量血壓沒什麼變化,一個月後三脂降了血壓出奇正常。又繼續用中藥一個月,現在都離開藥血壓正常得很。幾次遇那個西醫他很震撼!還專門要我中醫方子說親戚要的。(宣告我不是中醫更不是推銷中藥
-
13 # 劉偉31800
當然需要了!
科學是認知方法,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通過實驗、邏輯和統計的結合來證明假設的正確性。
實驗中,知名的郎中們連同一個人的脈像都描述得迥然不同,診斷更是五花八門,開方更是“千人千方”。
這種情況不改,中醫無法振興。
-
14 # 於師傅推拿館
不用科學來解釋中醫,更不用科學來證明中醫!
我們面的菜刀,擀麵杖,蒜臼子有必要解釋嗎?有必要證明嗎?工具而已。
中醫也是同樣道理,好用,管用就行。材質與原料有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
中醫是不是科學的?這是巨集大的問題。並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更不能是用簡單的"是"或者“不是"來回答。
西醫把中醫治病稱作“自然療法或免疫療法"。西醫則自稱"對抗療法”。既然都稱作療法,也就是治病之法。同為治病之法,又有什麼好爭執的呢?只要能治好病,病人根本不在乎用什麼方法。病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的問題,並不關心什麼方式方法,中醫或西醫,什麼樣的醫生,什麼樣的醫院,花多少錢,用多少時間。
到最後選擇權在病人! -
15 # 風停霧染在人間
鄧公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醫是古老文化的結晶,是經過五千年文明,被證實和廣大人民普遍接受的醫學。而科學是近代文明,是西方工業革命後產生的,也是一個泊來品。
那麼,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就好比是你一定要讓一個外中國人,來證明你和你的祖先有血緣關係一樣荒唐,難道自己心裡沒數嗎?你一定要用科學的手段來證明你爺爺的爺爺你該叫他啥,這個能有依據麼?科學嗎?
中醫是古老文明,而科學是現代文明,不可以拿此種文明去否定另一種文明。這恰恰是不科學的,打著科學的旗號,行著不科學的勾當,難道不奇怪嗎?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種古老的文明傳承好,發揚光大,讓中醫文化也走出國門,造福世界人民,也讓世人真正瞭解中醫的博大精深,而不是抵毀與抹黑中醫。
-
16 # 使用者資訊自動生成
首先中醫是不是醫學?
假如是醫學,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因為醫學肯定是科學。
假如不認為中醫屬於醫學,是玄學,這就是個狗屁問題!
-
17 # 一葉楓流
如果中醫要生存和發展,必須經過科學檢驗。用科學技術手段甄別藥方。
中醫的說法必須和人體器官組織對應起來。和生化指標對應起來。
中醫裡的氣,如果和人體有關,也是包含很多生理系統、器官的內容,非常混亂。什麼叫虛?有什麼化驗指標可以證明、判斷人提虛?不能靠號脈這種模稜兩可、稀裡糊塗的解釋。
-
18 # 實在是看不慣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科學是真理的標準。科學是探索真理的方法之一而已。中醫的實踐證明有效,那就是另一條路。兩條路並行不悖,才是明智的。一定要用科學來扼殺中醫之路,和中世紀宗教扼殺科學有什麼區別。
-
19 # 使用者9272495381597
中醫和現代醫學真的是治病理論不同嗎?不是!是唯心論和唯物論之爭!扯唯心論,起點三江修仙小說比中醫更能扯陰陽五行八卦,中醫理論和小說一個水平,你說治病,誰信?在唯物論裡討論中醫,中醫完敗,你說陰陽五行八卦是客觀存在還是表達客觀存在變化規律的?你要說客觀存在,元素週期表和高能物理中的各種粒子,哪些對應陰陽五行八卦?這裡中醫要做的不是治病,是建造超大型粒子對撞機!如果是表達客觀存在變化規律的,化學反應和高能物理理論能解釋很多變化規律了,能和這些規律對應了嗎?如果你想開創新理論,需要相容或推翻現階段的理論,現階段物理化學都是基於數學,相容就能對應,推翻就需要推翻現階段的數學理論,說句難聽的,現在的中醫粉,高中數學都不一定能考及格!中醫理論要麼被拋棄,要麼推翻現階段的數學物理化學!你認為中醫有希望嗎?
-
20 # sunfinerain
其實統計學是數學,而不是科學,就是最早提出對西藥進行驗證的也是數學家提出的。中醫現在用科學解釋不了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說不能用統計學對療效進行驗證實屬說不過去。
回覆列表
首先下結論:中醫要發展,最終一定會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什麼是科學?科學的本質就是標準化、可複製化,就是追求用最少的資源製造出最大的產出。科學不能保證產出大師級的精英,但是科學可以批量生產出處於優秀的或良好等級的人才。不管是醫學、教育、工業技術,或是其他各種學科,不變的事實是,只有人才數量足夠多,老百姓才能獲得普惠。這才是科學最大的優勢。
此外,科學提供了一套嚴格的檢驗方法。不管你是院士級的學術泰斗,還是普通的老百姓,大家都可以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你的工作成果。有質疑才能避免固步自封,這也是自古以來就一再被證明過的真理。
當然,中醫科學化不等於簡單地用科學這個框子去套中醫,那樣就未免過於教條主義了。在實踐中,既要允許一線中醫工作者繼續保持相對靈活的治療方法,又要推動建立完善的記錄機制,便於將來進行分析與回溯。當然,諸如藥品的雙盲測驗、成分分析什麼的也不能落下。本著實用主義指導下的中醫現代化、科學化,才是中醫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