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鼠嘴

    以廠為家這個口號是帶有時代特徵的說法,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進廠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一個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能成為某個廠的正式職工,這個可是需要勞動局的指標才行。

    當時的很多廠為了照顧自己本廠的老職工,都是家裡的父親或母親退休下來,子女去接父母的班這樣的情況。

    那時的廠就是一個家庭賴以生存的保障,廠和每一個職工都是緊密相連相互依靠的關係,職工就真的可以說是廠的主人,廠的效益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工資效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廠的職工是真的以廠為家,因為大家是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廠的主人,把廠當成了一個大家庭。

    所以在當時這個以廠為家的口號隨時都被掛在嘴上記在心裡,並且在廠裡開職工大會都會被一次次的提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前進廠時所需要的勞動指標不在需要了,而變長了一紙合同,以前所謂的正式職工沒有了,都是合同工。

    很多廠的合同某些條款在對待本企業職工上,更注重的是規章制度的嚴格性,而少了人情冷暖人性化方面的重視,讓本廠職工少了家的感覺。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工人退休後基本就和自己工作的廠沒有了太多的關係,這就讓工人和廠之間少了那種從一而終關係紐帶。

    以廠為家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現實,如果再這麼說其實就真的只是一句鼓動人心的口號而已。

    當年任何一個廠都會管本廠職工所有的事情,比如職工的生老病死完全都是廠裡包完了的,到現在很多的事情廠根本就不在管了,在這樣的實際情況變化過程中,以廠為家也就越來越沒有人在提。

    以廠為家這話,必須要有其根本的基礎條件,那就是廠就跟一個家庭一樣,家庭是什麼感覺,廠也應該是什麼感覺。

    現在的廠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生產企業而不是一個大家庭,相互之間只是一種市場化的勞動交換場所,職工付出自己的勞動換來相應的企業報酬。

    這樣的環境,造成以廠為家已經成為了一句空洞的口號,在提已經完全失去了其內在的含義,所以也就越來越少聽到這樣的說法了。

    當然這樣的情況在某些企業不存在,但這些企業畢竟只是少數,不過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還是非常希望職工能以廠為家,所以提還是有人提。

    但能做到的企業和職工只能是鳳毛麟角,這也是以廠為家的口號越來越沒有市場的原因。

  • 2 # 寂語堂齋

    以廠為家這是什麼時候的口號,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口號,這個口號本身就有毛病,本身就不十分正確。

    工廠是什麼地方?工廠是生產或製造物質產品的地方,這裡需要科學的生產和管理,還有一系列配套的安全技術要求和管理。

    家是什麼地方?是一家人吃飯、休息、團聚的地方,以廠為家,把家搬進工廠裡,又是做飯,又是洗衣服,又是睡覺休息。

    如果所有的工人都把家搬進工廠,那可真出笑話了,工廠怎麼生產?又怎麼管理?那就亂套了。

    本身這個口號就不正確,而現在又是商品經濟時代,工廠是以生產合格產品和創造利潤為己任。凡是影響工廠生產的行為,人們就會自覺地把它取締了。

    現在如果再提出這個口號,那就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不僅工廠不會聽,就是工人也不會這麼做,因為工廠的科學生產不允許這麼做。

    以廠為家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就象現在你再和婦女提出三從四德一樣,又有哪個女人會聽?

    故此現在沒有人再提以廠為家這種沒有意義的口號。

  • 3 # 我為發明狂

    題主孤陋寡聞!

    這個“以廠為家”的說法,自然有人提,問題是現在沒有幾個人願意聽。

    比如說,你在一傢俬營企業打工,老闆給你宣講“以廠為家”,你願意接受嗎?

  • 4 # 微塵jsycth510529bbg

    家被外人侵佔了,沒有家當然就不再提家了。父母在家就在沒有說兒女在家就在。賴以身存的地方是家,不容生存也就無家。

  • 5 # 13302133920

    過去企業是公有制的,工人是企業的主人,以廠為家在正常不過了,工廠為我們工人提供了就業、住房、醫療等等。現在的工廠是資本家的,你想以廠為家,也要先問一下資本家允許不允許啊,資本家壓榨的是工人的剩餘價值,是不會允許工人成為工廠的主人的。

  • 6 # 何慶彬2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工廠企業,工人階級有發言權,有各項福利,所以人們關心工廠利益,現在工廠都是資本家的,工人上班掙錢,什麼福利好處也沒有,完全是僱用關係,工廠好壞是資本家的事,工人關心也是多餘。

  • 7 # 水中的豬豬

    因為廠不是家,在家我做事不違法,在廠裡行嗎?一個操作你違法了,為什麼?那廠還養多餘的電工,現在精簡到人,一人一崗。我們原領導就愛廠如家,被老婆雙規了答案愛廠是愛廠,如家是如家,沒有下那有上,有人中午給他老婆打了電話就完了

  • 8 # 許師傅627

    時代變了,“以廠為家”?老闆還以為老闆娘出問題了,怎麼別人以為我的廠是他的家?在那個年代,領導不斷給職工洗腦:你們是企業的主人。可“改制"結束,領導留守,資產,也不知哪冒出個“國資委”,是不是他的都“吃得”一點不剩。“主人翁”找根棍一一隻能要飯!

    一一題主您知道嗎?!其實你比誰都明白,為社會和諧,提它幹嘛!

  • 9 # 江邊漁火

    現在的工廠已經成了廠子一把手的家天下,工人主人翁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工廠主與工人的關係已經變成了僱傭關係,那裡還會有“以廠為家”之說。

  • 10 # 牆頭一站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企改制,國營企業轉為私有,原來的企業工人一部分通過買斷流向社會成為自由職業者,剩下一部分企業工人由原來的企業“主人翁”變成打工者,打工者再提“以廠為家”就有點一廂情願自作多情了。

  • 11 #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原來有句話"獻了青春,獻子孫",一家幾代人在一個廠工作,以廠為家合乎情理。原來的國企,一家人,夫妻,兄妹在同一個廠工作很普遍。父母在這個廠工作,子女在這個廠奮鬥,同樣很普遍。跳槽很少見!老師傅真心教,師徒關係很重要,徒弟也很敬重師傅,甚至對師叔也很尊重。廠榮家興,廠衰家敗,以廠為家很正常。現在,自己能否幹到老,子女又在哪裡上班,廠的榮衰與家的興敗關係逐漸淡化。國有企業的減人增效並沒有激發企業活力,逐漸老化、僵化成為現實。國企新進員工可以忽略,基本上不進新人,師徒關係已不存在,父子同廠更是少見,企業員工平均年齡接近50歲,傳承即將丟失。企業好壞與家庭興衰關係已經解綁,子女不在廠,自個50歲還怕什麼,不管它明日飛黃騰達,不論它明朝衰草遍地。教育好子女,增強子女實力,在大潮中去拼搏,那家企業文化好,那家效益好選那家。在市場中去競爭,企業生死與自已無關!同時,企業也進入市場競爭,對員工來講,只是職場,並非母地,對企業講,職工已變員工,只有僱傭關係,出力拿錢,無利走人!

  • 12 # 餘生65年

    ‘廠’你給不了我‘家’的感覺,憑什麼要我‘以廠為家’

    1、現在很多廠都沒有什麼福利了,你給我報酬,我給你上班,掙的也是法律規定的基本工資和加班工資!這就是個純粹的僱傭關係!憑什麼‘以廠為家’

    2、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或者有事處理,想請假!我的‘家人’跟我公司趕訂單客服一下咯!不忙了在給休假!家人是這樣的嗎?那憑什麼‘以廠為家’只有趕訂單的時候才希望你把公司當‘家’不忙的時候還是趕緊回家去,別在這耗工時加班!

    3、職場水深!明的暗的斗的是你si我活的!搞不好哪天就替別人背了鍋!職場沒朋友更不可能成為‘家人’

    4、公司幹了幾十年,年齡擺那了,公司卻強調新鮮血液、要效率!搞不好哪天就給你逼走了!何以為家!

    5、當我們工資有點小問題的時候跟領導反應!領導有時候也會常說:別這麼斤斤計較!補就完事了!聽這口氣會給你的感覺是:自己應該拿的辛苦錢少了,去反映自己反倒有了罪惡感!這樣的何以為家!

    ……

    家人是要互相包容、互相扶持的、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大家都知道也都明白公司本就是個盈利的機構!但是就是討厭打著‘以廠為家’的口號,乾的卻是需要你的時候是‘家’不需要你的時候就‘假’!

  • 13 # 江漢漁夫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類似的標語為什麼會越來越少了,和以廠為家一個道理。

    國企除外之後基本都是私營企業多,當中有好的對待員工福利,待遇,住宿,環境等好的私企不能說沒有,但是為數不多。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就像佃戶與地主的關係一樣,老闆出錢,員工出力,商人永遠是商人,商人的核心就是利潤,人工成本一高利潤就會少,那麼就會壓縮人工成本。

    如果真以廠為家,大家有了小家不會有,工人階級永遠是工人階級,早期的港資,臺資及部分大陸的企業還設有工會委員會,現在的企業基本是沒有了,維權之路只有剝削的份。即便你以廠為家,企業不會讓你永久的成為家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用你,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掃地出門,就是這麼現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亙古不變,所以說,現在企業也不談以廠為家,2000年左右出來的時候,沒有學歷公司出錢讓讀夜大,沒有房子公司建房福利房低價分配,現在這些都是沒有的啦,所以別想以廠為家。

  • 14 # 老歌199

    “以廠為家”是國營、集體企業時代的概念,意為把廠當作自己的家一樣去珍惜,去呵護,去貢獻。老一輩工人階級確實充滿了主人翁熱情和責任感,愛廠愛家,艱苦奮鬥,大幹快上,為共和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工業基礎。現在己企業改制,工人隨時可能丟飯碗,誰還願意“以廠為家”?

  • 15 # 廣漢龍哥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當年為什麼要“以廠為家”。

    新中國成立後,在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條件下,經過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所有的工廠為國家或集體所有,工人階級成為了工廠的主人。

    工廠的管理者也與工人一樣,是工廠職工的一員。所有職工的工資標準主要根據工作年限、技術水平、工作辛苦程度由國家或集體制定,工人在工廠的管理過程中有很大的發言權,職工的生老病死都是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

    工廠創造的利潤除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外,都歸國家或集體所有,沒有人能獲得除工資和福利以外的利益,職工為工廠努力工作也是在為國家作貢獻。

    職工為工廠的發展盡心盡力,作出貢獻的職工會獲得很高的榮譽,受到整個社會和全體職工的尊敬。所以全體職工發自內心的認識到必須“以廠為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

    現在的職工與企業的關係是通過勞動合同來體現的。員工根據勞動合同為企業工作,企業根據勞動合同支付報酬。企業的利潤歸企業所有者獲得,企業的經營情況與普通職工關係不大。在這種關係下,“以廠為家”既不是企業所有者的想法,更不符合普通職工的意願。所以不會出現“以廠為家”這樣的提法。

  • 16 # 楊炳升66

    "以廠為家"只是作為一種精神提倡的口號,過去是,現在也是。

    廠是一個單位,是有著許許多多的管理條條框框和規定的。

    家是一個單元,只是存在著普通的規矩,相對於廠,活動空間和自由度寬泛的多的。

    過去的廠長與現在的廠從某種意義上講,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改變的是廠長的價值取向。你以為過去的廠場都是好的?未必,因人而異。

    現在的廠,你若是碰上一個好的老闆同樣很好的。

    對於資本和資本家的認識我們要理性的看待,不要帶有絕對的仇視心裡,有時候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你當老闆,你當廠長會怎麼樣?

    有不良老闆拼命的壓榨員工的血汗錢的,有拖欠的,有不給的,有對員工進變態式的管理的,這種現象是有,令人深惡痛絕。可是,這事是可以找個地方說理的,雖然見效不是太明顯,但必竟有時候還是可以的。

    作為老闆,因經營不善和各種原因,倒閉的有,傾家蕩產的有,還不上債務跳樓的也有。還有好多的年輕輕的企業家因操勞過度而卒死的,每年都有。

    如果說,非要讓員工把廠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去進行管理,不信你可以試,試一個倒閉一個,弄不好還會出人命。

    在利益的分配上,誰能提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的方案出來?

    有的人說要公平,怎麼公平法?平均分配?平均分配就合理嗎?

    如果實行計件制,那就會出現很大的差距,很快就會出現貧富不均。

    平均不行,不平均也不行,這是一個無解的答題。

    我最後說明,本人就是一個企業的退休工人,什麼轉崗,停職都經歷過,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憑本事吃飯,從來就不看領導的臉色。

    我的觀點是,練好自己的基本功。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生存,要想生活的更好,還真得要有兩把刷子。

    練好內功。

  • 17 # 魚磊衛靜

    一、過去的以廠為家存在兩種狀況

    (一)、吃的用的全賴廠子。

    1、吃飯及用具。蜂窩煤爐子是用廠裡鐵材、鐵皮等在廠裡電焊上焊的。燒的煤是買一部分,在廠裡順一部分。廚房工具能在本廠做則做,做不了可以與其他廠親朋交換。實在無法了才去買,買時往往還找熟人,享受批發價、出廠價、處理價。

    經營糧油的可以順糧油,經營肉菜蛋的可以順肉菜蛋。

    2、家裡用具。床、桌、櫈、沙發、櫃子、衣架等不少是廠裡材料做的。

    剪刀、鑷子等也可以從廠里加工到。

    3、幹好幹壞,幹輕乾重,工資不能少。

    4、自己生病,甚至於家屬生病都是廠裡負擔。

    5、因私出事,可以報公傷。

    (二)、一心一意為廠裡出主意,想辦法,上班全勤全乾,對工作不挑肥揀瘦,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二、現在的一些廠裡骨幹也可以以廠為家

    大多數老闆不會虧待以廠為家的人的。在廠裡工作多長時間,一心一意為廠子多長時間,甚至於一生專為此廠。

    老闆給的是重用和工資待遇,不是不定量的獲取,更不是與老闆分成。

  • 18 # 孟子湖畔一居士

    說說我一個退休人員的經歷,你就知道為什麼以前把廠當做家了。

    1984年,從老家農村學校調入礦學校。礦上蓋了第一棟樓,因為有了兒子,有幸分到了一個兩居室,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樓房。

    搬家後單位分給了床、電視廚、鋼架摺疊椅、方桌,煤氣灶具,每月供應兩罐液化氣。安裝了煤氣熱水器,當然也是免費的。

    兒子兩歲就進了單位幼兒園,不用交一分錢,全是免費。

    每年冬季分給職工兩噸取暖煤,因為自己用不著,大都買了送給老家的父母。

    獨生子女按季度發給獨生子女費,過節還有物資贈送,幼兒園到高中費用全免。

    職工過年過節基本不用自己花錢去買過節物資。單位一般都是發給米麵油,雞魚肉。

    單位有醫院,職工生病住院費用全免。單位有食堂,不想做飯的可以去食堂就餐,成本經營,不準盈利。

    勞保用品月月發,毛巾肥皂用不完。

    以上這些福利大約持續到了1997年。

    1998年開始房改,沒有了福利房。2004年企業學校全部劃歸地方,子女教育所享受的待遇全部取消。去年,企業幼兒園劃歸地方,免費入園成為了過去。今年年底前,我們這些退休人員全部轉入屬地管理,與企業徹底脫鉤,辛辛苦苦工作了近40年的退休人員與原單位沒有了任何關係。

    以前,工廠就是職工的家,不少職工幾代人都工作生活在同一個工廠,工廠的興衰直接關係到職工的切身利益,不用開展什麼教育,每個人都會“愛廠如家”。

    現在為什麼沒人再提“以廠為家”了?不少人只是把自己當做了一個打工者,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在一個單位工作不順心就跳槽,時代不同了,在一個單位工作不了幾年,哪還有什麼“家”的感覺?

  • 19 # 吉祥如意

    現在的工廠,即是國企、即是老企業,即還在原來的地方,所生產的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就是廠裡的員工包括領導層中的幹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老人,但由於改革,其工廠的性質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工廠屬於出資人的,誰出錢多,誰就是工廠的實際所有人和控制人。而廣大員工就是打工仔,不論是老員工還是新招的工人,其身份都是一樣的。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最先是由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包產到戶開始的。

    而工業企業的改革明星人物和企業似乎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造紙廠的馬勝利,外人送綽號馬承包的這個最先吃螃蟹的人。當然還有雙星的前身青島橡膠某廠的汪海、浙江海鹽襯衫廠的步鑫生等等,這一大批地方企業的當家人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急先鋒、明星人物。

    隨著工業企業的改革深入,工廠也開始改換名字了。還是那個廠,還是那些人,搖身一變,城頭變換大王旗,某某工廠變成了某某公司,廠長變經理,換湯不換藥,內容還是一樣的。美其名曰: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但是有一點變化是巨大的,就是企業職工的政治身份,過去是主人翁,提倡以廠為家,為工廠的發展獻身個人的一切。最典型的就是工人先進模範人物,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鞍鋼的孟泰等等一大批的工人勞模。可以說為了給祖國獻石油,鍊鋼鐵等,他們就是把個人的畢生精力和生命貢獻出來,也是體現主人翁的精神。

    “現在為什麼沒有人再提‘以廠為家’這樣的詞語”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工廠的所有權已經發生了變化,工人的政治身份也發生了變化。再提“以廠為家”不合時宜,也沒有人承認你是這個“家”裡的人。

    所以,打工賺錢是工人們應該關心的事,因為這才是涉及到個人的核心利益,其它還是少操心,管多了,既得不到嘉獎,甚至還會遭遇到被申斥。什麼“以廠為家”,什麼“主人翁精神”,已經成為歷史的名詞。(2020/07/17)

  • 20 # 手機使用者張建漢

    以廠為家在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特別讓人感受深切,工人是廠的主人,有一種工人當家作主的感覺,以廠為家,以廠為榮而感到自豪,在那個時代,車間主任,書記都是半脫產幹部,與工人技術人員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群眾的困難,喜怒哀樂都十分了解,家中有事,工會也積極介入幫助,廠級領導也經常到一線瞭解職工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及時解決和幫助,職工生病住院,領導親自看望,工會買慰問品,如果職工死亡還要組織開追掉會,發卜告,讓職工暖心,大型一點的廠還有子弟學校,廠醫等等讓職工放心旳福利,工人們把廠看著是家,一心一意做貢獻。

    隨著改革開放,走向市場化,公有制發生了鉅變,工廠改制,職工下崗,學校醫院關閉,大部分廠礦變為私有制,轉為大大小小的公司。

    廠與公司的區別,廠是國家計劃經濟,不愁產品銷售,按計劃生產產品,工資福利由各地財政劃撥,公司是自找門路,產供銷自有體系,營收大部份歸老闆所有,工人成了老闆的打工仔,福利也是國家規定的才執行,並且工作環境也十分艱辛,薪資收入有時也得不到按時保障,在資本社會運作下,人心也隨著資本執行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廠為家已成為過去時,時代的變化不是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過去只能作為美好的回憶,再見吧,以廠為家的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如何看其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