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澮水岸上

    教師進修學校是時代產物,現在確實跟不上時代步伐了,教師的學習進修,學習途徑變了。佔有巨大財政編制的進修學校也該,,,

  • 22 # 上善若水敬業樂群

    教師進修學校曾經對當地的教育工作有過不小的貢獻。但是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大量師範院校畢業生入職教師隊伍,教師的整體水平也有提升,教師進修學校巳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不少地方或者撤併,或者更名為教師發展學院,行使對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發展的職能,因為不論教師的學歷有多高,但是知識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因此對於教師的業務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培訓的正規渠道就必須有機構來承擔,所以教師進修學校還會長期存在,只不過更名罷了。

  • 23 # 超敏教育

    教師進修學校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產生是主要是因為上世紀,大量的民師轉正。眾所周知的是,那時的民師大部分知識有限,在經過考試、考核,他們中的人大部分被錄用了,成為有編制的教師,一小部分人因為知識水平低和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辭退了,成為了“曾經的民師”。

    被錄用的“民師”,也沒有幾個學問高的,只不過是學校需要一定量的老師,而是把所有參與考試、考核的老師們從高分到低分錄用,被錄用的只是相比之下,分數靠前而已。

    那時的民師普遍文化知識低,而且沒有接觸過教育教學理論,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都是“半工半農”狀態,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教育教學。

    教師進修學校就是解決這些轉正民師的“問題”,對他們進行全面教育,使他們在知識和理論上都有所提高。所以那時的轉正民師(就我身邊的實際情況說),被分批到縣進修學校進行了兩到三年的全日制進修學習。在進修學校,他們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接受教育教學理論的教育。

    進修學校,對於提高民師的整體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隨著迅速教育的發展,各類師範大中專畢業生,進入到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

    時至今日,那些老“民師”已經基本上退休,學校裡已經很少有他們的身影了,即使有極個別的還沒有退休,但也到了退休的邊緣。

    進修學校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現在的教師即使要“進修”學習,也有多種形式,進修學校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想一想,就連暑期的繼續教育,已經有好幾年都不用進修學校承擔了。所以它已經被慢慢地閒置了。

    為什麼進修學校沒有被徹底取消?應該說為那裡面的“教師”著想吧,那裡的培訓老師,也大都上了年紀,臨近退休的年齡,總不能置他們與不顧吧。等到了他們大部分都退休後,進修學校自然也就會隨之消失吧。

  • 24 #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教師進修學校,文革前就有,簡稱"師進",可見是一所讓教師們進步的學校。

    由於中國師範體系一直不夠強大,我們又有龎大的人口,和義務教育與初期的掃盲運動,需要大量的教師。

    於是當時的中小學,就有了大量無師範背景,無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文化人",被召到學校當老師。這些老師本身,就有提高學歷及師範專業的再教育,於是各級各類教師進修學校就辦起來。

    文革後,"師進"又擔任了:幫助老師獲取師範學歷,專升本的學習與考試。同時有些教研活動的開展,教研員也由"師進"老師兼任⋯這是教師進修學校黃金年代。

    如今學校的師資,有質的變化,十幾年前我退休,就有多個化學碩士來爭聘這一名額,今年杭州學軍中學招聘十名教師,全是清華博士,據說還是幾選一。

    "師進"的任務似乎要完成了,也可將其剩餘功能,直接放進師範院校,來個"師進系"不就解決了嗎?

    但"師進"在中國教育界的功勳,是不能忘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現在有太多的婚戀app,有沒有誰知道哪個靠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