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全職三年帶小孩,完全沒有老人家幫那種,可是還是還是跟我不親,晚上到睡覺總是哭著找爸爸,有一次心態崩了,把房間小孩的東西全扔了,躲在被窩裡哭,小孩吃的穿的都是我負責,到頭來小孩就這副德行,實在無法無私奉獻,心裡太難受了!

71
回覆列表
  • 1 # 單眼皮沐沂

    同款全職帶出來的娃!

    我家娃15個月,也是感覺跟我不親,或者說好像跟誰都不親!

    平時比較淘,我也總凶他,偶爾打他手!

    不知道有沒有原因,但我感覺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性格原因!

    我家娃屬於低需求寶寶,從月子裡就幾乎沒哭過,夜奶一次,除了到點兒餓了,會哼唧,也不會像別的小孩兒那樣哇哇哭,其他時候根本不用管,我玩兒我的,他玩兒他的,抱都沒怎麼抱過,一歲多帶出去,鄰居,上下樓都說,都沒聽過這孩子哭!

    然後也不認生,都說一個人帶的娃粘人,認生,怕人,我家娃就是個例外,從來不怕人,小那會兒就會爬,不咋出去,一有送快遞的,每次我一開門,他就沖人家樂,就爬著去找了!

    後來大點兒,總帶出去,然後見誰跟誰樂,誰抱找誰,不抱他就抱人大腿,一旦抱上我跟他爸都要不回來,一招他頭就扭跑了!

    他爺爺奶奶一個月也就見一次,也不認生,只要爺爺奶奶來了,除了睡覺要奶臥,吃點兒奶,其他時候我就關著屋門做手工,他也不會鬧著找我,就跟爺爺奶奶在一起!

    然後平時跟我在家就是,他玩兒他的,我玩兒我的,幾乎很少讓我跟他玩兒,只要到點兒給飯吃,給點兒水,換個尿不溼就行了!

    當然肯定不是自閉症,可精了,幹完壞事兒,我一凶他就跟我樂,一打就跑,,啥也懂!

    反正就是特別好帶!

    不知道你家娃是不是低需求娃,我感覺我家娃就比較低需求,自帶安全感,所以感覺跟誰都不親!就是那種,白天跟我呆膩了,他爸下班回來,就趕緊找他爸,但是要是又來個人,他就找別人了,就愛湊熱鬧,哪兒人多去哪兒!

  • 2 # 香贊小屋美好生活

    帶孩子,是做為每一個父母必須要經歷的!有的父母工作各方面原因,就把孩子讓老人帶了,那對於孩子來說,孩子從出生到3歲的時候,最難帶,也是最需要父母親,自己親力親為的!到了三歲後,娃的各項感知能力慢慢展現出來,學習能力也出現,最早的那也是模仿一切,那對於孩子家的概念,爸爸媽媽的概念很重要,如果孩子一直是自己親自己帶,孩子性格上,脾氣上,接受事物上都要比其他人帶的要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是最溫暖的港灣,有了這兩樣,你還害怕孩子長不好嗎,那由於種種原因,孩子半途中自己帶,那當然來得及啊,記住,孩子是自己生的,只要需要耐心,慢慢來,孩子肯定會和你親起來!帶孩子很累的,說實話,只要當了父母哪有輕鬆的!你覺得三年就累了,那還早,你要調整好心態的!孩子到18歲,你才會慢慢鬆口氣的!專家不是都說嗎!把孩子能很好的養育好,就是最大的成功了!所以父母這“稱呼”,不光是孩子叫一聲,爸爸媽媽的!再於自己成為父母的角色後的責任,所以,加油吧!

  • 3 # 洛歌玉立

    孩子其實和處物件一樣,都是緣分,但這個緣分不是都說是快快樂樂的過程,其中肯定是有酸甜苦辣,談戀愛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你要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的孩子給父母帶來的不是快樂,可能上輩子是仇家,這輩子是來尋仇的。也可能上輩子是未償還完畢的債務,這輩子讓你用身體力行來償還的(單純的從孩子這方面說)。

    但是,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可能你會覺得你付出的多所以孩子應該和你親。不是的。我父母生我生巧趕上了計劃生育大潮,能生下來很不容易,所以偷偷讓親戚給帶了一年。親戚是個很大年紀的老人,腿腳聽力視力都不行了。所以我不大會跟人親密。再和我姐姐經常和他們談心說私密話相比,我簡直就是養不熟的人。我父母對我很好,我也很孝順,但是我就是和他們的節奏對不起來,經常為了這件事情起爭吵。但是我真的處理不了,每次嘗試都是淚崩結束。

    孩子和你不親,肯定有很多方面原因。你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小孩子很單純,是最會看的。從你因此崩潰大哭看,你肯定在其他方面也不順心,所以這才被孩子的舉動所打擊到。

    你如果經常都一副不開心的樣子,那孩子和你單獨在家的時候,那也肯定小心翼翼的,當一天沒見的爸爸或者其他人一回家那肯定就是讓他脫離緊張的救星啊。

    所以,你先要解決好讓你不開心的事情,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儘量運動把氣發洩出來。怎麼樣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好愉快輕鬆的心情。無論怎麼樣你也要擺正好心態。心態很重要,孩子是你們的,和誰親都好,和爸爸親那孩子的很多事情肯定是讓爸爸多多處理啊。我們家就是,小朋友喜歡誰,就喜歡多用誰,我們其他人正好輕鬆一下。

  • 4 # 道須臾

    小孩天天和你一起吃住,找找爸爸是正常的,而且要鼓勵小孩找爸爸,小孩有這方面的情感需求,你應該高興和支援,而且找爸爸多好,你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享受自己的空間,多好啊!

    我感覺你應該是一個特別強勢的媽媽,對小孩估計也是全方位照顧,是不是經常對小孩說,你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小孩在這個年紀,是他的叛逆期,他喜歡嘗試,冒險,通過這些行為探索世界,但是你覺得不安全或者其他原因不支援,但是孩子爸爸鼓勵他這麼做,那他肯定親爸爸,小孩其實都親理解自己的人,但是不一定是天天照顧自己的人!

    另外,雖然你全職帶孩子,你仔細回憶一下,你平時帶孩子,是從情感上真正陪伴了嗎?還是隻是形式上的陪伴,拿著手機或者看著電視坐在孩子旁邊,那沒有意義!要多和孩子互動,願意陪孩子玩幼稚的遊戲,讓孩子覺得你和他一夥的,他才會親你!

    像我小孩6歲,最喜歡的人是我和我哥,他爸都排在後面,雖然我哥一年也和我孩子待不了幾天,但是孩子就是喜歡,原因很簡單,我哥對小孩特別耐心,而且和小孩溝通,會站在小孩角度想,陪孩子玩幼稚的遊戲,所以小孩特別喜歡他!

    所以寶媽一方面要想開點,雖然你全職帶孩子,但是孩子也要多接觸世界,多接觸人,才能更聰明,不能老覺得孩子應該和你親!另外,孩子大了,該上班上班吧,給自己點空間和時間,別總圍著孩子轉!

  • 5 #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我也是一名全職媽媽,我家若蘭從出生到現在2歲半了,也一直都是我在帶,沒有讓老人幫忙帶過一天。若蘭也跟我特別親,每天都會跟我說很多遍“媽媽,我愛你”,我少有情緒低落,若蘭就會說“媽媽,你不開心了嗎”?然後想辦法逗我開心,只要我笑了,若蘭就會很開心的說“媽媽又開心了”。

    題主自己全職帶了三年的孩子,竟然跟你不親,你真的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怎麼帶的孩子?拋開你沒有說出來的特殊情況,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問題出在你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一般來說,孩子和媽媽,是天然的親近,尤其是三歲以內的孩子,最依賴的就是媽媽。只要不是那種一直都是其他人(比如:奶奶,外婆)在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媽媽偶爾帶一下的,沒有人能夠取代媽媽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孩子現在不跟你親近,你已經很難過了,這麼說,並不是為了指責你,而是要告訴你,孩子親近媽媽是天性,你有很大的優勢,能夠贏得孩子的親近和依賴。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我相信在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方面,你絕對是盡心盡力的。但是,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方面的照料,他更需要精神層面的陪伴和照料!

    你需要反省一下,你平時照顧孩子的時候,是不是抱著一種“完任務”的心態?比如你提到的孩子睡覺的問題,你忙了一天了,累了,煩了,只想讓孩子趕緊睡下,你就“解脫了”。

    但是,這時候孩子還根本不想睡,他還需要精神方面的陪伴和安撫。剛好,寶爸下班了,接過了哄孩子睡覺的任務,跟孩子聊聊天,講個睡前故事,孩子心滿意足的睡著了。

    這時候,爸爸睡前這半小時的陪伴,效果勝過你照顧吃喝拉撒,忙碌一整天。你委屈嗎?肯定委屈!但是,孩子比你更委屈!孩子是很敏感的,雖然你照顧好了他的生活,但孩子感受不到“愛”。

    所以,寶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但要照顧好生活問題,還要注重精神陪伴與滋養,平時多和孩子聊聊天,跟他一起做遊戲,孩子不聽話或者犯了錯的時候,要多引導,多鼓勵,而不是動輒打罵發脾氣。相信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一定能得到改善。

  • 6 # 快樂無憂201908

    全職帶娃三年要看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帶的,如果孩子幾歲了才開始帶,那還是比較正常,但也沒想象的那麼悲觀。

    我是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帶的,前面三年是家裡老人帶得多一些,小朋友對外婆的依賴性和親密度要比對我這個媽媽強很多。孩子在這方面是最不會撒謊的,誰對她好,她就親誰,前面三年特別重要。後來,我覺得我應該改變這樣的局面,並不是說要去爭她心目中的第一,而是讓她對我的情感需求更多一些,我才能反過來影響她,影響她的行為習慣等方面。我開始自己給她洗澡、洗頭、陪她睡覺、陪她玩,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情感在她身上。其實即便是這樣過了一兩年,外婆在她心中也是最值得信任的、最親密的。因為外婆從小就在她心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因為外婆對她基本上百依百順。直到現在九歲多,情況才發生微妙變化,雖然嘴裡常常唸叨外婆,但是當她遇到什麼事的時候,第一個傾訴的人是我,當她晚上醒來害怕的時候,第一個找的人也是我。。。。。。。所以,你如果跟我一樣中途才開始細緻地帶孩子,那就給他更多的時間。慢慢地,他會知道你的好。

  • 7 # 泡泡黑炭生活日記

    這種感覺雖然我沒經歷過,不過我能理解,因為我每天帶我兩歲的孩子,他爸爸每天在外幹活,然後晚上才回來,也就吃飯的時候有說幾句話,其他的時候不是睡覺就是打遊戲,所以孩子和他越來越不親,剛開始還會看見他回來出去接一下,現在回來他都不理他,可能和他有時候罵他,不好好教他有關,又不和他互動,所以孩子本能排斥他。睡覺都不挨他邊,更別說主動抱他了,還是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哪怕只有兩三歲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總是在他面前表示出來他永遠是孩子,你總是壓制他,說什麼都要聽你的,他就本能的只有害怕你,沒有把你當朋友,和你說他的想法,也不會和你聊天,哪怕有時候他做的不對,確實需要教育他,也要有個過程,不是凶完了就走了,而是應該等一會他情緒平穩了再好好和他說說話,最好不要站著,可以蹲下來溫和的和他聊聊他感興趣的東西或者他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小孩很容易就和你特別親,別說你帶你孩子3年,有時候我需要朋友的孩子相處不到一天就可以讓人家很喜歡我。人家都說我不像個大人,更像個孩子,很多時候其實只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就能讓他們很容易接受你並喜歡你。切記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 8 # 貝妮春秋

    孩子多大了?是從小帶孩子到孩子三歲嗎?

    如果是,那麼不符合常理啊。我也幾乎自己把孩子帶到三歲多,孩子對我非常依賴,我在家都不找爸爸。我在廚房做飯,她們在客廳看電視,不到10分鐘她們就會跑到廚房門口,“媽媽,媽媽”的叫著,抱抱我的大腿,然後再回到客廳看電視。

    如果孩子已經大了,懂事了,還跟你不親,那可能就是你跟孩子的相處以及你對孩子的態度有問題了。

    1、你是不是平時太嚴厲?

    試著多笑一笑,不要太嚴厲,多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先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要求與框框。

    試著溫柔一點,學會對孩子示弱。我的孩子三歲多,玩扮妖怪遊戲時,我會說,媽媽要被妖怪嚇死了,誰來保護媽媽?她們會立馬緊緊抱著我,還拍拍我的後背。

    3、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崩潰不是辦法

    儘量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可以找朋友宣洩一下情緒,留給孩子的依然是燦爛的笑臉!

  • 9 # 遇見凱倫

    小孩跟你不親應該是有原因的,一般來說孩子都是找媽媽的,媽媽才是最親密的人。你這種情況是不是因為平時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對孩子的態度不夠溫柔呢?和孩子相處的行為是不是不夠親密?比如你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或者跟他講話都是命令的口吻?有沒有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閱讀等做一些親子互動遊戲?

    孩子和爸爸親,可能爸爸平時比較寵孩子,正因為平時相處少,爸爸對孩子更寵愛,有求必應,孩子在爸爸處得到滿足感。又或者平時教育孩子總是媽媽唱白臉,爸爸唱紅臉,以至於孩子誤會爸爸更愛他?總之,媽媽要把脾氣盡量收一收,以孩子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以孩子朋友的身份相處,不要總是一副權威父母的模樣,久而久之,孩子自己會感受到你的愛,自然會與你親近了。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到了厭倦期,每天長時間與媽媽在一起,審美疲勞,產生厭倦,好不容易有一個媽媽以外的人能跟他玩,他就感到很新鮮很開心了。就像嬰兒也有一個厭奶期一樣。不過放心,這種厭倦是有一個時期的,過了這個時期,孩子會恢復原來的樣子。寶媽不必有太強烈的挫敗感,孩子不找你,正好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寶媽多會想一下孩子的需要及想法,願儘快修復親子關係!

  • 10 # 喵喵的海角

    你應該從你自身找原因,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的不親你,雖然是你自己帶孩子,但是你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因為辛苦對孩子發脾氣,有沒有現在孩子的角度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就看到什麼。

  • 11 # 娜娜評評理

    第一,你在孩子身上付出時間太多,從而失去了自己。

    你說你全職帶娃三年,沒人搭把手。孩子吃的穿的都是你負責。

    可以說為了帶娃,你把自己事業和工作都犧牲。甚至連業餘愛好,生活情趣都被剝奪了。為了帶孩子你完全喪失自我。

    你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渴望得到回報。但你這種心態原本就不好,因為這世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所回報。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做的事,帶娃過程中,重拾自己的興趣,或者做份兼職。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快樂。

    當你把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把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你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失落感。

    當你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也會把帶娃這件事看得輕鬆一點。甚至看到孩子一點點在變化,內心也洋溢位幸福的漣漪。

    你是否在撫養孩子過程,把對生活的怨氣都轉移到孩子身上,一言不合就對孩子打罵。

    其實那也是因為你把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從而忘了找尋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你才會過分看中自己的付出,也才會對生活越發產生怨氣。還會不自覺地把怒氣遷移到孩子身上。

    別看孩子還小,啥都不懂。其實你的一言一行她都看在眼裡,知在心裡,只是不會表達而已。所以當你把暴躁的一面展示在孩子面前,他自然而然會害怕及疏遠你。即便你一每天都照顧他,也化為烏有。

    正好在此時,你可以把孩子教給爸爸照顧,讓孩子他爸多陪陪孩子。

    一方面,可以加強孩子和父親的互動,增加孩子對父親的依賴之情。

    另一方面,你也因此得到釋放,可以用此空出來時間進行學習充電。從而更好實現自我價值。

    只要你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和行動,你就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期待。那麼你也就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也就不會過多在乎孩子到底對你親不親。你說是不是?

  • 12 # 美小護喵喵媽

    媽媽把孩子當成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時刻惦記著寶寶是不是餓了,是不是渴了,酷暑寒冬,天氣變幻,寶寶是否該添衣加被了;自孩子能走會跑之後,媽媽的眼睛再不屬於自己,再容不下第二個人的身影,簡直就像活動的監控攝像頭般,隨著孩子的運動軌跡搖擺著。。。。。。在寶寶身上,媽媽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到頭來,感覺孩子還是和自己不親,那種失落的感覺,我能夠深深的體味到。但是還是要告訴您,年幼的孩子最是懂得感恩,誰真心對他好,他自然能夠感覺得到,只是不懂得用你希望的方式去表達罷了。

    我們沒必要成為寶寶世界的全部,而你不知道的是,寶寶早已把你當做他的世界裡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1、寶媽從孩子出生起一直帶到寶寶三歲,寶寶對媽媽早已熟悉了。可是,三歲的幼兒,最是好奇的時候,最是新鮮感滿滿的時候。爸爸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裡,寶寶一天沒有見到爸爸了,自然感到十分想念,準確的說是感到十分新奇。因為,又可以多一個人陪我了。

    2、寶媽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日復一日,除了吃喝拉撒,還有娛樂活動。人的精力是有限,我們不可能每天都變著花樣陪伴著寶寶,所以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是有點枯燥。而爸爸平時沒怎麼管教過寶寶,也因為對寶媽或者寶寶的那種愧疚感,會和寶寶一起做一些寶媽沒有做過的、甚至是寶媽不允許寶寶去做的遊戲,這讓寶寶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刺激。

    3、爸爸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對寶Bora說更是如此,所以當寶寶和爸爸親近的時候,寶媽沒必要過於吃醋吧,倒不如把孩子丟給爸爸,給自己放幾個小時的假。

    媽媽對寶Bora說是媽媽,而爸爸也許只是一個好的玩伴。

    1、之於寶寶,媽媽就是媽媽。寶媽總是有太多的擔心,一日三餐,冷暖溫飽,總是擔心寶寶磕到了,碰到了;當寶寶生病的時候總是一邊責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寶寶,一邊更盡心盡力的照顧寶寶直至痊癒。我們做的就是當媽媽該做的事情,我們可能沒有太多的精力同時分飾兩角。

    2、之於寶寶,爸爸也許不是爸爸。爸爸白天上班,中午或晚上回到家,自然會和寶寶親近一番,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陪寶寶玩很久的遊戲。不像寶媽因為擔心寶寶的健康和安危,有太多的不允許。所以,寶寶之所以和爸爸親近,是因為有太多的玩樂。

    3、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媽媽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寶寶就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臺詞和故事,所以新鮮感大大減少;而爸爸呢,每天能陪寶寶幾個小時呢?3個還是4個小時?所以爸爸一般都不會對孩子發火,讓孩子感覺更加的新鮮,和爸爸在一起沒有太多的顧忌。這樣其實挺好的,家裡面以後關係到孩子的教育,不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麼。

    寶媽真的不必過於糾結,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這世界上最珍貴的永遠都是那些失去的和尚未得到的東西。感情也是一樣的,如果你讓寶寶和爸爸單獨待上那麼一陣子,也許還沒到24小時,寶寶和爸爸都會同時哭著求你回來。不要那麼沒自信,請相信在寶寶的心中,媽媽是無可替代的!

  • 13 # 臭臭媽媽要加油

    既然孩子是你一手帶大的,不和你親就要在自身找找原因了,一般孩子的依賴性很大,平時誰帶的多就特別依賴誰。

    經常聽到別人說孩子小不記事,我感覺不是這樣的。我是全職寶媽,自己帶大了兩個娃娃,兩個孩子都特別依賴我,有事情出個門都要偷偷的溜出去,讓孩子看到就會黏著不放。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大人對他的態度他都知道,如果媽媽是個極度情緒化,把負面情緒全都撒在孩子身上的媽媽,孩子是知道的,這樣的情緒化會讓孩子排斥媽媽,遠離媽媽。

    你家孩子已經三歲了,該懂得都懂了,媽媽對他好不好他全都感覺的到。自己帶了三年的娃,正常情況下會特別依賴你,喜歡你,怎麼可能不跟你親呢!現在這種情況,你要從自身找一下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壞脾氣影響到孩子了,是不是和孩子相處方式錯誤?如果現在及時改正,孩子還是會和媽媽親的。

    天下沒有不愛媽媽的孩子,也沒有不疼孩子的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誰對他好他就喜歡誰,孩子爸爸平時對孩子態度好一些,有求必應,那麼孩子親爸爸也是正常的。

    等孩子在大一點,懂事一點就會和媽媽親了,前提是媽媽不要再把負面情緒過渡給孩子了,這樣也影響母子感情的。

  • 14 # 月中山

    感覺不可能!我家仔仔今年快四歲,從小我帶到一歲,一歲後直接讓他跟奶奶睡,一歲八個月又跟著我睡,等到兩歲多一點又跟他奶奶睡,因為我想上班。

    斷斷續續到現在,一打電話就喊媽媽,上個月出去玩一趟回來,同時跟他爸爸出現在家門口,一把撲我懷裡喊媽媽,像個小猴子一樣爬我身上來親我,一雙手摟著我的脖子又躺我肩膀上。

    總之,我只要上班了就是他奶奶帶,只要我在家,他就跟進跟出黏著我,其他人都不要,連他爸爸都不要。

    我不在家,他就黏他老爸,他老爸不在家,奶奶才是親熱的人,所以他奶奶時常說:“孩子還是跟媽親,別人再好沒有當媽的好!”

    如果跟他爸爸吵嘴了,就趕緊來給我幫忙,護著我,看到我從床上假裝要掉床下了,趕緊來拉我。

    有時候不想吃飯,他屁顛屁顛上樓下樓跑,喊他爸端飯給我。

    本來很想生個女兒,但看到他,管它是男是女呢,男孩照樣是個貼心小棉襖一件!

    很多時候,我都依著他行事,平時他遇到困難,我就會鼓勵他,讓他自己想辦法。

    說了這麼多,其實寶媽要找自身的原因,我家仔仔不聽話我也打屁股,但是你越打他反而越親近你。

    都說只有小孩子,是你越打他越愛你的。

    還有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表達自我了,當媽媽的要照顧到他的情緒,因為你一天到晚的黑臉,對於孩子來說他會害怕,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惹得媽媽不高興了。

  • 15 # 薇薇細語

    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就帶娃,並且帶到三歲,孩子是不可能不跟你親的。

    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特別黏你、依賴你。

    如果孩子跟你不親,那你就要從自身找原因啦!從你的表述來看,你應該缺少耐心,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會訓斥或打罵。

    要知道,小孩子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沒有人是出生就懂得對錯,小孩都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成長。

    如果孩子犯錯就打罵,孩子會沒有安全感,孩子爸爸雖然沒有天天帶孩子,但是對孩子有耐心,孩子就願意親近他。

    小孩子是不會騙自己的,誰對他好,他就跟誰。你家孩子晚上睡覺找爸爸,說明跟你睡沒有安全感。

    你生氣了會把孩子的東西丟掉,這是親媽應該做的嗎?而且孩子才幾歲,可見你應該反省,你這樣做不夠成熟。

    可以說沒有一個小孩是好管教的,管教孩子需要的不僅是耐心,還要有智慧。

    當我們在某些情況下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時候,可以求助有經驗的人。

    我經常看這些高手的文章,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因為我們都沒有經驗,又想讓孩子優秀,那我們做父母的就要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

    遇到困難不能急躁,自己先崩潰了,還怎麼教育孩子呢。

    你要有這樣的自我心裡暗示:他是一個小孩,我是大人,以我的智商難道我還鬥不過他!

    我就經常這樣反思自己,找辦法解決育兒難題。

    平時多跟孩子互動,孩子是一定要陪伴的,不能大人玩手機,小孩自己玩,那如何建立親子關係呢!

    我陪孩子的時候,一定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愛。

    我小孩八歲了,我一直帶她,她跟我親得很,就算有時候我嚴厲的批評她,她還是最聽我的話。

  • 16 # 南南桐桐媽咪

    我想說說我媽,說真的,我媽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相夫教子的人,我們姐妹從生下來也是我媽親力親為、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出生那個年代在農村,一般男的是不會做家務的,就是吃飯也都是我媽或者我們姐妹給我爸盛好端到桌上。我爸兄弟眾多,我們出生也沒有奶奶幫忙帶,都是我媽自己拉扯,那時候條件不好,小時候怕我們凍著,冬天睡覺她都是長著膀子把我們姐妹護在咯吱窩下面,她自己肩膀受凍落下了毛病,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我小學階段那時候流行農民工出去打工掙錢,我媽捨不得我們做留守兒童,家裡窮得叮噹響也守著我們直到我上大學。我們從小到大衣食住行都是我媽在操心,她為了我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事事也都想著我們,我爸呢,幾乎不操心這些“瑣事”。

    可是!我們小時候不喜歡我媽,更喜歡我爸,我跟你說為什麼,因為小時候在我眼裡,我媽就是脾氣暴躁,對我們沒有耐心,說話大多時候不顧及小孩子的感受,各種語言暴力,總之在她面前我得小心翼翼,感覺特別大的心理壓力。比如,小學時有一天我媽做好早飯看我沒有立刻去吃飯,她問也不問我,就開始各種批評我磨蹭,不在乎她早起做飯的付出,等等,其實我那天起來肚子疼,肚子疼我也不敢說,我怕她罵我。有次割稻子,我不小心把手指割成了兩瓣,血流得嚇人,但是我當時第一反應不是哭也不是喊媽媽,我就自己捏著手指躲在田埂上,我怕我媽罵我沒用什麼事做不好。就說最近吧,我都三十幾歲人了,我女兒把玩具娃娃裙子弄壞了,我準備重新給她縫一個,然後腰那裡怎麼都不滿意,就去請教我媽怎麼處理,然後我媽張口第一句:你怎麼這麼蠢!然後才開始告訴我怎麼做。也許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說了這句話,但是在我聽來,真的很難受。幾乎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張口都是否定。

    再說說,我為什麼喜歡我爸,我爸以前真的不操心我們的吃喝拉撒,但是在精神層面給我們的滿足很大的,我就說兩個事情,一是小時候在山裡摘樹莓,我發現一個很大的,但是夠不到,我告訴我爸,他就放下手裡的活去給我摘。還有一次,我想自己學織毛衣,但是真的不會就急哭了,然後我爸就和我媽說,你這事放著我來做,你去教她,晚上還給我製作毛衣針。就是我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爸大多是支援和鼓勵的態度,或者我問一個問題的時候,不管是不是我該問的,他也都很耐心的告訴我,我小時候覺得和爸爸交流是平等交流,他一般不會拿父親的威嚴來壓我。

    後來我有了孩子,我媽過來幫我帶,吃喝拉撒睡哄,我媽帶到一歲多點,但是孩子越大還是越喜歡奶奶,我媽就說我的孩子沒良心,說孩子喜歡奶奶是因為奶奶有錢。我理解她,但是作為旁觀者,我還是很清楚我女兒為什麼喜歡奶奶,比如我女兒如果有一次某一個事情沒做好,我媽就會說出全盤否定的話,比如說這個孩子就是笨,什麼都做不好。我女兒做的好的時候,她也不會表揚。有時候小孩說一些可能有點大人尷尬的話,但是小孩並不知道這個尷尬,我媽也會訓斥她。或者會有十萬個為什麼,我媽有時候就會說小孩問那麼多幹什麼。但是奶奶呢,雖然說做事情沒有我媽利落,但是她跟小孩交流是把自己也放在和小孩一個水平的,孩子做的好她從來不吝嗇誇獎,做的不好了也不會全盤否定,就事論事講道理。就是我姐的孩子來我家,見過我婆婆一兩次,也很喜歡我婆婆,我婆婆發現她的優點就會說出來肯定她。

    到我自己結婚生孩子後,其實我開始慢慢理解我媽,女人變得暴躁脾氣壞,多半是因為家裡需要操持的瑣碎事太多了,又得不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幫助和肯定,這股脾氣總歸要找一個出口發出來的,那大多時候發洩的物件就是老公和孩子了。加上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小時候自己也從這樣的環境出來,幾乎意識不到自己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以前的年代,人們的最主要的需求是溫飽,現在不一樣了,人的需求也不一樣了。我現在有時候也會像我媽,但是每當這樣的時候我都會發現並提醒自己,儘量不要這樣。當你忙了一天工作回到家,發現家裡一堆事情等著做,但是老公卻像瞎了一樣什麼也看不見,你做了他也不會感激你,只會覺得你自己願意做的,就會忍不住發脾氣,會罵老公,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就會覺得媽媽脾氣暴躁,瑣事多了就會沒有耐心有時候會忍不住把情緒發在孩子身上,可以理解,但是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你的壞情緒不應該讓孩子來買單。

    所以我建議提主也想一想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不是一些無意識的行為或者言語,實際上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困擾。如果真的有,那就做些調整。當然,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應該先找一找自己對目前狀況不滿意的根本原因,比如全職在家沒有感全感,那就找份工作;自己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心裡不開心,那就少承擔一些;還有,自己是不是全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已經完全沒有了自己,所以如果孩子有些“不如自己願”,這樣就會有非常大的挫敗感和落差,孩子的壓力也會很大,這樣的話,建議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先有自己,才能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

  • 17 # wk星星媽媽

    其實孩子的心裡想法很簡單,她就是要跟爸爸出去玩。小孩子嘛,好奇愛玩不是很正常的嗎,放寬心!

    家裡有條件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玩具。比如積木桌,繪本啊,或者一些早教書籍都可以。我家寶寶就喜歡玩積木,愛看寶寶認知大全的卡牌。因為我是學美術的,我給她買了個小畫架,平時我畫畫的會帶她一起,給她繪畫啟蒙。這些平時在家帶孩子就可以陪孩子一起玩了,孩子會和你不親嗎?

    孩子的思想很簡單,你對她好,她就會對你好的。孩子天生就和母親親近,如果孩子很討厭和你在一起,不願意跟你親近,那麼作為媽媽就要反思下自己了。

    當全職媽媽,有時候脾氣暴躁,這個我能理解,畢竟不是每個小孩子那麼乖巧懂事。我家小星星沒事氣我的時候,我感覺火已經在喉嚨裡要噴出來了,忍不住的時候我也會打她,然後再跟她講道理。現在我一拿衣架,她就知道我生氣了,她會說星星錯了。然後我們在教她,跟她說媽媽愛你,但是做錯事了,媽媽說了你還不改,也不聽,媽媽生氣了才會打你的。孩子,你打她可以,但是你要讓她知道原因,不教她大人的禮儀,就直接讓她知道,真是難為她了。

    我家的情況是,我家先生下班了,我會把兩個孩子留給他帶,然後自己去做飯,中間不去參與。我一般都會讓孩子和爸爸單獨相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孩子和父親相處的時光,既能享受父愛,還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父愛是不能替代。

    最後星媽總結下:

    孩子一歲以後,教育孩子一定要讓爸爸參與進來,這時孩子和爸爸親是正常的,作為媽媽不是要吃醋,而是感到開心才對。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有母愛的呵護,有父愛的關懷,不是很好嘛。太過於霸道的愛,會容易養成媽寶男型孩子哦。

  • 18 # 歡喜喜歡生活影視

    怎麼可能孩子不愛您呢?

    (一)您孩子的方式是不是錯了呢。

    最為母親,累了,委屈了,如果老公理解並心疼,也許就不會感覺那麼的難以接受。

    那麼看孩子的時候也就不會亂髮脾氣。

    若是受委屈了,對著孩子亂髮脾氣,孩子小,不懂作為媽媽的不容易,只知道媽媽老是發脾氣。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應該明白,那是在難為自己,更是在難為孩子。

    您的態度決定孩子對您的親近程度,孩子不親近您,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有不對的地方。

    (二)孩子跟爸爸親近不好嗎?

    孩子白天沒有見到爸爸,晚上爸爸回來,自然是會很親近。

    而最為媽媽,應該是欣慰孩子對爸爸的依賴,更證明爸爸對孩子的疼愛。

    也許孩子把您的累看在眼裡,找爸爸,反倒是對您的疼愛呢。

    晚上孩子找爸爸,正好您也有了休息的空閒。

    為什麼要把事情搞的複雜化呢。

  • 19 # 清茶1杯

    全職帶孩子三年,孩子還是跟自己不親,有點失望,但不必傷心。

    和孩子朝夕相處,孩子已經非常熟悉。而父親白天上班,很少在家,孩子對父親的掛念也很正常。如果父親一天到晚在家陪孩子,你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到家,孩子也會粘著你。不值得為這個傷心。

    你和孩子天天在一起,相處時間長,必然孩子管的多,訓的多,你發脾氣也多,孩子也會有情緒。而父親晚上回來和孩子聚的時間短,都是哄著孩子,逗孩子玩,孩子當然喜歡。

    不管怎麼樣,你也是孩子的母親,你依然是她最親近的人,長大後孩子什麼都會明白,所以沒有必要這樣絕望。

    不過做母親,絕大部分女性都可以,但要做一個成熟的母親,智慧的母親也不容易,所以還是要好好學習,學會成長。

  • 20 # 珠粉不深均

    我覺得這很正常,雖然你每天會陪伴孩子,但是五行中也會給予他適當的管教。所以在孩子眼裡,你還是很嚴厲的。爸爸不經常陪伴,也不會管教孩子,只是一味地寵溺當然和爸爸親了。

    就如很多人都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很多孩子在姥姥家長大 到頭來還是和奶奶親是一樣的道理的。

    我兒子小時候就是那樣,和他爸爸非常好,慣著他,他都快3歲了還不能自己坐著拉屎,需要人家抱著。我就總是督促他,他就找他爸爸。

    把我氣急了不准他爸爸回家。他要拉屎,讓我抱,我就推他,他哭著說,我要等爸爸回家。我說,爸爸不會回來了。

    沒有辦法他自己坐罐了。

    等兒子大了和我很親的。所以別在意。

    孩子長大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時間,是急不來的,我兒子大一些的時候,還說過,爸爸太慣著我了,還是媽媽好,管著我都是為我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抖音那麼多人說諸葛亮是個管後勤的運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