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自由地飛

    無慾無求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但我不認為是人生至高的追求。我認為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有欲有求

    這一重人生追求,是芸芸眾生的普通追求,它屬於街頭巷尾的你、我、他。我們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我們渴望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渴望能前程似錦、步步高昇。為了心中的目標,我們可以削尖了腦袋,赤膊上陣,完全不遺餘力,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撞南牆不回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正是有欲有求的真實寫照。

    第二重:無慾無求

    這一重人生追求,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普通人很難達到。這一重人生境界,只有那些已通透人生的高人才能達到,他們要麼覺得擁有已足夠滿足自己所需,要麼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擁有。他們的內心早已豐盈得超然物外,對他們而言,萬丈紅塵不過拈花一笑,千秋大業亦為過眼雲煙。所有的慾望與需求,對他們而言,全是虛幻、虛空,只有自己的內心才是真實的存在。

    第三重:無慾無求即有欲有求

    在我認為,這一重已不能稱為追求,只能稱為境界。或許只有遠離紅塵的高僧,或看透人生、堪破生死的聖人才能達到,也或許根本就沒有人能達到,這也是我所認為的人生最高境界。要達到這一重境界,就是要放下對身外之物的所有執念,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關注於做事本身,而不是盯著做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功名利祿。

    正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你只是關注於做事的本身時,你沒有想過的收穫反而會不請自來,從而達到一種無所求即是無所不求、無所不求亦是無所求的至高境界。

    其實,無慾無求也是一種追求,只要還存在有形的追求,就不會是至高境界,只有達到既無慾無求、也無所不欲無所不求的境界,才是最高的人生。

  • 22 # 朕靜守己心笑談浮華

    老子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學思想及其所創立的道家學派對中國乃至東方國家的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子的思想深邃, 內容極其豐富,其中關於“有”和“無”的辯證論述,不僅道出了“道”的真正含義,也道出了人生的一種境界。 “老子”開篇一就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秒;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第一章)。道到底是什麼呢?筆者認為老子的道有兩層含義:一作為形而上學的範圍,道是不可說的,它超越了名言世界,超越了世間的一切。二是關於人生境界的,即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人生理想的無限意義。 老子是在“無”與“有”的對立統一中,揭示出道的兩重性:其中的“無”,是指超越於現象的本體世界,它是不可見的;其中的“有”,是指現象界的一切,它既可以知又可感。這種“無”與“有”的對立,恰恰也是老子關於人生境界的寫照:人要追求道的最高境界,這種人生極高境界是超越日常瑣事,不為世間種種所拖累所限的,從人生理想是追求無限性的究竟意義來看,它是“無”(無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是有限性的動物,人即便是追求理想的無限性,這種無限性卻終究要通過有限性的人生來加以實現。 對於老子哲學來說,重視無更甚於有。這是因為,作為人生境界來說,無法表達的是人生的一種極高遠的境界,它是一種不為外物所累、超越了人生種種有限性束縛的極高明的境界。因此,老子強調“無”是“有“的根本,“有”是建立在“無”的基礎之上,他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第四十章)無論人活在世上要有多少作為,這些作為仍然要以“無”為本,故“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 無相對於人生境界來說是如此重要,但無並非一無所有,而不是虛無。作為人生哲學來說,它其實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或心態,老子用“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第十六章)來描述。具體來說,無就是保持平和、不執著於任何事物的一種內心狀態。老子認為,人的心靈不能黏著固定於任何一個特定的方向上面。生命的紛馳、心理的情緒、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語這些地方,生命就固定化,顯得黏滯了。因此,老子提倡“虛”與“靜”,就是要給心靈以更大的自由。一旦執著於某事某物,生命就不自由了。從這種意義上說,無的反面就是執著於某物的“有”。老子它到執著於外部事物之“有”個人心帶來的迷惘時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 獵令人心發狂。”(《老子》第十二章)來看,人要獲得內心的滿足,要確保生命的自由,首要的就是把握住這個“無”。正因為無比有更根本,又必須以無為支撐,所以老子才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23 # 魔術師美好人生

    千人千面,人生百態!

    人活著,無非三個層次,生存、生活、生命!這是人在不斷的追求過程中的三個層次。

    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之上,首先要面對的是生存問題。生存是一切的基礎,也是最容易讓人們爆發出驚人能量的源泉,只有當人滿足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的生理需求時才有資格和條件追求其他東西。

    而生活則是在人們滿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一種物質和精神的提升需求,也就是追求更好的物質條件,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實,滿足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大部分人能夠滿足自己這方面的需求,已經感覺生活美滿幸福了。而生活也是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每個人對於自身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追求的層次也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以某一個標準來評判人生至高的追求,因為每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而且追求也沒有高低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至於無慾無求,它可能是一部分追求的人生境界,我們無法評判他的好壞,但對於追求他們的人來說,這就是至高的追求。

  • 24 # 億派狐言

    無慾無求是人生至高的追求嗎?我覺得無慾無求是人生最失敗的境界,無慾無求只是武俠小說中得道高人的真實寫照,武功天下第一,閒雲野鶴,我很好奇身為天下第一又不工作,他們哪來的錢到處遨遊?

    現在社會中真實存在無慾無求嗎?這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馬雲這種級別的大咖也希望11.11銷量能破萬億!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呢?

    我認為無慾無求的人都是一些標準的大懶漢,好吃懶做,不愛上班,只想躺床上睡大覺,還自命清高的說:人生無慾無求!我敢保證這些人口袋裡掏不出20塊錢,但是抽20塊錢的煙!

    我覺得人生最高境界,有一份穩定的事業,不愁吃不愁穿,家庭幸福美滿,有足夠的錢環遊世界,最重要的是做人有追求!有追求!有追求!

  • 25 # 用了三條命的貓

    我相信慾望是萬惡之淵,所以也認為無慾無求才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雖然說這句話其實我覺得生活就這麼簡單,想怎樣就怎樣。

    以前,大概覺得知識可以改變一切,如果我擁有知識,也許我會在事情尚未發生前先預測到未來,那我就能走在別人前面。我想我還是錯了,原來想要拿知識壯大自己的權力的人,其實還是希望有一天受到大家尊敬,能夠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談人生閱歷,而我是甚麼,我怎麼會去要求一堆自己不認識的人,都來聽聽我要說甚麼、我的看法是甚麼。而我到底是什麼?我究竟是一個甚麼樣子的我?

    我,一個不在乎世俗、金錢,但是很在乎活的快不快樂的人。過去,我不快樂,因為我必須活在支配中,所以我想,如果我能支配人,那我就會比較快樂?其實,應該還是不會比較快樂。因為期待,因為你永遠再期待別人多看你一眼多聽你一些,因為覺得自己很特別?這笨的看法,居然伴隨著我快三十年。而我也太會逃避,這閃避,讓我接近三十,但是為人處世的態度依舊處在劍拔弩張的階段,會為了一些小事生氣、不開心。

    人生有許多功課,但是我覺得禍源來自於無止境的慾望,我居然會為了想要更高的職位,以便自己脫離被人管轄的日子,而我覺得這可以用我的學歷來換。學歷高的人,就有比較高明嗎?沒有,因為依舊是要回到現實生活,所以不管再怎麼研究,怎麼預測,我們都得回到社會,迴歸生活。

    最後我覺得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自然的迴圈法則高不可測。做研究,就是一種技能,其實也別想的太高尚,因為所生產出來的知識微乎其微,有時候還無聊至極。這些知識,可能都沒有我爸我媽看事情有智慧。我都不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有沒有跟我一樣發神經想要改變世界,只是我知道,平淡,就是最好的生活。無慾無求,才是快樂的至高無上。

  • 26 # 小斕生活記

    人生至高的追求是什麼?這是一個至少可以得到上百種答案,並且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問題。在你的問題上,我也不想說服你,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在我看來在現代社會中無慾無求是非常難做到的,並不能作為人生至高的追求,但是我想給你介紹一種可能是代表著未來主流價值取向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看來,人類的最大願望與最崇高的追求不是獲得金錢,也不是獲得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這一理論認為:我們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應是看他擁有多少金錢,具有多高的地位,而是應看他的潛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他曾經說過,一個鞋匠,一個祕書,如果他的潛能規定了他只能做好一個鞋匠、一個祕書,而他又確實做好了,並且做得很好,那麼,這就意味著他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就意味著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實現自我的人。相反,即使你已經取得了這樣那樣的成功,有了不錯的地位,但你的潛能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你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者。

    在物慾橫流的商品社會,這種言論不免有迂腐之嫌。在今天的絕大多數人看來,擁有香車美女、別墅遊艇必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數都是尚未擁有這一切的人。歷史上的許多事例告訴我們,一個熱衷於追求地位的人在得到某種地位之後,可能會產生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一個熱衷於追求金錢的人真正擁有了大筆財富之後,可能又會有另一種“一無所有”的感覺。在別人看來,尤其是那些與他們有同樣的追求而尚未成功的人看來,他們實在是太幸福了,太美滿了,可他們自己卻可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道不出的迷惘……

    區分一個人對金錢的追求是僅僅追求金錢本身還是藉此來實現自己潛能的標準是:當一個人得到的金錢足夠自己花費之後是否繼續去賺錢,如果停止了,則表明他們先前的追求僅僅是金錢本身而已。如果不作任何停頓地去繼續追求,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則可能表明他們的賺錢行為本身並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另一個標準是,當他們擁有了巨大的財富之後,是供自己肆意揮霍?還是還之於社會?如果是前一種行為表現,則證明他們先前的行為是追求金錢本身,以及金錢所能給自己帶來的種種益處。如果是後一種行為表現,則表明他們的追求並不在金錢本身,他們的追求可能是自身的一種事業,一種急欲使自身潛能得以表現的難以名狀的巨大而強烈的慾望。

    人生至高的追求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即是醜陋的事物也是如此,因為悲觀者在每一個機會中看到困難,而成功者卻會在每一個困難中看到機會。

    人生至高的追求我認為是不為物喜,不為已悲!淡泊人生。一切能以平常心對待!平凡中的不平凡。

    任何都是雙方性的,如果這樣說的 就又涉及一個到底是知足常樂還是不知足常樂的問題了。

    因此,在我看來,人生至高的追求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不平凡 !

    人生至高的追求是什麼?這是一個至少可以得到上百種答案,並且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問題。在你的問題上,我也不想說服你,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在我看來在現代社會中無慾無求是非常難做到的,並不能作為人生至高的追求,但是我想給你介紹一種可能是代表著未來主流價值取向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看來,人類的最大願望與最崇高的追求不是獲得金錢,也不是獲得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這一理論認為:我們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應是看他擁有多少金錢,具有多高的地位,而是應看他的潛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他曾經說過,一個鞋匠,一個祕書,如果他的潛能規定了他只能做好一個鞋匠、一個祕書,而他又確實做好了,並且做得很好,那麼,這就意味著他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就意味著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實現自我的人。相反,即使你已經取得了這樣那樣的成功,有了不錯的地位,但你的潛能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你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者。

    在物慾橫流的商品社會,這種言論不免有迂腐之嫌。在今天的絕大多數人看來,擁有香車美女、別墅遊艇必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數都是尚未擁有這一切的人。歷史上的許多事例告訴我們,一個熱衷於追求地位的人在得到某種地位之後,可能會產生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一個熱衷於追求金錢的人真正擁有了大筆財富之後,可能又會有另一種“一無所有”的感覺。在別人看來,尤其是那些與他們有同樣的追求而尚未成功的人看來,他們實在是太幸福了,太美滿了,可他們自己卻可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道不出的迷惘……

    區分一個人對金錢的追求是僅僅追求金錢本身還是藉此來實現自己潛能的標準是:當一個人得到的金錢足夠自己花費之後是否繼續去賺錢,如果停止了,則表明他們先前的追求僅僅是金錢本身而已。如果不作任何停頓地去繼續追求,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則可能表明他們的賺錢行為本身並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另一個標準是,當他們擁有了巨大的財富之後,是供自己肆意揮霍?還是還之於社會?如果是前一種行為表現,則證明他們先前的行為是追求金錢本身,以及金錢所能給自己帶來的種種益處。如果是後一種行為表現,則表明他們的追求並不在金錢本身,他們的追求可能是自身的一種事業,一種急欲使自身潛能得以表現的難以名狀的巨大而強烈的慾望。

    人生至高的追求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即是醜陋的事物也是如此,因為悲觀者在每一個機會中看到困難,而成功者卻會在每一個困難中看到機會。

    人生至高的追求我認為是不為物喜,不為已悲!淡泊人生。一切能以平常心對待!平凡中的不平凡。

    任何都是雙方性的,如果這樣說的 就又涉及一個到底是知足常樂還是不知足常樂的問題了。

    因此,在我看來,人生至高的追求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不平凡 !

  • 27 # 涼涼夜市涼涼的天氣

    釋義

    無慾,不對任何事、物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走到哪兒算到哪兒,不被環境所左右。得而不喜,失亦不憂。無求,不追求名與利,放下慾望。

    傳統意義對”無慾無求“是怎麼解釋的?——”無慾,不對任何事、物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走到哪兒算到哪兒,不被環境所左右。得而不喜,失亦不憂。無求,不追求名與利,放下慾望“彷彿是很中性的一個句子,甚至被一些佛系的人奉為上等精神狀態,因為人很難達到六根清淨,無慾無求,沒有慾望,便沒有了痛苦,今天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解析一下。

    先說”無慾“。

    欲,就是慾望的簡稱。擴充套件開,就是對某一項事物的渴望或者渴求。人有七情六慾,甚至很多時候是六慾引發了七情,六慾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眼睛想看到美好的事物,不論是美景還是人,耳朵想聽好聽的,不管是音樂還是甜言蜜語,鼻子想聞到美好的味道,不管是香味還是清新空氣,舌頭想品味更多美好,身體無時無刻不對世界充滿了萌動,包括運動的激情,意念更是Mustang縱橫,上天入地,無所不想。如果人們連這些美好都不想念了,何來”七情“?普及一下,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就沒有想得到過什麼,自然不存在得到後的喜,得不到的憂和怒,也不會有失去的悲。或者驚恐。在某些事物,某些場景上,不去渴望,就不會失望,有時候是安慰人的一個暗示。但是,大多數時候,不去渴望,意味著,我們變成了木頭人。

    作為一個正常的人,竟然沒有讓你有衝動的事情了,包括花花草草,旅行,喜歡的人,業餘愛好,喜歡做的事情,無論是打球,還是收藏,或者是美食,哪怕是金錢,一種成就感,這些你都不去想了,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菸酒傷身,美食長肉,起碼你還是喜歡的,如果連癖好都沒有了,我覺得是很危險的,除非你已入佛門,看破紅塵。

    佛門的人也是心懷希望的,普度眾生,佛渡有緣人。你看延參法師,笑嘻嘻的出席各種場合,出書,種樹,奉勸人們向善,奉勸人們看開點,他還有一幫弟子,每天也是有奔頭的,他也喜歡上電視,出現在大眾面前,並不是獨善其身,躲在山洞裡吃齋唸佛,我覺得這樣的狀態挺好的,快樂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讓人們樂觀面對人生,珍惜生活的美好。

    對呀,生活是美好的,怎麼能視而不見呢?

    再說第二點”無求“。

    求就是要求,希望得到某種東西。如果說欲只是想法,求的表現會具體一些,職場要求升職加薪,想買一個房子,想買一輛車子,想找一個女朋友,想去吃一頓大餐,想換一個新手機,這算不算具體的要求呢?這個跟之前的慾望是緊密相連的,因為對世界充滿了嚮往,所以有很多表現,具體表現為想要很多東西,因為看破紅塵了,所以啥也不想要了,甚至吃啥穿啥都無所謂,死了也無所謂。這是很可怕的。

    真正看破紅塵的人,或者真正看破名利追逐的人,也會活得很快樂,怕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達到六根清淨,卻陷入了偽”無慾無求“的境地,說白了,心理還是想吃肉的,只是不想動。又告訴自己,我才不吃肉呢。我飯都不想吃。

    此時的無慾無求,表現為,隱隱約約對肉還有渴望,可是具體也說不出是想吃什麼肉,也不知道哪有肉,其實很久沒有吃飯了,但是不知道飯店在哪裡,好像很遠的樣子,不想走路,覺得有氣無力,關鍵是不知道往哪走,所以,步伐很慢,有氣無力。這種狀態,下一步可能就是倒下,俗稱頹廢。

    我還是希望看到不是真正佛系的你,對自己,對世界依然充滿了渴求,有渴望,有具體的目標。可以把這些記錄下來,找到一條路去完成,有力量的,快樂的去追求。

    那時的你,應該是真正的快樂吧。

  • 28 # 補三布四

    無慾無求,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但我認為它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應該是有欲有求而收放自如。

    這就相當於好多人對自由的理解。大部分人認為自由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還有一種自由,那叫做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我認為後者才是真正的自由。

    關於無慾無求的境界之高低,我認為由其所達到層次的高低來決定。一個人達到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無慾無求,這個時候那他的境界就是最高境界。而對於一般人的無慾無求則更多的是一種與世無爭,悠閒自得的生活狀態。

    還有一些人的無慾無求,則顯得有些消極的成分。似乎有點麻木的感覺,有點放棄的味道。

    說到無慾無求,好多人會想到隱士。像陶淵明,與世隔絕於桃花源。但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真正具有更高境界的隱士應該是像明朝的劉伯溫、漢朝的張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達到一種高度之後而無慾無求。

    如果說我們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怎敢談最高境界?

  • 29 # 海洋世界之藍

    人活著,就會有七情六慾 ,正因為如此, 也有了各種煩惱 。

    書中說,人的煩惱有108種之多,特別是其中的“貪,瞋,痴 ”三毒,是使人痛苦不

    堪的“元凶” 。

    是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煩惱,每個人都會有,但是把所有的煩惱,

    儘可能地最小化,每天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又何嘗不是一門修行呢 ?

    很敬佩那些出家人,可以四大皆空,看透一切 ,居住於深山之中 ,與世無爭地過著世外桃

    源的生活 ,內心平靜,對於任何利益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不去計較任

    何得失 ,這是多寬廣的心胸 ,多高的人生境界啊 !這也許是經歷過滄桑繁華之後的歷練和平靜追求吧 ! 幾人能做到無慾無求 ? ?

    但是適當的追求正當的欲,不損人利己的欲 ,自我提高的欲,利他利社會的欲 ,需要不斷的發展並持續並提倡 !這樣,社會及個人各方面才會更好,更進一步,反之,則應該摒棄 !

  • 30 # 夢想蛻變

    無慾無求只是形容一個人的境界高而已,並不代表最終。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小也沒有最大,小數點後面可以有無限位,阿拉伯數字也可以寫無限個。既然沒有無限大小就沒有無限的高低。並不是真的就無慾無求只是很多東西對一些人來說想要太簡單了,太簡單的東西就不會珍惜了,所以一些人追求的道是心地,是福報。

    沒事的話看看老子的道德經,那上面說的比較相信一點。 無欲則剛 無慾跟才能沒有任何關係 心境好了 人生自然寬敞。

  • 31 # 萬事於心不表於情

    人生的追求 。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是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世上萬事萬物都歸於一個“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節,平淡處世。隨緣而安,得之不喜,失亦無憂。知道了先人們的無求,心中銘記“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名言,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靜心,慢慢體味“人到無求品自高”裡“無求”的境界,坐看雲起,笑看滄桑,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色彩紛呈! 人只能活一次!這是常被人們遺忘的常識。既然只能活一次,就應該講究點“活法”。又何必活得太累,自己去折磨自己呢? 活的太累其實是心累。處境不佳用不著痛心疾首,人生又哪來的時時都一帆風順?為上司一個不滿意的眼色又何必五分鐘緩不上氣來,在未來的生活中,你有的是表現的機會,何況“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想想這些你就會變得坦然;看到別人的業績突出也不必眼紅肚漲,嫉妒有害健康。只要自己盡力而為就行了。 既然人只能活一次,就應該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工作節奏太快,精神壓力太大,爭強好勝的心太強,生活太無規律,時間不長,精神和體力就會崩潰。本來四十歲,心理和體力已近老年,錢多又有何用?莎士比亞曾詛咒過黃金:金燦燦的黃金啊,你是人類共同的娼婦!你可以使美變醜,也可以使醜變美;你可以使錯誤變成正確,也可以使正確變成錯誤;你可以使活人變成死人,也可以使死人變成活人!為了得到這金燦燦的黃金,良家女子當娼婦,善良小夥成強盜!我詛咒你,可惡的黃金!卡爾 . MA"KE"SI曾預言過:早晚有一天人們會用黃金去蓋廁所!當然,一分錢可能難倒英雄漢,沒錢不行。但是,只要有保底的工資,又何必拼著身家性命追求更多的積累呢! 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知足、隨遇而安就是幸福。我們和有錢、有勢、有權的人一樣,都是人。因為都是人,就沒有必要仰人鼻息,笑臉求人!生活畢竟不是演戲,無須用太多的脂粉去塗抹自己,無須戴上“面具”去“逢場作戲”!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掙多掙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樸素自然,活得坦坦蕩蕩。這就是舒心,這就是快樂,這就是瀟灑! 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幹出多少成績,應該有個自知之明。當然,我們應努力在平淡的時候去爭取輝煌;而在輝煌的時候,也應清醒地看到山外有山,並非“老子天下第一”。這樣就避免了浮躁,避免了錯誤。能夠創造輝煌固然可喜,但奇蹟的產生往往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天時地利人和加機遇,缺哪一樣都只能是功虧一簣,這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所以,只要我們一生都在腳踏實地去幹事,即使創造不出什麼輝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追求的快樂,亦就能“得魚固可喜,無魚亦欣然”也!人生載不動太多的煩惱和憂愁!惟有內心泰然、坦然,才能無往而不樂。如果我們能夠持有一棵平常心,坐看雲起雲落、花開花謝,一任滄桑,就能獲得一份雲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平靜的心態,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最美好的心情來對待每一天,則我們的每一天都會充滿Sunny,洋溢著希望。 人只能活一次!千萬別活得太累!-----小小助理!

  • 32 # 面板健康早知道

      人活著,就會有七情六慾 ,正因為如此, 也有了各種煩惱 。

      書中說,人的煩惱有108種之多,特別是其中的“貪,瞋,痴 ”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 。

      是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煩惱,每個人都會有,但是把所有的煩惱,

      儘可能地最小化,每天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又何嘗不是一門修行呢 ?

      很敬佩那些出家人,可以四大皆空,看透一切 ,居住於深山之中 ,與世無爭地過著世外桃

      源的生活 ,內心平靜,對於任何利益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不去計較任

      何得失 ,這是多寬廣的心胸 ,多高的人生境界啊 !這也許是經歷過滄桑繁華之後的歷練和平靜追求吧 ! 幾人能做到無慾無求 ? ?

      但是適當的追求正當的欲,不損人利己的欲 ,自我提高的欲,利他利社會的欲 ,需要不斷的發展並持續並提倡 !這樣,社會及個人各方面才會更好,更進一步,反之,則應該摒棄 !

  • 33 # 鄉村大娘

    無慾無求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嗎?很多人想的不一樣,估計看破紅塵出家的人有可能是是無慾無求了,他們、她們沒有子孫後代,沒有物質上的慾望,掙錢對他們、她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不需要為孩子勞心,不需要忙忙碌碌,起早貪黑為生活而奔波!至於還掛牽父母不,也無從知曉!人只要是有掛牽就不可能把心放下,心沒有完全放下,就會有慾念,就會為自己和家人做點付出!就會有所求!

    平常人很難達到無無慾無求的地步,我們的先烈~那些在戰爭中為國獻身的英雄們!他們達到無慾無求,為了新中國獻出寶貴的生命!

  • 34 # 曾經千帆閱盡

    曾經做過類似問答,再次囉嗦一番。

    無慾無求已經超越了人生的追求,進入了神仙的境界。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是什麼?按照恩格斯的說法:“人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野獸”是人本能的部分,“天使”是人的社會的部分。弗洛伊德關於人的潛意識,意識以及本我,自我,超我,說的也是這個意思。至於孟子書裡的,“食、色,性也。”則只強調了人的自然屬性。

    做為現實生活中的人,餓了有吃飯的慾望,冷了有取暖的慾望,到了一定的年齡,娶媳婦找老公也是一種基本的慾望。等到這些生存與繁衍的需要滿足了,人就有了社交的需要;在社交需要中,人就會產生被他人尊重的需要;等到這些慾望都滿足了,人就會去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由此說來,即便人生的至高境界,也無法放棄本能的需要。既然人世間原本不存在不食人間煙火,虛無縹緲的神仙世界,那又去何處追求呢?

    “無慾無求”的生活態度,來自佛教。佛教認為:人生的痛苦來自慾望。只有絕情去欲,才能有快樂的生活。

    佛教中發現了慾望和痛苦之間的關係,但解決之道,走極端了。

    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無慾無求,只不過這種“欲求”,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不可窮奢極欲。

  • 35 # 預枳當歸

    我覺得無慾無求不是人生的至高最求,這是求道者、和尚的至高最求,對於普通人來說,人生的至高最求應該是: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說的話,但我覺得如果一個人能做到獨立做事情,遇事能不迷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這就是境界很高的人生,也應該是人生的至高最求。

    說而立,現在有多少人年紀不小了,卻還要父母管教幫助才能好好的?我們這一個人快四十了,還沒結婚,家裡父親早逝,就母親一個人,現在還沒工作,可是昨天他還在別人家和人喝的爛醉,回不了家,家裡母親也不知道他在哪兒,直到有人來說她兒子在別人家喝醉了回不來了,她才知道兒子在哪,然後又讓人幫忙把兒子帶回家了。如這個人,年紀不小了,卻還要母親為之擔憂操持,完全沒有一個成年人了,作為兒子是要照顧母親的責任心,反要年老的母親來擔心他,是男人就應該在成年後就不讓父母擔憂,不說你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就是能好好工作讓父母安心就好,可以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

    要做到不惑就很難了,一般人都會遇到各種問題無法解答,學生有學習的問題,員工有工作的問題,年輕男女有感情問題……,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無法解答的問題,想要做到不惑,真的挺難的,大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能做到不惑的人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人了。

    知天命,該做的事做,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要違反自然倫理道德,要順應自然,我覺得這就好像學生該做的就是好好學習,不要想著其他的事,有的人天天只知道玩,不好好學習,最後只能早早的出來打工。或者像橘子只能種在南方,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因為南北的環境氣候不同,就是你種橘子,最後得到的也只有枳。

    說到耳順,這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特別是孩子,現在很多小孩子喜歡在夏天下河游泳,學校、家長,幾乎是一到夏季就會提醒他們不要下河,有危險,可每年還是有不少孩子因為不聽勸告下河游泳溺水身亡。

    從心所欲不逾矩,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但不會違反規則,像在工作上做的好,就可以適當有些自己規矩脾氣,但對上司和同事來說卻無傷大雅,大家還可以愉快的相處,做到這樣就很好。

    我覺得這些對人生都挺重要的,但又不簡單,應該是人生的至高最求。

  • 36 # 素心如簡藤兒

    無慾無求只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現實達不到,因為人要生存,吃就是一個起碼的慾望,當對吃沒有慾望時,就接近死亡了,把要求減少把慾望減少,越來越少,修行如此境界,就很錯了!至簡為高!

  • 37 # 青雲居

    “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吧!無論是順流還是逆流,它都永遠保持著自身不卑不屈、順隨自然的姿態,只要能流動絕不退縮!即使是千萬年只能呆在一個死水潭裡,它也永遠靜靜地停留在那裡!我想這就是一種做好一切努力後的“隨遇而安”的狀態吧!

  • 38 # 檸檬不萌它酸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的感覺,無慾無求的人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試想,一個人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慾望,對任何事物都不去追求,那不就是個行屍走肉,不就是個木頭人嘛。

    有的人說,無慾無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看破紅塵,沒有慾望,不被環境所左右,就完全沒有了痛苦。這話我不相信,有幾個人生病不吃藥,有幾個人餓了不吃飯,渴了不喝水。吃藥說明他有想活著的慾望,吃飯喝水說明他有活下來的需求。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答案。我覺得是價值,不能做一棵大樹避風遮雨,就做一棵小草綠色原野,報答父母,養育子女,幫助他人等等,就是不能高談闊論,無慾無求。

  • 39 # 義雲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人生來就有七情六慾,要想做到無慾無為,真是難比登天,甚至反而會劍走偏鋒使其抑鬱。

    無慾無求,是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不爭取、不追求。如果用“消極避世”來形容,那是非常妥帖的。

    無慾無求,有的東西你應該得到,就要去努力爭取;無慾無為不是渾無慾求,它允許人追求具有正面光環的事物。

    無慾無求、萬物自化;佛家說有為是夢幻、是泡影、如朝露、如電光。殊途同歸。

  • 40 # 感知人生

    不可能吧?即使最低階的動物都是有欲有求的,例如當它餓了的時候就肯定要去找食物吃,渴了的時候要去找水喝。那麼,更何況高階動物的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不明白遊戲有什麼好玩的,難道我是個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