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黨,事先與袁世凱達成過協議,因此便以大總統之職相讓。
自此之後,直到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為止,中國便一直處於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之下。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群龍無首,互不服氣。於是,便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勢力,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彼此混戰不休。而盤踞在各省的小軍閥們,也一面盤剝壓榨轄區內的民眾,一面又為了搶錢、搶糧、搶地盤與其他軍閥大打出手。因此,北洋時代的國民政府凸出一個“亂”字!
1927年以後的南京政府,其實質也是國民政府,只不過是將權力由北洋軍閥手中,轉入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手中。
因此,可以把蔣介石南京政府,與北洋軍閥政府,視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個不同階段。除了掌握統治權力的集團有所不同外,舊中國屈辱的現狀,和積貧積弱的現實並末得到任何改變。
他們置日本人的虎視眈眈於不顧,視百姓生命為草芥。為了一己私利,動用了百萬大軍搞混戰,令親者痛仇者快,既消弱了中國的御外實力,也刺激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最終,1931年日本人制造藉口,趁奉系軍閥準備不足、指揮混亂、決心不定的機會,先奪瀋陽佔遼寧,後攻吉林黑龍江。不到三個月,整個東三省便全部淪陷了。造成這個結果的,當然也包括張學良調兵入關參戰,致使東北防禦空虛的原因!
正是由於南京政府,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全國,才造成了西北有“三馬”割據,四川有劉湘、劉文輝等軍閥混戰,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各地軍閥林立之局面。從而使日本人愈發輕視中國,在1937年的7月7日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狂妄的叫囂:皇軍只要三個月滅亡就能中國。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黨,事先與袁世凱達成過協議,因此便以大總統之職相讓。
自此之後,直到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為止,中國便一直處於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之下。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群龍無首,互不服氣。於是,便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勢力,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彼此混戰不休。而盤踞在各省的小軍閥們,也一面盤剝壓榨轄區內的民眾,一面又為了搶錢、搶糧、搶地盤與其他軍閥大打出手。因此,北洋時代的國民政府凸出一個“亂”字!
1927年以後的南京政府,其實質也是國民政府,只不過是將權力由北洋軍閥手中,轉入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手中。
因此,可以把蔣介石南京政府,與北洋軍閥政府,視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個不同階段。除了掌握統治權力的集團有所不同外,舊中國屈辱的現狀,和積貧積弱的現實並末得到任何改變。
他們置日本人的虎視眈眈於不顧,視百姓生命為草芥。為了一己私利,動用了百萬大軍搞混戰,令親者痛仇者快,既消弱了中國的御外實力,也刺激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最終,1931年日本人制造藉口,趁奉系軍閥準備不足、指揮混亂、決心不定的機會,先奪瀋陽佔遼寧,後攻吉林黑龍江。不到三個月,整個東三省便全部淪陷了。造成這個結果的,當然也包括張學良調兵入關參戰,致使東北防禦空虛的原因!
正是由於南京政府,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全國,才造成了西北有“三馬”割據,四川有劉湘、劉文輝等軍閥混戰,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各地軍閥林立之局面。從而使日本人愈發輕視中國,在1937年的7月7日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狂妄的叫囂:皇軍只要三個月滅亡就能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