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尚意書畫
-
22 # 墨客陳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之一,當其退出最具實用性的思想交流、理論闡述、觀點表達等平臺之後,唯一或至關重要的就是藝術傳播了,故稱之為書法藝術。
筆者建議,學習書法須從娃娃抓起,只要孩子開始認字和寫字,只要雙手能聽大腦指揮,就可以學習書法。如果孩子感興趣、有天賦,也許早早就會成為書法家。
-
23 # 新華大學堂
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有可能詞不達意,所問非所答。
提的問題,有點奇葩。當然,人生麼,就是需要合理規劃,是趨利避害的是人性,物競天擇的天性。
但別忘了,機關算盡太聰明,莫,,,,
我們說書法,是需要長時間耳濡目染的培養興趣,而不是精確計劃計算,好像生怕多投入一分時間,浪費一點精力。
我們說書法,學習書法,不要帶功利心,千萬不能追求最。不是科學,是學科。
總之,越早越好。
-
24 # 樂觀的朵朵梅
我認為一年級假期就可以開始了,因為孩子上小學已經會握筆了,而且手腕也有了一定的力量,再加上學習任務也比較少!
首先回答題主:年輕時候。
其次我要跳出題主的問題,告訴您:影響學書的因素,不僅僅是年紀。
我的觀點:書法需要“童子功”,也需要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去接納專業書法知識。其他年紀不是不可以,但是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會更多,效果也不如年輕時候。
首先舉個例子:植物盆景的造型,要在枝條尚未定型的“青枝”階段進行,首先是枝條柔軟方便彎折,不易折斷,其次是可以依據生長情況隨時調整。我們在年輕時候各方面都還沒有定型,這是最好的時機。
培養一個好習慣,比糾正一個壞習慣容易得多得多得多。
有的人要槓我:大樹也有原本筆直,後來才歪七扭八的啊!那我想問他:這些大樹經歷了什麼才會由筆直變得歪七扭八?難道不是由於雷劈、暴風、驟雨、霜雪、蟲蛀等等,或人的砍伐,這些傷筋動骨的“大動作”造成的?這難道是容易做到的嗎?
所以我的第一個理由就是:青少年時期,由於孩子較為純粹,主觀意識較弱,便於跟從老師學習知識,糾正自己不當的書寫習慣。
筆者曾經遇到許多年長的所謂“退休幹部”,或中年事業有成的“書法愛好者”,他們練字,普遍的現象就是“知錯不改”——明明知道自己的字問題出在哪裡,就是主觀的“改不掉了”、“有待提高、繼續練吧”、“還是這樣寫比較舒服”等等等等,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出不來,旁人就算再明白,礙於情面,也沒法硬逼著他們去改。雖然誰也不會真正服氣誰,場面上卻是互捧胡吹“你厲害啊,功力深厚”什麼的。多數中老年人的世界,似乎情面大過天,也由於“天下我最大”,難以有什麼大進。
說到青少年,下圖是筆者在網上看到的比較誇張的糾正“坐姿握筆”的設施了。但是也能看出學校對孩子身體發育的重視和想要糾正孩子錯誤書寫習慣的苦心。若是孩子們小時候不糾正錯誤的書寫習慣,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低頭:近視、散光
彎腰、側身、趴桌:高低肩、脊柱側彎、影響身高、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師歸到“差生”影響前途
握筆:手指畸形、書寫緩慢、累的害怕寫字
而這些,如果小學不糾正好,等孩子讀到初中高中,哪還有什麼閒工夫去糾正?有的人一錯就是一輩子。
當然,還是有很多例外的情況,筆者學寫字,初中才開始,但是那時候的我喜歡書法,可以主動抽時間(請注意,是我主動抽時間)來練字,後來又得良師緣,下定決心堅持,終於入門窺見書法一二。
當然,如今十餘年過去了,筆者的字有了較大提升,但我還是很後悔為什麼沒能有覺悟早點練字,可是,世界上沒有如果。
第二個理由:學習書法,需要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去練習,所以為什麼藝術高考有“集訓”,許多書法協會的名家會辦集訓班。
他們除了要名利雙收之外,也是因為知道這種練法效率比較高,不然哪有人前赴後繼的傻乎乎給錢你來上課?
而人們精力較為集中、時間較為寬裕的,還是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唯一吃虧的,就是他們還沒有自主經濟能力,影響了學習硬體條件。
當然了,有的人一直很閒,那您隨意選擇時間,但是請注意,;有人提到“退休”和“事業有成”之後也很閒——請您回憶一下,筆者上文剛剛提到,這些群體主觀意識較強,已經很難抱著“空杯心態”去裝東西了,而是不斷地在“貨比貨”罷了。但是這些年齡段學有所成的還是大有人在的,而青少年一直練不好字的 ,也隨處可見。
所以題主有沒有注意到:我已經引進了除年紀外的影響書法學習的其他因素?
接下來點到為止,說一說學習書法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也改改“學書法的關鍵,沒有哪一個是最不重要的。”
所謂“學書在法,其妙在人”。
兩個最大的關鍵:就是要學的“法”,教的“人”和學的“人”。
學書法首先定目標,要學到什麼程度,其次定計劃,如何學,有先有後,要安排時間,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適當調整,實實在在去練。
學坐姿握筆,學筆法,學字法,學章法。學做人,保持好求學心態,積累文化素養。
擇良師、明師——真正明白的老師,而不是“名”師——徒有虛名的人。
自己要放空心態,主動求學,主動進步,既要接受老師的指導,也有有自己的想法並與老師求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確,也就是時時修正自己的路,避免誤入歧途。
如果做到虛懷若谷,不恥下問,我們其實也和孔聖人一樣,活到老,學到老。世間無非是一個環,環環相扣,因果迴圈。
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含義是:“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下圖含義甚深,希望您可以悟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