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娥垂簾聽政11年,但是她一直沒有稱帝,而劉娥沒有稱帝這件事,也給宋朝開了一個好頭。宋朝此後還有不少太后專政的情況,但是這些太后們都沒有稱帝,而且都還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賢明的太后。他們執政期間,整個國家處在一種政局穩定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狀況。由此可見,劉娥對於宋朝的歷史功績,確實是不小的。

    那麼,為什麼劉娥已經獲取了宋朝的權力,卻並沒有像歷史上的呂后、武則天那樣,實現稱帝的目的呢?

    當然了,並不是劉娥沒有這樣的機會,她除了奪得權力以外,還曾穿過龍袍,也有人勸她稱帝。但是她把那些上表撕毀,並沒有做這件事。劉娥不稱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劉娥沒有稱帝的必然性。

    歷史上,無論是呂后還是武則天,乃至於後來的慈禧,她們之所以攫取權力唯我獨尊,並且發展到武則天那樣稱帝的地步,除了她們個人性格強勢以外,主要還是她們具有稱帝的必然性。她們稱帝的必然性是什麼呢?

    呂后本來是一個很賢惠的女子,待人接物各方面都不錯。劉邦在外面有私生子,呂后都不嫌棄,反而幫劉邦養這個私生子,可見呂后確實是非常大氣的。

    但是後來,當劉邦奪得天下以後,他由於寵愛戚夫人,因此想換太子。廢掉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後來,他甚至準備奪了樊噲的兵權,殺掉樊噲。處決樊噲後,再廢掉呂后,從而強行換太子。

    這一切讓呂后非常的擔心,她認為,她受到了那麼大的威脅,根本原因是手中沒有權力。所以劉邦一死,她就把兵權搞到自己手裡。劉邦兒子們想反抗他,他就大肆殺戮,透過殺戮確保他自己的權力不受動搖。

    這就是呂后的必然性,是一種逼不得已的選擇。

    武則天最終當了皇帝,也有其必然性。

    武則天的人生,是透過拼搏,透過排斥異己,一步一步上位的。

    最早她扳倒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自己當上皇后。當了皇后以後,包括長孫無忌在內的人,都想讓唐高宗把武則天廢了,這使得武則天必須努力恢復她的地位。不但要努力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而且要保住自己在朝廷中的存在感,減少唐高中的戲份。所以就把唐高宗的事都給幹了。

    唐高宗去世後,她本來也是要讓兒子李顯當皇帝,她只是當太后垂簾聽政的,並沒有一定要奪兒子的皇位。但是兒子卻不願意她垂簾聽政,兒子想要獨掌朝政,因此就提拔自己的老丈人當宰相。想依靠老丈人的勢力,向武則天奪權。

    這使得武則天權力地位再次受到嚴峻挑戰,所以她才把他兒子廢掉,最終自己當了皇帝。

    總之,武則天當皇帝,固然有她性格強勢的原因,但各種外部的逼迫,也讓她一步步走到了那樣的結果。

    劉娥則沒有這樣的必然性。

    宋真宗死後,劉娥輔佐幼小的太子垂簾聽政。由於宋朝皇室的生育能力不強,皇室的力量並不多。因此,反抗劉娥的皇室力量不成氣候,這就沒有把皇帝逼上絕路。

    儘管在宋真宗活著的時候,有寇準等大臣反對劉娥專政。但是寇準很快被廢,宋真宗決心也不大,所以劉娥得以儲存下來。

    後來劉娥當太后以後,朝廷中的大臣,主要是劉娥的人。再加上宋朝前期主要是一些正直的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所以,他們也比較看重劉娥的本領,並沒有認為劉娥掌權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再一點,作為皇帝的宋仁宗,他的性格是非常能夠忍讓的。他沒有像李顯那樣急不可待就要奪取權力,他雖然當了皇帝,卻讓劉娥自己做主。所以,劉娥和宋仁宗之間的關係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從劉娥的掌權到宋仁宗掌權,實現了一種平穩的過渡。

    只要皇帝和太后之間沒有意見,朝中的大臣也不願意在他們之間添油加醋的。再說了,朝中的大臣也喜歡皇室保持一種和諧的面貌,他們的利益也沒有受到損害,所以,就沒有必要反對太后干政。

    總之,劉娥執政期間,有一種相對寬鬆的環境。不像武則天執政,受到很大的逼仄。因此,她便沒有奪權當皇帝的必然性,自然最終沒有稱帝。

    (參考資料:《宋史》等)

  • 22 # 龔柳輝

    宋真宗第一個妻子是潘美的女兒,即位前已去世;即位後所立的郭皇后也不長壽,不久就死了。

    宋真宗第三位皇后,就是著名的劉皇后。

    宋真宗去世之後,劉皇后垂簾聽政,把持朝政達十餘年之久。

    事實上,劉太后作為宋代母后掌權的第一人,這位對北宋政局產生過重要影響的皇后,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想當年,宋真宗的中宮多年沒有皇后。

    事實上,在眾多的妃嬪中,真宗屬意的是劉德妃。

    這個劉德妃就是劉娥,她是四川成都人,出身很微賤,是個孤女,不得已十來歲就嫁給當地的小銀匠。

    那個前任丈夫走街串巷為人打造銀器,她就搖撥浪鼓招徠顧客,後來,他們一起來到了北宋的京城。

    宋真宗當時剛剛被封為襄王,他有一個“神女夢”,只想娶一個川妹子,他一向認為蜀地女子“多材慧”,

    而這對剛剛到京城謀生的小夫妻,因為貧寒,沒法過日子。

    那個窮丈夫正準備把自己的妻子劉娥改嫁,後來,經襄王府給事張耆介紹,劉娥也就順利進入了王府,不曾想她卻大受王爺的歡喜。

    這個王爺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從一個毫不起眼的民女,到一個權傾天下的太后,不消說,每一步走得都非常不容易。

    劉娥最後當了太后,她沒有必要再去冒險當女皇,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呀!

    主要還是這麼幾個原因。

    其一、劉太后確實想過要當皇帝,她也有一個“女皇夢”!但是因為沒有忘記過去的窮日子,不敢鋌而走險!

    經過對比,後人發現,這個劉太后,其實與千古女皇武則天,有頗多相似之處。

    她們都出生於四川,其身上都有一股川妹子的潑辣。

    立廟之爭

    有人阿諛奉承劉太后,要給劉氏家族立七廟,但是有忠臣魯宗道站出來說:“若立劉氏為七廟,那麼皇家該立幾廟?”

    劉太后為此碰了一鼻子灰。

    可能正是因為有像這樣的大臣,才使得劉太后在當女皇這件事上,一直不敢有大的動作。

    魯宗道不久,也去世了,魯宗道是亳州人氏,生平剛直嫉惡,死後賜諡號簡肅。

    劉太后親自前去祭拜,惋惜不止。

    這也是後人稱劉太后為“劉賢后”的緣故。

    後來,當大臣程琳在進獻《武后臨朝圖》的時候,劉太后趕緊把圖扔在地上,說:“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

    即使是如此表決心,劉太后仍然對“女皇夢”念念不忘。

    不久,朝廷準備舉行祭祀太廟的大典。

    劉太后自知時日無多,因為小皇帝馬上要親政了,她覺得這輩子沒做成女皇,實在是個遺憾,就想趁此機會穿著天子袞冕去祭祀太廟,過把癮!

    薛奎進諫道:“太后要是穿著龍袍,打算行什麼禮參拜?是天子禮,還是太后禮呢?

    劉太后不聽,執意為之,她居然頭戴CROWN,身披龍袍,坐著皇輦到太廟去祭祀了。

    這也算是黃袍加身了,但僅僅是一種祭祀活動,既然太后一定要穿皇帝級別的服裝,大臣們也就不好解決反對了。

    可見,劉太后確實有當女皇的想法,只是不敢當皇帝而已!

    其二、劉娥垂簾聽政達十一年,成為宋朝第一位臨朝的母后,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說來說去就是膽量不行!

    這個劉娥不是一個大惡人,她在後宮幾乎沒有殺過人,哪怕是最應該“殺人滅口”的機密事,她也沒有開殺戒。

    舉一個兩例子:

    除掉政敵,卻不殺之!

    但丁謂這時權傾中外,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

    劉太后知道丁謂擅斷朝政的種種劣跡,她也知道丁謂要她下的詔書,實際上在架空她。

    所以沒過多久,劉太后就瞅準丁謂的一個破綻,直擊命門,藉機將其貶到天涯海角之遙的崖州,劉太后最終才獨享了大權。

    2.奪李氏的兒子為自己的皇子,卻沒有殺人滅口

    作為宋朝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女人,人們往往將劉太后與漢朝呂后、唐朝武則天相提並論,史家卻對她的評價很高:“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據說,她有一個侍女李氏,李氏競然與皇帝產下一子。

    劉皇后遂收養了這個孩子,與楊淑妃共同撫育,讓孩子叫她為大娘娘,叫楊淑妃為小娘娘。

    這個孩子就是趙受益,在立為太子時改名趙禎,也即後來的仁宗皇帝。

    由於劉太后的控制,仁宗當了皇帝,卻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真宗去世後,劉皇后成了劉太后,開始了十二年的垂簾聽政,成為宋王朝的實際掌控者。

    但是,這個李氏一直活著,有沒有被暗殺掉,以至於後來宋仁宗才知道真相!

    事實上,小皇帝的生母李氏病重,才由順容升為宸妃。

    她從兒子被劉氏奪走之後,始終不發一言,平時也很安分守己。

    宮中都懼怕劉太后,沒有人敢洩漏以前的事。所以仁宗長大後,就將劉太后視為生母,並不知自己是李氏所生。

    但是,李氏居然活著!沒有被殺,可見劉太后還算不上有“殺伐決斷”的女人,沒有膽量的太后如何能當女皇呢!

    從這個事看,這是劉太后很沒有面子的事,也說明她沒有做大事的膽量,哪裡敢去當女皇,因為當女皇就得像武則天那樣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去“殺伐決斷”。

    其三、垂簾之初,劉太后曾許諾待仁宗長成即還政給他,但直到仁宗已經二十歲,劉太后仍沒有還政的意思!可見劉太后又有自己的權力慾望!

    大臣們開始紛紛要求仁宗親政,劉太后或者置之不理,或者乾脆將呼聲強烈的大臣調離京城。

    劉太后自己並不是皇上的親媽。

    孤兒寡母主持天下,內廷中刀光劍影,危機四伏,這些像巨大的石塊壓在劉太后的胸口,讓她喘不上氣來,她要做的只有牢牢地抓住權力之劍。

    有一天,朝堂之上,大臣羅拜。

    此時,范仲淹不過是剛入朝堂的小小的秘閣校理。

    對於太后把持朝政、貪戀權力,大家心知肚明,可是整個朝堂除了討好的聲音外,便是一片唯唯諾諾。

    宋仁宗已經成年,范仲淹就請太后還政。

    後來,劉太后染上了風寒。

    宋仁宗為她蒐羅天下的名醫,終歸無效,一個月後,劉太后便撒手人寰了,享年六十五歲。

    總而言之,劉太后臨朝掌權有十一年,政令嚴明,恩威並施。

    大臣程琳也曾獻上武則天臨朝圖,劉太后扔在地上說:“我不做這有負祖宗的事情。”

    太后晚年,宦官羅崇勳、江德明等趁機竊權,龍袍祭太廟的事就是由二人出的主意。

    據說,這位太后在生命彌留的時候,不能說話,就用手扯著自己的衣服,好像有什麼話要說。

    宋仁宗在旁邊瞧著,不免懷疑,送終以後詢問大臣。薛奎說:“太后的意思,想必是因為自己穿著龍袍,若穿著這身衣服,如何在地下見先帝?”

    她的兒子宋仁宗明白過來,隨即用前皇后的朝服入殮了。

    到最後,這位劉太后連龍袍也不敢穿了,可見她也就是滿足虛榮罷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當女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十個故事和主要內容和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