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日金141

    在右有兩隻船,把中庸之道理解成在二者之間搞平衡,不偏不倚,不偏左也不靠右腳踏兩隻船,大錯特錯了。

    善與惡,兩端。不偏不倚,不是不向善、也不偏向惡、搞折中。《中庸》裡,孔子曰的再清楚不過了,“隱惡而揚善”,選擇善。

    “為物不貳”。不貳,兩個物,二選一,不可兩個都要。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二者之間,中庸之道,只可二選一,不可腳踏兩隻船!

  • 2 # 普慈賢修行者

    只信仰唯物主義,我們就會與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國家漸行漸遠甚至兵戎相見……所以,我們應該選擇中庸之道,適當的信仰一點唯心主義,儘量與西方國家求同存異,和平共處……

  • 3 # 使用者探索者2012歲月

    簡單一點。所謂中庸,不左不右。辯證關係,哪有唯心???

    筆者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古數學精深之人,他也提出了唯心問題,他是中醫。中醫診治理論需要規律性認識,需要推理。

    我們可能少了一門重要課程。邏輯學。

  • 4 # 鑑鐘樓主人

    心物不二,一體圓融。不落二邊,不鑽觭角,不困不滯,執中道而用之。是為儒道佛三家共識,無關信仰之說。詩以明之:

    物心不二本圓融,

    識色原一性見空。

    東土斯文存真趣,

    樊籬一躍即騰龍。

  • 5 # 百忍辰翁

    大白話:

    甘蔗沒有兩頭甜,

    鋼針不會兩頭尖。

    若是腳踏兩隻船,

    顧此失彼兩不沾!

  • 6 # 堅持更須智慧

    偏與倚的概念與唯的概念是有本質區別的!唯本身就是偏,根椐中庸之道他恰恰跟唯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唯心與唯物應當都是一種極端人們用心研究萬物才能知物,唯物論的本意也只不過是心立足於物的意思,不過本人認為唯字的運用從邏輯推理上言,只存在是否恰當的問題,作為人與物的關係矛盾,唯物是根本不可能的是,從第一眼看到物時就用上心了,唯心自然也不可能,對物總不能說我心想是啥就是啥就如古代看到煙霧就是妖怪,西方洋物去說成奇技淫巧什麼的,而有些祟洋的一接觸西方科學,連心中的科學構思都不懂了,把中醫的神效視為安慰劑效應,而孰不當知安慰劑效應的發明與強加本身就是反科學的唯心!不偏不倚用到理解心與物上恰恰是二者都不唯,都不忽視的道理,所以既需科學研究物,也不能像道家那樣順其自然!無為而至是最鑽牛角的歪理,把物與人從哲學角度強行隔離那種誤人學說!一切對無為而至的解說者,如經嚴格推敲,都是一種既唯心又死物的,又極矛盾的歪理!有人說道家把物描述的神秘而千變萬化怎算是死物,孰不知道家的千變萬化正是隻尊重物本身就有的萬千姿態,反對的恰恰是如何把控萬千姿態!如孔子的把控人,育人仁善的至重,至偉事業!任何社會都在要麼正向,要麼反向去作的事業!

  • 7 # 玉林如海

    中庸之道,我認為指的是日用事物當行之理,每事每物都有之可循之理,所以才須臾不可離。所以說辦任何事、用任何物都要按規律行事,否則是不可成功的。中庸強調的是科學態度。道是唯一的。

  • 8 # 虛實難證主客唯心

    為什麼一定要非此即彼,我信“道”,無論唯心、唯物、科學、哲學、神學…均是一種道,問題是哪種道更接近於真正的道而已,誰的道更有理我就信誰,這就是講“道理”

    目前來看科學、唯物更近於道,但哪天科學證明宇宙是意識海虛擬出來的呢?

    所以,

    沒有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中庸也不是二分法,真正的中庸要看《道德經》的“守中”一節,堅持相信正確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守中

  • 9 # 閒看秋風999

    首先應該明白,“中庸之道”並非是“理論”而僅僅是處理問題的方法而已;毫無疑問,在“唯物”與“唯心”之間完全可以利用“中庸”來相互轉換,所謂“物極必反”麼。

    唯物還是唯心,其實並非多麼高深的理論——看問題儘量唯物,也就是說“尊重客觀規律”,然而實際處理問題的時候,你常常不得不“唯心”。

    舉個例子。中國老話有一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虎會吃人,山上很危險;這就是客觀規律;尊重規律的話(唯物主義),你就不得上山;

    當年的武松本來就不應該上山,尤其是已經喝得醉醺醺的,腳底下的步伐踉蹌;不過一想到如果再返回酒家住一晚上等第二天天亮再結伴而行,又覺得太沒面子——

    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之間,武松最後選擇獨自一人夜裡上山,就是因為“唯心主義”的驅使!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就是唯物主義的客觀規律;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會有人對股市趨之若鶩呢?

    這就是唯心主義在作祟——碰運氣;那麼多人在股市發了財,難道那個輸家就偏偏是我嗎?於是,有人虧本以後立刻徹底退出;有的人即使“深度套牢”也不願意割肉,期盼著“見證奇蹟”!

    這時候需要什麼?需要中庸而拒絕過於偏激——見好就收,沒有必要一條道走到黑,撞了南牆立馬回頭。

  • 10 # 駐言

    中康,唯心,唯物本來就是一路同行,相互聯絡,相互生存,相互利用不可缺少現實生活,為社會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有人偏要造一種矛盾來混淆是非 ,使社會分裂。

  • 11 # 覺呈

    說“唯物”是因為有“唯心”;說“唯心”是因為有“唯物”。應該深學國學,悟出“相待”道理,再學點科學一量子力學,提升人生智慧。

  • 12 # 劉戰生曰中

    根據中庸之道中用(形而上)、用中(形而下)的核心思想,尤其是由作為笛卡爾直角座標系原點、源點、中點的“中”可知,東西方文明原本就是一個整體!不同的是,西方文化更具發散、擴充套件、分析的特點,而東方文化則更具收斂、凝聚、綜合的特徵。

    基於此,有如太Sunny影(立竿見影、形影不離、如影隨形)的不可截然剝離一樣,唯物、唯心二者亦絕非二元對立、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人類思維,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思維體系,不同的僅僅是論述各有側重、各有特點、各有所長而已。

    談到信仰,不是信仰唯物主義(實在、物質、實踐),還是信仰唯心主義(虛在、精神、思想)的問題,而是信仰作為哲學傳統本體論核心、兼具認識論和方法論核心的終極信仰一一“中”。(靜態陰陽太極圖:丨左為陽,丨右為陰)

  • 13 # 西河柳568

    中庸之道是整體世界的方法論

    包括心物、自然與社會兩方面

    同時信仰的,應該是世界的整體主義;而不是同時信仰西方二元論哲學,走非此即彼的極端路線 ……!

  • 14 # 正道行2818

    中庸之道強調守中,很多事情或時候,人們無法決擇時,那就守中,這是最保險的,不致把事搞砸。守中可以等待時機,時機不成熟,就別輕舉妄動。從本質上來說,中庸思想源自《易經》;《易經》以守中為吉,但還取決於位正,即得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有當其位且守中才具有利好的意義,位不正其中是守不住的,多有咎吝。所以中庸亦應屬於一種謀略,而非一味地進與退才是上策;所以,亦非一談中庸就是消極不作為,就是明哲保身。

    當明哲不保身時,說明表面居中卻不正,沒有自己的正位,也就是說,實質上偏了中。中而不正即偏,實質是過中生極,物極必反,必不在中;極向要不偏向左,要不偏向右,左右都是離開了中界的狀態;若以左代表唯物主義,以右代表唯心主義,很顯然,魚掌二者不可兼得;所以二者只能擇其一,要麼選擇唯物主義,要麼選擇唯心主義;沒有中間道路。居中實際就是伺機而待,可謂之投機;瞅準機會而偏向,所以中庸的名聲就因之不好起來;明白這個道理,應該一分為二看待中康之道,既言之道,必有其奧,必有其理。生活中,實質是離不開中庸之道的,如炒股的持股靜觀期,決策兩難時,都在中庸之道上待時機,一旦逮住時機就進出,所以炒股可謂投機之學。只是守中是否位正,這才是關鍵的學問,或唯物,或唯心,只能歸其一,不能二者同時兼併,兼則必不純正,必不堅定。

  • 15 # 佩榮

    從智慧誕生之時,唯物和唯心,只是被人為的分開了而已。

    中華傳統文化萬物互聯,統一一體,人有智慧,怎麼可能是單獨孤立事件?至少道是有智慧的,由道而生的萬物,萬物遵循道演化,是理所應當會具有一定神魂和慧根的。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按照意識運動的;世界是按照意識進化和演化的,進化和演化是物質的。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這就是中國從來就沒有物質和意識為主要矛盾的原因。

  • 16 # ceit

    利他之謂道,利己之謂中庸,中庸不道,中庸就是盜。中庸是中國文化的糟粕。攀炎附勢唯物唯心,利己本性暴露無遺。唯物論唯心論是二元論不成熟論幼稚論。中國文化是道文化,道文化孕育出道學,道學孕育出唯道論。用唯道論整合唯物論唯心論,心物本同道。天下萬物的歷史就是道與不道的鬥爭史,天下萬物的意義就是為道。利他之謂道,利他之為道,利他即得道,利己不道。道乃久,不道早已。道生力,力生數,數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力以為和。道學高於哲學,用唯道論取天下引領天下造福天下。

  • 17 # 孟珍

    中庸之道,說的是行事要以中為度,不偏左不偏右,不激進不滯後。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認識世界的方式,或者說是認識世界的角度,是兩種認識方法。兩種方法法都有道理,但兩種認識都只是認知世界的一個方面。因為其只研究和探討一個方面,所以認知的比較細緻。同時也因為其只探究一個方面,所以對世界的認知就會流於偏頗,也就是說對世界的認知不全面。

    其實這個宇宙也好,世界也好,人類也好,都不是單純的物質的或精神的。而是精神和物質融合在一起的。就像我們每個人就是最典型的生物,內中既有物質組成的肉體,又有能量形式存在的靈體,這包括了思想意識和精神等,二者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在認識這個世界和我們人類的時候,既可以去探討物質的部分,也可以去研究精神的領域。你可以專攻一項,卻沒有必要否定其它。我們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認知也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渺小,不要那麼偏執,不要認為自己認知的才是正確的,其他的都不存在。

    不過,這種認識絕不是中庸,更不是和稀泥,當然,中庸也不是和稀泥。

  • 18 # 雲山林風

    不用中庸之道,華人基本都是多元信仰。沒小孩的時候拜菩薩,要高考的時候拜孔子,做生意的時候拜關公,要出國的時候可能又要拜基督。所以很多華人沒有“唯”的概念,該唯心的時候就唯心,該唯物的時候就唯物。所以儒家也只是書上寫的是中庸,實際上該刻苦讀書的時候就刻苦讀書,該撈錢的時候就撈錢,該騙人的時候就騙人,該投降的時候就投降。當然,也有一些理想主義者,要麼是唯心,要麼是唯物。這些人是中國文化的最積極的創造和承傳者。

  • 19 # 哈大叔3

    可以: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致中和”,目的是“生”命。中庸之道是中華象形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歸屬自然生命科學理論。雖然與唯物形的哲學理論根本不同!但惟道是從也可以學哲學,因為象形科學與哲學的物形是重疊在一起的,只不過哲學關注了物形的感知,而象形科學不侷限在感知,感知透過“思想認知”,意識到一個虛無自然生命的存在。

    我相信西醫有很多優點,但我更相信以禮齊人的中醫遠比西醫偉大。而現代中醫拋棄了中庸之道,下醫是庸醫不是貶義詞,是下醫“以刑治病”的特點!調整陰陽於太和,就是中庸之道。

    會寫中國字與是否信仰哲學沒有關係。國際上很多著名科學家都是基督教徒。但是!而唯物形而論的哲學是宗教,狂熱的哲學宗教徒反對中華“象形”科學,否定了中華民族萬年的歷史與象形文化的定義。認為科學只有物形存在,豈知空間與時間這些非物質的存在也有科學。

    中華民族惟道是從,包容……,就是今天的中國,哲學唯物……就是今天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思想不是哲學,思想可以包容哲學,但哲學反對思想。對照你的問題。

  • 20 # 看透古今

    中庸之道,講的是遵守等級秩序。要求人人,時時,事事都要遵循不同的等級地位,不要有達不到自己等級地位的言行(無不及);也不允許有超越自己等級的言行(無過之)。不偏不倚地行進在自的等級範圍之內即(中節)。如此長期不變謂之庸。中庸信仰的就是唯心主義的天命論。它認為,先天形成的等級差異,是天命註定的人性函義,闡釋這種函義的言論就是道,傳道,佈道的手段方法就是教。中庸壓根兒就不與唯物主義搭界。你的設問不能成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青山不老秋月慣,怎麼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