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魯東居人1
-
22 # 佛慧善思維
看完了全部的回答內容。只看到一個人回答的有水準。可見這年頭有正知見的人不多!-----中庸之道不是中間的意思,但包含了中間。中包含二邊,試想沒有兩邊那有中間?----唯心與唯物不是二而是一,心物不可分。在心與物上爭辯不休的人都是沒有超越二元論界線的人。只有覺悟超越二元論的人,才知道心物一體不二。釋佛只用幾個字就說清了即“相由心生,心滅法滅”!可見,儒家的”中庸”是從心物一體的實相中來。不是一些人理會的那樣!
-
23 # 漫漫目975
首先,不管是中庸之道,還是唯物論和唯心論都不過是認識論和方法論,“形而下者謂之器”,皆構不成信仰之物件。
唯物論認為:先有存在,存在決定意識。相反,唯心論認為:先有理念,後有根據理念創造的存在。
比如,手機。秦始皇時代沒有手機,所以決定了秦始皇頭腦裡沒有手機的概念意識。——唯物論者如是說。但是,話分兩頭說:對於喬布斯來說,是先有的手機創意理念,還是先有手機實際存在?所以,是否可以這樣認為:以喬布斯為代表的唯心論的天才們以理念創造世界,而你我這些信奉唯物論的普羅大眾只能跟在後面認識世界?(看來,孔子說得沒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果真如此,那麼唯心論和唯物論的關係並非一對針鋒相對的哲學範疇,更像是新產品的創意和研發者與使用者體驗者的關係,親密無間。
-
24 # 南村群童701
哲學上,堅持只信一種的叫一元論;同時信兩種的叫二元論;同時信多種的叫多元論。由信此轉而信其對立面的,也有。此外還有什麼現存理論都不信的“懷疑論”。
-
25 # 財富人生999
這個提法似乎有點問題的。
真正的智者總是能夠先入後出,不管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最好能變成自己的主意。
需要唯物主義的時候就把唯物主義拿來用,需要唯心主義的時候就把唯心主義拿來用。
需要孔子出面的時候就請孔子出面,需要老子出面的時後就請老子出面 ,需要佛祖出面的時候就請佛祖出面。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揚長避短,揉合在一起就是通家。
就如同股票投資一樣,並不只有一種價值投資,除此之外,還有周期投資,趨勢投資,技術投資等多種投資法或者把多種投資方法融合在一起的複合投資法。
-
26 # 生成的世界
爺爺那年對我說
不中用了。
我多年以為中用是腫的意思。
後來有人說中庸之道就是中用中通。
那麼不中用
就是不道中庸了。
然則極高明道中庸亦人之常情若我爺爺
-
27 # 楊民沐凡
感謝題主提出這個問題(o^^o),那麼我們就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信仰唯心主義?(┯_┯)!什麼是唯心主義?-_-||?我只能用我理解的那個方法來解釋唯心主義,心神明,心臟,也可以說思想,做好思想教育,一個國家和個人才能有很好的未來和將來\^O^/,唯心主義的奧義就是公平公正,和平團結的思想,這就是,我理解的唯心主義,換句話說,就是腦殘(=_=),為什麼呢?這是在洗腦,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佛教,伊斯蘭教,讓人們放棄抵抗,接受文明的標誌!那什麼叫唯物主義呢?⊙_⊙?物質的文明代表,實際的利益,用現實的標準來代表的是天主教,你也可以說是耶穌教,做錯了事,懺悔就可以了,殺人放火,我懺悔就可以了,這就是典型的美國霸權主義的精神狀態?唯心主義呢,是典型的印度的教派的思想鬥爭?用我說的話是腦殘加愚昧(~_~;)……,那麼什麼是中庸之道呢?!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陰陽天註定,傳統陰陽行,中庸之道,也就是陰陽之道,陰陽之道,也就是自然之道,自然知道,就是傳統陰陽之道,傳統陰陽之道的下面就是傳承文化文明,或者說是全程教你活下去的方法論述,這就是我的觀點,這一對和不對網友只有評論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o^*)
-
28 # 流芒流
不是同時信仰唯心唯物的問題。因為比如唯心的神仙鬼怪,現在並不歸在唯心。因為有量子化、離子化就可以出現穿牆看不到,又可以重新聚整合像而看到。科學進步就是要不斷解決解釋各種以前不懂的事物。
-
29 # 大道相反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明白世界上事物在有無之外有沒有第三態。涉及到這個問題,涉及到事物本源的問題。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本源是有,無是有生的,唯心主義則相反。但兩者共同點都認為事物都是有無的統一體。儒家創立了中庸理論,即第三態,可有可無。然而,有無中不僅是認識論問題,更重要的是方法論問題,這個問題搞明白了就是智人了。反之,俗人一個。最後結論:智人,兩者居其一。俗人則居中庸。
-
30 # 八卦問道
中庸之道提出之時還沒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現在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來看待中庸之道可是可以,但較之其本身意思就差遠了。中庸之道是孔子讀周易有所感悟的哲學觀念,也就是處在N對矛盾的體系中尋找到相對平衡中正的結合點。這個有點類似於和諧社會的兼顧到各個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構成一對矛盾,如果用中庸之道來看,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求同存異,互惠互利。
-
31 # 足智多謀漂流瓶R
回答問題:有關係。因為“中庸之道”就是產生於中國。而且是相當的一部分華人的為人處世哲學。
-
32 # 喵7289173888341
當然有,這就是中國的。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國聖人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中庸要談到讓大家可以實踐為好,也就是現代的接地氣。
回覆列表
中而立庸,
唯心唯物,
未置獨美。
器術量子,
識術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