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無憂的荷葉a1

    第一天一般情況下是不用陪同的

  • 2 # 藍色火焰鳥

    第一天入學不需要家長陪著,因為孩子已經大了,還要坐校車

  • 3 # 日落大街

    可以送到學校,辦好手續後,家長就可以離開,不需要一直陪著。讓孩子獨立的,開始新的校園生活。

  • 4 # 蕭蕭媽媽

    不需要,送到學校門口就可以了。一般學校都不隨便讓家長進去。

  • 5 # 夢想(睿睿)成真

    還是上學第一天必須家長陪同,因為我們家長是領著孩子上學校報名的,這時候如果你不領的,孩子,老師都不知道您的孩子是誰,這孩子在報完名以後還得回班級,既分班分完班以後還得認識字幾個字的老師,老師,家長在這時候就給孩子辦學籍就可以了

  • 6 # 積木育兒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惑,說這個孩子做作業要不要陪呢?怎麼來陪呢?常見的狀況基本上是這樣的。比如說孩子在做作業,大人坐在一邊看手機,看ipad,打遊戲。這是一種常見的場景。那麼第二種場景就是,那個孩子在一邊做作業,那麼爸爸媽媽在一邊陪著,然後指指點點說這個對那個不對。然後看到有問題就非常著急,甚至是會怒從心頭起。然後一著急了上去說你怎麼還不會呀?這不很簡單嗎?等等等等。這樣的場景大家可以腦補,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孩子做作業到底需不需要大家去陪呢?很多家長想要去陪孩子做作業。可能有兩個角度要看到,第一點是我們根本不信任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他的作業對吧。

    我們為什麼會不信任他獨立完成作業呢?是因為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作業做得全對,作業做得很快,又快又準確對吧。但是實際上我們想想,我們在現實生活裡面我們都是大人了,我們自己在工作的時候是做得又快又準確嗎?恐怕答案千奇百怪,大部分恐怕也不是的。

    我們內心其實是有一個想法的,我們想這個孩子將來能夠獨自去闖天涯,去幹出一番自己的事業。那難道我們像一個老母雞一樣,始終天天的用自己的翅膀給他遮風避雨,擋一輩子嗎?然後你又要求他要去獨闖天涯,這可能嗎?這是一個多矛盾的行為對吧。不妨嘗試把責任還給孩子,對他多一些信任。

    我們常見的第二個場景就是什麼呢?---爸爸媽媽在那打手機玩遊戲,孩子在那做作業。但是這樣的陪伴,真的是最弱的陪伴,為什麼呢?因為你給孩子做出了一個榜樣,這個榜樣是什麼呢?我可以在我這麼重要的關係裡面,我可以不走心,我可以去敷衍,我可以假裝人在這裡,這個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認知上的一個誤區,覺得自己將來也可以這樣,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說,要不要陪孩子做作業我們暫且放到一邊。但是呢,如果你真的在陪孩子做作業,可千萬不要人在這,心卻在別的地方,比如王者榮耀裡面或者某一個遊戲裡面,這是特別恐怖的一件事情。這像兩個人在相處,我們在現實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兩個人在相處,另外一個人總是在那動手機,你會怎麼樣呢?這是第一層。

    第二層呢,我想提醒大家再往深了認識一下,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什麼樣才是真正的那個讓他能夠去很好的學習狀態。只有一個,就是你是否在學習和成長。孩子做作業這件事情重要嗎?非常重要,那麼我們老師有佈置作業,有任務發出來對吧,孩子有學習的那個動作在,那麼家長在這時候應該乾的是什麼呢?在這個時候,在家裡這個環境裡頭,我在幹嘛更重要,我是在讓我自己變得更好,幹我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在去做一些事情,不斷的去成長自己。孩子真正學到的東西說是什麼呢?即便我的父母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他仍然不斷的在成長自己。這樣一個狀態會給孩子播下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叫即便就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學習,都可以成長,都可以不斷的變得更好,這才是學習的本質。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給陪孩子做作業的爸爸媽媽們強調一下,關於寫作業,我的建議是最好不干涉,你去做你的事,但是如果想陪伴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指指點點,不要在孩子心裡種下另外一顆特別惡劣的種子,說做作業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做作業是一個會挨嘮叨的事情,做作業是一個會被不斷的否定的事情,做作業是一個讓人非常難受,讓人情緒非常不好的事情。結果是什麼呢?結果一定會導致孩子一旦沒有你陪的時候,他就再也不認真做作業了。

  • 7 # 佩玉者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如果要求家長在邊上陪著可能就有點過分了,如果在附近陪著這還是可以的。

    首先孩子寫作業的一個行為,基於孩子學習知識的一個鞏固,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對於作業的恐懼主要源自對答案的不明確,他們需要家長的幫助,也需要家長的確認。

    比如說孩子做完一道題之後他沒有把握去說我做的對還是不對,那麼家長如果給他一個定心丸,說你這道題對了,那麼他的自信就上升了,他的安全感也得到提高,在第二天的作業完成情況中,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在老師的心目中他就有了足夠的自信,所以說這種情況下家長必須要陪伴孩子完成這些作業,讓孩子得到自信心和安全的。

    基於這一點,有的人認為孩子作業做錯了是粗心造成的,是知識不牢固造成的,實際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還是自己沒有判斷標準,他即使做錯了,他仍然堅持自己是做對的,所以說這些都需要家長進行幫助進行確認。有的人認為這種工作應當放給老師,這種觀點也是正確的。

    家長在附近陪伴的時候,到最終的時候可能要檢查一下作業完成情況,防止孩子由於自己的記憶疏忽造成了作業的路線,防止孩子由於作業沒有及時的完成,影響到作業和學習新知識的鞏固等等。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最近的一些行為,比如說在學校中可能交到了新朋友,可能受到了某些欺負等等,而作業僅僅是一種形式,是孩子對於安全和歸屬的一種需求。

    我們再來溫習一句話,這句話許多家長都知道,但是從來卻不願意執行就是。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和孩子一起互相陪伴,共同成長。

  • 8 # 小晗晗愛閱讀

    我沒有坐在邊上陪孩子寫過一次作業。他卻能自己認真的完成每天的作業。不需要提醒,不需要催促。從他上小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告訴他,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兒,收拾書包也是你自己的事兒,那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好。就像吃飯一樣,你要是吃不飽,那餓肚子的是自己。

    當一個人知道事情是自己的,沒有依賴沒有指望的時候,他就會積極主動。當一個人知道他如果做不好一件事兒受影響的是自己時,他就會自己想辦法,自己努力要去做好。剛開始收拾書包時也會落東西,作業忘帶了就要挨批,課本忘帶了,就得找同桌一起看,就得聽人家的,他自己感受到了不方便。以後就會想辦法不要忘記,不要搞錯。寫完作業不檢查或者寫的不好,就得不到老師的三顆星,有時還會挨批,所以他就會檢查作業,就會認真的寫好,寫不好自己會重來。

    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學習同樣,如果孩子積極主動了,就能做好。如果孩子不主動,我們再怎麼陪都沒多大用處。

    也許你會擔心如果不陪,孩子就不寫了或者寫的更差了怎麼辦?知名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一書中告訴我們,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希望發展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肯定和認同。所以,孩子的本質是積極向上的。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是差的,希望自己受到批評,希望自己總是做錯。如果真的這樣,那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沒有陪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也沒有盯著他催促他。但我卻一直在“陪”著他。只是這個陪,是在他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給他提供支援,給他指引方向,給他方法。但學習,寫作業仍然是他自己的事兒。我不陪他寫作業,但是我教他渡過難關的方法,我不陪著他學習,但是我培養他的學習習慣,我教他學習的方法。這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所以,寫作業並沒有讓我們變成對立面,也就沒有雞飛狗跳。我是他戰友,和他共渡難關,所以我說的他會聽,所以還是母慈子孝。這樣效果才好。

    所以說,在孩子寫作業這事兒上,在學習這事兒上,特別是小學階段,家長要陪,但不是陪寫作業,坐在跟前陪,盯著陪。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花心思花精力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孩子學習方法。

  • 9 # 南山劉向雄

    哈,我們做工的時候,主管在旁邊死命盯著,會是怎樣美妙的感覺呢?忐忑、緊張、厭惡還是手足無措?將心比心,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盯著同樣很緊張,唯恐自己稍有不認真就要看父母的臉色,甚至會遭到訓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而家長呢,坐在孩子旁邊什麼也做不了,想看看手機資訊、舒服地躺在沙發上休息、追自己喜歡的劇集都被擱置在一旁。怨氣、怒氣、悶氣湊在一起,人會壓抑的。於是,孩子的思維不敢自主和飛翔,家長的除了工作還要做老師精疲力盡,兩邊都不討好,兩邊都累。還不如,放放手尊重和相信孩子。我們工作累了尚且偷偷閒,孩子也一樣,需要有大腦休息的時候,只要能在家長的掌控範圍內,家長要有"容錯"的態度。我從不陪孩子做作業,只對孩子要求"做作業不給關門",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也不會進入他的房間,有時候偷偷看到孩子玩小玩具也不會制止,只在之後過問一下而已,給孩子應有的空間和對隱私的尊重。

    謝謝邀請!

    祝您愉快!

  • 10 # 希音的遊樂園

    我同事家的孩子自從上小學後,她就一直陪孩子寫作業。

    現在孩子上五年級了,同事說每天都要陪孩子寫作業,基本什麼都幹不了,自己挺苦惱的。她家孩子是沒人陪著,自己寫不下去。

    另一個同事,孩子上三年級,一直是自己寫作業,大人做自己的事情。

    那到底要不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呢?

    首先來看看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為了孩子做作業能更認真,別貪玩

    為了輔導孩子,哪裡不會爸媽來

    為了幫助孩子,高質高量的完成作業,提升學習能力。

    ......

    陪著寫作業會帶來什麼結果

    作業不只是孩子的事

    就像我這位同事家的孩子一樣,之所以需要媽媽陪在身邊才能寫下去,是因為寫作業這件事不僅僅是自己的事,而是她和媽媽的事情。

    你發現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磨蹭,“皇上不急太監急”。孩子這根弦總是繃不起來,更容易拖沓時間。

    孩子易不主動思考

    有問題,傾向於問家長。

    家長容易語言、身體虐待孩子

    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講了幾遍,孩子還是理解不了,或者家長認為很簡單的題孩子就是不會,家長會沒有耐心,吼叫,打罵孩子的情況就出現了,或者用語言暴力去傷害孩子,其實這也是陪孩子寫作業帶來的一點問題。

    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也是由於在輔導孩子過程中有一種挫敗感,以及對孩子的失望感,錯綜交雜在一起,就出現了這樣的表現,那這種輔導作業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心理、精神壓力。以至於,孩子有問題不會,即便錯了,也不敢問家長。

    應該怎麼做?

    做作業這件事情上,明確家長和孩子各自的責任。

    作業是孩子的,家長是引導者。

    孩子做作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父母,父母透過引導或解釋幫孩子理解和解決問題,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做作業的習慣。

    即便是輔導,也要擺好心態,孩子聽不明白,是不是自己講解的過程有待改進?多去反思自己。

    所以,個人建議不陪孩子寫作業,明確雙方的角色,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自己做作業的習慣,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尋求幫助,但不可以依賴父母。

  • 11 # 小語老師的教育空間

    是否要陪孩子寫作業,並不是一個回答是與否就能解決的問題,其中透著些許複雜性,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孩子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個性特徵,孩子的習慣養成,家長的脾氣性格等等,以下結合其中最重要的幾個點講一講。

    首先,要結合孩子的年齡階段

    低年級的孩子,我建議家長能夠陪孩子做作業。但不是你也搬個凳子在旁邊看著他的那種“陪”,而是你幫助他梳理好作業內容,規定好完成時間後,自己也拿本書在距離孩子不遠不近的地方坐下來,最好能互相看到的地方,安靜地讀一本書(不是假裝讀,是真的要讀,你是否用心孩子能感覺到,並會以你為榜樣)。對於低年級學生,還要建立一定的獎懲制度,比如給孩子一小時的時間,如果20分鐘能完成作業,那麼剩下的40鍾可以自己做任何喜歡的事情(孩子一般會選擇想玩下手機或者看會動畫片),如果墨跡到50分鐘,那就只剩下10分鐘了。並且作業一定要等你檢查通過後才能去做其他事情。

    中年級的孩子,如果低年級你已經幫助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習慣,建議家長可以適度放手。比如說跟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梳理和時間安排後,你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與孩子互不干涉,給他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只等著最後檢查作業就好,對於中年級的孩子來說,自我意識一般已經比較強,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獎懲制度,聽取孩子的意見,但一定要認真貫徹實施。

    高年級的孩子,你只需要傾聽孩子的作業安排彙報和作業完成彙報。回到家後佔用幾分鐘的時間由孩子跟你彙報他作業的種類數量以及自己的時間安排,你可以試著提提建議但不要強制干涉,接下來由孩子自己調整計劃,完成學習,自行檢查,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後,再跟你談一談今天的完成情況,你只要耐心傾聽就好了,適當指導,但儘量讓孩子自己評判和改進。

    其次,要結合孩子的個性特徵和習慣養成

    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有的孩子只要你一個學年甚至一學期按照上邊低年級的方法陪伴他,剩下的五年可能你都會很省心,他很快會進入情況,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該怎麼去自我調整。但有的孩子成熟比較晚,或者比較調皮,坐不住,這個時候就需要你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人家陪到一年級你就陪到二年級,人家陪到二年級你就陪到三年級,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同年級比較,要根據自己孩子情況來。

    還有的孩子,學前養成的習慣就不好,而且不聽指揮,不管家長怎麼引導就是不行,這個時候你要透過溝通找到突破點,瞭解到真正能觸動自己孩子的到底是什麼,再透過這個來制定精準的獎懲制度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相信效果會不錯。

  • 12 # 寶貝的院子

    都說現在的孩子讀書是家長一起陪讀,孩子要學會的家長要先學會,孩子不會的家長更要花時間學會,自然做作業的時候家長要在一旁陪做了。

    1、一至三年級

    一至三年級的孩子因為識字有限,對題意不是很瞭解,讀不懂題也就談不上會做題。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在身旁陪伴幫助閱讀審題,這樣讓孩子有安全感,做作業時就不會分心。

    2、三年級下期開始

    三年級下期開始呢,因為孩子的識字量上來了,加之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這時候就可以採取減少陪伴時間或者陪伴次數來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3、制定時間

    制定時間是指給孩子制定一個固定的完成時間,比如幾點鐘前必須完成什麼作業內容,超市就會接受什麼樣的懲罰。這樣才能從小樹立孩子的時間觀念,訓練他們的時間意識,加強他們計劃控制的力度。避免以後在例如考試中出現時間意識淡薄而導致的失誤。

    4、自行承擔後果

    隨著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綜合的能力也要有所提高,從日常課堂學習到放學後作業的完成,都必須自己負責。除了生活方面的父母給予幫助而外,學習上的一切都自行負責,出了問題自己找解決辦法,自行承擔作業沒有按時完成的後果。

    孩子始終要長大,家長也不可能一輩子守著孩子。讓孩子慢慢知道成長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永遠在家長的懷抱裡撒嬌。

  • 13 # 陪寶寶寫日記

    陪孩子寫作業是不是真的會心梗發作呢?

    答案是一定的: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自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我也經歷了陪孩子寫作業的最初階段。說實話,之前看別人陪孩子寫作業如何如何,我在內心暗自下定決心,絕不對孩子發火,一定要用科學、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一定要控制脾氣,跟孩子講道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是一方面,做又是一方面。你想想看,當孩子稍微有一點難度就問媽媽“這是怎麼做”時,第一遍有可能還能耐下心來跟她講,當你講完第一遍,問她“會了嗎”,她說“會了”,結果再做還是錯的,我估計可能有一半的媽媽就要有發火的跡象了。當你講了第二遍、第三遍他仍然不會的時候,我估計可能脾氣再好的媽媽也要發飆了。

    當時孩子爸爸看我陪寫作業發脾氣,跟我說讓我控制脾氣,跟孩子講道理,我說讓他來,結果他來了,三分鐘不到就開始拍桌子,從那開始他再不勸我了。

    孩子做作業,家長是否要坐邊上陪著?

    那麼孩子做作業,家長是否要坐邊上陪著呢?答案當然是:不!

    為什麼這麼說呢?家長陪在旁邊有以下三大害處:

    1、孩子有依賴心理

    我記得我家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開始老師對寫字的要求就比較高,但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會帶孩子們一起把每一個字都觀察清楚,田字格里從哪起筆,從哪結束,都跟孩子們講清楚,可是講歸講,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接觸過寫字,把握不好筆劃,還是寫得亂七八糟的。再加上我家孩子本身對自己要求比較高,一晚上寫不好就擦,能擦無數次,寫七八個字能寫三四個小時。

    後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坐她旁邊指揮,我說停的時候她就停,我說從哪起筆她就從哪起筆,速度是快了不少,也比之前寫得好些了,可是接下來的弊端則是她開始對我過於依賴,我不在旁邊的時候,她都不敢下筆,生怕寫錯了。

    後來我索性不在她旁邊,讓她自由發揮,哪怕是一開始慢一點、寫得差一點,至少自己學會觀察,有自主能動性,不那麼依賴。

    2、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坐在孩子旁邊看她寫作業,看到有錯題或者寫得不對的地方,自己就忍不住想要去說,想要去給她指出來,結果就導致自己控制不住脾氣,也在不停地打擾孩子寫作業的過程。孩子不停地被打擾,專注力就會被破壞,久而久之上課也不能認真聽講,寫作業也不能全身心投入進去。

    3、影響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家長坐在旁邊,以便於隨時給孩子提供幫助,這樣孩子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一點小問題就想著要問家長,不想自己動腦筋。

    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誰都想輕鬆地做事,所以有人在旁邊,自己就懶得去思考,有捷徑誰還願意再繞遠呢?

    總之孩子寫作業儘量不要坐在旁邊,也許一開始會慢一些,但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這樣以後孩子寫作業時,才不會被氣到“心梗”。

  • 14 # 福林媽咪

    最好不要陪著。

    很多家長都知道,陪著孩子寫作業會降低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

    家長們也擔心,孩子養成“沒人催,就不學”的習慣。

    這些家長都知道,但是還是會陪著孩子寫作業,為啥呢?

    主要是擔心孩子小,沒有自控力,還擔心孩子把作業草草一寫,完成認為就把作業扔到一邊。

    其實啊,家長的擔心是對的,孩子小時候自控力、專注力都比較弱,寫作業的時候很容易磨蹭、將就寫作業。

    但是家長的行為卻不是一個好的行為。

    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注意力更難集中

    孩子專注力本來就弱,旁邊再坐個人,會不斷的去觀察、猜測旁邊的人在幹嘛,就更難集中注意力了。

    所以家長不該坐到孩子身邊。

    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很難不對孩子的行為指指點點。

    一會兒瞅到孩子玩兒橡皮,一會兒瞅到孩子做錯題,哪個家長真的能心平氣和的做到孩子身邊陪孩子寫作業?

    本來忙一天了,家長也挺累,負面情緒也挺足,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多家長都會暴躁打罵孩子。

    這樣做,反而讓孩子害怕寫作業:每次寫作業就是受刑,誰又願意呢?

    與其家長氣得不行,孩子怕得不行,不如不陪著孩子寫作業。

    那麼,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一個人寫作業呢?

    首先呢,家長不要害怕孩子磨蹭。

    孩子磨蹭寫作業,最開始的時候就讓他磨蹭,如果第二天沒有完成作業,可以給適當的懲罰。

    如果孩子很快的完成作業,可以給適當的獎勵。

    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早點寫完作業,既能快樂的玩兒一會兒,還能好好睡一覺,還能得到獎勵;如果磨蹭,一切都很糟糕。

    這樣久而久之,當孩子很可能會養成不磨蹭的習慣。

    其次呢,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寫作業的樂趣。

    所謂的樂趣,有徵服作業題的快樂,也有解題過程中的樂趣。

    父母可以從孩子“爭強好勝”的角度,讓孩子願意去寫作業,並且把作業寫的很好。

    不過呢,這些都需要父母從孩子學習一開始就養成這樣的習慣,如果孩子已經長年累月養成磨蹭、偷懶、賴皮的習慣,父母可能要廢更多心思了。

  • 15 # 皓媽課堂

    考試時家長能陪在身邊嗎?聽課時家長能陪在身邊嗎?所以作業時當然也要孩子獨立完成。

    1.一年級有所“陪”,有所“不陪”。一年級時放學回家要督促孩子馬上寫作業,看著孩子把需要的書本文具都擺好,按科目分好。然後,孩子在桌子上寫作業,家長在同一個屋子看書。寫之前提醒孩子注意書寫姿勢和字跡工整。寫的過程家長不要義道題一道題看著。寫完一科一起檢查。字跡潦草的要重寫,計算錯誤的要多幾道做同類題。寫作業過程孩子想出去玩,吃東西要制止。

    陪著一起,陪著檢查,但獨立完成。

    2.二年級之後要形成習慣。孩子大了,要養成回家馬上寫作業,快速完成作業,工整書寫,做題認真的習慣。例如網課期間,上班前給孩子聽好網課,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告訴孩子,告訴他都完成了才可以出去玩。回家再檢查,糾錯就可以了。

  • 16 # 君君卿卿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是不是需要坐在一旁陪著?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覺得在孩子剛做作業的時候,特別是在幼兒園的中班和大班剛接觸作業的時候,我建議家長要坐在一旁陪著,並不是說要監督他,而是幫她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如說有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喜歡摳手啊亂動啊等等,這些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的發現,並且盡力地給他營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讓他從小能夠想出一種專注的好習慣。陪著孩子也並不是說,要坐在她旁邊一直地望著,這樣也容易讓她產生依賴。我們家的孩子,目前是上幼兒園中班,每次當他做假期作業的時候,我也會拿出一本書,靜靜的坐在他旁邊,等他有問題的時候,再幫他解決。

    當然了,當孩子養成一定的好習慣之後,比如說放學後能主動先做作業,做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把課桌收拾得很乾淨,不走神,不去做一些與寫作業無關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家長就沒有必要再坐在旁邊看著了。但是如果家長實在不放心的話,為了給孩子營造更好地學習的氛圍,家長也可以找一本書,在旁邊靜靜的坐著看著。

    我覺得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絕對不是靠家長純粹的盯出來的,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只有孩子的努力,也要有家長的努力。家長在監督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落一個出力不落好的結果。

  • 17 # 果果影視誠

    總是能聽到很多家長哭訴輔導孩子作業時頭痛,氣急攻心,火冒三丈。也有些事更是哭笑不得。家長把輔導孩子作業的影片發大網上,結果這一家了。這些現象的背後所折射出很多的社會問題,令人深思。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社會壓力等。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要不要坐在邊上陪著?每個孩子成長,每個家庭的背景都不同,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

    1.低年級:孩子剛入一年級,與幼兒園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不同,家長適時陪著孩子寫作業是有必要的。透過陪伴會發現孩子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慢慢培養他(她)們獨立學習和做作業的能力。

    2.中高年級:

    對於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適時陪孩子做作業,參與孩子成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而對於未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多找自身原因,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陪伴,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多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配合並支援老師,與老師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觀。

    孩子: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她(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學校的教育。

    家長:家長不能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對孩子要多一些耐心教導,多一些陪伴成長。當你發現他(她)不在粘著你的時候,遇事報喜不報憂的時候,她(他)們就長大了。

    學校:學校是組織指導家庭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國家之棟樑的使命,做好家校共育,共同培養社會人才。

    社會: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每個人努力盡責。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光是我們家長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更是我們當下最重要的事業。

  • 18 # 沛澤媽讀心理

    孩子做作業,家長是否要坐在邊上陪著,要看孩子多大了,上幾年級了。如果孩子剛上一年級,我認為是需要坐在邊上陪著的,我曾經也忽視過這個問題。

    我家老大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比較輕鬆,因為識字量還可以,完全不需要我讀題,他就能順利地完成作業,所以,起初我並沒有坐在旁邊陪著,只是在他寫完作業後,我看一下完成情況。

    後來,我和他的班主任在溝通時,老師提醒我,孩子寫作業時,要在旁邊看著,因為孩子剛開始學寫字,他能把字寫出來,但筆畫順序常常寫錯,一旦寫錯了,就很難糾正過來。我恍然大悟,從那以後,我會比較注意他寫字的筆畫順序,發現真的有不少字的筆畫順序是錯誤的。

    如果孩子到了二年級以上,我建議就不該坐在旁邊了,這會讓孩子不舒服,有一種被監督和控制的感覺,“你這個字怎麼寫歪了,擦了重寫”“哎呀,又做錯了”“坐好了,別磨蹭,快點寫”……

    如果有人一直在孩子身邊嘮叨,孩子根本就無法投入地寫作業,身邊就好像放了一個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炸,孩子會很緊張焦慮。所以說,最費心的就是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就省心多了。

  • 19 # 職場八卦女一號

    說說我自己的切身體驗吧。

    大寶一年級至二年級時,我基本上的陪在旁邊。他做作業時,我會拿一本書看,千萬不要玩手機。陪他做作業時手機都會放在客廳,不帶進書房,實在擔心有訊息需回覆則會走到客廳去看,看了又放回去。陪他:一是這個時期他遇到不懂的問題隨口就會問,希望及時得到解答;二是為了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慣性;

    上三年後,就不再陪著做作業了。一是他自己有自主閱讀、理解的能力;二是會用工具書了;三是告訴他不懂的自己先試著去找方法,實在不懂在單門課程作業會做的全部完成和檢查後再來問我;或是所有課程作業做完和檢查後統一問;四是透過一二年級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已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 20 # 落葉的聲音

    我想看情況而定吧,對不自覺的孩子是可以的,對喜歡學習的孩子來說,就不用了。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原則上,學習是靠自覺的,但對於不夠自覺的孩子來說,適當的監督是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自媒體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是24小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