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讀本書
-
2 # 言西早談
開國皇帝是向死而生的創業者,中興皇帝則是優秀職業經理人,末代皇帝就是敗家娘們。這三種不能混為一談,前兩類供我們瞻仰,後一類供我們誡勉。
第一類,開國皇帝這一波人指的是秦始皇、劉邦、李世民、朱元璋、趙匡胤、皇太極等。都是成功的創業者。他們的共同點:
1.內心強大、深不可測,沒有誰能比他們的內心更加強大,沒有誰能比他們的信念更加堅定,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事情的真相,也沒有人比他們更適合領導團隊。在隊伍遇到生死存亡的時候,他會站出來引領方向。在隊伍前行遇到岔路口的時候,他總能權衡出正確的選擇。
2.愛才惜才、識人善用,他們有種強大的魔力,能夠發掘和網羅各種各樣的人才,同心同德共同拼命,在各個位置上都擁有強力的助手,這是強大的個人魅力,也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3.殺伐果斷、賞罰嚴明,他們絕不是拖泥帶水的人,不會為了各種羈絆而放棄最終的目標(問鼎天下),這個過程中殺伐堅決果斷,而又賞罰嚴明,讓人信服。一將終成萬古枯,每個開國皇帝身上都揹負了萬千的生命。
1.雄才大略、勵精圖治,不像是開國皇帝多草莽,中興皇帝都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有著最好的老師。中興皇帝大多勤奮,兢兢業業,是良好的職業經理人。
2.長袖善舞、縱橫捭闔,中興皇帝不以屠刀顯威名,而是長袖善舞各方平衡,有效治理文武各方,不使一方太過露頭,也不讓一方太過打壓。大家你好我好,朝廷更好!
3.能聽諫言、能容異見,中興皇帝大多不是小氣的人,即使碰到脾氣大的,也會廣聽諫言,聽取不同的意見,跟開國皇帝一樣,他們也有自己準確的判斷。
1.以人為本、貪圖享樂,他們也是沒一點自律的,吃喝玩樂想啥幹啥,除了正事啥都幹。真正體現出以人(他自己)為本。
2.寵信奸佞、聽信讒言,他們耳根子軟,很容易聽信周圍小人的讒言,還缺乏判斷,容易幹出荒唐的事情。
3.目光短淺、不思進取,他們看不到自己身處險境,看不到周圍正在變糟,而且即使看到了,也可能不願意去改變。像極了在溫水中無動於衷的我們。
-
3 # 野喬342
歷史上的統治者最本質的特點就是“統治”。治,馭,牧,徵,討,平都是為統治服務的。
家天下
順我者昌
欺世盜名:營造盛世,明君,聖主。
收買人心
奴役百姓。張養浩潼關懷古總結得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社會主義人民的天下區別了家天下。封建逆我者亡,變成了改造為社會主義有用的人,上下為人民服務,人民衷心擁護這就是革命政權別於“歷史統治者”的本質區別。
-
4 # 白水煮麵少把鹽
這個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闡述一下,不妨讓這些古代的統治者穿越到黃帝陵,坐而論道,談談他們統治時的真實寫照。在他們暢所欲言的氛圍中,我們探尋一下帝王們文韜武略背後共同的特質。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這是在黃帝陵,因此其他名族統治者不在其中,還請各路朝代粉見諒。
主持人:孔聖人
參會者:自秦漢以來,隋唐宋明歷代代表性君主。
論壇主題:君王之術。
孔夫子氣定神閒悠悠開場道,今日在黃帝陵前,論天下君王之道,列位都是開創萬年基業之一代聖主,帝王權術早已爛熟於胸深入骨髓,諸位之聖明燭照也不需老夫贅言,同時也因為你們的聖明賢達才使得我華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老夫不才差點讓始皇帝把這把老骨頭燒乾淨,也承蒙漢武帝垂青,使我漢民族文化得以存續千年屹立不倒。我雖主張仁德之政,卻也深知自古帝王需大開大合乾坤獨斷方能成就大業,因此我甘為藥引子以束黎民士子,你等兼治王孫貴胄達官顯貴足矣。閒言少敘我們開門見山。
馭人之術
孔夫子目光炯炯環視四下說道:自古君王必不親歷所為,經學致用之術也必不精研,當然不乏明熹宗這樣木工造詣精巧絕倫的君王,以及宋徽宗的書畫雙。在看旁邊二位太祖一個臉色鐵青,一個面露愧疚之色。扯遠了,孔夫子繼續說道,為君者往往一直在處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知人善用並相互制衡,漢高祖應當仁不讓,有請
漢高祖一幅閒散模樣悠悠站起,多謝夫子抬愛,第一個讓我發言,論出身在坐兼強於我,可我有一樣諸位兼不如,無論販夫走卒衙門官人豪強貴胄遊俠隱士能人志士惡霸土匪,還是敵對正營棄暗投明的各路賢達,我通通不計前嫌,說著劉邦一屁股坐在桌子上,翹著二郎腿繼續說道,君王嗎,心胸豁達通透,必要時將臉面束之高閣,無論是誰在我這總會有施展抱負的舞臺。換句話說,老子這平臺足夠大足夠包容絕無後顧之憂。
始皇帝這時哼的一聲,頭轉向遠方目光如火。
高祖繼續說道,項羽之所以失敗,兼因貴族的傲慢無禮和自以為是,偌大一楚國,區區范增一人可用,千古英雄何故前功盡棄?後世傳頌又當如何,虛無縹緲一無是處罷了,他活在芸芸眾生中的夢想中不切實際,而我所創國號,定義了最偉大之民族。
至於我立國之後誅殺功臣背信棄義,劉邦環顧四周問道,諸位換做我,何也?漢家天下初成,戰國初統秦也不過二世,分封諸王倘若尾大不掉,誰能保我大漢江山不會重蹈諸侯爭霸的局面。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我能用之亦能棄之,絕不受任何羈絆。君王無情便是情。
眾人不置可否。
何為帝王之術,洞悉人性以用之,人性本惡如是而已。
兼聽則明
夫子起身咳嗽一聲說道,江山易得人心難測也。自古臣子都伴君如伴虎,倘若言路不開,君王獨斷不納諫。亡國不遠已。我華夏文明之巔峰唐王朝如是,有請太宗。
太宗正襟危坐平靜如水氣度永珍,我朝四方臣服萬邦來朝,方才漢帝所說三教九流盡數歸其麾下,而我朝不光我中原各路文臣武將,化外之境能人異士也競相來投。包容萬千世界才使我朝達鼎盛。
對外廣納賢良,對內以史為鑑。君臣一心,魏徵老小子總跟我作對,可是自古君王哪一個不是臣子成就的,在做各位的好名聲全來自跟你作對的直諫之士。君臣之美談之所以千古傳誦,是因為那時為臣者最高追求。君王能明辨是非不至昏聵無知自以為是。天下之福也。
宋仁宗點點頭附和道,世人都說我大宋最開明,文人士子地位達歷代王朝之最。永珍更新一切與眾不同,科技文化經濟空前絕後無處右者。重文輕武休養生息,不殺士大夫,後繼者更是放手文臣各種改革,才是五代十國以來亂象漸漸平息,使我華夏文明達到另一個高峰,程朱理學影響之深遠遠超想象。
夫子面露微笑微微點頭道,唐宋之文明是我華夏之瑰寶。然君王處事需當機立斷不留後患,大刀闊斧霸業可成,始皇帝當仁不讓。
殺伐果斷
秦始皇面露深沉嚴肅道,朕之王朝創千秋萬世之本,乃後世兩千年政治之基礎。朕之大將征戰大開大合絕不留情,統一文字文明得以流傳延續,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數千年朕揹負暴君之名,試問朕初創基業,人心思變,郡縣制動了舊貴族蛋糕,倘若朕不行雷霆手段何來天下太平,一統六國只不過是看起來很美。王道自古看法不一因勢不同,面對複雜局面決不能有一絲猶豫,決不能給任何復辟一絲喘息的餘地,我秦幾代以來的隱忍將付之東流。
朱元璋這時也說道,俺覺得始皇沒錯,我大明最後一個漢王朝,俺總結幾千年來帝王之道,才有了數千年皇權之集大成。加大皇權,政府機構互相牽制,情報系統更是千古第一。俺這一生殺人無數,處事絕不拖泥帶水,凡是事備躬親。只是俺太高估後世兒孫,除了兩三個入得了法眼,其餘孽種輩出。才最終備人有機可趁!
孔夫子這是也是一臉惋惜,諸位雄才大略自不必多說,胸懷經略漢武大帝更是當仁不讓,有請
胸懷大略
漢武帝面向高祖深施一禮,轉而環顧四周,孤承接文景基業,政治上鞏固了中央集權,經濟改革,思想統一,軍事打通河西走廊使打擊匈奴,孤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經略深遠,考略的往往是後世之事。漢人一說也至孤之始。
其實以上都是各自我們熟悉的歷代君王的自我吹牛x,不難看出君王的共同特點往往都很接近,其實哪來什麼帝王之術,只不過是我們這個民族存在血液中的基因罷了,之所以君王們是權謀集大成者,是因為他們更瞭解這個民族,掌握了這個民族DNA上關鍵一環罷了。
上面的這種形式是還可以有另外一種模式,就是互相懟,大家以為,如果他們互相開懟,最令你們期待的是那兩個帝王。
-
5 # Guboyu
歷史更迭,表面上看是強者勝,敗者亡,其實,就是生產力和生產資料有權之爭,戰爭只是表象,民眾都願意為,表象過程中出現的英雄頂禮膜拜,確看不清背後的經濟線索。
人世熙熙皆為利往來!人世熙攘皆為利往!沒有利益,就沒有爭奪,就沒有戰爭。
當一個皇權的權力被分散,全國各地大地主階層,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有能力與皇權抗衡,新舊利益的相互絞殺就會加劇,社會資源的集中速度會成倍遞增,從而帶來民間的民不聊生,當民眾的生活極大扭曲,社會動盪就會發生,新的地主階層,就會攢動民眾,以反抗舊的體制為幌子,發動農民起義,或者藉助農民起義,達到推倒舊的皇權階層,建立新的地主階層的利益體系的目的。
戰爭中所產生的英雄豪傑,都是新舊統治者的附庸傀儡,從這個視角看世界,英雄確實讓民眾失望了!
新舊政權的交替,變更方式千差萬別,但!都是按照事物客觀規律的內在迴圈而迴圈,權力只代表少數人的利益,從來沒有代表過廣大民眾的利益。
這個迴圈數以千年記,直到新社會的誕生,才真的有一個代表民眾利益的政權出現。這就是中國的現有政權!真該為我們的人民慶幸,生存再這樣一個,致力於維護民眾利益和生命的國度,是多麼的優越。這次疫情發生後,各個國家所作所為都對此,更能彰顯我們社會體制的優越。
縱觀世界,是誰再維護民眾生命和利益,是誰再維護統治者自己的利益,各國的選擇一目瞭然!
不管是封建政權的更迭,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掠奪,都沒法跟社會主義體系相比。
再眼前的現實中,讓我們的廣大民眾,真正明白我們制度存在的意義,理解我們國家制度的支點!
思想統一了,全民團結了,步調一致,是這個龐大的社會,讓世界發抖的內因所在!
戰略忽悠局,成都分站站長顧排程。
-
6 # 知常容
一、平民起家型
平民起家型的大一統的皇朝有兩漢,明朝。他們的開國國君都吃過苦,身份也比較低微,但是因為機緣巧合,最終坐上了皇帝寶座。
他們在沒有坐上皇帝寶座之前很注意團結身邊的人,當他們坐上皇帝寶座之後就比較信任自己人,對功臣不太放心。
誅殺功臣成了他們的一個重要選項,劉邦和朱元璋都做的比較慘烈的誅殺,劉秀相對溫和一些。
他們在位比較清明,注意關心老百姓,因為他們知道民間疾苦。比如劉邦提出休養生息,朱元璋重點落在反腐敗上面。
到了中期會出現波動,比如明朝的靖難之役,明英宗和景泰帝之爭等等,漢朝有漢文帝的上位和漢宣帝的上位。當然這些對百姓的影響不太大。
早中期的皇帝相對比較清明,西漢的“文景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等等。
到後期他們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併,財富聚集到越來越少的人手中。皇室也成了其中的最大獲利者。
老百姓的生活也漸漸痛苦,最終他們祖先因為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最後坐上皇帝位,但卻因為現在失去民心,最終失去了天下。西漢被“新”取代之後的赤眉,東漢的“黃巾起義”,明朝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起事等等。
二、繼承型繼承型的皇朝比較多,比如西晉,隋、唐、宋這四個大一統皇朝。他們的共同的特點就是自己先擁有了一個班子,然後通過自己的班子最後取代了前朝,坐上皇位。他們並不是因為得到天下人的擁護而得到,他們的起家更多的是靠自己原先的實力搶到的。
他們繼位之後比平民起家型的皇帝做的好一些的就是對待功臣的態度。
平民起家型的主要這幫人原來是兄弟,但後來有了高下之分,身份的轉換使得彼此是有些心理隔閡在的,因為隔閡猜忌,自然很容易形成刀兵相見。
繼承型的因為部下一直就是自己的部下,所以在層級上不需要理會,這樣他們也無需用殺功臣的方式來確立自己的權威。
當然他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世家對其的影響,當時支援他們的世家和門閥對王朝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四個朝代中宋朝稍好一些,因為宋朝用科舉制度衝擊了世家。
正因為這些門閥的存在,初期是支柱,但中後期卻成了皇朝的很不穩定的因素。
晉朝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及中後期的“藩鎮割據”,隋朝的宇文家族之亂等等,內部混亂成為他們致命的一殺。
宋朝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重點扼制武官,最終導致戰鬥力不行,所以不管是對上遼,金,蒙古似乎都沒有大的勝算。
三、元,清這兩個是比較特殊一點的大一統的朝代,他們因為不是中原起家,而是從邊境起家,所以到達中原的初期就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伴隨著自然是衝突中的殺戮。
他們無一例外的將人進行分等級,比如元朝將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清朝也有滿漢之分。他們入主中原的時候,也是文化相融合的時候。
他們大部分精力主要花在融合上面,而不是治理天下上面,這是他們的初期的主要工作。
穩定之後,自然也和其他一樣,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最後自然也少不了滅亡。
-
7 # 西賊聞之心膽搖
以壽命比較長的幾個大一統王朝唐、宋、元、明、清為例。
開國之初的一兩任皇帝都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基本上都是合格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尤其是開國太祖們更是了得,白手起家掃平群雄建立王朝,有著超強的個人魅力、凝聚力、組織力、領導力,絕非一般人可比,開國初期的一兩代君主建立規章制度,勵精圖治開疆拓土,逐漸恢復遭遇戰亂災荒破壞的社會和生產力,留給後世子孫一座錦繡河山。
王朝中期的皇帝們,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承平日久懶惰懈怠,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沒有經歷過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戰亂歲月,不知道父祖輩櫛風沐雨創業艱難,不知道自己的職責重大,不能勤於政務守衛好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皇帝和權貴們窮奢極欲貪圖享樂,無節制的剝削搜刮民脂民膏,慢慢的政治腐敗軍備廢弛,皇帝寵信奸佞殘害忠良,王朝逐漸走向衰落。
王朝末期幾位君主,基本上都是昏君、弱君、幼君,不懂政治不懂軍事,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積累了很久的種種社會矛盾開始總爆發,會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和各種天災人禍,此時的王朝君臣們昏庸愚蠢無能,左支右絀難以應付,最後無可奈何花落去走向覆滅。
優勝劣汰歷史重新洗牌,舊王朝被推翻了,新王朝誕生,又一批暴力造反者們成為新一代的帝王將相統治中國,又開始下一個輪迴。
不過清朝確實是一個異數,清朝的皇族教育培養搞得好,清朝十二個皇帝中沒有出現過特別愚蠢昏庸奇葩的君主。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割據王朝,存在過好幾十年,也傳承過四、五代君主,但是全程處於戰亂狀態,例如五代後梁王朝,從頭到尾一直都是在打仗,幾乎顧不上搞經濟文化建設,根本沒有安穩日子可過。
-
8 # 齊天大猴
縱觀兩千年王朝更迭歷史,無論長短,都有其為鞏固統治所做出的必要努力。每一位統治者都想萬世長存。但是都走不出滅亡的怪圈。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加強皇權,一條物極必反的不歸路
新朝建之初,百廢待興,統治者為快速扭轉戰亂帶來的民生凋敝和經濟荒蕪局面。需要大力恢復社會基本執行,保障民生。
而且為滿足在戰爭初期的承諾,都會大封功臣,將權利或多或少的分派給功勳卓著的大臣。以取得他們對朝廷的忠誠。
但是對於皇權來說,牢牢把握在手中,才是最令人放心的事情。皇帝和大臣之間權利的鬥爭,就是皇帝個人權利慾望的極度膨脹和朝廷權臣之間的鬥爭。
其原因無非一是功高蓋主,皇權受到威脅,只能通過屠殺來保持威勢。最典型的就是漢初對韓信等人的清洗。其二是為給自己的繼承者掃平道路,朱元璋光藍玉案就連消帶打牽連殺了上萬人。
2土地兼併,皇朝更迭的催化劑
秦統一天下影響力影響最大的,是郡縣制度的建立。通過這樣的制度結構,皇權能夠控制國家的每一個角落。這樣稅收就有保障,全民性的動員能快速展開,保障了帝國的執行。
這種措施在朝代建立時,通過丈量土地,審查戶籍一系列政府行為建立起來,管理實施時相對固定,很少改變。但是我們知道,土地不是一成不變永遠在百姓手中,而是動態流動的,封建王朝經濟規律就是土地最終兼併在少數人手中。
結果就是豪強地主在土地兼併中逐漸強大,中央在稅收方面就會遇到阻力。這樣勢必威脅到中央的統治,削弱中央對地方人員和土地的控制,中央逐漸出現財政困難和兵員補充的問題。
一個王朝的土地問題開始顯現,並且試圖著手解決問題時,實際就遇到了要解決皇權與豪強地主之間的問題。擁有更多土地的豪強地主為保衛自己的既得利益,自然會激烈反對朝廷,從而為下一個動亂埋下禍根。
於是下一個輪迴就出現了。
-
9 # 當代曹植
從秦至清,其統治者有一下共同特點:
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二,大封功臣之外,大殺功臣,接著又大封子孫,後代皇帝又要削藩。
三,勤政愛民的帝王,江山容易興旺長久,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帝王容易敗國。
四,賢明的帝王親賢臣,遠小人;昏庸的帝王親小人,遠賢臣。
五,生在帝王家的子孫後代、兄弟姐妹,反而沒有相依相偎的親情。
六,歷代帝王妻妾成群,皇后之外,妃子一大堆,後宮佳麗們也鬥得死去活來。
七,帝王有共同的詞彙:“朕”、“殺”、“鬥”、“謀反”等等,帝王們都是孤家寡人,都有專門的稱謂和詞彙。
八,妻妾太多,帝王們大多不長壽,又渴望長壽,最好萬歲萬歲萬萬歲。
九,開國帝王殺敵人,末代帝王被敵殺。
十,職業都一樣,都是皇帝或者國主之類。
十一,他們的管理國家的方式都是中央集權制度,君主為最高統治者。
-
10 # 閩藉寫作
歷代統治者都是跟自己的意願在那裡統治人的,不一定歷代上的統治者都是一樣的,有些心輕的人在統治人的情況下會跟眼前各種事情的狀況去判定分析那些事該統治到人,那些事不該統治到人的,統治人都會把有利的一面留給百姓去享用享福,把不利的一面該處理掉也就處理掉的,這種人的統治是心繫百姓在那裡統治人的,他有高張遠矚的眼光在統治人的,所以民眾也服他這種有利百姓的統治法的。而心重邪的統治者在出現,百姓必然會遭殃的,不分青紅皁白在那裡統治人的,無論命令下的好壞都會統治到邪的一面去統治人的,不論百姓過的好壞,以自己統治的意願心在那裡統治到人的,才會顯示到他的能力大小,而忽視掉百姓的疾苦在那裡統治人的,我行我束在那裡統治人的,百姓也遭殃,他自己執政也累,還分不清是個好的手段在那裡統治人的,說他自己不知道是假的,而是有意拿出這種殘忍的手段在那裡統治人的,看看百姓有力氣還會往那裡去跑麼,這種統治者是帶野性野茫在那裡統治人的,而不是執政為民在那裡統治人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統治好壞,就是釆取採用野茫的手段在那裡統治人的,看天下誰敢以我為敵來試一試看吧。最後弄的百姓魚死網破在那裡統治到人的。所以說歷代上的統治者都沒有一個共同點和一個標準在那裡統治人的,是跟自己心善的好壞在那裡統治人的,有些統治者為什麼會遭百姓背後在那裡臭罵,有些統治者為什麼會遭百姓的愛戴和熱愛,你看同樣是統治者區別這麼的大擺在那裡,你說統治者在統治人的時光裡是否會出現同一個共同點在那裡出現統治人嗎?
-
11 # 碧海太史令王化
自秦始皇至溥儀,中國共有四百多位皇帝。獲取這項超大權力、超大風險工作的共同特點只有一個:終生恐懼。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風險,其實很公平。但弔詭的是:讓他擁有權力感的是大臣和人民,讓他感到恐懼感的也是大臣和人民。
這是一個二律背反,雖時可讓人精神分裂。較之家親眷屬、大臣人民、他國外敵,只有太監最可靠,閹割中斷了太監的社會關係,和對皇位的想像,他們已別無它途,皇帝是他們唯一的依附。他們可能會貪財和擅權,但幹掉皇帝的可能性最小。
若不是擔心天下斷種,皇帝巴不得除他和太子外,普天之下皆是太監。既然肉體上做不到,便在精神上連綿閹割,至少能起五成作用。故歷代皇帝,無不是將臣民變成精神太監的資深大師,這可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基礎業務。
精神閹割的水平越高,大臣和人民被馴化的程度也越深。好訊息是皇帝覺得自己越來越威武了,壞訊息是他國外敵看出可以向這個國家動手了。只有強敵入侵時,皇帝才會頓悟精神太監和肉體太監都是不能打仗的,但此時已經晚了,宋朝徽、欽二帝的結局,就說明了這一點。
閹割不行,不閹割也不行,這四百多個皇帝有多難吶!其實古今中外,除了皿煮,沒什麼可以拯救皇帝這可憐的靈魂。
-
12 # 西餐劉顯琨
無論什麼時代,壓榨永遠是主流旋律,社會執行的本質也是壓榨剩餘勞動價值。
家天下的主流思想指導下,統治者唯我獨尊。
所有帝王,無一例外都是壓榨機,只不過程度不一樣罷了。
若碰巧這個帝王比較清廉,勤政,那就少壓榨百姓。若驕奢淫逸,殘暴不仁,那就會多壓榨百姓。
依然三步離不開壓榨百姓。只不過他們的手段更隱蔽,方法更高明而已。不同於古代帝王的橫徵暴斂,他們將資本的枝幹伸向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資本主義社會主導的時代,沒有誰是完全自由自在的,幾乎所有人,上到大財閥,下到街頭乞丐,都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本質上還是與以前的資本主義一樣的橫徵暴斂。
但是區別在於:經過幾個世紀不斷的工人運動,革命活動,經濟改革,很多壓榨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幾乎都是無聲無息的進行。
富人投資工廠汙染環境,之後打造綠色度假村。
富人投資轉基因農業。
然後打造綠色農產品賺一批錢,宣傳快餐業賺一批錢,投資保健品賺一批錢,投資醫院賺最後一筆錢。
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被割了好幾茬韭菜了!
-
13 # 王巖1185
歷代帝王不約而同地具有同一特徵:對權力的瘋狂愛好。從春秋到盛唐、到殘暴愚昧的清朝都將這一特徵高高揚起,且一代比一代毫無懸念地勝於藍,無一例外。
對帝王低劣的心靈來說,沒有比權力更迷人的事物了。
權力使渺小被高揚的歌聲讚美成高大,使貧窮立刻被浩蕩財富重重包圍,使虛榮的品質周圍簇擁著全力以赴的諂媚面孔,使心中頑石般的愚昧被歌頌成驚天動地的智慧、殘暴的血液被披上朝霞與晚霞、披上救世主般的莊嚴、仁慈的外衣。
帝王們無一不是被權力顛覆了靈魂,被諂媚奪去了人的所有品質。
但他們無法逃出權力深淵,他們的面板己無法適應人間寒暑。他們只有一邊高居宮庭,一邊殫精竭慮地保住權力,以使其兒孫的手掌也能肆意地繼續高揚權杖,凌虐人間風塵。
權力一旦私有化,權力就只有最卑劣的品質,就只有一個目的:為帝王們提供享樂與安全,使他們有始皇而沒有終皇。
權力使帝王們成為偷盜民眾權利的竊賊。
直到辛亥革命使清帝王煙消雲散。
-
14 # Kongdzkkk
歷史上的統治者,都想方設法鞏固自己的政權,江山永固。採用各式各樣的手段,欺騙天下百姓,手段不盡相同,有的真正高明,有的自以為高明,所以欺騙就是最大的共同點。
-
15 # 使用者Pgy195810020710
歷史上統治者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規律。從歷朝歷代來看,奪江山時都是厲精圖治,勇往直前,排山倒海,勤儉共勉。奪取正權後,放鬆一切,享受權利帶來的好處,久之則亡其國。這就是封建統治者共同的特點。
-
16 # 天生無才
1、開國皇帝都是比較強勢,能夠掌控朝局,一心想勵精圖治,還是能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大事。
2、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代君主一代不如一代,貪圖享樂,沉迷酒色,荒廢國事,民不聊生。
3、或許中間會有一些皇帝想幹一些事情,但是,卻由於能力有限,被腐敗的官僚系統控制手腳,一事無成。
4、歷朝歷代的滅亡都源於官僚系統的腐敗 ,而導致農民起義,或外族入侵。
-
17 # 標叔696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統治最明顯又最共同的特點就是:無論在光天化曰,還是漫漫長夜都不會忘記,不會放過《愚民》!為什麼統治者都以《愚民》為統治宗旨?因為只要人民大眾蠢頓無知,就可以服從,魚肉,可以任由擺佈和玩弄。這就是歷朝歷代統者最會口甜舌滑自欺欺人的技倆!
-
18 # 雨水池
中國歷史都是驚人一至,開國皇帝文功武治,亡國之君肉林酒池
250年中國封建王朝鐵定週期,50年為階層興起,50年為階層固化,50年為驕淫奢靡,50年法紀鬆弛,50年出現王侯將相寧種有手
-
19 # 平安健康知足常樂
第一步,打著為人民的口號,打天下求得擁護,奪取權利。第二步,為鞏固權利,保皇位不惜一切殘殺忠臣良將,重用奴才,忽悠人民崇拜自己。第三步,不死不讓權,死後傳位子孫後代。
-
20 # 求真實的人
歷史的統治者都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打江山時招遙撞騙,迷惑人心,招兵買馬,推翻前政權,與將士們同甘苦,政權獲得鞏固後,排除異己殺功臣,塑個人權威,享個人崇拜和名譽,不顧人民衣食住行!即使他們嘴上講要關心人民生活,但也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們最注重是自己的權勢、名利!這是歷史上統治者的共同特點!
回覆列表
1統治者在進行統治時,會盡力縮小致勝聯盟(能決定誰來做統治者的人)的範圍。一個小規模的致勝聯盟使領導人只需依賴極少人數就能保持權位。規模越小,領導人擁有的控制權更大,對財務、人力自由的裁量權也越大
2 為了讓致勝聯盟的人時刻對自己忠誠,就需要有機制能夠從致勝聯盟的人裡剔除掉對自己不忠誠的人。因此致勝聯盟的人也需要從下一層階級中選拔(所謂的名義選擇人,也就是你在電視上看到新聞報道投選票的人)。名義選擇人集團越大越有好處。因為有一個大的名義選擇人集團,統治者可以很容易替換掉致勝聯盟裡的搗蛋分子。致勝聯盟的人會牢牢記住:要使自己不被別人取代,就時時刻刻對統治者保持忠誠。
3 統治者還需要掌控財務收入分配權。對領導人來說,最有效的資金分配方式是讓很多人受窮,而讓自己的支持者發財。
4 統治者並不會給自己支持者太多的錢,否則支持者擁有的財富太多會形成一方割據與自己抗衡,統治者給到支持者的錢只是剛好足夠確保他們忠誠。統治者深知他們的支持者只是想成為自己而不是依賴自己。所以統治者要做到非常清楚地知道錢在哪裡,而他們的致勝聯盟不知道。統治者知道錢很重要,就算面臨軍事政變的威脅,最終總能夠用錢擺平,在重重困難下始終保持軍隊忠誠。
5 當然統治者也不會從支持者的口袋裡拿錢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損害自己的支持者的利益為代價去善待人民,很快這些支持者就會找統治者的模仿。通常,利益普及廣大老百姓的政策往往都很貴,而且還不能讓致勝聯盟對自己忠誠。相反,太過於惠及普通群眾,致勝聯盟的人會失望從而找統治者麻煩。
達到國家,小到公司董事會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