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友善福976

    離騷就是離別的愁思,說明作者屈原憂國憂民,鬱悶不得志的情懷

  • 2 # 浮市會

    離騷是楚國詩人屈原的著名楚辭作品,其寫作年份迄無定論。全詩共372句,2400餘字,前半部敍述作者的身世、修養和抱負,追憶輔佐楚王時種種遭遇,籍此表明不同流合汙,中段總結歷上各國興衰旳經驗,認為政治應舉賢授能,最後訴說自己壯志未酬,求卜問卦以擇去路,最後以死明志。

    「離騷」一字在漢語中並不常用,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班固指「離」為「罹」,解成「遭憂作辭」;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亦有人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

    對於《離騷》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之後的各家都很是感興趣,現代的一些學者像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周建忠先生的研究文章《<離騷>題義解說類覽及反思》中總結了27種解說,注意是27種,也就是說每一種的代表人不止一個,所以,《離騷》題義引來的爭論有多大,由此可見一般。

    但可以肯定一點是屈原是楚華人(也就是現在湖北及周邊地區),那時中國還未實現統一,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計量等,離騷這一帶有強烈楚國烙印的文學藝術,名字很大可能是當時楚國的一種特色詞彙。

  • 3 # 中州耕牛堂主

    第一,“離騷”是什麼意思?

    (一)離騷是一個漢語詞彙,表達詩有別用,即:遭遇憂患、離別的愁思、牢騷、文體之一種。

    (二)泛指詞賦詩文、曲名,還是屈原作品的總稱。

    (三)離騷,主要表達“委屈求全”之意。

    第二,為什麼屈原寫的詩篇稱為《離騷》?

    《離騷》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離騷》是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屈原反覆傾訴自己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透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性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 “離騷”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自述身世;遭遇憂患;立志;愛國愛民;委屈求全;離別的愁思,是屈原把自己寫的詩篇稱為《離騷》的原因。

    上圖為文徵明書法《離騷》區域性。

    上圖為文徵明書法《離騷》區域性。

    上圖為文徵明書法《離騷》區域性。

    上圖為文徵明書法《離騷》區域性。

  • 4 # 秋閣一憑欄

    《離騷》這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詩長達二千餘字,是一首光芒四射的抒情自序詩,標題的意義為"遭逢憂患"所以標題選擇《離騷》因為詩人透過自序身世,陳述節操,訴說理想等幾個重點,詩人痛斥了昏庸王室與反動貴族陷害賢良,誤國殃民的罪行,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

    全詩三大段第一段敘述自已的志潔行芳的品格和修養,輔佐楚君以勵精圖的奮鬥和努力,自己遭讒被疏的原因經過,並引用歷史事實,掲露楚國的黑暗現實和政治危機。

    第二段以神話傳說和超現實的描寫,表現自己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的矛盾苦痛心情,以男女戀愛之情作為追求理想的象徵。

    第三段由於苦悶徬徨,假託求神問卜,以求正確出路,得出了楚國不可久留的結論,因而高舉遠引,開始了幻想的旅程,但強烈的對故國的感情,打消了運適異國的幻夢,以訣心用生命殉國,殉的理想的兩句話作為全詩的結束"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全篇曲折變化,起落無跡,又構成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這一長詩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和人格,也集中表現了他的創作特徵,感情熾烈,詞釆瑰麗,以大膽,豐富的想象,日月山川,風雲雷電,鸞鳳虯龍,構成了五彩斑爛,奇特非凡的藝術形象又以引類譬喻的方式,多用各種草木花鳥,經過詩人的點染,構成一套完整的象徵,達到了極高的境地,因而成就為閃爍著璀光輝的詩篇。

    這就不難解示《離騷》的標題了吧。

  • 5 # 子夏故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些詩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離騷》。那麼,“離”和“騷”各是什麼意思呢?

    離者,麗也,附麗也。《易·離卦·彖傳》:“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離的意思就是附麗、依附。“離離”就是緊緊地依附著的樣子。如“離離原上草”的意思就是指草在原野上紮根、生長、代代繁衍,緊緊地依附在這片原野上。騷者,不安躁動也。《玉篇》雲:“騷,動也。”《說文》雲:“騷,擾也。”騷字從馬從蚤,跳蚤跑到馬身上,馬有蹄不能及其身,有尾不能驅其害,有牙不能解其癢,只有有機會躺在地上打滾才能蹭蹭癢,所以馬身上有跳蚤,馬一定是躁動不安的,故曰擾也、動也。那麼屈原寫的詩篇為什麼叫《離騷》呢?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國的公室貴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體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懷才不遇,反遭小人讒言,被排擠誹謗,並多次被流放。眼見小人誤國,祖國不斷陷入危局,自己卻無能為力,在這種坐立不安、憂思苦悶的狀況下,屈原創作了《離騷》。

    屈原是楚國的公室貴族,楚國是自己賴以依存的祖國,貴族怎能離開自己的祖國呢,故曰“離”。離者,麗也,附麗也。戰國紛爭,各國名士都是懷才覓主,待價而賈,遊走於列國,朝秦暮楚,唯有屈子,忠貞不二,即使被排擠打擊,心裡也只有一個楚國,這就是最早的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屈子的心和故國緊緊依附在一起,離離愛國心,天地可鑑,汩羅做證,這就是離騷中離的真義。

    屈原眼見小人妒賢誤國,自己的祖國被強秦一步步緊逼蠶食,自己卻無能為力,肯定是坐立不安,憂心如焚,故曰“騷”。騷者,動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其悲也;“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其忿也;“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其憂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其動也。悲之、忿之、憂之、動之,騷而不安也。楚國,屈原不得不依附它,依附它則不忍其亡,眼見其亡則如蚤在身,手足不能搔其癢,躁動不安也,這是一種極其難受的狀態和心理,也正是“離騷”最本質的意義。故屈原在這種愛之真、痛之切、憂之深的情況下創作的詩篇,稱為“離騷”。

    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抒胸臆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中的代表作“離騷”與《詩經》中最有感染力的“國風”並稱為“風騷” 。由此,“風”就成為《詩經》的代稱,“騷”也就成為《楚辭》的代稱。“風騷”也就成為文采詩情的代稱。“風”和“騷”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 6 # 一點浩然氣88

    “離騷”本意是什麼意思?

    答案在司馬遷寫的史記《屈原列傳》中闡述的很清晰,屈原因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翻譯過來:離騷就是遭受迫害的意思,因為屈原遭受同僚的打擊、排擠、妒忌、迫害,楚懷王聽信讒言而疏遠屈原,屈原憤而作《離騷》。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離騷》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經典之作,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屈原文中的美人不是指美女佳麗,而是品德高尚的人。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麼評價《離騷》: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寫自己出身的高貴:帝高陽之苗裔兮。

    寫自己高雅而不流俗: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寫憂國憂民: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寫自己勇於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寫自己意志堅定: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寫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憂心: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寫自己只爭朝夕: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寫自己忠貞: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

    寫自己勤勉: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寫自己剛毅不屈: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

    屈原,是一位讓世代華夏兒女年年記起的先祖,一個讓歷代文人志士朝誦夜吟的巨擘,是我們這個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一個厚重的標題。拂去歷史的雲煙,撣落鏖戰的塵埃,一尊偉岸的獨行者身影從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漸行漸近。

    屈原,是中華文化的巔峰,是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

  • 7 # 君顧雲水

    星驛哥哥曰:離騷只是屈原寫的一篇文章,並不是屈原寫的詩都叫離騷。從離騷的內容來分析,離騷是擺脫煩惱的意思。屈原懷才不遇卻憂國憂民,無可奈何,只能寫文章來抒發自己的憤懣。

  • 8 # 黃炳文

    一、《離騷》二字如何解釋?

    1、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2、班固《離騷贊序》:“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

    3、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離,別也;騷,愁也。”

    4、近人遊國恩認為:“離騷”即楚國古曲名“勞商”,“勞商”與“離騷”雙聲同轉,是一事而異名。   

    所以《離騷》可能本是楚國的的歌曲名稱,其意義與“牢騷”二字相同。

    二、為什麼屈原寫的作品稱為《離騷》?

    《離騷》是屈原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中國第一部由文人創作的詩歌。西漢劉向收入其所編的《楚辭》中。《史記·屈原列傳》說: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可見“楚辭”的確是由楚國方言寫成的作品。屈原的《離騷》用楚地方言寫成,一方面表達自己遭貶謫後,憂心楚國時政,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希望再次回到朝廷,為國家出謀劃策的想法,以及自己想象的美政理想。

  • 9 # 文子心語

    一、“離騷”是一個漢語詞彙。表達詩有別用,共六種:

    1、遭遇憂患。見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漢 王逸注:“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孝籍徒離騷之文,尚何救也。”宋·蘇轍《次韻子瞻見寄》:“賈生做傳無封事,屈平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沉宋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清· 杭世峻《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遊國恩《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楚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楚國當時的一種曲名。

    對於“離騷”二字的解釋,歷來就有分歧意見,以上幾種說法都可供參考。

    二、屈原寫的《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約寫成於楚懷王疏遠之後。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首最長的詩歌,全詩373句,2490字。詩中先自敘世系、生辰、品德、志向,接著透過女嬃告誡、靈氛占卜、巫咸降神三個情節,反覆申訴詩人的遠大政治理想,訴說自己橫遭迫害的憤慨,批判黑暗汙濁的現實,並馳騁奇特的想象,上天下地,表達詩人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祖國的熱愛。

    詩中的詩人形象光輝燦爛,有著氣魄雄偉、血肉豐滿、感情充沛的性格。他的理想高遠,決心引導祖國走向富強的道路。但是,昏庸的君王卻不辨忠邪,不察“衷情”,反信饞言。貪婪嫉妒的“黨人”又對他橫加排斥打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詩人思想上產生過矛盾和鬥爭,曾經猶豫動搖過。可是他不忍坐視“民生之多艱”,更不願“競周容以為度”,於是詩人又振作精神,為“美政”而奮起鬥爭。

    《離騷》是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作品。它以完美的形式深刻的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同情人民、為了美好理想而堅韌不拔戰鬥的崇高精神。在藝術上,它有著極高的造詣和獨特的風格。它的結構宏偉,語言瑰麗,想象豐富而奇幻。詩中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使作品幽渺情深,絢爛多彩,達到了極其高遠的美學境界。此外,詩中比興新奇,以香草、美人比忠貞,以惡禽臭草喻邪佞等等,使全詩生動形象,鮮明絢麗。

    《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佔據著崇高的地位。

  • 10 # 有書博物館

    “離騷”按字面來解的話就是離別的愁思,“離”是別的意思,“騷”是愁的意思。

    但提到這個詞必想到戰國時期詩人屈原,他創作了一系列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以自己的身世、遭遇,心志為情感表達,為世人留下了巜離騷》的經典之作。

    離騷也泛指詞賦詩文、曲名,現在屈原作品的總稱也叫巜離騷》。

    一,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也是一個政治家。出生在楚國丹陽秭歸,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

    年少時就志向遠大,博聞強識,受到楚懷王的信任,委以重任,參與內政外交大事。

    屈原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卻遭貴族排擠誹謗,流放到漢北和沅湘流域,空有滿腔熱血和愛國情懷,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屈原懷著滿腔悲憤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世人為紀念他,每年端午節老百姓用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汨羅江,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追思。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被稱為“中華詩祖”,他主要創作了巜離騷》、巜九歌》、巜九章》、巜天問》。

    他的巜楚辭》和巜詩經》並稱“風騷》,所以屈原也被譽為“辭賦之祖》。

    他的巜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起始,所以屈原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早在50年代,世界和平組織就被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了。這位逝世已經2000多年的偉大愛國詩人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二,屈原與《離騷》

    中華民族以文學著名於世的第一位作家當屬屈原,他創立了楚辭體也被稱為騷體。

    巜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熱情以及自己的生命寫就的宏偉詩篇,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和真摯的愛國情懷,幾乎是詩人全部創作的重點。

    詩人在2000多年前用抒情長詩這種獨特載體,抒發了理想,傾訴了愛國情懷,也渲洩了自己理想不能實現的憂愁與古悶。也表達了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立場。

    從詩人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屈原。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屈原,以至後來國破之後,屈原悲憤投江就不難理解了。

    巜離騷》的前半篇詩人傾訴了自己對楚國命運和底層老百姓的關心。反覆表述了自己對國家革新政治的期望。雖身處逆境也不向惡勢力妥協的堅定意志。

    後半篇則是透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欲以身殉國的陳述。屈原在詩中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和大量的神話傳說。

    透過浪漫豐富的想象表現了自己強烈的情感。也表現了詩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

    偉大的詩人屈原開創了離騷體成為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後世把屈原寫的所有的詩篇統稱為巜離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1 # 四寶齋

    在中國的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屈原絕對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雖然都已經過去了二千多年,但這個“爭議"似乎還會再延續下去。

    首先,屈子在詩辭方面發明一種“騷體詩“,人們常常將他的詩與更古老的《詩經》相提並論,並創造出"風騷“一詞,風騷有多重指意,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華夏是一種風騷,大唐盛世,萬邦來朝是一種風騷,華人民14年艱苦抗戰是一種風騷,華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大起來也是一種風騷。

    當然,市井之徒,騷姿弄首,人們也稱其為"風騷“,不過這就得加上雙引號了。

    屈夫子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太多了,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物質的有粽子。粽子的形狀多,體現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等等。

    具物質和精神雙重意義的是賽龍舟,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團結協作,共同奮進"的拼搏精神。可是我們的相鄰小邦棒子國,卻把《端午節》給剽竊了去,我們這些不肖子孫,在吃著美味的粽子,享受三天大假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想過死後,用何顏面去見屈夫子在天之靈。

    在精神方面屈夫子留下就更多了,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譯成白話文說就是,目標很長遠,道路很曲折,我會堅持不斷的追求。正值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屈子這句話,既是對我們的警示,更是對我們的鞭策。

    在對待如何為人處世方面,我認為屈子這段話很有現實意義。“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是屈原《漁父》中的名句,意思是“滄浪的水如果是清亮的,可以用來洗我帽纓;滄浪之水如果是渾濁的,可以用來洗我的腳”,滄浪水清有水清的作用,滄浪水濁有水濁的作用,滄浪水清喻清廉之世,滄浪水濁喻亂世,一個人只要善於調整自己,清世亂世都可為我所用。

    屈原為國而死雖過去了二千三百年,其精神之光,卻給我們中華文明注入了,歷久彌新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我們年年都在緬懷、追思屈子,我們似乎都僅僅於感動於他的以身殉國,但是,我們如果換一個眼光去看這件事,我認為,不如說是在以身省(xǐng)國。他用自己的生命來警醒後輩子孫,自已的國家如不強大,終有一天"八國聯軍",甚至“百國聯軍“就會再次欺上國門來。

    《離騷》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朋友們引經據典說了很多,但,我認為用現在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眼不見心不煩。離:離開,告別;騷:牢騷,騷動。

    我這麼解釋,肯定會遭吐槽,但如果我們根據屈夫子的經歷來分析,其實是不難得出答案的,屈原屢受排擠、放逐,他的心中方抱負得不到施展,眼見楚國一天天被秦國蠶食鯨吞,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永離浮華騷動,將自己寄情於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因此,屈夫子才能、才會寫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楚辭》。他作品的風貌和《詩經》明顯不同,《楚辭》寫的是長江流域的民風,而《詩經》寫的則是黃河流域的民風。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所以,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截了當,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豐富,什麼都可以奔入筆底。寫人神之戀,寫狂怪之士,寫遠古歷史傳說,寫與天神鬼怪遊觀,一切神都具有民間普通的人性,神也不過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們使作品顯得色澤豔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這樣的作品,表現了南方與北方文學的不同

    《文心雕龍.辯騷》:離騷即伍舉所謂騷離,楊雄所謂牢愁,均即常語所謂牢騷也。詹安泰也認為離騷既是楚語方言所謂牢騷。我個人觀點比較認同第一種意義,即離騷有遠離憂煩之意。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最後,我用毛澤東《贈柳亞子先生》的詩句來作結尾,人生往往會遭到很多困擾與煩惱,主要是來自於自己。說明一個人要淡泊名利。我們雖有有限的失望,但是還有無限的希望。生活依舊簡單、平靜、恬淡。要以寬闊的胸襟,長遠的眼光,去辨證的分析問題,排解心中的“牢騷”,社會上的“濁事”。面對挫折、苦難,是否能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是否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氣度。

  • 12 # 待曉兒

    說實話,”離騷“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從古到今一直爭論不休,名家學者莫衷一是。

    總結起來有幾種觀點,還比較有道理。

    01近現代一次精彩的辯駁:離別說很難成立。

    曾經很多人認為“離騷”就是“離別”。還有人用《離騷》原文中兩句詩來說明,認為屈原已經解釋過了:

    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朱季海先生在《楚辭解故》裡面對這種說法進行了批駁,有意思的是其論據用的也正是同樣的詩句。他說,屈原既然說“不難夫離別”,說明屈子之愁有大於離別者。

    這種辯駁可以說一錘定音,很難去爭論,所以離別一說基本被淘汰了。

    02王逸和司馬遷的解釋比較容易接受

    漢代學者王逸對《離騷》的註解說:

    離,別也;騷,愁也。

    而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

    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司馬遷和王逸都認為“騷”是憂愁的意思,不同的是王逸認為“離”是離別,而司馬遷認為“離”通“罹”,意為遭受。

    但兩人其實都認同,“離騷”就是屈原被放逐之後的憂愁。這種說法通俗易懂,也比較合理,容易讓人接受。

    03有一種帶有情感的解釋,對屈原的形象有不同觀感

    有人把“離騷”解釋成“牢騷”,認為“離”和“牢”其實是同一個字,只不過是楚地方言的差異。所以《離騷》一詩就是屈原在發牢騷,表達自己的怨恨。

    持這種觀點的人也是比較有名望的學者。

    蘇轍《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作傳無封事,屈平憂世多離騷。

    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弟弟這麼認為。

    除此之外,像寫《漢書》的班固也認為屈原是“露才揚己,憤懟沉江”,《離騷》就是在發牢騷,抱怨楚王昏庸的。

    以上幾種說法,除了“離別”說在近現代被否決之外,都有一定的人信服。

    造成這種分歧其實就是因為楚語的失傳。漢代朱買臣據說會讀《離騷》,但之後誦讀的方法就失傳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知道當時的楚地方言到底是什麼樣子了。

    所以不僅是含義有爭論,對裡面很多詞彙也是有不同解釋的。

  • 13 # 子屠龍

    前些年有部火遍全國的歷史劇——《羋月傳》,主人公是楚國公主羋月,嫁到秦國成為彪炳史冊的宣太后。提到羋月是為做引子,屈原其實不姓屈,他也姓“羋”,是楚國的王族。

    羋是楚國王族“姓”,這個姓下面分成很多“氏”,有3個最顯赫的大氏,分別是屈、景、昭。是的,屈原就出自屈氏,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楚國的重要支柱。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對屈原的打擊非常大,他自沉於汨羅江而殉國。

    《離騷》創作於屈原政壇失意之時,當時的時代背景很揪心,楚國的政治徘徊在黑暗處,秦國的兵鋒咄咄逼人。那麼,屈原的“離騷”2字,代表什麼意思呢?一直沒有公認說法,大家吐槽的點非常多……

    關於“離騷”的認知,從不同角度,我下面逐一來列舉5種:

    1、遭受憂患說。持這種說法的大咖很多,早在西漢時期,劉安在《離騷傳序》裡就稱“離騷者,猶離憂也。”後來的司馬遷、班固、班固、顏師古、朱熹、錢澄之等人均持這種說法。

    2、離別的哀傷說。這一派觀點的名人也很多,東漢王逸《離騷經序》稱:“離,別也。騷,愁也。”明代汪瑗的《楚辭集解》、姜亮夫的《重訂屈原賦校注》亦持此說,當今熊逸等文化學者也是這樣理解。

    3、心情的牢騷說。屈原心情鬱結,就發發牢騷,寫下《離騷》。清代的戴震在《屈原賦注初稿》稱:“離騷,即牢愁也,蓋古語,揚雄有《畔牢愁》。離、牢,一聲之轉,今人猶言牢騷。”當代著名楚辭學專家遊國恩也這麼看。

    4、易經的卦名說。離為卦名,代表火焰,引申為光明。明代的周聖楷在《楚寶》說:“離,明也;騷,擾也。何取乎明而擾也?離為火,火在天則明,風則擾矣。”

    5、楚國的地名說。當代著名文學專家李嘉言在《〈離騷〉叢說》裡聲稱:“‘騷’應解作地名。‘離騷’就是離開‘騷’那個地方。”這裡的“騷”具體是指漢水之北應城縣境的蒲騷,《離騷》是屈原離開蒲騷時所作。

    除去上面幾種說法外,《離騷》還帶著很多人的不同解讀,比如散去的憂愁說、楚國古曲說等等。斯人已逝多年,除非穿越到古代找到屈原,否則《離騷》到底是什麼意思,沒有人能說得清。

    上面說了,離騷的理解有多意,你怎麼理解就看個人啦。不過,我們可以共同來談談《離騷》到底在講什麼?

    《離騷》是1首長詩,長到就像一部中短篇的小說,主人公是半身半人的形象,是不是有點像希臘神話裡的英雄。他的名叫“正則”,字“靈均”,是高陽大帝的後代,是伯庸的兒子,開頭就這麼出場“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接下來,主人公開始一系列“自嗨”,總之很美、很好、很高貴。然後,主人公開始抨擊身邊的黑暗社會,它那樣醜、那樣差、還那樣骯髒。於是,主人公又跑到天上轉轉,發現天庭也和人間一樣渾濁。於是,千古金句橫空出世,主人公決意要奇幻漂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你應該已經看出,《離騷》的內容就是影射屈原自己,而《離騷》的文學構造也暗示著屈原的人生之路。既然人生無法施展抱負,還有什麼可以留戀,屈原也真的死去了。

    當年的屈原不被身邊的人所理解,而他的《離騷》也在歷史長河裡留下無數的猜測,這一份傳奇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挑戰,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困難可以有,但你的姿態不能輸,這或許是屈原留給我們的精神。端午的時候,請你不要忘記吃個粽子,就算紀念屈原吧……

  • 14 # 白這個顏色

    關於【離騷】的古義詮釋,專家們各有不同的意思。古人於今人也各持己見。古人學者陳世美,考取狀元的文章就是【離騷解析】,他在文中闡述,【離騷】就是【別騷】,是離開騷的意思。後來被包青天看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沒有離開騷,居然娶了公主。

    【離騷】到底什麼意思呢?有很多專家解釋為【悶騷】,經百家講壇的專家確認,【離】與【悶】在古代通用。詩人屈原寫的詩為什麼稱【離騷】呢?據考古專家發現,屈原的詩稱【離騷】是後來人設定的,當時因缺乏網路,根據現代人的疊詞語法,【離騷】本意應該是【離離】【騷騷】。因為屈原一直是當時最前衛的文藝青年,【香草美人】就是屈原的別出新意。

    屈原的詩寫【離】者居多,他一生顛沛,時時刻刻面對著離別。屈原的詩,傷情憂鬱,懷才不遇。屈原詩中又含【騷】意,天馬行空,藝術柔婉。屈原最後所表現的離,是縱身江中,永別於世,正如屈原在【九歌】中所寫【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詩之騷可見【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吾不能變心以從浴兮,故將愁苦而終窮】。可見屈原常常去洗浴中心,去足療,消費很大而變窮。

    屈原的詩之所以稱【離騷】,是從【離離騷騷】中簡約而來,這就是古文的精華。屈原的詩作,古風穿越今天。端午節一直流傳,是屈原選擇的日子好。同樣是投水而去的詩人,李白就沒有屈原轟動。如果李白選擇5.20投水,一定會風生水起,被人永遠銘記。

  • 15 # 珞歷

    “離騷”何意?

    解讀《離騷》最有名的當屬東漢王逸《楚辭章句》

    王逸的解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所以“離騷”當以“離別的愁思”解。

    隨著時代遷進,“騷”自成一體,亦可解為文體。

    而“離”者自帶有離別之意,離別的愁思。

    如何解讀《離騷》

    且先瞧一瞧屈原為何人?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

    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

    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著《離騷》、《九歌》、《九章》、

    《天問》,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詩經》到《楚辭》開闢了一個新格局。

    所以《離騷》是由屈原所作,但屈原寫的詩篇並不都稱為《離騷》。

    屈原的詩作乃千古絕唱,篇篇精彩,但首當其衝的當屬《離騷》。

    《離騷》精彩絕倫,氣勢磅礴,洋灑千年。

    屈原在其中傾注了太多的情感,還有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具有自傳性質。

    《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最卓越的,洋溢著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抒情長詩,

    全詩共2489個字,習慣按兩小節一句將其分隔為188句,按主旨分為五段來解讀。

    讀《離騷》,且看一看屈原的“自畫像”。

    此處所說的“自畫像”帶上了引號,因為屈原在《離騷》開篇寫了自己的生平,

    做了簡略的人物畫像,而並非真正在作畫。

    屈原在《離騷》中自雲:“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高陽:上古五帝中顓頊的帝號。顓頊生於若水之野,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

    “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

    顓頊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後來的夏國、楚國都是他的子孫。

    苗裔:是指後代子孫“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由此看,屈原所言不虛。

    順帶地,屈原將自己的生辰八字都透露出來了,

    “惟庚寅吾以降",寅年、寅月、寅日,很難碰到一起。

    《離騷》開篇屈原的自我介紹,這個自我介紹的模板極好,

    屈原以自己的貴族血統自豪,也為此身負使命感。

    以下屈原的四張畫像都出自名家。

    屈原為何作《離騷》

    讀《離騷》之前,且先讀一讀史記《屈原列傳》。

    眾所周知,司馬遷本身就是一位奇人,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

    二十歲時,司馬遷遊歷山水到過憑弔屈原沉水的汨羅江,

    而到了往年因李陵一事觸怒漢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

    在獄中“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作《史記》 ,

    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就有一篇《屈原賈生列傳》,是屈原、賈誼兩個人的傳記,

    他們雖然不是同時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頗為相似,同樣是才高八斗,

    同樣是因忠被貶,同樣是鬱郁不得志,卻在文學上成就卓著。

    所以,司馬遷才把他們同列於一篇。

    《屈原列傳》一文極為優秀,對屈原其人其事描述得非常精妙。

    寫屈原“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然“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說明了屈原寫《離騷》的因緣。

    屈原一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卻遭嫉恨而被貶而作《離騷》,

    雖初心不改,終壯志難酬。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 ”

    國家危難,屈原屈原被貶後仍眷顧楚國,心繫懷王。

    然而懷王對內迷惑於鄭袖,對外被張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

    令尹子蘭,兵敗地削,客死於秦,歷史從來不缺少故事。

    其間的故事每一段都精彩且無奈。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身在外,卻依然家國天下,憂思難當。

    可以想象:屈原在最後呼道:“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是何等悲涼。
  • 16 # 春蠶話語

    《離騷》這篇長篇政治抒情詩,由於作者屈原離我們年代久遠,加上大量使用楚地方言和神話傳說,致使出現很多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目前存在兩個爭議較大的問題:一是《離騷》的創作時間,一是對篇名“離騷”的釋義。

    這篇政治抒情詩入選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書上給出的釋義是:“‘離騷’的含義,有的說是‘離愁’,有的說是‘遭憂’,還有的說是楚地的古樂曲名。”

    “離騷”是何種意思,各朝代的文人學士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一直懸而未決。我找到了五種不同的釋義進行對比,總結起來,大概是這五大類:“遭憂”說、“別愁”說、“隔騷”說、“牢騷”說、“古曲名稱”說。

    1.“遭憂”說

    這種釋義說法,以班固為代表。

    班固《離騷贊序》:“屈原以忠信見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

    班固認為,屈原因為愛國盡忠,而被君王懷疑疏遠,所以內心痛苦憂愁,從而寫了《離騷》。“離”就是遭,騷,就是憂,屈原是想告訴別人,自己承受了不白之冤,所以才寫了這麼一篇文章。

    其實班固也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因為在《離騷》的詩句中,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線索,《離騷》中說“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這句話是說,向君王進言沒有被聽取,反而遭受君王的責難並獲罪,那我只好退到山間林野,重新修養德行了。

    這可以作為班固“遭憂”說的內證之一。然而明代汪瑗在《心睦辭集解》中駁斥了這一說法。他認為如果因為遭受憂愁而作《離騷》,那二十五篇都總稱為《離騷》好了,幹嘛還要叫其他的名字呢!

    其實汪瑗所駁斥的,有點道理。

    2.“別愁”說(因離別而憂愁)這種說法,以王逸為代表,他在《楚辭章句》中說:“離,別也;騷,愁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

    王逸認為“離騷”是因為自己被放逐,而產生愁思的意思。

    王逸的說法,被近代學者錢鍾書質疑,錢鍾書在《管錐篇》說,王說“離”是“別”,是對的,但是解釋“離騷”是因為離別而產生愁思,卻是不對的。

    他認為,“離騷”就像有些名字中的“棄”、“去”、“送”、“遣”等,是想要擺脫或者躲避的意思,所以應該是擺脫憂愁,告別憂愁,而不是因離別憂愁。

    我覺得錢鍾書說得對,在戰國時期,這些有學識的人,往往會選擇良木而棲,對離別並不是十分敏感,特別是策士、謀士、武士。

    3.“隔騷”說這種說法以清代學者戴震為代表,他在《屈賦音義》中,從訓詁的角度,做了一番考證:“離,猶隔也;騷者,動擾有聲之謂。蓋遭讒放逐,幽憂而有言,故以《離騷》名篇。”

    他認為“隔”是指遭受讒言而被離間,《離騷》便是被遭到裡間放逐,而心中憂憤。這種說法,現在已經沒有被採用了。

    4.“牢騷”說

    這種說法以姜亮夫為代表,他在《屈原賦校注》裡,認為“浶騷”是“離騷”的轉音

    ,意思是心中不平的意思。這種說法,現在也沒有采用了。

    5.“古曲名稱”說

    這種說法的代表是遊國恩,他根據對《駕辯》、《勞商》的考察,發現這兩個都是楚地的曲名,因為“勞商”和“離騷”是雙聲字,他猜測“離騷”可能是“勞商”的轉音。

    蕭兵在《楚辭的文化破譯》裡提到,《天問》裡的陽離就是鳥名,有些楚華人崇拜鳥,以鳥為圖騰,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以“離騷”作一隻鳥的悲歌,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這些大學者的解說,有理有據,真的是神仙打架,誰也不讓著誰。從我的角度,我比較贊同遭受憂愁,想遠離憂愁的說法和古曲名稱說。原因如下:

    第一,“離”在古代是通“罹”的,而“罹”本來就是遭受不幸和苦難的意思,一個人因遭受苦難而產生愁思,並且想要躲避愁思,這種趨樂避憂的本能是古今共有的,屈原有,很正常。

    第二,戰國時候的楚國,還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被濃厚的原始文化包圍著,他們把對天空中的鳥當做圖騰,進行歌頌,也是常有的事情。況且,在南方苗族人口中,“騷”的發音類似與“sae”這個音節,翻譯成漢語是‘歌曲’的意思,這與遊國恩的說法和相似。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屈原寫的詩篇稱為《離騷》?

    確切地來講,屈原寫的詩都各有名稱,而不是屈原寫的詩都叫《離騷》。文學中有一種說法是“風”“騷”,“風”是國風,是《詩經》的代稱,“騷”是《楚辭》的代稱,它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形式而創作的詩歌樣式,我們稱之為“騷體”。

    關於“離騷”的釋義,我知道的就是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 17 # 吾藝吾實

    文人騷客,離騷——是孤芳自賞的獨一剖析

  • 18 # 快樂Sunnynh

    等疫情過去,哪天在街上碰上老屈,當靣細問,回來告訴你,哈。

  • 19 # 歷史眾相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而端午節的由來與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有關,那就是屈原,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去世。屈原被稱為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便是《離騷》,離騷是離別憂思的意思。在《離騷》這部作品裡被放逐的屈原抒發了鬱郁不得志的悲憤,以及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

    作為楚國貴族,屈原一心想讓楚國強大,他在做三閭大夫時,對內積極推行改革內政之策,對外聯合齊國抗衡秦國。他多次勸諫楚懷王發憤圖強,結果被讒臣靳尚寵姬鄭袖誣陷,遭到懷王的疏遠,進而被流放。“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讓屈原陷入了極度的苦悶之中。雖然後來楚懷王讓屈原官復原職,但其已經很難施展政治抱負了,楚國保守派貴族不斷打壓屈原。而楚懷王由於利令智昏,導致國家日益衰敗,最後還落得個客死秦國的下場。

    繼任的楚頃襄王依然是一位昏聵之君,毫無進取之心,屈原被再次流放,這一次長達十六年之久,直到其自殺都沒再回過國都郢。

    懷著“眾人獨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悲涼感,屈原的內心是痛苦的,他把自己的命運與楚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破了楚都郢,屈原得知國都被破的訊息後異常悲憤,自投汨羅江,以身殉國。

  • 20 # 大江東去187548464

    司馬遷在(史記)中論述,“屈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篇抒情詩,它結合詩人大半生的經歷,抒發詩人複雜深痛的感情,表現出詩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後被西漢劉向連同宋玉,賈誼等名作編入了楚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rd裡的低色實線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