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393262723938
-
2 # 使用者2195008894625
這是戰場上經常用到的戰術。大概意思如下:
1、就是正面吸引敵方,同時派部隊從敵人兩翼迂迴機動,最後完成包圍。
2、比如說我們說小鳥的時候說它的翅膀就會說他的羽翼所以呢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在一個人的兩邊然後在兩邊去包抄他。
3、兩翼是什麼意思?
⒈ 兩個翅膀。
例 :鳥的兩翼。
飛機的兩翼。
⒉ 軍事上指佈置在正面部隊兩側的部隊。
例 如:對敵陣攻擊時,兩翼包抄,迂迴攻擊不但可減少傷亡,也可能獲得奇效。
-
3 # 燕北酩
有啊,蘇聯的大縱深作戰不就是針鋒相對麼,而且打破了德軍靠閃電戰速勝的目的麼。當然大縱深作戰最初提出並不是為了針對閃電戰的,但是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經過發展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卻在事實上破解了閃電戰。
雖然大縱深作戰理論是作為進攻理論出現的,但是衛國戰爭初期使用的則更多的是其防禦時的反突擊思想。
其實蘇聯廣大的國土面積就是對閃電戰最天然的破解方法。
-
4 # DDG的老船塢
說破解閃電戰,我們先來看閃電戰是什麼。首先,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德國陸軍並非一支全機械化(作戰部隊全部履帶化)的軍隊,甚至連大部機車化(乘汽車機動)都做不到,實際上德國軍隊是由少數完全機械-機車化的裝甲師和機車化步兵師(裝甲擲彈兵師)和絕大多數依靠騾馬和少量卡車機動的步兵師組成的軍隊(不過二戰也只有英美盟軍實現了全機車化機動)。德軍的閃電戰戰術,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況設計的。
巴巴羅薩計劃白俄羅斯的作戰行動就是典型的兩翼包抄合圍的閃電戰
閃電戰通常是以合圍對方重兵集團為目標,選取對方防禦的弱點,集結裝甲機械化部隊主力實施突破,撕開突破口後,裝甲機械化叢集持續向縱深突擊,如果是採取兩翼突破的話,則兩路裝甲部隊在敵重兵叢集身後會合,實現合圍(如1941年白俄羅斯戰役),如果單路突破,則利用某些地理障礙實現合圍(如1940年法國戰役第一階段),而行動遲緩的步兵則跟隨在裝甲部隊身後,負責進一步拉大突破口,攻克那些被裝甲部隊繞過的堅強據點,形成合圍圈側翼,最終形成合圍。
1940年法國戰役第一階段是典型的單路突破利用地形條件合圍
由此可見,閃電戰並不是無懈可擊的,由於裝甲部隊主力從一開始就投入突破,所以如果在突破對方防禦過程中消耗太大的話,那麼在之後的縱深交戰中很可能造成衝擊力不足,難以達成最終合圍的目的,而且裝甲叢集在縱深衝擊過程中側翼暴露,容易遭到對方裝甲預備隊的反擊(蘇聯的大縱深進攻同樣有這個問題,而且在戰爭中不止一次導致裝甲矛頭折戟沉沙),而且先頭繞過的交通要點如果後續步兵拿不下來,那麼一旦攻擊矛頭頓挫需要撤退的時候,就會成為危險的阻礙。所以閃電戰必須以快打慢,在對方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就插入對方軟肋,達成決定性戰果,迫使對方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和反擊,而一旦自己慢下來或者對方快起來,那麼閃電戰也就離失敗不遠了。
庫爾斯克戰役北線德軍就是典型的閃電戰陷入了縱深防禦的泥潭之後,自己的側背反而被蘇軍反擊突破
閃電戰戰術在戰爭初期,大家都不熟悉機械化戰爭,一線步兵缺乏足夠的反坦克手段,軍官和將領們在側翼和後方出現敵人時就驚慌失措的時候確實是萬能靈丹,但是一旦大家都適應了這套戰法,也就有了相應的對策,一方面保持強大的機動預備隊,或者預判進攻方向形成縱深防禦,消耗閃電戰的裝甲矛頭之後再發動反擊,或者乾脆利用自己的機械化優勢以快打快,在突破區域快速補防,卡住交通要點,將步兵和裝甲叢集割裂再實施反擊。前者的典型是庫爾斯克戰役北線和1945年春醒作戰,德軍裝甲矛頭陷入蘇軍縱深防禦的泥潭中難以自拔,結果自身後方反而遭到蘇軍從別的方向發起的反擊。後者的典型是突出部戰役,德軍雖然達成了戰役突然性,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以絕對優勢碾壓了當面美軍兩個步兵師,但是美軍迅速反應過來,發揮機械化優勢以快打快,迅速調集預備隊在縱深重新組織防禦,尤其是迅速將82和101兩個空降師從後方車運到聖維特和巴斯托尼這兩個突破口兩肩的交通要點死死卡住,結果北線德軍和美軍聖維特叢集苦苦纏鬥多日,雖然把美軍逼退,但是嚴重延誤了時間,造成步坦脫節,前方裝甲叢集不能及時得到支援,迅速耗盡了動能,而南線德軍乾脆就沒能拿下巴斯托尼,被101空降師叢集死死卡住了這個重要節點,最後精疲力盡得德軍在盟軍兩翼反擊下不得不拋棄了所有重武器才得以脫身,最後不但人員損失大大高於盟軍,重武器更是損失殆盡。
突出部戰役德軍雖然成功達成了戰役突然性,但是被高度機械化的美軍以快打快,調集兵力卡住了突破口兩肩,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
-
5 # 第五十七朵雲
我看在當時的世界上,唯一能對閃電戰免疫的就是軍隊就是日軍了。根本不怕被包圍,被包圍也不會崩潰。閃電戰的核心,不過就是快速切斷對方後勤線路等,然後形成合圍,讓對方崩潰。日軍根本不會崩潰,那就需要一點點打,閃電戰也就破了。這一打起碼有幾個月,對方就有時間了,其實就是這麼回事。
對付閃電戰,要麼就是極堅韌的作戰精神,不論你怎麼包圍我,給我斷糧我都不崩潰。其次是國土宏大,縱深比較長,像蘇聯(但蘇軍可沒有日軍這麼強的作戰精神)。裝甲部隊從一開始就施行突破,如果在突破對方防禦過程中消耗太大的話,那麼在之後的縱深交戰中很可能造成衝擊力不足,便難以達成最終合圍的目的。所以我的結論是,能破解閃電戰的要麼是日軍的戰鬥精神,要麼是蘇軍的大縱深。所以當時能抵禦閃電戰的也就只有二戰舊日本軍隊,蘇軍離開了它的大縱深也不行。
歐洲的小國,基本全被德軍收拾了。(法國不算小國,但是國土縱深肯定沒蘇聯那麼大)後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基本就2個國家在苦苦抵抗,一個是英國(有海峽,德國發揮不了閃電戰和陸軍優勢,空軍又是戰術空軍非戰略空軍,所以德國的海獅計劃歇菜了)一個是蘇聯,大縱深,能慢慢破解德國的閃電戰。除此以外,再沒有能在狹小國土上破解德國的軍隊,所以我說只有日軍。
那麼二戰時候的陸軍誰第一呢?我認為是德國和日本並列第一,(德國進攻第一,日軍防守第一)第二是美國,第三是蘇聯,第四是英聯邦軍隊,比如英軍奧軍。多說一句,國軍能抵抗日軍那麼久實屬不易,要知道澳洲第8師被稱為野人軍團,沙漠之鼠第七裝甲師,都被日軍打敗,何況我們當年。
-
6 # 瘋狗的輕武
閃電戰的本質是地面機動力量和空中優勢一波吊打傳統大炮機槍塹壕的防守主義啊,優勢機械化兵力一波捅穿之後與後面的吃瓜步兵對敵軍形成合圍,比如法國戰役,德華人直接從阿登地區捅穿 然後奔向大海,圍了還在比利時邊境發愣的英法聯軍。
如何破解閃電戰就是和閃電戰用機動對剛啊~ 本來裝甲部隊長驅直入的後勤補給就壓力很大,坦克沒油總跑不了對吧~ 而機動部隊沒那麼多時間,也沒那麼多兵力去佈防。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被別人切補給線的(法華人是打的太慫)。
而且對付之機械化部隊最好的辦法就是拿自己的機械化部隊對剛,在自己本土上和別人打消耗戰一點不慫。你就想毛子即便兵員素質再渣,還不是靠本土優勢活活耗死補給線過長的德棍。
所以說,閃電戰不可怕。德國初期閃電戰橫掃歐洲是因為在當時而言,這是個跨時代的機械化打法。加上早期虐的波蘭,法國腦子裡都裝的是shi。等後期毛子熟悉閃電戰了,自然之道這種勢銳,但後發乏力的戰術只需要擋住前期(或者有彈性的後縮陣線),扛過閃電戰前期的攻勢,拖到後面的消耗戰就行。
-
7 # 不正經的軍棍
我們先看德軍閃電戰特點是啥,首先就是裝甲叢集、高速推進,陸空一體。這個打法還是很先進的,當時世人對於坦克的認知還是屬於一種支援性武器,分散到各個部隊。而德華人組建了裝甲軍、裝甲師,形成巨大的區域性優勢。
歐洲那些國家為啥垮了?首先就是思想上的代差,這些國家的戰術思路停留在一戰時期,這就直接導致他們先輸了三成。而且國土小,縱深小,坦克還沒跑過癮,戰爭結束了,法國僅僅堅持一個月就投降了,而蘇聯呢?把德國拖垮了。
想對付德軍的閃電戰,可以從三方面看,一個是裝甲部隊,一個是空中打擊,另一個就是閃電戰的核心——快速。
很多人忘了閃電戰還有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他的空中力量,斯圖卡的突擊,摧毀對方的坦克反坦克武器、火力點什麼的,斯圖卡開路,然後裝甲部隊快速突擊,沒有斯圖卡的掩護,德軍閃電戰基本泡湯了。對付德軍飛機,簡單,拿下制空權不就行了,但是問題就在於,當時德國空軍力量是絕對領先的。
▲斯圖卡俯衝投彈炸坦克
對付德軍裝甲部隊,很簡單,拿出比他更有優勢的裝甲部隊,跟他打正面的坦克決戰,在坦克這方面,英法坦克就是比德國坦克多、比德國坦克好。如果他們的坦克在正面和德軍裝甲部隊決戰,德軍很難取勝。
▲波蘭7TP坦克
我們在“快”這方面再看下,他為啥要快,因為消耗不起,因為後面的實力跟不上自己的戰爭消耗,不速戰速決,會被拖垮。如果拖住德軍,等於拖住德軍後勤,時間長了,打起消耗戰,德國也是必敗無疑了。蘇聯之所以頂住了德軍,一方面是國土遼闊,一方面是比消耗,德軍沒消耗過蘇軍。
總的來說,法國輸了,並不只是戰略戰術層面,首先法華人看德軍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裡開出來的時候,法華人就慌了,怕了,慫了,亂了,輸了,合情合理。
-
8 # 戰略論
德軍的“閃電戰”本質上是一種運動戰,透過集中使用裝甲兵、機車化步兵以及航空兵形成一個強大而又行動迅速的突擊矛頭,再擊破敵軍的防線取得戰役自由後,不停的向敵人大後方的重要經濟、軍事目標挺進,不給敵人重建防線的機會,對敵軍重兵集團實施分割圍殲,摧毀其軍事力量和戰爭潛力。
由於“閃電戰”一般都佔據奇襲的優勢,這將意味著進攻一方已經提前完成了戰爭總動員,在軍事實力上佔據優勢,而防禦一方則一般未進行動員或者只進行了部分動員,軍事上準備的不夠充足,加上無法前提預知對方“閃擊”的主要方向,所以從一開始就不可能阻止住敵軍主要攻擊集團的進攻,而為了讓佔大多數的步兵能夠發揮作用,則必須將敵軍的裝甲部隊阻止在戰術防禦地幅內,不能使其獲得戰役、戰術自由,否則那對於步兵部隊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從戰術上來看,阻止對方裝甲部隊獲得突破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縱深的防禦陣地、並在敵主攻方向上配置強大的反坦克兵力以及充足的機動預備隊。
其實從1942年開始“閃擊戰”便已經很難奏效了,不同於前兩年各國的步兵部隊缺乏足夠的反坦克武器,1942年開始參與戰爭的各國都開始為步兵師配屬大量的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等武器,從而使步兵師至少在靜態防禦戰中具備和裝甲部隊抗衡的能力。而且透過將大量獨立的反坦克部隊集中部署到敵軍的重點進攻方向,步兵防禦陣地完全可以擊退或者遲滯敵軍突擊集團軍的進攻速度並給予其重創,為裝甲預備隊的趕來爭取到時間,最終利用裝甲部隊徹底粉碎其進攻行動,甚至還會發起反擊,奪取戰場主動權。
歷史上實際真正使“閃擊戰”失效的就是1941年蘇軍對德軍進攻的防禦,在莫斯科戰役之前蘇軍在任何一場會戰中都無法阻止德軍獲得戰役自由,進而導致大批蘇軍遭到德軍裝甲部隊的合圍而被殲滅,每一次大的會戰都意味著幾十萬蘇軍被殲滅俘虜,這主要由於在持續的機動作戰中,蘇軍來不及建立縱深的防線,新動員的部隊也缺乏阻止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所以防線經常被德軍坦克輕易的撕開。而在莫斯科戰役中,泥濘和嚴寒成為了蘇軍最大的盟友,它使德軍喪失了關鍵的最關鍵的機動能力,戰鬥重新演化成正面的攻防戰,勝負不再取決於裝甲部隊的機動作戰(因為已經喪失了機動),兵力和後勤補給佔優的一方將贏得最後的勝利。1941年蘇軍能夠頂住德軍的“閃擊”,依靠是廣闊的國土縱深、驚人的動員速度和自然環境的惡劣條件,使德軍的“閃擊戰”達到頂點之後最終失去了威力。
-
9 # 薩沙
德國的閃電戰其實是很難對付的,單純的防禦未必有效。
閃電戰大多是所謂的兩翼合圍作戰。
也就是,中路突破的部隊也許速度相對較慢,但兩翼包抄的軍隊通常都是裝甲軍團、機械化部隊,速度很快。
德軍在中路猛攻敵人的同時,兩翼的包抄部隊則繞道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攻擊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後勤基地。
這樣一來,即便敵人可以正面擋住中路德軍的猛攻,但後方補給線路被切斷,通訊斷絕,增援道路被封鎖,陷入重重合圍中。
大軍作戰不是幾個游擊隊員打游擊,步兵師每天消耗的物資是天文數字,戰鬥中花費1000噸都是不多的。
當時各國步兵師,1天最低消耗為:蘇軍步兵師115噸,英軍450噸,美軍650噸。。
所以,一旦部隊被合圍,又不是固守在某個要塞或者有大量補給的城市內,最多7到10天就會徹底崩潰。
而如果在物資耗盡的時候,敵軍在撤退,就會發現自己撤退的道路被堵死。而撤退中的軍隊奮力突圍,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受挫就很容易就全軍崩潰了。
所以,德軍的閃電戰中,雙方傷亡數字都很誇張,尤其敵人被俘極多。
波蘭戰役
德軍死亡1萬600人,傷3萬300人,失蹤3400人,總數約為5萬多人。
波蘭軍隊死亡6萬6300人,傷13萬3700人,傷亡為19萬人。這個傷亡似乎不是很慘重,但波蘭軍隊有69.4萬人被德軍俘虜。
這70萬軍隊,都是被合圍後無法作戰,被迫投降的。
法蘭西戰役
大約27,074名德軍陣亡,另有111,034人受傷,18,384人失蹤,傷亡人數總計15萬6000人。
法軍9萬人陣亡,20萬人受傷,一共為30萬人。
這樣看來,法軍傷亡並非特別慘重,然而法軍還有100多萬人被俘。
這100多萬法軍很多根本沒有和德軍交過戰,就被包圍切斷,直接崩潰了。
基輔會戰蘇聯 傷亡19.32萬人,而被俘也高達65.2萬人,德軍傷亡13.2萬人。
可見,德軍兩翼合圍閃電戰,是很難對付的。
蘇軍對付閃電的方式,就是死守。對於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蘇軍不惜代價修築無數工事,投入無數防禦部隊。尤其對於德軍必須佔領的重要城市和據點,比如斯大林格勒,蘇軍不惜投入大量部隊,進行慘烈的拉鋸戰,以將德軍拖入城市戰,減弱他們機動性優勢。
而在德軍就要完成合圍時,包圍圈中的蘇軍需要果斷突圍,不可戀戰。
自然,這種打法的前提是蘇軍有至少二到三倍的兵力和武器,還具有頑抗的防禦能力,以及巨大的犧牲。
而美軍對付德軍的方法,主要是以裝甲部隊對付德軍的裝甲部隊。只要能夠利用己方的機動性,打垮德軍的閃電戰箭頭,閃電戰自然就崩潰了。
自然,前提是你擁有不亞於德軍的裝甲軍團才行,不然這種戰術就是做夢。
-
10 # 津城沐雨
其實,破閃電戰的方式很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閃電戰看似很厲害,也的確很厲害,但並非沒有破解之道。
閃電戰,要的是速度,要的是出其不意,要的是對手措不及防,那麼破解閃電戰的方法,就是打破敵人的目的。
你不是要快嗎?你不是想靠速度取勝嗎?那我就讓你慢下來,想方設法遲滯你的速度,挫傷你的銳氣。
在歷史上,閃電戰並不是二戰時德軍的獨創,而是早就存在。
比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兵聖孫武就用閃電戰五戰入郢。當時吳國是小國,兵員有效,楚國幅員遼闊,兵多將廣,如果不是靠速度,一旦楚國全國動員起來,正面對抗吳國,對吳軍是很不利的。
再比如,中國漢朝時期著名的大將軍霍去病,他打仗就是靠速度,以快制敵,不管是兩次橫掃河西走廊,還是封狼居胥、飲馬瀚海,靠的就是狂飆突擊、閃電般的速度。
再比如,一度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同樣是靠速度,昨天可能還在千里之外,結果一覺醒得來發現蒙古大軍已經殺到了大門口。
而對付閃電戰最好的辦法,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遲滯其速度,讓敵人慢下來,你就勝利了一半。
比如拿破崙進攻沙俄的戰爭,沙俄如果硬碰硬和拿破崙正面決戰,幾乎是很難取勝的,於是沙俄就採取了一切辦法遲滯拿破崙大軍,堅壁清野,襲擾拿破崙軍隊的後勤補給,結果拿破崙慘遭從軍以來最大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拿破崙的下臺。
再比如德國進攻蘇聯時,蘇聯憑藉廣袤的國土縱深,讓德軍的閃電戰如同硬拳打在了棉花上,等德軍攻打到莫斯科城下時,閃電戰的鋒芒早在一次次戰鬥中受挫,已經是強弩之末,在加上天氣等原因,德軍最終止步於莫斯科城郊。
再比如,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三次長沙會戰,阿南惟幾想用閃電戰的辦法快速奪取長沙,我第九戰區就採取了節節抵抗、不斷側擊襲擾敵軍、破壞日軍前進道路等辦法,讓日軍無法快速突進。
等日軍到達長沙時,早已經喪失了開始時的銳氣,彈藥消耗嚴重,減少了不少戰鬥力。對日軍的遲滯為我軍二線部隊則贏得了時間,第三次長沙會戰也是幾次長沙會戰中戰果最佳的一次會戰。
有一句話叫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於戰場上就是閃擊戰。
但真的不破嗎?當然不是,對手追求快,那你就跟他打太極,消耗他的速度,等他慢下來,你就勝利了一半。
對此,大家認為呢?你們認為如何破二戰時德軍的閃電戰?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拿破崙》,
《中國通史》,
《資治通鑑》,
《元史》,
《抗日戰爭》。
-
11 # 大將軍威武K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閃電戰是納粹德軍的經典戰術,機車化、機械化步兵在航空兵、空降兵強有力的配合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橫掃大半個歐洲,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戰績。
那麼看似兇悍無比的閃電戰真的無法破解嗎?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快速、精確、兇狠是德軍閃電戰的三個特點,所以破解閃電戰也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德軍閃電戰的巔峰時期是在蘇德戰爭開始的前5個月裡,500多萬德軍官兵在數千架飛機、數千輛坦克引導下長驅直入蘇聯,連續發動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斯摩稜斯克戰役、基輔戰役、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斃傷俘虜數百萬蘇軍官兵。縱觀德軍的戰法都是從蘇軍兩翼進行快速、深遠的迂迴,截斷前線蘇軍與後方的聯絡,然後一舉殲滅之。
德軍取勝的原因無非有二:一是蘇軍對戰爭形勢把握不準、戰術失當;二是蘇聯歐洲部分交通相對發達,便於德軍機械化兵團快速推進。
但是隨著蘇聯進行全國性戰爭動員的展開和戰略戰術的調整,勝利之神同德軍的距離漸行漸遠。
德軍入侵蘇聯時兵分三路,只有中路的中央集團軍群遇上了白痴一樣的巴甫洛夫大將,一路高歌猛進,沒有付出太大代價就殲滅了大量蘇軍有生力量。北路的北方集團軍群一開始也很順利,但是到了列寧格勒外圍的盧加河後開始遭遇蘇軍強烈抵抗,快速推進變成了蝸牛爬。特別是朱可夫大將坐鎮列寧格勒後,直到900天后列寧格勒戰役結束,德軍基本上沒能前進多少。南面的南方集團軍群在一開始就遭到蘇軍強有力的抵抗,進展不大。如果不是中路蘇軍在短期內連敗兩陣讓中央集團軍群抄了後路,基輔很可能成為第二個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
而被德軍閃電戰進攻包圍的蘇軍部隊很多人都表現出了崇高的軍人氣節,堅守陣地直到最後一刻。被打散的部隊也都就地隱蔽起來,開展廣泛的敵後游擊戰,專門打擊德軍的後勤補給線,蠶食德軍強大的生命力。正面戰場上的蘇軍也一面拼死抵抗、一面適時向德軍進攻部隊發動區域性反擊。莫斯科戰役從10月打到11月,德軍的進攻速度全線放緩,由於後勤補給線拉長並且不斷遭到蘇聯軍民的襲擊,物資供應跟不上,裝甲兵團和航空兵部隊大縱深快速迂迴的戰法也就無法展開,閃電戰實際上也就趨於破產狀態。
說到這裡插一句,很多朋友認為德軍兵敗莫斯科是因為嚴寒的突然降臨,實際上這個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莫斯科嚴寒降臨是在1941年12月上旬以後,希特勒下令從莫斯科撤退是在12月6日,而前線的德軍部隊早在此之前就開始主動撤退了,對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第2坦克集團軍司令古德里安上將在戰後都因此被撤職。之前的氣溫基本上保持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遠不至於癱瘓德軍戰鬥力,德軍兵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後勤的斷絕。這一方面是正面蘇軍的頑強抵抗,一方面是敵後武裝的襲擾,前頂後拖,牢牢遏制住了德軍閃電戰這頭怪
獸。之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用的是同一個套路,蘇軍後退到頓河以東後斯大林下達了著名的“227號命令”,部隊開始頂著德軍的進攻死戰不退,一點點消耗德軍的戰力,把德軍耗得差不多了再一舉發動反攻取得決定性勝利。
-
12 # HuiNanHistory
德軍的“閃電戰”是一種運動戰,透過裝甲兵、機車化步兵和空軍的集中化運用,形成強大、迅猛的矛頭,突擊對方的防線。
明確了閃電戰的定義,它的厲害之處也就很明確了。
閃電戰的關鍵在於軍事動員的速度——只要在對手集結成強大的抵抗勢力前,用強大的火力突襲對手,打一個措手不及後而壓垮對手。
因此,這種戰術的精髓就是“以快打慢”,以高機動性擊敗機動性差的軍隊。歷史上採取這種戰術的人有很多,例如在冷兵器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方陣,採取的就是相同的軍事原理。
在二戰期間,毫無機動戰準備、只依靠馬奇諾防線的法華人就是輸在這點,還有巴巴羅薩計劃的初期,德華人在蘇聯勢如破竹,道理也是如此。
破閃電戰的方法也很簡單,主要從兩個方面解決:
1、戰術方面。
高機動性的部隊都有弱點,就是在突進的過程中,側翼暴露在敵人視野內。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能對側翼展開有效的反擊,就能瓦解閃電戰的進攻。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就上演了這一幕。
2、實力方面。
被閃電戰打了個措手不及後,戰爭初期或許會吃癟。但如果國家的實力足夠,能夠抗住第一波攻擊,就可以反擊對手。最好的例子還是蘇聯。
總而言之,不要神化閃電戰,有解決方法的。
-
13 # 小約翰
說閃電戰不能對付的人,沒有經過仔細思考。
事實上,德國的閃電戰已經被破解了,要不然納粹會滅亡嗎?破解的方法有三個:一是拼命生產坦克,組建裝甲軍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二是切斷其空中、陸地運輸線,讓德軍坦克兵沒有吃的,讓坦克沒有喝的;三是打擊敵人的輸油管道,轟炸敵人的油田,來個釜底抽薪。
只從軍事角度講,德國的閃電戰確實是很難對付的,無論是波蘭、法國;還是丹麥、挪威、蘇聯,都沒有找到對付它的辦法。
不僅如此,對於德軍的閃擊戰,英華人也無計可施。
法國戰役中,面對滾滾而來的鋼鐵洪流,丘吉爾驚得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會引起這樣劇烈的變革。"
有人說,如果時間來得及,我們可以像秦始皇那樣,修築萬里長城;跟敵人打防禦戰,坦克到了長城跟前,就只能乾瞪眼;而我軍就可以居高臨下,給敵人以迎頭痛擊。
但是別忘記,德軍有制空權,他們可以出動轟炸機,把長城打個稀巴爛;而且德軍有重炮,也能把長城轟開一個缺口,讓坦克乘虛而入。
我們也可以挖出一道寬幾十米的壕溝,裡面引來滔滔河水,讓德軍坦克望洋興嘆。但是敵人只要有空軍掩護,就能假設浮橋,讓坦克從上面經過。
最直接的辦法是生產反坦克武器,事實上蘇軍也確實有反坦克利器——反坦克槍,能對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造成重創;但是對滾滾而來鋼鐵洪流,起到作用有限。
也就是說,閃電戰是立體作戰,不是單純的坦克唱獨角戲;而且閃電戰是兩翼是坦克和裝甲車快速推進,掩護中間步兵穩步前進。
在蘇德戰場進行的運動戰或者攻堅戰,套路又不大相同,則是由中路步兵擔任主攻,德軍裝甲軍團和其它機械化部隊穿插到蘇軍背後和兩翼,切斷蘇軍的運輸線和通訊線路,攻擊蘇軍的後勤保障基地,對戰區內蘇軍進行鐵壁合圍,最終消滅包圍圈中的蘇軍,基輔戰役就是蘇德戰爭中一次最成功的圍殲戰,也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閃電戰。
最早、最正規的閃擊戰,當屬波蘭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德軍投入了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
其戰術是由第19裝甲軍擔任前鋒,第10集團軍為中路,第14集團軍為右翼,第8集團軍為左翼,直插波蘭走廊,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波蘭全境。法國戰役同樣如此,也是一次成功的閃擊戰,德軍用一個月的時間讓法華人嚥下失敗苦果。
希特勒的閃擊戰為什麼成功,因為波蘭和法國都沒有與其抗衡的坦克,數量少,效能落後,飛機數量也不多。
德國的閃擊戰在蘇德戰爭初期也大發淫威,取得了成功。
所以說,在當時的條件下,德軍的閃擊戰是不可阻擋,沒法可破的。
但是從其它角度講,破解閃擊戰又很簡單,那就是以毒攻毒,拼命生產坦克,組建裝甲部隊,並且狠勁製造飛機。
二戰期間德國一共生產了27332輛坦克,輛蘇聯總共生產了輕型、中型、重型坦克111850輛,蘇軍數量是它的4倍。
德國七個型號重型坦克產量重型1830輛,蘇軍重型坦克是10616輛,蘇軍是德軍是6倍。
二戰期間,德國生產了113514架飛機,蘇聯生產了 29 萬多架飛機,蘇軍是它的15倍。
其中德國生產了18235架轟炸機,蘇聯生產了各型號轟炸機29183架,蘇軍是它的1.6倍。
這樣一來,德軍的閃擊戰就失去了效力,德軍也開始走下坡路,誰說閃擊戰沒有破解辦法?
破解閃擊戰還有一個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短了德軍的油路。
大家知道,德軍鋼鐵巨獸是油老虎,燃油就是它的命門,制服油老虎的最好辦法就是斷了它的油路。
英國學者利德爾.哈特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史》中這樣說道,高加索作戰過程中,“燃料匱乏是向山區進軍的致命傷。那些裝甲師有時等待新的供應,一停就是幾天。這種致命傷使德軍坐失良機。”
同樣是由於德軍裝甲部隊燃料不足,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曼施坦因解救被蘇軍圍困的保羅斯軍團的努力功虧一簣。因為事實上,那裡距離包圍圈的距離只有30英里。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德國境內的合成石油工廠、六十九座煉油廠、燃油儲存裝置及若干各類液體燃料工廠遭到了盟軍空襲,德國進口石油總量降低了 三分之二。
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希特勒曾對 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高加索地區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沒有了燃油,坦克就成為一堆廢鐵,什麼閃擊戰,見鬼去吧。
-
14 # 千知秋
這個要看是什麼時代,如果是現在,那肯定是很容易破掉的。如果是二戰,有什麼辦法破掉?先看一下閃電戰的組合。閃電戰是德國發明的戰術,採取飛機和坦克的結合,再利用機械部隊在後面收割戰場。飛機前面轟炸,炸掉敵人的機場、指揮部、軍事據點和防線等,坦克部隊跟進突破,擊敗敵人的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突進,實施佔領和圍剿小股力量。閃電戰講究的是快,突襲、集中,互相協同配合,讓敵人難以防禦,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
那麼,面對這種戰術,有什麼辦法可以破解?首先是打掉其中的一環。那麼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以德國的實力來說,他的坦克比較先進,空中力量也比較強,想要突破比較難。而且想要破閃電戰,需要強大的國家實力做支撐。沒有實力支撐,根本無法破解閃電戰,特別是二戰時歐洲的國家。
所以小國很難破解閃電戰的協同作戰,很快會被德國擊敗。那麼只能靠大國來破解,閃電戰講究快,但也有缺陷,那就是戰線不能拉太長,戰線長了之後,閃電戰速度變得越來越慢,失去了快的優勢。在中國《孫子兵法》中,閃電戰講究的是兵潰神速,中國古代沒有二戰德國的裝備,但也知道戰爭快的優勢,只要快,戰爭勝利的機率也會增加。
在德國進攻蘇聯時,在前沿,突進非常迅猛,蘇軍不斷敗退。這就是德國閃電戰起到的優勢。但德國推進到一定距離後,速度就慢了下來。也就是說,閃電戰是有一個頂點的,所謂的頂點,就是達到一定距離後,作戰速度和作戰強度都會下降。這個頂點什麼時候到達,看發動國的實力。
閃電戰的缺陷:一是裝甲兵團速度快,穿插能力強大,但也會拉長補給線,讓後勤部隊跟不上,兵力也容易分散。二是敵人擁有龐大的戰略縱深,擁有長的縱深,可以慢慢吸收閃電戰帶來的威脅,以空間換時間。三是需要一定的實力作支撐,沒有實力,很難對閃電戰起到消耗。
這些缺陷,都在二戰中,英俄都利用過。蘇聯利用龐大的戰略縱深,硬是慢慢的拖垮德軍,直到蘇聯進入冬天,德國在蘇德戰場失敗已經註定。所以,閃電戰並不是不能擊破,而是需要一定的實力,用實力支撐,加上龐大的戰略縱深,最終會扭轉局面,獲得戰爭的勝利。蘇聯如果沒有工業實力,很難對德國起到消耗作用。
-
15 # 清水空流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依靠閃電戰橫掃歐洲,一個多月拿下法國,不到半個月深入蘇聯境內三百多公里,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傳遍整個歐洲,那希特勒的閃電戰的本質是什麼,其核心在哪裡,他的命脈又在和何處。
閃電戰的核心在於機械化,特點的迅速協調三軍聯合作戰。也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在裝甲叢集的帶領下,集結絕對優勢兵力對敵人既定區域(戰略要地)實施突然而猛烈的進攻。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掌控制空權。依照德國軍校的課程描述就是:“在突然宣戰或不宣而戰的情況下,集中一切機械化陸軍(裝甲部隊為先導),在空軍的配合下快速深入,破壞敵國動員能力,集中攻擊交通樞紐,港口,機場,從而以最兇小代價取得最大成果。這裡也指出了閃電戰成功有兩大關鍵因素,首先是突然性,第二就是有效性。
在二戰期間,二戰,坦克、裝甲車、飛機變成了戰場主角,部隊本身成為次要角色。這樣一來,可以使得軍隊可以快速集結,迅速投放到指定區域,可以有效地進行的穿插、包抄,大縱深迂迴包抄。分割,包圍,聚殲敵軍。德國入侵基輔的戰役,就是典型圍殲戰役。還有一點就是欺騙性,這一點,希特勒在斯大林的身上表現的淋淋盡致,以《互不侵犯條約》矇蔽蘇聯,然後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突然出兵。導致了蘇聯最初的大潰敗。這也是是歷代兵家上最快最有效最致命的致勝手段,古今中外,皆不出其外。
有一利弊有一弊,閃電戰最大的弱點是後勤壓力較大,消耗過大,只能以戰養戰,這種作戰方式對付西歐各個小國,波蘭,法國都可以,只要這些國家中樞“死亡”。德國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打長期戰,消耗戰,閃電戰的優勢和特點就消失 了,突然性,有效性已經喪失,大規模的物資消耗對德國來說是經受不起的。打閃電戰只要後勤供給不上,就容易被反殺,莫斯科戰役德國本身有軍隊素質和指揮沒有明顯的失誤和差錯,除了天氣惡劣之外,還有就是後勤被割斷,蘇聯又實施堅壁清野,德國無法就補給。這才導致了失敗,隨著時間推移。德國的物資消耗越來越大,也就打起閃電戰了。
而對付閃電戰的最好方式就是消耗戰,也就是朱可夫的大縱深戰略,誘敵深入。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大縱深不是防禦戰,而是在本土內部的圍殲戰。換言之,大縱深也是閃電戰的一種,閃電戰理論僅僅是戰術層面,而大縱深作戰理論是戰略層面的。而閃電戰的命脈就是後勤,只要掐住機械化部隊的後勤。進攻的腳步只有停留下來。閃電戰就可以變為圍殲戰。
-
16 # 梨城雅士
閃電戰是空地一體戰。
肯定會有破解的方法。
加強空中的阻擊作戰,
利用防空炮火來配合。
用遠端炮擊或者空襲,
或用部隊來毀敵機場,
都可使敵失去制空權。
同時採取反坦克戰術,
加強反坦克作戰能力,
摧毀敵人裝甲突擊力。
破壞敵人後勤運輸線,
使敵人陷入困境之中,
造成敵人生活作戰難!
善於開展對敵心理戰,
來打擊敵人軍心士氣,
使其消極厭戰或反戰。
英勇善戰,令敵膽寒!
隨機應變,勝利必然!
-
17 # 辛福先
如果二戰中法軍及蘇軍能採用華人民解放軍的策略,學習毛澤東立席的戰略思維,也許不會敗得那麼慘。
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採用游擊戰和運動戰,儘可能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切斷敵方後勤保障,閃電戰未必湊效,沒有油料補給,如何閃電!
法軍固守馬奇諾是重大戰略誤判,林彪都能想到德國繞過馬奇諾,借道比利時的套路。
-
18 # 依稀說史
說起納粹德國的戰術,我們一定會想到“閃電戰”。1939年9月1日,德國以一種全新的閃電戰術,突襲波蘭。在強大的德軍面前,波蘭軍隊不堪一擊,很快便被德軍擊破。在德國閃電戰的打擊之下,波蘭僅僅堅持了一個月便宣告亡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軍又使用閃電戰橫掃整個西歐,不僅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小國無法阻擋閃電戰的攻擊,英法聯軍也無法阻擋德軍閃電戰。短時間內英法軍隊便被德軍擊破,險些在敦刻爾克全軍覆沒。在德國閃電戰的攻擊之下,法國也就是堅持了一個月時間。四十天之後,強大的法國便敗亡。
1941年6月22日,德軍再一次使用“閃電戰”突襲蘇聯。德軍僅用20天,就突破了近600公里。強大的蘇聯在閃電戰面前,也難有招架之力。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軍隊可以用血崩形容,在閃電戰面前,蘇聯也無可奈何。從蘇德戰爭爆發到莫斯科保衛戰前夕,德國依靠閃電戰擊潰了500多萬蘇聯軍隊,佔領了幾百萬平方千米土地,德國軍隊傷亡不足蘇聯十分之一。
閃電戰做為一種全新的戰術,在戰爭初期確實取得了極大的戰果,而且也確實“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由於閃電戰的出現,德國曆史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閃擊將軍,比如曼斯坦因、古德里安等。莫斯科保衛戰才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閃電戰不可戰勝的神話也被打破,閃電戰逐漸失去了威力。此後德軍閃電戰使用的次數越來越少,閃電戰逐漸淡出德軍的戰術系列。
從歷史事實來看,最終閃電戰破產,說明閃電戰並非不可戰勝。那要怎麼樣才能破解閃電戰呢?其實若想知道怎麼破解閃電戰,我們先要了解閃電戰的基本特徵。
閃電戰充分利用了飛機、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採用突襲的辦法集中優勢兵力搶佔先機,然後利用速度優勢,快速切割敵人,實行分割包圍。閃電戰的核心要素主要是:速度、突襲、集中。德軍在使用閃電戰的時候,利用絕對的制空優勢,以及坦克、裝甲車、機車化部隊的速度,然後突然襲擊,最後一舉擊潰敵人。戰鬥打響之後,德軍會率先集中空中優勢打擊敵人的飛機場,取得制空權,然後再打擊敵人的通訊、指揮系統。
德軍透過閃電戰的方式,快速將敵人計程車氣摧毀,使得敵人喪失戰鬥力。所以波蘭、法國才會在第一時間崩潰,兩個國家都只抵抗了一個月。蘇聯也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大潰敗,不到半年時間損失了500多萬軍隊,被俘虜軍隊就超過300萬,僅在基輔戰役中就俘虜了60多萬蘇聯軍隊。德軍雖然佔領了大片領土,推進速度極快,但是始終無法擊敗蘇聯。蘇聯廣闊的領土,最終使得德軍的戰線越拉越長,德軍逐漸成為強弩之末。
我們總結一下閃電戰的基本特徵:突襲、速度、優勢力量、制空權、一鼓作氣。那麼閃電戰也就有幾個不足:依賴後勤、依賴地形、懼怕戰線過長、懼怕佔領縱深、依賴制空。如果想打破閃電戰,則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遏制對方。
二戰時期,閃電戰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逐漸失去了威力;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閃電戰最終破產。德國的閃電戰之所以失去了威力,就是因為在攻打蘇聯的時候,暴露了閃電戰的缺點。
德國攻滅波蘭用了27天、滅丹麥1天、滅挪威23天、滅荷蘭5天、滅比利時18天、滅法國39天。這些國家沒有隻有法國的國土面積超過了50萬平方千米,都屬於小國。德國可以在利用閃電戰快速擊敗小國,但是對於戰略縱深極大的國家則很難一舉擊潰。德國佔領了幾百萬平方千米土地,蘇聯還是剩下一千多萬平方千米。由於德國戰線拉得過長,所以最後成了強弩之末。
閃電戰好比打出去的子彈或者炮彈,射程再遠的子彈也有失去殺傷力的時候。比如閃電戰的這顆“子彈”的有效殺傷射程為500米,法國、波蘭的戰略縱深只有200米,蘇聯的戰略縱深至少1000米。隨著戰線的拉伸,閃電戰的威力越來越小。所以蘇聯才能熬到寒冷的冬天。
依靠地形減弱閃電戰的威力。閃電戰之所以能夠展現出巨大的威力,在一定程度上跟西歐、東歐的地形有關係。西歐、東歐以平原為主,非常有利於機械化部隊展開。德國的坦克、裝甲車可以最大限度上縱橫馳騁。按道理說希臘等南歐小國的實力遠不如法國、波蘭,但是他們堅持的時間要超過法國。究其原因就是南歐的地形沒有西歐、東歐那麼平坦。蘇聯東歐部分也是以平原為主,也有利於發揮閃電戰的威力,如果是在地形複雜的區域,閃電戰的威力就會大大減弱,比如熱帶雨林地區、山地、高原等。
閃電最喜歡的排兵佈陣就是將重兵集結於邊境地區。當年蘇聯將重兵集結於邊境,結果德軍第一波攻擊就殲滅了大量蘇軍。當年的波蘭也是吃了這樣的虧。後來蘇聯利用廣闊的戰略縱深,分兵節節抵禦德軍。最終閃電戰的威力大大減弱,越是隨著戰線延長,閃電戰的威力越小。
戰線過長同時也導致德軍後勤補給出現了短缺,導致閃電戰的後勁不足。一旦閃電戰沒有足夠的後勤補養,用於閃電戰的坦克、飛機、裝甲車便會出現戰力不足的情況,進攻的勢頭也將大大減弱。隨著戰爭的深入,德軍的後勤補養越來越困難,也就越無法發動閃電戰。
如果德國不能掌握制空權的話,閃電戰也就無從說起,地面上的軍隊甚至會成為空軍的活靶子。當德軍掌握制空權的時候,地面部隊配合空軍可以發動閃電戰;如果對方掌握制空權,地面部隊越是集中越是活靶子。二戰後期,盟國軍隊的空軍力量大大增強,蘇聯、美國等盟國逐漸掌握制空權,德國便再也沒有發動過閃電戰。由於蘇聯掌握了制空權,反而在1944年發動了十次針對德軍的突襲。沒有了空中優勢,德軍也只能節節敗退。
德國使用閃電戰擊潰了大量蘇軍,而且佔領了大片領土,取得了豐碩的戰果。蘇聯被德國的第一波攻擊徹底打蒙,對待閃電戰也非常不適應。但是等蘇聯回過神之後,利用廣闊的戰略縱深,以及強大的國家實力最終阻擋了閃電戰的攻擊。蘇聯很好地化解了閃電戰,閃電戰最終以失敗而破產。
蘇聯之所以能夠打破閃電戰的攻擊,正是利用了蘇聯廣闊的戰略縱深,使得德軍戰線越拖越長,導致後勤不足,加之冬天來臨。
-
19 # 島主說事
二戰德軍的閃電戰有無破解方法呢?世界上並無絕對的事,何況德軍的閃擊戰從理論到實踐的時間那麼短,出現漏洞是很容易發現的。至於破解閃擊戰的方法,德軍在二戰中那麼多場戰役的失敗不是很好的例證嗎?
首先,閃擊戰並不意味著就能打贏,它受多種因素條件制約。二戰古德里安建立閃擊戰理論,是他的個人能力和才能高於常人嗎?也不是的,有過一戰經歷的高階指揮官,德軍中比比皆是,甚至當古德里安提出閃擊戰想法時,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到國防軍將領們的反對和抵制。
可是,閃擊戰卻意外地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什麼原因?還是因為德國的戰爭潛力不夠,希特勒的野心與迅速發動戰爭的節奏與閃擊戰合上拍了。可以說,沒有希特勒也就不可能有閃擊戰。
從德軍發動閃擊戰的過程就能看出,1936年希特勒開始擴軍備戰,1938年才開始重視裝甲部隊建設,到閃擊波蘭時也才是對閃擊戰的一個昇華,把理論上升到實踐檢驗的高度,不能說閃擊戰的過程太短,起碼不打個幾場大戰,是不可能說它很成熟。
所以,雖然希特勒早有進攻蘇聯的想法,卻在閃擊西歐和佔領法國以後,並在隆美爾帶兩個裝甲師在北非打敗英軍後,他才心裡有了底氣,三個集團軍群進攻法國,組建古德里安裝甲集團,就是為進攻蘇聯作鋪墊,這是對閃擊戰的再實驗,也是對進攻蘇聯做必要的演習。
從這個層面看,雖然閃擊戰贏得佔領波蘭和法國等戰役的勝利,但德軍卻沒有對閃擊戰的短板,以及進攻對手的地理環境對閃擊戰的制約影響進行過深入研究,閃擊戰除了突然襲擊帶來的冒險勝利外,隨之而來的補給困難等制約因素,遠比成功因素影響大,這一點德軍考慮的並不成熟。
其次,二戰德軍的閃擊戰有沒有缺陷?前面說了,既然閃擊戰那麼厲害,為什麼德軍還失敗了呢?除了閃擊戰短板問題沒有解決以外,恐怕閃擊戰對戰場環境的要求和戰爭潛力是最重要的支撐。
莫斯科戰役以前,德軍打一場贏一場,所向披靡收穫頗豐。可是,從莫斯科戰役開始閃擊戰為什麼就不靈了呢?因為德軍進攻莫斯科時蘇軍有了準備。這就不難看出,在有準備的對手面前,閃擊戰是沒有優勢的。
實際上,德軍閃擊波蘭和閃擊法國都事先做了鋪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突然襲擊。閃擊波蘭前,德軍搞了個化裝波軍襲擊德軍通訊站的小動作,進攻挪威以前,也搞了一個扣押英國300名商人的小動作,所以,閃擊波蘭和進攻西歐算不上突然襲擊。
而閃擊蘇聯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突然襲擊,德軍三路進攻,是在蘇軍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展開的,其它不講,德軍發動進攻向蘇聯境內進軍時,蘇聯支援德國的煤炭火車還在向西開去,哪有這樣打仗的對手?
所以,貌似閃擊戰跑得很快,那是建立在蘇軍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甚至蘇軍的軍火庫都沒開啟,飛機還在機場沒有加油,坦克還在倉庫沒有卸掉蓬布,這樣打仗誰都打得贏。
但到莫斯科戰役就不同了,蘇軍用生命和鮮血總結了經驗教訓,不能再用步兵與裝甲硬拼了,德軍的裝甲坦克也不是無懈可擊,起碼戰線太長、補給困難、步兵跟不上節奏等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朱可夫正是利用了這個缺漏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
第三,閃擊戰過分依賴裝甲快速進攻,帶來的是雙重傷害。舉三個例子,莫斯科戰役,有人說是氣候因素影響了德軍進攻,實際上是博克元帥調走古德里安的第57裝甲軍,導致南線進攻出現漏洞,讓朱可夫打掉了德軍的鉗形攻勢,迫使古德里安第2裝甲叢集退出了戰場,才使德軍全線崩潰。
斯大林格勒戰役,當保盧斯第6集團軍佔領城區大部分地區後,希特勒將第4裝甲集團軍調到了高加索,從而讓蘇軍發現了德軍的戰略意圖,導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
發生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戰鬥打響才幾天,希特勒又將兩個裝甲師從戰場調走,導致蘇軍趁虛而入,莫德爾在北線遭到失敗,堡壘行動被迫中止。
這三個例子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德軍發動的閃擊戰,對裝甲坦克的依賴程度太高,離了裝甲部隊就打不了仗。反過來說,閃擊戰的破解方法也簡單,只要解決了裝甲快速機動問題,閃擊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那麼,蘇德戰爭,德軍的閃擊戰為什麼打敗了呢?一來蘇聯的地理環境制約了裝甲坦克的作戰半徑。丘陵山地河流,這些客觀條件都對閃擊戰不利。戰爭打響後,曼施坦因的第56裝甲軍就在波羅的海三國的沼澤和原始森林轉了半個月的圈。
二是德軍的補給和裝備補充問題。縱觀德軍在東線幾場大戰,無一例外地都輸在補給和戰線太長上面。莫斯科戰役,古德里安因第57裝甲軍調走而被迫撤退;斯大林格勒戰役,保盧斯因缺乏燃油,100多輛裝甲坦克無法挪動,曼施坦因也是因為裝甲力量不夠差30公里就能完成救援任務;而在堡壘行動中,德軍更是因為虎式坦克遲遲不能到位而一再推遲進攻時間,導致蘇軍有了充分的準備。
三是閃擊戰只能起到突然打擊的效果,卻不能一戰打完全程。不管德軍指揮官水平比蘇軍高多少,也不管德軍單兵素質高蘇軍士兵許多,但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擺在那裡,德軍每次的進攻都是裝甲打頭陣,但後面就管不了啦。
從上面分析看出,閃擊戰有它存在的平臺,其根本要義就是突然打擊和快速機動,但在對手掌握了主動權的情況下,閃擊戰就失去了優勢。而就防禦作戰來講,閃擊戰並不適用。至於破解辦法也很簡單,避其鋒芒,打蛇七寸,抓住了補給和油料重點,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
20 # 勤勞的軍建
二戰德軍的閃電戰有無破解方法呢?
德軍在二戰初期採取閃電戰的戰爭模式非常奏效,在短時間內就佔領了法國,迫使法國無條件投降。又採取閃電戰戰術,攻佔了前蘇聯半壁江山,並且兵臨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使當時蘇維埃政權搖搖欲墜。
實戰證實了德軍的閃電戰,在當時的戰場還真實用。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用閃電戰戰術對付一個弱小國家還可以,如果對付像前蘇聯這樣地面遼闊的國家,就顯得底氣不足。首先是德軍的後勤供應上不去,導致包圍莫斯科幾十萬德軍凍死凍傷,從而失去戰鬥力。使斯大林趁機來了個大反攻,在國內擺了幾個戰役,一氣呵成的就把不可一世的德軍趕出國境,又趁熱打鐵、勢如破竹的一舉消滅了德軍,並佔領了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因此德軍的閃電戰是可以攻破的,閃電戰體現在快字上,那就是利用空中優勢和地面的鋼鐵洪流迅速向前推進,使一切弱小國家無力抵抗。
破解德軍的閃電戰我認為應採取誘敵深入、切斷後勤,然後再將其包圍各個擊破。切斷他們後勤供應,飛機和坦克就沒了燃油,那就等於一堆破銅爛鐵,因此就失去制空權,地面光剩步兵沒有坦克掩護,行動就遲緩不便。這個時候被侵略的國家就可用飛機對德軍任意轟炸,坦克、裝甲車帶著士兵向德軍陣地衝鋒陷陣,可以說幾天就把被包圍的德軍乾淨徹底的消滅。
我講的是二戰時各國的武器裝備,如果現代化戰爭,比如我軍對美軍作戰,無論美軍用何種閃電戰術,我軍決不能放他們進來,他們進入國內後中國就損失慘重。因為他們有大型運輸機,幾個小時就能把幾個旅空降到北京,可想而知有多麼的可怕。因此現代化的戰爭必須竭盡國力把侵略者拒之國門以外。這就要求我軍利用現有武器裝備,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寧可前進一步死,決不後退半生,用生命捍衛祖國的安全。
回覆列表
就是正面吸引敵方,同時派部隊從敵人兩翼迂迴機動,最後完成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