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向上開花向下生根

    應該是“今時清官第一”吧,指的是清朝的于成龍。于成龍常年只吃青菜不吃肉,即便位居要職,生活也從不鋪張浪費,他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

    他家裡出身草根階層,他三十多歲也只是中過一個貢生,後來他的哥哥又去世了,所有人靠他一人養活。這時朝廷委派給他的一個職位,地點非常偏遠,家人都反對他去,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要去。

      當時那裡十分荒涼,城裡邊只要六家居民,很多都是茅草房,縣令死的死逃的逃,也不管那些人,畢竟這樣的地方沒有幾個正常人願意待。但他去那裡呆了三年之後,羅城變成了一個嶄新的城市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便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從此,只要是他治理的城市,都會讓百姓安居樂業。于成龍。于成龍常年只吃青菜不吃肉,即便位居要職,生活也從不鋪張浪費,他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

  • 22 # 使用者3073195675800

    于成龍

    今時清官第一指”指的是于成龍。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人。清初名臣、循吏。于成龍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


    于成龍擅長書法,詩詞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後由其門人和孫於準輯成《于山奏牘》七卷附錄《詩詞合選》一卷和《於清端公政書》八卷行世。此外,于成龍任職直隸和兩江期間,曾組織編寫了他《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對整理和儲存當地政治、經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

  • 23 # 凌晨六點半8U6V

    于成龍字北冥,號于山,曾被康熙帝譽為“天下第一廉吏”。山西永民州人,于成龍一生艱苦樸素,為人作風嚴謹,在江南時,整日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終年不知肉味,被江南人們稱為“於青菜”。一生做過許多官職,比如布政使、巡撫、總督、大學士等職位。雖然他是大器晚成之人,但是一生仕途平坦,一直在走上坡路。

  • 24 # 靈魂穿越

    在中國的清代,曾經出現過兩個著名的廉吏:一個是禮部尚書張伯行,他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稱之為“天下清官第一”。張伯行任江蘇巡撫的時候,為禁下屬送禮,專門釋出檄文:“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汙。”


    另一個就是兵部尚書于成龍,于成龍任兩江總督3年之後病逝於南京署中,僅有的遺物是一個破箱和一個瓦缸,瓦缸中粗米數斛,破箱內只有一套官服、官靴。前來悼念的官員無不相哭失聲,就連“平時心憚成龍者,俱感動流涕”。康熙皇帝稱讚其為“天下廉吏第一”。

  • 25 # 使用者8304377064663


           于成龍生於明末,為崇禎年間的副榜貢生,山西來堡村人,與後來的名臣陳廷敬是同鄉及同門。于成龍出仕前便極有主見,處事公平深受鄉里人信任和推崇。

          康熙十九年,于成龍被擢升為直隸巡撫,並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康熙稱讚于成龍為“清官第一”,並御賜金銀,御製詩歌稱讚他,再次將他升任兩江總督(江南江西總督)。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於兩江總督任上積勞成疾,活活累死,終年六十八歲。于成龍死後,南京城男女老少皆痛哭流涕,走上街頭相送,康熙皇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賜諡號“清端”。

         于成龍死後,家中遺物除一套官服,幾升稻米和幾把青菜以外再無其他物品,清廉至此,當為後世楷模。因為于成龍平日三餐只以青菜為食,百姓皆稱其叫“於青菜”。雍正年間,于成龍牌位被朝廷請入“賢良祠”。

       

  • 26 # 外向微風6E

    被康熙皇帝讚許為今時清官第一的清代官員是于成龍,于成龍生於1617年9月26日,卒於1684年5月31日。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于成龍一生做過許多官職,比如布政使,巡撫,總督,大學士等職位。應該說,于成龍是大器晚成,在他44歲時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擔任縣令,期間,他的政績斐然,人民安居樂業,因此,受到兩廣總督金光祖的重視,在金光左的推薦之下,于成龍得以升官,于成龍的清廉果敢和智謀,以及他突出的政績,深得康熙賞識,連續將他升職,至康熙23年時,于成龍病逝,終年68歲。《中國明清的官》醫書中有對於成龍的簡介,而於成龍的簡介還被收錄到《四庫全書》,這是極為難得的

  • 27 # 使用者5538317338128

    康熙時代最大的清官就是張伯行

    由於當時官員薪俸極低,因此,要做到“一介不取”,很多人只能是降低自身的生活標準。與這種節儉型清官不同的是,張伯行生長在大地主家庭,衣食無憂,在他當官期間,一切花銷包括米麥蔬菜、衣服穿戴,甚至是磨面的牛、石碾都是從河南老家運來。

  • 28 # 筱林清風66019905

    張拳

    在中國的清朝,有一個著名的清官。他就是禮部尚書張伯興。他是個清官,被康熙皇帝稱為“天下第一官”。“好官”這個詞比較早出現在史記,意思是好官。自古以來就要以政為善,以治為善,以官為好官。不僅康熙帝多次舉薦提拔他,百姓也盛讚他為“天下第一官”。為官為民是張拳法始終堅持的原則。

  • 29 # 無心愛良夜

    康熙朝有一個清官很有意思,他被康熙認為是“天下第一清官”,最後還跟康熙在同一年去世,此人就是施世綸。


      施世綸是施琅的次子,顛覆我們想象的是,施世綸這個人長相奇醜無比。《清史稿》上有這一樣一段記載:“漕憲施公,貌奇醜,人號為‘缺不全’。初仕縣尹謁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醜耶?人面獸心,可惡耳。若某,則獸麵人心,何害焉!’”可見施世綸的長相是出名的,清人鄧之誠說他“眼歪,手蜷,足跛,門偏”,所以後來康熙賜他“施不全”的稱號。

  • 30 # XCDIZZ1983

    張伯行是清代康熙朝著名的文官,死後配享太廟,享受無上尊榮。作為一位官員,張伯行的人生無疑是十分成功,他為官清廉,一生勤勤懇懇,不僅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使用者,而且也獲得了統治者的高度讚賞,康熙稱讚他是“天下清官第一”,雍正帝還特賜他“禮樂名臣”的匾額,這在整個清朝都是十分罕見的。作為一位文人,張伯行是清代著名的理學家,一生著作頗豐,曾著有《困學錄》、《正誼堂文集》、《子學集解》、《學規類編》等,在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31 # 酆曌埊

    在中國的清代,曾經出現過著名的廉吏,他是禮部尚書張伯行,他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稱之為“天下清官第一”。“善吏”一詞始見於《史記》,意為良吏。自古以來,為政當施善政,治國當行善治,為官當做善吏。

    張伯行任江蘇巡撫的時候,為禁下屬送禮,專門釋出檄文:“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汙。”歷官二十餘年,以清廉剛直稱。其政績在福建及江蘇最為著名。學宗程、朱,及門受學者數千人,諡清恪。

    張伯行自幼即聰敏好學,受父親、祖父的影響,品德也很高。十三歲時就通讀了四書五經。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張伯行考中了舉人,四年後中殿試三甲八十名,賜進士出身。

    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補授內閣中書,從此步入仕途。張伯行做官雖晚,但他任官始終忠於職守,克勤克儉,因而聲名聞於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對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稱讚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在康熙四十二年,張伯行授任山東濟寧道,當時正值災荒,人民流離失所。他就讓人從家中運糧食救濟災民,又捐出幾船錢帛分發給百姓。到任後立即開倉賑濟,幫助百姓渡過難關。為此,他被指控擅動倉谷,應該革職問罪。張伯行認為“倉谷為輕,民命為重”,據理力爭,最終使上司免去了給他的處分。做官為民是張伯行始終堅持的原則。

  • 32 # 聖語0n9N

         在中國的清代曾經出現過兩個著名的廉史:一個是禮部尚書張伯行,他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稱之為“天下清官第一一”。

          張伯行任江蘇巡撫的時候,為禁下屬送禮,專門釋出檄文:“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文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汙”。

         另一個就是兵部尚書于成龍,于成龍任兩江總督,他一身清廉,連肉食都吃不上,中日也只能吃青菜,江南百姓就送她於青菜的外號。

         在對待案件上,他一方面鐵面無私,另一方面主張進行採取“寬嚴並冶”和“以盜冶盜”的方法在他手上許多冤案得以昭雪,被老百姓親切稱之為(“於青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字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