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南歸生

    個人覺得大二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其實挺正常的。就我個人而言,大二其實正處於一個忙碌階段,特別是師範專業。我們學校大二開始有微格實訓,偶爾也會穿插學校見習各種學習活動。週一到週五時間的時間,課程安排其實還是蠻緊湊的,週末卓越班也安排了相關課程,總體而言,課程相對較滿,但個人時間也還是蠻多的。因為我個人的規劃中是以學業為重的,所以週一到週五的時間,我基本上沒有出去兼職,除了完成各科老師安排的作業實訓任務外,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待在圖書館看看各類文學作品,只是週末會利用星期天半個下午的時間做家教掙一點點零用錢。所以,我大學期間,生活費一直都是父母給的,我自己做家教掙的錢以及獎學金那些錢,都是自己規劃安排,會拿來做生活費,也會存一部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情況。我覺得這種問題見仁見智,有的學生,家庭可能的確是比較困難,父母可能在生活費方面提供不了多少,那麼除了申請助學金之外,可以利用一小部分時間去做兼職,一是可以掙點生活費,二是可以積累經驗。有的學生,家庭條件還行,父母也能提供每月的生活費,那麼就合理安排這筆錢,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學業。總而言之,我覺得大二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這個問題,不同情況不同看法,但總體而言,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 22 # 1235678945231

    大學生消費行為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前進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失去了對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判斷,針對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內容掌握較少,不能真正學習到大學生的

    精神文化,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對大學生的未來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大學生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並解決這個問題。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依賴他人,缺乏自強自立

    第一,大學生消費普遍依靠父母和家人,不考慮家庭經濟狀況和收入現狀,隨意消費,過度消費的現象隨處可見,總是伸手就像父母要錢。

    第二,大學生在校園中,很多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消費的一種習慣和做法,因此無法安排好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願意參與勞動,不願意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在道德上與消費的價值觀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奢侈浪費比較嚴重,攀比現象嚴重

    第一,校園內部的宴請風很嚴重,導致了校園周邊存在很多餐館和酒店,每天都有很多學生去消費,人情世故在校園內盛行,很多學生根本沒心理會真情與道德,

    而是先將社會上的一股歪風邪氣帶進了校園,比如生日宴、老鄉宴等,還有情人節、聖誕節消費活動也是舉不勝舉,學校食堂下午5點就下班了,甚至有的學校沒有

    食堂,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佔據了主導思想,學生認清交往變成了大學的主要內容。很多學生的消費行為以學習需要為名,暗中較勁為實,不考慮自己的消費能力、

    消費需要和消費效用,只一味追求消費上的勝出,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比別人的好,在大學校園內這種盲目消費主要表現為瘋狂地購買最新款的手機、昂貴的名牌電腦

    等。

    (三)學生熱愛電腦遊戲,學習意識和積極性較差

    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就業和招聘中都會說大學生沒有太多能力,

    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專業性也並不強,不能發揮實際用途,這些其實根本原因都在於大學生在校園中熱愛網路遊戲,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已經降低很多,一些男生

    徹夜泡在網咖和酒吧,一些女孩子沒有太多生活費也要每個月大量開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她們甚至可以出賣身體,她們投靠“大款”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

    求,這種畸形消費汙染了校園環境,可謂傷風敗俗。

    (四)道德品質不良,誠信意識淡薄

    第一,大學生消費意識是“只買貴,不買

    惠”,命名見到有些產品是假冒偽劣,但是顧忌面子和同學的看法,知道是假的也會去購買假貨,一些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並不重視社會道德,而是重視面子和個人

    的虛榮追求,例如一些大學生購買了盜版和山寨貨,還硬要說自己的是名牌產品,吹噓自己的東西幾千塊或者上萬塊,讓自己成為同學之中的富人,這樣不僅對學校

    風氣產生影響,還影響了其他一些不願意攀比或是吹噓,愛面子的同學,也走向錯誤的道路。

    第二,大學生存在借錢不還的不講信用現象,國家為幫

    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實行助學貸款制度,但部分受益的學生信用意識淡薄,畢業後不及時還款甚至乾脆不還款。鑑於部分學生的信用缺失現象,現在的校方和教

    職工個人不敢為學生的貸款進行擔保。還有些學生向老師借錢,有的張口就借上千元,到時候卻並不及時還錢或乾脆不還。

    二、現代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階段是一個走向成熟卻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他們從小受家長的照顧和關懷。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壓力過大、精力分散,不讓孩子知道家庭的經濟狀況,

    導致許多學生不知道家庭的困難,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知道金錢得來不易。同時他們又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理財經驗,家長不在身邊照顧和指點,極容易受錯

    誤的消費觀的誤導,開支上沒有計劃,沒錢便向父母要;再加上部分學生存在著虛榮心,認為自己在消費水平上不能低於其他同學,為了自己消費水平不斷升級而不

    惜犧牲健康、教育或一些應有的社會責任;此外,大學生中經常出現情緒化消費。

    (二)家庭的原因

    現階段很多大學生都是家中的獨

    生子女,很多學生從小生活就養尊處優,是家裡的寶貝,不能被人罵,不能被人說,家長普遍對自己的兒女縱容和嬌慣,在消費上對孩子更是無限制的滿足。這些獨

    生子女進入大學校園後,學習動力沒有上漲,而是在消費動力上源源不斷的上漲,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大學生每個月高消費後還要吹噓,誤導了其他學生價值

    觀,讓大多數學生以為高消費才是能力強的表現,讓自己也有一種落魄感,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孩子的消費需求也有限,往往被誤導才有很多學生存在大手花錢的習

    慣。

    (三)社會環境原因

    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健康的價值觀也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觀,這些

    價值取向造成了大學生追求高消費的心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費觀念、消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並不

    成熟,很容易受社會上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從而形成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

    三、現代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對策

    (一)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

    中國大學校園要樹立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念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消費動力,要樹立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大學生要認清當前的發展環境,瞭解消費

    環境,掌握好每個月的生活費用,選擇理性消費,不斷提高自我的思想覺悟,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在消費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提高學生的個人價值意識,讓

    學生學會如何去消費,如何有效消費,如何讓錢花的實在,花的值。大學生要在新環境中,樹立新的消費觀念,培養適合現代化校園環境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讓自

    我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讓學生追求學習與專業技能的提高,不要互相攀比,追求物質生活。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產生在高

    校校園內,以校園為依託,是社會文化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大學文化品位的重要體現。這種群體文化以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靈魂,以形成全體師生的共同理想

    和精神支柱為根本,以傳播科學知識、開發智力資源、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為內容,以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為條件,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杜威在《民

    主主義與教育》中強調“:社會環境能通過個體的種種活動,塑造個人行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傾向。社會環境無意識地、不設任何目的地發揮著教育和塑造的影

    響”。校園文化的這種“無意識”、“不設任何目的”,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教育和塑造作用。

    (三)加強消費觀教育

    第一,開展消費

    的文明教育,定期為大學生開設消費文明教育培訓,讓大學生意識到在校園中不必開展高消費活動,不要攀比和炫耀自我的消費,不要追求物質生活,一切要節儉,

    消費不能只是反映出家庭的富有,更多的是反映出家庭和個人的精神文明狀況,反映出個人和家庭的文化意識、消費倫理觀、消費動力等等。

    第二,和諧社會消費觀念,在新經濟發展時期,提倡和諧消費觀念與生態消費意識,讓大學生重點學習如何提高自我的消費價值,要在消費時也考慮到社會持續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關係,提高自我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消費與市場發展的平衡性,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消費的教育中,消費觀念與自身的消費實踐做法要有效結合,要實現自我消費心理、消費計劃、消費方式、消費市場的完美結合,保證自我消費的理性與能力是吻合家庭與社會發展節奏的。

    第四,增強大學生的自我理財能力,其實每個月的生活費沒必要都去消費,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只有做到從個人生活和個人消費中節儉一部分錢出

    來,才能實現理財,日積月累,會有一筆小小的財產和收入,可以作為未來進入社會後的資金,這也體現出來一個人的消費素質,只重視消費而不重視理財的人只是

    一般或者較低的消費素質,只有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素質,才能控制住浪費的觀念,停止消費熱潮

  • 23 # 小譚同學阿

    大二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不過分吧,很正常的。中學期間,學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天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生活費都是來自父母。高中畢業以後,步入大學,我們還是學生,我們的任務還是學習知識,雖然我們的自由時間更多了,有些同學選擇做一些兼職來補貼日常開銷,但是,這種收入是很低調,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所以,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向父母要生活費是正常的,並沒有不妥,在大學裡多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我們可以加倍的報答父母!

  • 24 # 易小小yang

    大二學生還向父母要生活費很正常的一個事,在讀大學期間沒有經濟能力就只能依靠父母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即便有一些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自己賺錢自己養活自己,但這也只是少數,不是說所有學生是那樣,再說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兼職賺錢,即便有一些剛開始工作開始實習前期向父母要生活上的補貼的也是正常的,剛開始工作的微薄實習工資不足以支撐現在房租水電吃飯以及平常生活開銷的也不在少數,當已經完全開始正式工作了,收入已經完全能足夠滿足日常的生活開銷過後就可以不再向父母索要生活上的補貼了

  • 25 # a呼啦傑a

    你上學的時候他們給你生活費,你工作了給他們生活費也是應該的。

    父母問你要生活費,也不會要一個天文數字吧,有能力就給吧。告訴他們你每個月的必要花銷,和你的薪資待遇,讓他們知道你每個月能夠餘的錢數,他們也不好意思問你要太多。

    再者父母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是幫你存著,怕你亂花,有多餘的錢就給父母吧

  • 26 # 二貨文

    我認為大二向父母要生活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學生大部分週一到週五還是要上課,週六周天可以去做點兼職,但是兼職也是天天有,也不能長期維持生活。

    我讀大學時候,週末就去做兼職,但是還是挺難得,學校比較偏僻,每次兼職早上6點就起床,晚上10點才回來,比我現在上班累多了,那時候也沒什麼渠道,只知道去做促銷,發傳單,一天80塊錢。

    暑假的時候我就在打暑假工,學校裡面的企業裡當兼職客服和後臺運營,一個月按提成 底薪是1500 ,差不多一個月2200左右,自己在學校寢室偷偷煮飯,超級節約,一個暑假就用了500來塊錢。說實話對於女孩子來說我感覺到十分辛苦,但是還得堅持。

    後來寒假我就去工廠去幹活了,工廠超級累,一天99塊,每天中介開車來學校接人,晚上又送回來。流水線的活路,我真的是第一次幹。沒法還得咬牙堅持。

    後來大二暑假我學聰明瞭,開學了我去幫別人賣被子,一套380 ,提成80 兩天就賺了1800多,高興得很。就這麼東一下西一下,後來就維持到去實習。

    但是要說大學生賺錢,我覺得還是好好讀書比較好,比較獎學金是真的高,我們以前每學期考試了有專業獎學金,每年有國家勵志獎學金,再不濟還有助學金,助學金挺高的好像一年是4000,我都有幸拿到過這幾種獎,出來上班房租挺高都是拿的獎學金去付的房租。

    怎麼說呢父母能幫助孩子還是要幫一下,自己親身體驗,覺得還是很辛苦,有好日子誰想這麼辛苦呢,做人只要不好吃懶做就行,有糖吃盡量不要去吃苦。不過我經歷了這麼多我覺得對我是好事,我更加堅強了,後面出來工作做任何事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了。

  • 27 # 莉莉粒粒啦a

    大二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是正常的。

    首先,大二學生還生活在校園裡,還是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雖然大學的生活費用不是很高,但畢竟學習才是他們最主要的事情。其次 ,有的學校會有一些兼職,但工資是很少的 ,而且很費時間,所以還是不很推薦。最後,大二是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還是希望可以以學習為主,努力學習 ,以後可以找個好工作,掙更多的錢。

  • 28 # 江南又逢李龜年

    具體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吧

    如果自己家庭經濟情況尚可的話 並且本專業的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 建議還是優先選擇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可以多準備一些考試(比如四六級 計算機二級 雅思 託福等)這些東西產生的收益雖然暫時看不到 但是對於職業發展特別重要

    如果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學有餘力的情況下 可以去試試一些能提高能力的兼職(比如家教)能幫爸媽減輕負擔的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掙錢可以看做一個技能 早晚都要學習 都21世紀了 讀書不一定要清貧 生活才是你的原則

  • 29 # 迷茫的一隻00後

    本人目前浙江一本科大二學生,大二學生還向父母要生活費至少在我們學校來說比較普遍,在全國高校來說應該也比較普遍。

    大二的這個年齡基本已經成年,在國外如一些歐美國家或許他們已經開始學著自力更生不再向父母要生活費(當然父母親也不會主動給),但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國外的一些國家青年自主獨立的能力更強,而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愛著管著,自我的獨立意識比較薄弱,短期能夠實現經濟獨立也是相當困難,當然也只好向父母要生活費(父母當然也會主動給)。所以站在大部分中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的話,應該是理所應當的。

  • 30 # 上善若水治國烹鮮

    我本人就是大三,來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家庭經濟水平一般,二線城市,一個月生活費1000,最近加到1200。其實就算自己在外面做兼職,能夠賺取生活費,我可能還會要生活費。

    其一:在學校兼職工作,,父母肯定也會擔心影響學業,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擔心,所以不能直接跟父母說。

    其二:父母給的生活費,也是間接對我們的愛,這是愛的一種表達,不應該拒絕。

    其三:就算父母給了生活費,我們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報答父母;父母生日可以買點他們喜歡的禮物。現在好好學習,以後工作賺了錢,在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以上是我作為大三學生自己的觀點,若有不對,希望大家能夠幫忙指出

  • 31 # 小個子大個子

    個人覺得很正常。我本人讀大學四年都是跟父母申請生活費的。每個人的能力有限,當我們沒有能力做某些事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是求助於父母。講句實在話,大學裡生活費不是父母出的只是那麼很少一部分人。有些是家庭條件不好,家裡根本不出錢,自己也不想因為經濟這方面原因放棄上大學,沒辦法只能逼自己去做一些兼職讓自己的生活費有著落。(現在這種情況相對而言少很多了,因為現在地方和國家都有很多的資助政策。)有些是因為自己在大學裡完全有能力去掙錢了不需要跟父母要生活費。在大學裡確實是有一部分人善於經商,自己嘗試著去創業而且做的還不錯。這種學生一般來說不會跟家人要生活費,即使資金遇到困難了,自己能想辦法解決的都自己解決,但畢竟都是少數。

    所以大學四年跟父母要生活費平常心看待,就是很正常的事。

  • 32 # 怎渡山川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身為一名大學生,其實首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大學生,去掉大字,還不是學生。

    上大學主要是學習知識,把知識掌握在自己手裡,增長見聞。

    兼職可以,但是不要把兼職做成自己的主業。大學四年好好學習,把握知識,才能向更理想的崗位前進,才能爭取一份好工作,掙錢了再來孝敬爹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理解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網路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