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搬磚博士008
-
2 # Flow690
這個問題要回到讀博士的初衷,碩士其實就能看出來,多數的學生不是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是想以較低的付出混一個較高的文憑標籤,很多的研究生都是在沽名釣譽,博士你有研究成果,有科研抱負,就是平臺不高,長遠來看也會漸漸被人認可,真金不怕火煉,真金還是有的。未來會越來越規範,重來不是嚴不嚴的問題,如果你覺得查論文好嚴,是你自己不配做研究生。
-
3 # 國全9449
博士的出路比本碩好太多,尤其理工類,所謂難是指選擇難,想更高的要求難而已。
-
4 # 尋找沙雕網友
讀到博士能堅持拿到博士文平的都不會差
-
5 # 小羅大仙
這個跟含金量有關係,有些人讀博士為了鍍金,有些是喜歡讀書,有些是沒什麼事情做只能選擇讀書,但是中國博士這麼多,有價值的很少
-
6 # 三言兩語abc
讀不讀博士,選擇什麼專業的博士,應該考量三點。一是興趣,是否喜歡,這是基礎。二是能否帶來好的物質生活。光有興趣不行,還要考量實際。三是看未來職業的發展前景。
-
7 # 泰瓦蘇莊
分情況吧!
第二,單純是為了學歷,鍍金,其實在大陸,考個雙一流的名校碩士學位,就已經非常有用了,可以刷掉全國79%的人,讀碩時間所佔人生時間少,你就可以有更多時間鍛鍊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全面。
-
8 # 在下千城
報告!我覺得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目前就在讀博士,而且也面臨著未來找工作的困難。
僅從我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讀到博士,相對來說還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但是這種優勢並不是非常大,也就是6:4的比例上。優勢佔60%,劣勢佔40%。
01
這60%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呢?
別的先不說,光“博士”這兩個字,在大陸至少還是受到認可的。
比如你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說自己是博士,或者遞名片的時候寫上博士,大家至少還會對你感興趣,希望和你深入溝通一下。
尤其是在公司、單位裡面,特別是你和你和公司高層接觸時,一個博士頭銜還是很管用的。而且,相對來講博士的待遇雖然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的。在一線城市,工資均價能在1萬以上,比碩士和本科生的起點要高一些。但,考慮到讀博士還花了不少時間呢,這麼一比,在工資上其實比較吃虧。
02
那40%的劣勢,在什麼地方呢?
一個很關鍵的、不可逆轉的因素,就是博士畢業一般都30歲左右了。一般人都工作四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了,但你卻剛開始工作。比如說,我本科同學都已經工作8年了,但是我寫作還沒有找工作。這其中的差距,包括收入上的差距,家庭、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差距,不用說,相信你也能明白。所以,如果你關注這些劣勢方面因素的話,那建議不要讀博士,這確實是一件很吃虧的事情。就好比你同學賺了8年錢了,你卻還一分錢沒掙,心裡肯定不好受。但如果你關注那60%因素的話,讀博士還是比較划算的。但最終選擇哪條路,就看你自己的決定了。
-
9 # 寶船59
中國逐步進入資本社會,知識經濟將主導未來。人才戰略已全面啟動,博士一定會迎來高光時刻!
-
10 # 無痕ty
為啥我遇到的博士,一個混的比一個好?
怎麼網上總有些人說博士差?
這到底是現實,還是文盲的幻想?
下面的圖片,是在某人才網上隨便截圖的資訊,好不好,自己感受吧!
-
11 # 紅塵修煉者
我覺得不值,還不是一般的不值,是非常不值!
1,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八九十年代,電視裡面經常放的電視劇,就是《北京人在紐約》,《上海人在東京》之類的,就是這些個崇洋媚外的電視劇,把華人那個羨慕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心情,那是撩的相當帶勁兒。
雖然電視裡面放的是留學生,不是題主所提到的博士生,但是我感覺實質是一樣的,就是那個時代對文憑的極端重視,已經深深的篆刻在了心裡。
這裡先且不說,眾望所歸的一些留學生博士生,在我們農村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大專生,大家都已是羨慕不已,記得一個詞嗎?“山溝溝裡飛出了一個金鳳凰”,就是這樣來形容他們的。
那個時候如果誰家出了一位大學生,那是需要非常隆重的慶祝的,一般的話就是放三天的電影。讓親朋好友七里八村的鄉里鄉親都跟著慶祝羨慕。
說真的,如果那個時候誰考取了一個博士生,基本上大家都會認為,將來他是要當省長,省委書記的了。
2,
隨著90年代末國家對教育的支援與投入,高校的擴張,到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的確現在的碩士和博士,隨著高校的擴張,其中的水分也隨之加大了,有人說,現在的碩士只相當於之前的本科水平,而現在的博士也只相當於之前的碩士水平,甚至還不如。
確實大家也能感受到現在的孩子,比起我們那個時候,吃苦的勁頭和奮鬥的精神,都要差一大截。
但是這也不能怪現在的孩子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不用像過去那樣溫飽都解決不了了,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誰也阻止不了也改變不了。
現在也有很多的新聞報道,說現在讀了一場大雪,比其他的沒有讀大學,一個初中畢業的都不如混的,更別說那些讀的碩士博士的,都已經變成窮光蛋了,而碩士博士讀出來之後又怎麼樣呢?工資水平卻只有三四千塊錢,頂多是5000塊錢的樣子,你說這些錢能夠花出去的學費嗎?
在此我也不是完全唱衰那些博士生,碩士生,如果你學習成績非常好,你讀博士之後出來搞研究工作,為國家的科研做貢獻,這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成績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提不上去,我想你還是重新考慮一下比較好。
3,
現在講一下,在當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最大的人生理想和意義呢,就是跟著國家的形勢走,到軍營去。
讀書已經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了,而去當一名人民解放軍的戰士卻能夠。
讀書只能夠讀成窮光蛋,越讀越窮,而當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在部隊待遇也好,現在退伍了,國家還包分配,直接進政府機關。
所以總結一下,現在最好的前途不是讀書了,那些讀死書的該換換腦子了,現在最好的前途就是去當兵,既能保衛國家,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挺好。
-
12 # Inet666
你沒有感覺這兩年大陸變化很大嗎?等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過後,人們就知道博士與碩士、本科生的差距有多大了。
-
13 # 帥小西De
一路本科、碩士、博士讀下來,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樣,畢業後留在高校做一個普通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大富大貴和人中龍鳳,但是生活卻也過得溫馨、快樂。作為一個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個人覺得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堅持"讀博值得"。
不少人持有"大陸博士研究生學位含量不高"的觀點,想要說清楚這個疑惑,可能得扯出"土博"和"海龜"的糾葛。和之前不同,如今博士畢業生求職除了看學校層次,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科研成果,如論文、獎勵等。
比如,小西結識的一個師弟,985大學本科碩士後選擇去南洋理工大學讀博,也許是不習慣環境或者個人鬆懈,幾年間實驗進展不順利(導師散養型)、沒有科研產出,只能遺憾回國,之後在一家環保公司。
另外,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得看具體的單位和區域,在很多單位碩士學位都有不小的競爭力。如何認定的關鍵是看個人的職業規劃。
2017年,我的一個老鄉,同城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去了省內一家"果園",年薪15萬左右的他出路並不算差。他們果園之前還來省內幾所高校引進一些博士生,當地能給一套房(或給等值安家費)、科研經費,做一些品種改良和技術升級。
聊上面的一些個例,我是想說明某些博士生的"出路"不能代表整個群體,就大機率上來說,博士生求職有難度,但是可供選擇的崗位真不少。
2019年,我曾去工信部組織的博士生巡迴招聘會現場觀察過,地方院校對於博士的需求真不小,而會場登記、投遞簡歷的人卻不多,大部分都已提前鎖定工作崗位(比如導師推薦)。相對來說,博士夫妻求職同單位的難度大些。
比如,湖南省除"長株潭"之外的幾個地級市給出的博士人才引進待遇真的不錯,關鍵是很多博士生都想留長沙。記得在會場,有一對博士戀人,男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女的是湖南大學材料學博士,和吉首大學(已升入一本)的老師達成意向。部分高校,對於科研成果顯著的博士,甚至放開男生35歲的年齡限制到38歲。
其實,博士生就業具有明顯的"屬地就業"特徵,如在什麼地方讀書,就傾向於留那邊工作。一是學校的影響力和導師關係網在本地,較容易就業;二是不少人讀博期間已戀愛或成家,物件同城工作、自己讀博,很自然的留下,比如我。
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往往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後都沒有想明白一個核心的問題:"我為什麼讀博?"。這個問題和9月底很多人迷茫的"我為何考研?"一樣。就我個人而言,選擇讀博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我想了2年,博士期間曾想過放棄。
給大家分享我熟悉的兩個博士朋友經歷:
1.本科階段校學生會共事時結識的數學專業的妹子,碩士轉本校計算機方向。
她讀研後發現,對於程式設計等不是很感興趣,不想去一些IT公司做技術骨幹、工程師等。後來,他和自己的導師聊了之後發現,原來留高校教學、科研就可以有些不一樣的改變。因此,她留本校繼續跟著碩士生導師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長沙理工大學任教。
時常有些聚會,曾和她也聊過這個話題。她給出的答"讀博值得",非常喜歡如今的工作和生活。
2.媳婦單位的一個同事,放棄公務員崗位繼續讀博。
碩士畢業後,他考公成功,工作一年後又放棄了很多人羨慕的崗位。繼續回華中科技大學跟著他之前的導師讀博。之前,他猶豫的時候曾找我聊過是否要去讀博,個人還是傾向於值得讀。聊天時他說過,大約是預計4年半畢業(2020年12月)。
之後,他導師有心讓他出國做2年博士後,力爭多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留校。
當然,讀博之後,比如說進入普通高校做個講師起步,收入也許真不如大家想象的高。年薪大約在10-12萬比較常見(985高校特聘副教授能給到24萬元/年),甚至還少一點。可是,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國家、省部級課題後的科研獎勵還是十分不錯的。
後期個人成長晉升後,收入和其他人一樣都會水漲船高,潛力還是挺高的。不過,博士畢業不容易,碩士畢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想走科研路的同學沒必要強求讀博。這也是為何每個博士畢業後對博士研究生學位比較認可的原因,真的不容易!
每個人選擇讀博的理由不同,不想讀博的理由也有很大差異。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
14 # 手機使用者5746928904
大陸太多博士,真心不是科研的料,只不過就業壓力下,不得不提高學歷。而大環境也是,高等教育也成普及,以前的人才選拔功能在擴招後就已喪失,現在沒有什麼能代替過去高考的選人功能。
-
15 # 手機使用者5831169492
讀書是提高自己能力,文憑能代表你的學歷,學校要的是分數,社會要的是能力。
-
16 #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國內博士的培養水平越來越高,含金量也越來越足,在國內985級別的高校讀博士完全值得,如果將來想進高校,可以出國做兩年博後,因為有些高校進人時有海外留學經歷要求。不過,如果你足夠優秀,這個門檻也不存在。
整體來看,博士學位是可以獲得的最高學位,博士畢業後出路一般都不會太差,下面葉秋會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
國內博士出路差嗎?說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華為八博士年薪百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八個人沒有一個人有海外留學背景,只有秦通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非大陸高校背景,華為是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的通訊類企業,他們給這些博士開出這麼高的年薪說明了他們對國內高校博士的認可。
還有最近很火的90後美女博導、教授李琳,博士畢業即被南方醫科大聘為博導教授,本科電子科大,然後北大醫學部五年直博,沒有一點海外留學背景!什麼待遇呢,年薪90萬(稅前,優秀骨幹是70-90萬,她拿的是最高階),安家費220萬(優秀骨幹180-220,她拿的也是頂級),科研啟動經費400萬(300-400,她拿的還是頂級),妥妥的人生大贏家,出路差,不存在啊。
有的人可能還停留在中國培養的博士水平距離國外有較大差距的早期印象上,其實,中國的博士早已今非昔比了,2018年SCIENCE的青年科學家獎就頒發給了萬蕊雪,清華大學博士後,施一公的學生,很多人對這個獎可能不是太清楚,葉秋簡單介紹一下,獲得這個獎的人每年只有四個,全球範圍內,頒發物件是兩年內獲得博士學位的,這個獎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顏寧30歲時博後進清華直接就是教授博導也是因為獲得了這個獎項!萬蕊雪獲獎可是實打實的硬實力,九篇共同一作的頂刊,七篇science,兩篇nature!
所以,大陸高校的很多博士水平很高,出路也很好!
上面這些都是頂級博士,那一般博士呢?葉秋博士是西安某985高校,師兄弟姐妹博士畢業後基本上就去了高校,比如西工大、西北大學、電子科大、西電、長安大學、西安理工、西安工程、西安財經、陝西科大等高校,也有的去了研究所,例如南京十四所(待遇很不錯)、洛陽612、613,石家莊四十所還有西安、綿陽等一些研究所,待遇的話,去研究所的高於高校的,研究所的剛畢業一般15萬以上,二十萬左右,高校老師就少多了,不過勝在穩定!
所以,大陸博士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出路也沒有問題!
-
17 # 高校人才真經
國內博士仍然是高校教師的主要來源
就以真經所在的211高校來說,近幾年來每年招聘各層次教師50餘名,其中,國外高校博士畢業的不超過30%,加上國內博士畢業出國做博士後的,比例也不高於50%。如果覺得211高校的層次還不夠,我們可以看看985高校。先看看985高校的招聘啟事。比如天津大學的預聘制教師招聘條件如下:
又比如人民大學的青年學者和師資博士後招聘範圍如下:
很明顯,沒有哪所高校在招聘時只招聘海外博士。事實上,近年來從一些985高校的同仁那裡瞭解,他們每年招聘的具有海外博士學歷的比例也就在50%左右。這說明什麼?說明其他50%的新教師都是國內博士。在招聘海外博士方面,恐怕只有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比例會高一些,其餘大多數高校的教師主力仍然是國內博士。所謂高校教師必須有海外經歷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對國內博士的招聘渠道始終是暢通的。
大陸博士成長並不落後於海外博士
我們曾經做過一些跟蹤青年教師成長的工作,主要是透過每年的職稱評審和人才計劃評審來發現人才成長的邏輯關係。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一些規律:
——先說職稱評審方面。高校職稱評審一般有正常晉升和破格晉升兩種渠道。其中破格晉升主要針對青年人才,以評論文為主。海外博士通常在進校初期的破格評審上有優勢,因為很多海外博士利用國外優質平臺和團隊影響,很容易出高水平論文,特別是材料、化學等方面,比之工科高校學生來說,優勢很明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博士藉助在國內形成了人脈優勢和平臺優勢,很快就實現了趕超。國內博士更容易拿到大課題(子課題),能夠跟著導師評成果獎勵,有更充足的經費,也可以使用導師手下的研究生來做事情。因此,在正常晉升通道中,國內博士就比國外博士更佔優勢。
——再說說人才計劃方面。從目前我校帶國家級、省級人才帽子的教師來看,國內博士佔了絕大多數(當然,其中不少去國外做過博士後或訪問學者)。而海外博士的人才稱號主要是青千,因為這個國內博士沒法去競爭。前幾年,發展得好的青年千人還可以繼續申報青年長江、青年拔尖等等,但近兩年,人才政策改變了,青千不能再申報青年長江和青年拔尖,未來青長和青拔中的國外博士肯定會越來越少。如果覺得211高校的人才還不夠有說服力,我們可以看看985高校的。下面是北京大學2017年入圍青年長江的人員名單(裡面有大家熟悉的《最強大腦》魏坤琳哦)。可以看到,這15個青年人才,只有3個是海外博士,其餘都是國內博士,而且,以北大自己的畢業生為主。
總的來說,在國內學術圈裡,國內博士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特別是留本校的博士。他們有現成的團隊,可以延續此前的研究,可以站在導師的肩頭往上走,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這些優勢恰好也都是海外博士所欠缺的。有些海外博士透過加入現有團隊可以實現快速融合。但還有很多海外博士回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國內的學術環境,還需要從頭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等到一切就緒,早就被人拉得很遠了。
除了高校,其他行業對國內博士的需求也很大
真經在高校工作,對高校相對更瞭解,但在以往的招聘工作中也瞭解到,企業對博士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博士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去企業工作。但隨著博士人數的增加和企業對博士需求的增加,博士去企業,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下圖是博士近幾年的就業去向圖。可以發現,2018年來,企業類聘用博士總佔比已經超過30%,幾乎接近高等院校的博士比例。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以及黨政機關近年來招收博士的比例增加,博士畢業生就業呈現多元化特徵。
而在實際招聘過程中,企業更傾向於招聘國內博士。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博士對國內行業情況更瞭解,很多博士在學習期間就參加了企業橫向專案,與企業實際生產有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海外博士去國內企業的意願目前還不是很強烈,國外工業界的待遇比國內高很多,去企業會有反差,所以,國內企業這一大塊人才空白,主要是靠國內博士來填補。除了正式招聘,很多大國企還設立了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招聘博士去做博士後。由於工作站有考核要求,所以企業每年都要想辦法招聘博士進站,為了吸引博士,還會給出很高的待遇。博士畢業如果沒有特別好的去處,先去做個博士後也是一條路。所以,我們也常說,博士畢業生只要想就業,真的是不愁地方去。那些哀嘆就業難的博士,還是適當改變一下預期吧。
大陸博士工作後,待遇並不會低於海外博士
如果博士能夠進入高校,那總體來說收入相對穩定,東部高校新進教師能達到10萬+,如果是走師資博士後專案,還會更高,西部高校、二本高校、民辦高校可能會低一些,但應該也有8萬左右。
一些高校在招聘時會對海外人才有傾斜,比如安家費、生活補貼更高一些,這都是為了吸引海外人才。而一旦博士進入單位開始工作後,單位就只會關注你的業績,而不會再去考慮你的學習經歷。年底績效考核,不會因為你是國內博士就少給你錢,一切都靠能力說話。好一些的高校會實行預聘制,非升即走,前面幾年工作壓力相對大一些。如果實在抗不下去,可以去次一些的學校,無非是面子上難看一點,但絕對也是有路可走的。
對於博士在企業的待遇,個人並不權威,而且,不同的行業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專業,高校都很難招聘到優秀的博士,比如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因為這些專業的博士在企業掙得更多。前段時間,華為招聘了8名頂尖博士,給了180-201萬的頂薪,給國內企業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杆。順便查了一下,這8名博士中,只有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其他都是國內頂尖高校的博士。
總結:學歷不是決定因素,能力才是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高校還是企業,都給國內博士留足了發展的空間,但能不能去,去了之後能發展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博士自己。前不久,南方醫科大學最年輕教授、博導李琳,南京農業大學最年輕教授、博導李珊引發了熱議,這兩位90後美女學霸都是國內博士,沒有海外經歷,其中南農的李姍本科還是雙非高校。她們的勵志故事告訴每一個國內博士:不要自我設限,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
18 # 樂雲
有網友問:“很多人博士文憑,出路還是很差,在國內讀書讀到博士,真值得嗎?”筆者的答覆:第一,提這種問題的人基本不是博士,而且對博士群體知之甚少。第二,大部分博士出路較好,發展空間也較大,個別博士出路差並沒有代表性。第三,從個人親身經歷來看,當年博士班的30多位同學,10年後普遍成為單位骨幹,年薪大部分在30萬+。第四,除薪酬待遇外,不錯的社會地位和發展空間,才是博士文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
19 # 五愛教育凌遠長著
一個人,能讀到博士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十分不容易。
博士學位,代表了讀書經歷,展現了學習過程,表現了知識水平,並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方面。
如不能代表品德高尚。
一些博士也會偷拿盜竊,也會殺人越貨,也會謀財害命,也會貪汙受賄,賭博吸毒。
如不能代表適應社會。
個別博士也會眼高手低,甚至於不能謀生。
特殊博士連如何保護自己也成問題。
故,博士不是萬能的,沒有不斷刻苦學習,永久奮發拚搏是萬萬不能的。
凌遠長著
-
20 # 中公教師網
博士是中國最高學歷,大陸讀博士的出路怎麼樣?以後該如何發展?
首先博士學位是中國最高學歷
博士是中國學歷學位中最高的,每年畢業的博士人數有十幾萬,並不多,博士一般學制是3年,但是很少有正常畢業的,一般都是3-5年畢業,也有很多博士,不能正常畢業,而拿不到學位。有的學校和專業對博士的畢業條件設定的很嚴格,達不到條件很難畢業,有時也會取決於導師。
其次再來說說在大陸讀博士的出路都有什麼
出路一、博士畢業可以進高校工作
現在很多學校招聘老師,都是博士起點,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後或是有海外留學背景,所以就像是以前碩士畢業,可以留校當老師的現象已經很少了。就連很多大專院校,招聘老師很多也都是博士學歷起點。
進校當老師是很多人的首選,畢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還有寒暑假,上班時間相對自由,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和孩子。這也是很多博士畢業,選擇進入學校或是留校當老師的原因。
出路二、博士畢業可以進大型的科研院所工作
現在很多科研院所的招聘都是博士,碩士想進去非常難,除非是985/211高校的碩士生。在大型的科研院所,博士負責產品設計開發,碩士負責產品除錯及測試、本科生負責裝置的售後,修理及安裝。比如24所、14所、38所都是這樣的結構,所以進入科研院所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出路三、博士畢業進入大型企業做管理、研發等
博士學歷的特殊性標誌著需要從事很多高階產品的專案。進入華為、中興等這樣的大型企業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能力,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和管理團隊,實現自己的相關價值。
出路四、博士畢業可以申請國外大學的博士後工作
很多博士想著畢業了仍然需要鍍金,就會選擇到國外更好的額大學進行科研工作,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視野。
博士以後的發展如何
博士的發展,還是需要靠自己,也要看進入的相關平臺,平臺好,自身的發展自然順利,可以說是事業和薪金的雙豐收。很多博士進入相關的企業,就會獲得高工,副教授,教授等職稱,以後的發展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當畢業後,學歷就成為過去,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回覆列表
大陸除非讀清華北大,讀完有機會進985,211高校,要不然還是去國外名校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