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心端直

    孩子長大成家後,在父母的家裡也沒有歸屬感。兒子曾對我說:“這是你們的家,不是我的家。”無論接不接受,這就是規律,成長的規律!希望老人明白事理,不要逆規律而行。

  • 2 # 款款深情93661566

    父母的家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為什麼老人在兒女家沒有歸屬感,就因為,兒女們有了自己的配偶,還有了自己的子女,特別兒女的配偶與老年的公婆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因為和你的兒女結婚,才到你們家裡來的,他們的目的就是成立他們自己的小家庭!生兒育女。組建一個他們自己的小家庭。對於公婆,或岳父母,他們沒有義務沒有責任來照顧你,贍養你這些跟她沒血緣的老人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她們對公婆,或岳父母,就不喜歡你們,沒有需要你幫忙帶小孩,或需要你做事的話,都不願和你生活在一起,多少空巢老人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的,兒女的小家庭不需要他們,也不願意跟你老人一起生活。所以說老人在兒女家中生活沒有歸宿感。遠不如自己一個人獨居還好些。

    有的年輕人對自己的父母親說,我跟我老婆要生活在一起一輩子,而跟你父母親只生活了二十幾年,當然是我的老婆更親更可愛了!都不想想你這二十幾年是誰千辛萬苦把你養大的。當你翅膀硬了,不需要老人了,你就可以一腳把他們踢開,你的良心哪去了?不思回報的白眼狼子女。想起都心疼不已。

    所以說父母的家的大門永遠是向著子女開放的,而子女家的大門,卻是父母可望不可及的。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極大的悲哀啊!

  • 3 # 一念9886

    1.個人生活習慣不一樣

    2.個人生活需求不一樣

    3.個人生活地位不一樣

    4.個人生活方式不一樣

    ……

  • 4 # 豁達的合川人

    因為兒子在家裡應該沒什麼的,要是有孫子了就應該有那感受,

  • 5 # tb1094388

    因為孩子家裡有外人,如果只有自己的孩子還好。父母家永遠是孩子家,孩子家不是父母家。你在別人家裡怎麼會有歸屬感。

  • 6 # 趁早涅槃重生

    因為那確實不是自己的家,小兩口和孩子是真正的一家人,所謂的成家不就是指結婚嗎,也就是重新成立了一個家,從原生家庭脫離出來。有的老人多數是公婆認為兒子的家就是他的家,各種為所欲為,這樣的老人特別讓人煩,沒有自知之明,也不會有好結果。

  • 7 # 幸福鋼筆v

    由於出生和成長的年代不同,造成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大家長期一起生活的話會帶來各種小的不適。不如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去幫幫忙,不需要時,咱就哪涼快哪待著唄!沒必要操心費力不撈好...

  • 8 # 述臻塑機

    因為孩子成家之後不只兒女,還有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婦和女胥,短期住當親戚走著可以,長期住就討人厭了,輕則覺得別紐,重則鬧下矛盾,所以還是回和自己的老伴,回到自己的老屋,吃著自己做的飯,喝著家鄉的水,聽著鄉音,自由自在的好。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

  • 9 # 寂廖晨星

    從前,我媽媽曾經在我家裡小住過一段時間,她的一些舉動讓我感到很心酸!

    媽媽住在我家,我的內心很是歡喜,總希望她住得更自在一些,最好是像在自己家一樣,最好是像從前一樣,該數落我就數落我,怎麼高興怎麼來。可是,事實往往不是這個樣子。

    媽媽在我家裡住著,我總覺得她和在自己家不一樣,和我結婚前跟她住在一起時的感覺不一樣。

    媽媽會搶著做事,有些事,明明可以不用這麼著急做的,她一定要做掉才安心。舉個例子,夏天的夜晚,我們都洗過澡呆在空調下,媽媽必須要把換下來的衣服用洗衣機洗掉,親自晾在陽臺上。夜晚的陽臺上仍然很熱,即使她熱得出汗,也要把這些事幹完。其實,第二天我也不上班,衣服可以放在第二天早上由我來洗、由我來晾的。

    我總覺得,媽媽這樣做,有點卑微,有點討好,有點小心翼翼。每當想到這些,我的心裡就很難過。

    母女一場,怎麼相處成了這個樣子!

    後來我才懂得,那是因為,媽媽沒有把我家當作她自己的家,她在我家並不覺得十分自在,那是一種作客的感覺,如果時間長了,甚至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孩子一旦成立了小家庭,就從原生家庭脫離開來,剪斷了心理的那根臍帶。孩子回到自己原來那個生他養他的家,不會覺得不自在,仍然會有歸屬感。可是父母呢?他沒有辦法把孩子剛剛建立起來的、他們沒有參與過的小家庭當作自己的家。

    試想,你在原生家庭睡懶覺,父母或許還會罵幾句,催你早點起床。你在自己家裡睡懶覺,父母住在你這裡,會不會像在自己家一樣罵你、催你早起?很多人都不會對吧!

    如果需要老人過來幫忙給自己帶孩子,或者即使對老人無所圖,只是單純地想讓他們來享享福,那就包容他們,讓他們有歸屬感,讓他們別把自己當個客人那樣。

    當然,條件許可的話,能不住在一起,最好還是不要住在一起。這樣父母或許反而更自在、更快樂一些。

  • 10 # 高稀

    你老人理應住自己家!自個養身安度晚年,到子女家去幹嗎?添累嗎?生養子女,是每個父母應盡責任!如今都是己成現實,也成獨立婚房才嫁!雙方也都獨生子女!所以都應理解的,你喜歡自個子女?親家也一樣?所以各顧各生活,少去添麻煩,更不可住下!

  • 11 # 蘭竹ZLZ

    好像是這樣吧,我曾想我老母親接我這來住,但老媽說“不願意,不自在”,也就是說在我這兒她會覺得不方便。我每天或隔天就得去老媽家看她,接過來我會省去很多麻煩。

    話說回來了,我也不願意在老媽家住,所以回答問題我想提示一下:在自己家呆慣了不願意換地方,何況老人家呢?至於歸屬感的問題我沒想過,關起門來 都是一家人,只是“個性”所為吧。

  • 12 # 無求品自高

    因為孩子的家本來就不是你自己的家,哪來的歸宿感?

    這種沒有歸宿感,一般是子女不是一個人了,他們有自己的家庭,有一個與你毫無血緣的“親人”。這個人不是你生養的,是沒有與你共同生活過的。在他們的家裡,你始終是一個“外人”。

    人年紀越大就越戀自己的老窩,因為在自己的家裡生活了幾十年,這裡的環境,家裡的物件,都是自己一件一件添置的。即使你搬過無數次家,那些東西也不可能全部淘汰,總會有一些捨不得的東西會跟著我們一起搬進新家。

    而子女的家裡,除了我們自己親生的子女,其他人對我們來說相對都是陌生的。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我們有差別,如果我們不去適應就很難融入子女們的家庭。可是去適應他們就得改變我們自己,這是很多老年人不願去子女家的重要原因。

    我已經來女兒家生活10多年了,前面那些年我一直打算以後回自己的家去。我是一個很獨立又很自主的人,就是在女兒家我也不會太小心謹慎,但也不會把這當成自己的家。所有事情我都會有分寸,不該我管得不管,不該我做的不做,也沒有太拘束。

    可是現在我慢慢適應了,適應了跟他們相處,適應了這裡的氣候環境,反倒是不再想回自己的家了。現在我不跟女兒住在一個屋裡,更加可以不回老家了。

    我想告訴老年人的是,如果是真的年齡太大了,子女無法放心讓老人在老家。那就隨子女一起遷移,哪怕離他們近一點,也好讓他們放心。我們也要學著適應外面的環境,很多東西也不是完全不能改變,不能適應,只是需要時間。

    提問者應該是做子女的吧?如果父母硬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老窩,勸你也不要勉強。畢竟不是每個老人的適應能力都很強,這與人的思想觀念有關,尤其是來自農村的老人。那就尊重父母的意願,讓他們在自己的老窩養老,哪怕條件不如子女,只要他們樂意就順著他們吧!

  • 13 # 熬過今天

    我能理解老人的想法。但是,老人年齡大了以後想好怎麼度過餘生了嗎?您已經都安排好自己了嗎?能把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住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們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寧願放棄自己的生活。如果老人不能自理了,還會堅持自己住嗎?會捨得錢請住家保姆嗎?會去敬老院嗎?如果老人做不到這些,放下您的自尊吧!

  • 14 # 夢見梧桐

    當年,老媽和老爸搬進了單位的福利房。

    房子不大,六樓。

    有一年春天,城裡有一個大型廟會,當然現在已經取締了,老媽回家把姥姥接過來,順帶也把大姨接來了。

    姥姥八十多歲了,大姨將近六十歲。

    都是老太太了。

    因為樓層太高,倆人都不願意下去,就喜歡在屋裡坐著。

    家裡也沒有什麼活要做,就看電視,但是又坐不住,裡走外轉的,不知道做啥好。

    有一天,媽媽工作忙,回到家都黑了,爸爸出去吃飯了,姥姥和大姨就在家裡等。

    老媽來到樓下,仰頭一看,屋裡黑漆漆的,人呢?

    進屋開啟燈,她倆乾坐著呢。

    “怎麼不開燈啊?姐姐”老媽問大姨。

    大姨說,沒找到拉燈繩!

    村裡都是拉燈繩,拴一根繩子,一拽就關燈了,找半天沒找到。

    當然,廚房的灶具、油煙機之類的電器,也不敢摸,怕出危險。

    老媽趕緊做飯,照顧著吃完了。

    姥姥發話了:回家。

    在這城裡跟坐牢有啥區別,不憋死就會閒死,啥也幹不了,有啥意思?

    第二天,姥姥和大姨執意要走,只好送回去了。

    這是姥姥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住樓房的經歷。

  • 15 # 菩提葉下菩提果

    孩子的家≠自己的家

    不是自己的家不會有歸屬感

    特別害怕將來老去的時光,

    不怕孤單,

    不怕辛苦,

    就怕老的不得不住在兒女家。

  • 16 # 燎原雜談

    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有外姓人: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老人不願意在孩子家住,主要是孩子成家以後就有了外姓人,倒不是說這個外姓人都不好,而是總覺得不是自己生養的,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必然你是跑到人家來過日子了。這跟老人養活一家孩子,那是兩回事兒,那樣再難再苦,他是一家人,現在是兩家人,條件再好,兒女再孝順,也覺得是自己家。

    另一方面是有代溝:

    這裡所說的代溝,除了年齡差距過大以外,主要還有一些生活習慣的不同,因為上一輩人節儉慣了,相對衛生意識就差一些,特別是在一些思想觀念,家庭子女教育方面,跟現在的年輕人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就包括電視都看不到一塊去,更不要說吃喝拉撒,尤其是有了第三代,總覺得住孩子家不是長事。

    總之,我認為老年人普遍感覺住在孩子家沒有歸屬感的原因很多,比方說生存壓力大,獨生子女多等等,但主要也就是如上兩個方面:一是孩子們結婚後,老人要面對兒媳或者女婿,關係不好處理;二是老人跟孩子們存在著代溝,在生活習慣觀點理念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很難融合到一起,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分開住得好,您說對吧?

  • 17 # 伊拉克棗3061

    我的確想不通:為什麼父母養我們小的時候能竭盡全力且他們是無怨無悔的,可待兒女反哺時他們卻表現得誠惶誠恐?

    結婚30多年,老媽在我家長住過兩次,並且兩次都是手術後,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接來的。

    我有兩個哥哥,平時都是哥嫂在照顧,手術後我感覺作為閨女義不容辭,但就是這兩次居住,我再沒有強烈要求媽媽來我家,一則她放心不下95歲的姥姥,平時家裡就姥姥、媽和保姆三個人。二則我感覺媽媽在我家她自己太憋屈了,沒有人家在家裡爽快。

    從小在孃家,一家老小就是大哥脾氣急點,剩下的都是不愛大聲說話,有啥事一家子人商量著辦,可是隊友的脾氣和我們家人卻大相徑庭。

    隊友人不僅善良而且勤快,最關鍵是細心,可就是比較驢,而我除了善良好像就沒有其它優點了。

    餐桌前,隊友一趟趟端飯、端菜、拿筷子,假若你喊一句捎把勺子出來,他絕對會罵罵咧咧拿出來,或者已經拿手上的放下不拿,要拿自己拿,受不了別人指揮。

    假若老媽在我這,我肯定不敢對隊友提過多要求,寧願自己跑八趟,只害怕他蹦出來一句“帶把的”,媽媽尷尬。

    可是假若我表現勤快點,隊友又會適時地打報告,媽媽你在這看你姑娘多勤快,平時她橫豎不動的媽的批評是肯定的,關鍵是媽在這裡我也是小心翼翼的。

    媽在這,可能潛意識裡覺得不是自己家,她越小心我心裡越難受,我倒是希望她在這裡和自己家一樣,想幹嘛就幹嘛。

    有一次我下班回來,鄰居阿姨給我說,下午陪我媽去超市給我家買了一個塑膠盆,有點莫名其妙,我家儲藏室還有好幾個,單位經常搞活動,紀念品無外乎鍋碗瓢盆床上用品,我就負責統計發放的,家裡能缺?

    原來是媽媽不小心摔爛了一個盆,她就去買一個一模一樣的來個“移花接木”,其實那盆也不是她摔的,估計是時間長了而已。

    聽阿姨說了以後,我眼淚都出來了,感覺媽媽在我家太壓抑了……

    說句實在話,碰見這種特別自覺的老人,真的是心在滴血。

    為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為了我們的工作婚姻,愁白了頭;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佝僂了背……

    然而,對於子女不求任何回報,你們的幸福就是老人最大的幸福。

    感謝上蒼,讓我遇見你!

  • 18 # 風風285750272

    如果房主是老人的,讓兒女結婚。

    婚後,兒女請父母住一起,有個照應,父母會從容一些。

    總之,與兒女只能小住怡情。

    回自己小巢才自在。

  • 19 # 我心飛楊X乚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老人住在兒子家或者姑娘家,多數老人都是住不了幾天,就吵著要回自己家,無論孩子有多孝順,吃的和住的再好,也留不住,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家永遠不是自己的家,不是自己的家就不自由,不自在,自己不能一直打擾孩子們,這種感覺會令他們在精神上產生焦慮,從而沒有任何安全感。

    無論是在兒子家,還是女兒家,家裡還有兒媳婦和女婿,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短住可以,時間長了,生活習慣不同,肯定是會有予盾的,媳婦如果還給自己擺臉色,怎能受得了。人,無論老少都是要臉面的,自己家裡居住條件再不好,最起碼住的是舒心踏實,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吃啥就做啥,精神是自由愉快的,還是回到自己家裡好,所以大多數老人即使最後病重了,也不住在自己兒子家裡,永遠是自己家裡好!

  • 20 # 正當楓葉紅

    我們倆是2016年來加拿大給女兒看孩子的,六年時間看大了外孫和外孫女,這裡的辛苦只有過來人知道。

    頭三年我們還能大陸國外兩邊跑,自從2019年疫情以來,我們三年多沒回國了。

    我們兩口子在這裡主要是照顧孩子和做家務,就是大家所說的帶薪保姆。一般情況下,都是姥爺負責做飯,我負責兩個孩子的吃喝拉撒。收拾屋子。

    原本是準備2020年3月份回國的,馬上就要到了,機票被臨時取消,再後來想回去的時候,就是回去的各種檢測,半個月的隔離,飛機的熔斷和天價的機票。

    來加拿大的幾年,我先生經歷了公公婆婆的雙雙離世,我們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了二十多年,到後來他沒有給兩個老人送終,這應該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從2019年末開始,我先生的身體也是直線下降,你說這好山好水,好吃好喝的,他就是想回家。2019年聖誕節前一天,他心臟急性發作,去醫院支了兩個架,轉年為了康復訓練,走路走的後背三處骨裂。今年3月份開始咳嗽,一直咳嗽到5月份,現在也找不到什麼原因,就說自身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說實話,我這人心態挺好的,雖然我也想家、想大陸的老媽,但我不鑽牛角尖,條件在這擺著,回去就是難,我先生一天老叨咕什麼時候能回去,我女兒就說她‬爸沒有歸屬感。

    題主問,為什麼老人在孩子的家裡沒有歸屬感?

    我想是不是覺得在這裡沒有在自己家自由,畢竟我們在自己家生活了大半輩子了。再一個應該是環境的問題,語言不通,在這裡除了家人以外沒有朋友,沒有交流。

    我們就一個女兒,將來肯定是要和她們一起生活的,所以我們就得慢慢適應環境,有些事情是改變不了的,只有改變我們自己,等孩子們都上學了,我們倆出去學學英語,考個駕照,讓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那樣是不是能好一點。

    在大陸老人和兒女住都沒有歸屬感,何況我們在國外。人老了難,像我們這種情況的老人是不是更難。更沒有歸屬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十歲的男人還有提升學歷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