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樂平太守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這個效應來源於一個學校實驗。在管理中也是一樣,領導要對下屬投入感情和希望,下屬就得以更好的發揮自身潛能。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 2 # 靜心亭主人

    皮格馬利翁效應(外文名:Pygmalion Effect),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3 # 春啊夏啊好個秋

    它是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首先發現的,羅森塔爾等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個年級各抽出三個班級進行測驗。

    他們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測驗結果,然後告訴各任課教師哪些學生將會表現出明顯進步,(其實這些學生完全是實驗者們隨機抽樣的,任課教師不知道)。

    八個月後,再進行測驗,發現被指為可能進步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

    教師在關於學生品行的評定中也給了這些學生以好意的評定。

    除任課教師外,這些學生的名單並未向任何其他人洩露,所以他們認為這個結果是從任課教師的期待中產生的。羅森塔爾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 4 # Autumn8330

    是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是由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並提出。

  • 5 # 坦蕩的山丘0T

    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一種期望效應。1968年由美國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 1933-)等在《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一書中提出。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方面產生效應。

    如教師寄予很大期望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後測試,他的學習成績比其他學生有明顯提高。因此效應與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相似,故名。

  • 6 # 遊山玩水642161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透過實驗發現。

    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這個效應被美國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教授運用到了心理學上。他從老鼠開始進行教育效應的實驗:把一群小老鼠一分為二,將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給一個實驗員說:“這群老鼠是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請你來訓練”;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告訴他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

    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一段時間後透過穿越迷宮的方法進行測試,結果發現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聰明得多。

    其實,羅森塔爾教授對這兩群老鼠的分組是隨機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隻老鼠更聰明。當實驗員認為這群老鼠特別聰明時,他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個實驗員用對待笨老鼠的辦法訓練,也就把老鼠訓練成了不聰明的老鼠。

  • 7 # 吳磊家的小姐姐

    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了和“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於1968年透過實驗發現。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實驗體現出來兩層暗示。一是教師受到了權威者的影響,堅信這部分學生就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難以隱藏對這些學生的信任與期待,而這種“真誠的期待”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

    “羅森塔爾效應”提醒我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不管是家長、老師、管理者,都應該切記:不要視別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為兒戲,因為要想讓一個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要難上多少倍。

  • 8 # 竹亭聽雨332

    羅森塔爾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

  • 9 # 大號號外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透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 10 # wangbumin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它是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首先發現的,羅森塔爾等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個年級各抽出三個班級進行測驗。

    他們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測驗結果,然後告訴各任課教師哪些學生將會表現出明顯進步,(其實這些學生完全是實驗者們隨機抽樣的,任課教師不知道)。

    八個月後,再進行測驗,發現被指為可能進步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教師在關於學生品行的評定中也給了這些學生以好意的評定。

    除任課教師外,這些學生的名單並未向任何其他人洩露,所以他們認為這個結果是從任課教師的期待中產生的。

    羅森塔爾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 11 # 張慧敏Ms

    羅森塔爾效應又叫做期望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效應源於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麗少女,並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鍾愛的少女結為伉儷。

  • 12 # 黑山白水珺無極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這個效應來源於一個學校實驗。在管理中也是一樣,領導要對下屬投入感情和希望,下屬就得以更好的發揮自身潛能。

  • 13 # 愛林1307

    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成長。換句話說,就是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度,並用不同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從而達到望子成龍的目的。

    羅森塔爾效應是由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提出,當年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他們用了與節目組相似的手法:在班級中隨機選擇普通孩子,然後告知透過觀察發現他們的未來註定與眾不同。

    雖然這個結論是謊言,但時隔半年後,這些孩子的表現卻應了羅森塔爾的期望:被選中的孩子不僅成績進步很大,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非常有自信,情商和智商都有了質的飛躍。

    連他們的校長都感慨羅森塔爾真會看人,這時,羅森塔爾才解釋了其中原委,也為大家解開了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中的原理:不過是利用外界的期望,改造孩子的成長之路罷了。

    那麼,羅森塔爾效應為什麼能起到這個效果呢?

    對於羅森塔爾效應,很多家長可能誤會這就是傳統所說的“鼓勵式教育”,其實不然,這並非單純的誇讚或者表揚。節目組中孩子變化極大,並非只是家長的言語起

  • 14 # 和影子在一起

    “羅森塔爾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 15 # 使用者6169029002920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它是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首先發現的,羅森塔爾等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個年級各抽出三個班級進行測驗。他們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測驗結果,然後告訴各任課教師哪些學生將會表現出明顯進步,(其實這些學生完全是實驗者們隨機抽樣的,任課教師不知道)。


    八個月後,再進行測驗,發現被指為可能進步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教師在關於學生品行的評定中也給了這些學生以好意的評定。除任課教師外,這些學生的名單並未向任何其他人洩露,所以他們認為這個結果是從任課教師的期待中產生的。羅森塔爾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 16 # 張慧敏Ms

    羅森塔爾試驗說明,教育者只要誠心誠意寄希望於受教育者,那麼受教育者將會按教育者的期望去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一種愛,有如催化劑、加熱劑。

    如果我們幫助學生建立起適宜的期望目標,就如在學生心頭點燃了知識大廈階梯上的一盞盞閃亮的明燈,促使他們不斷前進,不斷攀登。

  • 17 # 無極刀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它是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首先發現的,羅森塔爾等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個年級各抽出三個班級進行測驗。

    他們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測驗結果,然後告訴各任課教師哪些學生將會表現出明顯進步,(其實這些學生完全是實驗者們隨機抽樣的,任課教師不知道)。

    八個月後,再進行測驗,發現被指為可能進步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

    教師在關於學生品行的評定中也給了這些學生以好意的評定。

  • 18 # 使用者9085130201121


    1、羅森塔爾效應的定義。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2、羅森塔爾效應的原理。

    這個效應來源於一個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將18人的名字寫下交給校長,並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都是智商型人才。”

  • 19 # 恆者有為沉默是金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

    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

    8個月後,再次智慧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透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儘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 20 # 歲月靜好218966325216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評語一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