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生活就像一團麻666

    七十年代,學雷鋒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基本上拾到了東西都會去交給警察叔叔,你記得有一首歌嗎?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不過要說門不閉戶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不怕小偷還要提防壞人

  • 22 # 餘若老哥

    現在網上確實有些人總是在說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類的話,如果偶爾說說可能是個人感受或感慨無可厚非。但極個別人反覆說、不斷說,甚至誇大其詞的說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目的!

    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那我們就用事實來證明,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1959年發生了“新中國第一大故宮盜竊案”,案犯武慶輝盜竊了價值15億元的文物。

    1961年瀋陽一家造幣廠的職工黃秀珍、關慶昌夫婦盜竊黃金800多兩。

    1965年內蒙古巴索倫糧站被盜160萬公斤糧票。

    文革期間知青宋蓮萍成為著名鐵路飛賊,在火車上12天作案10起。

    1976年出身貧困家庭的黃庭利開始行竊,偷遍36趟火車,人稱70年代中國第一賊王。

  • 23 # 張一民

    遺是肯定要拾的,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古今中外還沒有達成路不拾遺的水準,除非是不屑或無用才不拾。但你也知道,如今有一些路不拾遺的原因是受到了法律的震懾。

    我記得那年月拾錢的少但拾糞的多,因為路人幾乎都沒有什麼可丟的錢,但路上牲口車多,老師讓中小學生帶糞筐去學校,在上下學路上隨手拾糞,統一交到學校儲備農家肥,要是誰僥倖遇見一坨大的,心裡可高興了呢。

    如今小區的垃圾箱,白天每一小時就至少有兩撥人去翻檢拾遺。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和現在沒法比,不可能不拾遺。

    但因為當初物資匱乏,身無餘資,所以也多半是沒什麼可遺的。

    但照比現在,當年也確實比較淳樸,筆者在一篇回憶當初工廠澡堂子文中寫過:六、七十年代澡堂子沒有更衣箱,洗澡者脫下的衣服全一團團的胡亂擺放在更衣堂的長條木板上,無人看守。雖然那時候人人口袋裡的錢少,也就三塊五塊或十塊八塊的,但多半成年人都有塊手錶,也裹在那一堆堆的衣物裡。那二十年卻幾乎沒聽過澡堂子盜竊事件。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

    至於夜不閉戶,但凡正經過日子的人家,都關門睡覺,夏天防蚊蠅,冬天禦寒冷。

    但那年月沒有防盜門,城鎮裡樓房少平房多,小巷裡整齊低矮的單層的木窗。經過小巷,家家室內一覽無餘。白天上班,小巷無人,戶戶單木門上單薄門鼻上掛一小鎖,稍微用力,一拉就開,說白了防君子不防小人。小學生週三週五下午不上學,脖子上醒目的掛把家門鑰匙,自己回家自己開門。

    盜竊案件少的主要原因是家家赤貧,沒什麼好搬好賣的財物,頂多有半鍋剩菜還沒有肉,沒什麼好偷的。

    這並非因為時代不同,人的道德水準高低有了變化。而是壞人做壞事是有便宜條件有收穫,發案率才會高。比如現在多是掃碼付款,盜竊現金的賊就比十幾年前的少。漂亮國不禁QIANG,它們國家QIANG擊案就高。南方有丟臘肉的,東北就沒有,因為東北人不愛吃那東西,家裡也沒有。

    所以犯案率這事,空間條件的誘因要比時間條件的大。

  • 24 # 靜好8634

    六七十年代確實做到了,為什麼呢?主要是兩個原因。

    從物質上,物質不豐富,家家的東西沒有多的,想偷都沒東西可偷的的。

    還有每一個家的情況大家都很瞭解你家如果突然跟別人家不一樣,都有人馬上問東西是從哪裡來的?而且當時收入都很單一化,你不可能有其他的渠道來,那麼你沒法解釋,只能認定你是偷的。

    第2個原因,當時社會流動性很小,大家都固定在一個地方,每個地方來一個陌生的人,全部人都知道都認得到,如果你想偷東西,你的目標太大,因為你在一個地方只有你一個人,是陌生面孔,大家都把你監控到把你盯到。

    我小時候在一個廠礦長大,我們廠礦大約有3000多人,大家都長年累月在一起生活,每一家吃什麼有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來了一個陌生人,不到一會兒的功夫,全廠都知道了哪裡來了一個人,長得什麼樣大家,都向看稀奇玩意一樣,把陌生人圍著,問東問西你呀,你連想犯錯誤的機會都沒得。

    我小時候放了學都在外頭瘋玩,家裡門都不關,門都是開起的,我也我很放心,沒得人去偷東西,家裡除了吃飯,就是桌子板凳,沒得那個人費心費神地拿,拿了我們也認得到,而且那裡也沒地方放賣。

    所以在那個年代,路不拾遺,家不閉戶,是因為收入來源單一,大家對彼此知根知底,你家突然有變化,你解釋不了就是偷,第二你就是想安心偷,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偷,偷來沒有地方可以賣贓物。就像你們家有金子,你拿到哪裡去用?你放到銀行去,喊你把來源的說出來,你說不出來抓你到公安局。

  • 25 # 華人不走中間路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70年家裡救命的紅薯面是被小偷把牆挖個洞揹走的。村子裡因為丟了雞麻蒜皮的東西造成的罵街打架甚至都都成了世仇,我們可以說原始社會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吧,因為那太遙遠了,好嗎?

  • 26 # 恆自永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真的都不富裕,但也真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說這話的人不傻也不壞,也真心想讓國家走上富裕道路,你有這樣的想法,不是年輕就是不瞭解國情,那時家家戶戶富裕程度都一樣,沒有貧富懸殊,國營企業領導甚至沒有一個八級工拿的多,還必須經常下一線勞動,工人是真正的主人。

  • 27 # 晉A閒雲野鶴

    大肆渲染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純粹是一種想當然,文革中我飼養的幾隻兔子和雞都被人半夜偷走,可見哪來什麼夜不閉戶!七四年我嶄新的一輛飛鴿62型腳踏車在柳巷被人盜竊,柳巷警察局立案始終未破!

    那是一個極度貧窮,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放在廚房裡的羊肉餃子餡都被人偷走,只好再重新剁肉拌餡。那年代住房廚房都是單獨的,廚房裡都不敢放米麵,怕人偷!賽馬場住了30年,後來房子被六廠強行霸佔。

    一些人總是昧良心地謾罵今天,胡說八道!誰說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那年頭小偷多的嚇人,你上街總有賊盯著你。誰沒丟過錢?

    珍惜當下,別再忽悠欺騙人民!昨天的一切已成記憶,社會畢竟在進步!今天的小偷確實少多了。

    2023.1.23.今正月初二,又是一個Sunny明媚的日子。

  • 28 # 伏鵝羅漢

    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這是真的!因為路上雞糞、狗糞,都撿的乾乾淨淨的,想撿大糞你都要早起哦。我記得小時候上學,天矇矇亮,路上就有撿糞便的人在忙碌了。那時候沒有化肥,全靠這些做肥料了,路上那是乾淨,當然是路不拾遺嘍!

    夜不閉戶倒也不盡然,只是一部分人家夜不閉戶,家徒四壁,土坯牆到處漏風,沒窗戶沒有門,弄個草簾子遮一下,一家人睡在一個床上,被子髒兮兮的,衣服破破爛爛,真沒啥可以值得閉戶的。大部分人家晚上還是閉戶的,一般養的有狗有貓,家裡有油有米有面,這些特別容易被偷。晚上偷不上就白天,乘大人不在家跑你家玩,一不注意就把清油米麵雞蛋之類的拿走了。半夜小年輕結隊偷狗,打牙祭的人大有人在,我小時候就記得有一家吃狗肉,把左鄰右舍都叫上,美美地飽餐了一頓,至今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我是七三年的人,記得站在隊裡的曬場上一眼望去大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只有一小部分是磚瓦房。到了八十年代蓋個房子都要累積好幾年,今天有船賣磚的買一些,明天有船來賣瓦的買一下,再有人賣橫條木材的買一點。買回來就要壘得整整齊齊,就怕人偷。如果你不能及時蓋成房子,被偷是肯定的。所以這也成了農村罵架的導火索。有時候早上上學在罵,中午放學了還在罵,吃完午飯再繼續到晚上放學還聽見在罵….吵架是家常便飯,嗓門都很好,練出來了,絕對不輸現在的歌星的嗓子。在農村一個是罵架一個是哭,都已經成了一門藝術了…

    在富裕的時候,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是一種文明。而貧窮導致的則不值得吹捧!

  • 29 # 辛沙

    我是60後,親歷六七十年代,說點感受。

    說那時路不拾遺,肯定是錯的,應該說是“路必拾遺”,路上見到張紙,或一個玻璃瓶,都會被人小心奕奕的撿起來,再不濟,收集多點可以賣幾分錢。

    夜不閉戶?那是不可能的,那時的門戶,關得一點也不比現在松,家裡就哪點糧食,被偷了就得捱餓。鍋鑊碗碟是家中的值錢之物,要被偷了,有幾家能一下子重新置辦。

  • 30 # 鍾嚮陽

    這道不是真的。

    六、七十年代社會風氣好不假,但稱其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則有些太誇張了。本人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有過遺失物品的事情,說給你聽一聽,聽完了你就明白了。

    1968年從江西泰和竹山坐船去樟樹,再從樟樹坐火車去上海,一路上贛江風光美不勝收,玩累了就休息睡著了,一覺到樟樹,發現新買的好看結實的塑膠涼鞋不見了,怎麼也找不著,只好光腳下船,媽媽到樟樹找商店,花3塊7毛錢買了一雙,才沒當赤腳大仙。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身邊的東西都被偷了

    1973年,從上海坐長錦號客運輪船去大連,船票13.50元,船上包吃,海上遇上大風,許多人暈船,迷迷糊糊到了大連,發現藏在褲衩兜的四十五元錢丟了,褲子被割了個口,趕緊找民警,民警說,出門在外要小心錢財自已保管好,這種事情太多,管不了,下次注意,沒把那玩藝剌掉就可以了。。沒錢買火車票去瀋陽,又沒錢住店吃飯,只好流浪街頭,幾天下來,塵頭垢面成了叫花子,被當盲流給收容了,好在收容所問明情況,給電報聯絡家裡,匯了20元錢,才從大連趕到瀋陽,時間耽擱近一個月,黃瓜菜都涼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身上的東西都被偷了。

    1981年,露天電影很受歡迎。縣電影院經常下鄉放電影。一次看《五朵金花》,我們吃田埂米的居民戶,有時間,老早就鎖好門戶,搬櫈子去他們生產隊的禾場上佔位置,電影散場後,開院門(那種高院牆帶門樓的二層獨院)發現天井裡站著一男人,手裡拿著我家的紅燈牌收音機,呆木的不知所以,原來是個賊。這笨賊翻牆入院,進了中門偷東西,打算從裡面打開後門溜走的,誰知防盜鎖從裡面鎖住了(不是一般用門插),翻的進的來,翻不出不去(院內牆深,院外有一大土堆,加上圍牆有佔破損磚),被堵著了,大冷天的,凍的跟猴孫子似得。看他單薄的衣服,連冷帶怕,牙齒嘚嘚真的打抖,便放了這個種田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屋裡的東西都被翻牆入室了。

    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就是這些賊人的心裡寫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因為路上沒有東西,窮人買不起鎖。那時的毛賊真的不少,都是些好吃懶做的泥腿子,小偷小摸沒有廉恥,但比起奸詐的竊權誤國之徒,卻是小巫見大巫!對這種人,你有什麼辦法呢?

  • 31 # 恆自永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真的都不富裕,但也真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說這話的人不傻也不壞,也真心想讓國家走上富裕道路,你有這樣的想法,不是年輕就是不瞭解國情,那時家家戶戶富裕程度都一樣,沒有貧富懸殊,國營企業領導甚至沒有一個八級工拿的多,還必須經常下一線勞動,工人是真正的主人。

  • 32 # 晉A閒雲野鶴

    大肆渲染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純粹是一種想當然,文革中我飼養的幾隻兔子和雞都被人半夜偷走,可見哪來什麼夜不閉戶!七四年我嶄新的一輛飛鴿62型腳踏車在柳巷被人盜竊,柳巷警察局立案始終未破!

    那是一個極度貧窮,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放在廚房裡的羊肉餃子餡都被人偷走,只好再重新剁肉拌餡。那年代住房廚房都是單獨的,廚房裡都不敢放米麵,怕人偷!賽馬場住了30年,後來房子被六廠強行霸佔。

    一些人總是昧良心地謾罵今天,胡說八道!誰說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遺?那年頭小偷多的嚇人,你上街總有賊盯著你。誰沒丟過錢?

    珍惜當下,別再忽悠欺騙人民!昨天的一切已成記憶,社會畢竟在進步!今天的小偷確實少多了。

    2023.1.23.今正月初二,又是一個Sunny明媚的日子。

  • 33 # 伏鵝羅漢

    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這是真的!因為路上雞糞、狗糞,都撿的乾乾淨淨的,想撿大糞你都要早起哦。我記得小時候上學,天矇矇亮,路上就有撿糞便的人在忙碌了。那時候沒有化肥,全靠這些做肥料了,路上那是乾淨,當然是路不拾遺嘍!

    夜不閉戶倒也不盡然,只是一部分人家夜不閉戶,家徒四壁,土坯牆到處漏風,沒窗戶沒有門,弄個草簾子遮一下,一家人睡在一個床上,被子髒兮兮的,衣服破破爛爛,真沒啥可以值得閉戶的。大部分人家晚上還是閉戶的,一般養的有狗有貓,家裡有油有米有面,這些特別容易被偷。晚上偷不上就白天,乘大人不在家跑你家玩,一不注意就把清油米麵雞蛋之類的拿走了。半夜小年輕結隊偷狗,打牙祭的人大有人在,我小時候就記得有一家吃狗肉,把左鄰右舍都叫上,美美地飽餐了一頓,至今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我是七三年的人,記得站在隊裡的曬場上一眼望去大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只有一小部分是磚瓦房。到了八十年代蓋個房子都要累積好幾年,今天有船賣磚的買一些,明天有船來賣瓦的買一下,再有人賣橫條木材的買一點。買回來就要壘得整整齊齊,就怕人偷。如果你不能及時蓋成房子,被偷是肯定的。所以這也成了農村罵架的導火索。有時候早上上學在罵,中午放學了還在罵,吃完午飯再繼續到晚上放學還聽見在罵….吵架是家常便飯,嗓門都很好,練出來了,絕對不輸現在的歌星的嗓子。在農村一個是罵架一個是哭,都已經成了一門藝術了…

    在富裕的時候,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是一種文明。而貧窮導致的則不值得吹捧!

  • 34 # 辛沙

    我是60後,親歷六七十年代,說點感受。

    說那時路不拾遺,肯定是錯的,應該說是“路必拾遺”,路上見到張紙,或一個玻璃瓶,都會被人小心奕奕的撿起來,再不濟,收集多點可以賣幾分錢。

    夜不閉戶?那是不可能的,那時的門戶,關得一點也不比現在松,家裡就哪點糧食,被偷了就得捱餓。鍋鑊碗碟是家中的值錢之物,要被偷了,有幾家能一下子重新置辦。

  • 35 # 鍾嚮陽

    這道不是真的。

    六、七十年代社會風氣好不假,但稱其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則有些太誇張了。本人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有過遺失物品的事情,說給你聽一聽,聽完了你就明白了。

    1968年從江西泰和竹山坐船去樟樹,再從樟樹坐火車去上海,一路上贛江風光美不勝收,玩累了就休息睡著了,一覺到樟樹,發現新買的好看結實的塑膠涼鞋不見了,怎麼也找不著,只好光腳下船,媽媽到樟樹找商店,花3塊7毛錢買了一雙,才沒當赤腳大仙。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身邊的東西都被偷了

    1973年,從上海坐長錦號客運輪船去大連,船票13.50元,船上包吃,海上遇上大風,許多人暈船,迷迷糊糊到了大連,發現藏在褲衩兜的四十五元錢丟了,褲子被割了個口,趕緊找民警,民警說,出門在外要小心錢財自已保管好,這種事情太多,管不了,下次注意,沒把那玩藝剌掉就可以了。。沒錢買火車票去瀋陽,又沒錢住店吃飯,只好流浪街頭,幾天下來,塵頭垢面成了叫花子,被當盲流給收容了,好在收容所問明情況,給電報聯絡家裡,匯了20元錢,才從大連趕到瀋陽,時間耽擱近一個月,黃瓜菜都涼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身上的東西都被偷了。

    1981年,露天電影很受歡迎。縣電影院經常下鄉放電影。一次看《五朵金花》,我們吃田埂米的居民戶,有時間,老早就鎖好門戶,搬櫈子去他們生產隊的禾場上佔位置,電影散場後,開院門(那種高院牆帶門樓的二層獨院)發現天井裡站著一男人,手裡拿著我家的紅燈牌收音機,呆木的不知所以,原來是個賊。這笨賊翻牆入院,進了中門偷東西,打算從裡面打開後門溜走的,誰知防盜鎖從裡面鎖住了(不是一般用門插),翻的進的來,翻不出不去(院內牆深,院外有一大土堆,加上圍牆有佔破損磚),被堵著了,大冷天的,凍的跟猴孫子似得。看他單薄的衣服,連冷帶怕,牙齒嘚嘚真的打抖,便放了這個種田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屋裡的東西都被翻牆入室了。

    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就是這些賊人的心裡寫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因為路上沒有東西,窮人買不起鎖。那時的毛賊真的不少,都是些好吃懶做的泥腿子,小偷小摸沒有廉恥,但比起奸詐的竊權誤國之徒,卻是小巫見大巫!對這種人,你有什麼辦法呢?

  • 36 # 大海濤濤齊天湧

    七十年代是風清氣正,人人學雷鋒做好事的年代!小學生撿到錢都會交給學校!到了熱天,為了納涼,家家戶戶開門睡覺!山村栓門主要是防野獸!

    可是總有一些抹黑那個年代的人說:那時家徒四壁,沒啥好偷!事實是發了工資誰家沒有百把幾十元錢?即使十元也不少啊!再說家家還有美女、小孩!80年代以後,不關門睡覺你放心嗎?

    現在的人都嚴防壞人,即使白天有人敲門也要問明白才開門,己成共識!

  • 37 # J1415926

    不能說六,七十年真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記得在謝富治當公安部長,由於鎮壓反革命,整治社會治安,社會比較安定,才有“我在馬路邊檢到一分錢,交到謷察叔叔手裡邊,叔叔對我笑,對我把頭點,我說叔叔:再見!”的好風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有點言過其實,晚上仍要關門閉戶,不過失竊的案件基本沒有了,檢到財物要上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協主席陳戌源真的兩袖清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