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木西里科技

    鑑於歷代地名並不統一,以下除古籍引用均使用現地名

    長江天險並非單純指長江一條河,而是在歷代南方政權對抗北方時構築的以長江為基礎,向北延伸的長江防線。

    1、中路防線

    中路防線是以長江為基礎,通常向北延伸至漢江構築的防禦體系。

    我圖中標註的襄陽市、荊州市、武漢市就是中路江漢防線的重點,而重中之重便是襄陽。襄陽位於南陽盆地最南端,緊臨漢江,扼制漢江上游。是長江中游的戰略要衝。如果襄陽為南方控制,則防禦時可以防止敵人水軍順漢江而下,駛入長江,威脅下游安全,將敵人阻斷在漢江上游。

    而反擊時,既可以直接從襄陽越過山區攻擊西安,也可以從南陽盆地北上,控制南陽,進而威脅洛陽、開封等中原重鎮。如第一次桓溫北伐記載為:

    溫遂統步騎四萬發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自淅川以徵關中,命梁州刺史司馬勳出子午道。別軍攻上洛,獲苻健荊州刺史郭敬,進擊青泥,破之。健又遣子生、弟雄眾數萬屯嶢柳愁思塠以距溫,遂大戰,生親自陷陣,殺溫將應庭、劉泓,死傷千數。溫軍力戰,生眾乃散。雄又與將軍桓衝戰白鹿原,又為衝所破。

    從把原文中地名換成現今地名,桓溫北伐的路徑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第二次元嘉北伐西路軍(柳元景部):

    隨王誕鎮襄陽,為後軍中兵參軍。及朝廷大舉北討,使諸鎮各出軍。二十七年八月,誕遣振威將軍尹顯祖出貲谷,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入盧氏,廣威將軍田義仁入魯陽,加元景建威將軍,總統群帥。……閏(十)月,法起、安都、方平諸軍入盧氏,斬縣令李封,以趙難為盧氏令,加奮武將軍。……法起諸軍進次方伯堆,去弘農城五里。賊遣兵二千餘人覘候,法起縱兵夾射之,賊騎退走。諸軍造攻具,進兵城下,……生禽李初古拔父子二人,魯方平入南門,生禽偽郡丞,百姓皆安堵。

    地圖的話差不多就是這樣:

    這兩次北伐均是出襄陽,沿山路直驅西安和洛陽,威脅中原,足以表明襄陽對於南方政權的重要性。而一旦襄陽淪陷,北方王朝進可以直接順漢江而下,匯入長江,直接攻擊南京;退可以以襄陽為據點,一方面阻斷北伐,一方面逐步蠶食敵人。而對於南方來說,一旦失去襄陽,那麼荊州和武漢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方面,如果北方政權以襄陽為據點發起進攻(假設南方仍然控制西路防線),那麼基本只有兩條路:1、從襄陽南下,進入長江,獲得長江的制水權,並由長江發動攻勢;2、順漢江而下,駛入長江,並沿長江而下發動攻勢。而荊州是前一條路的關鍵,武漢是後一條路的關鍵。一旦荊州淪陷,則北方軍隊可以直接由北岸進入長江,或順流而下,或南略湖南,長江天塹可以說基本崩潰。而武漢一旦失守,那麼北軍的艦隊可以直接由漢江進入長江,從而順流而下,滅亡南方政權。

    另一方面,當南方政權反擊襄陽時,武漢和荊州便是攻擊襄陽的基地,南方政權可以通過武漢和荊州北伐襄陽,如第一次岳飛北伐:

    四年,除兼荊南、鄂嶽州制置使。……抵郢州城下,偽將京超號"萬人敵",乘城拒飛。飛鼓眾而登,超投崖死,復郢州,遣張憲、徐慶復隨州。飛趣襄陽,李成迎戰,左臨襄江,飛笑曰:"步兵利險阻,騎兵利平曠。成左列騎江岸,右列步平地,雖眾十萬何能為。"舉鞭指王貴曰:"爾以長槍步卒擊其騎兵。"指牛皋曰:"爾以騎兵擊其步卒。"合戰,馬應槍而斃,後騎皆擁入江,步卒死者無數,成夜遁,復襄陽。

    地圖如下:

    所以長江中游的防線是以長江、漢江沿岸的荊州、武漢、襄陽三鎮構築起來的防線,而並非單一的長江。而這一防線對於南方而言極為重要,所以歷代均將此處兵家必爭之地,如三國時期的魏吳江陵、襄陽爭奪戰,東晉晉秦襄陽之戰,南宋初年宋金襄陽之戰,南宋末年宋元襄陽之戰皆是南北爭奪中路防線的著名戰役。

    及大舉北征,以玄謨為寧朔將軍,前鋒入河,受輔國將軍蕭斌節度。玄謨向碻磝,戍主奔走,遂圍滑臺,積旬不克。——《宋書·王玄謨》是時上大舉北討,質白衣與驃騎司馬王方回等率軍出許、洛。——《宋書·臧質》鑠遣中兵參軍胡盛之出汝南、上蔡,向長社,長社戍主魯爽委城奔走。即克長社,遣幢主王陽兒、張略等進據小索。偽豫州刺史僕蘭於大索率步騎二千攻陽兒,陽兒擊大破之。到坦之等進向大索,勞楊氏鄭德玄、張和各起義以應坦之,僕蘭奔虎牢。會王陽兒等至,即據大索,因向虎牢,鑠又遣安蠻司馬劉康祖繼坦之。虜永昌王宜勤仁庫真救虎牢,坦之敗走。虜乘勝徑進,於尉氏津逢康祖,康祖戰敗見殺。賊進脅壽陽,因東過與燾會於江上。——《宋書·南平穆王鑠》

    這場戰役中,宋軍從彭城(徐州市)、壽陽(淮南市)、襄陽(襄陽市)三路同時發起攻擊,企圖迅速奪取洛陽等北魏在河南的據點。在王玄謨兵敗之後,宋軍迅速退保彭城、壽陽。雖然魏軍難以攻克彭城、壽陽,但是由於宋軍有生力量損失巨大,所以魏軍得以輕易渡過淮河。劉義隆轉令臧質、胡崇之等人率軍支援盱眙,阻擊魏軍。但是援軍被拓跋燾擊敗,魏軍攻至長江北岸的瓜步,由於長江天險被迫撤軍。實際上,儘管魏軍一路攻至建康城下,但是從戰後來看,劉宋的淮河防線並未遭到毀滅性打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魏軍仍然難以渡過淮河。

    很明顯地表現出了南方政權在長江下游的攻防體系,也就是調遣淮上部隊從徐州、淮南等重鎮發動進攻,直接威脅以洛陽為代表的中原重鎮。防守時利用淮河兩岸的淮南和徐州(有時候沒有徐州,那麼就直接在淮河南岸據守),防止南下,力爭與敵人隔淮河對峙,依託淮河構築第一道防線,力爭把敵人阻斷在淮河以北。當淮河防線失守後,再在淮南派兵阻擊(成功戰例如淝水之戰、鍾離之戰),再不行就退守長江。

    所以對於東路戰線來說,其守衛的關鍵在於淮河,而非長江。歷代南方政權基本均是與敵人在淮河拉鋸,偶爾可以把戰線北推到黃河,偶爾也會被攻過淮河,但是總體是隔淮河對峙。如果一個政權長期失去淮河防線,甚至於從建立到滅亡都沒有見過淮河,那亡於外敵是遲早的事(如孫吳、南陳)

    3、西路防線

    西路的關鍵問題在於它是長江的上游,這就意味著北方軍隊可以直接順長江而下,如果北方水軍足夠強,說不準就一波“王浚樓船下益州”把南方政權給推了。

    當然,這一構築本身就和長江天險沒什麼關係了,既然題主問的是長江,那我也就不繼續展開了。所以綜上而論,所謂的“長江天險”亦或是“長江防線”並不單單是長江一條大河本身,而是以長江為基礎向北延伸所構築的秦嶺-漢江-淮河防線,這才是南方政權真正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至於長江本身,它通常情況下是作為北部防線崩潰後的最後一道防線,即為在利用長江進行防守的同時擇機恢復北方防線,如果長期困守長江,那麼也就吃棗藥丸了。

  • 2 # Mer86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假設你是個斥候,被大帥派到江南偵查情報。你覺得自己可以橫渡長江嗎?

    大概率是可以的。

    長江那麼長,江面上又沒有“結界”。即便對岸守軍有嚴密的防守,只要你能找到船,有足夠的耐心,慢慢來,不著急,總是可以在防守嚴密的江面上,找到機會偷渡過去的。

    畢竟你一個人,目標小,不容易被人發現。

    當然不可能了!而且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古人云:兵貴神速。

    可千軍萬馬再怎麼兵貴神速,也不可能完全不讓敵人察覺。你的動作一旦慢了,被對方反應過來了,調集水軍來堵截你時,或是主動來打你時。你的大軍就沒有機會偷渡了。

    這種案例在古代有很多。侯景之亂時,北齊趁南樑內亂之際,勾結南樑叛徒,派了數萬人渡江,齊軍一度站在了江南的土地上。但後來怎麼樣呢?當陳霸先發現了齊軍的異動後,先派人控制了長江水面,緊接著又派人把齊軍的渡船燒了。最後數萬齊軍的後路被抄斷,被迫留在江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全成了樑軍的甕中之鱉。

    所以說,想在對方毫無警覺的情況下,偷偷渡過長江,從來都只是小團伙的專利。大軍是如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很麻煩了。哪裡麻煩呢?因為首先,你得要有船,而且還必須是大規模的戰船群!

    你一個人偷渡,隨便找艘漁船就行了。或者說你的水性好,直接游過去都可以。但是大軍想靠隨便找幾艘漁船就渡過江,根本不可能。在南方水軍的眼裡,漁船就是靶子,來一艘我滅一艘,來兩艘我滅一雙。

    因此,你要不想讓自己的部隊變成靶子,就必須要先造船。造大規模的戰船。必須先建立起一支有戰鬥力的水上部隊。

    然而一旦說到建水軍,那第二個麻煩點就接踵而至——你在哪裡建水軍?練水軍?

    直接在長江北岸練?怎麼可能!南方水軍又不是傻子。他們能讓你練好水軍來打自己?

    只要你敢在長江沿岸活動,他們就敢沒日沒夜的騷擾你。今天過來放幾炮,明天過來放幾把火,讓你連覺都睡不好。

    長江沿岸不能練水軍,那怎麼辦呢?

    你得往北退,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自己境內能找條河造船,練軍。而且最重要的,這條河還要有水路與長江相聯通。等水軍練好之後,直接進入長江,與南方水軍決戰。

    畢竟,你在黃河把水軍練得再好,也不可能讓士兵們扛著船走陸路,走到長江邊上吧?

    第一個是襄陽。北軍在襄陽可以練兵,還可以通過漢江進入長江。

    第二個是合肥。合肥邊上的巢湖是一個絕佳的訓練水軍的場所。而且巢湖還有水路與長江相連。也正因為合肥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三國時代,孫權屢攻合肥,一定要拿下這裡。曹魏也深知合肥的重要性,所以鎮守合肥的人,往往都是大將。

    第四個是巴蜀。當年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南宋,以及前秦攻晉。巴蜀一路都有出動水軍配合中路的襄陽,東路的江淮,夾擊南方水軍。

    綜合以上四點可以看出,合肥、邗溝都在淮河以南。誰佔了這裡,誰就握有打對方的戰略主動權。所以你現在應該能理解“守江必守淮”的道理了吧?

    以及說,襄陽在古代南北對峙時,其戰略意義之重要的原因了吧?

    對於南方而言,如果活的久一點,就必須拿下淮南。繼而儘量往北延伸邊界線,最好把潁水和汝水也控制住,不讓北方有任何機會把戰火燒到長江。

    另外歷史上還有走海路,沿著江蘇沿海,繞開長江,直擊蘇杭的戰例。不過這種打法非常冒險,所以很罕見,不細說。

    當然,以上都是建立在“南方政權靠譜”的情況下的。如果南方不靠譜,比如爛泥扶不上牆的國府。我人民軍隊只靠漁船也是能打過長江去的。甚至是靠漁船橫渡20公里寬的雷州海峽,打下海南島。

    總的來說。別看長江綿延六千多公里,即便從湖北宜昌往下,也有三千公里的長度。但其實適合大軍渡江的地點,並不多。數來數去也就荊襄和淮南兩個地方。這正是歷代南北戰爭都會集中於這兩個地方的原因。這不是古代人不懂地理,而是真沒得選。

  • 3 # 歷史夢中人兒

    若能阻止敵方水軍進入長江,長江便是天險;

    若不能阻止敵方水軍進入長江,長江便是死亡線。

    長江防線的關鍵其實在漢水,而防守漢水的關鍵在於襄陽。我們先來看襄陽的地形:

    襄陽位於南陽盆地的最南邊,漢水的上游位置,自襄陽順漢水南下,五日便可抵達長江第一重鎮武昌,長江在武昌附近由彎轉直,若順水前行即為方便,七日內便可抵達南京;自襄陽向北三百公里,是中原的經濟政治中心洛陽一 開封;自襄陽向東偏北方向行進三百五十公里,在今天的淮南市附近,便可以進入淮河;襄陽的東南方向則是大別山,自大別山區繼續向東,總計行進500公里,便是淮南重鎮合肥。

    北方進攻南方,主攻路線有兩個;首先是淮南方向,這時襄陽的駐軍向北可以直取中原,迫使北軍後撤,岳飛於紹興十年的北伐,便是佔了這個優勢;向東既可以進入淮北地區,截斷北軍的補給和退路,也可以經大別山區馳援淮南。就算淮南失守,襄陽的駐軍也可以順漢江-長江水路迅速回援南京。

    若是北方進攻湖廣,襄陽又是從南陽盆地進入漢江平原的主要通道。 此城依水而建, 對於沒有水軍的北方政權來說,是- -座不可包圍的城市。古代,尤其是元朝以前的戰爭中,攻城非常艱難,大部分時候都是靠圍困迫使守軍投降的,對於水軍劣勢的北方政權來說,攻下襄陽簡直難如上青天。襄陽特殊的地理地位,賦予了南方巨大的軍事軍事優勢,襄陽若在,長江便是天險,襄陽若失,長江天險則十去其九。

    長江防線次一級的要點則是武昌和江陵。武昌位於漢水與長江的交點,這裡是阻止北方由漢水或三峽進入長江的最後防線;古代長江在抵達武昌後河道平直,即為適合順水前行,若北方的水軍過了武昌,則南方政權大勢去矣!

    江陵則位於長江北岸,離三峽峽口約一-百公里,古代三峽通航條件非常差, 並不適合大軍一次性通過,必須在峽口再次集結整頓;駐軍江陵既可以防止敵軍從北岸直接進入長江,也可以向西進軍,阻擊自四川方向順江而下的敵軍,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便是典型的案例。

    如果丟掉了這三個要地,那長江就不在是天險了,反而成了南方政權的死亡線;

    首先,丟掉襄陽,淮南幾乎必不可守;淮南地形平坦,水網豐富非常利於北方軍隊的集結補給;而要從南京進入淮南,則必須渡過長江,集結和補給的成本非常大。再加上南方少馬,陸戰又是劣勢,沒有襄陽方面的策應根本不可能守住淮南。

    第二,長江一旦過了武昌,順流行軍非常快,大約5-7天就可以抵達南京。這種條件下,南軍連報信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集結設防了。就算北軍攻勢不利,立刻棄船逃往江北,南方政權倉促之間也很難組織船舶和兵力進行追擊。

    第三,南軍一旦丟失武昌,反攻能力會被極大削弱,在長江逆流而上的速度非常慢,北軍可以從容佈防,除非兵力碾壓,否則下游很難反推上游。

    總結一下,長江防線的核心在於阻止對方進入長江,尤其是從上游進入長江;如果北方想要強行渡江,除非實力差距過大,往往都是死路一條。歷史上所有的北方征服南方、統一全國的戰爭還是從以長江為主要突破口進行。如晉滅吳之戰、隋滅陳之戰、唐朝統一嶺南和江淮之戰、清滅南明之戰以及解放軍南下,都是把工作重點放在了長江之上。

  • 4 # 咖哩咖哩醬

    我是Sasha,讓我回答。長江有很多地方可以過河,但是如果您沒有掌握控制長江的權利,過江也將消亡。實際上,有許多適合穿越長江的地區。如果海軍仍然比較強大,北方入侵者將選擇安徽東部的東部路線和蘇南來渡河。儘管這裡的長江很寬,但它依託大運河之類的河流,並與北部水道相連。北方船隻和軍艦可以從這裡進入長江。但是,由於運河深度不夠,北方海軍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在吃水淺的情況下,通常是小船。因此,北方海軍通常不反對南方政權的長江海軍。在著名的採石戰中,萬延良的海軍兩次被南宋海軍擊敗,渡河被擊敗。如果海軍無法控制這條線上的河流力量,即使成千上萬甚至十萬士兵成功渡過了河流,那也是非常危險的。這是因為,只要南方政權控制長江河道,然後加固城牆並清理田野,並與這些越過北方軍隊的曠日持久的戰爭進行戰鬥,後者便會因糧食和草木的破壞而崩潰。因此,大多數北部入侵者沒有使用東部路線穿越河流,而是使用西部路線或中間路線。所謂“西部陣線”,是指衝破四川領土,佔領整個四川領土,然後建立海軍,使之沿著長江向東移動。當Jin和Dongwu被破壞時,使用此方法。但是,這種策略也是腦殘。眾所周知,四川多山,易守難攻,對進攻方極為不利。同時,即使四川可以被佔領,向東向下遊移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古代,長江靠近四川,那裡有鬼門,如三峽。大型船隻的通過極為危險。此外,長江中上游的水量有限。一旦在乾旱季節水深不足1米,大型船便基本無法使用。因此,該方法也是不希望的。更常見的是從湖北中部突破。北方騎兵來自華北平原,可以穿過河南平原,進入著名的南洋盆地。它相當平坦,適合騎兵作戰。換句話說,北方騎兵可以在最南端從河北粉碎到襄樊,直接到達長江。在這一地區,長江的水面不是很寬,長江中有很多灘塗。即使沒有強大的海軍,也可以越過它。後來,蒙古人在河岸設定了許多彈射器,用火力封鎖了河,並組織了南宋海軍接近登陸點。因此,多年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幾乎總是沿著這條路走的。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岳飛當時被派往駐軍,這是決定南宋生死的重要防線。而且岳飛的戰略遠景也很明確。所謂保衛長江就必須保衛淮河,僅靠襄樊一帶的長江沿線防線,就很難完全阻擋入侵者。因此,岳飛和其他南宋將領們一直試圖將防禦線推向南部的淮河線,並抓住南洋盆地作為長江防禦線的戰略緩衝區。

  • 5 # 天淞子

    為何古代戰爭都強調長江天險?長江那麼長,別的地方不能渡河嗎?

    因為古代科技不發達,尤其軍事武器還處於冷兵器時代,沒有長槍大炮,更不談可以打出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幾千公里的導彈了,而長江中下游一般都比較寬,漲落潮水時尤其在初漲初落一兩個小時後,流水往往變的很急,古代的船都是靠人力驅動的,不論撐篙、划槳還是搖櫓,遇上水流很急的江段,要橫過長江,確實非常困難,一不小心,船就可能被流水帶著走,掌控不好的,船可能失控,後果就可能衝撞向江岸的一邊,嚴重可能導致船毀人亡。

    在長江裡行船,不要說古代沒有機器驅動的木頭船,即便現在有著強大主機動力的海船,在漲落潮的急漲急落時刻,靠離碼頭都是要避開的時間,畢竟主機動力不是隨心所欲可以啟動或者關閉的,海船在長江或者其他江河裡靠離碼頭操作不當,潮水時間算的不準,結果導致失控出事故的例子可不少。

    那麼這麼一段有著寬闊而急流的江面,假如你要繞過它,是否可行?比如你想在南通這裡渡過長江,但這裡水流很急,江面你很寬,你駕駛著一隻木頭船在急流的幾個小時裡肯定是不能渡過的,你可以找其他地方渡江嗎?僅我個人的經驗,長江受到潮流影響的江段,受到漲潮急流影響的,從上海段開始直到揚州附近,基本上潮水漲到這裡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了,長江漲潮是海水從東海往長江內倒灌。但是,長江落水的影響卻是全長江的,因為那水是從長江源頭開始奔流而下的。

    所以,假如你在南通撐著一艘木頭的無機動船橫渡長江的話,可以有這麼幾個安全方案:

    1、等候急流時間過去,一般來說,長江口的潮水漲落是一天兩次,基本上六個小時一個漲潮,六個小時一個落水,然後重複一次。其中真正的危險急流時刻,最多不超過四個小時,最佳橫渡長江時間,是漲落潮水的交接時間,比如落末初漲,或者漲末初落,這兩個時間的長江水流都是非常平緩乃至靜止的。

    2、趕到揚州上游的長江段去,應該是越往上落水的水流越是平緩,這個我不太清楚,可能錯的,撐著無動力木頭船渡江的人,必須根據潮水錶計算水流時間。

    3、扔掉你的木頭船,走大橋吧,現在長江上大橋很多,繞行不會很遠,南通這裡已經有長江大橋了。

    綜上,在古代的時候,沒有機器、沒有大炮和導彈,長江確實是屬於天險,易守難攻,一邊要武力打過長江對岸去,並不容易,繞行可能要繞很長一段路,強行渡江可能在急流中失控,導致船毀人亡。

  • 6 # 江北陸遜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共同的疑問,這裡不能過,從上面過,下面過,哪裡不是過呢?

    長江再寬,能游過去的不要太多,再不扎點竹排也過去了。

    對於個人來說,當然如此。

    但對於一支大軍來說,就絕不是過去幾個人的事情。大軍行動是個系統工程。

    大軍行軍,軍隊、馬匹、軍資、糧草、多路軍隊的互相配合,任何一項,都能讓通天大道堵的水洩不通。

    這些都需要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配合。

    不信,我們來看看怎麼弄死你:

    首先要想軍隊渡江順暢,必須有充足的船隻,否則三五個上去添油,那是壽星佬上吊,嫌命長;其次,船隻足夠,碼頭設施要完備,登陸場要足夠大,足夠寬敞,否則一堆人堵在碼頭,對手一個衝鋒,就能讓你的軍隊全部到江裡餵魚去;再則,即使登陸場足夠寬敞,,登陸場連線的大路是否通暢又成為一個大問題,因為這個時候的軍隊還是行軍狀態,能否迅速展開進入戰鬥狀態,如果不能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全軍覆沒還是必然的事;好,部隊已經迅速展開,但我們知道,一般為了節省士兵體力,士兵行軍是輕裝的,重型裝備都是另行配送的。沒有重型裝備,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天可憐見,你的虔心感動了上倉。軍隊完全渡江,重型裝備也過來了,糧草沒被燒,也過來了。那麼,你需不需要後續補給?兵員需不需要補充?軍械需不需要補充?糧草需不需要補充?需不需要援軍配合?不需要,你說你是戰神。OK,你可以往前走了。但大部分人是需要的。那麼,問題來了。你既然是繞開交通要道偷渡的,很明顯,水面你肯定是自認幹不過對手的。換句話說,對手水面有優勢。這個時候,對手一方面調集水軍消滅你的水面部隊,那邊調兵遣將把守隘口,另一方面派出精銳部隊騷擾你的孤軍,你就等著被包餃子吧。

    這裡其實是做的最好的假設。

    實際上,非主要渡口,一是船隻不夠;二是碼頭大小不夠;三是荒山野嶺,沒有道路設施,部隊行軍困難;四是江面或是太急,或是岸邊太過溼軟、陡峭,根本不利於大部隊展開。在這樣的地方渡江,度過那麼三五千人,頂用嗎?不頂用。

    我們來看一副中國五縱七橫的國道(高速)路網圖:

    我們要注意,現代交通幹路網基本上都是與古代幹路一致的。

    今天都如此,古代只有更難。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主幹道的關鍵接點都是駐有重兵的。依然是我們上文的套路,水面截斷你的補給和援軍,沿途主要城池嚴防死守,精銳部隊利用地形反覆騷擾,看你死不死。

  • 7 # 顛沛的獨角獸

    因為古代的江河湖泊沒有水土流失那麼嚴重,所以比今天寬

    而剛好古代的造船技術也不行。所以長江就成天險了。

    不僅僅是長江。淮河,漢水這些也是。

    孫權為什麼非要拿到荊州,就是因為荊州在長江中游。

    唯一的方法就是從敵人的上游打下去,從側面就能衝破敵軍的船隊的。

    打仗下江南成功的,還真是走其他地方渡,直接在下游渡河沒有一個成功的。

    歷史上西晉滅吳、隋滅南陳、唐滅蕭銑、輔公石,北宋滅南唐、元滅北宋都是從中上游發兵順流而下,然後中下游直接渡河做接應夾擊。

    劉禹錫有詩寫西晉滅吳“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就是晉朝分兵幾路,從益州,荊州和江北南下(荊州長江以北的部分一直屬於曹魏--西晉)

    隋滅南陳,就是西晉滅吳戰法的翻版。

    金想滅宋,打了很多年都不行,就想攻下蜀地,從蜀地順流而下去打。

    但長江是天險不假,同時也是江南最後一道防線,一旦被突破,南方政權就直接玩完了。

    所以有自古守江必守淮一說。

  • 8 # 胡瑞嵐298

    在冷兵器時代,北方的朝庭要突破長江,首先棄騎登舟,其次,水軍壓制對方;再次,長江水急寬大,渡過某區域,若無援兵,易被南軍殲滅;最後,南方河湖眾多,不易騎步兵大規模作戰,即使某地渡河也沒用,只能幾路渡河,使南方首尾難顧方可取勝!

  • 9 # 晨筱雨623

    渡江,你得有船,不是一艘兩艘而是很多,這麼多船,你不可能在長江北岸隨便找個地方建造,大部分會在長江北岸的比較大的支流湖泊裡建造,然後進入長江,那這些進入長江的“湖口”就不多了

  • 10 # 山裡漁家

    古代長江以南都不是兵家之爭之地,都在逐鹿中原,中原在手,長江以南的地方只有稱臣的份,如果北方要渡江打,南方根本就沒力量來守這個天險,因為南方不是主產糧區,人口稀稠,哪裡有人來守長江,想在哪裡渡就在哪裡渡。

  • 11 # 澹奕

    不是不能渡,只不過古代千軍萬馬想渡江的話非常困難,想要繞過去更困難。

    古代都城的建立往往都需要依靠一定的地理位置優勢,尤其是險要的名山大川,主要的特徵就是易守難攻最好,比如三面環山地處關中之內的長安,倚仗黃河、邙山還有四處關隘的洛陽,而南方往往依賴的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

    長江在數千年裡,一直被稱作“天塹”,因為古人無法在過於寬闊的長江干流上修建橋樑,要想渡江的話就只能通過船舶,可戰爭時行舟渡江非常危險,尤其是成千上萬的大軍,很容易被長江南部的守軍當做是靶子,因此,長江在古代被視作難以逾越的天塹。

    自古以來,割據南方的朝廷大多都會將都城定在江南,尤其是南京這個地方,而江南能夠依靠的天塹,就是滾滾的長江之水,現代從江北到江南,過橋過輪渡,並沒那麼困難,可在古代要渡過長江,是很麻煩也很危險的事情。

    由於古人沒有在過寬的大江大河上架橋的能力,所以渡江只能依靠船隻,但是船隻在江面上行使是有很大風險的,尤其是大批的兵馬一起過江的時候。

    割據南方的王權,向來重視長江防線,在長江的南岸往往都會重兵佈防,江北兵馬在渡江時只能待在船上,機動性很差,一旦被江南防線上的守軍發現,就會變成靶子,只有弓弩的時代也就算了,但是從火炮出現並廣泛用於軍事之後,江北的兵馬要坐船渡江,就變得更加危險。

    雖然陳朝最終還是被成功渡過長江的隋朝給滅了,但陳後主的這句話其實也並沒有錯,古代想要過江絕非容易的事情,當年的陳朝倘若真的在江南佈防嚴密,隋軍未必真能那麼容易滅了陳朝,只不過陳朝本身只在不靠譜。

    長江再怎麼是天塹,也只是提供一個險要的屏障,關鍵還是要看人為如何去經營。就好像一個佔據了制高點的人,面對進攻,自然佔據了優勢,可若是佔據制高點的人根本不進攻,想要完全憑藉居高臨下的優勢獲勝,無異於白日做夢。

    古代很難渡江,主要原因就在於長江過寬、過深也過長,技術上只能通過行船過江,而坐船的千軍萬馬在江上的時候極其容易成為被攻擊目標,這才是長江被視作“天塹”的原因。

    馬鞍山的採石磯、揚州附近的瓜洲等地,這些地方都是長江易守難攻的突破要點,長江雖然號稱天塹,但長江實在太長,自然也不可能沿線全都佈置重兵進行防守,只能選擇一些比較要緊的地方,而中下游也不是全都寬闊無際或者水流湍急的天然屏障,也有一些突破處。

    古代北方的兵馬,要想比較容易點越過長江進攻江南,那麼只能從這些長江上的突破點上下功夫,當然,江南地方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對採石磯等地往往也都會重兵把守,要繞開江南關鍵佈防的地區,繞去其他地方進攻江南,也沒那麼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有幾個地方就顯得非常關鍵了,不僅能讓北方訓練水師,而且訓練好之後能直接開赴長江。

    第一,兩淮地區

    淮河水網密佈,且先秦時代因為邗溝的開鑿,淮河水系與長江融為一體,互相貫通,在淮水流域進行水師訓練之後,的確能夠直接將水師開到長江之中去。

    不過,歷史上割據南方的王權,通常並不會剛好以長江為界與北劃治,往往都會佔據著一定範圍甚至整個的淮水流域,事實上,淮河才是古代南北相爭的關鍵所在,南方的王權也非常清楚淮水的重要性,很早就有了“守江必守淮”的說法。

    淮河的支流眾多,湖澤甚廣,對於北方的兵馬有很大的阻攔作用,再者一旦淮河流域丟失,那麼想單單憑藉長江守住江南一隅,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其實道理與淮水流域類似,合肥這個地方處於淮河與長江兩大流域的交匯之處,緊靠著巢湖,而巢湖又有裕溪河與長江相連,佔據合肥也可以操練水師,繼而進攻江南。

    第三,漢江流域

    漢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以北的最大支流,也是整個長江最長的一條支流,其上游的襄陽等地,不僅勾連著漢中、關中等地,而且向南又以漢江連線著長江,北方的王權一旦貢獻這裡,長江防線就難以抵擋。

    第四,巴蜀地區

    雖然長江中上游的兩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但倘若佔據了長江上游的巴蜀,那麼就完全能夠順長江之水順流而下,向長江中下游髮妻進攻,歷史上最早這麼做的,就是秦國,秦滅巴蜀之後楚國後方門戶洞開,根本擋不住秦國的兵馬。

    歷史上,北方兵馬突破長江天塹的事情不勝列舉,但這並不能說明長江在古代就真的那麼容易橫渡過去,造成這種結局的,往往都是江南的朝廷不太靠譜,而古代北方兵馬越過長江,通常選擇的都是行船硬槓,並不會選擇什麼繞過去,因為根本繞不過去。

  • 12 # 布夫舟

    歷史上,很多人也這麼想過,也這麼做過,最後的結局都很慘。

    比如公元555年,北齊乘南朝內亂倒戈,順利渡過長江。但是被陳霸先率領水軍截斷後勤,孤立無援的齊軍損失慘重,在交換人質之後北撤。

    公元556年,齊軍再次南下,結果在更大程度重演了上一次的情況。陳水軍控制江面,攻擊截斷運糧船隻。飢餓的齊軍與陳軍決戰大敗,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長江很長,別的地方也可以渡江,可問題在於怎麼渡江以及軍隊渡江了以後該怎麼辦?

    為什麼後勤很重要呢?古代軍隊作戰武器裝備,糧食草料各種物資是非常難以運輸的,並且這些東西都是消耗品,是需要及時補充的,這會極大影響軍隊的戰鬥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軍隊渡江過去,假如沒有大型工程器械,面對地方堅固的城池,他們根本拿不下來。拿不下大城市,軍隊如何進行修正,如何防守敵軍的進攻?

    第一,武漢地區的漢水

    第二,春秋時期開鑿的運河邗溝。

    第三,濡須口。

    對於長江下游來說,並不單單是長江天險,淮河也異常重要,這就是白崇禧所說的“守江必守淮”。

    其實長江天險和秦始皇修築長城是一個道理。遊牧民族可以從某處越過長城,可問題在於遊牧民族無法深入內地。因為只要長城守軍還在,他們可以隨時切斷遊牧民族軍隊的補給線,這種情況下,深入進去的部隊遲早會被消滅的。

  • 13 # 千佛山車神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流,尤其是下游河面非常寬闊,自古就被喻為天塹。

    在歷史只要南方政權稍微靠譜一點點,北軍想渡過長江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南方政權掌握有長江水面的控制權,一旦發現江北有大規模軍隊調動,南方政權必然會集結水軍阻擊。

    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長江那麼長,我偷襲不行嗎?

    答案是不行的。

    誰都不是傻子,你幾十萬人在江北集結調動,你能做到密不透風嗎?人家的情報部門是吃乾飯的嗎?

    不論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邊境上十幾萬或幾十萬人,甚至是幾萬人規模的軍隊調動都是瞞不住的。

    大家不要以為情報部門是一個新鮮玩意兒,歷朝歷代每個政權都有自己的情報部門,情報部門會安插大量間諜長期潛伏在對方境內,對方政府和軍隊的任何大動作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自家間諜獲悉並傳回總部。

    那麼我可不可以先派幾百上千人偷偷過河,等在對岸建立了據點,站住了腳,再派大部隊過河行不行?幾百個人偷偷渡河不至於被發現吧?

    答案也是不行的,而且是肯定不行 。

    且不說這幾百上千人能不能躲過敵人的眼線和邊防部隊,就算是真的成功渡河,這點人也完全不夠用,而且在沒有江面控制權的前提下,你就算偷運過去一萬人也是送人頭。

    因為沒有江面的控制權就意味著得不到後方支援,屬於孤軍奮戰,自己投入敵人的包圍圈,除了投降以外別無選擇,否則只能等著被全殲了。

    簡而言之,想要渡過長江就必須獲得江面的控制權,有一支強大的長江水師,必須佔領江北地區建設水師。

    所以有句話叫“守江必守淮”,要想攻克長江防線必須先拿下淮河流域,將戰線推移長江沿岸。

    在長江下游流域,江北的巢湖是一個非常好水軍訓練基地,這裡湖面寬闊且與長江相通,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軍水基地,因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孫權和曹操就圍繞著巢湖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除了巢湖以外,位於湖北的漢江也是訓練水軍的理想場所,而作為漢江上的軍事重鎮,襄陽同樣是戰略要地,蒙古軍和宋軍也曾圍繞襄陽來回拉鋸。

    如果長江北岸實在攻不下來,佔領上游的四川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歷史上秦國和西晉都從四川南下滅楚滅吳的。

    不過由於長江上游多山地,江面較窄,地形對進攻方不利,守軍很容易封鎖長江,例如劉備和蒙古軍都曾試圖從四川東下,但都已失敗告終。

    總的來說,長江作為漢族的政權的第二道防線,其防禦屬性還是很高的,但是若想守住長江防線就必須控制江北據點,一旦江北的所有土地,讓敵方把水軍練起來,長江防線就守不住了。

    另外,為了繞過長江防線,歷史上也出現過從越海南下的案例。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欲南下滅宋,為此金軍在山東膠州灣集結海軍,準備直接從海上攻擊南宋朝廷行在臨安。

    而得到情報的宋軍則主動發起主動攻擊,在金軍內部漢人的配合下,南宋水師在青島的唐島灣大敗金軍,打消了完顏亮越海登陸的念頭。

  • 14 # 史曉生

    如果人少目標小,哪兒都能渡河;如果大軍過江,選擇就只有那麼幾處。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於過江所用的船。

    長江不是小河小溪,捲起褲管就可趟過去,長江很寬,即便是最窄處虎跳崖,也有三十多米,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過江,必須要有船。

    如果你是一個古代的斥候,或者說是幾個人組成的偵察兵,那麼找個小漁船,趁著夜黑風高,在古代還有可能偷摸著上到對岸去。

    但是如果在戰爭期間,大軍壓境,想要過江的話,就需要大量的船隻。

    古代的長江,倒是有常年在江面上打漁的小船隻,但是這種船隻,一次最多的載個五個人,即便是開足馬力,也就一個時辰跑了兩趟。

    按照一天不停歇的情況,最多也就是能運送一百多人過去,這點兵力,在古代的戰爭中,還不夠敵軍塞牙縫的。

    何況,敵軍會眼睜睜的看著你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嗎?這種小漁船,可不就是給敵軍當靶子,來一艘滅一艘,來兩艘滅一對嗎?

    所以,就需要大船,越大越好的船,並且,需要建立一支水上部隊。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其一,怎麼造?其二,造了之後在哪裡訓練水軍?

    首先,船不是其他玩意,隨隨便便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造好,尤其是戰爭中用到的大型戰船,不僅需求量大,而且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更長。

    而戰爭,一般講究速戰速決,這邊等你千辛萬苦把船終於造好了,那邊戰場都已經涼了。

    不僅僅是怎麼造的問題,還要就是在哪裡造,船這種東西,必須是依水而造,你不可能在陸地上把船造好,再扛到水裡去吧,那麼最有利的地方,就是在江邊造。

    但是對岸的敵人會看著你造船默然不動嗎?不可能的。

    還有就是,有了船隻,在哪裡訓練水軍?

    水軍不同於陸軍,作戰方法和方式均不相同,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同理,訓練的地方,肯定也是在水上。

    也就是說,你需要一個既能安全造船不被襲擊、還能訓練水軍的地方,同時,這個地方害的與長江相通,以便水軍可以直接進入長江,不然,等你船造好了,士兵也訓練好了,怎麼去攻打敵人?讓士兵扛著船到長江邊上嗎?

    而開啟地圖,滿足這幾個條件的地方,你會發現少之又少。

    第一個是合肥邊上的巢湖,巢湖是個內陸湖,湖面廣闊,適合練兵,最重要的是,在巢湖與長江之間,有一條水道,稱作濡須水,從巢湖發船,經由濡須水,可直達長江,雖然水道較小,但也能用。

    曹操當年就是對這裡極為看重,曾專門派大將張遼鎮守合肥,就是因為曹操知道這裡的險要之處。

    第二個,就是在廣陵以北的刊溝,刊溝連線了淮河與長江,曾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所修,為的就是快速的從淮河進入到長江。

    第三個,也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就是發源於漢中,流經武漢最終匯入長江的漢水,而漢水的關鍵之地,則在襄陽。

    而襄陽,則是漢水之上的關鍵之處,只要控制住了襄陽,就相當於控制住了漢江。

    如果是進攻南方的北方政權,控制住襄陽,就可以將船隻由漢江東下,直抵長江;而南方政權如果控制住了襄陽,就會讓北方的勢力在漢江上沒有什麼機會,從而達到防禦一座城,控制一條江的戰略目的。

    那麼這幾個地方,你認為非常適合也非常重要,敵人呢?同樣也是這樣認為的,必定也是玩了命的去佔領這些地方,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走海路,沿著大陸框架,繞開長江,直擊蘇杭等地,這種做法在歷史上也有人做過,不過這種做法實在是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會餵魚。

    除了以上的幾種打法,還有一種曾產生過出其不意效果的打法,也是繞開了長江。當年蒙古軍在襄陽城被困,想走,又被摁在釣魚城,無奈之下的忽必烈,萊爾兩個史無前例的額大迂迴,從青藏高原南下到雲南,再斜插貴州湖南,之後到達杭州沒了北宋,但是這樣的打法前提是,已經有強大的軍隊掃平了大部分的據點,牽制住了南方兵力,不然,照樣是枉然。

  • 15 # 深海小白菜

    橫渡長江人少了不行,人多得大船,造船練兵需要地方,古時只有四川,襄陽和合肥有這個條件,所以這些地方是南北的重點地區。北方下來,騎兵非常厲害,但騎馬過不了江啊。渡江也得地方,南岸灘塗,高岸和蘆葦蕩太多,不適合渡江的地方不多,而且渡江後要及時跟上補給這,也是為什麼南方政治相對清明時打不下來的原因,如果政治腐敗,就有很多內應,只要幫你站穩腳跟就行。而且古時戰船沒有發動機,最多用人工踩水。水流急了就只能往下游漂了。一戰不勝就泡湯好多年的準備。而且南方也根本不給你安穩造船練兵的機會。南方可以造大船,而北方造船隻能在長江支流,要小許多,跟南方戰船相比處於劣勢。歷史上也有孤軍深入撹的南方不寧的,比如侯景之亂,但那是南方本身沒處理好。也有從海上來打東晉的,然後發現海上更不靠譜。只能打打海邊無人區,逆流進長江都難,後勤更難,屬於不成功便成仁的那種。主要是古代船泊技術跟不上,後勤就跟不上。既是現在技術,你打臺灣也不敢說手到擒來。還要費一番周折。其它方便都好解決,總得把兵和裝備運過去。

  • 16 # 世界人文通史

    長江當然可渡,但北軍一般不知道哪裡可渡,因為常用的渡口都有南軍重兵把守,這才體現出長江天險的作用。

    歷史上的南北對峙多以長江天險作為分界線,最典型的就是南北朝對峙。可是長江雖然號稱天險,但是跨度太大、防線也太長,防守起來其實非常困難,並不是無懈可擊的。

    因此,長江天險是一般只是最後一道防線,在此之前還要守住淮河才行。

    可是齊國軍隊是北方來的士兵,根本不瞭解長江的水流支系,也不知道長江哪些地方是淺灘,哪些地方是深水區,等到楚國軍隊完成集結就更困難了

    結果魏軍準備充分,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並且發揚騎兵的長途突襲優勢,大破北上的宋軍。魏軍追殺宋軍到了淮河一帶也就不追了,因為要攻下淮河非常困難。這就充分說明了長江雖然號稱是天塹,但實際上是依賴淮河並存的。

    直到南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朝統治時期,北強南弱的局面才完全形成。由於樑朝的侯景之亂丟失了淮河防線,所以陳朝只能依靠長江據守。長江的河段漫長而且防守缺口眾多,在沒有淮河的前提下根本形不成所謂的長江天險。

    公元589年隋朝滅陳時,早就摸清楚了長江的渡點,隋軍就是利用陳朝的防守兵力過於分散,成功從薄弱處渡過了長江。這道所謂的長江天險,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形同虛設。

  • 17 # 漩渦鳴人yy

    你要想這麼做的話確實也可以,但是說實話你這麼做的意義並不大!

    你的軍隊渡江以後,不是說光突破長江防線,就這麼簡單!你需要做的是攻城略地,你需要做的是能夠奪下敵人的土地,或者滅了別人的國家,這種情況之下你需要的軍隊就特別的多。而軍隊一多糧草也就越多!

    我先不提水軍的制約因素,我們就說一下這部隊渡江之後所需要面臨的幾個困難,首先第一點糧食問題!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渡江之後,你必然就會面臨糧食方面的制約,大家想想曹操的那幾十萬大軍渡江以後,如果東吳方面把長江水路給他階段,然後讓著20萬大軍在長江南岸自生自滅。堅壁清野,那麼曹操就算有逆天之能也不可能贏啊!

    第二點,地形方面的制約!北方政權相較於南方政權來講,能夠佔據軍隊上面的絕對優勢的,當然就是在陸戰方面的能力!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騎兵作者可是江南地區呢,更多的時候就是水往錯綜複雜!往往打仗的時候,不可能像北方的平原那般縱橫馳騁,無人可擋的氣勢,更多時候都會被南方的這種水田水鄉給他困住!當然你也可以想辦法直接利用水路,將軍隊投訴到敵人的戰略地區,那敵人的戰略地區通常都有堅城作為守護!你的軍隊總不可能拿著戰馬的腦袋去撞牆吧!

    因此我們就會發現古代作戰,你想要打敗南方政權,就必須得做到三件事情,第一擊敗南方的水軍部隊,保證整個長江江面的暢通無阻!第二,快速的攻擊敵方的指揮中樞或者是政權中心,這樣的話能夠癱瘓敵人的指揮體系能夠將敵人徹底擊潰!第三件事情找到敵方主力,逼迫敵人主力與我決戰,然後擊潰對方主力!

    我們總結一下!這需要攻擊一方達到什麼樣的條件?首先你的進攻路線途中必須經過敵人的戰略,要地不說敵人的首都吧,你最起碼得是敵人的糧倉或者是軍事重鎮這樣的地方!第二,你的航行的路線必須能夠滿足大部隊通行的需求,最起碼大型的運兵艦能夠快速的項鍊按投送兵力投送物資,甚至於中間還有一個落腳點進行據守,第三投送的地方能夠讓大兵團展開!

    所以算來算去長江江面如此廣闊!長江的整個一條線路如此的漫長,但是能夠符合以上幾點的並不多!最主要的一段,那當然就是襄樊一端,或者是長江下游的那一段!這兩個地方歷史上面南方政權被北方政權攻破,多是因為這兩個地點被人給突破了,然後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否則從其他地方渡江而過的北方政權,多數情況之下都會被南方政權的水軍不對直接拒敵於國門之外!

    這樣的情況其實大家都清楚!也因此,每一次對於南方政權的傭兵,北方政權都會竭盡全力的精心準備,哪怕知道對面的這個對手像豬一樣,但是,也必須得做好萬全的事情,否則,萬一載一個跟頭,就有可能會草木皆兵!

  • 18 # 星空之下

    從窄義上說,的確沒有。你少數人可以哪兒都偷偷過江,但是一旦成建制就難了。第一,那麼多人想過江,就得有足夠多的船,就得有好的渡口。而自古好的渡口都在那兒擺著。第二,如果你頭鐵,非要找個非主流的地方龜速過江,那麼守方只要極少數的巡守部隊就能發現,然後再狼煙一起,尷尬不。所以長征的那幾次渡河才顯得如此地難能可貴。

    從廣義上說,長江天險其實並不非常保險。歷史上很多南方割據政權都定都金陵。但要守金陵長江,必須要守住襄陽,否則順江而下什麼天險都是浮雲。而守住襄陽,必須要巴蜀在手。

  • 19 # 劉衍泰

    在古代冷兵器沒有空軍戰機協助,以長江為天然的壕溝河流為屏障戰役有:肥水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明朝鄱陽湖大戰,還有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尤其強悍北方遊牧民族軍隊習慣大平原縱橫賓士,但不習水性,廣闊的長江就是阻擋騎兵天然戰略屏障。中原農耕民族沒有戰亂影響不願遷移,對付北方遊牧武裝入侵就是在山脈上修建萬里長城防衘工程。再就是利用長江天險!險在遲滯北方軍隊順利南下,能為南部國家能有多些組織抵衘時間。歷史上成功利用長江天險成功的有:南北朝,南宋等能偏安江南一隅!一一但長江之險終不能阻擋中國民族國家實現統一的宗旨!一一謝謝!

  • 20 # 人間一塵

    你渡江去幹什麼去呢?你見過長江嗎?從中游以下到入海,哪段長江可輕易渡?特別是三峽,你現在渡個看看。

    你家假如在東北,你想回家,為什麼不奔廣州呢?反正地球是圓的,總能繞回東北去。

    這個問題想通了,就回答了你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500防空導彈系統與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究竟誰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