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慶生267
-
2 # 1188142167827
毛澤東的臨終遺言是“按既定方針辦!”因為四人幫被抓,最終是“毛澤東沒有臨終遺言”。估計全中國人民都很迷惑和震撼!
-
3 # 江邊李
經過了這麼多朝代和世事變遷,歲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閃著光輝的歷史人物,他們即使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們的思想,精神,學說,言論還在世上流傳,這就是老子說的“死而不亡”吧。
-
4 # 螺旋管制造商
毛澤東的一句話讓我震撼到心驚膽戰
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盪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
-
5 # zj史海拾貝
△華國鋒是山西交城人,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在1976年10月6日,他和葉劍英、李先念代表中央政治局,執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禍國秧民的“四人幫”,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這其中,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華國鋒離開領導崗位後,一直關注著國家大事和經濟建設。他喜歡顏體書法,“毛主席紀念堂”六個大字就是他題寫的。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日和9月9日毛主席逝世日,他都堅持去毛主席紀念堂紀念,躬躬敬敬向毛主席遺體鞠三個躬,直到他去逝前,從未間斷。
△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按照他的遺願,把他安葬在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城西北的卦山,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華陵”。
-
6 # 執古之道
歷史上最震撼我的遺言不是一句振聾發聵的呼喊,而是一封偽造的近千字的一封遺言,代表了中國普通群眾的心聲。這便是1976年震驚中外的李君旭等人“偽造周總理遺言案”。
此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的第十年,前路茫茫,中國政治走向也前途未卜,正在此微妙時局,此時忽然一封肯定鄧小平工作的“總理遺言”在全國各地廣泛傳播,全篇只有一千字左右,無論口吻,還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的瞭解及各領導人物的點評讓全中國人民深信不疑這便是總理遺言。
李君旭及其他幾個“要犯”被關押在專門關政治犯的地方。二十四小時不見天日,終日飽受折磨,不過戲劇性的一幕是1976年10月後,由於原本獨攬大權,專權作亂的四人幫被打倒、粉碎,李君旭偽造的總理遺言也被看作是勇敢表達全中國人民心聲的反對四人幫的戰鬥檄文,只不過採取造謠的方式不當,李君旭於1977年底出獄歸家。
李君旭被捕獄中的十八個月,因為失眠、精神崩潰,經常服用安眠酮,在獄中幾次重重摔倒,一直到2014年逝世時都坐在輪椅上。
-
7 # 國史通論
三國時期形勢圖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段話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在永安重病,緊急招來身在成都的諸葛亮,對他交代後事,對他說:“你的才能遠超曹丕,有朝一日必定能夠克復中原,興復漢室。如果我的兒子(指劉禪)可以輔佐,你就幫他一起成就大事,如果他實在不堪用,那你完全可以自立為帝,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後來,劉備又寫下敕書,交代劉禪:“我死之後,你要像侍奉我一樣,侍奉諸葛丞相。”
-
8 # 歲七夸父
我是夸父君。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留下一封遺書:
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無傷百姓一人。
這份遺詔的真假,各有各的看法。
1
即位之初,崇禎皇帝就面臨人生中的第一個威脅:大太監魏忠賢。
在明熹宗一朝,魏忠賢權勢滔天,人稱九千歲,只比萬歲爺少一千歲。
明熹宗朱由校,是崇禎皇帝的哥哥,兩人關係極好。
在即位之前,崇禎皇帝在藩地就聽聞過魏忠賢的罪惡。如今,新皇登基,魏忠賢的前途堪憂啊。
於是,魏忠賢與崇禎皇帝的鬥爭開始了:
在明熹宗彌留之際,魏忠賢先是想用弄個假皇子,冒充明熹宗的兒子,以此奪得皇位。最終計謀失敗,崇禎皇帝順利即位。
即位當晚,崇禎皇帝嚴格遵循皇嫂的囑咐,自己帶饅頭吃飯,從不接觸宮中的食物;整夜裡,崇禎皇帝沒有睡覺,時刻警惕可能的暗殺行動。
待到大事落定,皇權穩固之時,崇禎皇帝立馬向魏忠賢發難,魏黨一脈基本上被清除了,不可一世的魏忠賢也只好上吊自殺。
看到魏忠賢的下場,各位大臣精神為之一振,感覺自己彷彿遇到了“明主”。
事實上,崇禎皇帝的確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君王,志向遠大,然而他的性格卻十分怪癖,最終,大明朝局出現了一種極為詭異的局面:
在這種局面下,崇禎皇帝依然在奮力前進,為整個大明朝殫精竭慮。由於太過努力,20幾歲的年紀,頭髮已白,眼角竟然也長起了魚尾紋。
這樣一位勤勉帝王,最終竟然落下了身死國滅的結局,實在讓人嘆惋!
最終,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無可奈何的崇禎皇帝,匆匆安排了下後事,便上吊自殺了,留下了這份遺詔。
2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崇禎皇帝是有南下的打算。
然而一眾東林黨大臣,堅決不同意南遷,認為各路大軍可拱衛京師,崇禎皇帝應該有“天子守國門”的骨氣。
歷史證明,這一決定,直接註定了崇禎皇帝的悲慘命運,也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殺;吳三桂猶豫之際,放入清兵,滿人入關要統治天下了。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無傷百姓一人。
-
9 # 東澤數學伯文
如果你們當中有誰處在我的位置上,可以大量貪汙受賄而不被問罪的話,你們之中有誰會以清正廉明為己任,官居一品,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而這代價是什麼呢?這代價就是項上的人頭,躊躇滿志,意氣奮發,一心為百姓造福的人頭已經死了,很多年前已經死了,乾隆爺,老皇帝您是一個文治武功都實權的皇帝,到今兒個,奴才才明白過來,您是最高明的垂釣者呀,和珅這一世積累的惡名,都成了嘉慶炫耀他英明的資本,奴才一世積累的財富,被您吊起來送給朝廷,成為取之不盡的金山,留全屍,子非魚,安知魚之痛苦,我走了,請轉告世人,和珅這條路是條死路,但是和珅死了,揭露給全部清朝官員的是八萬萬兩白銀之後的金光閃閃啊。
從上面可以看出這是和珅的臨終遺言,當然了正史裡記載的和珅提的是一首絕命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菸是後身。”
不可否認和珅是千古第一貪,亦不可否認和珅是權臣,尚不可否認,和珅是真正為清朝的國之幹臣
矛盾的和珅?矛盾嗎?矛盾;矛盾嗎?不矛盾
和珅壞嗎?壞!和珅貪嗎?貪!和珅的處世之道和個人能力強嗎?強這裡呢就只說說和珅的處事能力吧。這也是我所佩服和珅的地方。
和珅是乾隆的最大的忠臣,他能明白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逾矩,任何人都會謀反而和珅不會,因為只有乾隆安然無恙,才可以保證和珅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是乾隆的最大忠誠,他薅羊毛不會把薅死,因為只有社稷穩定,不出什麼大茬子,他才可以安然無恙的坐在他的位置上。
很多人都看過王剛老師演過的和珅,現實嗎?現實!真實嗎?真實!抨擊人心嗎?抨擊人心!可是為什麼我們在小時候見到的都是紀曉嵐,長大後見到的都是和珅呀!
和珅自己也說過,躊躇滿志,意氣奮發,一心為百姓造福的人頭已經死了,很多年前已經死了
和珅也說過,,我走了,請轉告世人,和珅這條路是條死路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
10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震撼?太多了!今個俺講一個抗日的無名英雄,一個寧願站著死,也不遠跪著生的無名英雄。
他在被日軍槍決說的一句話:“俺想媽媽了!穿著軍裝去死,就算是託夢去看看她,她也會高興的!”
他的事之所以能被人看到,完全是因為一個叫山下屈文的日本人,他寫的一篇回憶錄裡頭提到了。
咱現在只知道,他是一名來自於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四師機槍營的少校營長。
營長被俘虜來的時候,一條腿已經被子彈打瘸了,顯然是在戰場上被俘虜的。
日本人很需要有關二十九軍的情報資料,哪怕是無關緊要的吃喝拉撒睡,他們都想要了解一二。
因為二十九軍對於日本人來說,太可怕了。
似乎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啥叫死亡,不知道啥叫奔潰。
日本人需要全面的瞭解這支部隊,這樣的部隊太多的話,三個月滅亡中國,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所以這位被日本人給予厚望的少校營長,就成了他們的希望。
老虎凳,將腿牢牢的綁在上面,卻在腳踝處一塊塊的加磚頭,您都不知道最後生生的把少校的一條腿給掰折了。
當然,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少校不還有一條腿嗎?
於是另一條腿也被掰折了。
疼嗎?俺不知道,俺只知道少校昏迷了。也許是老天爺看不下去了,垂簾他,讓他睡一會,昏迷了就不疼了。
之後的折磨還在繼續,只是他昏迷的時間越來越長,昏迷的次數越來越多,辣椒水已經灌不醒了。
少校像是啞巴了,一個音節都聽不到,除了因為疼痛的帶來輕微的呻吟和無限的蔑視,日本人啥都沒有得到。
只得到了一些個人資訊,河北人,農民,保定軍校畢業,沒了,什麼都沒有,拷問室裡出來的永遠是一張張白紙。
“槍決!”
日本人絕望的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讓俺看著你們是怎麼打死俺的!站不起來了,讓俺坐下來,俺不想跪著!”
是啊!不想跪著,這雙膝蓋跪天跪地跪父母,除此之外沒人有這資格讓一個漢子跪下來。
日本人同意了。
“讓俺穿上軍裝!”
軍裝?一件千瘡百孔,早已經看不出原來顏色的軍裝。
“為什麼?”日本人很困惑。
“俺是一個農民,世代都是農民,做了官,媽媽還不知道呢?穿上衣服,就算拖個夢迴去了,媽媽也會開心的!”
挺好的!
有些人活著和死了沒有區別,有些人死了卻讓人們哭了!
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幹了什麼?但他依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大華夏的歷史源遠流長,能夠綿延至今的古文明也只有咱一個,為什麼咱能源遠流長呢?
就是因為有一個個的英雄湧現出來,用他們的血和肉來點燃咱大華夏的文明之火,他們有的有名字,更多的卻無名無姓。
英雄是用來敬仰的,因為敬仰所以我們才會有更多的英雄。
-
1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歷史人物留下的臨終遺言有很多,今日我來說說辛棄疾;
公元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南宋宰相韓侂冑為了恢復中原,發動了宋朝南渡以來最大的北伐,史稱“開禧北伐”。但是南宋軍隊自隆興北伐之後長期不作戰,導致畏敵如虎,而且多路主將草包無能,使得北伐很不順利。開禧二年十月,金國發動軍隊九路南下,一直打到長江邊上。此時,宋朝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公開叛變,這使得南宋內憂外患。同時,讓主持北伐的韓侂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於是打算派出使者要與金中國人談判。
但是金中國人非常強硬,不僅僅要南宋割地賠款,還要戰爭的主要“犯人”也就是韓侂冑的腦袋,韓侂冑當然不可能將自己腦袋給金中國人了。此時韓侂冑想起了在開禧北伐前辛棄疾給自己的一些情報。當時韓侂冑利用辛棄疾的名望,派遣他擔任鎮江知府,辛棄疾打造了1萬套紅色的軍服,並招募1萬名士兵,打算訓練一支精銳軍隊準備北伐中原,但是不久辛棄疾被彈劾,此事不了了之。
這一次韓侂冑又想起了辛棄疾,於是下旨任命辛棄疾為樞密院都城旨,這個職位可不得了,此前一直是韓侂冑的人馬擔任,辛棄疾是想要而不得。這一次韓侂冑不僅僅為了恢復中原,也是為了腦袋而戰,於是乾脆下血本讓辛棄疾擔任這個職位,給他上前線的機會。
辛棄疾任樞密都承旨之命是九月四日下達的,同時還附加了一道命令,要他“疾速赴行在奏事”。也就是說,現在給你實權直接指揮軍隊了,你馬上過來。從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起,韓侂冑雖然多次徵詢辛棄疾對北伐的意見,但始終不信任他,對他心存歧視或疑忌,不肯付與他擔任任何直接指揮作戰或參與決策的職權。直到北伐一敗塗地,宋金雙方激烈鬥爭的形勢已將韓侂冑逼入死衚衕時,才似乎真的要發揮辛棄疾的軍事長才了。命令中既有“疾速”二字,可知這項召命已是十萬火急,不容拖延。朝廷特遣樞密院官員馬不停蹄,直馳辛棄疾的居住地江西鉛山促駕。
無奈此時辛棄疾這時已經病入膏肓,就算他如何想要恢復中原,如何想要上陣殺敵,他都有心無力了。朝廷的使者到來,辛棄疾只好抱病接下詔書,準備連夜上路,豈料病體不支。就在九月十日,一代英豪辛棄疾帶著未完成恢復大業的遺恨病逝於鉛山家中,年六十八歲。
南歸之後,不顧自身所擔任的江陰軍籤判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官職,既進言於一貫主張抗金而為主和派長期排斥的江淮宣撫使張浚,復經深思熟慮,寫出著名的論戰文章《美芹十論》進獻於即位未久卻已對武力抗金頗為動搖的宋孝宗。
在這之前,深入金地六百里,在濟州(山東濟寧)軍營中活捉叛賊張安國,解送南宋行在所臨安將其正法,用實際行動振奮民族精神,鼓舞南宋軍民的抗金斗志,其目的只有一個,說服南宋的決策者,堅持紹興末年以來實施的正確對金策略,實現自己用武力恢復中原的主張。不管南宋抗金斗爭的形勢如何發展變化,對於辛棄疾來說,他素所堅持的主張始終不變。
湖南師範大學趙曉嵐教授在《百家講壇》這麼說道:“歷史中的辛棄疾,已經逝去了,他永遠不可能再復生,去完成他沒有完成的英雄事業。而文學中的辛棄疾,將永遠活著,永遠以“詞壇飛將”的形象,去征服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
-
12 # 花近高樓1
山下屈文是侵華日軍北平地區憲兵隊的隊長,在他的回憶文章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1943年春天,北平憲兵隊轉來一名戰俘,是宋哲元29路軍步兵四師的機槍營少校營長(回憶錄中沒有留下這位營長的名字),在戰鬥中腿部受傷導致被俘。
29路軍是鬼子揮之不去的噩夢,喜峰口的大刀隊和後來盧溝橋事變,都是29路軍的傑作。所以鬼子對少校營長格外的重視,試圖從他口中得到輕重機槍的進口渠道,進口數量,還有彈藥維修技術以及所屬部隊的編制等情報。
鬼子們承諾,只要少校營長提供情報屬實,他們馬上放人。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可是少校營長不肯開口,鬼子就對他用盡了酷刑,坐老虎凳時,少校營長的另一條腿也被硬生生折斷了。
自從少校營長兩條腿都斷了以後,他就開始絕食,常常陷入昏迷。據跟他關押在一起的難友交待,少校營長是河北人,農家子弟,畢業於保定軍校。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了。
鬼子在少校營長口中得不到有價值的情報,就下令對他執行槍決。
臨刑前,少校營長突然對鬼子憲兵隊長說他有個要求,鬼子以為他貪生怕死,就答應了他。
少校營長說他是軍人,要面對槍口,站著死。
可少校營長兩條腿都斷了,最後鬼子同意他坐在椅子上。
接著少校營長要求穿上他帶有軍銜的軍裝,那件軍裝已經破爛不堪。
少校營長很費勁的換好衣服,然後非常平靜的說:現在可以了,你們開槍吧!
鬼子問他最後這樣做的目的,少校營長說:我是少校,普通的農家子弟不比軍閥子弟,也比不上財主大老爺的孩子們,晉升很不容易,我的父母還不知道我做了軍官,我死後,穿著這身衣服託夢給他們,他們就會開心一些。
殘暴的鬼子被震驚了。別人行刑的時候都是被拖出去的,而這位少校營長是被擔架抬出去的,很多鬼子都記得,少校營長坐在擔架上,神態安詳的向他們點了點頭。
-
13 # 帝國烽火
1976年1月7日深夜11點,已經昏迷幾天的周總理微微睜開雙眼,他看見周圍的工作人員,用很輕微聲音的說:“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總理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他時時刻刻關心著別人,他太幸苦了,就在幾天前,周總理從昏迷中醒來,他看著周圍的工作人員說:“你們來了,我累了,問家人同好!。”這是周總理唯一一次說“我累了”。
前幾天的一次清醒時,他看到了鄧穎超奶奶,兩人執手相望,周總理說:“我還有好多話想對你說。”鄧奶奶同樣回答說:“我也有好多話相對你說。”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沒有說,將這些話埋藏在心裡。
1976年7月6日下午3點1分朱老總與世長辭,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定要把生產抓好。”在朱老總臨終前,朱老總還對康克清奶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這輩子沒有什麼遺憾的,就是沒吃飽過。”
在朱老總去世前幾天,他還約見了李先念副總理,他對李先念副總理說:“一個偉大的創舉,搞社會主義,可以不抓生產,天天鬥呀鬥。生產為什麼不能抓?這是什麼主義?什麼人的指示?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搞成這副樣子,還是‘鶯歌燕舞’嗎?……這筆賬怎麼算?先念,要堅定些,歷史會作出判決的。”
最後朱老總說:“我沉默太久了,這是一種內疚。”這是朱老總一心憂國憂民的情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舊惦記著人民。
1976年9月8日晚7點10分,毛主席的呼吸急促起來,他老人家用很低的聲音說:“我很難受,叫醫生來。”醫生急忙趕來搶救,但是毛主席卻再也沒有醒過來,這句話便是毛主席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幾天前中央委員一個個看望病床上的毛主席,當葉帥到毛主席面前時,毛主席卻抬起了那隻顯得沉重的胳膊,讓葉帥留下。葉帥再次走到了毛澤東的身邊,他這次離毛澤東很近很近,葉帥俯下身來,拉著毛主席的手,緊緊握住,不停地向他點頭。
毛主席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國事,在周總理還在世的時候,毛主席就寫下了:訴衷腸(贈周恩來)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
14 # 笑看東籬
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臨終遺言《示兒》,千古傑作,萬世名篇!△八百年來,一直震撼著中華民族的心扉;始終激勵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赤誠愛國之心;長久哺育著普天下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85歲高齡的陸游病重臥床,自知生命大限已到,擺手喚來眾兒女記錄,口述出《示兒》詩,作為給兒女的遺言!說罷寫畢,陸游告別人間。——死去原知萬世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從此以後,《示兒》詩傳遍九洲大地,歷朝歷代編入教材,走進校園,進入課堂。學前孩童也都自然地傳誦成詠。△陸游生活的時代,正是金軍不斷南下,大好河山破碎分裂,百姓苦難深重。為此,陸游懷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愛和深深的憂慮而呼喊,而詠歎。△陸游在彌留之際,以慷慨悲壯的《示兒》,唱出了自己的抱負,唱出了人民的願望和時代的最強音!△八百年來,社會和時代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陸游的名字,依然在華夏各地受到人們的尊敬;《示兒》詩依然閃爍著耀眼的愛國光芒!
-
15 # 使用者白剛
《說岳全傳》裡的宗澤的臨終遺言最讓我感到震撼。宗澤病重之時,面對金將主帥粘罕的入侵中原,憂國憂民。臨終前大喊數聲:“渡河,渡河!”吐血而亡。
-
16 # 鐵遊夏2020
有個東北抗聯將領。受傷了。臨終之前,可能迴光返照。甦醒了,他流著眼淚對身邊人說,我剛才做了個夢,夢見日本鬼子失敗投降了。我和戰友們騎著馬走在街上,街上到處都是張燈結綵,興高采烈的老百姓。我們真高興啊。可是後來我就醒了。發現這是個夢…後來這個將領就去世了。看到這個故事,我說真話眼淚就流了出來。當年的先烈其實和今天的人沒什麼區別。他們也有簡單美好的希望。不過不同的是今天的人為物質感情這些事情煩惱,而他們只是想著自己的犧牲能有價值,能讓千千萬萬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日子。他們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
17 # 大桐68
明末崇禎皇帝在臨死前寫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薄德匪躬,上幹天怒。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從這些悲慘遺言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生不逢時,但是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內心無比的痛苦、內疚、自責!
他自己已經用盡全力挽救大明朝,可惜天意如此,終於潰敗!
崇禎死的那一刻,他覺得最對不起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是自己無能,令他們陷入水深火熱的戰亂之中。
所以,他告知反賊:
我的屍體,你們可以任意的鞭踏、分屍、凌辱,但是,千萬不可以傷害我的百姓!!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不該全歸罪於崇禎,只能歸罪於明朝國勢的衰敗。
回答延遲,請見諒!
-
18 # 閒雲去處
親愛的聶(榮臻)司令員:
今天我感覺身體非常不好,也許我要和你們永別了!
請你給加拿大總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倫多城威靈頓街十號。同時,抄送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聯盟會。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十分快樂,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多做貢獻。也要寫信給美國總書記白勞德,並寄上一把繳獲的戰刀。
這些信可以用中文寫成,寄到那邊去翻譯。隨信把我的照片、日記、檔案寄過去,由蒂姆·布克處置。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一個箱子裡,用林賽先生送給我的那18美金作寄費。這個箱子必須很堅固,用皮帶捆住鎖好,外加三條繩子。將我永世不變的友愛送給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同志們。
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坎貝爾夫人撥一筆生活款子,分期給也可以。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而把她遺棄了。還要告訴她,我是十分內疚的,並且曾經是快樂的。
兩張行軍床、兩雙英國皮鞋,你和聶夫人留用吧。
馬靴、馬褲,請轉交呂(正操)司令。
賀(龍)將軍,也要給他一些紀念品。
兩個箱子給葉部長;18種器械給遊副部長;15種器械給杜醫生;衛生學校的江校長,(可以)讓他任意挑選兩種物品作紀念。
打字機和繃帶給郎同志。
手錶和蚊帳給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學書籍送給董同志,算我對他和他的夫人、孩子們的新年禮物。
給我的小鬼和馬伕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雙日本皮鞋。
照相機給沙飛。
貯水池等給攝影隊。
醫學書籍和小鬧鐘給衛生學校。
每年要買250磅奎寧和300磅鐵劑,用來治療瘧疾患者和貧血病患者。千萬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帶去購買藥品,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
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在這裡,我還有很多話要對同志們說,可我不能再寫下去了,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千百萬親愛的同志們。
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
-
19 # 聯迷十一姨
每一個人都會面對死亡,當時當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是什麼樣的呢?其中我覺得遺言最能反映一個人將死的時候他的心理活動。中國古代有很多不畏懼死亡的勇士,每當他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都讓人無比的震撼。
西楚霸王項羽應該算得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了吧,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他在烏江選擇自刎的時候曾說過:“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但是他到死都還沒有明白自己的過錯,實在是可憐可嘆。
宋朝的時候,辛棄疾一生都想報效國家,但是無奈的是他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想要報效國家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希望的,統治者的偏安一隅也直接導致了辛棄疾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只能將自己的憤慨不平書寫在紙上,這是一個英雄的悲劇,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辛棄疾在臨時的時候還大聲高喊:“殺賊,殺賊!”要是當時的統治者聽到這句話了,肯定會覺得很汗顏吧!
崇禎皇帝我覺得是一個很有抱負的皇帝,他一心想要中興大明王朝。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大明王朝真的是內憂外患了。外有強敵滿清;內有闖王李自成的威脅。面對這樣的環境,崇禎皇帝可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在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自縊煤山,並且還說下了:“任賊分朕屍,勿傷吾百姓一人耳!”這樣一位皇帝,要是不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應該能為老百姓做下很多好事吧!
-
20 # 知常容
王陽明臨終時說了什麼呢?
門人周積侍疾,問遺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頃之而逝——《明儒學案·姚江學案·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或許你聽到這8個字沒有感覺,也沒有震撼之感,不過別急,聽我慢慢說下去。
先生之父親王華是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77歲去逝,祖母活了百歲,家族人皆很長壽,而王陽明先生只活了57歲,比父親短了20歲,比祖母更短。從壽命的角度來看57歲對別人不算短,但對這個家族來說,這樣的年齡不算長壽。
王陽明先生可有遺憾?沒有。
陽明先生少年就失去母親,15歲上書皇帝,17歲結婚,結婚之時找不到人,因為先生與一道士相遇,打座而忘記時間。
陽明先生因為其父王華的關係,對於大明上層人物十分熟悉,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
作賦結果很多人對王陽明產生非議,因為有些狂。陽明先生可是為此事而後悔?
李東陽的話不準,王陽明第二次又落第了,父親安慰他下次努力。
陽明先生對此可有遺憾?沒有
他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第三次終於考上,位列二甲進士第七人,進入朝廷之後,他看到滿朝文武不敢挑戰劉瑾,他上書指責,結果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從一個公子變成階下囚,因為父親搭救才落得被貶龍場。
陽明先生對此可有遺憾?沒有
龍場之地對於他來說很難適應,僕人逃的逃,死的死,陽明先生可有遺憾?沒有。
後來平定盜賊,斬殺二千多人,可曾為自己殺人過多而遺憾?沒有。
平定寧王有大功,最後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可曾遺憾?沒有。到了明世宗繼位才加官進爵,可曾欣喜?沒有。
推廣陽明學說,受到理學之圍剿,可曾遺憾?沒有。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離職守。帝大怒,下廷臣議。萼等言:“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為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不予,則為朱熹晚年定論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倡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轉訛,背謬彌甚。但討捕軬賊,擒獲叛藩,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帝乃下詔停世襲,卹典俱不行。——《明史·列傳·卷八十三》
死後受到清算,就算陽明先生有知,他會後悔嗎?必不悔,因為此心光明。
去世之時,兒子才二歲,是否擔心兒子,需要為兒子準備一些什麼,還是遺憾沒有更長的時間陪兒子,教育兒子?
陽明先生可曾後悔?沒有。
終歸先生一生,起起落落,波折不斷,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似乎他的人生除了學術之外,並不怎麼成功。比壽命拼不過父親和奶奶,比官運,大起大落死後還受到清算,比家庭,五十多歲才添一兒子,自己去世兒子才二歲。
怎麼看先生的人生都不是幸福的人生,但是先生卻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各位朋友在看完上面對先生的介紹之後,相信對這八個字的份量有了更深的感觸吧。
此心光明,心如明境,這就是聖人之鏡。普通人和聖人的區別在於普通人心如昏鏡,經常受到私慾的影響,而聖人則是心如明鏡。
孔子說:求仁而得仁,何怨?
先生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或許你最初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看到先生有這麼多遺憾,這麼多不完美,最後先生卻絲毫無憾,這種心境是否能讓你感到震撼呢?
知行合一而無悔也,因為此心光明。
回覆列表
王誠,《英雄兒女》,在面對敵人風瘋進攻面前,在陣地上,向傳話筒發聲,向我開炮!向我開炮!為了北韓人民勝利,向我開炮!抱起炸藥筒衝向敵群,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