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1
回覆列表
  • 1 # 曲柏鋼

    什麼是下崗工人?這個題目可狹義理解,也可以廣義理解,簡單的理解下崗就是失業,也是不客觀的,筆者認為,沒有事情做,沒有工作幹,那麼不就等於失業嗎?但是企業下崗情況很多,例如,企業改革有些崗位不需那麼人,降低成本,提高產值,需要減掉一部人,因此有一部分人暫時沒事幹,每個月發點基本生活費,這種叫待崗,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些年齡偏大的職工,企業有政策可以辦理內退,按工資比例發內退工資這也不叫下崗,也不叫待崗等等,所謂失業就是企業按企業合同法,或個人原因(違返勞動紀律,或違法行為)解除勞動合同,這就意為著失業。

  • 2 # 一蓑煙雨103284895

    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是兩回事,很多人把失業人員說成下崗工人(裡面並非全部是工人)是不準確的,應該叫下崗職工為妥。

    什麼是下崗職工?是指由於企業經營不善或者政策性調整,減員增效,迫使很多職工失去了工作崗位,進入單位勞務公司待崗,每月發給一定的生活費,由用人單位負責繳納社會保險,也有單位不發任何生活費,也不給繳納社保。他們沒有和單位解除合同,仍然是單位職工。只是等待機會,由單位重新安排工作。

    失業人員,是指因各種原因,被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職工,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把這些人稱為下崗職工,是不準確的,這些人是比較困難的,除了能領取失業金以外,對年齡較大,技術單一,很難再就業的失業人員,國家實行了4050政策,給予一定的社保補貼,但需要按時繳納養老保險,才給補貼,一般為三年,有的地區五年。對於接近退休年齡的,有的地區,一直補貼到退休為止。

    現在社會上所說的下崗職工,大部分是失業人員,並非真正的下崗職工

  • 3 # 老墨汁

    下崗工人就是被解僱後的失業人員。

    所謂的下崗,從本意上講是不適合在崗了。

    比如,某員工犯了工作上的嚴重錯誤,老闆令其下崗,就是被解僱了。安全門衛站崗,到一定時間後,由於需要休息,否則,對人的身體有害。這時,規定下崗,有他人來輪換站崗。

    中國從90年代中期開始的企業改制,產生了一個社會新名詞“下崗工人”,頓時出現大批下崗工人。此時的下崗工人在企業改變體制的過程中,讓出路來,讓企業能夠的順利改變其性質。

    這些下崗工人為了企業,必須響應政府的號召,光榮地離開幾十年努力工作,奮鬥事業的企業平臺。下崗工人只有走向大社會,去尋找新的謀生之路。

    所以,下崗工人是時代的“失業”人員的代名詞。

  • 4 # 深秋曲豆

    想想都挺有意思的。曾經,我和下崗工人身份幾乎是擦肩而過。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畢業時,我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當時收入比較高的企業,二是收入比較低的非企業部門。

    出身農村的我,全身就一個窮字,除了缺錢還是缺錢。所以,當時作選擇時,確實是拿著企業的大學畢業生接收函,猶豫了好些天的。

    只是在最後一定要給出決定時,才依依不捨地放棄了企業,老大不情願地選擇了一個工資很低的非企業單位。

    放棄企業的原因很簡單,而且還非常的匪夷所思:可以離開自己所學的專業。

    工作後的頭幾年,每每月初發工資的時候,看著手裡的幾張鈔票,總免不了會想起畢業時的艱難選擇,感覺還頗有點後悔的。

    直到這個世紀之初,聽到被自己放棄的企業居然淪落到要重整了,職工們絕大多數都被迫下崗了,才暗自慶幸自己當時好在選擇了現在的單位,從而避免了讓自己成為下崗工人。

    上帝確實很頑皮,總喜歡跟人開玩笑。但我還是要非常感謝上帝的。因為,確實是上帝,才讓我與下崗工人擦肩而過。

    說到這,我們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到底什麼是下崗工人?

    所謂的下崗工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指在原企業已沒有工作崗位,但沒有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有就業要求卻尚未就業的人員;一類是指被迫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即買斷工齡,然後轉為靈活就業的人員。

    國內最大規模的職工下崗,發生在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時間裡,當時全國各大大小小的國有企業共發生下崗工人2100多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老工業基地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煤炭、紡織、機械、軍工等行業。

    下崗工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國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二是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三是產業的重複建設、盲目建設;四是企業經營機制的深層次矛盾;五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下崗工人,不管是找工作也好、創業也好,甚至擺地攤也好,多數還是要重新就業的。

    為了鼓勵下崗工人們再就業,國家也給予了相關的優惠政策的:

    首先,是稅收減免政策。下崗工人從事社群居民服務業,在規定期限內給予免徵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項稅收優惠政策。

    其次,是工商登記優惠政策。下崗工人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開辦私營企業的,在開業一年內減免工商管理行政性收費;從事社群居民服務業的,三年內可免收工商管理行政性收費。

    現在,二三十年時間過去了,下崗工人們目前的生活到底過得怎麼樣呢?

    實事求是地講,下崗工人群體中,確實有少數人賺了大錢,過上了好日子。

    但絕大多數的下崗工人生活過得並不好,他們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想回農村回不去,留在城裡又混不開,日子始終過得比較艱難。

    最後,不管結果是好是壞,對於所有的下崗工人而言,歷史是應該記住他們的。因為,他們確實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過巨大的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5 # 樂隱者而山居

    下崗工人是犧牲的一代,

    二十多年前,本地有一個公司,內部人員相互告狀,告到稅務部門定性為漏稅,至此一個企業被罰款19萬,扣留42臺彩電及一臺五十鈴小汽車,一個還能正常經營的企業頃刻間沒有了執行資金,走到了絕境。

    而這部分人中有許多是有編制的,若干年前企業發展的還不錯的時候,這部分人選擇了自負盈虧,因而不同的聲音多了去了,一時企業無法執行不說,到各級政府告狀成為了常態,這種情況下,上級部門派人入駐該企業,瞭解完情況後,決定依法破產,於是經過評估和當地法院判決,企業走到了盡頭,當時記得按照較高的標準安置的工人,後來市裡相繼的其它企業破產的時候標準也就沒那麼高了,這也是決策快速有關,因為安置工人就是靠企業自身的資產來安排,資產多的安置時標準就會高一些,沒有資產的標準就很低。

    什麼是下崗工人?

    企業依法破產了,原工作單位沒有了,而原單位工作的人員就成了下崗工人了。

    破產在當時是新鮮的事物,還不知道為何物,後來才弄明白的,做為當年下崗的工人可以說是犧牲品,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常年依靠單位,很少想其它事情,真的失去原單位的保護,自己也一片茫然,年輕的還好點,有機會學習其它生存技巧,而上點歲數但是還不到退休年齡的這部分人才遭罪呢。

    好在這麼都過去了,這部分人也堅持了下來。

  • 6 # 月亮心888

    下崗是特定時期的特定語言。新中國成立後,到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我們建立起完全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其實經濟體制是計劃經濟。在這一制度下,我們的工人是終身制,勞動者只要就業,不存在失業的問題。自九十年代開始的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使用原有公有制性質的企業,轉變為現代企業制度的股份制度企業。新型所有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必須改變原來的用工制度,改為僱傭勞動制。這樣,一大批原為計劃經濟下的固定工,就需要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由於我們那時存在大量進城務工的勞民工。這些農民工不僅年輕,而且技術也不錯。因此,大量原來的固定工被農民工頂替。這是一種全國性,普遍性現象。如何稱呼這一現象,有人想出了“下崗工人”這一稱呼,泛指停職崗但沒有正式辦理離職手續的人員,也指辦理了正式離職手續離開的人。後來,主要指離職人員。要注意的是,這裡的離職,專門指離開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集體企業。即使在私有經濟或個體經濟中找到工作,這樣的人仍然叫下崗工人。所以,“下崗工人”不同於失業工人,是專門指沒有了鐵飯碗的人。當然,曾經有一段時間,“下崗”被泛化,即指失業人員。

  • 7 # jianchi

    該怎麼說呢?

    下崗工人是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國營工廠的倒閉潮而失去工作的人。

    上世紀的國營工廠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招牌,當時國家是計劃經濟,實行的是國家內迴圈,不存在竟爭,所以直到倒閉時工廠大部分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機器裝置,在經濟內迴圈時代,國營工廠可以說是高枕無憂,因為那時國內物資奇缺,自行車縫紉機都得憑票供應,所以工廠六七十年代的機器裝置也就滿不錯了,最多不過是多增加幾名機修工,不間斷的修理機器而巳。

    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國營工廠遇到了竟爭,才猛然發現工廠不行了,機器裝置落後、管理落後、一切都落後了,許多工廠產品賣不出去,給工人發不出工資,基本上名存實亡了。

    但國營工廠竟管不行了,但畢竟是社會主義招牌,誰敢動國營工廠?

    所以問題被拖入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國營工廠仍是名存實亡,毫無起色。

    問題巳經不能再拖了,所以才有了國營工廠拍賣,工人下崗的事情,這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後遺症吧。

  • 8 # 風雨小鎮故事

    ———下崗工人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開始提倡中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初期,也正在為農村“分田到戶”作準備工作時、因國營企業嚴重缺乏人手。比喻像國營糧食企業,從1979年開始大量招工或接班,為的是農村開始分田到戶,原來是以一個生產隊或大隊為單位集體送交公糧。從1980年之後都是每個農戶單獨送公糧。而1979年之前,一個糧店大約就兩個職工,根本無法開展工作。所以當時國家特別需要“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這一批“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生,基本上替代了原來的老職工(文盲或小學生),使國家的“改革開放”舉措順利邁出了第一步。由於當時國家整體經濟比較落後,所以參加工作的職工工資非常之低,像我第一年的工資是每個月14.50元,第二年到第三年每個月19.50元,就憑這一點工資,除了吃飯就沒錢給家裡了。為了節省點開支,我將煙戒了。就這樣,我從17歲工作到41歲,國家基本實現了四個現代化。然而,就在國家即將繁榮昌盛之時,我們下崗了!為改革開放曾衝鋒陷陣的我輩,人到中年竟然成了社會地位最底層的一分子——下崗工人!

  • 9 # 無法超越的足跡

    這必須要說到我們的漢字文化,一個意思的東西或者事情可以用好幾種文字說法來表達,文字遊戲其實已經被玩的出神入化,失業是不存在的,我們有待業和下崗以及自由職業者,下崗其實最早出現在國企八九十年代的改革當中,減去過剩的工人,但是為了讓大家內心聽的舒服,使用一個比較好聽的詞彙去表達,下崗其實就是離開工作崗位,失去了原有的工作,這個和西方的失業群體一樣的意思。

    最早的下崗就是國企改革離職失去工作的人,這種稱呼不是在私企身上,出現在國企員工整改減員的事情上面,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現在叫做待業人員或者自由職業者,下崗已經成為過去式,下崗的年代在上個世紀,在本世紀已經很少有這種說法,雖然說這種事情在發生,但是這種說法只有過去存在,現在不叫下崗了,凡事知道這個叫法的都是年齡至少在三十多以上了。

    下崗讓很多人很害怕,因為這預示著失去工作失去收入,一說下崗就讓人無奈,把炒魷魚說的那麼委婉美化,估計也只有我們了,現在沒有了下崗也沒有了失業,多出來待業和自由職業,下崗只是適用於國有企事業單位上面,私企叫做失業,現在叫做自由職業,你理解了自由職業和失業人員,你就完全知道下崗工人是什麼了,下崗其實在叫法上不一樣,比較委婉美化。

  • 10 # 桂花酒叫化雞

    原來在國營或集體企業工作,因“企業經營不善”而讓部分或全部職工離崗回家;實際上,這些職工就是失業了,就得自謀生路了。

    下崗潮的形成,是因為政府要推行經濟改革,解放了思想,明確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從而為眾多國營集體企業轉制私有化打開了通道。

    下崗潮的初期,還是“猶抱琵琶半遮臉”,以“優化勞動組合”“減員增效”為口號,而遭到下崗待遇的工人,則覺得臉上無光,心中憋悶。因為當時的輿論環境,形成了對下崗工人的心理壓力。但,事實上,心思活絡,無心上班的人,早已主動離崗下海。被優化而淘汰的工人,除極少數確是上班混日子的,其餘大部分都是老老實實幹活的。反而,留崗的人中,卻不乏滑頭。因為此時已經推行“承包制”“廠長負責制”,廠長能決定工人的命運了。

    下崗的高潮,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國企的轉制私有化而加速到來,大批職工的下崗,為企業私有化掃除了障礙,為私企輕裝上陣打好了基礎。由此帶來了幾千萬下崗工人被拋向社會,以及無數的國有資產被侵佔流失。

    下崗潮,是改革開放以來產生的新事物;

    下崗工人,是改革開放以來唯一沒有獲得利益的弱勢群體;下崗工人,淪為了改革開放中的犧牲品,幾千萬個下崗工人家庭,承受了長期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

    下崗工人,是一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共產黨,為改革開放作出了特殊貢獻的群體。他們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忍辱負重,默默前行。他們克服了面臨的“上有老,下有小;就業困難,創業艱難;傷病困擾,缺乏資金,技能單一,收入微薄,養老壓力大”等等困難,堅強地而樂觀生活著,拼博著,奮鬥著。

    下崗工人,是理應分享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成果的一個重要群體。不能忘了他們。

    值此雙節同慶之時,遙祝全國的下崗兄弟姐妹們:身體健康,閤家歡樂!

  • 11 # 頑石補天

    在曾經有過一個時代,那個時候社會保證每個勞動者都有勞動的權利(說白了就是有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於是不管你是什麼學校畢業,書讀的如何,社會都會給以一個工作崗位讓你有飯吃——有個“飯碗”。

    天有不測風雲,如果那時你在的生產崗位的企業因故解體了,則社會會很快安排另一個工作崗位讓你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人有旦夕禍福,風雲突變。經管每個人都有生活基本保障,但是由於沒有多勞多得的激勵機制,大家幹多幹少都一個樣,工資也是如此,多幹不多掙錢,少幹了也能一樣活著。於是效率低下的“大鍋飯”被精英們深惡痛絕,那個時候的勞動者們覺悟也是絕了,誰也不想珍惜那份餓不死的工作崗位和微薄的工資。於是,精英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砸碎鐵飯碗。先是乾的不好就取消你的工作崗位——下崗。發展發展一些根本不掙錢的企業乾脆就解散黃了!工人自找門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於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員就成了下崗工人。

    下崗工人。好像那個時候全國有數千萬下崗工人。有的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有的裡。另尋出路或開個小買賣,或弄個倒騎驢販點小貨,有的心思活的就倒賣點服裝鞋襪菸酒百貨什麼的。也有點誤入歧途當小姐做舞女甚至以身試法……等等。但是還有一部分年歲稍大的老工人則死守田園臨死都是下崗工人。2010年,在我們這兒的一片“棚改”的棚戶區拆遷,那裡就是五六十年代為了解決工人職工的住房問題,公建私助的蓋起的工人居住房。條件很簡陋。只是能夠滿足基本居住功能。在那裡,80%居住著的都是原來大型國營廠礦的下崗工人。我幾乎走遍了那個棚戶區。非常的悲慘。有很多家庭非病既殘。條件十分艱苦。這些家庭幾乎家徒四壁,有的傢什也是十分簡陋的看不出本色來了。牆壁要不是被磕碰牆皮脫落根本看不出當初是白灰牆面……。其生活困境由此可見一斑。

    寫到這兒,不盡一個聲音在我內心回想。搞得我不知是悲好還是欣然好。——劉歡為下崗工人唱的那首《從頭再來》。過去了。如今都好了,到處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欣欣向榮。那些可悲的被社會淘汰了的下崗工人也都死得差不多了。即便是還有活著的也都是又《從頭再來》的大浪淘沙中所剩下的閃閃發光的金子了。過來了。我們值得慶幸。慶幸什麼呢?運氣好?感謝儒家的孔孟之道吧!

  • 12 # 虎在山中行B2

    上世紀九十年代未,全國集體企業的改制。下崗工人有兩種,一種是買斷工齡,就是按參加工作年齡算,一次性補給你一筆錢,從此以後生老病死跟單位沒關係了。第二種是從單位下崗自謀出路,單位每月發給二百元的生活費,並且跟工作單位關係沒段,到了退體年齡享受退休金和醫保。有可能我說的還夠不完整。

  • 13 # 龍首山下

    什麼是下崗工人?下崗工人即原是企業的職工,由於企業停產整頓工人下崗,但職工還保留工職和編制,還享受該企業的社保待遇。買斷工齡是企業解體或破產,強制職工解除勞動關糸,一次發補償金,變為社會失業閒散人員,社保全由個人負擔。

  • 14 # 把盞常聊

    最開始,是工業調整,大批重工業下馬,發展輕工業。像北京的798廠、一機床、北重(北京重型機械廠)等大型的重工、軍工企業,都陸續出現了停產、轉產、倒閉的情況。這一時間,雖然出現了下崗一說,但主要還是依靠分流、內部消化、發展第三產業等措施,沒有形成全國性的大批工人下崗失業。

    1996年,為了防止經濟發展的進一步過快過熱,採取了“經濟軟著路”的措施。所謂的“經濟軟著陸”,就是指當經濟過熱時候,緩慢的過渡到經濟正常的發展狀態。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有點兒像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給經濟降溫,在避免大起大落的情況下達到回落的目的。

    經濟降溫、回落,勢必會要有人來承擔因回落而付出的代價。誰承想,在此關鍵時刻,又“屋漏偏逢連夜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嚴重衝擊了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這,無疑使得正在進行“軟著路”的國內經濟雪上加霜。於是,全國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基層勞動者們,強行承擔了在“經濟回落和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下崗工人”!

    是這一批人,為國家的工業調整付出了代價!

    是這一批人,為國家的經濟調控承擔了損失!

    是的,正是他們,又為國家經濟的復甦和進一步發展充當了“墊腳的基石”。

    現在,他們在無依無靠的掙扎中,老了!

    今天,您說還能再讓他們為緩解社保基金不足的壓力而延長退休嗎?

  • 15 # 二黑子28079481

    下崗的不只是工人,我所在的企業,95年的時候就全員下崗了。企業只剩二三十個留守人員。

    這一說法指的是國有企業的職工。

    下崗職工是指在原企業已沒有工作崗位,但沒有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有就業要求,尚未就業的人員。雖然無業,但未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檔案關係仍在原企業。

    失業人員與下崗職工的主要區別是:失業人員已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檔案已轉入戶口所在地街道、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

    出現職工大量下崗的現象,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一種非常無奈的做法。

    自打改革開了放,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物資不再統一調配,國企開始自負盈虧,日子到也還過得去。

    這日子逐漸過的就有了差別了,各單位之間的人們相互就有了比較,那個好一些,那個差一些。經營的好的企業職工們除了工資以外,有了一點獎金,不過不多差別也不太大,有一點一樣,基本都沒什麼存款。

    改革的春風迅猛的吹綠了神州大地。吹進了千家萬戶,人們抖擻精神,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開始衝擊市場,波瀾壯闊的畫面就此展開,再也不平靜了。

    忽然間多了好些個分蛋糕的,市場再也不是國企一家的市場了,競爭對手橫空出世。搶灘佔點手段犀利,機動靈活。優勢明顯大於國企好多,眼瞅著企業就一天天的艱難了。

    國企產品就價格來說,毫無競爭力,生產成本太高。民企的產品,從幾百公里以外運過來,都比本地國企產品的出廠價低,國企的產品怎麼賣?

    生產出的產品在庫房裡堆積如山,產品賣不出去,或是銷出去了,錢要不回來,沒錢進原材料。這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停產。

    隨著獎金停了,慢慢醫藥費報銷不及時了,再後來開始拖欠工資了。再後來,有技術的、有能力的都跳槽走了,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

    終於在95年的9月停擺了,全體職工下崗,簡稱全員下崗。

  • 16 # 團結4357999048494

    下崗工人就是原有的工廠,被私有化,被個人買斷。沒有了公司,沒有了工廠或離開了工廠,也可以說下崗就是失業。以後再也沒有工作了,離開了每個人自己用心用汗所創造的工作崗位。

  • 17 # 易林堂

    下崗工人,這個稱呼不準確,應該是下崗職工。這個是特色時期的特殊符號。

    九十年代初期,很多國營企業經營困難,為了減輕負擔而做出的斷腕某生存的辦法。可惜,管理積弊已深,經濟管理向市場管理轉變,眾多國企難以適應,加上很多管理部門,優柔寡斷,讓很多企業坐失突圍的良機。

    最苦的還是工人階層,很多人都是一家子在企業上班,效益不好,全家捱餓。

    我是一家大型國企的職工,廠裡第一次下崗檔案就是我當時在勞資科時,下發的。要做很多的工作。記得一個廠裡的老工程師,兩口子都是工程師,女的先下崗,工作做通了。真下崗了,她在家裡一週都沒有起床。老伴著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我當時在勞資科,就去她家裡探視。當時,我剛參加工作不久。我問阿姨,怎麼了就不想起來。她說,幹了一輩子,突然就沒工作了,她理解廠裡的困難,就是心裡這個坎自己過不去。說完就矇頭大哭。直到現在,我還能想起當時那種無奈。

    廠裡第二次下崗,大概96年前後,工作就好做多了。第一批下崗的都找了新工作或者創業,日子過得反而比廠裡工人好。

    下崗職工,說不好聽的不如農民。另外,一個人突然沒有了歸屬感,那才是最可怕的。

    現在生活好了,下崗職工已經步入老年了。可是,社會上,多數人都缺乏一種歸宿感和安全感,這個原因就是沒有了集體經濟利益體,人就變的都只看到小家,而沒有大家觀念了。

    時代前進是好事,但是,很多的傳統文化會消亡,這不是好事。這一課,遲早都是要補的,不然,民族向心力不強啊。

  • 18 # 嘉華漆業

    下崗工人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無奈何的事件。其主體成員幾乎是七十年代下放農村的知識青年,或回鄉青年,正是初中,高中生,經過幾年農村勞動,逐漸分配到工廠當工人。

    九十年代,經濟搞活,大部分國企工廠減員工增效,經過上級部門領導的認可,裁員佔原有職工比例百分之八十左右,所裁減工人給點工齡費打發下崗。

    下崗就是失業,自己謀生,自己繳三險一金。社會上稱“靈活就業人員",此稱謂至今未變,實則下崗工人。

  • 19 # LiaoGY

    下崗工人是中國八十至九十年代,職工因企業破產、裁減人員等原因失去工作崗位,即下崗工人或下崗職工。如工人下崗待業。

  • 20 # 森林村人

    所謂下崗工人,顧名思義也就是失去工作崗位的工人。這是改革開放進入轉型期後特定的時代產物,也是中國由計劃經濟轉化為市場經濟而伴生的社會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iMAX8乘坐空間大不大,有沒有車友去試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