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了,按說這個年齡是應該要很穩重,包容心極好的,但一想到不久就要和父母同住就焦慮得不得了,現在孕七月,家裡還有一個大寶馬上快四歲,因大寶這段時間一直生病老公擔心我身體吃不消,想著讓我爸媽過來幫忙照顧一下,他的好心我都明白,可是我就是不願意他們過來,對我媽,我是煩,厭惡,對我爸,是怕,還有一種自己也說不清的情緒,反正想起他們想起自己17歲以前在家的生活頓時都會有窒息喘不過氣的壓抑感,哪怕現在我已經35歲,離家已經18年……就算我現在堅持不讓他們來幫我,自己可以再槓幾年,但以後終歸是要在我身邊要我給他們養老的,終歸是逃不過的……只能求開導,說我自私刻薄矯情作精什麼都可以,只要能讓我渡過心裡這個坎,能像別人一樣可以正常的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不吵不鬧平平靜靜……

10
回覆列表
  • 1 # 幻象中的糖

    我能理解你。

    我跟我爸媽就是這樣的,我一胎的時候,也是跟我爸媽在一起住的,我們是住不是同一套房子,但是吃喝都在一起的那種。

    我爸媽就是很會管我,我爸媽脾氣也很暴躁,其實如果是單純跟我媽住一起,我還是很樂意的,因為我媽要念叨是愛,但是其實如果沒有我爸的話,她是屬於沒主見的,你叫幹啥就幹啥的那種。

    但是因為有我爸那根攪屎棍,我媽也會變得很不可理喻,我爸又脾氣很暴躁,啥都愛管我。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某天晚上,我回家,很想吃烤鴨那種,我就跑去買,我是很愛吃的,我現在還很愛吃,然後我爸一 是覺得說那種烤鴨的鴨子不好,二是覺得我亂花錢,雖然他死活不承認第二點,但是我對他這麼多年了,我還不瞭解他嗎?

    我買回來,我很多叔叔都在那坐著,我爸當著我幾個叔叔的面狂罵我,是那種翻臉的罵,我都快三十歲的人了,一個孩子的媽了,錢也是我自己賺的,我的工資,我也沒有找他要錢的,但是他就是那這樣子,不分場合不講道理,不順他的意他的心就罵人。

    說真的,那次對我的自尊心是一次極大的打擊,後面我叔叔都說他了,人家買回來,你喜歡就吃,不喜歡就不吃,買點肉有啥好生氣的?是啊,三十幾塊錢的肉有啥好生氣的?家裡又不是沒錢,一年房租都能賺三十幾萬的人,去在意什麼三十幾塊錢的鴨肉啊?

    後面孩子三歲了,自己能讀幼兒園了,我立刻搬到縣城自己住了,說住縣城方便什麼的,我寧願自己上班再帶一個娃,我也不想跟他們住了,哪怕我家裡其實開車到縣城也就三公里而已,哪怕我每年都很忙,我也不想跟他們住的。

    現在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一個九歲,一個四歲,我又要上班,我老公在別的城市上班,一週才回家一次,我媽在北京幫我弟帶孩子,我爸就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孃家住,但是我都沒叫他來跟我住,因為我知道,我們住一起,早晚會把感情磨滅了,還不如我一週回家看他一次,感情還好一點。

    我老公一直說,不然叫我爸過來,一來他不用自己做飯,二來我小寶也可以有人幫忙看一下什麼的,但是我直接拒絕的,我不可能讓我爸來跟我住,因為一旦開這個頭,就不可能說不讓他來,不然就是撕破臉皮不孝啥的,而以我們的性格,早晚會鬧得很不愉快,既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開這個頭了。

    我是寧願累死,我也不想氣死的,說著的,我像你那時候,我小寶也是四歲多我懷孕的,五歲我生二寶,我都是自己熬過來的,我比你還多了一個,我是要上班的,我每天大著肚子送大寶去幼兒園,然後趕著去上班,下班不行就叫外賣唄,其實也不那麼累,總比跟我爸媽住好,所以你自己看,如果是我是,我一定選擇自己辛苦點也不想整天活在不舒適的氣氛裡。

    至於等老了養老啥的,至少也得動不了才會接過來,到時候不行就租個房子或者買個小的,反正那個時候他們老了也不敢說啥了,現在不行。我的意見是這樣,你自己看,我以後也是要給我爸媽養老的,因為我弟在北京,我和我爸媽都在福建,我爸媽說不去北京就在福建,哈哈哈。

  • 2 # 無名76990612365

    你為什麼要生孩子,是不是打算把孩子養大結婚就離開你?今天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今後你的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不孝是會遺傳的。

  • 3 # 螻蟻一族

    把他們當成你僱請的阿姨,開始交待好吃的住的要乾的活,然後冷淡中客氣,客氣中冷淡,這樣有利於相處。

    少聊天,一聊就會吵。各行其職。

  • 4 # 給我摘星星吖7878

    那就別住一起,適當保持點距離,別把自己整抑鬱了,你沒什麼錯,肯定是以前的家庭氛圍給你造成了心理陰影,等他們老了,應該也不會太強勢了,你那時候孩子也大了,有了依靠底氣更足,不會像現在這麼害怕的

  • 5 # 二了吧唧的兔子

    理解你,有一種父母只適合保持距離,請保姆吧,有些人要用一生治癒童年,不需要有罪惡感,放過自己,未來給他們一份基礎的贍養就行,把精力多用在賺錢上,錢能力解決生活中百分之95以上的問題

  • 6 #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你也是做父母的。說不定也是二胎是個閨女。她生二胎的時候,你心疼,去照顧她,得知她心裡厭煩你,你心裡做何感想啊???!!!

    要是兒子,兒媳婦生二胎,你去照顧著,兒媳婦也厭煩你,你心裡可舒服???

    如今你是親閨女,別說兒媳婦。是吧。

    父母不過來也就罷了。要是過來了,你就得放平心態。可能家庭成長環境不同。少不得一些悲慘的童年。這邊既然來了,也是本著心疼你的心。厭棄孩子的後媽多,不心疼孩子的親媽少。

    有本事你請保姆。請不起保姆,也就別矯情,你說呢???不然,別生。自己輕鬆自在。

  • 7 # 心理諮詢師魏偉

    你也有一些希望通過自我內心的成長,能夠保持生活正常的秩序,和老人在一起的時候,能夠有平靜的心態嗎?

    那要如何做呢?

    其中的一個方面是需要同理心的成長,我們需要能夠看到自己,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重要的,能夠體會到自己內心為什麼這樣的痛苦,自己內心痛苦的動力是什麼呢?而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痛苦,這背後是有動力支援著的,去理解和看見這個動力,需要自我同理,當你自我同理到,也就理解了情緒,也就能管理好情緒,而看見了這個動力,就會使自己收穫安寧和平靜。

    同理心的成長不僅可以支援到我們理解自己,也支援到我們理解他人為什麼那麼說、為什麼那麼做,去聽見和看見他人暴力和錯誤的言語和行為背後的意圖。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他人,看到我們能夠和諧相處的可能性。

    另外一個方面是需要心理諮詢師的支援,一段好的諮詢關係能夠支援到你在和父母的和解和在這段關係中的輕鬆。而和父母的關係,聽起來對於你來說,是人生中的創傷,這不僅是想到以往的這些事情,讓你感到痛苦,也會影響你對待自己、孩子、伴侶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影響到和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和諧,簡單來說,你會發現你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受到來自父母的影響。從養育環境的角度來說,毫不誇張的講。會影響到對待孩子的思維和行為,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 8 # Lucky生活在雲端

    半個月前剛跟我爸媽分別吵了一頓,特別理解!我也是孕婦!

    說說最近跟我爸媽吵的2次架:

    1、上週一,我媽中午炒了2個菜,一個鯽魚湯,一個炒包菜。我一看就去廚房打算再炒個菜。她問我幹嘛,我說炒菜,2個怎麼吃?我語氣有點不太好。她說怎麼就不能吃了?我就語氣更不好了,回: 鯽魚湯,每次你伸過筷子嗎?你就吃一個包菜怎麼吃?給我們帶孩子就給你吃包菜嗎?冰箱裡沒菜了嗎?天天沒給錢買菜嗎?這麼一說她也火了。我媽覺得她一心一意為我們,省錢,做飯,帶孩子,到頭來,我還說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我也來氣,覺得不論怎麼樣,要吃好點,不是每天要大魚大肉,至少有個可以多伸筷子的菜吧!好菜她從來不主動吃。看著菜就火大,有時候真的很煩我媽!我媽也是屬於那種沒什麼主見的人。還有一次,她去親戚家回來就說我買的那個奶粉寶寶吃不了,難怪不長肉,都怪我奶粉買的不好,花錢沒辦好事,我氣死了。後來一問,她根本沒跟親戚說清楚我買的什麼奶粉,不識字,又說不清楚,所以搞不靈清。類似的事情基本每月發生幾次,都是道聽途說然後回來說我這不行,那不行!

    2、再說說我爸。哎,我爸讓我很頭疼!上上週,家裡有個東西是否賣掉問我,我說你自己做主吧,他說要事先問我,那我就說你瞭解價格等,我是覺得沒幾塊錢就不買了,但最終你做主,他說無論如何我要跟你討論,別到時候說爸爸沒有跟你說清楚……然後開始說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說,我都瘋了。跟我們在一起吧,也是三天兩頭跟我媽吵架,一個要說,一個要氣,我爸屬於要氣的那個。一生氣就亂來,開口閉口就說我沒良心,他以後沒人管,說我奶說他命不好,以後會流浪街頭,沒人養老什麼的,再說下去就是什麼我死了也……總用死威脅一樣那種。不跟我們在一起吧,他視訊過來我們沒有及時接聽,一定生氣,幾天不跟我們說話,不接視訊不電話,發那種兒女不孝的朋友圈,要麼說話就氣死你那種。而且他跟我媽吵完要來告訴我,一聽明顯就是他太作了,說了少氣自己又說我偏心,然後又跟我吵架。好像我就得把我媽罵的不行,他才滿意!自己是一家之主,凡事要問我,我說了意見又覺得他自己只是掛個名,沒做到一家之主……反正每週每週都會發生這樣的事。

    3、我真的受不了過!光看上面寫的可能會有人噴我,但具體說,能說幾天幾夜,反正就是真的受不了,曾經,現在,甚至將來!我不僅一次兩次跟他們大吵過,甚至跟我家親戚吐槽過受不了他們,搞得我都要抑鬱了。也威脅過他們說不要逼我去跳lou這樣的話。甚至想過自己是世界上最慘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不要管他們之類。

    但我心裡永遠明白,無論我怎麼討厭他們,他們是我的父母,他們為了我做過很多,他們做什麼都是為了我,而且他們只有我,如果我不管他們,他們真的就會覺得活著沒有希望,沒有意義!但也正是因為是父母,所以吵架就不太會記仇,幾天之後就好了,好了以後又繼續,慢慢摸索,慢慢勸解他們。他們一輩子了,很多改不了,那就找折中辦法相互妥協。比如就我爸的問題,試圖去了解他真實想法、找親戚協調,勸解、自己也試著去站他角度去看待他、甚至乾脆不理他幾天他自愈!我媽的問題還好,因為她沒主見,我就給她灌輸我的想法,因為住在一起,我媽還是改了很多,會試圖去改變,去相信我!

    人自己都會思想打架,何況跟有代溝的父母呢?父母永遠是父母,作為子女要不斷去調整心態去理解,去寬容!父母年輕,身強力壯你可以不管不顧,可老了呢?真的能嗎?哪怕嫌棄,反感,討厭,只要他們沒有做過太過分太奇葩的事情,作為子女就有義務去贍養父母。乘他們還年輕,身體還可以,抓住機會去試著相互理解、相處吧!

  • 9 # 緣生緣滅

    生活中,你這種情況不少。我套用我嫂子的一句話:有啥子辦法呢,生活還是要過下去達嗎,我只好忘記過去,做我該做的。我那嫂子嫁進婆家後,公婆要把他們分出去,設了很多計,包括公公拿了婆婆錢嫁媧給他,包括說她和誰過往甚密有姦情,包話說她好吃懶做,讓她和老公吵架,和公婆吵,最後把他們兩口子趕出去住,而且除了一間屋一張床外什麼都沒有,更別說幫帶孩子了。嫂子心中有氣也有怨,後來婆婆死了,公公腦溢血後半邊癱,在醫院裡嫂子一個人日夜守護,出院後,公公拄柺杖走兩三步就要歇會,嫂子抬了凳子跟著他,公公一停下,嫂子趕快把板凳放在他屁股下,公公一走,嫂子抬起凳子跟著走。那時嫂子還要給公公餵飯,屎尿尿褲子了,她還要給他換洗,擦身。可以說,象嫂子這樣服侍公公的人,連絕大多數的親身兒女都做不到,況且早年公公還那樣對她,而嫂子卻真的做到了以德報怨。嫂子說,那些往事都過去了,公公已老了,總不能看著他受罪呀,我們都不年輕了,一家人要過下去,娃兒些在看著呢,這是我的責任,我得做,我們也有老的那天,想想將來娃兒些怎麼對你,你就跟他們做個樣子,心裡頭就好過了。你要記得公公婆婆早先咋過對你,你就咋過對他們的話,氣你倒是出了,可那個家怎麼過下去嗎,想想娃兒些會怎麼看你對你嗎,把這些想通了,你心裡就沒有怨恨了。

  • 10 # Miss米斯曾

    從你的描述來看我捕捉到幾個資訊,不知道理解對不對

    1、你對於“35歲的自己不希望和父母住,和他們住感到焦慮”這件事是感覺到自責的,你在批評自己不夠穩重,包容心不夠好

    2、17歲以前的你和父母的生活過得並不好,甚至是有陰影的

    3、你覺得以後給他們養老,總要和他們住一起的

    4、來這裡求助的目的是,希望有人幫助你調整心態解決日後(或說最近)面對他們時你的焦慮問題

    如果以上我都沒理解錯的話,那麼我認為有好幾個地方都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1、年齡和穩重、包容心不直接掛鉤,即便社會普遍價值觀認為應該如此,也不代表一個人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如此,特別是面對自己親密父母,在父母面前我們都很容易回到小孩子的角色。允許自己在某些地方是不穩重的,不夠包容的,沒有問題的。你有自己的家庭,你對你的家庭、工作夠穩重,就已經符合了社會對這個年齡的基本要求了。

    2、這一部分沒有看到具體資訊,但你的情緒表現反應了這段經歷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記是很重,而且是明顯影響到你的情緒調節功能。這種情況,如若沒有專業心理老師輔助你的情況下,減少致敏環境的暴露(即減少和他們見面,保持距離)是比較好的辦法。能避則避開。

    3、給他們養老,不代表一定要住一起。當然見面肯定是會增加的,但那也是日後多年的事情了。告訴自己,通過這段年歲你是可以成長為可以面對這件事的人的。怎麼成長,看下面一點。

    4、這是所有問題答案的終點: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不管以前多麼糟糕的關係,能和他們和諧相處,我相信這是所有成年人最心底的渴望。因為沒有人會拒絕愛,尤其父母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渴望得到他們愛的人。所以我大膽猜想,你也是希望自己成長到,可以跨過以前的“恩怨”,成為一個能享受這份親密關係的人。

    如果你認同第四點,希望自己成長起來,那麼n你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1)最直接最直中要害的方法:找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做個人成長。老師會幫你找到你內心的壓抑、焦慮的來源並幫助你找到辦法學會面對、控制它們。找心理諮詢不代表有心理疾病,個人成長也是心理諮詢師要幫助來訪做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2)如果你抗拒第一條,那麼可以在給你父母做個訪談,兩個方面:

    a 從你的祖輩和父輩長輩那裡,瞭解他們對你父母的評價

    b 從你的祖輩和父輩長輩那裡,瞭解你父母的成長,他們從小的經歷,遇到的困難,人生最開心的事等等(如果你能夠做到當面和他們聊,效果會更好)。這樣做不是為了說要去理解他們,而是把他們當成一個完整的人看。因為我們對父母從小都只有一個面的瞭解,從小他們對我們來說是天是地是全世界。但當你瞭解他們的過往、他們的親人對他們的評價,你也就可以更客觀看待他們,比如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話、為什麼會用這種態度對待孩子、他們也有哪些弱點、他們並不是那麼強大,等等等等。

    b 另一方面,可以問問你的兄弟姊妹,問問他們聽到過父母對你的評價是如何的,以及可以讓老公去和父母閒聊,引匯出一些他們對你正面的評價。這些東西雖然是刻意去做的,還是會有效果的,父母的認可對一個人的童年療愈功效是絕對剛剛的。

    以上。

  • 11 # 寂寞冷秋

    如果你心理上這樣排斥,那不如自己克服些困難,好好同老公商量商量,勉強為難自己也沒什麼好處,更何況你現在七個月身孕,大寶正是纏人的時候,二寶又即將來臨。

    想想你未來的日子如果沒有老人來幫忙其實挺難的。不上班沒有工作還行,如果休完產假還要上班就更會忙得不可開交了。

    哎!我同事也是因為考慮生了二胎又要落入父母的魔掌好幾年,所以堅決不要二胎。

    同事的童年是跟爺爺奶奶度過的,直到十多歲才來到父母身邊。

    小時候在爺爺奶奶身邊,瘋狂地想念爸爸媽媽,那時候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孩子,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來到父母身邊後,父母工作忙碌,脾氣暴躁,她成了家裡的受氣包。儘管她懂得極力討好他們,但是一次次換來的是對心靈更大的傷害。

    她說她吃不了羊肉餡,一吃那種味道就想吐,不是不愛吃,是真的吃不了那種味道。可是爸爸媽媽愛吃,每次做羊肉餡的包子餃子她都不吃一口。

    可是奇怪的是,涮羊肉片或者烤羊肉串她卻能吃得很香,怎麼也吃不出那種噁心的味道,自己也奇怪到底是否愛吃羊肉?

    所以爸爸媽媽就認定了她是裝出來的,每次吃羊肉餡的時候她不吃,都會數落嫌棄她。

    有一次, 爸爸媽媽又包得羊肉餡的餃子,她一嘗就知道,又想一口不吃,哪知道爸爸媽媽矢口否認,都說不是羊肉餡,為此她哭著就是一口不吃。

    媽媽生氣了,一腳把她踢倒在火爐旁,她的頭咣噹一下子撞到了火爐上頓時起了一個大包。

    小時候就沒有與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長大了實在很難與父母和諧共處。那種心理上的傷害真的沒法治癒。

    她說看著別的孩子放學父母摟摟抱抱的,自己卻很難與父母之間做出這樣的簡單動作。直到現在四十多歲的年紀,與媽媽拉拉手她都覺得是觸電。

    可是一想到兒子小時候無人照顧,她只能委身於父母多年,在與父母同住的日子裡,她壓抑痛苦,連帶著老公都跟著受罪,她就在二胎的念頭裡退縮了。

    兒子是父母從小看大的,如今這一條已經成了壓在他們手裡的感情債,自己還都還不清。

    父母一有情緒就會拿“孩子給你們看大了,你們用不著我們了!”“給你們受半天累,倒落得渾身不是!”……

    這樣的話每一次從父母嘴中說出來,自己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這是自己欠下的債,沒辦法逃避。

    自己的兒子是怎樣在他們手裡長大的她知道,大冷的天,孩子尿溼了褲子守著打麻將的老媽玩牌,老公下班去接的時候,回來臉色很難看。

    這樣的情景像刺一樣紮在她老公的心裡,所以現在想起來,老公對於他們看孩子的付出並不領情。

    所以,這種感情上的磨合不是短時期內能調整過來的,也許需要一生去治癒。

    其實,決定要二胎的時候,你就應該把後續問題都想清楚的,像我同事,就很明白,所以堅決打消了生二寶的念頭。

    你現在的狀況想後悔也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第一:把父母接來,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把預料到的事情想清楚能不能接受?權衡一下如果接來父母還不如自己累點兒反而輕鬆,那就慎重些。

    其實,他們現在也應該知道你的狀況,巴不得你打電話需要他們。

    人歲數大了,也會在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想我同事說,她的父母如今七十多歲的人了,她明顯能感受到父母反過來在討好她,她也在慢慢轉變跟父母的關係。

    其實想想父母願意來幫忙他們累不累?哪有自己在家日子過得清淨?如果他們願意來幫忙,說明他們還是愛你的。你不如趁此機會,換種方式嘗試與他們相處。

    同事說以前聽他們數落自己,心理上壓抑難受,現在聽他們數落,有時候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們老了,小時候的強迫對你不起作用了。

    因為她對待父母的觀念轉變了,所以自己反而沒那麼壓抑了。

    第二:自我提升,慢慢轉變

    情緒問題實際上屬於心理問題。你的心理問題的根源當然逃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建議你沒事的時候多看書,尤其是一些心理學的書籍。

    看書不一定是學知識,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當你愛上讀書,你會感覺你的心變得很平靜。

    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可以讓你更多的瞭解自己,瞭解別人。有的時候,讀著讀著,你心中的結就能慢慢開啟,慢慢釋懷。

    你的焦慮是因為大寶的生病,還有你自身的孕後期不舒服引起的。

    很多孕期抑鬱或者產後抑鬱都是因為心理焦慮引發的,能感覺到自己的焦慮,要做到及時調整,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心理醫生及時疏導。

    寫在最後:

    35歲,即將迎來二寶,在已經沒有機會再生二寶的我們眼中,你是我們羨慕的風景。

    雖然養育孩兒的過程充滿忙碌和艱辛,但是陪伴他們長大的過程也有許多的快樂。

    做人不能太貪心了,既不想付出辛苦,又要享受到那份幸福那是不可能的。

    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心中的結想開啟就要慢慢釋懷,越勒越緊當然會窒息。

    ——END——

  • 12 # 風雨松濤

    跟你愛人好好商量,先在雙方親屬裡頭篩選一下,請一個比較靠譜的人,照顧你們一段時間吧!

    我的一個外甥女跟你同齡,她前年準備生二胎,狀況也差不多。

    由於我工作上的原因,跟他們二十六七年沒怎麼聯絡。

    前年初,我剛好到嵊州出差,還有些自由時間,就繞了些路去看看他們一家子。

    碰巧趕上她因此事,而跟我姐、姐夫正在鬧騰。

    我先讓她帶著大寶出去遛彎,然後把我姐、姐夫狠狠地罵了一通。

    不是我脾氣暴,而是深知他們夫妻倆,到底啥德行!

    他們被罵的時候,我姐夫用他的家鄉話不滿地嘀哩咕嚕,我姐則用她的家鄉話撇嘴嘮嘮叨叨,而我不管不顧就是普通話!

    他們囉嗦些啥,我沒聽懂,也懶得懂。

    我罵的,他們卻都聽懂了。

    反正他們按照我說的辦,從我姐夫那邊的親戚裡頭,找了一個肯幫忙照料的溫和中年女士。

    這位女士每月5000元工資,一直照顧她與兩個孩子到現在。

    不過,我外甥女也慢慢地緩過勁來,不再那麼計較父母以前的種種不是,肯讓他們老兩口搬過去一起住了。

    我姐、姐夫呢,則有些怨氣。

    他們覺得,外甥(女)性格隨舅舅,加上又都是我從小帶到六七歲,所以才不聽他們的話。

    我外甥、外甥女,恰好相反,時不時仗勢揶揄他們:一對狂暴希特勒,終於被收拾好嘞!

    收拾好?!

    這兩個小屁孩,可太低估他們爸媽的鬧騰能耐了!

    畢竟我只比他們大十來歲,卻比他們爸媽小了十幾歲,論資排輩的威力不足,只能偶爾發飈震懾。

    好就好在他們一家子,總算不再之前那動不動就吵吵鬧鬧,漸漸地開始包容彼此就是了!

    即然你這個問題,由系統推選給我,就仔細地與你分享這麼個實際情況。

    然後,再說說你的處境吧!

    你現在,真不適合由你父母二人,陪伴待產與照顧月子。

    按照你附述的內容看,要是再勉強下去,恐怕只會更加嚴重,甚至加大產婦常見的精神疾病風險。

    我那時候,對我姐、姐夫二人,是直接喊出那個病症術語的!

    但這兒好像有什麼錘子領地要求,我怕用心寫半天的文字,卻被說違規而變沒了,一片好心成了驢肝肺嘍!

    所以,你不能拿自己、拿已出生與將出生的孩子冒險!

    更不用因此而煎熬自己!

    那些不分青紅皁白、沒弄清個子醜寅卯,就開口閉口“孝”的東西,值不得當人看的,當他們的“公議”是汙染環境的廢氣、廢水、廢渣就好。

    你自己做主安排,請個保姆也好,請個可靠的親屬也好,先把難關度過去再說!

    別在乎花費些資金代價,總比心理承壓到危險的境地強。

    以後再慢慢平復心境,逐步修復、接納你的父母吧!

    聽得蟈蟈叫,還不種莊稼?

    如果你的父母,真是那些心理陰暗之輩知了般亂喊亂叫的“無不是之父母”,想必事後只會慚愧與慶幸,而不會因此而怨恨你。

    你想啊,愣是要以他們女兒精神崩潰的風險來賭,以示“孝”、行“孝”,正常父母誰做得出來?

    那些個蟈蟈、知了,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巴不得別人出事了,他們好嚼舌根看笑話,順帶還癲狂表演一下“孝道”。

    你可千萬不能、不敢:不僅你的孩子們、愛人,還有你父母,都得你在!

    清醒、堅強、自信,你會克服一切難關!

  • 13 # 清清荷

    真的不建議你和父母同住,哪怕是租房子住。人與人在一起,哪怕是一家人也有矛盾。如果攤上一位慈母慈父那還好點,如果向你一樣,父母都比較厲害,以至於給你造成了陰影,那真是麻煩。你和我一樣,我也怕我父親,跟他們住一塊真的不爽。因為你時刻要照顧他們的情緒,怕他們生氣。哎難受死了。

    你因為是月子裡,大寶還沒人照顧,沒辦法,讓你媽媽過來照顧你們也是無奈之舉。對於目前的狀況,你只能忍了。否則你只能僱保姆。可是顧保姆要花一大筆錢,而且還不能保證這個保姆任勞任怨。有的保姆比主人譜還大。主家使喚不動。但要工資很積極。僱保姆的大多不歡而散。互相抱怨,互相不滿意。

    所以人有的時候就是要忍,用別人的時候就不要說三道四了。好好的把你父母接過來,讓他們幫你幾年。因為你也大了,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了,他們對你的態度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畢竟你是這個家的主人,估計他們也不敢太蠻橫。畢竟他們也老了,人老了心氣就沒那麼高了,就會向兒女低頭。所以你也不必太擔心。對自己人要學會打太極,順勢而為,萬事以和為貴。只有你不發脾氣,他們也會順著你的。還有就是你在月子裡,他們更會小心翼翼的。你就放心吧。

  • 14 # 水瓶座的桃子

    我覺得咱家像姐妹倆一樣,我對家裡也是差不多的感覺,整個童年都是陰暗的,悲觀的。我從小就有長大離家遠遠的想法,大學畢業後我獨自一人去了廣東。第一時間離開了家。離了3600多公里。

    一轉眼我已經出來16年了。這個期間很少回家,倒是爸爸媽媽,經常過來看我,這幾年也是懷孕生孩子的。都是爸爸媽媽在幫忙,照顧我照顧孩子。雖然心裡的最底層,我遺憾我灰暗的童年。但逐漸的我發現,雖然現在我也不會和他們聊心事,不會在工作上尋求幫助,不會在金錢上需要他們給予支援。但有他們在,我覺得心裡很踏實,和媽媽吵了幾十年,現在媽媽一不舒服,我心疼的流眼淚。不敢想父母不在了的感覺。

    我從來都是獨立的自己,從上高中開始就是逐漸遠離家裡,是真的厭煩,小時候時常想為什麼我會出現在這樣的家庭裡。當我遠離,當我為人母,當我看到父母這麼多年對我的照顧,我逐漸明白,家給予給個人每個時期的感覺都會不同,我們都有童年的不幸,但不能說明父母不愛我們,只能說他們不會愛,不懂得愛。但當我們需要時,他們都是會無私的出現。雖然這個時期接觸也會有摩擦,也會吵架,但有父母在,每天能吃上父母煮的飯,也是一種幸福。加油!

  • 15 # 老田ybz

    一、開啟心結。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各種心結難以開啟。心結就像我們心裡的傷口,雖然已經痊癒,但是疤痕還在。每當觸碰到它的時候還會隱隱作痛。這種傷害一直存在,甚至伴隨終身。題主已經35歲,到目前仍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說明受到的傷害不輕。如果不能儘快開啟心結,就難以擺脫這種陰影對自己的再次傷害。

    二、直面問題。

    有心結的人往往不敢正視問題,總是習慣性的迴避,怕觸碰傷口,擔心再次受到傷害,這是人的自我防範意識,也是人的本能決定的。要開啟心結就必須直面問題 ,敢於挑戰自我,敢於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你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時候會有新的感悟和覺醒。

    三、不再糾結。

    目前你一直身陷對父母厭惡和恐懼的泥潭之中,糾結於父母對你曾經的傷害裡,總覺得父母對不起自己,心結越來越重。其實,父母當年對你的傷害是你的自我感覺,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完全是父母的錯,也可能是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傷害到你,也可能是一種誤會。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如果一直糾結於對錯之中,你的心結很難開啟。

    四、嘗試原諒。

  • 16 # 白雲心事雜貨鋪

    懷孕7個月了,特殊時期,不要為難自己。童年的創傷不那麼容易治癒,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也許是終身的。怎麼辦?

    ●面對過去:不面對又能怎樣?改變不了的,只能認。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放下他們在我們成長中所犯的錯,甚至傷害。

    在過去,懂教育的父母並不多,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有多少文化,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就在所難免。有些父母自己過得雞飛狗跳,哪有心思去研究如何培養下一代?

    他們想讓孩子學好,以為自己的行為都是“為你好”。我姊妹多,小時候父母管不過來,不聽話就捱打;在外面被別人欺負,回家還是捱打,他們說“打,就是嚴格要求”。他們只有一個想法:你不要出去惹事。他們哪裡懂得你心靈有沒有受傷害?

    到現在我都擺脫不了童年的陰影,五十多歲還膽小自卑。就這父母還覺得 ,我能有今天,說明他們教育的好。當年,他們就是這樣的認知,回不去了。

    ●做合格父母:已經這樣了,不如自己修復自己吧。回憶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百害無一利。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反面教材,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家庭的溫暖,讓ta身心健康的成長。

    如果你父母過來,會讓你心情不好,那就自己辛苦一點,或暫時找個其他人幫忙。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先把眼前這一關度過去,再試著和父母和解。別內疚,錯不在你,但你要相信,他們不是故意對你那樣,也許他們在當時沒得選。

    重新建立親密關係並不容易,慢慢來!

    祝你幸福,好運!

  • 17 # 傑解憂

    可能是你懷孕的情緒所致,會把過去的事情無限的放大,當它植入內心深處不被接受那麼就會更加排斥,甚至不可控。

    我能理解你這個狀態,我的爸爸曾經是單位的領導,媽媽工作單位也很好,小的時候我總是覺得爸爸太忙了,媽媽太忙了,我就是被放棄的那個,甚至作出很多我當時覺得對但現在的我也不能理解的事兒,爸爸對我可能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小孩你不如,甚至我在高中時因為爸爸的一次教訓我一個月沒有和他說一句話;再說說媽媽,我畢業了和前男友分手了媽媽想讓我永遠都不要走了,和他們在一起,就把工作安排再爸爸的公司,我想盡辦法不想同住,吵架,哭,鬧……可能比你要激烈都無果,我很不情願的留在那個公司,焦慮到滿臉的痘痘,就是心情不好到極致。

    今天,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就在今天中午秦皇島大雨大風,小飯桌的老師再群裡發訊息說孩子的褲子溼了,如果是你,大雨大風會去給孩子送褲子嗎?肯定會去的對吧!我看到訊息特別著急,今天家裡車限號,沒有注意到雨和風有多大,我騎著電動就出去了,根本就是到了小飯桌我才發現我的頭髮再不停的滴水,送去了我放鬆下來了,再回來的路上突然憶起兒時的一幕,當時我換學校媽媽要帶著我去到那個老師家,順便問一下關於我入學的事情,我當時應該4年級吧,媽媽揹著我,我們80後的小時候可能連路燈都不連續,黑龍江的夜晚還很黑,也是這樣的大雨大風還有雷,回家我給媽媽發了微信,再我發之前媽媽就看了我發的老師給家長的視訊,媽媽就再問情況了。

  • 18 # 心理諮詢師孟瑋

    抱抱這位焦慮的孕媽媽!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來路,往往也正是原生家庭,給我們一生都難以痊癒的痛。如今,你身懷二寶,身體激素不平衡;大寶年幼正是黏著媽媽的年齡;也許你同時還要上班,照顧老公和家事,哎,你現在的生活本來就壓力就不小呀!再加上之前深深埋在心底的原生家庭沒有解決的問題,你看,你若依然平和穩定不焦慮,那才叫不尋常呢,你說呢?!

    厭煩、懼怕、窒息、壓抑,這是提到原生家庭,你的感受吧?!原生家庭之痛藏了35年,在此刻甦醒了,這一定很痛苦,然而也給你一個機會,從這痛苦裡涅槃。

    你看到了這些痛,現在你也願意在這裡表達出來,同時你也希望求得開導,這就是痊癒的第一步:看到自己那個觸目驚心的痛,那個痛將不會更痛。所謂見到及療愈。

    17歲之前,你的家庭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離家的18年間,你自己的人生髮生了怎樣的變化,18年間你如何處理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如今你已經35歲,有自己的家庭、愛人、子女,你自己締造的這個核心家庭與你的原生家庭,在內部運作的動力上,有什麼相似或者相異的模式?

    這些從你簡單的問題裡,我們幾乎找不到答案,這是需要你慢慢梳理的。這也是解決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很重要的一個步驟:追溯你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自己有力量承受這個回溯時候難免遇到的各種痛,可以自己嘗試。如果自己不行,建議你去尋求合適的心理援助。

    當你做完以上對原生家庭的問題的梳理,你的心理會找到那個適合你的答案。你目前對此沒有頭緒,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那個與原生家庭重新相遇然後和解的過程。如果你心理對此不以為然,可以把這個點留在心理,讓時間去驗證。

    在目前的狀態下,你如何處理將要面臨的與爸爸媽媽相處的問題呢?也許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感謝他們到來對你和你的家庭的輔助。無論你們之前有什麼沒解開的結,在你困難的時候,他們來幫你,血濃於水,這就是親情。

    其次,尊重彼此的界限。當爸爸媽媽來到你的家裡,守好你們各自的界限,是保持和諧最關鍵的事情。你們之間如果有積怨,你們的關係很容易糾纏在一起,這對彼此都是消耗。你是你這個小家庭的女主人,他們是你的父母,來幫你度過難關。你要首先守好自己的邊界,也尊重父母的界限。

    最後,降低對彼此關係的期待。不要想對方為你做更多,自己做好情緒管理,營造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這是你可以做到的。

    親愛的,關於你的問題,解答到這裡。最後在說一點,原生家庭傷痛的療愈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遲早都會遇到,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治癒我們的痛苦。而孕期的你,是否現在去觸碰這些,要看自己的狀態,不要勉強自己。過好當下更重要。

    祝你一切都好!

  • 19 # 戈欣50546996

    說透了就是年輕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從古到今中國都喜歡四世同堂,大家庭熱鬧有生機。第二,年輕人跟老的在一起生活能吃虧嗎?除了年節日你願意盡孝心買一點東西老的還不是一切“全包”?第三,人老嘴碎這是規律,這不能成為你們年輕人口中的所謂“代溝”,愛聽不聽就行了。第四,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特別是在帶孩子方面。我說的對嗎?最後一點,既然是一家人了,小夫妻倆個人對雙方父母都應該尊重,涼解,這樣一個家庭才能和諧呀!

  • 20 # 徐姥姥

    如果條件允許,就顧個保姆吧,為了更好的活著。如果天天心情不好,對孩子,對家庭都無益處。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原生家庭對你造成的傷害,非常大。自己現在是讓二寶平安出生,大寶恢復健康,付出一些錢,保家庭平安,利益最大化。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去工作,攢點錢,為父母養老。養老的方式很多,不是住一起,自己照顧才行。關鍵是要有經濟基礎。所以身體要好,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有一個好的生活。所以說,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父母,一定要身體好,心情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你感到壓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