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閃亮登場2D3s
-
2 # 劉承澤3
坐標:湖南省辰溪縣
古代遺跡
1.善卷墓,三皇五帝時期風雲人物,
2.秦代藏書洞,
3.屈原夜宿辰陽就是我縣,
4.辰砂出在此地,練丹必用品。
近代遺跡
1.湘西剿匪紀念館在我縣,
2.抗戰時期,漢陽兵工廠遷入此地,
3.抗戰時期,湖南大學遷入此地。
-
3 # 老田尋石記
距今1440年的隋唐遺跡,全國來說不是特別有名,但是歷史價值卻無與倫比!名字叫“魏堌堆”程咬金給老大魏徵修的墓地,院內有千年柏樹幾百棵,參天之高,偉岸挺拔!十份震撼!
-
4 # W雨亭
我的家鄉離我村六公里有個象小山樣的土堆,小時候打菜在上邊玩耍,比碗口粗的狐狸洞有幾個、有石碑碑文,上面的字那時也不認識,現在也沒去過只是到縣城看到大土堆離國道二百多米。
遺址就是我們村有好多處圓墳,代代傳說是元朝六十活埋時期的,我見過三處、到現在也無人去考無人去挖,保持原樣己經五十年了。
農村人也不懂遺址、文物、古跡什麼的,只是有點迷信丶墳墓等不敢去碰,還去燒香燒紙盍頭。經濟復蘇社會穩定小康生活,人們忙著掙錢實現高度文明,汽車樓房存款享樂是新形年輕人的標準,對於古墓古跡遺址無人去問津。
-
5 # 紅沙雅藝
村西南一堆亂葬崗,競成為“千年古遺址”
在老家村西南有一処亂葬崗,高出地面約1米,面積約不到一個足球場大小,上面堆滿磚頭、瓦塊和各種垃圾,還長滿了各種雜草,村里人誰也說不清這土堆的來由。
直到近年我參加村里撰寫《大沙沃村志》,我任主編才有幸知曉這不起眼又不引人觀注的土堆可大有文章……。
從現在已保存下的已斷成三截的石碑(拓文中)揭曉了這堆土的神秘面紗。
原來這堆廢土堆原來是一座古廟的遺址,古時叫“法藏寺”,建於陏朝(公元58|一589)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刀兵水火戰亂,多次遭毀,又經岳飛後世子孫,岳氏村民多次重建修復,碑文都有記載,最後遭毀大約於晚清。倖免於難的唯
能記載其歷史的兩塊大石碑其中有碑文的一塊現保存在新建千尊玉佛寺內。
大沙沃“法藏寺”史料的發現,把大沙沃村的歷史前推了700多年,成為天津少有的“千年古村落”。
2003年8月經天津市宗教局批准,法藏寺移址當城村古運河邊重建,並更名為“玉佛禪寺”。
新建成的“千尊玉佛寺”工程浩大,建築規模恢宏:進入山門,寺院正中是大雄寶殿,兩側是偏殿,東西兩廊分別在偏殿兩側,南北走向,在兩廊外側有鐘樓或鼓樓,鐘鼓二樓旁跨出三間禪房,又有南房殿宇,寺內殿宇呈中軸對稱狀。
寺內樓臺錯落有致,高低相應,院內有奇花異草,怪石嶙峋,所有建築飛拱鬥簷好不壯觀、氣派。
雖然名稱叫千尊“玉佛寺”,實際廟內各殿供奉有用緬甸玉製作的上萬尊大小玉佛,十分壯觀!
至此,大沙沃千年“法藏寺”雖異地重建,但此歷史遺蹟,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今天才得以傳承、重建。幸事也!
-
6 # 耕讀祁連
我的家鄉在西北的戈壁灘上。
這裡有著廣袤無垠的大地。在這片大地之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無數遺跡。
這些遺跡大都默默無聞地在戈壁上矗立了很多年了。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在戈壁上撒歡兒,幾個小夥伴帶上乾糧,相約去遠足。
遠方是墨色的祁連大山,看著似乎很近,但是,哪怕走一天,也到不了山下。
有這樣的參照物,我們當然是不會迷路的。
我們常常沿著乾涸的河床一路向南,在這無名的乾涸河床兩側,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圍子(烽燧)。
這些土圍子都是人們曾經的生活遺跡,具體的年代已經不可考證,我們常常在這些土圍子裡進行模擬的戰鬥。
在距離土圍子不遠的地方,分布著很多的遺存,這些遺存,人們統稱為“古董灘”。
古董灘上,什麼樣的東西都有,當然最多的是破磚爛瓦、破碎陶器和大量破碎的骨頭渣子。
我的伙伴們撿到過很多的銅錢、箭頭和銅鈴鐺,我們常常用這些小玩意兒當賭注,玩玻璃球。最多的時候,我曾經積攢了上百枚銅錢。
我有一個堂哥,最喜歡收集這些東西,我嘴饞的時候,就去他那裡用小玩意換點錢,去小賣店買零嘴吃。在我們看來,偌大的戈壁灘,就是我們的儲蓄罐。
我們在一座破舊的磚塔附近,撿到過傳奇的和尚墳,和尚是坐化在大甕中的,我們見到的時候,破磚塔早已傾倒很久了,可以看到骷髏般的禿頭和尚,端坐在大甕當中。
當然,這都是小時候的事情了。很多年不回鄉,等前些年再次回去故地重遊,曾經的土圍子更加破百了,古董灘都讓探寶的人細細地搜羅過了,大大小小的坑洞在古董灘上,等待著歲月的修復。
到了我最熟悉的一個古董灘,那裡連破瓷片都被人掃蕩的乾乾淨淨。
我覺得這地方絕對不凡,但沒有考古發掘,只是猜測而已。
-
7 # 心田氏
我的家鄉在汕頭澄海塔山腳下,塔山後山有一條小山澗,澗邊有一處很小的文物,本地人知道也不多。原來塔山後山有一條小山澗,本地人稱它為"四字頂",原因是山澗靠近山路這邊有一塊大石,上面寫著"水麵文章"四個字,以前附近的村民喜歡到"水麵文章"邊的山澗取水回家煮茶,據說石頭上游水質好,泡出的功夫茶甘甜可口,下游的水質差很多,泡出的茶口感差,山澗因而得名叫“四字頂”。據說以前有個人專業幫人挑山泉水給人泡茶賺點生活費,有一次老板交代他挑水,特別指定要"四字頂”的不能挑“四字下"的水,可是這家伙偷賴,為了省力,挑的是下游的水,老板一泡茶就發現,把挑水者罵了一頓,挑水者明知有錯也不敢回話,這是個小故事。本文要說的文物是在"水麵文章”的小山澗對面,在山坡下還有一塊石頭,上面刻有"探驪“兩個字,這是歷史文物。原來南宋未年,陸秀夫被貶居在闢望港,即是現在的澄海陸厝圍,為了紀念陸秀夫,澄海現在不但有"陸厝圍"還有“秀夫路",都是紀念陸秀夫的。南宋末期,澄海塔山和程洋崗一帶還在海邊,陸秀夫居住在澄海,一邊關注著南宋小朝廷的動向,一邊考察澄海的風土人情和地勢,為抗擊元兵做準備,一日他來到了塔山邊,看到山邊景色秀麗,山澗流水潺潺,海面波瀾起伏,情不自禁在石上寫下"探驪"二個字,也就是"探驪得珠"的意思。陸秀夫是南宋最後一位宰相,他在涯山海戰中兵敗,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大義,揹著宋帝昺投海而死。陸秀夫雖然沒有同時期的文天祥有名氣,但他的愛國情懷還是值得後世敬仰,因此,塔山邊“四字頂"寫著"探驪”二字的石頭也是一件文物,雖然不大,不大為人所知,但它也與家國情懷有關,是一件值得保護的文物,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件文物。另外有人也有說“水麵文章"四個字也是陸秀夫寫的。
注:南宋末期澄海還未建縣,只是為了敘述方便,用了現在的地名。
-
8 # 雲深知楚
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方城縣,要說那裡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跟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有關的一些遺跡了。
1、扳倒井的傳說
建武三年(公元27年),鄧奉、董欣造反赭陽(今方城),光武帝親征至此,人馬都飢渴難耐,到處尋找水源,忽見一處井水滿溢外流,光武帝道“井水如此清澈而湧,井如扳倒矣。”
後來人們就把這口井叫做扳倒井,並在井水建亭,井北建光武廟。廟內古柏參天。自古以來,不少達官顯貴、文人騷客路過此地,無不千里拜謁,並留下墨跡。其中,于謙、林則徐等人,都曾留下過詩作。
此景點在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
2、“賒店”的來歷
喜歡喝酒的朋友很多都知道,河南有一個知名的白酒品牌-賒店老酒。
說起賒店這個地名,也不得不提起漢光武帝劉秀。
話說新莽時期,還是農民的劉秀曾在一個同姓酒館裡“賒旗訪將,起師反莽”,此地因此得名賒旗店,後簡稱賒店。
也就是說,劉秀當年很窮,當然可能時間也很倉促。他和一幫同族和好友在這家酒館裡商量起兵的事情,商定好之後,才想起還沒準備旗幟,剛好店家也姓劉,就把酒館的旗幟借走了。
事成後,為了感謝酒館的友情贊助,就賜名賒旗店之名。賒店是“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有“中原第一古鎮”之稱。曾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而我老家所在的地方,因為離賒店很近,是交通要道,同時又比賒店小一些,所以就改名小賒店。只是不知從何時起,小賒店就變成了小史店了。
當然,我的家鄉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文化遺跡就是佛溝摩崖石刻。總計造像32龕138尊,最大的佛像高1.4米,最小的僅有0.2米。據考證,此處開鑿於唐代,風格跟龍門石窟相近,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本來原址還建有香山寺,可惜現已不存。
-
9 # 汴梁居家人
我老家有一處古跡——曹植墓。現墓地僅存一通古碑為明萬曆年間所立。古碑文的第一句話為:通許治東半舍許裡稱七步,三國魏陳王曹植建埋玉地也。所以,我們村稱“七步村”。曹植著名的“七步詩”就出自於此地。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10 # 悠閒靜候花開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的黃龍古塔,農安縣是歷史上的黃龍府,當年金兀朮呆的地方,黃龍古塔是遼代時期建的,很有歷史價值。
-
11 # 陽房村
臺駘,您知道嗎?比大禹還早的治水大師。汾河就是經他治理的,養育三晉兒女的母親河。臺駘的墓墳就座落在我的家鄉___陽房。
-
12 # 收獲4910
柏鄉縣有一處古遺址,柏鄉縣志記名字叫“堯城”。它位於柏鄉縣城西南17裡,柏人城遺址西北12裡,今小裡村附近。這裡是太行山的一條餘脈北側,東臨泜河古河道。古籍記載此城“堯所都”、“堯所築”,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這裡名氣不大,但值得一提。
唐堯時期,天下分為九州。這裡屬於冀州,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民眾勤勞,開發較早,每年上繳給部落聯盟的貢賦不僅數量最多,而且質量最好。這裡西靠太行山,東臨大陸澤,河流交錯,道路縱橫,交通便利,地勢較高可免受水害,堯經過考察認為是一個建立城池非常理想的地方。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建一座城池絕非兒戲,因為是首次,不但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有許多想不到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于是召開四岳十二牧組成部落聯盟最高會議。經過反復討論,一致決定在這裡建城。當時,全國的人口大約只有400萬,若大的冀州只不過數十萬人而已。即便是重點工程,可用人力總是有限的,更何況當時的生產力還很落後,建一座城池單就人力消耗一項難度可想而知。這座城後人稱為堯城,堯城建成後興盛繁榮了三千多年,城池堅固耐用,城牆的建築,牆上的防水設施,城內的排水,城門洞的修建技術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春秋初期,城南遷建“柏人城”後,這裡就叫“柏鄉”(柏人的老家之意)。
漢代在堯城曾兩次封建侯國,第一次是封建南巒侯國,孝武帝施行推恩策,封趙敬粛王之子劉佗為南欒侯,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封,徵和二年(前91年)坐酎金免國除。
第二次是封建柏鄉侯國,孝元竟寧元年(前33年)四月封趙哀王劉高(趙敬肅王彭祖孫,趙頃王劉昌子,以宣帝地節四年(前66)二月甲子詔封,四月薨)子劉買為柏鄉侯,薨諡戴侯。子劉雲嗣,薨諡頃侯。孫劉譚嗣,免。柏鄉侯三世而絕。傳三代56年。
堯城輝煌三千年,唐代以後逐漸蕭條,然城池依然堅固。直到明代城牆尚存。明代詩人馮時化詩:
柏邑縣南小裡村,猶存上世舊城門。
堯時建築石難爛,漢代封侯跡已陳。
處處平原生黍稷,年年古道走燕雲,
迄今歷史差堪數,屈指四千三百春。
2010年在“堯城”東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仰韶文化”遺址,證實6000年前柏鄉先民就在這裡生活居住。可稱“柏鄉第一村”。
-
13 # 用戶延河水
我的家鄉在陝北延安延長縣。大陸第一口油井就在我家隔壁,現在交通網絡發達,有很多外地人來我們這裡拍攝直播,大陸第一口油井也被列入文物保護之列,於此政府專門在原有的基礎上修了廣場,把就油井保護起來,使有百年歷史的舊址能夠完好的保護,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
14 # 大衛王23
我的老家是在江蘇省的張家港市,它的古代遺跡有,鑑真和尚東渡日本的黃石浦港。蒼海桑田,此地現在已經是一片內陸地了,離開長江邊有幾十公里。我回家鄉還經常到這裡去看看這個古代的遺跡。
-
15 # 靜姝姐姐
王符故居
鎮原縣城東北部的臨涇鎮,不光在歷史上出了個思想大家王符,還造就了許多丹青妙手。如今,臨涇農家院裡的字畫、剪紙、刺繡,都受到遊人青睞。
臨涇人才輩出,依史為據。從西漢初的公元前二世紀建立到明代洪武二年廢縣,經歷了1500多年的滄桑歲月。其所以有名,是因為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內,發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出現了不少著名人物。人以地而立基,地因人而出名。如後漢三賢之一王符、東漢循吏李恂、東漢名將皇甫規、西晉武將胡奮、中唐循吏皇甫鏞、宋代“飛虎將軍”向寶、金時名將張中孚、張中彥、明將仇鉞等。
隨著東漢造紙術的改進,臨涇百姓便開始用紙寫字、畫畫、剪紙人、貼對聯,婦女們農閒時繡香包、繡枕頭、繡鞋墊等,各式各樣的民間藝術品日益盛行。
東漢末年,偉大的思想家、政論家、文學家王符的誕生,他著書、植樹、撰文,所著《潛夫論》一書流傳至今,聞名於世,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繼王符之後,又出現了書畫名人、官拜兗州刺史武威太守的李恂。到了清代中後期,臨涇名人層出不窮。清末民初的張宸樞,知識淵博,善於辭章,擅長書法,其楷書筆功遒勁,筆墨飽滿,尤善草書,筆力瀟灑,氣勢磅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見者愛不釋手,爭相收藏。焦國理自幼熟讀經史及百家著作,32歲中進士,錄為陝西禮泉縣知縣。他淡於仕途,卻寫得一手好字。起筆如蛟龍騰蛇,有力透紙背之功,與焦澍生草書齊名。民國時期張元三、蔣瑞清,師承顏歐,丹青妙手,未映顏潤,各領風騷,氣度不俗,莊重雅致。
改革開放以來,臨涇湧現出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書畫家和一批中青年作家,為臨涇文化藝術增光添彩。
臨涇鎮剪紙藝術獨具一格,題材豐富,家庭婦女用小小的剪刀剪就的金鳳凰,從山溝飛出了國門,已故中國民間剪紙大師祁秀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她的600餘幅作品分別被《中國民間美術大全》收編和國家收藏。現年47歲的中國民間剪紙大師、祁廟村婦女段彩霞自幼受鎮原燦爛民間文化的熏陶,從7歲開始勤學苦練剪紙刺繡,作品“母親心願”“生命之花”曾獲中國民間工藝精品博覽會銅獎和國際剪紙藝術展優秀獎,部分作品被編入《中國民間藝術指南》一書。
臨涇鎮8400多戶人,幾乎每家婦女都能飛針走線,從事刺繡等手工藝術。今年73歲的甘肅民間藝術家張粉蘭,刺繡的老虎、百壽牡丹圖、蟠桃祝壽、錦繡前程、沙秀、榮華富貴牡丹、長命鎖、繡花鞋、鞋墊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粗獷豪邁中不乏精細華麗,濃烈嬌豔中又平添清純素雅;既有大寫意,又有工筆,其構圖簡潔明快,寓意深長豐富;色彩大紅大綠,品種千姿百態,針法精細獨特,寄託了隴東高原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16 # 棋海新友
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麗水市松陽縣——國保延慶寺塔、國保普濟橋、國保詹寶兄弟進士牌坊、黃家大院、石倉古民居、何聯奎故居、青蒙塔、湯蘭公所、藥皇宮、天后宮、文廟、武廟、城隍廟、縣城明清古街、古市鎮老街…………
-
17 # 講點歷史小八卦
你相信人有前世與今生相遇嗎?在福建寧德有一個應該非常有名,但是又可以說寂寂無名的古墓:埋的是一個人,但是卻一墓兩穴,因為埋的是他的前世與今生。
在福建寧德霞浦郊區有一座南峰山,風景秀麗,山上有座禪寺,始建於後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傳奇古墓“雙世墓”就位於這座寺廟的後山,據說埋葬的是南宋時期寺廟住持淨修祖師的前世與今生。
相傳,南宋時有一位17歲的小和尚,法名淨修。有一天他和師父進城,偶然遇到新任府尹上任,坐在八抬大轎上前呼後擁,非常威風,小和尚心生羨慕,師父察覺了他的心事,就對他說:想當官也很容易,你也可以試一下。
回到寺院沒多久,小和尚就無疾而終,師父斷他一截手指,留下一封信,寫明事情原委,放在一起,鎖在僧房的木匣子,告誡眾人不要打開。接著師父把小和尚的屍體埋在了寺院的後山。讓人不解的是,在小和尚的墓邊師父多挖了一處相連的墓穴。就這樣,過了三十二年。
有一天,一位福寧府尹慕名到到南峰山遊玩,明明是第一次來,卻發現這裡似曾相識,于是循著記憶,來到了南峰禪寺,看到了一座上了鎖的僧房,非常好奇,讓僧人們打開,發現了木匣,打開後,裡面是一截斷指,巧合的是,這位府尹的手指天生斷了一截,一對比,竟然完全合得上,府尹看完裡面的信,突然記起來,自己的前世就是這裡的小和尚。
于是他決定放棄仕途,出家為僧,法號依然為淨修,在南峰禪寺修行六十一年後圓寂,安葬在當年多修的那墓穴裡,與自己的前世合葬。
這是全國唯一一座前生今世雙生墓,由於“雙世墓”的故事充滿神秘,廣為流傳,婦孺皆知,至今仍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
18 # 千年冰寒1
西漢末年,王莽派人追殺劉秀。劉秀逃進一條山溝,一座高山擋住了去路,這座山高萬丈,無路可逃耳聽後面追兵就要到了。劉秀趕馬向前,可是那馬渾身打顫。劉秀正在納悶兒,就看到一隻斑斕老虎從山上猛撲下來。只聽猛虎一聲吼叫,嚇得王莽的追兵都癱倒在地,劉秀也被摔下馬來。那猛虎卻朝劉秀走來,劉秀說;你不吃我,是想救我嗎?那虎點點頭馱著劉秀躥溝越澗、翻山過嶺朝前跑去。
老虎來到一個村邊,臥在地上,劉秀從虎背上爬下來,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怎樣報答你呢?劉秀邊說邊摸著老虎的腦袋,他看見虎前額上有三道橫紋,靈機一動,就在三道橫紋中用手指又畫了一豎,順口吟詩一首:老虎頭上三橫梁,劉秀加豎在中央。今年救我漢劉秀,來年封你獸中王。
以後劉秀復興漢室,做了東漢光武帝,老虎頭上也有了“王”字,成了獸中之王。
-
19 # 用戶8026275761286
因為據說劉秀危難之時,被老虎所救,所以封老虎為百獸之王
西漢末年,漢室衰微,王莽趁機篡位,並下令追殺競爭對手漢宗室劉秀。
劉秀當時勢力單薄,被王莽軍擊敗,單槍匹馬向太行山深處逃命,卻走入絕境,無法逃脫,危難之時,是一隻老虎跳出來救了他的命,劉秀感激,封老虎為百獸之王
-
20 # 健康好好休息
傳說是光武帝劉秀寫上的。一次劉秀兵敗被人追殺,一隻老虎揹著他逃了命,劉秀就在老虎頭上寫了個王字,許諾有朝一日自己做了皇帝就封老虎為獸中之王。後來劉秀稱帝,老虎就成了百獸之王。
以上只是個典故,而實際是古人認為老虎為大地之王,便取老虎額前的花紋作王者之意,而如果古人沒造出王這個字的話,可能現在都沒有王這個字了或王字不是這樣子了,所以應該不是老虎頭上為什麼有個王字,而是為什麼老虎頭上有這個花紋。
在很久以前,老虎曾生活在一種有很多黃色類似枯草的植物之中,為了便於獵食,皮色與花紋漸漸改變,便成了此時的樣子,而額頭上的王字,也就只是個花紋。而如果老虎額前花紋不是這樣子,也許古人所造出王子就不是這樣子了。
回覆列表
我的家鄉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錦屏山橫亙在縣城南側,猶如一條長龍守護著宜陽人的平安。由於錦屏山是石頭山,山頂無大樹,唯有灌木叢覆蓋,偏長野韭菜之類植物……武則天曾題書‘錦屏奇觀’四個字,現珍藏於宜陽縣博物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