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春秋小白2968
-
22 # 關中客
歷史上,東西方文明交流最早、最重要的通道是絲綢之路。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約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接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使者、兵卒、學者各色人等,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東漢時期,佛教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盛唐時期發展到鼎盛。在絲綢之路北道的主幹線上有一座佛教石窟,其中的石雕,彩繪,泥塑均表現出鮮明的西域乃至印度佛教藝術風格,並與中原造像傳統相融合,是佛教在西域與中原的傳播和融合的歷史的鮮活見證。這就是彬州大佛寺,當地人習慣稱呼其為“彬縣大佛寺”。
彬縣大佛寺石窟是陝西省境內規模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開鑿于今天的彬州市區西約10公里涇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這裡川流橫列,山峰對峙,地勢狹長如廊,涇河自“佛洞”前蜿蜒東流,風光旖旎,環境優美。大佛寺石窟中的大佛不但是陝西第一大佛,也是絲綢之路上最大的佛像。相傳,這尊大佛是按照唐太宗李世民的真容所建造的。
彬縣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所建,原名“應福寺”。之所以建這座寺院,是和唐初發生在附近的一場大戰有關。大唐政權初立之時,天下割據勢力眾多。隨後經過六次大的戰役,大唐才最終統一全國。自淺水原之戰對決薛舉父子開始,經柏壁之戰剿滅劉武周、虎牢關之戰滅王世充和竇建德、沼水之戰平定劉黑闥,到平定梁王蕭銃和江淮輔公袥結束。這六次大戰中,有四次是由李世民指揮,他為唐朝一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這其中的淺水原之戰,是李世民軍事生涯中的經典。它既是李世民的成名之戰,也是唐朝的立國之戰。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當時的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的一次戰役。經過此戰,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隋煬帝楊廣被殺死於揚州之後,宇文化及擁立秦孝王楊俊的長子楊浩為皇帝,率軍十萬北上,要到長安奪回政權;洛陽王世充擁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的孫子楊侗為帝與瓦崗軍李密雄踞中原;竇建德自稱長樂王,盤踞在河北;劉武周依附突厥,割據於西北;而薛舉割據隴西,擁兵三十萬,稱帝建立西秦政權。
關東的各方勢力連番混戰之時,位於關中地區的李唐政權,雖然依仗崤山以及黃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但更嚴重的威脅卻正在從西邊逼近。唐立國之初,西秦政權的薛舉便親率大軍,開始了策劃已久的大舉東進。唐高祖李淵命秦王李世民為帥,統領八總管約四萬人的兵力前往迎戰。唐朝開國後的第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這也是李世民親自指揮的第一場大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薛舉率大軍侵入安定郡(今甘肅涇川縣一帶),主力軍向高墌(今陝西長武縣北)方向前進。同時在東北、西南兩翼,派出機動騎兵襲擾北地和扶風二郡。李世民來到高墌後,不料忽然得了瘧疾病倒,無奈只得把軍事指揮權交到了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手中。同時,李世民還對二人做出交代:“賊眾遠來,利在急戰,難與爭鋒。且宜持久,待糧盡,然後可圖。”
劉文靜和殷開山雖然嘴上答應,但心中卻不以為然,他們覺得李世民輕視自己的軍事能力。同時,他們還擔心薛舉得知唐軍主帥得病就不出戰,從而輕視了自己。于是將大軍開出高墌城,在西南方的淺水原列陣,而且仗著人多還不加防備。薛舉派一支精銳騎兵,快速繞到唐軍後方發動進攻,唐軍大潰,八總管紛紛落敗,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均被俘。李世民逃回長安,薛舉乘勝占領高墌城。最為殘忍的是,薛舉命人將俘獲的唐軍將士斷舌割鼻、凌辱至死,又將唐軍的數萬具屍體堆積成山,用土封上,造成一座“京觀”,以炫耀武功。此戰唐軍慘敗,劉文靜等人均因此被罷官。
薛舉的謀士郝瑗建議他乘勝追擊,一舉攻占長安,消滅唐政權。薛舉也正有此意,于是整軍待發,準備直取長安。然而就在大軍即將出發前,薛舉突然病死,其子薛仁杲從高墌城撤退到折墌城繼位。對於大唐來說,可以喘一口氣了。薛仁杲這個人品行不好,為人刻薄,且凶殘好殺,素來和許多軍中將帥不合。他繼位後,君臣之間離心離德,加上謀士郝瑗也死了,因此進攻長安的計劃被擱置。
然而李淵也不敢掉以輕心,積極備戰的同時,展開積極的外交策略。李淵首先拉攏的對象是盤踞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他給李軌的書信中,言辭謙卑,力邀李軌共討西秦政權,並冊封李軌為“涼王”,讓其在後方牽制薛仁杲。隨後,李淵還重金賄賂東突厥的始畢可汗,以獲得突厥對唐朝抗擊西秦的支持。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薛仁杲再次舉兵進犯涇州。李淵仍然派秦王李世民為帥,領兵迎敵。駐守涇州的唐將李感堅守城池,使得薛仁杲久攻涇州不下。隨後,薛仁杲採取詐降的策略將劉感俘獲。並將劉感帶到涇州城外,逼迫劉感勸降守城將士,劉感卻向涇州的守城將士喊道:“秦王率領數十萬大軍即將到來,大家不要擔心,一定要努力守城!”一氣之下,薛仁杲將劉感半身埋在土裡,活活射死。
一個月之後,薛仁杲再次兵臨高墌(今陝西長武縣北)城下,守城的李世民採取深挖壕溝、高築城牆,死守防禦的策略。薛仁杲三天兩頭派人到高墌城外叫陣,氣焰十分囂張。守城的唐軍將領按捺不住怒火,主動請戰,都被李世民制止。李世民告訴部將:“我軍才打了敗仗,士氣沮喪,對方仗著得勝而驕傲,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應當緊閉營門耐心等待。他們驕傲我們奮勇,可以一仗打敗他們。”于是命令全軍:“有敢請戰的,斬首!”
雙方對峙六十多天,此時薛仁杲的軍隊糧食已耗盡,軍心開始動搖,薛仁杲的部將粱胡郎等人率領各自的隊伍主動投降唐軍。李世民認為開戰的時機已成熟,于是派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險要處紮營,引誘薛仁杲的部將來攻。果然,薛仁杲的部下宗羅睺出動全部精銳攻打粱實。梁實據險固守,雖然人馬好幾天都喝不上水,但仍然死守不退。同時,宗羅睺的軍隊也同樣人困馬乏。
在這關鍵時刻,李世民派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到淺水原南面布陣,與梁實形成犄角之勢,夾擊敵軍。面對如此情勢,宗羅睺不得不分兵迎戰。就在雙方戰鬥正酣之際,李世民親率兩千騎兵,從背後直搗敵軍軟肋。唐軍內外奮力搏鬥,呼聲動地,宗羅睺的部隊大敗,唐軍殺了幾千人。
宗羅睺敗退後,李世民欲率兵追擊,他舅舅竇軌認為薛仁杲還佔據著堅固的城池,不可輕易冒進。但李世民態度堅決地說:“此乃破竹之勢,不能放過!”當即率領二千騎兵追擊至折墌城外,扼守住涇水南岸。傍晚時分,唐軍主力趕到,包圍了折墌城。夜半時分,守城的人紛紛下城投降。薛仁杲見大勢已去,於第二日出城投降。此戰唐軍俘虜薛仁杲精兵一萬多,五萬名男女,西秦政權就此滅亡。
淺水原之戰,大唐政權平定隴西,消除西顧之憂,保障了關中的安全。經過此戰,即穩定了李淵的戰略後方,又使李世民在唐軍中樹立了絕對的威信。然而,這一切都是用數萬將士的性命換來的。淺水原上那座用大唐將士屍骨堆成的“京觀”,始終是李世民心頭揮之不去的噩夢。為紀念在淺水原之戰中陣亡的唐軍將士們,李世民在登基第二年,便在距離淺水原不遠的涇河南岸修建了“應福寺”。
應福寺的石窟造像,主要雕造於唐初至唐文宗時期的200年間。北宋仁宗皇帝為其養母劉太后舉國慶壽時,將應福寺改名為“慶壽寺”。人們因其佛像高大雄偉,從明景泰年間又將該寺俗稱為“大佛寺”,並沿用至今。
大佛寺石窟是中國現存唐太宗時期規模最大﹑最為精美的一所洞窟石窟群。現有大小石窟、石龕361個,其中佛龕254個,洞窟107個。其中,內有造像的石窟19個,造像共計1498尊。石窟分為三部分,東側87窟為“千佛洞窟群”;中間12窟為“大佛洞”洞前修建有一座三層磚木結構樓宇名曰“明鏡臺”;西側8窟為“羅漢洞窟群”。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佛洞中的那尊大佛,依巖跌坐,身高二十四米,造形雄偉、雕飾富麗,髮式作螺髻形,雍容端莊,耳垂、披衣、袒胸、盤膝端坐在蓮座上,體態自然豐滿,頗顯唐代風格。佛身健碩雄偉,正所謂“一指之大幾為腰”。據傳這尊大佛是按照李世民的模樣建造的,這樣的說法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古代以帝王形象建造佛像的情況非常多見,如雲岡石窟中的露天大佛就是按照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建造的;洛陽龍門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是根據武則天的容貌儀態彫刻的;麥積山44窟中的佛像是按照西魏皇后乙弗氏的樣貌建造的。所以,大佛寺的這尊大佛也完全可能按照李世民的形象來完成的。史學界認為,《步輦圖》中的帝王形象就是李世民。如果將大佛寺中的這尊大佛和《步輦圖》中的李世民做比較,除去佛像的加工成分外,二者還是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作為陝西省境內最大的佛教造像群體,大佛寺石窟已經成為人類一份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產。今天的大佛寺石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
23 # 一片小綠葉z
有啊。我的家鄉名叫海石灣,地處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據說一萬年前這裡是大海。1947年在我區海石灣鎮出土的馬門溪龍,是中國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約1.6億年,是化石記錄中脖子最長的恐龍,個體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現珍藏於中國古動物館。2000年我區在區政府所在地海石灣修建了華龍廣場,並在廣場上豎起了馬門溪龍雕塑,雕塑長20米,高12米,按照裝架復原圖複製,成為我區的標誌性城雕。
-
24 # 魯豫翁
有啊,我們村就有個石牌坊,很大,應該是清朝時的,可惜在那個大破的年代被毀了。
還有應該是有點名吧,東平州的古城牆,州衙,這兩處印象深,見過也去過,也是可惜遺憾。
回覆列表
中華曙猿__最早的高級靈長類化石(93年中美兩國科學家聯合考察研究 發現距今4500萬年前) 比非洲早了800~1000萬年 目前沒有比中華曙猿更早的古猿化石出現 中華曙猿是人類共同的祖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