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9
回覆列表
  • 1 # xiaoQcui

    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四位明末名副其實的四大名將,雖然都戰功卓著,有些名將卻落得悲慘命運的下場,可為生不逢時啊

  • 2 # 每天都在掙命的人

    袁崇煥早年是一個文官,但他自幼便喜愛軍事,喜歡與人談論兵法,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在覲見明熹宗朱由校後,被破格提拔入兵部任職、孫承宗: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明末著名軍事家、關寧防線建設者、統帥級人物,官至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我把他排第一,估計懂歷史的人都不會反對。東林黨人。具有戰略級眼光,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他的執政生涯裡,滿清始終不敢覬覦明朝一步。可惜後葉向高失勢後,沒了後臺的他備受朝廷奸人的討伐,不甘重負離開朝廷,假設他能繼續執掌明朝軍隊,滿清還得靠邊站。

    二、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因鎮壓國內反民不斷升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手裡有著名的明末三大軍隊之一的天雄軍。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也無法改變混亂體製下,鬥爭、人心的離間。

    三、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高迎祥等,可惜人員沒有準備好,彈藥不充足,又有傳染病肆虐,崇禎對孫傳庭既給予期望又害怕,加之姦臣當道,連發多道命令令孫出城剿匪,最後功虧一簣。有人說傳庭死,明朝亡,個人感覺拯救大明的任務放他身上難為他了,責任太大撐不起。

    四、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

  • 3 # AA足球愛好者139

    1、曹文詔:“明末第一良將”。

    山西大同人,作戰勇猛,曾力戰皇太極,帶領“特種部隊”關寧鐵騎橫掃明朝境內,有著“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跳” 的說法。只可惜,誤入埋伏,最終身死獻國。

    2、陳奇瑜:文官出身的猛人。

    山西忻州保德縣人,不得不說,古代有很多文官出身的將軍,那實在是猛得讓人刮目相看,這陳奇瑜就是其中一位。

    陳奇瑜本來有機會,徹底撲滅明王朝境內的農民軍,但關鍵時刻沒敢孤軍深入,又被農民軍詐降,最終失敗獲罪,再無領兵機會。

    3、曹變蛟:吊打李自成,刺殺皇太極。

    曹文詔的侄子,兩代名將,將李自成和皇太極多次打得潰不成軍,差點兒把皇太極殺了,但清軍也不是吃素的,援助及時,否則,明末歷史,就要改寫了。山西大同人,大同自古出猛人,這是沒錯的。

    4、孫傳庭:明朝最後一位猛將。

    山西忻州代縣人。正是孫傳庭,將高迎祥、李自成阻擊在了大明王朝重地之外,但是,關鍵時刻,清兵入關,孫傳庭轉道對付清兵,結果,不幸戰死潼關。孫傳庭死後不到一年,明朝就亡了。《明史》有說法是:“傳庭死,而明亡矣”。

  • 4 # 智慧麻醬8p

    1.袁崇煥:大明王朝的最後頂梁柱,可惜最後被魏忠賢等小人陷害,凌遲處死。

    2.孫承宗:明末軍事戰略家、愛國者。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

    3.孫傳庭;明末名將。此人評價相當高。(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為捍衛明帝國的榮譽做最後的一番努力,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4.盧象升:明末第一悍將,民族英雄。從小就志存高遠,不僅讀書勤奮,而且還學習兵書習練武術。所以,此人文武全才。

  • 5 # 潤石齋主

    明朝末年,國內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這也造就了許多名將的出現,炸死努爾哈赤的袁崇煥,還有盧象升,孫傳庭,毛文龍。

  • 6 # 用戶4459379142423

    孫傳芳,明未名將,明史有傳芳死,明朝亡之說。為悍衛帝國最後的榮耀,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初次討逆,以少勝多,闖賊僅十八騎逃逸。袁崇煥在任職遼東創建了一隻可以於滿清一較長短的關寧鐵騎,取得寧錦大捷,並在寧遠大捷重創了努爾哈赤,令其重傷而死

  • 7 # 司牛劉

    第一位是袁崇煥。

    袁崇煥,大明王朝的最後頂梁柱,可惜最後被魏忠賢等小人陷害,最終慘死,處以凌遲,割了3543刀。袁崇煥本來是一個文人。公元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考中進士後,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但此人更喜歡軍事,經常與人談論兵法,看兵書。他自認為自己有鎮守邊關的才能,總想去帶兵打仗。公元1622年,天啟二年,袁崇煥奉例入京覲見明熹宗天啟皇帝。當時的御史侯恂知道袁崇煥的心願後,破格提拔袁崇煥在兵部任職,負責鎮守山海關。從此,袁崇煥開啟了自己的軍旅人生,戰功赫赫。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其中,寧遠之戰,袁崇煥但憑堅城利炮,以不足二萬明軍,擊退努爾哈赤親率的八旗精兵五六萬人侵攻,殺傷數千人,讓此前數十年軍事生涯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憤懣退兵,回去數月後即死。不過袁崇煥最終遭到小人陷害,皇太極離間。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崇禎皇帝聽信袁崇煥投靠皇太極的謠言後,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通敵叛國罪”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袁崇煥死後的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景山上弔而死,大明王朝亡國。

    第二位是孫承宗。

    孫承宗,明末軍事戰略家、愛國者。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在明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臨危受命成為薊遼督師。到任後,孫承宗積極修築關寧錦防線,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並且帶十一萬兵,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勛卓著。不過此人跟袁崇煥一樣,也遭到魏忠賢的妒忌。最後不得不辭官歸隱。公元1638年,清軍大舉進攻,攻入孫承宗所在的高陽老家。孫承宗就率全城軍民守城,寡不敵眾,最終城破被擒,孫承宗自縊而死。據說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孫家百餘人遇難,孫承宗時年七十六歲。

    第三位是孫傳庭。

    孫傳庭,明末名將。此人評價相當高。《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為捍衛帝國的榮譽做最後的一番努力,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初征討逆,以少勝多,闖賊僅攜十八騎逃逸。據說孫傳庭主持陝西軍務期間,不僅自己打仗,還自己募兵,自己籌餉。打仗、後勤、籌餉事事精通。公元1636年,孫傳庭任陝西巡撫,於黑水峪消滅農民起義軍高迎祥部,擒高迎祥,獻俘闕下。公元1638年,孫傳庭與洪承疇合剿李自成,設伏大破之,自成以十八騎遁,關中賊悉平。正因為戰功赫赫,次年,孫傳庭被楊嗣昌陷害,坐了三年牢。雖然最後出獄復出,不過在襄城大戰時,由於兵員彈藥缺少,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

    第四位是盧象升。

    盧象升,明末第一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從小就志存高遠,不僅讀書勤奮,而且還學習兵書習練武術。所以,此人文武全才。公元1622年,天啟二年,盧象升中了進士,從此走向仕途。可惜魏忠賢當權,朝政腐敗,盧象升很是失望。當時,許多地方為了諂媚魏忠賢,紛紛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員倡議籌建,請盧象升參與,遭到拒絕。公元1629年,崇禎二年,清兵犯境,于是盧象升走向將軍之路,帶兵勤王,並創建了嚴明軍紀的“天雄軍”。因為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所以,盧象升得到朝廷重用,一再升遷。不過盧象升後來跟孫傳庭一樣。公元1639年,崇禎十二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小人楊嗣昌見死不救。結果,盧象升只好率領不到5000人的人馬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與清軍作戰,激戰終日,力竭陣亡,戰死沙場。盧象升雖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衝鋒陷陣。他善於馭下,士兵願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

    以上就是明末四大名將,全部慘死,極其悲壯!

  • 8 # 阿姨的影視

    答,1,孫承宗。

    他不僅是皇帝的老師,還是文壇的領袖,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

    二、盧象升: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

    三、孫傳庭: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

    四、袁崇煥:明末第一強軍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保衛遼東阻止滿清的第二號人物。

  • 9 # 逆風翻盤0854

    一、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二、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

    三、張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民族英雄。

    四、閻應元 ,字皕亨,漢族,直隸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江陰抗清三公之一。

  • 10 # 洛禪居士

    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明朝最後的歲月,這四個人要是得到朝廷的支持與信任,估計明朝不會亡,阻擊後金不進山海關,是有可能的,收復遼東也不再話下。可惜歷史不能重來,這4個人二個戰死,一個自殺,一個凌遲,下場都不是太好,可惜了!唉

  • 11 # 用戶9975919723488

    是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

    1.盧象升是天啟二年進士,文人出生卻胸懷韜略。1629年滿清皇太極突破關內,率10萬大軍直逼京師,明廷大震,崇禎立招各路人馬進京勤王。當時僅29歲的知府盧象升,居然能招募1萬多年輕的民兵,赴京抵抗清軍。

    2.孫傳庭也是進士出身,卻有勇有謀,崇禎九年任陝西巡撫,打造出大明的另一支勁旅“秦軍”。在陝西長安子午谷,一戰擊潰農民軍,俘虜闖王“高迎祥”。之後兩年,孫傳庭多次進攻闖軍,連戰連捷。潼關一戰,打的李自成全軍覆沒,最後僅帶18騎逃走,陝西境內的農民軍幾乎被完全鎮壓!當時明朝能有此戰績者,僅傳庭一人而已

    3.孫承宗是萬曆年間進士,知曉軍事,卻一直從事文職,甚至做過天啟皇帝的老師。天啟二年,年近60的孫承宗被任命為薊遼督師,防範後金。

    孫承宗築防3年,後金沒有敢進攻!崇禎十一年,多爾袞率八旗進軍保定。當時辭官在家的76歲老人孫承宗,再次披上鎧甲,慷慨悲歌,率全城軍民抵抗韃虜,城破殉道,他的子孫家人百餘人盡戰死遇難。

    4.袁崇煥自不必多說,繼孫承宗之後經營遼東,採用孫承宗的戰略,修築關寧遠防線。天啟六年,寧遠一戰,袁崇煥堅壁清野,肅清內奸,炮轟努爾哈赤大軍,讓努爾哈赤重傷而亡。第二年皇太極又興兵進攻錦州為父報仇,袁崇煥竭力守城,重創後金,最後令皇太極撤軍北歸。這也是明朝對滿清極少的2次全勝。

  • 12 # 青州王國鋒

    分別是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袁承煥。

    簡介

    一、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明末著名軍事家、關寧防線建設者、統帥級人物,官至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東林黨人。

    具有戰略級眼光,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他的執政生涯裡,滿清始終不敢覬覦明朝一步。

    二、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因鎮壓國內反民不斷升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

    手裡有著名的明末三大軍隊之一的天雄軍。

    三、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

    四、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明末第一強軍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保衛遼東阻止滿清的第二號人物。

  • 13 # 用戶3705539583052

    1、毛文龍

    對毛文龍的評價在其生前就莫衷一是。由於他投靠魏忠賢,天啟間朝論多贊之。崇禎登基後,彈劾紛起,指責他虛功冒餉,跋扈不臣,毛文龍上疏抗辯,朝臣中也有人為他辯護,如兵部屯田司主事徐爾一就願以三子一孫保毛文龍忠直。2、孫傳庭孫傳庭自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至崇禎十六年兵敗身亡的25年間,他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3、盧象升雖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衝鋒陷陣。他善於馭下,士兵願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這是他撫治鄖陽時的事。當時鄖陽附近有義軍四十多萬,而盧象升當時帶的兵計鄖鎮的標兵五百,蔣允儀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鳳的石砫兵六百,許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鄧玘的川兵五千。4、袁崇煥袁崇煥是明末的著名將領,組織過軍隊打擊倭寇也狙擊過後金的部隊,不管他為人怎麼樣,就單論軍事才能得話,他絕對算的上帥才,畢竟他在東北能夠阻止後金達到數年,並且在寧遠之戰中炸死了努爾哈赤。當年在東南抗倭寇的時候,也是戰功顯著,正是因為抗倭有功才把他調去北方仿後金的。

  • 14 # 2022一般般

    四大名將分別是以下四人

    第四名、孫傳庭(1593年—1643年),明末兵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年)率部擊敗並活捉了“闖王”高迎祥。後又多次成功鎮壓了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朝廷的一再催戰下,無奈率領殘軍迎戰李自成的精銳大軍,後在陝西潼關兵敗戰死。《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第三名、盧象升(1600年—1639年),明末最強軍隊“天雄軍”的創建者。多次擊潰國內農民起義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最後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第二名、孫承宗(1563年—1638年),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官至薊遼督師、太傅。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有效抵禦了清軍入侵的風險。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犯保定,攻高陽。時年75歲的孫承宗在高陽老家率領全家子孫據守,城破後,一家四十餘口皆壯烈戰死。

    第一名、李定國(1621年—1662年),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在南明最艱難的時期,李定國帶領明軍連戰連捷,從清軍手裡奪回了明朝的半壁江山。清軍定南王孔有德、和碩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皆死於李定國之手。後來南明內部發生叛亂,最終導致李定國功敗垂成。1662年六月,李定國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 15 # 前山

    袁崇煥,洪承疇,吳三桂,史可法。

    明末四大名將有好幾種版本,我從各方面綜合列舉了這四個。雖然有兩個降將,但是在投降前他倆立下的戰功也是很顯赫的。

    袁崇煥在職期間,奉公職守,一心為大明朝抗擊外來的清朝敵軍,崇禎帝能安穩地坐在他的皇宮治理天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袁崇煥在邊關把守。只是清軍姦詐,到處散播袁崇煥叛變了,結果崇禎帝沒有查清事實,就殺了袁崇煥,實在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

    洪承疇原本替崇禎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軍,也曾經打敗過李自成,也是崇禎手中不可多得的強將。只是明朝內部混亂,鬥爭不斷,導致洪承疇最後打仗失敗了。他自己竟然被皇太極勸降了。他對明朝的疆域很熟悉,一直給清軍入關提供方便,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戰爭。

    吳三桂的鐵騎成了明朝最後一隻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本來吳三桂是拒絕投降清朝的,吳三桂的行為也得到了明朝統治者的認可。只是他後來殺永曆帝的行為令許多人都看不起,所以最後他也是失敗的。

    一句“文有文天祥,武有史可法”高度讚揚了史可法一生的成就。史可法一直想要復明,將敵軍趕出明朝的國土,但明朝內部混亂不堪,史可法獨自率兵離開了明朝南方的疆土,前往北方繼續作戰。然而明朝內部的混亂注定了他們不是多鐸的對手。多爾袞也親自寫信勸史可法投降,但都被他拒絕了。最終史可法也以身殉國。

  • 16 # 我愛我滴小昊昊

    明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鐵血政權對整個歷史的貢獻是非常深厚的。作為明末的四大名將: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

    一、孫承宗: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明末著名軍事家、關寧防線建設者、統帥級人物,官至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我把他排第一,估計懂歷史的人都不會反對。東林黨人。具有戰略級眼光,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他的執政生涯裡,滿清始終不敢覬覦明朝一步。可惜後葉向高失勢後,沒了後臺的他備受朝廷奸人的討伐,不甘重負離開朝廷,假設他能繼續執掌明朝軍隊,滿清還得靠邊站。

    二、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因鎮壓國內反民不斷升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手裡有著名的明末三大軍隊之一的天雄軍。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也無法改變混亂體製下,鬥爭、人心的離間。

    三、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高迎祥等,可惜人員沒有準備好,彈藥不充足,又有傳染病肆虐,崇禎對孫傳庭既給予期望又害怕,加之姦臣當道,連發多道命令令孫出城剿匪,最後功虧一簣。有人說傳庭死,明朝亡,個人感覺拯救大明的任務放他身上難為他了,責任太大撐不起。

    四、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明末第一強軍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保衛遼東阻止滿清的第二號人物。可惜成也關寧鐵騎,敗也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只聽袁崇煥一個人的,皇帝都指揮不動,讓崇禎感到非常的害怕,最終以通敵罪處死。假使能好好利用袁崇煥鎮守遼東,對他的權力也加以制約,而不是使用偏激的方式處理,或許滿清想入關那是不可能

  • 17 # 用戶1116373737517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在崇禎皇帝自殺後,他扶持福王朱由崧做了皇帝,繼續和清軍作戰。史可法一心想要挽救大明,將清軍從大明國土上趕出去,但南明內部為爭權奪利黨爭不斷,史可法氣憤之下率兵離開了南明朝廷,前往江北和清軍作戰。

    另外還有三大名將,李定國,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孫承宗,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有效的抵禦了清軍入侵風險。盧象升,明末最強軍隊“天雄軍”的創建者,力主抗清,最後戰死疆場。

  • 18 # 不羈的風wildwild

    第四名、孫傳庭(1593年—1643年),明末兵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年)率部擊敗並活捉了“闖王”高迎祥。後又多次成功鎮壓了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朝廷的一再催戰下,無奈率領殘軍迎戰李自成的精銳大軍,後在陝西潼關兵敗戰死。《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第三名、盧象升(1600年—1639年),明末最強軍隊“天雄軍”的創建者。多次擊潰國內農民起義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最後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第二名、孫承宗(1563年—1638年),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官至薊遼督師、太傅。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有效抵禦了清軍入侵的風險。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犯保定,攻高陽。時年75歲的孫承宗在高陽老家率領全家子孫據守,城破後,一家四十餘口皆壯烈戰死。

    第一名、李定國(1621年—1662年),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在南明最艱難的時期,李定國帶領明軍連戰連捷,從清軍手裡奪回了明朝的半壁江山。清軍定南王孔有德、和碩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皆死於李定國之手。後來南明內部發生叛亂,最終導致李定國功敗垂成。1662年六月,李定國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 19 # 大時代過客123456789

    明末的四大名將: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

    一、孫承宗: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明末著名軍事家、關寧防線建設者、統帥級人物,官至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我把他排第一,估計懂歷史的人都不會反對。東林黨人。具有戰略級眼光,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他的執政生涯裡,滿清始終不敢覬覦明朝一步。可惜後葉向高失勢後,沒了後臺的他備受朝廷奸人的討伐,不甘重負離開朝廷,假設他能繼續執掌明朝軍隊,滿清還得靠邊站。

    二、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因鎮壓國內反民不斷升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手裡有著名的明末三大軍隊之一的天雄軍。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也無法改變混亂體製下,鬥爭、人心的離間。

    三、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高迎祥等,可惜人員沒有準備好,彈藥不充足,又有傳染病肆虐,崇禎對孫傳庭既給予期望又害怕,加之姦臣當道,連發多道命令令孫出城剿匪,最後功虧一簣。有人說傳庭死,明朝亡,個人感覺拯救大明的任務放他身上難為他了,責任太大撐不起。

    四、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明末第一強軍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保衛遼東阻止滿清的第二號人物。可惜成也關寧鐵騎,敗也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只聽袁崇煥一個人的,皇帝都指揮不動,讓崇禎感到非常的害怕,最終以通敵罪處死。假使能好好利用袁崇煥鎮守遼東,對他的權力也加以制約,而不是使用偏激的方式處理,或許滿清想入關那是不可能。

  • 20 # 善良安逸星星

    一、孫承宗: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明末著名軍事家、關寧防線建設者、統帥級人物,官至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我把他排第一,估計懂歷史的人都不會反對。東林黨人。具有戰略級眼光,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他的執政生涯裡,滿清始終不敢覬覦明朝一步。可惜後葉向高失勢後,沒了後臺的他備受朝廷奸人的討伐,不甘重負離開朝廷,假設他能繼續執掌明朝軍隊,滿清還得靠邊站。

    二、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因鎮壓國內反民不斷升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手裡有著名的明末三大軍隊之一的天雄軍。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也無法改變混亂體製下,鬥爭、人心的離間。

    三、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後面官至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高迎祥等,可惜人員沒有準備好,彈藥不充足,又有傳染病肆虐,崇禎對孫傳庭既給予期望又害怕,加之姦臣當道,連發多道命令令孫出城剿匪,最後功虧一簣。有人說傳庭死,明朝亡,個人感覺拯救大明的任務放他身上難為他了,責任太大撐不起。

    四、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明末第一強軍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保衛遼東阻止滿清的第二號人物。可惜成也關寧鐵騎,敗也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只聽袁崇煥一個人的,皇帝都指揮不動,讓崇禎感到非常的害怕,最終以通敵罪處死。假使能好好利用袁崇煥鎮守遼東,對他的權力也加以制約,而不是使用偏激的方式處理,或許滿清想入關那是不可能。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