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21 # 八二老狗

    “闖王”李自成,鼎盛時期號稱擁有百萬之眾,還建立了大順政權,自稱“永昌皇帝”,只不過成為皇帝沒多久,就輸給了只有8萬人馬的滿清,被趕出了北京,再次成為流寇。最終在逃跑時被一位村民誤認為是前來搶劫的土匪而殺死。一代梟雄的落幕方式,未免有點憋屈。李自成在占據了明面上的優勢後,依然輸給了滿清。這是為何呢?

    其實李自成能夠順利地佔領河南、陝西、山西、京師,並不是他真的多強,而是明朝實在是太弱了。

    經過連年的戰亂後,明朝的精銳軍隊幾乎已經死傷殆盡。招募的新兵沒訓練,沒裝備,戰鬥力掉成渣渣。再加上當時山西遭遇旱災,京師還鬧鼠疫。很多地方就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只要李自成軍隊一到,直接投降。

    首先李自成已經失去了民心。當初起義的時候打的是為天下百姓的口號。但是他對自己手下劫持百姓的事件卻不加制止,甚至自己還帶頭為之。最著名的就是搶了陳圓圓,令吳三桂有了衝冠之怒。當初農民起義軍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因為他是融入民眾的隊伍,而等他得勝之後卻脫離了民眾。

    再者是軍事實力。李自成雖然號稱有百萬大軍,但大部分都是被裹挾而來的災民,戰鬥力一般,而且軍中山頭林立,並不能真正團結一致。在對抗明朝的時候,不造反就是餓死,造反失敗就是死刑。這種情況下他們尚且能同心協力,但是在成功之後就安於享樂,以至於軍隊從上到下都已經失去了艱苦奮鬥的習氣。而滿清士兵都非常團結有紀律,訓練刻苦。面對戰鬥力強悍的滿清士兵,農民軍自然不會拼命搏殺。

    而已當時李自成軍隊後勤補給不足,軍中又有鼠疫,戰鬥力折損嚴重;再加上李自成自身輕敵大意,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導致李自成雖然攻下了北京,卻敗給了滿清軍隊。

  • 22 # 太史春秋

    李自成並非單純地敗在軍事上面,實際上八旗軍的戰鬥力雖然強悍,但只擅長野外游擊,根本不善於攻城略地的攻堅戰,這也是為何八旗軍一直無法攻克山海關的原因所在。

    那麼李自成的大順軍為何打不過八旗軍呢?

    原因在於:李自成軍取得勝利果實之後,從上到下沒有迅速轉變立場,沒能及時調整策略,無法短期內調和階J矛盾和關系,最終導致的是四面受敵。

    也就是說,當時的李自成面對的是來自四個方面的壓力。

    一是南明殘餘勢力

    大順軍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且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但是從京師到地方,明朝的各種殘餘勢力依然存在。當初,大順軍僅僅面對這股勢力作戰的時候,完全可以勢如破竹,如秋風掃落葉,但是當大順軍兵敗南撤的時候,這些殘餘勢力便令大順軍苦不堪言。

    不要小看這股勢力,實際上吳三桂就是他們中間比較典型的代表,雖然明朝廷已經覆滅,但後續又出現過好幾個南明政權,足以證明散落各地的明朝勢力還非常強大。

    二是地方地主武裝

    明太祖朱元璋有個習慣:大肆封賞子孫,一代一代封賞下去,到了明末,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地主階J。

    這些封建社會的地主階J擁有大量的資本,大多擁有自己的武裝,大順軍建立政權之初,極力對其進行打壓,但並沒有徹底清除,並且也還沒來得及將這一階J進行轉化。所以當八旗軍入關後,他們協同八旗軍對大順軍進行反撲,形成了打擊大順軍的中堅力量。

    三是內部矛盾

    獲得勝利之後,大順軍沒有長遠規劃,在歷史轉折關頭沒有看清形勢,沒能迅速轉變立場、明確使命,內部開始滋生享樂的腐朽思想,在幾股強大的敵人面前麻痺大意,內部出現各類矛盾,將帥不和、軍民離心,最終再也無法形成一個堅強的整體。

    四是八旗軍

    很顯然,以多爾袞為首的八旗軍則比李自成高明得多,首先是借助明朝殘餘將領吳三桂之手,突破山海關。

    多爾袞的目標非常明確,方法非常得當,他突破山海關之後,提出的口號是“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之仇,所謀者惟闖zei“。

    一句為爾等復君父之仇得到了整個地主階J的響應和支持,多爾袞敞開胸懷,讓”官來歸者,復其官“,在這個冠冕堂皇的名義下,許多曾經受到大順軍打壓的地主階J迅速向多爾袞靠攏,將矛頭掉轉,一致對著大順軍。

    甚至在”復君父之仇“的蠱惑之下,許多農民也分不清敵我,立場變得模稜兩可,以致於李自成到了最後,竟然死了幾名老農之手。

    所以嚴格地說,大順軍的敗,是敗給了”勢“,而八旗軍的勝,同樣勝在了”勢“,一個無法協調多方關系,四面樹敵;一個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為己所用,將天下大勢變成自己的勢力。

    這種情況下,勝負當然很明顯了。

    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壓力,李自成僅僅面對來自關外的八旗軍,可以說取勝會變得毫無懸念。道理很簡單,努爾哈赤時期,他們還是奴隸社會,而中原王朝的奴隸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結束了,從文明的進程來看,比他們早了幾千年。

    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說清的統治導致現代文明的進程落後了幾百年,原因就在這裡,試想一下,當時的明朝與西方許多國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猶如一名備考的高中生。

    可是突然之間,一群小學生闖進了高中課堂,趕走了高中生,這幫小學生也想考大學,但是在考大學之前,他必須先修完初、高中的課程。但是遺憾的是,等他修完初、高中課程而有資格參加高考時,西方一些國家早已研究生畢業了,不落後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