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夕陽西下68631

    私者一時,公者千古。

    代表人物吳大澂:原名吳大淳,其成長之路大致是這樣的:六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十二歲就讀完《五經》;十四歲開始習畫,曾經臨摹過多種宋元名蹟,一生作畫頗多;咸豐元年(1851年)十七歲時入泮,成為學生;咸豐二年(1852年)中秀才入吳縣縣學,隨後赴金陵參加鄉試,未中,內心頗為失落;咸豐十年(1860年)吳大澂為了避難,由周莊輾轉到上海,又至海門,嚐盡世道艱辛;同治四年(1865年)在山長俞樾治學,並肄業於蘇州紫陽書院;同治七年(1868年)三十四歲時中進士,從此踏上康莊大道,仕途頗為順利。

  • 22 # 用戶劉葉生

    代表人物是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1932年1月21日-2022年8月24日),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日本著名實業家。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

  • 23 # 高高在上142045070

    世上人有百樣,世上沒有完美人,讓一步成全別人是勝利的起點,爭一分成全自己是失敗的開始。

  • 24 # 非凡金桔s0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矛盾是對立而統一存在的。公與私也肯定是對立而統一存在,有公必有私。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符合人倫道德、遵從法律法規公序良俗的行為應該是公的,反之是私的。比如愛情、獲得生活資料等。

  • 25 # 周村張學剛

    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和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就是無私的人!

  • 26 # 勤磨鏡

    大家問自己是不是無私,就明白了。人心都一樣。大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27 # 用戶蒙呆啦

    一個人從無私到自私再到無私可說是一個人生過程。當所有人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應該都是無私的,而後,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人就開始變得自私了,其中有的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而且沒有底線,這類人是少部分。其二,這類人是大部分即有底線的自私。最後一類是極少數,他們通過後天自己思想,道德不斷修養,意志的長久修鍊使自己成為了一個無私的人,那是為人的最高境界。“心底無私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