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41 # 儒風小桂

    這三人都是自幼就熟讀兵書,硬是要比個高低,那隻能應那句話不是冤家不聚頭。我這必須得客觀分析呀!

    一、第一個項羽

    《項羽本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項羽一生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場戰役,只輸了最後一場。這樣的戰績,對於一個將軍來說,已經是不可思議。

    現在簡要說幾場著名的戰役,一起分析分析。

    1、鉅鹿之戰 勝

    對手:王離

    對手戰績:圍困諸侯於鉅鹿

    背景:王翦之孫,名門望族,熟讀兵書。

    兵力:四十萬

    項羽兵力:十五萬

    鉅鹿之戰是項羽成名之戰,當時項羽過河後就只留三天糧草 ,船都鑿破,大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氣勢。打得王離潰不成軍,此後諸侯懼怕,將士拜服。

    2、戰李由 勝

    對手:李由

    對手戰績:兩萬五千戰吳廣數萬 , 勝。

    背景:秦國丞相李斯之子 ,三川太守,常年駐守洛陽。

    兵力:三萬

    項羽兵力:不詳

    李由在面對吳廣來犯時,以少勝多,頗有守城名將曹仁的風範。

    李由死後,義軍將士見他血染戰衣,仍手握長矛,怒目圓瞪,為之哭泣。項羽目睹李由慘烈之狀,深為感動,令人把李由屍體送回其老家上蔡以葬。

    這是項羽唯一尊敬秦人,其他秦人基本都是坑殺。

    3、戰章邯 勝負未分

    對手: 章邯

    對手戰績:戰陳勝 ,用七十萬兵力打陳勝一百二十萬 勝

    戰項梁,雙方兵力不,勝。

    戰韓信 ,兵力不詳,敗。

    背景: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兵力:不詳

    項羽兵力:不詳

    章邯可以說是一個秦朝氣運的最後一口氣,沒他的話,秦朝會提前幾年滅國。章邯最大的名頭,還是被稱為“白起之亞也”。

    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逼近函谷關時,章邯臨危受命,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先敗後勝,擊破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

    之所以說跟項羽勝負未分是因為他們沒交手章邯就投了。

    當時章邯因為兵馬損失慘重,四十幾萬只損失十幾萬,怕趙高在秦二世面前坑自己,想著保命。

    項羽接受他投降只是因為糧草不足。

    4、垓下之戰 敗

    對手:韓信

    對手戰績:還定三秦,背水一戰,決戰垓下。都勝

    背景:拜為漢軍大將軍,綜合實力強,號稱兵仙

    兵力:三十萬

    項羽兵力:十萬

    蕭何對劉邦說:“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

    由此可見韓信在蕭何眼中的地位。

    二、第二個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兵家四聖”,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1、還定三秦 勝

    對手:章邯、董翳、司馬欣

    主要對手:章邯

    對手戰績:戰陳勝 ,用七十萬兵力打陳勝一百二十萬 ,勝。

    背景 :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兵力:不詳

    韓信兵力:不詳

    在對戰章邯是韓信採取的水淹城池的策略,這種策略基本不費一兵一卒,為與項羽的最後決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而這招白起曾經就用過,如今秦人被淹,也算是天道好輪迴。

    2、背水一戰

    對手:趙國陳餘

    對手戰績:不詳

    背景:一作陳餘,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魏國名士,性格高傲,與張耳為刎頸之交。

    兵力:二十萬

    韓信兵力:三萬

    這一戰是韓信不得不勝的戰役,劉邦在這一戰中將韓信的兵力壓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

    若不勝的話那他可能將不是劉邦的大將軍。

    陳餘是一名儒將,對於陰謀詭計不感冒,特別在兵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驕傲得一批,敗也是在所難免。

    3、垓下決戰

    對手:項羽

    戰績:上同

    背景:上同

    兵力:十萬

    韓信兵力:三十萬

    韓信這一戰可以說說是平生最刺激的一戰,雖說完勝。

    但項羽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還是以很少的兵力突圍了出去 ,就是太倔,不肯過江,不然大漢天下可能將演變為南北朝。

    三、第三個蒙恬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齊國蒙山人。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被譽為“華夏第一英雄”

    1、攻齊

    對手:齊王建

    戰績:無

    背景:一國之君

    兵力:二十萬

    蒙恬兵力:三十萬

    這一戰可以說是打瘦死的駱駝,面對高唐這種加固不知多少遍的城池,是真的難啃,這場攻城戰就是消耗戰。

    2、守邊疆

    蒙恬主要的戰場還是在守邊疆上面,蒙恬守邊疆,在被刺死之前那可是託託的。

    就因內部不給力,自己的弟弟被秦二世刺死,自己還要跟著連坐,一起共赴黃泉。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要是蒙恬反的話,那結局可能就會有點意思,把持朝政還是能做到的。可忠義之輩,只能慷慨赴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根據上面的分析,兵力等同的情況下,我覺得野戰的話,項羽肯定贏呀。第一寶座穩穩的。你們覺得呢?

  • 42 # 關燈看劍

    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帶的什麼兵,在什麼地方作戰,作戰的性質是什麼。

    蒙恬在公元前221年被封為將軍,跟隨王賁滅了齊國,後來被封為了內史。在秦朝統一六國的十年時間裡,蒙恬並不是主帥,連主將都算不上,那時候秦國軍隊靈魂人物是王翦、王賁父子。

    蒙恬真正名垂青史的戰功,是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當時秦始皇交給了蒙恬三十萬精兵,這些士兵大多是曾經參與過統一六國的老兵,經驗豐富,而且訓練有素,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而蒙恬收復河套地區,突擊陰山、賀蘭山,把匈奴趕到了陰山以南的大漠,依靠的都是集團軍聯合作戰,相比匈奴的軍隊,秦軍在軍事素養、士兵數量、兵種配備上都擁有絕對優勢,再加上充足的後勤補給,可以說,蒙恬取勝依靠的是秦國強大的綜合國力。

    但這並不是說蒙恬的能力不足,恰恰相反,在各種條件都優於對手的情況下,蒙恬不驕不躁,能夠沉著冷靜的指揮三十萬大軍完成各項軍事任務的目標,並且在北方鎮守十餘年,真正的未讓胡馬度陰山,絕對是一位稱職的統帥。

    所以蒙恬是一位能把優勢轉化為勝利的統帥。

    但是咱們也必須坦率的說,在唐朝驅逐突厥,滅吐蕃之前,中原政權在對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很少有在兵力不足或者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取勝的戰績。如果蒙恬當時遇到的是隋朝末年的突厥人,還能不能取得勝利就為未可知了。

    而項羽率領的軍隊和蒙恬截然不同,西楚的軍隊是一支拼湊起來的雜牌軍,直到垓下之戰的時候,都沒徹底完成軍隊的整合和正規化管理,戰鬥力差,軍紀渙散,項羽被後世稱為戰神,一來是他個人能力實在太突出了,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著名的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典故赫赫有名,項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典戰例,咱們就不多說了。咱們著重說說更著名的彭城之戰。

    當時項羽以3萬兵力打敗了劉邦的56萬軍隊,交戰時,劉邦身旁是五路諸侯的聯軍,而項羽本來率軍去徵齊,聞聽西楚都城彭城陷落,他率領3萬軍隊匆匆趕來。

    當時項羽已經陷入了絕境,劉邦牽頭髮起的反楚聯盟已經把他前後夾擊,四面包圍了,彭城之戰和比鉅鹿之戰的形勢更加兇險,一旦戰敗,項羽根本無路可退。

    項羽率領3萬精兵清晨從蕭縣開始自西向東,縱橫衝殺,無人可當,到中午殺到彭城的時候,和劉邦軍決戰,一局斬殺了十餘萬漢軍,劉邦逃向南山,項羽繼續追擊,漢軍再次大敗,最後劉邦領著十幾個人逃走了。

    這一戰,令項羽名垂戰史,戰神威名名副其實。

    當然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彭城之戰兵力懸殊更誇張的也有不少,比如隋朝初年的達奚長儒,以兩千士兵硬抗突厥十萬大軍,還有南梁的陳慶之,七千破三十萬,但是他們當時面臨的局面,都沒有項羽更兇險。

    而不久後的垓下之戰,項羽十萬楚軍,面對的是劉邦六十萬聯軍,而且這一次,劉邦的統兵大將是韓信,再加上這次會戰不是一城一池的爭奪戰,也不是短兵相接的肉搏,在指揮複雜的會戰方面,項羽並不擅長,所以項羽最終落敗而亡。

    項羽可以說是一位善於把劣勢轉化為勝利的統帥。

    而韓信相比蒙恬和項羽來說,能力更全面,他不僅能統兵,還能練兵,而且具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統籌能力,綜合來說,作為統帥,韓信比蒙恬和項羽更為出色。

    所以,如果蒙恬,項羽和韓信各自率領自己的部下三十萬大軍:

    攻城戰或肉搏決戰,應該是項羽最後能勝出;

    除此之外,無論是陣地戰、追逐戰或者大規模會戰,應該都是韓信最後勝出。

    而蒙恬,決戰不如項羽,其他戰局,不如韓信。

    最後,如果你的問題中再加上一個李靖的話,我的答案就簡單多了,只有李靖,和誰對陣都一樣,最後李靖勝出,毫無懸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意外去世後,湖人的第一個主場,你流淚了嗎,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