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景元吶
-
42 # 方飛思
“寧娶寡妻,不娶生妻”。中國民間有許多俗語、諺語,這些簡短的語言往往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當然,這些古語中的智慧,大多都是人生經驗、處世立人的一些言語。中國古人非常注重為人處世的智慧,尤其是儒家的傳統思想更是如此。因此,才有了諸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這些都是人生閱歷的積累,一些經典古語更成為後人為人處世的警句。不過,有些警句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是否還適用?是否對我們的人生,真能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這點當然要另當別論,比如本文我們所講的這句話,便是如此。那麼“寧娶寡妻,不娶生妻”這句話,到底有何內涵?
“寧娶寡妻,不娶生妻”這句話是古人關於婚娶的警句。從字面看,這句話都是在告誡自己的兒子、孫子,告誡所有的男人。其實,這句話本身已經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畢竟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話語權都掌握在男人手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準備婚娶的男子,一定不要娶“生妻”為老婆,即使是娶“寡妻”,也不能去娶“生妻”這種女子。“寡妻”好理解,指的是喪偶的女人。那麼“生妻”又是怎樣的女人?我們再來對比一下。
“寡妻”的丈夫離世了,她本可以改嫁,但卻寧願守寡。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女子,對原本的男子、家庭還有感情,而且十分重視貞潔。換言之,“寡妻”的品德標準是符合古人的倫理評價的。若要娶“寡妻”,可能要面臨許多變數,但有一點卻可以放心——這個“寡妻”的品德一定沒問題。當然,這裡的“品德”是封建社會裡的品德標準。再來看看“生妻”。
古人所講的“生妻”,指的是丈夫並未離世,卻已經離婚的女子。要注意了,古人的“離婚”其實都是單方的,一般都是男人休了女人,“一紙休書”就可以斷開一段婚約,這種被休的女子,就是所謂的“生妻”。封建社會時期,男人有許多理由可以休掉妻子,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七出”,分別是“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等。換言之,在封建社會裡頭,如果女子有這七種毛病,那麼丈夫就可以不要她。相反的,對男人卻沒有禁忌和要求。而一旦被標上這些標籤,那麼這個女子的品德,自然成為“不守婦道”之人。換言之,“生妻”相較“寡妻”,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品德,古人認為“生妻”的品德敗壞,不能要。
從品德上說寡婦肯定優於生妻
-
43 # 浪客希音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存在。
首先,開始如果真的不合適,就不要勉強在一起,省得兩敗俱傷!有句話不是說“愛情都被生活瑣事打敗了”有些人從戀愛到結婚,一起經歷了多年愛情長跑結果結婚沒多久離婚了。因為生活不止愛情還有柴米油鹽等等還有一地雞毛蒜皮的事。更何況,二婚女已經經過一次婚姻傷害,很難像小姑娘那會對你敞開心扉並且也會更加現實、更加成熟理智。
其次,一旦你跟二婚女稍稍不和諧,女方肯定會拿你跟前夫比較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能一如既往的對她好,而女方又是比較容易知足的話那麼你們夫妻關係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最後,二婚女如果有子女在前夫家中,肯定會對子女牽掛。如果你胸襟不大,一來二去,這也會成為潛在的根源。
總體來說,你要接受二婚女方,最好心理有一定準備,多問問自己內心是否能坦然面對這些雞毛。如果接受不了,真心不要勉強自己。錯誤的開始不會開出美好的結局。 -
44 # 真實在123456
歲數小的少女不能要,太任性不懂事。大齡剩女不能要,個性太強,不和。離婚的女人不能要,跟誰也過不了。死丈夫的女人不能要,晚上害怕見到鬼。
-
45 # 安利雲購帶貨小哥
1,寡婦,
是指,女子結婚以後,沒有生育。喪夫,或者離異多年的女人。
2,生妻,
是指,女子結婚以後,生育了子女,有自己的孩子,喪夫,或者離異的女人。
3,為何說,寧娶寡婦,
因為,寡婦沒有孩子,再婚以後,不會因為孩子產生矛盾。
4,不娶生妻呢?
因為,生妻帶著孩子,再婚以後,會因為,後爸,後媽,對孩子的不平等對待,產生深遠的矛盾和影響。
所有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46 # 人間花開五月
為何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現今還適用嗎?這是一句古語,講述的是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蘇武出使匈奴後被扣留幾十年,蘇武家裡認為蘇武已經不在人世間,蘇武的母親離世時,認為蘇武已經犧牲了,也不允許其妻參加喪事活動,逼迫其妻改嫁。結果,蘇武從匈奴回國,妻子早就成為人家的媳婦了,造成家庭離散。後來人們為了尊重這一事實,在民間就形成這一規矩,“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就是這句古語的由來。~~
若是這樣的妻子,只是丈夫目前不在身邊,哪怕為了一時的孤獨寂寞,另行他歡,也是合情不合法的。若是這樣的妻子與第三方男人結婚,雙方就構成了重婚,是婚姻法不允許的婚姻。只有當遠離家庭的丈夫與妻子通過辦理完畢離婚手續後,才算解脫夫妻婚姻關係。這時的妻子就不存在“生妻”的觀念了,成為非配偶離異婦女,才能享受第二次結婚的合法權益。因此說,寡婦丈夫不在人世後是可以享受再次結婚的權力,而暫時丈夫遠離而存在法律保護的婚姻,妻子是絕對不能與第三方男人結婚的。所以,“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在現實的農村社會生活中,仍然適用,仍然有現實意義。
-
47 # 李正生
回答了
我談談這個問題。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11寡婦?什麼叫生妻?
寡婦一詞好理解了,就是男人(指丈夫)死了的女人,叫寡婦,或守寡。
什麼叫生妻?這個詞來自中國古老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男女成婚有許多說法。叫"成家","娶妻"。"說人"…。女的結婚叫"過門子""出嫁""找人家"…
男的與女的離婚,不叫離婚叫"休妻",女的與男的離婚,不過了,不叫離婚,哪時沒有這個詞,叫什麼呢?叫"打把刀"。
現在說說"生妻",古人管休回的女人,不叫離婚,也不叫寡婦,統稱:"生妻"。是被男人不要的女人,休回來了,退回來了。
為什麼不娶生妻?寧願取寡婦?
寡婦是死頭的,沒後顧之擾。而生妻,還有丈夫,擔心萬一,有後顧之憂。
所以舊社會有"寧願娶媳婦,也不娶生妻"
現今不適用了,哪有休妻一說呀!現今須注意,離婚的,必須要看看離婚證,沒有離婚證,不能娶,娶了,有麻煩。
以上回答,供參考。
-
48 # 一半秋色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話,那麼,這話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寡婦,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古代女人以丈夫為綱,丈夫死了,失去了依靠,沒了生活來源,只得改嫁他人。從人類繁衍角度來講,這是有利的。
曹操更是愛惜寡婦,他的眾多女人之中有不少寡婦,如秦宜祿的媳婦杜氏,曹操不僅收了杜氏,更是把秦宜祿的兒子秦郎也收了過來,視若己出。
除了杜氏之外,還收了何進的兒媳婦尹氏,張繡的嬸孃等等,這是有史可考的,沒名沒姓的,就無法統計了。
再來說“不娶生妻”,“生妻”一詞,最早要追溯到西漢《答蘇武書》,其中有句話叫“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意思是蘇武老孃去世了,原配妻子早改嫁他人了。後來,“生妻”漸漸變成了被丈夫休掉的女人。
若是丈夫活著時把妻子休掉了,妻子便會成為他人唾棄的物件,世俗會片面的認為,女人有不貞、不忠、不仁、不孝等品行不端行為,所以才遭拋棄。
就算是丈夫一方或者雙方的責任,但妻子仍然被認為是錯了,因為夫為妻綱,妻子必須無條件服從丈夫,就算丈夫有錯,她也得服從,這是古代女人的命。
所以,“生妻”的地位不如“寡婦”,老光棍就算冒著被“剋死”的風險娶寡婦,也不肯娶被丈夫休掉的“生妻”,因為他們忍受不了世俗的眼光。
他一定會深深地憎恨娶“生妻”的男人,隔三差五地騷擾,找麻煩,不讓“生妻”幸福。
娶了一個“生妻”,多樹了個敵人,何苦呢?
-
49 # 廣西一阿弟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生妻古代含義就是,丈夫還在,被休了的女人,等於當代形容離婚了的女人,生妻多多少少會懷念過去,不能一心一意的,而寡婦就不同了,寡婦更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家庭,會好好過日子。古人還有類似這種名言:寧娶從良妓,不留出軌妻。
-
50 # 萬寶全書缺個角
回答的簡單點容易理解一點吧,‘生妻’的意思在古代指離婚的年輕女性,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更是有三從四德這類的教說,而在古代離婚都是男方單方面提出的,就是所謂的‘休妻’,被休的女子無論是對是錯,在旁人的眼裡都是犯了大過錯的,所謂人言可畏,這傳著傳著指不定就傳成什麼樣子了,所以在古代‘生妻’是很被看不起的。
而寡婦這是喪偶的女性,在古代還有個‘貞節牌坊’這東西,就是頒發給一些品性優秀的寡婦的,貞節牌坊也是古代官員的一種政績,所以必定會有暗箱操作,同時為了宣傳,自然會誇獎如何如何的好,古代資訊閉塞,訊息來源便是‘道聽途說’,所以漸漸的寡婦的地位遠遠高於生妻的地位,而有了貞節牌坊的寡婦更是一種榮耀,當然了,有了貞潔牌坊自然不能再嫁了,但也拉高了寡婦的社會地位。
而對於現代女性來說,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出現,生妻這個詞早就作廢了。
-
51 # 鄭國柱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中的“寡婦”好理解,是指沒有丈夫的婦人,多指死了丈夫的婦人。寡婦也稱遺孀、未亡人。
“生妻”一詞在《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查不到,有個網路版的辭海這樣解釋:生妻就是年輕的妻子。放到“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俗語中,感覺有些不可理解,有點象“白日見鬼”就是大白天看見了鬼的意思。
“生妻”出自《全漢文》卷二十八《重報蘇武書》: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您過去憑著單車出使到擁有強兵的敵國,趕上時運不佳,竟至伏劍自刎於不顧;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差點死在朔北的荒野。壯年奉命出使,皓首而歸,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改嫁離去。這是天下很少聽到的,古今所沒有的遭遇。
從這裡看出,把生妻理解為年輕的妻子是說得通的。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中“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李善注引《漢書》:“子卿婦年少,聞以更嫁。” 這裡可以理解為生妻是丈夫還在世而妻子卻改嫁了。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二十三,《新五代史》唐臣傳第十六,都有《蕭希甫傳》。蕭希甫是宋州人,年輕時舉進士,曾任樑朝開封尹袁象先的書記,後來袁象先做了青州節度使,讓他做巡官,他認為官小。就拋下母親和妻子,改名換姓,跑到鎮州,吹噓說是青州書記,鎮州方面任他為參軍,他還是不滿意,又跑到易州,後唐莊宗李存勖建國前,他做了魏州推官,李存勖稱帝后,他在宮中處處受排擠,鬱郁不得志,後來他得知老母已死,妻子袁氏也改嫁了。有人就引用漢朝李陵的典故譏諷他說:“老母終堂,生妻去室。”
後來俗語中的“生妻”的範圍更大一些,把被休妻的都列入進來。
休妻又稱出妻,是古代最主要的離婚方式。休妻的理由有七種,即所謂的“七出”。《大戴禮記·本命》記載: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這就是七出理由:不孝順父母,不生兒子,不守婦道與人私通,嫉妒成性,患有傳染病,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妻子擅自動用家庭財產,有這七種行為或現象之一者,都是被休掉的理由,孃家只得認頭。
當然,並不是所有具備這七個條件之一的都會被休,其中有下列三條之一者不能休:
妻子無孃家可歸、無所依附的;和丈夫為公婆服過三年喪的;結婚時夫家貧賤,後來富貴的。就是說無家可歸的,為公婆服喪滿的,曾經是貧賤夫妻的,都不能休,得留活路,講孝道,糟糠之妻不下堂。
民間說的不娶生妻,主要說的被休的七種人,也包括改嫁的人。
今天,“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已經早過時了,沒有休妻休夫一說了,沒有適應與否的問題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都是在法律和道德的範圍內,按照自願原則,無論是喪偶、離異的,都有婚姻的自由。能娶上的已經很不錯了。
-
52 # 痴瘋半步癲
不論是寡婦還是生妻,都是女人再嫁的問題。寡婦顧名思義是男人死了,再組合家庭也在情理之中,不論是精神,肉體,經濟,都有一份心理上的保障。生妻是指離婚的女人,婚後容易拿現任丈夫和前夫做對比,假如男女雙方都是離異再婚夫妻,一條心過日子的很少,經常會為家庭瑣事吵架,比如雙方孩子的問題,經濟分配問題。對著離異再婚的婚姻,我不看好。
-
53 # 夢醉江南三月天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瞭解一下什麼是寡婦,什麼是生妻,一切也就一目瞭然了。
寡婦,一般是指丈夫去世後的女子,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帶有孩子,但是在丈夫死後,再改嫁也是人之常情的,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古代女子一般在丈夫去世後,多數會繼續一人養兒育女,獨自拉扯孩子長大,再嫁的也比較少。
在古代“生妻”是指離婚的女人,古代的離婚不像現在這樣普通,而如果女子離婚,那麼這個人一定會被大家所非議,古代女子地位卑微,嫁人後,用現在的話說,不是嫁了一個人,而是嫁了一家人,需要持家、相夫教子要面面俱到,一旦有什麼做得不好,或者被婆家嫌棄的,丈夫是有休妻的權力的,所以古代女子的離婚多是因為一些不好的原因,被男方所休掉的人,這樣一來,名聲自然不好的。
-
54 # 忘不了家鄉奔不了漢
這個問題很複雜,看你咋個想的,不一定都是壞的,也有好的,你要想成最壞的也是不可能,在現在社會要好的多,人人平等,以前的話這種比喻很正常
-
55 # 馬俊傑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說的就是活人的老婆,寡婦指的的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也叫做寧娶寡婦也不娶活人妻,就是說活人妻的心永遠都是別人的,所以活人妻不能要。
-
56 # 奕天讀歷史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先來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說寧願娶丈夫已經去世的女子,也不要娶丈夫還在世的離了婚的女子,更不要說丈夫在世,還沒離婚的女子了。
這句話,通常情況下是正確的,但是,真不一定完全正確。
“生妻”指什麼
所謂的“生妻”,就是丈夫還在世的女子,可能已經離婚,也可能沒有離婚。
生妻一詞,可以查到的最早出處,來自李陵的《答蘇武書》,其中有“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李陵告訴蘇武,蘇武的老母親已經去世,而妻子也已經改嫁了。
《漢書》中也記載李陵勸說蘇武降匈奴時說:“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所謂的大夫人,即太夫人,就是蘇武的母親。李陵親自為蘇武的母親送葬。子卿即蘇武的字,即蘇武的妻子因為年齡不大,聽說已經改嫁了。
相互印證之下,說明“生妻”就是丈夫還在世的女子,而且,很可能並沒有辦理離婚手續。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準確的情況
這句話正確的原因是,既然是寡婦,那就是丈夫已經去世了。通常情況下,娶了這類女子,不會有太多的麻煩,至少不會和前夫有瓜葛了。
而且,寡婦之所以成了寡婦,可能是因為戰爭、疾病,亦或是意外等原因,才失去了丈夫。這類女子的品行,通常情況下,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比如,西漢的大才子司馬相如就娶了寡婦卓文君,並在卓文君父親的資助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娶了有錢的寡婦,如果人品也不錯,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美事一件吧。
而生妻,那就是丈夫還在世。
如果是已經離婚的,說明這類女子通常情況下存在一定的品行或者健康問題。
在古代,休妻一般要符合“七出”之規,即要符合“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七項中的一項。所以,娶離婚的女子,風險比較高。
如果是丈夫還在世,也沒有離婚的,風險就更高了。萬一在世的丈夫找上門來怎麼辦?更是鬧得家庭不睦,四鄰不安。
比如,三國時期有名的曹操,因為攻打張繡,長子曹昂戰死。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將養子曹昂視若己出,聽到曹昂戰死的訊息,毅然決然跟曹操決裂,回了孃家。
《魏略》記載,曹操去接回丁夫人,丁夫人不理,曹操“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無奈之下,曹操就寫了休書,讓丁夫人另嫁。想想也知道了,丁家即使願意女兒再嫁,誰敢娶呀?得罪了曹操,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最後,丁夫人在孃家去世,並被曹操安葬。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不準確的情況
娶寡婦這件事,還以曹操為例。
曹操攻打宛城張繡時,納了張繡守寡的嬸嬸。然後呢?此舉激怒了張繡,夜襲曹操。曹操此戰失去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以及侄子曹安民,可謂是損失慘重。
所以,娶寡婦就安全了?還真不一定。更不要說,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黑寡婦了,邪惡的很。
比如,春秋時期鄭穆公的女兒夏姬,是當時公認的大美女。可惜,其丈夫陳國司馬夏御叔早逝。包括《史記》在內的多本史書記載,她曾三次嫁給國君,成為王后;七次嫁人為夫人,一共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想一想,娶到這樣子的寡婦,真的是讓人不寒而慄呀。
至於娶生妻一事,我們還以曹操為例。
唉,誰讓曹操愛人妻呢,那就是一個字,忙。
曹操攻打跑到下邳的呂布。當時,關羽跟曹操說,呂布的手下秦宜祿,跑到袁術那裡另外娶了宗室女,請將秦宜祿的妻子杜氏許配給我關羽吧。
曹操開始還不在意,滿口答應了。後來,關羽猴急,幾次三番的跟曹操說。曹操心想,讓關羽這麼心急的女子,是不是很貌美呀?等到破城之後,曹操直奔秦宜祿家。果然,秦宜祿的妻子杜氏果然貌美若天仙。曹操大嘴一咧,喜上眉梢,嘿嘿,收了。
曹操順便還把杜氏和秦宜祿的兒子秦朗也收為了養子。而杜氏呢,後來還為曹操生了兩個兒子。幸福吧!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搶過別人的老婆,就是有名的三國大美女甄宓。甄宓原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被曹丕搶去了。後來,甄宓還給曹丕生了魏明帝曹叡。厲害吧!
包括那位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的,娶了蘇武“生妻”的人,也未必就不幸福了。至少,蘇武回國後,並沒有去找他前妻一家的麻煩。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不要迷信這句話
看了歷史上的真實事例,完全可以理解這句話可信不可信了吧。
只能說,這句話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
想要娶到稱心如意的妻子,還是要從多方面去考察,比如家世、社會關係、人品、興趣愛好等等;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條件,是否能夠與之相匹配。
只要相互匹配,不管是娶了從來沒有結過婚的女子,還是娶了寡婦,或者生妻,應該都是不錯的選擇,都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吧,至於已經過去的事情,只要可以接受,又何必在意呢。
-
57 # 天鄉騰琅陳衍文
不管是寡婦還是生妻,我個人認為,因人而異!
寡婦是生死離別,所以是有情有義的;著名的卓文君守寡,被窮小子司馬相如琴調而私奔,不是卓文君聰慧,司馬相如也離她而去!
生妻,是因為要麼是老公不好,要麼是女人不好,才導致離異!怕再婚後,女人的前夫回來鬧事,男人的前妻回來曖昧。特別是有孩子的,難免在親情之間,多了一份擔憂和煩惱!如果處理恰當,重組家庭,夫妻間儘量避免那些讓人遐想的場面,多溝通,多交流,千萬別獨自為政,那麼這些都不是事!
-
58 # 陳述影錄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
雖然古代的人有很多傳下來的話都是經驗之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有一些是需要謹慎分辨的。
這句話不難理解,重點是搞清楚什麼是“生妻”?其實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很不爽。
原來它的意思是指離婚的女人。
也就是說,這句話告訴別人,寧願娶寡婦也不要娶離了婚的女人。
兩者區別在於,寡婦是丈夫去世了的,生妻只是離婚了的。
在古代來說,離婚是一件大事,通常都是男方給女方休書,這種情況下別人就會猜測,這個女方是做了很多錯事才不被男方所容納。
所以才有了這句“不娶生妻”的說法。
但是這句話放在當今的時代,不一定適用。因為人的人品不是根據他的經歷就可以判斷的,寡婦不代表在婚姻生活中很懂得經營,生妻也不代表在婚姻生活中是有過錯的。
不管要娶誰,重點是要對這個人的人品有充分的瞭解和信任。
-
59 # 五峰山人學佛
“生妻”是指離婚或改嫁的婦女,或在古代被丈夫休了的婦女,說明前任丈夫還在,是是非非多一些,恐怕婚後有糾葛不清的事情,所以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其實現代人是男女平等了,不存在不娶生妻、寡婦之說。
回覆列表
寧娶寡婦
寡婦是指結婚之後丈夫意外死亡的女子,一般寡婦自身沒有什麼品行問題,丈夫在的時候三從四德、相夫教子
不娶生妻
“生妻”的含義
人們之所以搞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太清楚“生妻”這個詞語的意思。其實,“生妻”指的就是年輕的妻子,只不過這類妻子都已經跟自己原先的丈夫解除了婚姻關係。
首先,古人認為生妻都是犯了大錯的女人。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一直都非常低。對於男人而言,女人就如同是他們的奴隸或者附屬品一樣,是可以任由他們拿捏的。
男人可以不尊重女人,但是女人卻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丈夫。否則的話,她們的丈夫便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來將她們休掉。而一旦女子被丈夫休掉,就會變成“生妻”,且會被外人誤以為是犯下了某種過錯才被休掉的壞女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被休的女人再怎麼年輕,或者長得再怎麼好看,其他男人也照樣不樂意娶她們進門。
其次,古人認為生妻都是不吉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寡婦往往會被認為是不吉之人。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生妻”其實也會被大家當成是不吉之人對待。
畢竟在受封建思想統治的古代,人們普遍認定嫁了人的女人就算是死,也得死在婆家。若是誰被婆家休回孃家,那就說明她們上輩子肯定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要受此磨難。就算是那些主動將丈夫休掉的生妻,也照樣不會被大家高看。正因為如此,男人們才寧可娶寡婦,也不願意娶生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