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深藍48406
-
22 # 蘇清峰213
所為勝利是指,為達到自己制訂肑目標,不擇手段,只講成果,不講過程。例如,別的商店東西便宜一元錢,為了便宜這一元錢,井車油錢用了5元錢。心裡還樂在其中。
-
23 # 阿拉蕾9895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王座,官位是由屍骨,血水製造出來的,是炮灰的命換來的,彈冠相慶的既得利益又獲地位的權貴者們,誰人不是血債累累?!
-
24 # 額是淮南王
有政治仗,有軍事仗,有戰略仗,有戰術仗,有眼前仗,有長遠仗,怎樣打仗,如何算賬,既要全面的聯絡的發展的打仗和算賬,又要實際的具體的綜合的分析和研判!籠而統之地問,籠而統之地答,毫無意義!
-
25 # 諸葛小村姑
這麼說吧,如果二戰的時候,能夠用1000條人命堆起來,把希特勒、希姆萊、戈貝爾三個人給幹掉,是不是也叫做殺敵三人,自損一千?如果有這等好事,甭說死1000,犧牲10000也是值得的,這就是將帥考慮問題和街頭小販考慮問題的差別。
抗戰初期,日本鐵騎都是一等一經過精心訓練的強大對手,單兵作戰的能力相當於10個國軍,加上他們的機動能力、後勤保障、空中優勢比國軍強幾十倍,國軍除了用空間換時間之外,就是用人命換時間,這是殘酷的現實,僅忻口會戰、徐州會戰、上海會戰這三次就投入了將近150萬軍隊,戰死超過20萬,這些都是在三個月之內被屠殺的國軍士兵,而日軍的傷亡不過2.5萬。如果沒有這幾十萬國軍的拖延,後方上千萬婦女兒童就要被日寇誅絕,此時此刻,還用得上簡單的數學對比麼?
戰爭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比大小,自古以來,只有商人才會步步計較利益問題,寧可失去原則,也要追逐蠅頭小利,古代不管是儒家、兵家還是法家,都嚴厲禁止商人治國,是有其社會根本原因的。
PS:如今米國的領導人川建國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看看米國今天的樣子,明白中國人民的智慧了麼?
-
26 # 原野漫步聞花香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但是讓更多的人活了命,算不算勝利?已經定性為勝利了,肯定所得利益最大化了,或者損失最小化了~
-
27 # 鐵木真165163663
殺敵3000,自損一萬,也是勝利嗎?我想這場勝利要看他的戰略意義,對於戰局的勝利有多麼重要,不能因為傷亡數字否定這場戰爭的勝利的意義所在原因,戰爭的勝敗的關鍵在於,大的戰略不在於戰術上一時的勝利。全域性是一盤棋。如果在一場戰役當中,為了換取全域性的勝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想也是值得的。何況當時的長沙會戰中國軍隊的裝備,不如日本人在那種被動的情況下,不管是人員素質,裝備什麼都比日本人差。中中國人以血肉之軀築起的長城,讓日本人無法跨越長沙,這座古老的名城。不僅讓日本人見識到了中國軍隊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偉大的民族犧牲精神,讓他們感到了震撼與畏俱,為長沙的會戰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
28 # 爺爺85300435
這個問題太籠統!戰爭勝敗,不是用敵我雙方損失人數來衡量的,而要看是否達到此戰目的!所謂的“不惜一切代價”,就是此意。如果沒達目的,就是沒損失人員,也不算贏。
-
29 # 妙青
有時候的較量還真不能用數字衡量勝利✌️不抵抗的戰爭不損傷人,但卻失了氣節!只有勇敢反抗有勇氣才能喚起民眾的民族氣節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
30 # DD3618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勝利一般情況下是屬於“慘勝”,因勝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以這就要看勝方達到的目的跟付出的代價是否成正比,也就是勝利的戰略意義和對政治歷史的深遠影響大大超出了所付出的代價,那麼這樣的勝利才是有意義的勝利。
-
31 # 長安城邊草
某晶片一千元,就值幾百元,但卡你脖子,就不賣給你。自己花了上億元,研製出來了,算勝利嗎?現實中美晶片之爭,中國會不計成本盡全力去爭取勝利,成了就是勝利。
-
32 # 鬼谷子210513320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古人曰:殺敵1千,自損8百。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首先是:因為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而戰略又為政治服務,導致敵方政治體制的弊端暴露,政治平衡勢力打破,政令不暢,國家動盪不安;其次是:消滅敵方之有生力量,追使其無力再戰,進而失去人心,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再次:新的徵兵的工作難度加大,即使徵召起了新兵,無實戰經驗,也無法及時投放到戰場上。如國家無軍隊保護,後果可想而知。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殺敵1千,自損8百還是值得的。
-
33 # 戰神150624565
這涉及到人性和人命的取捨值。既然是戰爭,也可以推定為兩個戰點:域外或本土。若是域外作戰發生這樣的慘況,指揮員是負有重大責任的,敵情不明,或戰術不合實際,謀劃出現重大紕漏,只能軍事法庭見了。原因很簡單,你都已經進來了,就要有長期作戰的戰略考量,兵援不易達,兵源亦有限。若是攻城掠地,不值得。除非是阻擊戰,掩護後退,挽救更多的人———這也說明了協調能力有限或準備不足,或實力有限。鋼鐵先行傷亡少。
如在本土作戰,其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涉內戰。這裡也分兩種社會狀態,一是衛國之戰,二是建國之戰。
衛國之戰。有國、有府、有軍隊、有稅收,是什麼原因導致敵入?面對此形,任何說法都是虛偽的,也是無能的明顯體現。萬丈高樓,基不抗震,憑人力豈能扶持不倒?如金陵春夢先生。
建國之戰。或是持久之戰,關鍵點是如何度過“久”。承諾是保障,不忘是人性。你有人性,民不顧命。殺死一個少一個,敵狠你更狠,殺到敵人膽戰心驚,雙血成海載躉也在所不惜。敵不盡親人亡奴。
戰爭是敵智你必慧,或反之。能成為你的敵人想必也有過人之處,傻瓜之敵,千里之外秒滅。不老實,就讓它成為一個省。然而並沒有這樣的敵人。敵人是國之所為,否則,那只是民爭,豈能入土?
三千√一萬的值是建立在民利高於國利的基礎上,而令也只能用得一時,無源之水豈能長流?上下盤利國難存,民醒不愚。古史有鑑:踐祚民阼階哪有不久遠!
-
34 # 山河依然美好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勝利,也算勝利嗎?軍隊作戰輸贏是“兵家常事”,但一般把一場獨立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稱為打了個“平手”。當然,一場與上下左右戰役無關的戰鬥,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勝利,一般不能算作是勝利。但有的時候,這場戰鬥或戰役,是處於危亡時刻,那它的勝利性質是不可否認的。如1938年3月,抗戰初期的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參戰的有29萬人,日軍只有5萬。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我們傷亡了5萬多人,日軍傷亡不到2萬人,算是你說的“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戰例。但是這場戰役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的抗戰熱情,增強了勝利的信心。也讓投降派們失去了“主和”的投降企圖。這場表面失大於得的戰役,它在歷史上勝利的性質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只要對全域性有利,對戰略或戰役的整體勝利有利,用一萬換三千就是勝利。
-
35 # 是甜不辣
那要看敵我雙方的實力了,如果敵方總共就3000人,我方有10萬人,那也是勝利。其實是否勝利,還要看結果,誰認輸,那對方當然勝利。
-
36 # 櫚聞評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也叫作勝利,那是奴才的理論!戰爭肯定是要付出,但要看這場戰爭是不是可以避免,是敵人所迫而不得不打,還是自賤而致!如果是被迫而為之,為了保衛民生民族,犧牲再多,值!如果是自賤而致,犧牲一個人也是犯罪!不管結果如何。
-
37 # 超凡5736
戰爭的勝敗有時候不能拿犧牲多少人來衡量,有時候明知差距大,但是還是要打的,打的是國家民族的尊嚴,打的是正義,打的是精神,打的是立場,打的是震懾力。有時候只有亮劍別人才懼怕,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個勇是一種氣勢也是一種精神。
-
38 # yaoych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未必不可以。如果我們的強敵只有三千萬,而我們有十四億,那麼我們以犧牲一萬換取敵人死亡三千,從人口比例上看,不是勝利嗎?
-
39 # 凌風144403443
也是勝利!勝利分多種,一是戰場勝利,二是戰略勝利,三是尊嚴骨氣勝利!戰場勝利指戰鬥中損失多少,戰略勝利指不計代價維護了戰局,尊嚴勝利是指不計損失和代價而讓敵人明白我們不是任人拿捏的!雖敗也力戰到底!
-
40 # 天高雲淡ght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雖然付出的犧牲代價有點大,但只要是最後勝利了,那就是值得的。看到有些人的觀點認為這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現,這和那些臨陣脫逃的醫生、假稱有病拒不到崗的工作人員有何差別呢?大家想一想,這次的疫情,如果不是很多醫生、護士以及所有工作人員的前赴後繼、義無反顧,誰來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任由病毒擴散,疫情肆虐?如果大家都選擇逃避,最後又有誰能置身事外,安全自保?要知道,面對疫情的爆發,如果沒有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氣魄,說不定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兩萬、三萬,甚至更多。還是那句話:兩強相遇勇者勝!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付出再大的代價都在所不惜!
回覆列表
殺敵三千,自損一萬,如果從資料說這不屬於勝利,但是如果為了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發展其戰略意義來說無疑是一場勝利。彰顯了一個國家不畏懼,敢擔當,團結一致不可被凌辱,不屈不撓的精神。不用殺敵三千,即使殺敵100自損一萬也是值得謳歌傳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