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簡單派

    老師、學校、機構都無法取代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三觀形成最重要的影響者。

    學校在孩子教育上的定位,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且大部分,還僅限於知識上的錦上添花。

    否則無法解釋名校裡,有的孩子成為棟樑,有的孩子卻成了殺人犯。

    該怎麼教育孩子?

    最美的教育,其實是最簡單的。

    一句話:

    大方向上把握好給孩子愛、尊重和自由;具體操作上,育人先育己。

    1.愛、尊重和自由

    孩子小的時候儘量帶在身邊,給他充足的愛;孩子大一些了,你們能夠彼此溝通了,要多聽孩子講話,聽她心裡面的想法,給予充分的尊重;而從小到大,都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孩子在一定的道德規則邊界內,盡情地做自己。

    2.育人先育己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那你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的時候,不妨回看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你自己改變了,孩子也就會隨著你改變了。

    寫在最後:

    教育,歸根究底,是一場親子之間生命的連結。由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撫慰生命,生命引導生命。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是任何機構、老師、學校都無法替代的。而恰恰是這種感情,才能影響到孩子的內在成長,給他能量,探索和延展出更多可能性,找到真正的自己。

  • 2 # 快樂庭院

    讀這個問題很能體會家長的焦慮苦悶之心情!針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感到無所適從,似乎無法區分老師和家長的教育責任怎麼區分?

    一個問題涉及到三方,那麼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教育的中心是孩子,主要涉及到家庭和學校兩方,那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學校怎麼劃分責任呢?換句話說,家庭和學校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孩子自出生是在家庭這個環境中的,尤其是嬰幼兒時期,是對家庭完全依賴的的關係,而孩子同時又從這個環境中吸取著他能接觸到的多種事物。從生命生長角度來說,此時是孩子人生親情和後期各自人格建立的一個基礎期,但一般人很難認識到這一點,所以這個時期常常被人忽視。

    等孩子入學後,學校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固定的,可老師調換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家庭依然是相對穩定的。入學後,孩子可是有意識地去學習知識,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主要負責人。而對孩子的親情品格為人的教育有一種慣性和家庭親情的穩定基礎,依然是家人家庭為主。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明顯,在現實中也越來越獨立,他對學習也逐漸地從被動變得主動起來,他會做出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選擇,他會對自己接觸到的內容做出一些自己的刪減,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會主動地去追求,此時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家長或者老師的告訴了,很大成分上是孩子經歷、感知、思考和自我認識自我追尋了。此時到了孩子青春期的階段,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和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給予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天地和空間。

    回到問題本身,家長的困惑也很正常,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都未曾經歷過的,所以我們感到迷惑。實際上孩子也一樣的迷惑,不過不管任何時代,有一些原則是立於天地間不變的,我們只要堅守了這些原則,來很好地適應這個全新的時代,那麼孩子教育也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和老師就會成為更好的合作伙伴!

  • 3 # 泜河泛舟

    二.學校教育是孩子奮飛的翅膀。一個孩子在學校不僅完成基礎教育獲得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接受了優秀的文化薰染、高尚的品德教育,擁有了人生長遠的規劃、高遠的理想。

    三.社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風向標。淳樸的民風,積極向上的風貌,會滋潤孩子們的心靈,邪惡落後的思想會戕害孩子們的身心。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一人。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一些問題,如學習粗心、與同學鬧矛盾,早戀等等。只有家校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儘快有效得以解決。

    我一個學生從小父母離異,父親生意忙家長會都很少來。一次學生中午在學校跟同學偷偷喝酒讓教育處查出並叫來家長,看到家長非常生氣要打孩子,我急忙制止並與家長進行溝通:孩子平時很懂事,就是學習基礎不行,與同學相處不錯,還講“義氣”,同學生日覺得偷偷喝點酒沒事,實際上這是孩子尋找關愛的方式。我建議家長多多與孩子溝通,多多來校看看孩子。孩子長期住校缺少家庭關愛,誰都代替不了父母之愛。之後家長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配合學校教育,該學生也開朗了許多。

    家校協力同心,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形成合力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常看到有的家長把學校當做大幼兒園,孩子交到學校就萬事大吉,有了問題就指責學校;也有的當需要配合學校時竟然袒護孩子,結果問題解決不了還形成惡性迴圈。

    你說,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

  • 4 # 發現目標xujp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件大事,不僅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家庭的希望,也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孩子的教育既是老師的事,也是家長的是。那麼,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各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承擔著怎樣的責任呢?下面談談我的理解:

    一、老師作為專業教學人員對孩子的的教育負有主要責任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專門場所。老師是經過專門訓練、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和技能且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教學人員,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為學生解疑答惑,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還要關心學生在校的心理和思想狀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業優良、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時代新人。此外,孩子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或輔導員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也最瞭解,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教育好,老師和學校應該負主要責任。

    二、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教育負有重要責任

    家庭是除學校之外孩子學習、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家長不僅是孩子撫養者、監護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配合老師督促孩子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等學習任務,還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思想動態,教育孩子怎樣做人做事。家長工作再忙也要經常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所思所想,陪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旅遊,一起運動,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疑難和心理困惑,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要養成愛學習、多讀書的習慣,為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種認為孩子交到學校,孩子的教育就完全是老師的事,孩子教育不好責任完全在老師的看法是有失偏頗的。

    三、、對孩子的成功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密切溝通攜手合作

    成功的教育不是靠老師或家長單方面能夠實現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同心協力、各負其責。老師要保持和家長的經常溝通,把孩子在校學習和各方面的表現及時向家長反饋,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援;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和老師加強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和管理,並把孩子居家學習和生活情況及時反饋給學校和老師。學校要經常舉行家校會議,互通情況,一起商討孩子教育對策,共同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 5 # 布雅穆齊毅

    說到教育,就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和自我教育。學校教育是主戰場,家庭教育是輔助,起配合作用。學校教育主要是系統化知識教育,家庭教育側重點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從責任來說,家庭責任要更大一些,孩子主要由家長負責,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當然主要由學校負責。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但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家長教育在減弱而社會教育在增加。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教育自始自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育內容,而社會又 沒 有一個家長的學校,家長接受了什麼教育往往就會把它傳遞給下一代,很多家長就會把一些傳統的教育施加到下一代。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教育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了,所以家長們必須不斷學習,通過不斷實踐總結,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至於怎麼教育問題,就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一般普通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下面只是我個人化的理解,提出來幾條供你參考:

    1.早期教育,主要指啟蒙教育,也就是指兒童時期和包括學前教育,兒童時期還是要以娛樂為主,以圖片和玩具為教學媒介,讓孩子開始接觸數字和文字即可。學前教育則以詩歌和簡單的算術為主,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計算能力。但一定不要過深,尤其不要系統的去教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而應該在音樂,繪畫等方面有所涉及。現在國內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教育週期全面提前,這種方法是不對的,以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為由,拔苗助長式的提前學習一年級的課程,是違背孩子的生長規律的。前蘇聯教育學家說,玩耍是孩子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這一點我個人有非常深刻的體會,一定要相信科學而不要相信社會潮流,給孩子必要的時間最終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

    2.示範教育,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的,家長必須先做到。讓孩子學習,家長就應該先拿起書本,讓孩子有禮貌,家長就不能口出穢言。有些家長讓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天天在麻將桌上。孩子的世界觀是不成熟的,鑑別能力和控制能力都很低,父母的不良習慣會直接對孩子造成影響,這種危害也是最致命的。所以,很多問題孩子在其父母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3.安全教育,有一般常識和社會常識,這些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必須專案。比如家庭煤氣安全,游泳安全,用火用電等。在參加社會活動中,防詐騙,防暴力等。

    4.品德教育,我們發現,凡是學習好的孩子往往思想品德都不差,因為德智是和智育是有關聯的。比如樹立人生目標,不投機取巧,誠實待人,勇於承認錯誤,不怕困難,尊敬師長等這些品質都和學習效果有直接和間接關係。

    5.技能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愛好和特長,比如,繪畫,音樂,歌舞,體育,書法等,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不一定就是今後從事的事業,而是全面接受教育的基本活動。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全面性,發展健全的人格是我們的教育目的。這一點,我們國家雖然近些年有很大進步,但與歐美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

    最後一點,教育是最不能講究功利的,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的效果往往要在三,五十年才能看出來。孩子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絕不能讓孩子吃虧,身體的營養不能缺,精神的營養也不能缺。父母的馬虎和失誤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現在很多人非常急功近利,智育分數優先,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這種思想是非常害人的。

    其實還可以舉出很多,總之,凡是學校成體系的知識教育以外的,家長都應該告訴孩子,使孩子進入社會以後,縮短適應期,使之儘快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

  • 6 # 郝峰濤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但是,功利和應試讓教育陷入困境惡性迴圈……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7 # 枕上聽泉

    朋友你好!你問現在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小孩。我很樂意回答你。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有必要跟你解釋一下,教育一詞的內涵,不是單指教學,還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老師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生活習慣等進行教育的時候,是需要家長配合一同來教育的,歷朝歷代都如此。那麼家長怎麼教育小孩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言教不如身教。家長要想教育好子女,首先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比如不酗酒,不貪玩,不家暴等等,就是在日常生活方面成為小孩的表率,潛移默化感染孩子,從小心裡有個榜樣,長大以後走正道。

    二、家長要加強學習。因為當今的時代是個一日千里的時代,國門打開了,中中國人可以走出去,外中國人可以走進來,各種思潮都在湧動,各種誘惑層出不窮,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哪條路可以走,哪條路不能走。這些都需要家長好好引導,家長的教育必須是正面的,正能量的,否則,孩子走錯一步,對今後就不好。家長不學習能行嗎?

    三、要廢除傳統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提倡文明的平等的教育方法。傳統的教育方法不是罵,就是打,這種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好。新的教育方法要與孩子交朋友,要有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服人,讓孩子心悅誠服。

    四、要教育孩子講衛生,愛整潔。小孩每天在家裡睡覺吃飯,父母要教育小孩養成愛乾淨的習慣,勤洗手,學習用品不能亂丟,臥室不能一塌糊塗,被子要疊好,衣服穿整潔等等,從小養成好習慣。

    五、要教會小孩簡單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懂得尊老愛幼,懂得謙讓。特別是小孩在學校或者校外與人發生吵架打架之類的事,家長要冷靜,要通過聯絡學校或對方家長,協商友好解決,千萬不能縱子行惡。

    六、關心小孩的學習。就學習而言,本來是教師的責任,但是放學回家以後,教師無法跟隨,這就要求家長要配合老師,督促孩子把作業做好,文化水平高一點的家長,還可以輔導小孩的功課。

    七、要教育小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祖國,愛家鄉,切不可用金錢去刺激腐化小孩的靈魂。

    總之,對小孩的教育很重要,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老師在學校一定會教,問題是,現在僅僅是老師在學校的教育還不夠,所以需要家長配合一同來教育。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祝你健康快樂,祝小孩錦繡前程!

  • 8 # 雲老師微教育

    相信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關心並且感到疑惑的問題。因為這些家長小的時候,父母把他們送到學校,學習教育基本上是學校老師的的事。學校上課,回家自己寫作業,成才不成才,多數情況下是順其自然,家長很少過問。

    而現在則不同,孩子的學習很多是需要家長監督輔導完成的。比如,有時需要聽寫、背誦、檢查作業、簽字、幫查資料、輔導作業。

    第一,不同時代,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監督和輔導是自覺自願,主動而為之,而非被動。

    第二,教育方式的改變。現在教科書上課前預習和課後拓展,有很多需要學生上網查資料,而低年級的學生,對電腦的操作還不能達到這種要求,所以需要家長的協助。

    第三,班級人數增多。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城市湧入大量人口,以前一個教學班30多個學生,現在有的班達到60_70人,各種作業堆積如山,有些做法是教師不得已為之。

    第四,教科書上例題簡單,但練習題、考題難易有一定的梯度。難題其實只針對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設定,佈置作業往往是面對全體學生統一要求,有些孩子做不來,只好求助家長。另外,數學廣角里的烙餅、打電話等,學生解答起來確實有一定的困難。

    第五,學校的各種任務 活動多。少先隊的、消防的、繪畫的、安全的、寫作的等等,很多需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而學生又不能獨立完成,家長不得不幫,學校催老師上報,老師催學生上報,如此往復。比如,各種活動的截圖,本來是督促學生看的,結果拍照成了主要任務,捨本逐末了。

    建議:

    1、能做盡量讓孩子做,不要圖省事,自己就代勞。殊不知,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一種依賴心理。其實一回生,二回熟,開始孩子做的比較費勁兒,家長也跟著費心。但是帶領孩子做一兩次,孩子就會了,就不用家長勞心費神兒了。

    2、作業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

    3、教給孩子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答案針對的是一個問題,而方法解決的是很多問題,甚至受用一生。

    4、暫時性放棄。針對孩子的學力,有些難題實在解答不來,可以和老師說,暫時不做。到了學校,老師會講解的。

    教育是老師的事兒,更是家長的事兒。對於老師來說學校是“鐵打的營盤”,學生是“流水的兵”,絕大多數老師教書育人是盡職盡責的。孩子成了才,受益最大的是孩子,其次是家長。孩子對老師的最好回報就是師恩難忘。

  • 9 # 牛糊塗vlog

    孩子的教育,家長和老師缺一不可,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模仿,現在都娛樂節目眾多,家長要第一時間告訴還在什麼是正確的看待,老師的文化輸出尤為重要,家長要輔助孩子消化知識,監督學習,只有二者無縫配合才能引領中國的花鼓朵正確有效的前進。

  • 10 # 滿滿地喜歡

    戰略規劃,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孩子的培養,也可視為企業產品輸出。好產品有競爭力,有屬於自己市場,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而不好的產品,除了沒有競爭力,沒有市場外,還會影響企業收益。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好產品”,想成為“好產品”家長必須認識到培養孩子學習動力,學習意義,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學習發展計劃,家長不為孩子一時得分而焦慮,不為一次升學而患得患失。這是“好產品”的戰略方向。

    有了方向,接下來需要戰術執行。戰略執行分為兩部分:老師在孩子每個學習階段進行教的部分;家長則要做老師與孩子的橋樑,讓每位老師對孩子有積極期待,同時讓孩子喜歡每一位老師。

    孩子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長在前方引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堅持下去直至花兒綻放。這些是老師無法替代的,每位老師都只負責屬於自己年級,無法站在孩子個體及個性上引導其貫穿學生生涯的教育全域性。

    有戰略規劃,有戰術執行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11 # 張迪DON

    很好奇是故意找事兒這麼問,還是真有人這麼想?

    這個問題打句話糙理不糙的比方,你咋不問你是你爹的孩子還是你孃的孩子呢?

    認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育這個問題是家長的老師的社會的事,但是歸根結底是孩子自己的事。這裡面缺哪個,孩子教育都要出問題。

    首先,養不教父之過,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責任是排在一切的第一位。一個孩子所謂三歲看老,可是三歲的孩子連老師有都還沒有呢,什麼不得從家長的身上學?父母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是最重要的,因為嬰兒出生,根本沒有意識什麼是教育,而成長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父母做不好對子女的教育,任由你花錢找再好的老師,子女成長都會有缺憾,而且錯過了就不再有的缺憾。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收到家庭影響的因素遠遠大於任何人。教書家長不一定能做好,但是育人做不做的好都做了,這個責任是孩子成長第一位的。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給予孩子支援和空間,鼓勵孩子成長,不逼迫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然後,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起書包去了學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一路學上去。別說什麼9年義務,其實是起碼十幾年,都是在課堂上完成成長中最基礎的知識搭建。老師不僅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但是如果一定要排個先後,老師的第一責任是教授知識,然後過程中結合育人。老師教不好書,就是業務不精,所謂言傳身教,一個自身工作都做不紮實的人,育人豈不是笑話?一個好的老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再在教學和生活當作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去用自己的行為而非說教來育人。不是說老師不能去說孩子,而是如果你說出來的自己做不到,不如不說。

    再就要看社會的作用了。社會對於讀書學習的風氣如何?一個推崇什麼的社會環境,一個鼓勵什麼的社會環境,一個宣揚什麼的社會環境,無一例外的影響著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除了安定富裕意外,更重要的是,社會是否公平正義,是鼓勵踏實治學還是追名逐利,是平等和諧還是笑貧不笑娼。當然社會的作用肯定是要排在家庭和學校的後面,但是家庭和學校不是脫離社會存在的,大染缸的顏色將不可避免的滲透到任何一個角落,孩子的選擇能力不足,媒體,輿論,網路環境,社群,無一例外的會接觸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歸根結底,教育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年幼無知可以理解,但是隨著成長,越來越多的部分,教育會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責任,這個責任無法推卸給任何人。不少家庭條件良好,也一路有好學校上,但是找不到自我,在一把年級還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你可以說他們矯情,但是他們自身責任要是承擔不起來,反而都是一路被其他人推著走過來,是很尷尬的。皇帝不急太監急是沒用的。教育中絕不可忽視的是孩子對於教育的認知和主觀能動性。最終這個自己的責任會是決定孩子能走多高多遠的終極問題,決定一個人教育成功與否的根本問題。

  • 12 # 潤沁園2020

    看你問這麼糊塗的問題,孩子是你的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責任人。這麼簡單道理還在這裡討論。老師負責教授孩子知識,為進一步教育打基礎。並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幾年是基礎教育,對孩子一生來講這些只是他們人生的起點。難道你不是這樣過來的?不會不懂就求教啊。比起學知識,做人得道理不知道重要多少,這些道理家長,老師,社會都有責任。具體那方重要這能說的清嗎?家長學識修養好些那麼家長可以多付出些,家長弱勢一些那就配合學校老師。到了社會他已經完成基礎教育了。接下來多是自我教育了。他們自己就是主導,家長社會就輔助了。我是這樣全面分析,但是這當中也有很多變數。那就是你孩子自己造化了。教化和自我開悟程度每個個體都不同……千萬個人有千萬個命運就是這樣形成的。能分得清嗎?都是為了孩子好,有必要分清楚嗎?分清楚了唯一的好處就是你良心會安穩一些,好過一些。除此之外有何意以呢?目前社會的風氣不好,所以家長更要多擔責。我覺得這才是主要的。

  • 13 # 豆豆哥談教育

    復學以來,已經測驗了兩個單元了,每次測驗完,學生拿著試卷回家給家長簽名以後,總是有家長問:為什麼小孩考那麼差?聽了這樣的話,我心裡有點不舒服,言外另一層意思我也領悟到 了,好像是說老師把小孩教得那麼差,老師教學沒有盡心盡力。

    我調查了一下疫情期間班上學生上網課的情況,有一半學生沒有上網課,或者沒有做網課期間的作業,導致開學成績滑坡。我們這邊小學三年級是5月18日開學,現在我教班上的學生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怎麼就把他們的小孩教得那麼差了?那為什麼班上有同學能考九十多分,而你小孩卻不及格呢?難道老師不讓他聽講或者是不准他寫作業嗎?相反,這些同學天天被老師點名沒完成作業,沒背書。可批評過後,每天他們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由於這個學期7月4日左右就要期末考試了,所以大部分網課的內容都是複習串講,有時候一天要複習兩課的內容,對於沒有網課基礎的同學來說無異於“坐飛機”。而那些不自覺的同學由於在網課期間養成的惰性,開學後仍然有一半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不能按要求背書,這對他們的成績無疑是雪上加霜。

    有些家長,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家長在家裡帶小孩讀書,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為學生一到學校,讀書都是由老師管,成績好壞都和老師有關,他們只是關心分數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至於學生在家裡完成作業與否則完全不管不問,學生考試不理想,板子就打到了老師身上。

    現在,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也比較嬌慣,孩子送進學校以後,部分頑劣的孩子學習不自覺,作業不完成,老師也不能過多的懲罰,那樣沒準兒就會被處分,老師只是在課堂上傳授孩子知識,但是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還是要讓家長來教育,所以我認為孩子教育,家長責無旁貸。只有家校齊心,相輔相成,學生的成長才能走上良好發展的軌道。

    小編從事教育25年,接觸的學生也是很多的了,其中不乏品學兼優的優等生,這些優秀的學生有個共同點:家長都是全力以赴為了孩子學習。

    教師是最無私的一種行業,所有的老師巴不得把自己的知識傾囊相授。但是同樣的老師教,同樣的學校環境和班級氛圍,學生的學習效果卻是不一樣的,如果不考慮孩子們的天資差別,那麼癥結就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差異!現在人們注重優生優育,生下來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聰明的,先天的因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後天的努力才造就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育從來都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單方面能完成的,而是立體的,是由社會、學校、家庭共同負擔起來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宋慶齡曾說過“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只有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 14 # 秋水長天A

    其實你提出的問題是比較模糊的。或者說你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問題。前半部分所說的是責任劃分的問題。後半部分所說的是方法和策略的問題。如果從責任的角度來說。家長學校和社會都具有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任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我們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是首先讓孩子在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下,有一個做人的基本的樣子。因此,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首先就處於啟蒙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但目前來看,很多年輕家長在這一階段做的都非常不理想。他們要麼推脫責任,放任自流,要麼任其自然生長,過度包容。所以導致孩子沒有規矩。不會學習。以自我為中心。而學校教育主要採取的是授課的方式來進行的。不論是增長學問,還是提高道德修養。在校園當中。這兩方面的培養的主陣地都是課堂。簡單來說,就是把對學生品質培養融入到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但是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在教學方面是有著明文規定的指標的。而品質的培養只是教育教學當中的一個附帶品。所以作為家長,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脫給學校。即使孩子入了學,也不能完全依賴於學校。最起碼法律規定學校不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第三就是全社會都要承擔起對下一代的教育引導和示範的作用。但是目前來看,社會上有很多現象,不但沒有起到導向作用。反而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其實我們都知道社會是由一個一個的基本單位構成的。這些基本單位就是家庭。社會風氣的不清新。其實都源於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夠規範。道德標準比較模糊。教育認同雜亂無章。所以歸根結底對孩子的教育,對下一代的培養,其實其主要作用的應該是家庭和家長。

    然後我們再說一說第二部分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完全沒有辦法。這屬於教育方法和策略的範疇。其實對於下下一代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雖然有法可依。但是絕對不是照本宣科的。也就是說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家長有一個基本的做人道德規範和底線。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具體方法,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所不同。

    如果不想有這方面的煩惱,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丁克。

  • 15 # 孖無悔觀教育

    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教育往小的說是學生的事,是家長的事,是老師的事,是學校的事;教育往大的說是社會的事,是國家的事,是整個人類的事。

    但是,目前的教育確實讓人找不著頭腦。現在的教育讓人覺得像是一個無腦的蒼蠅,找不到方向。

    為什麼會讓人有這樣的想法?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01、學校、教師安排給家長的事務太多。

    盤點學校、教師安排給家長的事務主要有叫家委會收各種資料費、裝扮教室、舉行各種活動,甚至還叫家長來學校打掃衛生。現在,學校安全等問題也最多,各種材料的留痕也需要家長做材料。

    02、教師將批改作業、簽字等學習任務交給家長來完成

    網上看到很多家長說現在的老師很懶,連作業都不改,都是讓家長批改。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可能很普遍,尤其是小學,為什麼小學的老師這麼喜歡讓家長批改作業呢?是不是老師真的懶,如果不深入教師這個職業,有可能會對教師產生誤解。

    03、學習任務和其他形式主義的任務太繁雜。

    現在的教育和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其他其他形式主義的拍照留痕的任務越來越繁雜。

    以上的任務很多都是教師無法自己完成的,需要家長配合教師完成。而且,教師叫家長批改作業,有可能是學生在學校完成得不是很好,或者教師沒時間留學生下來輔導作業,就需要家長來協協助。

    事實證明,學生有家長的親自批改作業,學生對完成作業的態度會更加積極,學習的成績也會變得更好。這點可以用城鄉教育的差距來驗證,城市裡的孩子是真的比較聰明嗎?事實上不是,是他們家長配合教師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比較好。

    鄉下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根本照顧不到,孩子基本等於野生的放養,這樣幾年下來,城鄉的孩子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現在不是糾結是誰的教育的問題,而是要弄清楚每個人包括社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以及每個角色有沒有盡到自己教育孩子的義務教育的問題。

  • 16 # 樂娃粑粑筆記

    孩子的教育,歷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如何教育好孩子,相信有很多父母都很迷茫。人的教育,分為三個方面。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孩子入學後即開始了學校教育,有句話叫“家校共育鑄篇章”,就是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學校代替不了家庭,家庭也代替不了學校。有的家長把一切都推給了學校,這等於失責。家長可能會說,“我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這是一句推卸之詞。

    2019年是家庭教育元年,2020年家庭教育將遍地開花。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參與家庭教育,學習家庭教育。為孩子,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 17 # 瞌睡虎785

    現在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要到位,而學校教育不能唯分數論。學校和家長都要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和人品,孩子本人也要注意自我教育,自主發展,自覺學習。

  • 18 # 雨中蓑翁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方面的,所以一個成功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在學校,孩子就由老師負責,老師不但要傳授他們文化知識,讓他們認識更多的字,認識更多的事物,讓他們對文化,科學等知識都有所瞭解,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同樣老師也要教育他們怎麼做人,老師們教書育人,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家中,孩子就由父母負責,父母要負責孩子們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如果孩子不會做,也要負責講解,同樣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同時也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發揮優勢,學的更好。同時父母也要言傳受教,教育孩子,比如孝敬長輩,尊敬師長,有禮貌,說話文明等等,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成長。

    總結: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棟樑,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只要各司其職,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擔負自己的職責,一定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

  • 19 # 陳陳陳Tina

    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各有各自的意見,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去學校了你學校的老師就得給他帶好教好了,沒教好那就是老師的問題,有這種想法的人實在太多了。

    但對於老師和學校來說,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家長的事情,而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三方共同努力的事情。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父母自己得先做個好的示範,例如你希望孩子懂禮貌你自己得先做個講禮貌的人,你希望孩子是個愛學習愛讀書的寶貝你自己得經常陪孩子一起看書學習,你希望孩子不說髒話你自己就得控制自己不說髒話……總之孩子就是家長的複製貼上板,孩子的習慣養成都來自家長的監督。

    其次,孩子的教育應該要和學校老師一起共同努力,所謂家校配合主要還是家長的監督很重要,畢竟一個班級四五十個人老師沒有精力顧及到所有的孩子,而且一堂課能保證大部分孩子聽懂就很不錯了,即使這部分孩子回到家也是需要家長再監督加強鞏固不然回到家可能就忘記了,更別提那些不太懂的孩子了。

    最後就是孩子自己的態度,孩子自己願意學,態度好的即使他暫時基礎不好,態度好的話老師也是願意多花點心思去提高,但有些孩子壓根就不想學,光想玩來著,這種即使家長老師都努力去教育也是徒勞。

    所以,孩子要怎麼教育,我認為家長應該首先自己做好示範,其次多和孩子交流學習共同學習,最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太多需要學習的了。

  • 20 # 行走在一線的教育人

    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某一方的教育,如果參與者只有一方,那將會是一種缺失教育。

    家庭教育極其重要,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作用將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甚至刻印在孩子的身體靈魂上,直至長大。如果缺失家庭教育,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往往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和鼓勵以及鞏固,常常會有這樣的效果,即5+2=0。舉個工作中遇到的事例,孩子在學校每天在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下,自己整理書包,包括書包內的所有東西;而回家之後,父母,常常檢查孩子的書包,然後將東西扔的亂七八糟,這裡一個,那裡一個物品的,在家不需要怎麼用到,所以孩子也沒有想著去整理,到週一上學時,家長隨便將一些上學物品找了放書包,讓孩子拿著進校門,孩子在學校,將需要重新,再次,重複的學習整理書包,而且在家長的帶頭下,孩子將會對自己的物品越發沒有管理意識,到處亂扔亂放,容易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這就是典型的5+2=0。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不能忽視的言傳身教。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學校怎樣教育孩子,家長同理同方位,同樣要求,這樣才能達到5+2>7的效果。同樣是剛剛的事例,孩子如果每天回到家,都被父母要求,自己整理書包,那麼他的個人物品,就會慢慢的越來越整齊整潔,而不是亂丟亂放,總找不到東西。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學校教育必不可少。學校教育,既是孩子集體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合,也是自我提升、成長的最佳場所。每一位老師帶來的都是他人生最珍貴的經歷和體驗,每一位同學,帶來的也同樣是他人生值得珍視的夥伴。學校教育的好處,在於讓孩子學會怎樣去生活,學會怎樣去做人,學會怎樣去學習,學會怎樣去適應社會,學會怎樣去探索世界,這些都不是單單靠家庭教育就能輕鬆完成的。

    最後,社會教育同樣重要。社會教育,可能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忽略,因為學校在無形中總會帶領孩子去接受社會教育。比如社會實踐活動,學雷鋒活動,植樹節活動,尊老愛幼活動等等。但這只是學校教育所帶來的,並不是家庭和孩子主動去完成的。家庭在進行家庭教育和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時,也不應該忽略社會教育。多去實踐,多去探索,多去看看別人的生活,多去了解事物的成長過程,這對孩子的益處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教育孩子,千萬別隻依賴一方,而忽略其他方,一定要三位一體,共同立場,這樣才能帶著孩子飛奔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控制自己不經意間產生的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