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紅木香樟

    孩子的教育,思想和學業。思想上,就是指三觀的形成過程,這裡原生態家庭的教育更重要,俗稱教養,老師輔助也會產生些效果。相對來說家長的言傳身教起絕對作用。而學業上就是均分。老師的引導教授和責任心有很強作用。同時家庭對學校教育的同步也不能忽視。這裡主要講一下,如何配合和理解個個事情的學校教育。小學階段,家庭多數是步伐快了。這時期,應該不急不躁,不看單科單課成績,而是落實學習方向。語文應該以書寫工整,正確,閱讀要陪伴講解,多傾聽孩子的稚嫩的問題,不嘲笑不急躁,慢慢指引探索方向。數學以認真仔細完成為主,不追求速度,不追求難度,不追求量化。保證在能力範圍內,認真完成即可。英語要以基本句子構成語法,基礎常規單詞包括詞性,準確讀音。(不要過度追求語音的優美)更注重單體單詞發音的準確性。這時期可以學習自然拼讀。到了初中,數學以基礎定理法則的熟練背誦和運用為主,不要忽視數學的背誦。這是行程數學思維的基本條件。準確熟練的提取定理法則是做題速度和正確率的保證。語文要從自身修養情操提升開始,青春期孩子,在三觀上模糊不定,如果不能有積極的三觀,語文是很難學習出色的。初中語文好像思想品德,就是需要考察孩子們在文章閱讀過程中是否能體會文章表達出的正向能量。作文也是考察孩子這一時期對事物的觀察後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基礎知識的紮實與否就看小學的認知過程是否注重。英語可能出現難度,主要考察孩子是否可以把語言轉換應用。中文構成語言的結構轉化成英語語言結構。需要漢譯英個個詞彙語法構成的準確性,英譯漢主題思想完整。而且可以兼顧其他學科的記憶過程。高中後,家長要在情感上對孩子更多的包容,在學業上要把握方向,不要貪多,要步步為營,多鼓勵認可,開拓視野,如果有能力的家長可以選定目標,針對學習。單科突破,提高自信自強能力。學校的教育重在大環境上,學習氛圍,三觀志遠。家庭教育要分時段,分內容,持之以恆,堅持常規。這樣孩子一定會在穩定的環境下,健康成長,踏入社會。

  • 22 #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完全都不知道該怎麼教育?

    有時候我看到這些問題,總想反問一句話:假設孩子教育失敗,是誰最受傷呢,是誰在哭泣?老師依然教他的書,老師總有教育得好的學生。假設孩子是一家公司,是誰投資的本錢,如果經營失敗,是誰受損失最大;

    有些家長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沒有好好學習如何做家長,沒有好好學習如何經營家庭,如果你認識到孩子是你今生最大的投資,你還會想把孩子教育的重任推給老師,推給社會嗎?

    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長必須面對的問題,必須要好好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在我的文章裡面有孩子的教養模式介紹,有各種優秀家長的案例,也有教育失敗後的諮詢案例,家長有時間可以好好讀讀,以供參考!

    孩子教育只有一次,孩子教育是不可逆的,家長一定要好好努力!掌握好孩子的成長規律,運用好社會各種資源,把孩子帶向正確的方向

  • 23 # 寒冬遠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根基,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中歷練的導師。教師是孩子某段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導演。

  • 24 # 音樂教育工作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所教的並非書本知識,但你一定要教好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孩子才可能良性成長。

    不能以身作則地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出”熊孩子”、“巨嬰”的機率很高!等於給社會帶來一個劣質產品!

  • 25 # 下成蹊

    孩子的教育,既是老師的事,也是家長的事。

    在孩子的一生中,老師有無數個,家長只有兩個:父母。

    老師,

    1、只是孩子一生中某個階段或某個年齡段的老師,如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等

    2、只是孩子一生中某個方面或某個學科的老師,如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

    3、只是孩子一生中某個層次或某個層面的老師。如孩子的技術、知識、能力、思維、方法、價值觀、思想等,需要不同層次或層面的老師。

    綜上所述,老師只是解決孩子某個年齡階段的問題、知識、能力等等。

    家長:父母

    1、是對孩子一生負責的。

    2、具有反饋效應。孩子成才與否與父母的生活有關聯。

    所以,孩子的教育,既是老師的事,也是家長的事。

    因為責利不一樣,分工也不一樣。或者說老師與家長負責的事是不同的。但很多家長盡做一些低效、無用功的事,如孩子作業做錯了,猛講解,細講解。逼罵打,必須做對。這些都不是家長該做的事,這是老師的事。專業的事必須專業做。可惜,該家長做的事沒做。

    完全都不知道該怎麼教育?

  • 26 # 絲雨潤春風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答案很顯然的是:孩子的教育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家長需要配合老師,更大意義來說,孩子的教育最主要是家長的事。

    現在教育提倡的是:家校互動,外加第三校外培訓機構。家校互動,顧名思義,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家長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載體,肩負重任,所以某種意義來說,教育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顧名思義肯定了家長在孩子教育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甚至比老師還重要,老師負責教書,家長要負責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家長能不能當好孩子的最好的老師。

    二、身教勝於言傳。

    言傳換句話說就是理論知識,老師負責教會理論知識,但是理論知識的運用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實現一般都是在家,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父母朝夕和孩子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會模仿,會學習。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所以孩子的教學需要父母身體力行,身教勝於言傳。

    總結:家家是孩子做好的老師,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家校互動,孩子是自己的,所有孩子的教育主要應該是家長的,老師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最大責任在於家長。

  • 27 # 晴天的樹

    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家長的事,老師只是承擔了孩子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工作。

    育兒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專業,學校教育是老師的專業,不存在“誰更專業”的問題,爸媽需要以自己的專業,與老師合作。

    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家長的事

    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實是決定他的成長、他長成什麼樣的決定性力量。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礎,僅憑孩子在學校時老師所做的工作,完全不足以培養出一個“成人”又“成材”的孩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家長的事,不能孩子一上學,就推給老師。

    孩子的學校教育,是老師的事,父母需要尊重老師的專業

    自然,孩子的學校教育,主要是老師的事,而且學校教育也是老師的專業,家長不能認為,自己在這件事上會強過老師,自然不等越俎代庖地對孩子的學校教育介入過多。

    我們曾經在網上看到幾個媽媽討論孩子上幼兒園後,要不要去幼兒園當老師,一位媽媽說:“要的,要的,你看我們學了這麼多育兒知識,都快成育兒專家了,去幼兒園當老師,說不定還可以順便教教老師,提高一下幼兒園的水平。”

    看到這裡,我就笑了。這些媽媽們是哪兒來的這樣的自信,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幼教專業培養出來的幼兒園老師更勝一籌,強大到能做幼兒園老師的老師呢?

    做父母是一個行當,做老師,又是另一個行當。父母的專業是養育自家孩子,老師的專業,是教育整班的孩子。如果媽媽們足夠用心學習,確實能做到最勝任做自家孩子的媽媽,但要說能做自家孩子的老師,如果不是教育專業出身,恐怕都不敢有這樣的自信,又怎麼敢說,能做媽媽,就能做得了更好的老師呢?

    我覺得,恐怕這種過於不謙遜的態度,是導致爸爸媽媽不停挑剔老師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學生,包括幼兒園的幼兒,確實是一件很專業的工作,即便我們做家長的,自己不是教育專業出身、自己不做老師,也應該理解,老師身上,有家長不具備的專業能力,老師能做的事,即便是最好的家長,恐怕也做不到十分之一。

    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我上高中時,在我們縣最好的重點中學,我的高二高三班主任,是比我們大不了四五歲的年輕老師,而我所在的班級,是特別活躍,換句話說,也特別難管的文科班。但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帶著我們六十多個學生,高考時考出了全校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把我們好幾位同學,送進了名校。

    到現在,我高中畢業快三十年了,年齡幾乎是我老師當年年齡的兩倍,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以思議:一對四十多歲的爸媽,帶一個馬上要高考的孩子,還一個頭兩個大,二十出頭的老師,帶著由六十幾個十七八歲的小青年組成的一整個高三畢業班,我老師當年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相信,這是專業的力量,作為普通家長,是難以具備的。

    家長以自己的專業,與老師合作

    所以,我認為,做家長,對老師最適當的態度,是以自己的專業,與老師合作:

    我努力做一個足夠好、足夠專業的家長,帶出來能適應學校規則、懂得自己在學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足夠勝任學生角色、不給老師找麻煩的孩子;而您作為老師,負責孩子在學校的教學和教育。

    孩子在學校出狀況,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或者家長應該努力幫孩子去調整的,您儘管找我,我絕不推脫;但您在學校對孩子如何實施教育和教學,我絕不干涉。不該麻煩您的事,我絕不給您找麻煩;您需要我承擔的協作工作,儘管找我,我義不容辭。

    如果爸爸媽媽有這樣的認知,相信父母的育兒之路、孩子的成長之路,都會走得更加順暢。

  • 28 # 小沐兒麻麻育兒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

    個人觀點: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也是老師的事

    養不教、父之過

    首先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個環境,那麼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養育孩子的習慣以及管教孩子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會影響孩子一身

    教不嚴、師之惰

    老師更多讓孩子提升學習技能,傳授教育知識,嚴要求、高標準讓孩子德、智、能、美、體全面發展

    畢竟老師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多在課堂上知識傳授

    現在有很多現象,讓人誤解:

    孩子不聽話,有家長隨口就說:老師是怎麼教你的,這樣的推卸責任,如果老師聽到了該多傷心啊!

    孩子作業沒按時上交,老師會無意說:家長一點不上心,這樣的埋怨,如果家長聽到反應會是怎樣?

    所以各司其職,教育孩子離不開父母和老師,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相輔相成

    養育、習慣、性格培養都需要父母投入感情、時間、愛來正面引導教養

  • 29 # 教師四葉草正能量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易烊千璽曾經受邀接受關於“千禧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的採訪。在節目中,他談起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媽媽陪他一起做筆記,爸爸給他傳授道理!爸爸媽媽從小對他寄予厚望,既嚴厲又溫柔。對於小千璽來說,曾經覺得家庭教育給他的壓力比較大,但是堅持下來之後,這些努力奮鬥的經歷成為了他寶貴的實力財富,也成就了他謙遜的性格。就如他18歲生日時爸對他的生日祝福一樣:“永遠不要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兒,也不要把別人不當一回事兒”。易烊千璽的成才之路印證了一句話: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第一,孩子在學校除了接受必要的德育,更多的還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長才能。

    老師是孩子在學齡階段完成知識儲備的引路人,重在教育教導孩子對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以及考試輸出能力。學校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學習知識並與同齡人互動競爭的發展平臺。但是在學校裡快節奏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道德文化教育往往是學校教育裡較為薄弱的一環,但同時也是孩子成長成才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環。由於班級學生人數較多,老師分身乏術,無法對每位同學都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所以,僅僅依靠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讓家庭教育同步跟進,持續進行。

    第二,從根源上來說,孩子的行為認知與習慣養成,更多是受到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日常的行為習慣更多的是對家長行為習慣的學習與模仿,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首先要從規範自身行為做起,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多利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培養出孩子好的行為舉止和品德。

    教育孩子對家長來說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多與身邊的家長朋友交流取經或者和老師們一起探討都是實際可行的方法。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孩子。

  • 30 # 講臺俠

    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教師的事,也不只是家長的事,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的事。

    教育怎能缺少家長

    一些家長習慣做撒手掌櫃的,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學生,整天不學習,各種違紀,我第一次跟他家長打電話,從始至終,他家長只說了兩句話,

    我問你是某某家長嗎?答曰:是。

    我說完以後,家長說了一句:我知道了。就掛了電話。

    唉,這樣的學生,說句實在話:十個班主任得有八個會放棄。

    我認為教育不只是教師的事,畢竟學生學好了,將來有了本領,享受成果的還是家長。

    教育更離不開教師

    比如高中,學生一天二十四小時,只有七八個小時,學生不在教師眼皮子下面,即使學生在家的時候,更多的時間是在睡覺。

    學生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教師的關注,如果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置之不理,那麼學生很可能會出現問題。

    所謂1+1>2就是如此。教育離不開家長,更離不開教師,當然,能碰見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顯得特別重要。

  • 31 # 妙智教育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完全都不知道該怎麼教育?

    教育孩子是家長和老師還有孩子共同的事,只是三者個子努力的方向有區別而已。

    首先說家長需要做教育那些工作:

    一、主要德育教育為主,父母的努力方向把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三觀,具體需求如下:

    1、父母三觀要正確,三觀正確的標準參考弟子規、論語。要明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2、父母給孩子做表率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要孝順父母,熱愛自己工作,不抱怨,不背後議論別人。

    3、父母要努力上進學習各種知識,比如國學、親子教育、學習方法、本職工作能力提升書籍課程,讓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學習,也在成長。

    4、讓孩子分擔做家務,告訴孩子只有課程在家不做家務,當主人就必須為家庭負責,貢獻力量。

    二、父母要為孩子提供有安全感、有溫度、有愛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為孩子提供有環境不是多麼高大尚,是要溫馨、有愛具體如下:

    1、夫妻相愛,相互尊敬,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如果夫妻天天吵架,孩子總是生活在擔驚受怕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狀態是沒有辦法保證的。

    2、父母要在孩子身邊,不能把孩子放在自己父母家裡,如果把孩子放在自己父母家裡,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是多餘的,自己是麻煩,是父母的累贅。這樣孩子要麼特別自卑,要麼就是充滿戰鬥狀態,到處惹事生非,或者對電子產品上癮。

    3、正確的陪伴:父母需要與孩子溝通交流,如果只提供金錢、衣服孩子也會有被忽略的感受,同樣會作。

    4、正確的溝通:父母與孩子相處三大錯誤方式,講道理比較、跟孩子訴苦、打罵。父母要學會傾聽、理解孩子、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建議,要學會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來戰勝困難。

    老師要如何來教育孩子呢?

    一、新時代的老師必須懂得心理學:

    1、知道孩子的學習模式: 是視覺型、聽覺型、感覺性那種模式,只有知道那種模式才能更好因材施教。

    2、老師必須瞭解性格模式,比如九型人格等等,只有知道性格模式才會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3、老師要了解原生家庭,知道孩子為啥會表現出這個行為,通過這個行為背後要表達什麼訴求,才能更好的引領孩子。

    二、老師必須懂國學

    三、新時代的老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

    1、會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2、會高效學習的方法:如思維導圖、快速記憶。

    3、會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總結: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其實很簡單、不要讓孩子聽自己的話,聽自己話充其量成為自己而已,而且當家長要求孩子聽自己話的時候,孩子的第一感覺就是反感,那孩子要聽誰的話呢?聽古聖先賢的話,家長與孩子都是古聖先賢的弟子,不對立,都是要學習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會達到溫、良、恭、儉、讓的標準。

    父子有孝,

    君臣有忠,

    夫婦有敬,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這樣了家庭就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就不會有矛盾。

    很多人擔心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別人不學,自己孩子會不會挨欺負呀,到社會不會吃虧呢?告訴你不會,你看在單位裡是那些挑刺兒人能得到領導的賞識,還是忠厚之人得道別人的信任和幫助呢?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通達,通達了人就有智慧,有智慧情商就高,到哪裡都可以安身立命。父母要的是什麼呢?不就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來麼?

  • 32 # AliceQY

    各在各位。

    作為老師,聽從的不是家長,也不是老師自己的意願,是份工作,聽從的是學校,學校聽教育局的,教育局聽國家教委的,憑的是專業。

    家長,不可能代替老師學校的部分,否則送學校幹嘛?對家長有學校職能內的要求,就是學校的無能,家長配合,只能在時間上的管理,而非內容上的指導,至於說有些家庭,出於自身的能力與需要,請了輔導或者自己輔導,都是補品,不是正餐。家長只能在提供孩子的學習環境氛圍態度上有所作為。

    學生,雖然說三足鼎立,相互作用,學生其實還是環境下的產物,前二者順條,學生只要不笨,還能咋地?

    學校,本是啟智的地方,引導為師,好像現在學校家長多功利,避之不及。

  • 33 # 坤哥llivkvn

    三方擰成一箍繩,靠大家都努力奮鬥,否則願誰都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現在發達了富裕了,大家都想象中的教育,以為老師教的好孩子就能上名牌大學,其實你們不想想?奧運會冠軍哪個不是三歲就開始不分晝夜練?歌手,這裡麵人的家長和孩子本身,還有老師付出了多少?你們個別人自己不努力,考差了願這願那,其實願誰?付出總有回報。

  • 34 # 地球9999

    明確說,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事!

    就比如說,有的孩子到別人家,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家一樣,到處亂翻。見到吃的東西,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丟。家長可能也會說幾句,但是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實際是放縱無視。出於禮貌,主人也不好說什麼,但肯定心裡很不舒服,覺得孩子沒教養。這教養是哪裡來的?自然是家長的教育引導來的。

    有的孩子,見到人就懂得問候人。“阿姨好!”“叔叔再見”,溫馨的話語總讓人產生好感。相信許多人也都有切身體會。這樣的孩子有禮貌意識,有規範意識,有他人意識,讓人喜歡,讓人讚賞。這修養哪裡來?也是家長的教育引導來的。

    1.培養孩子對自然的熱愛。

    家長要經常陪伴孩子,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發現生活的美。當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去關注,去鑽研,去創造。家長就培養了孩子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葉聖陶老先生說,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如果家長引導孩子晨跑的習慣,孩子是不是就可能堅持一生?答案是肯定的。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不說髒話……家長從小教導孩子遠離不良習慣,孩子自然就會減少許多這樣那樣的毛病。讓孩子學會煮飯炒菜,吃飯後自己洗碗,做作業前先複習,睡覺前看一個故事……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讓他終身受益。

    孩子有責任擔當,就會Sunny向上。現在許多家庭都把孩子的事情給包攬了,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結果是讓孩子覺得身邊人對他的照顧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也因此喪失了感恩之心。到時候,家長管不了,就怨孩子。殊不知,這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家長必須要有讓孩子獨立的思想。孩子的事情,該孩子做的就要讓孩子做,或者讓孩子學著做,不應當包攬。這樣孩子就明白,哪些是自己應當做的,他就會責無旁貸地去完成。孩子才能成長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女中豪傑”。

    家長要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規則意識、生命意識、真善美思想、信念意志、人格尊嚴、家國情懷等等。你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你就要處心積慮,從小培養他,讓他成為一個有靈魂有信仰的人。

    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輔助,側重於有計劃系統地引導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這樣看來,家庭教育是基礎。家庭教育好,孩子在學校教育中就能更好地成長。

    蘇霍林姆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缺一不可。尤其是家長,不應當喪失教育孩子的責任。

  • 35 # 蓮兒老師

    把女兒送進大學以後,回過頭去,自她呱呱墜地到跨進大學校園,這18年,我再一次清晰地確認:孩子的教育,歸根到底是家長的事,是這個小家庭的事。

    書上說,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有三方的教育力量: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者缺一不可;每一方的教育側重點不同,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重在知識傳授;家庭則對孩子性格、生活方式及三觀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這話當然沒錯。

    實際呢,你會越來越明白:家長才是孩子龐大教育工程的組織者,執行者,家庭是大本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老師”,公立學校的老師,培訓機構的老師等等,都只是在某個階段為孩子助力。

    英國BBC有一個著名的紀錄片,名為《人生七年》,它記錄了幾位志願者,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的所做,所思,所想;每隔7年,就進行一次追蹤拍攝。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地看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大影響。上層社會教育更為嚴謹,父母也有更為獨特的三觀,所以他們的孩子通常從小目標明確,做事果斷,勤于思考,成人後依舊是上層社會。同樣的,而中產階級和貧民的孩子也做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的孩子更難跨越階級的鴻溝,因為家庭教育對人生的刻畫和形成幾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有一位農民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學教授,但是概率很小,參考不具有一般性)。

    孩子的性格、素養、三觀,教育目標、理念與一些重大抉擇都是由父母完成或協助完成:比如早教的進入、文化科的補習、興趣專案的選擇和培訓、學校與班主任老師的選擇、選考與學考、高考與專業等等,能決定孩子未來工作與生活的,無一例外,是家長的參與,而非老師。

    對一生來說,有些人註定是陪伴一生、影響一生的,比如父母;有些是過客,比如老師,當然。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很自然的, 教育成功,受益者當然是父母;教育失敗,也由父母買單。

    因此,對於題主這樣的人,我認為:

    1. 不管你是推卸責任,還是明知故犯,都是不對的,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早改早得益,多付出總沒錯;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的事業。

    2. 儘管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裡度過,但他們的品行、好的習慣、閱讀興趣、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都源於簡單的家庭生活。你,是孩子的表率和榜樣。你們整個家庭環境,包括家長自己的心理狀態、夫妻之間、其他家庭成員、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一些童年時候的小事情等等,都是一面鏡子。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請牢記:父母和老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家長支援老師就是支援孩子的成長!

  • 36 # 春暖花開1號

    各有分工吧!

    1.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小孩早期思想行為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影響也是深遠的,所以必須引起重視 。父母更多的責任是在小孩做人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比如父母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罵髒話,那小孩也不會例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懂得感恩、樂於助人、有愛心、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鬧、有規矩、有禮貌的!

    2.學校教育學校教育重在知識的傳授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眾所周知,在中國要升學,讀好的學校,就要憑成績排名進入優秀的學校,所以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畢竟現實就擺在那裡,幾乎無法逾越。但同時根據學校的辦學目的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所以學校教育也不能放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國家是提倡集體主義教育,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為一名一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經過我們精心雕刻打造過的學生,是基礎知識過硬,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學生,至少是不能成為對他人、社會、國家有害的人!並應積極努力成為對他人、社會、國家有益的人!

    3.良好的教育需要家校緊密聯絡,互相協助,互相促進,共同把孩子培養成具有紮實科學文化知識和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具有互相促進的作用!教育是一項非常複雜而系統的工程!一個高素質的孩子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名優秀的學生離不開系統的學校教育!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對學生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一個人格健全、積極向上、樂於助人、有責任心、懂得感恩的人

  • 37 # 浮華背後4887

    教育事業是整個國家,民族,社會最重要的事業,關係著整個國家,民族的危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世紀輪迴檢驗著國家,民族教育事業的成果。

    教育理念當深深紮根於全民思想意識形態之中,始於家庭家教,影響於家風家訓,堅實堅定成型於老師課堂,最終確定確立人生方向。

    教書育人首先要開啟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孩子們的精神靈魂,只有孩子們的精神豐滿充盈內心富足,方才能夠成為吸收文化知識技能等養分的沃土。而如果只知對孩子稚嫩心靈一味的無情灌輸,而不管不顧孩子貧瘠的心田任其荒蕪,那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傳統優秀文化道德思想,忠孝仁義禮智信……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民族精神等等都是矯正指導滋養孩子心田的寶貴養分,而這一切都始於家教,堅實堅定於老師課堂之上的。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家庭家教還學校老師課堂,我們已經斷掉了優秀民族文化道德精神思想傳承,一切學習目的唯成績,成績,成績是從。

  • 38 # 老生實話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如果家長和老師配合默契搶著辦,是一種效果;

    如果家長和老師互相扯皮推著辦,又會是另外一種效果。

  • 39 # 無語無我

    問:隔行如隔山,行業的專業能力為的是什麼?專業高度從何而來?從解決問題,和專業角度來看,誰該解決問題,在那麼多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下,誰必須擔起責任。如果一推理,自然明瞭。越不擔,越會推責任;越敢於解決問題,越能巧妙應對。成長不是空,是建立在當下態度方法和踐行之上。

  • 40 # 教育and人生

    我16-18年在民辦學校任教,現在在公辦學校,學生的教育與老師和家長密不可分,只是哪一方教育更多而已,那些認為教育孩子完全是對方的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1.對於民辦學校學生來說,與老師朝夕相處,毫無疑問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更多,大到人生理想,性格培養,小到吃飯穿衣,一言一行,每次放假回去,家長關注更多的是作業,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作業,更多的是對學生物質條件上的滿足,學生與老師相處時間長,關係也很融洽。

    2.與之相反的是公辦學校,學生相對來說跟家長共處的時間多了很多,那麼相應的家長就應該多教育,甚至可以這樣說,學生在學校老師教育,出了校門家長管,經常聽很多家長說,孩子送進學校就全交給老師了,佈置的作業都不想去督促,也不讓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考試考不好要麼是讓孩子快樂學習,要麼是他就不是那學習的料。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每天回到家除了關注學生學習,也要關注學生的上課感受,如果被批評了,及時開導,被表揚了更好,再鼓勵鼓勵,家長認可老師,配合老師,學生就認可,配合,家長的言談舉止對老師是不尊重,學生也不會真心對待。

    學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是老師,家長,乃至學生自己共同作用的,如果真要說誰佔的比例大,只能說自助者人恆助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控制自己不經意間產生的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