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子夜學習分享
-
42 # 紫藤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我想樓主可能關注的是義務教育的問題,因為孩子的高中和大學教育,需要家長參與的就很少了。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來看,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責任。但是教育問題,還是以學校教育為主。
義務教育第二章第一條規定, 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這是家長必須完成的法定義務。
第四章第二條規定,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第五章教育教學第二條規定,學校和教師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
當然,這是從法律規定的角度來分析,從實際的教育來看,孩子的教育是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完成的。特別是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教育,尤為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你該如何教育呢?
一、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指導孩子一生的行為準則。這需要家長從小就要進行培養教育。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許多家長往往不重視這些問題,只關心吃飽穿暖,只關心背誦,只關心能力發展,而實際上真正影響一個人發展的,恰恰是這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孝敬父母,對人有禮貌,懂感恩,有紀律等等,這是孩子在這個世界價值的體現,是將來發展的方向,所以異常重要。俗話說,大小看苗,就是指孩子的發展方向。
二、注重責任感,意志力等能力培養。孩子的短期發展看知識,長期發展看能力。當然,知識的積累也會促進能力的提高。我們更注重的是孩子意志力培養,責任感培養。孩子發展中,一定會遇到困難,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困難,需要勇敢,堅強,擔當,這些需要從小培養和教育。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不能做,要引導孩子,藉助別人的幫助也要去做。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等等。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好的習慣,是孩子成功的一半。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幼兒時期就養成的了。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從小關注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如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的習慣;飯前洗手,便後洗手的習慣;讀書的習慣;按時完成家長佈置的任務的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問題和家長交流的習慣等等,諸如此類,孩子成長中有許多細節,往往這些細節,就會決定孩子的將來的成敗。
四、多鼓勵少批評。孩子成長中,會對世界充滿好奇,主動探索世界,是孩子非常寶貴的品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已經要關注,支援,包容,鼓勵。及時發現孩子每一點進步,並及時鼓勵。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給予制止。鼓勵自然重要,但是對出現問題,也要狠下心來,及時制止,這樣才不會犯大錯誤。
五、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之所以和家長不願意交流,家長的話孩子之所以不停,很大原因是家長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批評,打擊,這就讓孩子和你越來越遠,甚至對立。那麼你的教育管理,不但不起作用,還會起反作用。所以,孩子出現問題,要幫助孩子分析出問題的原因,並幫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學會做孩子成長的助手,而不是評價官。
回覆列表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兩個主要環境是家庭,另一個就是學校。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影響他們一生的三個人,父母和老師。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通常孩子會以父親身上的優秀品質為驕傲,並以此來要求自己,也會學到很多父親身上的東西。
得到父親充分陪伴的孩子,他們更勇敢,更自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怯懦,不自卑,像一個小太陽,不必藉助他人的光芒,自己就足夠明亮。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女兒學游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
他會認真對待女兒的每次生日,也會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
有爸爸的陪伴,女兒成長得很出色,全世界都見證了她從一個被爸爸寵愛的小蘿莉,成長為現在的哈佛高才生,愛好廣泛,自信得體,讓人豔羨。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想讓孩子更優秀,父親首先要有大格局,更要抽時間多陪伴孩子,你的優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母親可以給孩子柔軟的一面,決定了孩子人性的溫度。
孩子一般和母親接觸最多,從十月懷胎到來到這世界後,孩子都更依賴母親。
母親性情溫和,善於調節家庭氣氛,孩子也會心態平和,家庭也會溫馨和睦。
母親性情暴躁,總是喜歡發脾氣,和丈夫吵架,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要麼極度懦弱,要麼極度暴躁,家庭氛圍也冰冷無情。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溫和慈祥,情緒溫度,孩子就樂觀溫暖,有同理心,母親喜怒無常,孩子就會恐懼擔憂。
母親決定一個家的溫度,更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孩子的人性溫度。
在孩子成長這程中,最重要的腳色之一是老師。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你可以看到,作為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教學中,會呈現一種現象:一旦孩子厭惡老師,他就很難學習這門學科;相反,如果孩子對老師有好感,即使老師的教學程度不高,學生也可能會學好這門學科。
每個班級都有學習好的孩子,也有成績差的孩子,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原因有很多,老師不能決定,但是老師可以通過本身對孩子的態度來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對待好成績的孩子,老師尊重他們,不優待他們;
對待成績中等的孩子,老師關心他們,不要忽視他們;
對待成績差的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老師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一個好老師,可能不會給孩子好結果,但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討厭學習。
這便是教學的魅力,老師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孕育發生如此美好的效果。
很多時候,大概老師不知道故事發生了,但希望的種子在孩子的心裡暗暗地種下了。
教學,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敦促另一朵,一個魂魄叫醒另一小我。
對於這些你是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