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隨風而逝1544
-
22 # 大河漢子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難處理的一種關係。在八,九十年代,相關部門曾經做過調查,85%的婆媳關係不和,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
婆媳關係不和的根源在哪兒?我認為雙方都有責任,但似乎婆婆的責任更大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兒媳原本是一個外人,因為你兒子才融入了這個家庭,她不可能欺主。當然不排除有後來居上的。
兒媳剛“進門”的時候,由於婆婆“欺生”,兒媳受盡委屈,一味兒地隱忍,埋下了報復的種子。這是婆媳關係不和的前奏,也是根源所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婆婆年齡大了。而兒媳站穩了腳跟,管住了自己的男人,有了話語權。想起婆婆當初的所作所為,就會產生報復心理,這是婆媳關係不和的高潮。因為人都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心理!如果兒子不能平衡這種關係,那婆媳關係就會一直僵持下去!
所以說你媽媽不孝順你奶奶你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我認為你要做的不是勸你媽去孝順,而是你自己去孝順。你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動你奶奶,去感染和影響你媽媽!就算不能改變你媽媽,你奶奶看到有你這樣孝順的一個孫女,她也會知足並心安理得的!
-
23 # 無問素心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或許你媽媽跟奶奶之間,以前發生過不可調解的矛盾,你不應該一開始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說你媽媽。
我相信你母親肯定也不是心腸狠毒之人,她這樣肯定有她的心結,你有沒有跟她深入交流過,嘗試開啟她的心結,讓她們和解?
而不是簡單地要求“媽媽孝順點”。
-
24 # 九九退休生活
人家說了一句話,婆媳關係很難得有好的,但不是絕對的啊,也有好的,那你就跟你媽媽說,你說你現在對奶奶不好,那我以後也會對你不好,你用打比方的話,就跟你媽媽說,跟他說道理
-
25 # 詩葉蓁蓁
看了這麼多答案感覺開了一場控訴奶奶大會。
奶奶真的那麼不堪會有你的爸爸會有你們嗎?
天下不是的奶奶也有不是的媽媽,不然孤兒院的孩子哪裡來的?
題主是一個公正的人,不因母親與自己的血緣更近一步而自動認為奶奶不對。家庭和睦需長幼有分。我們不講究愚忠愚孝,必定要題主有子為父糾的嚴明/公正/才能維繫齊家之道
常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媳關係無非是雞毛蒜皮的家務事,我們身處長輩之間更是無能為力。既然勸導不聽,那只有當母親對奶奶不好的時候暗中補償多給奶奶些溫暖吧。
-
26 # 一張有思想的錢
我的答案:首先肯定你是個好孩子,看到表象,也有所行動。但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要注意方法。
1、和媽媽談談,找出根源。
找個機會,和媽媽談談心,問問她的根源,讓她把情緒發洩出來,說出來,也許她有些苦,你並不知道,讓她揭開心結的;
2、對媽媽軟硬同施。
勸勸媽媽,畢竟媽媽年紀輕點,比老人更能想開一些事情的,哄哄老媽,讓她知道,你很在意,她和奶奶的關係,媽媽為了讓你安心,也會對奶奶好些的。當然有的時候,哄不行的話,那你就說話厲害些,讓媽媽聽進去。
3、跟奶奶談談。
搞清楚,到底奶奶對媽媽哪些不好,分析一下,誰的原因,如果是奶奶的原因。讓奶奶落下老面子,去跟你媽媽說聲對不起,有的時候,親人之間就是嘔一口氣,認過錯,一般人都會原諒的。
4、跟爸爸談談。
當然你爸爸很重要,他也要像上面說的方法去做,同時哄哄老婆,讓你媽媽心疼一下他的。
總之,讓媽媽揭開心結,對奶奶好些。 -
27 # 村姑的夢想
得了解奶奶和媽媽的矛盾原因,如果你有嫂子最好叫嫂子來調和,因為你媽會怕你嫂子步她後塵,怕她老了你嫂子也不孝順她,所以你嫂子是最佳的調和人選。
-
28 # 米兔老鄧V生活
婆媳關係有些時候真的很難處理,很多時候是各種小事情各種細節甚至於一個坎沒過去就記在心裡,當晚輩的人有些時候真的很為難,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對你好的奶奶,你當然希望她們都能好好的相處,我的建議是
找知道這事的長輩幫忙很多時候媽媽不一定聽到進去孩子說的話,總覺得你是我孩子,怎麼樣也就是我孩子,說話參考性不大,但是另一個長輩,比如你外婆、舅舅、你媽的閨蜜、你媽媽的長輩…這來說話就有份量多了,我親戚就有這樣的人,老是和公婆不合,可以用惡媳婦來形容,常常叉著腰指著婆家罵,結果一天她的舅舅來家裡說了一些話後,居然說動她了整個人完全改變,雖不算多孝順,但是至少整個人和善很多
你對奶奶好一點,妳不孝順那我來媽媽和奶奶關係不好,沒關係你對奶奶關係好一點,對奶奶勤快一點,多陪陪奶奶,並且讓你媽媽吃醋,等她開始覺得奇怪時,你說你不想孝順我來,但是…估計吧,你得等我未來的兒子孝順妳了,這時你媽肯定會細數她在你奶奶哪裡遇到什麼讓她痛恨的事,這時你就可以慢慢的化解了,並且好言的勸說,要知道一家人有什麼仇怨的事,奶奶也是辛苦養大爸爸,怎麼樣過去了就翻篇了,或者是好好的談談就算了,不然以後你娶一個媳婦回來也跟她對著來,她豈不也是覺得悲哀呢!
還是那句家和萬事興,婆媳問題確實難處理,你真的是好孩子,想要緩解他們的關係,慢慢來,只要有心會有和解的時候的
-
29 # 安海疆
中國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相處的關係。她們之間,很難用孝不孝順來概括。作為有孝心的你,也有責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改善兩位至親的人之間的關係。
首先、和爸爸等相關人員結盟。
從您的提問上, 可以看出來,她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媽媽和奶奶之間,曾經非常重要的人——你爸爸,他對你媽媽和奶奶之間的關係處理的很失敗。
這樣,兩個她們心中最重要的人加在一起,一定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其次、親情感動,融化冰雪。
你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來拉近她們之間的關係。
比如說相互之間送一點小禮物;創造一些相互相處的機會,比如請他們一起出去遊玩;讓他們一起分享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等等。
最後我想說婆媳關係之所以難以相處,大部分是源自於兩個家庭文化的差異,這需要你要有足夠的孝心、愛心、耐心、恆心。
加油!
-
30 # 心之蘭
婆媳關係一直是困擾中國家庭的一大頑疾,關係好不好也不在一方的原因,奶奶與媽媽多年的積怨,你想一下子勸過來,也不可能,你再勸你媽時,可以拿你自己的關係舉例,如果你已經成家,就拿你媽和你妻子的關係說事,有時只有將心比心,才能深有感受,不然,空口說白話式的勸說,沒什麼效果的。
-
31 # 頑皮公主愛讀書
婆媳關係是一個永遠不缺話題的問題,你媽和奶奶關係不好,你可以先問問你媽是什麼原因,不要著急下定論,很多事都是將心比心。
我同事的婆婆當知道她一胎懷的是女孩,就著急忙慌的讓她再生個兒子。
月子裡對同事冷暴力,本來產婦就容易抑鬱,可想而知她的痛苦,好不容易出了月子回孃家,婆婆和她吵架,還不讓同事老公去看她和孩子。
好在同事老公還算通情達理,對她很是照顧,同事想只要夫妻兩人感情好,那麼什麼都可以忍受,後來就要了老二,是個男孩,可是婆婆還是不待見。
老二三個月肺炎住院,老公請不開假,讓婆婆來醫院幫忙照顧,婆婆就不來,還專門讓小姑子的公婆回老家休息,自己跑去給小姑子帶孩子。
同事也沒說啥,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可是後來小姑子離婚,婆婆的一番操作,同事就不能接受了。
大概是看到自己女兒沒過好,婆婆就更不能看到同事好,老公吃飯給她夾塊肉,婆婆都要氣上一天不和他們說話。
小姑子買房,婆婆張嘴就問他們要錢,同事夫妻倆從買房到養倆孩子,完全靠著自己那點死工資,沒有什麼錢,婆婆就百般不願意,總覺得自己女兒苦命,小姑子給買個手機都要在同事面前說自己女兒吃了大虧。
現在又是各種鬧,想讓同事夫妻也離婚,因為自己女兒離婚了,同事老公卻對同事很好,這肯定不行,哪有我女兒過不好,你卻能過好呢?
同事老公已經決定不再讓同事和自己的家人往來,也準備送他媽回老家,各自安好!
你說這樣的人,這樣的婆婆,你將來還要你媽對她好,先問問你要怎麼做到?
真是你爸和你媽離婚了,首先影響的是誰?誰受傷害最大?
如果不理解你媽媽的痛苦,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要求她,會不會有些殘忍。
郭德綱說過,不瞭解情況就勸你要大度的人,一定要遠離。
你媽肯定不會遠離你,但是也別讓她太傷心。
-
32 # 八月的桂花正盛開
婆媳關係千古難題,兩個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女人因為一個男人必須要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思想不同,觀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日子久了,難免會生出嫌隙。
你不讓著我,我也不讓著你,就這麼倔強擰著,誰都有自個的理,又好像誰都不佔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一件看似無意的事情都有可能引發婆媳關係惡化。
有些老人也是自私自利的,活蹦亂跳時候心想誰怕誰呀,倚老賣老,對媳婦不好,認為媳婦兒是別人家裡來的,不能象對待自己女兒一樣好!哪裡會想到自己終有一天會老得動不了,需要兒子媳婦兒照顧的,不是所有的媳婦都不計前嫌的,後來就會有了惡媳婦和可憐的婆婆之說!
有些媳婦兒也是沒媳婦樣,俗話說得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去到老公家瞧不起公公和婆婆,嫌棄這個嫌棄那個,沒有半點孝心和包容心也是有的。久而久之,矛盾日積月累,最後水火不相容,兩敗俱傷!
總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凡事多點包容心,少點抱怨,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做好自己就行,不要鑽入死衚衕裡出不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才會活得幸福快樂!
題主的媽媽和奶奶的關係肯定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巴掌拍不響的,竟然無力去改變,也改變不了什麼的話,只能自己多操點心,多擔待點好好照顧她們倆吧!不留下遺憾就好!
-
33 # 冷暖自知的霞姐姐
你媽對你奶奶肯定是有心結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你應該好好跟你媽聊聊她的過去,比如你媽媽生完你坐月子時你奶奶有沒有在她最無助時幫她一把。有人說,月子之仇,不共戴天,這個仇,女人是能記一輩子的。亦或者是你媽年輕時其他需要你奶奶幫忙的時候,她是否也沒有盡微薄之力,婆媳本無養育恩情,更無血緣關係,如果你奶奶在你媽媽年輕時沒有把你媽當自己閨女對待,那你奶奶老了強行要求你媽媽去盡孝,肯定你媽媽內心是不情願的。想開啟心結,先了解你媽媽和奶奶的過往吧,看看能不能讓你媽媽放下過往往前看。當然如果你奶奶曾經真的有過錯,那就需要你開導奶奶服個軟道個歉,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
34 # 七翼雜談
為什麼要勸她孝順呢?
她年輕時候吃過的苦你知道嗎?
要孝順也是讓你爸去孝順,你媽媽面子上過得去就可以。
沒理由年輕的時候受欺負老了還要做小伏低,就為了別人評價一句“孝順”?
你還是替你媽媽想想吧。
-
35 # 默默沉香
你非要把兩個誓不兩立的女人撮合到一起,還要被欺負的女人孝順另一個,何其殘忍?
你問怎麼辦,勸你媽媽你奶奶向佛,激發她們的慈悲心。你做榜樣。
-
36 # 秋豔木子
這個問題很好辦,你直接孝順奶奶就可以了。至於你媽媽→_→她現在還不老她生活能自理。你就給他點顏色看看。表面上對待她不理不睬。告訴媽媽你對待٩(๑^o^๑)۶奶奶什麼樣子我就對待你什麼樣子。叫她自己看著辦…等著你媽媽需要你時候你在孝順媽媽。
-
37 # 花兒心坊心理諮詢
作為孫輩和兒女,這兩種角色的衝突,一定讓你感覺非常難受吧。一方面你愛自己的奶奶,希望她在晚年被善待;另一方面,你也愛自己的媽媽,雖然你不贊同媽媽的做法,但也無能為力。平心而論,無論站在哪一邊,對你而言,都是兩難的選擇。
一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難和痛苦。我們不瞭解,奶奶和媽媽曾經的過往,也不清楚他們關係交惡背後的種種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好自己的邊界,做自己能做的。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選擇做個好孫輩,好兒女,盡你所能為老人送去溫暖和關心。你對奶奶的態度、對父母的態度本身,就是你主張尊敬老人這一觀點最好的表達。
婆媳關係緊張,有很多成因。大家庭中各種關係發展不平衡,也會導致矛盾激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過度介入上一輩的恩怨,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相處,也許是明智的選擇。同時,也許你的父親,可以承擔起協調他媽媽和他妻子之間關係的責任,而不是你。
以上,供參考。
-
38 # 雙夕夕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奶奶對你好,你可以對你奶奶好。你媽媽的事,你可以開導,但不能勉強,因為你不知道也不能感同身受你媽媽吃過的苦。
我媽媽就是一直恨我奶奶,我曾經也勸過她要看開些,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奶奶畢竟年紀大了。但是我媽媽每次說起她坐月子的時候,說起她年輕剛嫁到給爸爸的時候,那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日子。
我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媽媽生我們每一個人,爸爸都在外地工作沒有回來。媽媽生完孩子,沒有坐月子,第二天就出門在河邊洗衣服,挑水做飯,生小的就揹著大的幹活。奶奶每天去打牌,從來不幫忙,好像是別人家的媳婦生孩子似的,與她無關。
很清楚地記得,我比二弟大五歲,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所有人都入睡了。媽媽把在熟睡中的我推醒,說:下床去找條毛巾來包著弟弟。當時我睡眼朦朧,聽到一個小孩在哭。以前是沒有用電燈,用的還是煤油燈,我沒辦法去點亮。於是就藉著從小視窗照進來的月光,摸著爬下床,以前爸媽結婚用的床是很高的木床,我個子不夠高,是踩著小凳子溜下去的,在竹藤椅上摸到一塊布就拿給了媽媽。
這個場景的記憶在我的腦海裡,是最早的一段記憶,至今依然清晰。
後來隔壁阿嬸聽到了小孩的哭聲,就來我家敲門。我摸了個小凳子搬過去,踩上去才把門開啟,以前是那種木門,裡面的門後是有條木棍竄著的。
阿嬸進來後點著了煤油燈,後來怎麼房間裡來了很多人,我不太記清了。
後來奶奶也來了,因為奶奶沒有跟我們住同一個屋子,阿嬸去把她叫來的。我記得奶奶過來,她是沒有進房間的,在房間門口探了個頭進來,問:生的是個兒子嗎?
有人叫奶奶去給媽媽煮雞蛋糖水吃,生完孩子都是要吃雞蛋糖水的。但是奶奶說家裡沒有雞蛋了,要等天亮才能去買,還好阿嬸說她家裡有就去給煮了。也有人幫忙去請接生婆來給弟弟剪臍帶了。
我看到剛生出來的弟弟有些害怕,血紅血紅的,床上也弄髒了,就哭著說不要弟弟睡。那時候有人建議奶奶帶我去她那裡睡,但是奶奶不大願意,最後也揹我去了她的屋子。
去奶奶的屋子有一段路,一進來的時候裡面是好黑的,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也看不到奶奶的臉。奶奶把我放在床上,藉著從窗子那邊灑進來的月光,她彎下腰指著床底下,對我說,床底下有老虎。小孩聽到有老虎是好害怕的,於是不肯睡奶奶的屋子了,要回媽媽那裡。
在奶奶把我送回到媽媽的屋子的時候,一來一回,天是快亮了,東邊的天空上已經裂開了些白逢,腦袋也特別精神了,就好像那一夜是沒睡過一樣。
媽媽現在常常腰痛,那是坐月子的時候累的,落下的病根。儘管是這樣,奶奶還是不喜歡我媽媽,一開始爸媽結婚的時候就不喜歡媽媽了。
奶奶總是對媽媽各種挑刺,在爸爸面前煽風點火,導致爸媽年輕時候常常吵架打架。他們一吵架,我們幾兄妹就哭成一團,到現在都還有心理陰影。
我至今都不知道奶奶為什麼不喜歡媽媽,也許她有她的原因和想法。她雖然對媽媽不好,奶奶還是很疼我的,她做的那些事都是在針對媽媽的。後來我也有跟奶奶生活過幾年,她對我還是很不錯的。跟奶奶在一起生活的那些時光,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快樂的日子。
我的媽媽是個勤勞的女人,就是脾氣大了一點。雖然奶奶在世的時候,媽媽沒有給過奶奶好臉色,但是在奶奶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還是會給予照顧,即便嘴裡會罵著也是會做的。
後來我為人妻為人母,也是別人家的兒媳婦,我就不再勸過媽媽不要記恨誰誰了,因為我沒有經歷過她的不易和吃過的苦。
被人捅了刀子,還要捂著傷口跟別人說沒關係嗎?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額頭能跑馬。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叫別人大度,更不要用偽善良去綁架別人的良心。
-
39 # 海洋品美食
首先分析一下,婆媳矛盾不是單方面原因,雙方都有責任。不能說年輕人做事沒有深淺,更不能說做婆婆的資格老就啥錯沒有。其實薑還是老的辣,更多家庭都是老人自身原因引起的,所以說不知道因果不能一概而論。
不說別家,就拿我家做個例子說說吧:我家裡有姊妹四人,一個姐弟兄三,我排弟兄老二,姊妹老三。大姐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兒,從小就是媽的家庭好助手,也很疼愛大哥和我。可好景不長,17歲那年大姐得了一場怪病去世了,醫院最終都沒檢查出病因,算命先生說大姐是童女命,命該如此。我媽悲痛欲絕,天天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後來外婆說既然想女兒就再要一個女兒,結果我的三弟出生了。巧合的是我弟和我姐一天生日,長得還挺像我姐。於是我媽就認為是我姐又投胎回來了,所以無論我弟做事對錯都由著他,嬌生慣養起來了。
我老婆是我大學同學,家是農村的。我媽從小出生在城市,看不慣農村人,對我老婆總是有成見,同樣的事情,在我三弟妹那裡就對,到我老婆身上就是錯。所以我老婆沒少受委屈,但她一直忍著不吭聲。
三弟結婚前幾天,我媽對我兩口說,女方要求要輛車,可她手裡沒那麼多錢。說我們家那輛車平常很少開,讓老三先用用,把媳婦弄到手再說。看著我媽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我老婆心軟了,成全了我媽。可婚後弟妹死活不同意將車還我們,直言是三弟說的哥嫂送給他們的。我媽也跟著變了口,說是親耳聽到的。氣的我老婆大病了一場,從此婆媳之間再無往來。
今年因為疫情,我媽得病住院,我老婆是護士長,都是我老婆跑前跑後把我媽照顧的無微不至。我媽又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我老婆好處,我老婆很平靜的說了兩句話:工作上,您是我的病人,無微不至的服務是我的職責;生活上,您是我老公的媽,看著他的面我也要這樣去做,我也相信他也會這樣對待我的父母。
婆媳關係一旦僵化,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和解得了的,因為日子太長積怨太深。一旦和解不了,這做兒子做孫子的就要多費心周折,多跑跑腿替自己老婆或者母親來盡這份孝心吧!畢竟兒媳婦不是婆婆生的,人家盡孝心也是看的自己老公的面子。如果沒有這個男人的存在,人家也進不了這家的門!
-
40 # 岷岷12
怎麼辦?涼拌唄!你自己想想看,如果你媽讓你對你最討厭的人好一點,你是什麼感覺?真的會照著做嗎?就算你媽說的有道理?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別在那裡嫌棄你媽不孝順你奶了!
再說了,你奶是你爸的媽!從法律上說,照顧你奶贍養你奶是你爸的義務,不是你媽的義務!你媽的義務是你外婆外公,別弄錯了物件!
你媽照顧你奶是在替你爸分擔義務和責任!
所以,真正聰明孝順的孩子是勸你爸好好待你奶,或者你代替你爸好好照顧你奶。
而不是讓跟你奶矛盾重重的你媽對你奶好點!對你媽來說,是在難為她,所以你也是個不孝子!
你知道你媽為什麼會對你奶不好?哪個媳婦進門的時候不是想跟婆婆好好相處?一個人孤零零的進去一個陌生的家庭,敢主動挑事,不對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好?
通常這個時候,都是你奶,也就是你媽的婆婆佔絕對優勢!你奶如果以前被她自己婆婆搓磨過,心懷怨恨的話,說不定也在你媽身上找補做婆婆的威嚴,你老媽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就算你奶沒有特意為難你媽,但是畢竟你媽是個陌生人進門,生活習慣可能完全不同,你奶肯定會成天挑剔抱怨,讓你媽的日子過得憋屈難受!
甚至還有可能就是因為生你的時候,你奶沒有好好地照顧月子中的產婦,讓你媽記恨到現在!
所以,你是最沒資格說你媽的人。
聰明的話,還是勸你爸履行起他作為兒子的義務,好好照顧對待你奶!或者你自己親身詮釋孝順孩子的做法,好好照顧對待你奶。
回覆列表
我媽媽和我奶奶關係也不好,但是我是站在奶奶的立場上,像我這種情況肯定少有。
我媽在我5歲那年回外婆家探親,一去不復返,父親帶上我去找她,結果是門都沒讓我們進,我們大晚上又從千里之外往家趕。
回來後奶奶開始照顧我,雖然她有好多孫子,也有孫女,但是最疼我,幹什麼都要帶著我,有父親和奶奶的日子,是人生最快樂的日子。
十幾歲的時候,我媽託人傳話想回歸家庭,奶奶拉著我說,還是有孃的孩子好,就這樣她回來了,回來後就天天和父親生氣,嫌棄他掙錢少,嫌他疼我不成樣子,就這樣不到半年父親在外出工作的路上,遭遇不測,我媽順理成章的又再婚,從那之後,奶奶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會為了母親不讓我上學,去和她理論。偷偷把自己那份肉留下來等我放學去吃。放學的時候,不管什麼時候,都能看到她在門口等我的身影,後來她老年痴呆,誰都記不得,也不認識我,但是唯獨還記得我的名字。
每次她和我媽有矛盾,我都會站在奶奶立場,我媽說哪有你這樣的丫頭,不疼自己孃的?我說誰養了我,我疼誰。
每當我媽催促我輟學打工的時候,都是奶奶力挺我上學,說女孩子上學以後才有出路。
可惜在我還有一年畢業的時候,奶奶永遠的離開了我,大學時候半工半讀的自己也無暇照顧她,每每想到這些,總覺得虧欠,清明節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孫女,卻未能去墓前焚一炷香,送一些紙錢,過年回家更多的是為了奠念已故的故人。
身邊有些不瞭解的人,總是問我,覺得你心腸硬,不管你發生什麼事,沒見你頹廢或者傷心,像是不是發生在你自己身上,冷不著看你都過來了。我笑而不語,年少的自己已經經歷過生離死別,還有什麼比這過不去的,有些愛能溫暖你一輩子,帶著這些溫暖,現在的我會好好愛自己,愛我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