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1988古墨輕磨滿幾香
-
42 # 檸檬街的小孩
我們錯過了青梅竹馬,也避開了情竇初開!
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她,是否現在會過得好一些?
未曾真正擁有過你一秒,心裡卻失去你千萬次,未曾擁有,談何失去。
大概是我太主動,讓你覺得我的感情很廉價,可你並不知道,我本不是一個主動的人,我不是對誰都這樣!
我過自己的人生,順便等一等你,你來,那我和你在一起,你不來,我這樣也可以!
喜則留,厭則走,多說一句都是求!!
雖然這是個情緒氾濫的年代,可我們都是缺愛的孩子!!
一生不喜歡與人搶,該得到的也不會讓!
給自己留後路,就等於勸自己不要全力以赴!
縱使我臭名昭著,又何曾傷你半分?縱使我窮困潦倒,又何曾吝嗇你半分?
報應,就是圖一段捷徑,踩了別人墳頭,然後就崴了腳!!
別人用過的一次性杯子你嫌棄,別人用過的人,你卻愛的不行,最可笑的是別人還看不上你!!!
-
43 # 塵世白蓮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初次讀到這句詩,是在高一那年。那時,流行用硬麵抄抄寫自己喜歡的詩句、文章、也可以用來做筆記。
學校有好幾個小文具店,我在其中的一個小店買了一個硬麵抄,它的封面是黃色的,上面有潺潺流淌的河水,還有一座大山,當時就特別喜歡封面那種豪邁的感覺,在封面上有這兩句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當時甚至不知道它是李白的《將進酒》中的句子,只是每天看著它,將它在心裡讀一遍,也意識不到時光的流逝是多麼之快,但從那時開始,就特別喜歡這句詩。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時,腦海中第一閃現的就是這首詩,卻是真地有落淚之感,因為在時光的流逝裡,我再也不能見到我白髮早生的父親。
從前沒有自己的房子時,父母來這座城市時,一直住的賓館。後來新房搬家的那天,父親來了,那天,他穿著我在網上買的鞋子,他坐在沙發上說那雙鞋子特別暖和,那雙鞋子我才買了幾十元。
父母他們離開這座城市時,我清晰地記得,父親提著行李走在路邊,他的背影高大而結實。那是我的父親第四次來這座城市,也是最後一次來這座城市。
去年,在父親病情轉移後,我再三懇求父親,讓他來這座城市住一陣子,我怕他再也沒有機會來了,然而我的父親終究沒有過來,他和母親說,他生病了,住在這裡不好。
父親走後,我忽然懂得,對於當時已經生病的父親來說,外面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而我,根本沒有理解父親當時的心情,我希望他來看看,然而,對於父親來說,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儘快恢復,減輕身體的痛嗎?
天下父母,可能為子女傾盡所有,然而,做子女的,能夠回報給父母的,相對於他們付出的汗水來來說,真的可能只是那麼幾滴水。
我再也沒有機會報答自己的父親,再也沒有報答那個給了我一切,送我上學的父親,沒有他,何來今天的我,所以“行孝要趁早”,從來不應是一句空話,而應該趁著父母在,多打一個電話,多關心一下他們的三餐,能夠看到他們笑臉的時候就多陪陪他們。
而我,從此,只能夠依靠回憶去想念我的父親,我也想,在這樣的文字裡,我的父親,他就會一直活著!
-
44 # 雲詩雷情
宋代 ·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因為作者時至中年,那種共擔憂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彌篤,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他不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於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話說得極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極大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格外感人。接著,“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無奈的,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了一層。
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而此詞寫得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作者索於心,託於夢的確實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常懷念的故鄉,在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恆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妙絕千古。“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於此。別後種種從何說起,只有任憑淚水傾落。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存在。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也令人感到無限淒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而柔腸寸斷。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在這裡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東坡此詞最後這三句,意深,痛巨,餘音嫋嫋,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悽清幽獨,黯然魂銷。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創作背景是: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二八(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今年也是我老婆過世十年。所以每次看到這首詞,不禁落淚。喉嚨梗梗痛。
我跟她2000年驚人介紹認識的。2005年元月結婚,六月份,查出腎病。做了右腎切除,左腎穿刺,膀胱再造(用大腸做膀胱)手術成功,但常年藥不斷,還隔三差五去醫院。2010年元月,回老家過年,除夕前夕她身體又不好了。我說去醫院,她決絕不同意,說大過年的,不去醫院,等過年後去醫院。每天我都要她跟我去醫院,她就是不肯,我說叫村裡醫生來家裡,他也不願意。正月初九,叫來村醫。村醫說不行了,得去醫院。去了醫院,已經晚了。正月2010年正月初十,離我而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45 # 熱藏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以上是白居易《琵琶行》裡面的一段,讀中學的時候是必學必背的一首詩。
白居易與友人在船中喝酒聊天,忽然聽到有女子在彈琵琶,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她一身才華,年輕的時候因為高超的彈奏技巧,曾經風光無限。後來年紀大了,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一去不復返。只剩她一人在江口守著空空的船隻,不見丈夫歸來。
白居易想到自己被貶的遭遇,又為琵琶女的身世和經歷感到悲傷和同情,同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真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46 # 愛讀書的小杰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行文句句,情真意切,國愁家恨以及被幽禁的淒寒苦悶之意,句句躍然紙上。
-
47 # 故鄉的雲鴻雁北歸還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伊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天生麗資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
-
48 # 浮邱一鶴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進來一看,很多師友都回答的是這首詞,再嚼別人吃過的饃饃確實沒有味道,中國歷史上寫悲傷詩詞的多的是,我就回答一首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風華正茂時離開家園, 兩鬢蒼蒼時孤獨一人回到了家鄉。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往昔的風光不再,彈指間人生將走向灰飛煙滅。家鄉還是那個家鄉,可是老家的人已經是一代新人換舊人了。這一切怎能不讓人淒涼傷懷,潸然淚下。無限感慨,在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自然的抒發出來,每每讀到這首詩,我的心跟他一樣沉重,眼角不由自主的溼潤了。
-
49 # 沈飛198788501
古人感人至深的詩句是很多的。都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凝結於筆端,寫成動人詩句。
最感動人的,當屬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把母親對於即將遠行的遊子的殷殷關切,表達得如此準確,生動。這是母子之情。
杜甫的“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表達的是朋友之情,筆力深厚,同樣感人至深。
元稹表達夫妻間真摯愛情的那句“貧賤夫妻百事哀”,每讀之,必能直觸內心,感慨不已。
唐詩重情,宋詩明理。所以,感人的詩歌詩句,還得到唐詩中去找。
-
50 # 翰墨寒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51 # 福祿壽喜86899
屈原的《懷沙》
一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不被人理解,眼看著祖國面臨滅頂之災而救國無望,悲憤之情無出其右。最終絕望的詩人投江自盡,成千古絕唱。
-
52 # 冷先生講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誰可想到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豪放派代表人之一的蘇軾,竟寫出如此淒涼哀婉的詞來。印象中的他可是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幅戰場殺敵,雄赳赳,豪邁英雄在西北荒漠與敵人大戰的場面。
見慣了蘇軾的豪放的一面,沒想到蘇軾也有如此深情的一面。
此詩是蘇軾悼念十年亡妻王弗的一首悼亡詩。
你在天堂已經十年了,不知道你過得還好嗎?我總是盡力不再去想你,可我實在是太想你了。
你埋葬的地方遠在千里,我心裡有著太多的苦卻無法言說。這十年間,黨政爭鬥,我被貶到杭州任通判,後又到密州,事務繁忙,而又生活困苦。
如果我們再次相見,應該你也認不出我了,我已經不再是高堂之上,風光滿面的蘇軾。只是個滿臉的灰塵,兩鬢髮白的老頭子。
晚上做夢隱約又回到了故鄉,只見你在境前梳妝打扮。我們看著對方,什麼話也說出來。只是眼淚嘩啦啦的像泉水一樣噴湧出來。
只有那明月照耀著的,全是短短小松樹的墳山,是我年年日夜思念的地方。
-
53 # 文旅心通
才高引禍害,無情帝王家
政治鬥爭的無限黑暗。
曹丕政治鬥爭勝利後,不斷打壓曹植,還封曹植的封地,處處為難他,害殺掉曹植的鐵桿支持者丁儀等很多同僚,讓人對政治鬥爭恐懼,毛骨悚然。
骨肉相殘的無限悲哀。正是由於曹植沒有爭奪到帝王位,及是曹植才高八斗,也不能影響骨肉相慘的悲慘結局。曹丕也不估計兄弟之情,妒忌曹植的才華和政治抱負,另一方面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先除掉弟弟,已絕後患,顯得親情在皇權面前無能無力。例如歷史上的蘭齊兒為了穩住噶爾丹,只好犧牲個人的幸福,康熙父親也忍心的做的出,他為了大清江山也很無奈。王昭君為了大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委曲求全,家給了噶爾丹可汗,犧牲了個人的婚姻,換取漢朝的暫時穩定和安寧。所以個人幸福和榮辱在國家利益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個人也那麼無奈。
我覺的這首詩給人一種極度哀傷的感覺,世界上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君臣之禮、骨肉之情在皇權國家利益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讓人陷入無限的悲哀之中,給人無限的哀痛和思考。
-
54 # 93616865232l
哪一句古詩詞會讓你一想起來就掉眼淚?《十五從軍歸》,古詩描寫一個老兵15歲當兵,80歲才回家,看到家裡房屋倒塌,庭院雜草叢生,各種鳥雀從草叢中飛出,附近的人都不認識他。揭露了戰爭的殘酷,人民生活的困苦,讀著讀著都會流淚。我現在在外地旅遊,無法將原詩抄錄下來,但中文系的人應該都讀過這首詩。
-
55 # 梔子花的離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詩詞出自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為詩人,他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但作為南唐後主卻又是如此的悲劇。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農曆7月初七,他的生日那天,想起了當年南唐的奢華生活,那時候文武百官替他慶生,好不熱鬧,而今去冷冷清清的拘禁之所,只有幾個宮娥相伴。巨大的現實反差讓他痛苦難當,寫下了這首詞。
宋太宗聽到此詞後,大怒,命人賜毒酒給他,讓他了卻了卿卿性命,享年41歲。
這首詞也成為了李煜的絕命詞。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一個絕望的人最後的吶喊,也是千古之絕唱,這句詩顯示了愁恨悲傷猶如春水悠長深遠,猶如東流向海的河流洶湧翻騰、綿綿不絕,此恨綿綿無絕期。
(圖片來自於網路,有糾立刪)
-
56 # 雪影晗陽
初中時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一句,之所以每次讀來都感到一絲悲慼更多在於前幾句詩的鋪墊。
公元760年春天,恰逢當時安史之亂風起雲湧,天下間多的是無處可棲的窮人,無家可歸的遊人。杜甫告別親友,來到了成都浣花溪邊建了一座小小的茅草屋。屋子雖小,卻足夠自己生活。然而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將茅草屋吹破,緊接著一場大雨接踵而至,自己唯一的棲身之所也被無情的風雨所摧毀。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八月的狂風怒號下,屋頂的茅草被一層層地捲起,拋擲江邊。一個衣衫單薄,身形瘦削,拄著柺杖的老人費勁口舌地喝著,目睹著南村的一群孩童在自己眼前明目張膽做“賊”搶東西,將他茅草抱去竹林中,而如今年老無力的他能做的僅是眼巴巴地看著,獨自憤懣,卻無可奈何。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回到屋內,想尋求一絲溫暖,卻發現自己使用多年的床被已經冰冷得像一個鐵板,床被裡頭也被家中孩童蹬踏破裂。恰逢大雨傾盆而下,雨腳密密麻麻落個不停,然而屋內茅草已經所剩無幾,整個屋內沒有一處地方是乾的。
長夜漫漫,側臥床榻,屋漏床溼,詩人的淚水和著雨水,不為了自己的艱苦處境,而是想到天底下還有多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艱苦求生的窮人,這種熾熱真誠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寬闊胸襟,我只能折服。
-
57 # 軒轅田居
沒有古詩詞讓我掉眼淚,只有我爸為我爺爺寫的悼詞,有一副輓聯
悽風苦雨百年愁,流水夕陽千古恨
二十多年了,每每想起來,傷感就湧上心頭
-
58 # wuyueamy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時間如白馬過隙,英雄老矣,美人遲暮,回首昔日光陰,盛年境況,徒留嘆息!
-
59 # 青衣趣談
能戳中淚點的詩 多少都有點感同身受 像: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眷眷往昔時,憶此人斷腸。
-
60 # 人生百味慢慢體會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納蘭性德
人的一生有多少遺憾,多少事可以重來?多少人可以重新再來過?等到事後才後悔,留下一生的遺憾。人心異變,然後失望,絕望。
回覆列表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天涯何處無芳草說起來輕巧,而放棄的過程是十分痛苦的。引人忍不住腦補,天涯何處無芳草,思戀之人已經放棄了心中的她,但是路過園子,聽到她在裡面的笑聲,還是勾起了往日的心痛,然而心痛卻挪不動步,硬是站在牆根聽她的笑聲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