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鼓瑟催笙

    這個確實是歷史上罕見的存在。充分說明了人才扎堆,中國地大物博,不缺有才之人,還有一個就是時勢造英雄。歷史上草根創業打下江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朱元璋的鳳陽團隊也有很多優秀人才,如徐達、湯和、常遇春、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劉邦的成功離不開沛縣這幾個優質人才,下面我們具體羅列幾個。

    1、蕭何,大漢第一任丞相,漢初三傑之一。之前在沛縣縣政府裡當官,相當於今天的人事局局長,比較有抱負,但不滿足於安逸的生活。劉邦當上亭長後,劉邦和蕭何接觸的機會慢慢多了起來,兩人聊的很投機,蕭何很欣賞劉邦,後來劉邦芒碭山起義之後,他就跟著劉邦打天下,一路打到大漢建立。蕭何作為劉邦的大管家,對劉邦的成功做出來巨大貢獻,劉邦打仗在外,糧草、兵源等棘手問題都是蕭何一手解決,出色的大管家讓劉邦不用為後方操心。

    2、曹參,大漢第二位丞相,蕭規曹隨成語的創造者。曹參之前也在沛縣縣政府裡做官,和蕭何是同事,曹參相當於今天的監獄長之類的職位,後來劉邦芒碭山起義後,他和蕭何以前投奔劉邦,曹參是劉邦部下最能打的將領,為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3、樊噲,劉邦的連襟,很能打。樊噲之前是賣狗肉的,後來跟著劉邦南征北戰,體現出了他傑出的作戰和指揮能力,如果不是劉邦打天下,他可能一輩子都在賣狗肉了,所以從樊噲身上我們可以得知人的潛能要激發才能出來。

    4、周勃,漢朝第一任太尉,位居三公。周勃之前是在農村吹嗩吶的,結果後來跟著劉邦混,一路到了中央權利的核心管理層。周勃一家對劉邦的漢朝是有恩的,劉邦死後,周勃帶頭倒呂,讓政權迴歸劉氏,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帶頭平定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

    其實劉邦沛縣的人才中不止這幾個,還有盧綰、灌嬰、夏侯嬰等,所以創業團隊需要有默契才能成功,劉邦和這些人就是因為有默契,有共同目標,最後才能成功。

  • 22 # 子衿書法

    這充分證明了一個理論:“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劉邦與項羽爭霸的三年裡,被項羽打得狼狽不堪,抱頭鼠竄,老婆老丈人都成了項羽的俘虜。這些日子蕭何、曹參、樊噲等劉邦的老鄉呢?是不是沒有參加劉邦戰隊?他們一直都在幫劉老三,包括張良、韓信都在。說是楚漢爭霸,那真是抬舉了劉老三和他的沛縣老鄉。靠偷襲得手的暗渡陳倉,取得了初期的勝利,屁股還沒有來得及坐下,五十六萬大軍被霸王三萬精兵殺得落花流水死傷過半,潰不成軍。

    在後來的戰爭中就沒有贏過。在垓下的最後一戰,仍然是在雙方談好撤兵休戰的情況下,偷襲成功。

    項羽不堪於敗在無賴的手下,自刎烏江。

    當取得勝利後的劉邦和他的老鄉們怎麼就厲害起來了?他們仍然是原來的他們,厲害的,是歷史給他們演出提供的舞臺。在這個舞臺,只要登臺出演的人物,那個都是厲害的角色。登不了臺,再狠的角色也是無名之輩。

  • 23 # 歷史時間軸

    大家聽過一句話嗎?給你三個月,你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美國總統。

    20年前,馬雲從北京回杭州,他說我不成功,也會有人成功,因為方向是對的。

    也就是說平臺和方向決定一切!

    在陳勝吳廣起義三個月後,劉邦就帶領沛縣的子弟起兵了,像劉邦這樣的草根起兵的,以陳縣周圍,還有武臣、秦嘉、葛嬰等,他們或追隨陳勝吳廣,或自立旗幟,因為個人能力不足,後來都失敗了,如果最後勝出的是他們,我們熟悉的就又是另外一串名字了。

    劉邦能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他本人是決定因素,主要是劉邦性豁達、不拘小節,能團結人籠絡人,使他的隊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劉邦才像關漢卿說的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無論經歷多少失敗,也有底氣從頭再來。

    劉邦也好,蕭何、周勃、曹參等人也罷,都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因為劉邦整體戰略正確,所以失敗不過是損兵折將而已,兵沒了再徵募,將沒了再選拔,沒什麼大不了的!

    史書只是記住了蕭何、周勃等,還有很多默默無名的追隨者,他們都是漢初功臣的先行者和墊腳石,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死掉的未必是無能,活著的也未必多幸運,生逢亂世之際,生死榮辱有一定的概率,沒必要糾結為什麼是他不是他,就像劉邦項羽一樣,總有一方最後勝出。

  • 24 # 鄧眼看世界

    原因是沛縣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人家是泗水郡郡治所在啊,人家明明是一個副省級單位,彙集了一個省,還是一個人口大省河南的精華,才有這麼多人才。你把人家當成一個普通縣看,自然看起來奇怪了。

    你說的幾個人,只有曹參和樊噲是沛縣本地人,劉邦和蕭何都是豐縣人,並不都是沛縣人。如果把範圍擴大,漢初泗水郡出身還有周勃、夏侯嬰和周昌三人,而碭郡出身卻有呂氏家族、彭越、張耳、張敖、冠嬰、傅寬、柴武、蠱逢等多人,勢力比起泗水集團還要大,西漢開國幾場大亂,其實就是泗水集團和碭郡集團的爭鬥。

    除了這兩大集團外,還有酈食奇、酈商為首的陳留集團,靳歙為首的濟陽集團,王吸、薛歐為首的南陽集團,丁復、陳餘為首的邯鄲集團,張良、韓王信為首的潁川集團,英布為首的九江集團,韓信、剻徹為首的不知道什麼派系的集團,以及其他一些小集團。

    劉邦手下人才來自五湖四海,並不完全依賴泗水郡,更不會完全依賴一個沛縣。就算完全依賴沛縣也不怕,沛縣本來就是郡治,省會城市,人才多實在太正常。

  • 25 # mark陳2

    不出奇,當初唐和隋朝時六鎮也出了很多猛人。是有原因的,而不是說有機會就能創造人才。而是有人才遇上機會,這觀點比較接近歷史!

  • 26 # 吾十曹

    人生是一場旅途 有些人靠雙腳走 走著走著 就累了 有些人騎著自行車 摩托車 騎著騎著 就迷失方向 有些人自己開著車 再困 再累 也得盯著前面 深怕掉坑裡 而有些人 在大巴車上 吃好喝好睡好 就由司機帶到目的地 楚漢相爭 人才絕對不止蕭何 曹參 樊噲 人才需要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能 而這些人 跟著劉邦 打贏了 並活到了最後 成為了勝利者

  • 27 # 恨死然鵝活著

    正常!我們一個縣有多少人才,誰能搞得清?我們一個村,有那麼多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大佬,誰又能預先知道?將我們大多數縣的縣委書記或縣長派到外國,別說亞非拉,就是美國,做個總統、議長,照樣呱呱叫,劉邦起於沛縣,將自己身邊的人才挖掘出來使用,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 28 # 老劉雜談2017

    中國不缺人才只缺伯樂,獨裁者只喜歡奴才不喜歡人才,奴才好駕馭,人才有本事不好駕馭,不是亂世沒辦法了不會用的。

  • 29 # 風雨中的梅雲

    哈哈哈哈,為什麼?我告訴你,不是樊噲曹參夏侯嬰甚至是蕭何等人多麼優秀。而是他們那個群趕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上了。所以,時勢逼迫他們發展成了他們後來的樣子。而不是他們天生就是多麼的優秀。接下來咱們一個一個的說。先說樊噲。屠豬宰狗,這算優秀嗎?連當時的下九流都數不上。再看曹參,縣衙裡的獄卒小頭,充其量就是手下管著七八個獄卒而已。再看蕭何,刀筆吏,充其量就是個記錄員,連個賬房先生都算不上。而夏侯嬰只是個司機而已。再看劉邦,街上的小混混。充其量也就是個混黑社會的。這就是他們本來的面目。他們的改變全都是來源於劉邦的轉變。劉邦的轉變則來源於他的身份。因為他做了泗水亭長。雖然官職不大(幾乎沒品),但終究是洗白了劉邦的黑社會身份。這是劉邦第一次轉變。第二次,娶呂雉。要知道,呂雉是秦朝宰相呂不韋的後代。(很可能是呂不韋的孫女或曾孫女,因為秦始皇雖然逼死了呂不韋,但並沒有滅他的族,而呂雉也對別人說,她的祖上是呂不韋)坦白說,這件事情是呂雉的父親決定的。對於呂雉來說,她只有服從。也看見呂雉的父親有著某種呂不韋那種乾綱獨斷的遺傳。娶了呂雉,這無疑給人到中年的劉邦注入了一些他以前根本接觸不到的一些官場上最為精華的東西。比如。借屍還魂,比如造勢包裝。劉邦的第三次轉變就是芒碭山落草。因為這時候的呂雉給劉邦進行了包裝,比如斬白蛇。這很可能就是劉邦在醉酒後的一次的過激行為,我們俗稱是耍酒瘋,或者是藉著酒勁而行事了。總之,如果劉邦當時沒喝酒的話,會不會斬白蛇?要知道,屠豬宰狗的樊噲都不敢上前,他劉邦憑什麼那麼大的膽子?要知道,一個經常在女人堆裡混的人,而且是混的風生水起的人,從來都不是什麼不怕死的人。但看看呂雉,藉著劉邦殺白蛇,愣是一個蛤蟆被她攥出一泡尿。哦,白蛇是白帝之子,劉邦是赤帝之子。還有什麼老夫人哭白蛇等等等等。呂雉的做法無疑是逼迫劉邦造反。再還有什麼要找劉邦很容易,因為他所在的地方上空總是有一團紫色的祥雲在飄蕩。那你幹嘛不直接說劉邦是紫氣東來呢?說的簡單點,劉邦這個皇帝是被人一步一步逼上帝位的。而逼他的人有很多,第一是秦朝的制度。押運刑徒延誤期限,一律處死。更何況劉邦的刑徒不是延誤而是缺人數。這就更得死了。所以,劉邦才躲進山裡不敢出來。第二,逼迫他的人是呂雉以及她們呂家。因為她想做皇帝,但在當時,女子是不可能當皇帝的。所以,為了實現她的夙願,呂雉只能藉助於劉邦。說白了,哪怕是給自己樹立個影子,也叫傀儡。但很顯然,呂雉錯看了劉邦。以至於這個影子有自己的主見。並不受呂雉的控制。第三,逼迫他的人是項羽。對於項羽,大家應該很熟悉。項羽,人中龍鳳,世之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什麼霸王扛鼎,霸王別姬。項羽流傳的傳奇太多了。比劉邦多多了。儘管項羽是個悲情人物,在跟劉邦的較量中他失敗了,而且是身首異處,很慘烈的那種。但我們依然稱他為當之無愧的英雄。而項羽也擔得起英雄這個稱謂。因為從古到今,人們從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在這些人和時局的逼迫下,劉邦有家不能回,成天貓在深山老林裡。老婆想他了也得進山跟他團聚,搞得跟偷情般得,既刺激又浪漫。樂的劉邦樂此不彼。氣的呂雉說他不思進取。因為比劉邦還晚的陳勝吳廣起義的起義都已經如火如荼了,劉邦還是躲在大山裡,還是那十幾個人,七八條槍。跟剛開張沒什麼區別。在呂雉的訓斥下,劉邦立即行動,招兵買馬,但在這種時候,劉邦自己一窮二白,就算有心也是無力。這時候的呂公(呂雉的爹)動用關係(要知道,呂不韋在秦朝權傾朝野,門生故吏遍天下)就算故去多年,肯定有不少實力雄厚的人。所以,幾天時間,呂雉就給劉邦帶來了許多的糧食,許多的兵器。當然了,呂雉對劉邦說是某某某善人資助的。搞得劉邦雄心勃勃,一時間壯志凌雲。這些物資招收了幾百人。在樊噲和曹參的帶領下攻城略地。開始了征服天下的壯舉。要知道,當時的農民起義之所以會很快席捲全國。是因為秦朝的主力軍都在邊境。比如,北軍三十萬在守衛長城。開墾戎邊。南軍五十萬,在南越紮根。秦國境內的一般城池,守衛的兵力僅有幾十或幾百。這才導致陳勝吳廣的起義在短時間內席捲全國,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各地又出現了殺秦朝官吏的風氣。一時間,秦朝官吏倒了八輩子血黴了。不管好壞,只要你說秦朝官吏,那就是個死。我們說天下如此,劉邦的老家沛縣也不例外。沛縣的秦朝官吏也怕死,於是要蕭何去請劉邦來守城。藉以苟且偷生。令他沒想到的是,劉邦回來了,他也還是死。再看另一個起義的人項羽,他同樣是殺了會稽太守殷通而起義的。但項羽很快就在會稽招募了八千軍隊。而劉邦的軍隊還不足一千。就在劉邦攻打別處的時候,部下雍齒叛變,把劉邦的老窩送給了新成立的魏國。劉邦帶人打回來了,但他攻打多日,愣是沒有攻下沛縣。就算樊噲曹參再怎麼勇猛,也無濟於事。後來還是劉邦派人求助了項羽的叔叔項梁,項梁派來五千人。把雍齒給嚇跑了。再到後來,劉邦的戰績也是平平無奇。打下一座城池,就會丟了另一座已經打下的城池。因為他缺人呀,僅有不到一千的軍隊,打下城池後,沒有人守衛。這個時候,陳勝吳廣的起義已經失敗了。項梁跟呂臣(他殺了投靠秦朝的陳勝的車伕莊賈,因為陳勝也是被這個莊賈殺死的)合兵一處,勢力更加雄厚了。於是,劉邦也依附於項梁。這才算是穩定了。此時,章邯攻打趙國甚急。趙國求救。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救趙。宋義(此時項梁已經死了)帶領主力軍決戰秦軍,劉邦帶領偏師進行支援和策應。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初到安陽,當時叫殷墟。宋義不再前行。項羽無奈,殺宋義奪兵權,決議救趙。當時,項羽的軍隊有五萬人,在第一次決戰中,當陽侯英布領軍兩萬過漳水對秦軍展開攻擊,但除了英布以外,全軍覆沒。項羽大怒,於是破釜沉舟決戰章邯。以三萬大軍大敗章邯和王離。二十萬奴產子和三十萬北軍,被項羽殺得潰不成軍。鉅鹿大捷,楚懷王雄心勃勃,立即命令項羽劉邦兩路軍隊進攻咸陽。並且立誓,先入關中者為王。由於項羽的爺爺項燕死在秦軍手裡,再加上他的叔叔項梁也是死在秦軍手裡。所以項羽在攻秦的路上,犀利無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每攻一地必定對戰俘屠戮殆盡。這也讓已經成為戰俘的二十萬秦軍降卒騷動不安。於是,在新安縣的黃河邊上,項羽屠殺了這二十萬俘虜。當沿途的秦軍守衛接到這些訊息後,反而很鎮靜,因為他們就在項羽進入咸陽的必經之路上,不投降吧,是死路一條。投降吧?有二十萬俘虜的例子,所以,還是不敢想。既然怎麼做都是死。反而是抵抗還能有點活路。於是,在進關中的路上,項羽破一城殺一城。越打反抗越大。再看劉邦,投降了就行。這下可倒好。項羽殺得越多,劉邦這邊投降越多。項羽是挨個的殺,劉邦這邊是排著隊的投降。所以,劉邦進咸陽這一路上,幾乎是跑馬佔地。所以,劉邦比咸陽先到咸陽就不奇怪了。劉邦佔了咸陽,項羽內心肯定是萬分不爽了。再加上劉邦陳兵函谷關,擺明了是關中王跟項羽沒關係了。項羽大怒。立即對劉邦開打。劉邦知道自己不是項羽的對手。立即服軟裝慫。好不容易捱過了殺機重重的鴻門宴。接下來,項羽以聯軍司令部身份開始大封諸侯。劉邦本該做關中王,項羽說沒門。而且,劉邦留下子嬰為相。項羽偏要殺了子嬰。最後,項羽把劉邦封為漢王。這個封號頗有屈辱的意思。劉邦當時就不樂了,是呂雉摁下了劉邦。讓他先逃離魔掌再說。劉邦到了漢中後,心裡怎麼都不是味。在這個時候,項羽又因為幾句話而殺了張良的主子韓王,這下張良對項羽咬牙切齒。臨走時撬走了項羽的執戟郎韓信。在正式認可韓信後,劉邦便開始了報復項羽的行動。項羽想讓楚懷王改口,收回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旨意,楚懷王不改。項羽便殺了楚懷王。劉邦在得知訊息後,反其道而行之。他大張旗鼓的給楚懷王發喪。並昭告天下項羽的惡行。你不是不讓我做關中王嗎?那我也讓你的西楚霸王做不成。這時候的劉邦也只是報復項羽,畢竟兩個人在楚懷王面前磕頭結拜兄弟過。鴻溝條約後,劉邦反水了。坦白說,不是劉邦反水了,是呂雉帶著韓信張良反水了。所以,劉邦在當皇帝后,下旨後宮不得干政。這其中,樊噲曹參甚至是夏侯嬰能有多優質呢?論武,樊噲乾的過項羽手下的那一個將軍呢?龍且?還是鍾離眜還是季布?包括曹參和夏侯嬰。他們沒有一個是這幾個人的對手。我為什麼不說虞子期呢?是因為虞子期是虞姬的兄弟,他多少有些裙帶關係的嫌疑。但這並不是說虞子期就沒本事。還有,鍾離眜不僅僅是個將軍,他還是個發明家,農民幹活的工具,他也改進和發明了不少。大大的促進了當時和後世的農耕文明的發展。也正因為呂雉的大力支援和呂氏家族的鼎力幫助,劉邦才登上了帝位,雖然他說了,天下非劉不得稱王,後宮不可干政。但在劉邦死後。呂雉全都給他破了。同樣是皇帝,秦始皇怎麼說的,就算秦國滅亡,五十萬南軍都不能回朝救駕。因為他知道,五十萬南軍一旦回撤,今天的廣東雲南就不屬於秦朝了。再看看劉邦,天下非劉不得稱王。我只能感慨,同樣是皇帝,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 30 # 澳古說歷史

    提一句,蕭何不是沛縣人,而是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他只是在沛縣做官而已。

    當然,在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出身沛縣的功臣卻是佔了一大半,比例是相當高。據統計,西漢一百六十二位開國功臣,沛縣籍者佔三十三人,若以身份最高的前二十位而言,沛縣籍者達十人,佔了一半,包括曹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緤、孔聚、審食其、雍齒等。因沛縣人在西漢開國功臣中佔了多數,故此西漢功臣集團,在後世也被稱為“豐沛功臣集團”

    在這裡,很多人就不明白,為何一個小小的沛縣,其開國功臣的數量卻能佔西漢開國功臣總數的20%,難道沛縣真的是人傑地靈之地?

    這答案顯而易見,當然不是。

    沛縣能出那麼多的開國功臣,主要沾了是劉邦老鄉的光。自古白手起家的帝王,如朱元璋、努爾哈赤等,其在起兵造反之初,為了確保能夠牢牢掌控住己方勢力,他們身邊所重用的將領,往往都是親戚或老鄉,多數是不會出現其他人的,因為他們能夠信任的就只有親戚和老鄉。親戚不用說,血濃於水,都是自家人,如若自家人都不信,他還能信誰呢?而老鄉,古人最講究同鄉之情,不是兄弟,但甚是兄弟,是除親戚之外,最受他們信任的人。

    因此,試想一個從開國君主起兵時,就開始被重用,就開始追隨著他南征北戰。你說開國時,如若他還活著,他能不被大加賞賜嗎?能不成為開國功臣的一員嗎?

    正基於以上原因,在建國後,歷代所封賞的開國功臣中就很容易出現老鄉佔多數的情況,如朱元璋時期,因其就是淮西人,而起兵的地方也在淮西,故在最初,他所倚重的也基本上都是淮南人,如此,而後當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其封賞的開國功臣自然就多數是淮西人,如胡惟庸、藍玉、李善長等,故明朝的開國功臣集團,在後來也被稱為“淮西勳貴集團”;再如努爾哈赤,因他出身於建州女真,因此在起兵時,其所倚重的就是本族人,所以開國後,其開國功臣就多數都是其族人,如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等。

    而眾所周知,劉邦就是出身於沛縣,當時他起兵反秦時,也是在沛縣起兵,因此他在最初重用的也多數都是沛縣人,如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他們就皆是最早跟隨劉邦起兵的那一批人。

    如此,我們也就不難想象,為何漢代的開國功臣中,沛縣人佔了大多數?無他,因為他們資格夠老,此時就算他們在建國後,功績比不上其他地方出身的將領,但是就憑藉著最早跟隨劉邦,並活到現在的這件事,他們就足以有資格成為開國功臣之一

    簡單的說,沛縣出身的將領,他們成為開國功臣是註定的,誰叫他們是劉邦勢力的元老級的人物呢!從劉邦最弱小的時候就跟著劉邦,就替劉邦出生入死,幫助劉邦一步一步壯大,直至開國。你說就是這樣的人物,劉邦開國時,他們自然就是首要賞賜的一批人,畢竟他們是最忠誠於劉邦的一群人。

    總得說,西漢開國功臣沛縣人佔那麼多,不是因為他們有才,而是他們夠忠誠,是劉邦勢力的元老,他們是見證劉邦由弱到盛的見證人,也是參與者,所以就憑藉著這個資質,哪怕是他們再無才,劉邦也會封他們為侯

  • 31 # 子宜春來

    所謂時世造英雄。

    如果不是天下大亂,劉備、蕭何、曹參等人不過就是些小公務員,一生能不能升遷並不好說。

  • 32 # 深灘低堰

    華為任總有個名言,錢砸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同樣的道理前程砸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古時候人才是相對的,是零和博弈,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贏家通吃。秦末是農民起義,大家起點都一樣,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擁有一席之地。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劉邦擁有過人之處,在亂世如魚得水,順帶帶給他的兄弟一種文化,一種精神,難得的歷練機會,他們抓住了機遇鯉魚跳龍門。如果你看他們的經歷,並沒有面對強敵取而勝之的時候,都是跟著劉邦打打順風仗。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你能跟對人並真心輔佐,用心跟上腳步,你也能遇風化龍

  • 33 # 亙古懷念說史

    無論是蕭何,曹參和樊噲,還是徐達,湯和和常遇春,他們都有幸跟對了一個傑出的領袖和精神導師。

    因此,劉邦和朱元璋在剛開始打天下的時候,他們對人才的選拔範圍小的很多,只能依靠自己同鄉在距離自己比較近的地理範圍內的人才。

    那麼成為劉邦或者朱元璋的老鄉就一定能夠立功封侯嗎?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首先這一批能夠跟隨主公堅持到最後的人,一定會擁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才能,至少要有能力在亂世中保住自己的性命。

    綜上所述,跟對一個傑出優秀的領導遇上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良機,自身的才能過硬和能夠笑到最後還是蕭何,曹參和樊噲這些人能夠青史留名的主要原因。

  • 34 # 醉眼865

    此為一種有趣而普遍的社會現象。無論何事初舉總有“圈子內”諸士共同努力才能達成,而“圈子”又多由熟人構成,而地理距離又是製造熟人的重要條件。於是小小沛縣便有了這麼幾位人物的集聚。此一現象與今日所謂的同鄉會某某會館的成因相似,並無什麼特別。

  • 35 # 梵果001

    如果說小小沛縣出了不少人才,那麼小小的安徽鳳陽就是驚豔啦,民初大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廖永忠,馮勝,湯和,藍玉,鄧愈,當然還有朱元璋等,其實也就是時勢造英雄啊

  • 36 # 鳶飛九天2018

    作為中國的第一位王-嬴政,始皇帝橫掃六合八荒,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一統天下,嬴政自恃功高三皇,德蓋五帝,所以取三皇五帝各一個字,稱皇帝!自從有了皇帝這個稱謂,天下無數人為了爭奪皇帝寶座,流血殺戮,陰謀陽謀,不計其數,秦施暴政,二世而亡,天下群雄並起,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楚霸王項羽,為楚國復仇,也跟隨叔父項梁揭竿而起,最終他們並沒有贏得天下,都敗給了漢高祖劉邦!

  • 37 # 摩州湖龍蝦

    這麼說吧,首先是一個平臺,然後是一群群龍有首的人。時代造英雄,就連趕車的夏侯不也是封王了嗎?就一句話,跟對人,做對事,在多個堅持,順著時代潮流,就算是資質平庸也能成為風流人物!就拿劉邦團隊來講,劉邦,韓信,蕭何,張良,這幾人是真人才,其他的人就圍在這幾人身邊,好好跟誰,忠心耿耿,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多大才,才多了,反而不利於發展!不利於統一步調!

  • 38 # 持筆小鈴鐺

    大家好,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沛縣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優質人才,其實跟他的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人才的聚集才會出現優質的人才,所以說沛縣的背景和地理位置成為了決定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歷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各國為求發展各種學術,法家,儒家道家,都得到了噴井似的發展,出現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繁榮盛世,在秦國統一六國以後,天下士子,以及各國的皇親國戚都逃難隱居到小小的沛縣,所以導致沛縣匯聚了大量的人才資源。這才是人才的基礎。

    沛縣的地理的地理位置是齊、楚、魏的交界處,也就是一個三不管的地帶,在和平年代這種地方就是毒瘤,但是到了戰亂年代,這種地方就成了避難的好地方,有皇親國戚,滅國後不斷受到政府的打壓,於是就搬到這裡來了,還有一些避免戰亂,喜歡清靜的隱士,隱居到這裡。例如劉邦家族是從秦國搬到魏國的,周勃也是後來移居到沛縣的。所以沛縣作為人員混雜的地區,但是大部分的帝中國人才都彙集到這裡。

    其實這些人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跟隨劉邦造反,自己本身有理論基礎,在不斷的戰鬥中學習,和提升,其實包括劉邦在內都是一點點的從最低層拼搏上來的,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覺得他們就是優質的人才,項羽的手下也是有很多人才的,三千江東子弟,這些都是從一點點歷練出來的。

  • 39 # 繼往開來huangniu

    為什麼小小沛縣竟有蕭何、曹參、樊噲這麼多優質人才?

    <1>

    蕭何、曹參、樊噲三人,都是西漢第一位皇帝劉邦的同鄉。從青年時代起,他們就跟隨劉邦造反起義。幾十年中,南征北戰,歷盡艱險。最後推倒秦庭,削平群雄,擁立劉邦當了皇帝。這三人也被封侯拜相,成了“漢初十八侯”的成員。歷史上傳留的“約法三章”、“蕭規曹隨”、”鴻門舞劍”等,便是他們的主要功蹟。依靠這些功績,不僅幇助劉邦奠定了漢家江山,而且被千秋百代的後人永遠銘記。

    現在說他們都是“人才”,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更確切地說,他們都是名垂青史的“歷史名人”。

    <2>

    小小沛縣為什麼能夠出現這麼多人才?並不是沛縣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世界上凡是有人類生存的地方,只要具有大體相當的經濟、文化背景,生活在這裡的人群,他們的大腦智慧,大體也是相差不多的。人的聰明與否,並無地域之間的太大差別。

    “人才”也好,“名人”也好,所以會成為“人才”和“名人”,除了自身的素質而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具備兩個重要的外部條件。

    這兩個外部條件:一是機遇,二是伯樂。

    有了機遇,才會有鍛鍊和展示才能的平臺;

    有了伯樂,才會有發現和提拔人才的機會。

    <3>

    蕭何、曹參、樊噲三人所以成名,他們本人自有其過人之處;然而起決定作用的,是因為有了劉邦,能夠帶領他們造反,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好機會。特別幸運的是,劉邦後來又當上了皇帝,所以他們三人以及跟隨一起造反的其他人,才有可能成為名人。

    有一句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話的意思,也包括了上面說的這種情形。秦漢以來,明初人才出淮南,清初文武出東北。近現代史中,湖南湖北出將帥,科技人才在江浙。歷朝歷代,大多如此。

    <4>

    唐代大文豪韓愈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馬說》。裡面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意思是說:外部條件比內在條件更為重要。

    與韓愈差不多同時代的詩人賈島,在他的《題詩後》中,說得更為直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賈島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別人的欣賞和重視,即使有再好的才能,也只能隱居山林,終生埋沒。

    究竟是實際才能重要?還是千里馬重要?千百年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 4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沛縣是今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在秦朝時,沛縣屬於秦36郡之一的泗水郡下轄縣,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當過沛縣泗水亭長,劉邦稱帝后,分封功臣,一共有143人被封侯,其中沛縣(秦末的沛縣,非今天的沛縣)籍貫的功臣就有23人。

    這23人分別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周成、王吸、薛歐、周緤、召歐、莊不識、陳遬、朱濞、劉濞、劉喜、劉信、劉廣、劉澤、毛釋之。

    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秘書),是後來的漢初三傑之一,與韓信、張良齊名,被劉邦稱為第一功臣,是西漢的第一任丞相;曹參是沛縣獄掾(相當於典獄長),是西漢功臣中軍功最多的人,他的食邑超過了蕭何,排名第一。

    劉邦

    周勃是沛縣的底層手藝人,以編蠶箔和吹簫為生,跟著劉邦起義後,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官至太尉與丞相,被劉邦稱為“安定劉氏江山的人”;樊噲是沛縣的一名屠戶,以殺狗為生,他還是劉邦的連襟,後來樊噲成為西漢的大將軍與丞相。

    夏侯嬰是沛縣官府中的司機,幫人駕馭馬車,因為對劉邦忠心和駕車技術高超,數次救了劉邦的性命,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封為汝陰侯,官至九卿之一的太僕;王陵是沛縣的豪族,起初還看不起劉邦,項羽逼死其母后,王陵徹底投靠劉邦,西漢立國後,王陵被劉邦封為安國侯,呂后時期官至右丞相。

    周昌是沛縣的小吏,其兄周苛為了救劉邦而被項羽所殺,周昌以正直敢言聞名,西i漢建立後,周昌被封為汾陰侯,擔任過御史大夫,還做過趙國的丞相,力阻呂后殺趙王劉如意。

    雍齒是沛縣的豪族,也是看不起劉邦,與王陵關係較好,起初雍齒因為同鄉關係與劉邦一起並肩作戰,後來又背叛劉邦投靠了魏國,在楚漢戰爭中,雍齒再次投靠劉邦,劉邦不計前嫌,聽從張良的建議,封自己最怨恨的雍齒為什邡侯。

    蕭何

    漢初以軍功封侯,其中沛縣籍貫的功臣已經佔到16%,這個比例已經是非常高了,劉邦本來也是沛縣人,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小小的沛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1、站在風口上

    當陳勝、吳廣率領900名戍卒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實際上是點燃了反秦起義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然後整個天下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在當時,只要拉起一支反秦力量,就是政治正確,秦朝已經不得人心了。

    在當時反秦就是風口,就是天下時勢,想要在未來的天下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扯起反秦大旗,所以劉邦也開始從芒碭山出來參與反秦起義,這是趕上了好時機,這是劉邦成功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只要劉邦成功了,跟隨他的那批人就有成功的機會。

    曹參

    但並不是只要反秦就能成功,無數的反秦起義軍起來了,又無數次被秦軍鎮壓下去,真正能夠活下來的,其實是鳳毛麟角,陳勝、吳廣第一個起來反秦,結果為他人做了嫁衣,項梁扶立楚懷王反秦崛起後,又被章邯打敗,直到項羽在鉅鹿打敗秦軍,劉邦率軍攻入關中,秦朝才真正滅亡。

    2、鄉土觀念的影響

    古代的鄉土觀念相當重要,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管做啥事都會帶動同鄉一起參與,比如反秦,或者創業,項梁起兵也是如此,項氏家族本就是楚國貴族,楚國滅亡後,項梁及其族人流落各地,項梁一起兵後,就召集其族人一起參與。

    參與項梁反秦起義的項氏族人有:項梁的侄子項羽、項梁弟弟項伯、項羽的堂弟項莊、項羽的族侄項他,這是項氏集團的核心力量,除此之外,項羽封地魯地的百姓都是支援項羽的,項羽在垓下戰敗被殺後,魯地百姓也不願意投降,直到看到項羽首級後才投降,這說明魯地百姓是忠於項羽的,反過來也證明項羽對待魯地百姓是不錯的。

    周勃

    二是衣錦還鄉,項羽滅秦朝成為天下共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衣錦還鄉,讓自己的家鄉人看一看現在的成就,這是一種榮耀感,也有巨大的自豪感,說起來還是鄉土觀念的影響。

    在那個資訊閉塞的年代,訊息都是靠口口相傳,除非戰亂,百姓都是世代生活在祖籍地的,身邊可以見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同鄉,可以相信的人也是這些,知根知底的人除了宗族就是同鄉,所以劉邦反秦最初的軍隊全部是同鄉的沛縣人。

    只要劉邦成功,這些跟隨劉邦一起的沛縣人只要能活下來的,就是成功,哪怕才能差一點,只要不掉隊,就能成功,所以劉邦成功了,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等人也成功了。

    3、團隊的勝利

    劉邦的成功其實是團隊的成功,反秦的起義軍不止劉邦一個,最強大的也不是劉邦,但劉邦能笑到最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團隊的強大,至少能贏項羽團隊。

    樊噲

    劉邦的團隊從當時來看,彙集了天下最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如此,在於劉邦的識人用人,海納百川,收納天下人才是奪取天下最為成功的關鍵。

    劉邦手下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戰略人才有張良,為劉邦制定戰略,謀劃戰術,軍事人才有韓信,為劉邦統一整個北方,政治人才有蕭何,為劉邦管理好後方,並提供足額的兵員與糧食,除此之外,劉邦還有樊噲、周勃這樣在戰場英勇善戰的將領,還有曹參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還有陳平這樣能夠提供各種計謀的人才,甚至還有酈食其、隨何這樣能夠憑藉一張嘴就能勸降一個諸侯國的人才。

    劉邦依靠這些人才組建了團隊,集中了一批人的智慧,即使在武力上不如項羽,但最終劉邦能夠依靠謀略打敗項羽統一天下,人才的功勞功不可沒,反觀項羽,身邊只有一個謀士范增還用不來,項羽就算是歷史上再強的戰神,他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抗全天下的頂級人才,所以項羽會失敗。

    劉邦團隊

    只要劉邦團隊成功了,那麼跟隨劉邦所有的人才也成功了,而那些出身沛縣的人自然也能成功,更何況劉邦本人還是沛縣人,成功了自然不會忘記家鄉人,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也曾衣錦還鄉。

    4、劉邦的魅力

    劉主席曾經評價劉邦是所有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劉邦本人看起來不學無術,實際上他是很有魅力的人,是封建皇帝中最會用人也最會駕馭人才的人。

    雍齒幾次背叛劉邦,劉邦不計前嫌,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把雍齒封侯,解除了功臣的顧忌,穩定了內部矛盾,這是劉邦的手段。

    劉邦敢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一個從未有帶兵經驗的韓信,在韓信成名之前,沒有人知道韓信能力如何,說和做從來就是兩回事,誰也不知道韓信是不是趙括,但劉邦就敢用韓信,用了韓信之後,還能牢牢控制住韓信,劉邦曾經和夏侯嬰進入韓信的臥室,奪了他的兵權,這就是劉邦的手段。

    雍齒

    陳平有盜嫂受金的嫌疑,劉邦用陳平根本不會懷疑他,一出手就把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他施展離間計,最終陳平成功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導致范增離開項羽,為滅亡項羽消除了最後的障礙,這還是劉邦的手段。

    正因為如此,劉邦這個人很有魅力的,能夠網羅天下人才,而作為劉邦同鄉的沛縣人,自然也大多願意跟隨劉邦,這其實就是選擇明主,比如雍齒,如果他在背叛劉邦之後沒有再次投靠劉邦,那他就只能是個失敗者了,要麼亡命天涯,要麼身死族滅。

    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等人選擇跟隨劉邦,這就是選擇明主,但凡有一人選擇錯誤,就不可能會有後來的成功,從這個方面來說,即使是平庸的人,只要跟隨劉邦,也是可以成功的。

    5、人才的能力與自身的努力

    在天下時勢與風口上,個人能力顯得微不足道。從來只有人才順應時勢,而沒有人才逆時勢而行,在前面幾個條件的基礎上,能不能成功,最後一點才要看個人能力與自身努力。

    夏侯嬰

    跟隨劉邦的人才想要成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能夠在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二是能夠跟隨團隊一起成長。

    跟隨劉邦的人很多,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比如奚涓,這個人也是西漢開國功臣,他的功勞跟樊噲差不多,只要能活到西漢建立,至少也是大將軍和丞相級別,但由於戰死沙場,沒能笑到最後,西漢建立後,劉邦感懷奚涓,把他的母親封了侯。

    還有酈食其,他作為劉邦的使者出使齊國,憑藉一張嘴說服了齊國投靠劉邦,結果韓信在蒯通的勸說下,不顧酈食其的生死,發動了對齊國的突襲,這本質上還是韓信嫉妒酈食其的功勞,雖然韓信奪取了齊國,但是酈食其卻被齊王殺害,沒能活到封侯的那一天。

    蕭何、曹參、夏侯嬰、周昌等人都是秦朝的小吏,周勃是手藝人,樊噲是屠戶,王陵、雍齒是豪強,不論身份地位,只要跟隨了劉邦,就是劉邦團人的一員,劉邦帶領整個團隊在前進,一步步通往成功。

    王陵

    想要跟上團隊的發展,團隊中的任何人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才能跟上團隊,比如打仗,沒有人是天生會打仗的,都要靠不斷的實踐來學習,曹參、周勃、樊噲之所以能在戰爭中脫穎而出,首先他們是有能力的,能力是一項綜合素質,包括學習力、判斷力,他們能在不同的戰爭中取勝,並且獲取戰功,斬殺了多少首級,攻上了多少城池,他們的功勞都是用努力換來的。

    更多跟隨劉邦的人在戰爭中死去,沒能成為成功者,他們的名字都不被人熟知,這就是殘酷競爭之下的機制,能夠在戰爭中活下來的人都是優秀的,曹參、周勃、樊噲就是優秀的人。

    蕭何、夏侯嬰等人沒有打過仗,但他們也成功了,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極致,蕭何是劉邦的助手,對歷代的法律都有研究,劉邦攻破咸陽後,蕭何一不搶美女,二不搶金銀,專門搶秦朝的律法和文書,說明他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進步,在戰爭中,蕭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古代戰爭打的就是消耗,劉邦把兵員和糧食打光了,蕭何又能提供新的送來,所以後來蕭何能成為劉邦的丞相。

    周昌

    夏侯嬰也是如此,他沒有別的特長,就是駕車很熟練,劉邦與項羽作戰老打敗仗,都是靠夏侯嬰駕車逃走,彭城之戰時,劉邦差一點被抓住,最終還是逃走,夏侯嬰是有功勞的,而且夏侯嬰對劉邦非常忠心,要知道陳勝是被自己的車伕殺死的,夏侯嬰的忠心也是一種功勞,所以夏侯嬰也成功了。

    沛縣雖小,但出了個劉邦,他依靠沛縣的同鄉人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團隊,同時網羅了天下的人才為其所用,最終擊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不是沛縣能出人才,而是劉邦帶動了一大批的人才跟隨整個團隊一起進步,一起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使用過什麼方法來“扳倒”自己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