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小不點追夢

    老了,能有夫妻相伴,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啊!

    你在這種情況下下能安生嗎?一心又想能幫孩子一點忙反倒不討好受埋怨,一心又想著老伴的身心健康需要你悉心關照,再想想還能和老伴相守幾春秋啊?你啥就不知足呢?你咋就不懂得距離產生美呢?孩子隔三差五就回來看看你們不是很好嗎?咋就說:要孩子到底有何用?讓孩子聽到了起叛逆之心,你就知有用了!

    說到請保姆或是進養老院。你要是家裡沒有錢,錢從天上掉下來給你嗎?保姆能來白白服務你嗎?還有沒有錢養老院會讓你進去嗎?

    能有保姆伺候,能進養老院算是不錯了!有的孩子是獨生子女,由於太過“優秀”!不管身在何處,在國外也好,在國內也罷,總之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同住,難道你不去接受現實?就算孩子想孝順父母也只能用錢來替代了,有的不懂事的孩子別說給錢給你,連音信全無,你不會由於憋心而與孩子斷絕親情關係吧?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父母就應該在孩子懂事時候起給孩子灌輸作人做事的道理,多些讚賞少些指責,讓孩子知道孝敬父母,善待老了的父母是必須的。

    總的而言:父母與孩子的需要是雙向的,也是必須的。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孩子儘量做到善待老了的父母,而父母也儘量能不給孩子添亂添麻煩,就不要強加於為好,但願你所言的“要孩子到底何用?”只是氣話,別當真啊?

  • 22 # 子墨書坊

    我們村有個男生,被同學騙去賭博,輸了錢就借高利貸,白紙黑字還有紅手印,越滾越多,幾十萬到了幾百萬,等他父母知道的時候, 債主開始帶著人來家裡催收,不給錢就砸玻璃窗、砸門,用紅油漆在白色的牆壁上寫欠債還錢,父母替他還了幾十萬,但也經不住這麼天天來騷擾。家裡的小作坊也辦不下去了,後來他們一家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十幾年都沒回過村子。聽說在外面的日子過得挺苦。這種敗家子在生活中還挺常見的。

    所以你說孩子多生幾個,等你們老了可以輪流來看你們。 其實你想太多了,現在的孩子最多兩個,大多數一個,他要管多少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岳父岳母等等,請問他怎麼管得過來,就算他有三頭六臂,也很難隨叫隨到。他還有工作, 還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也有煩心的時候,也有一個人想放空的時候,現在的人為什麼壓力這麼大,就是這麼來的,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家長裡短,面面俱到,真的很累。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我們刷朋友圈,看到人家孩子乖巧懂事,家庭和睦,生活豐富,學習娛樂樣樣不耽誤!但朋友圈展示的只是某個人的高光時刻,她把一整天濃縮成一個完美瞬間。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一地雞毛,他們為柴米油鹽吵架,為下個月的房貸擔憂,對孩子凶狠又殘忍,明明已經罵哭了,還在不斷地補刀數落孩子。對老人更是漠不關心,有多少人一年都回不了幾趟家看望父母,有的是真的沒有時間,有的是真的不想回家,長大後只想跟原生家庭撇清關係,我不能選擇我的出生,但我可以選擇離開。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些甚至父母把他培養成了社會的棟樑,但他記得的永遠是父母對他的嚴厲和苛責。記得有一個北大的學生,出國後再也沒有跟父母聯絡,而是選擇跟他們斷絕關係。後來母親得了癌症又開始尋找這個孩子。這背後到底有怎樣的糾葛,外人並不知情,但我想這段傷害一定是足夠深,才會讓這些高學歷的人空有學歷,不懂感恩。 你想當虎爸虎媽,你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你想拔苗助長,你想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統統強加到孩子身上,那麼你也要做好失去一個孩子的準備。

    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多的老人當他們沒有能力獨自生活的時候,他們就選擇去養老院,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被動,因為只有在那裡,他們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其實這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只是家裡人一定要多去看看他們。現在很多老人都會患上阿茨海默症,因為他們太孤獨了,太傷心了,他們就選擇把所有人和事都忘記,把所有的不快都忘記,清空自己,要把她的過往喚醒,幾乎是不大可能的,而且目前還沒有研製出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病。

    人活了一輩子,到最後忘了自己,也忘了身邊所有人,這是多麼可憐又可悲的事情。我們要記得,記得所有別人對我們的好,然後把這份愛傳遞下去!我們都會老,請善待身邊的每一個老人。

    陳子墨:曾做過外貿、會計、半路出家的媒體人。有生之年想記錄溫暖的人和事。

  • 23 # 牛頓第三定律281H

    我認為,養孩子這件事情,不能從單純的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否則,對大多數普通人,那就絕對是一件“賠本的買賣”,並且心理上也是一個長久的糾結。雖然,很受巴菲特讚賞的猶太裔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曾說,最好(回報最高)的投資就是投資孩子。

    他是以自己為例而說的,因為二戰使他父母一夜之間失去了企業和產業,是他讓父母住在瑞士過著“國王般的生活”。我們身邊此類事情也不少。只是提問者所說的情況也同樣很多。

    養孩子,投資成本是確定的(很高),而投資回報是不確定的。許多丁克家庭產生的原因說透了,就是從純粹的經濟學的角度來考量的,通俗一點說,就是把靈魂深處的自私自利當作了“絕對理性”。其實,這是反人性的非理性的選擇。

    我竊以為,絕大多數丁克家庭到中年之後(“功成名就”財務自由同時也失去生育能力後),會在內心深處體會和承認自己選擇丁克人生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雖然他們絕對沒有人會公開和口頭上承認——因為丁克人生是一個反人性的非理性選擇嘛!大家去尋思尋思,任何反人性的行為、非自然的行為,都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痛苦”?……

    養孩子不應單純從經濟學角度考慮,那麼還應考慮什麼呢?

    人一生的需求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經濟的、物質的、肉體的需求,另一個是非物質的、精神的、情感和愛滿足。

    我們從媒體上知道,某知名女演員因為丈夫(有前妻的孩子的緣故)不同意再生,所以這個女演員養了一條狗,來滿足自己的情感缺憾。

    養孩子,是人性的需要,你只要去看看普天下祖祖輩輩爺爺們(祖父外祖父)對孫輩那種舐犢情深的人性,你只要能夠體會“女子柔弱,為母則剛”的母愛,你就會曉得兒女在精神上對父母和祖父母在人生動力(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心理愉悅滿足和生活意義及價值上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多年以前我看到一份美國的醫學研究報告 ,報告的結論認為,照顧嬰幼兒的父母祖父母的血壓血脂和心血管功能更趨於正常,發病率大幅降低。

    我九十多歲的老媽一般不多笑,但是一見曾外孫,就活躍起來了,露出了滿臉燦爛的可愛可親的笑容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養孩子當然是一種很大的經濟壓力,但是它也非常可能是激發你個人潛力的最好手段之一,是推動你事業達到更高水平的動力。而追求個人享受的丁克人生,物質和金錢所帶來的安逸、快樂和幸福的邊際效用會越來越低以致趨於零甚至帶來負面效應。比如出身富貴的托爾斯泰……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箇中年人,失去孩子後,放棄工作每天醉醺醺地揮霍自己的財產,別人問起由來,他說,咱給誰留、給誰幹呢?

    一個人,沒有需要惦記掛唸的人,不被人需要,沒有愛的物件也沒有被愛被依靠的物件,他還是一個“人”嗎?我們通常所謂的人,其實是一個“社會人”,也就是有所從屬與別人發生聯絡的人。

    無父無母,無兒無女,無親無故,無朋無友的人,是一個沒有社會屬性的人,也就失去了人的意義了吧?

    養幾個孩子?的確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但是,認為養兒不一定防老,或者生孩子單單看經濟回報,那麼跟養豬無異,不生也罷。

    可是,不生孩子不僅是極端的自私,是反(自己的)人性的,更是徹底否定和抹殺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意義吧?

  • 24 # 丫頭150554212

    當然是養他孩子。

    我看你不是指望孩子養老而是想讓他陪伴,明說吧幾乎是奢望。

    他要完成他的歷史使命,娶妻生子,養活兒女,給父母養老只能捎帶。

    他如果丟下妻兒來滿足你的心理,絕對不現實,他要出去掙錢養他的一家子。除非他不結婚有大把的時間陪你,可那樣你就會沒有後代,你只能選其一,要麼讓兒子養他的兒女,要麼你們家到兒子絕後。事不大你看著辦?

    我看你是太閒了來糾結這樣的問題,老了夫妻相伴有什麼不好?彼此熟悉的透進了骨髓裡,對方的一個眼神都知道是啥意思,聽腳步聲都知道他回來了,比兒子強多了,兒子有時也會煩會給你鬧矛盾。

    能給你請保姆或進養老院,說明你的兒子很孝順了,不能親力親為就拿錢請人侍候你,你有啥不知足的,非得把兒子的家攪零散你才心靜。

    別胡思亂想了兒子要工作,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好好享受兒子給你的一切才是正道,人家有妻兒惹他心煩這樣的待遇也給你收了,那才是得不償失。

  • 25 # 蘭若菲菲

    孩子怎麼沒用了?我講講我家的事,我爸媽快80了,最近身體都不好。我媽有嚴重心臟病,經常發病,原來一直是我父親包攬了全部家務。

    上月本來身體硬朗的父親也生病了,住了一個月院。出院後身體也虛弱了。我就請了長假來專門照顧他們,給他們買菜做飯。

    一次我爸教我做他的拿手菜,我80歲父親原來從來不教我們,他總喜歡自己親自去做。可是現在他說,你要學會怎麼做啊,你最愛吃這道菜了,以後你想吃了,我也不在了,你自己又不會做?怎麼辦?

    那一刻我落淚了,我也做了個決定,辭去現在的高薪工作,找個兼職。以後的人生以父母為主,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父母。

    我的前半生一直在努力打拼,我生兩個孩子產假都是歇過百天就上班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業餘時間就是帶孩子。我爸媽給幫了很多忙,無論是出力還是出錢,都是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我想,父母老了,在他們身體硬朗的時候,選擇夫妻相伴,儘量不打擾我們的生活,甚至還在盡最大可能給我們幫助,他們可以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兒女們和兒女們的孩子。

    現在他們老了,自理能力差了,我親眼見父親提一小桶水上樓都費勁。這個時候做兒女的為什麼不能多花花時間陪伴他們呢?

    屬於我的困難也不少,女兒本科畢業了想上研究生,兒子快上初中了準備上私立,學費都很高昂。我的經濟壓力一樣不小,可是我想方法總比困難多,在孝順父母和維持自己的生活質量同時,我儘量保持平衡。

    可是無論選擇什麼方法養老,兒女都要記得經常去看望父母。他們已到晚年,非常孤單寂寞,最大的指望就是能經常看見兒女孫輩,能經常承歡膝下,一家同享天倫之樂。

    養育子女雖然辛苦,但也是快樂的,我們跟他們共度的每一刻時光,都那麼美好,而我親眼見證兩個美麗生命的成長,見證了生命的奇蹟和人生的無限潛力,我希望他們這輩子能比我生活得更好,能行走在人世間,看到人生的更多美景,未來有無限種可能。

  • 26 # 木子一一劉旭春

    對這個問題就看你怎麼看。

    要孩子本是繁衍後代,以傳宗接代,讓生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這才是其最主要的作用。

    孩子本身是你自己生命的延續,與你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糸,這就是親情。這種親情是人類最親密的一種關糸,沒有任何關糸可以替代。

    按道理說,你要了孩子,就有責任養他(她)到大,而你老了,孩子也有義務贍養你到生命的終點,親情就是在這樣一種互相給予,互相呵護,互相愛戴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其實在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維糸中,許多親情的關係是親密的,和諧的,彼此的情感也是深厚的,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兒女,兒女一心一意情糸父母,贍養並給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溫暖與愛,我自己在這方面就有深刻地感受。

    當然,我們同時也承認有不少的不孝子女,當父母老了,喪失了勞動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時,得不到子女的幫助,錢不給錢,人不見人,雖有子女,但卻讓父母處在了無依無靠之中.....這時,人們似乎可以大聲發問:要孩子到底有何用?是的,不但沒有一點用處,而且對父母的情感還是一種傷害!

    至於請保姆和上養老院,這個要分具體情況,絕不可一概而論。有的子女雖對父母有孝敬之心,但限於工作太忙,以及自己小家庭的諸事纏身,想要更好的照顧父母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她)們給父母請保姆或送養老院,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完全可以給予理解。

    我們所譴責的只是那些忘恩負義的子女,他(她)們有錢,有能力,可以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的很好,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但卻置父母於不顧,這樣的人,何以為人?說他(她)們“豬狗不如”也不為過!

  • 27 # 有趣的教育

    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要麼養老院。要孩子到底何用?答案:要孩子就是盡到自己的責任。一個是讓自己的家庭能夠相互能夠香火延續。同時能夠儘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在。學習能力上能夠領先一步。光宗耀祖。三是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發展,你去了養老院請個保姆就不再花費孩子的錢了,孩子可以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的做好自己的事業,也算是你對孩子做出的貢獻。

    難道就用不著孩子了嗎?肯定不是的,尤其是自己在不能動的時候,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失去自理能力的時候,這時候孩子的重要性就發揮出來了。即使孩子不能夠在跟前,也可以通過視訊對你進行慰問的。當然,如果離得遠太遠了,也確實不好,我們學校裡邊兒有一位老教師,他的孩子在美國工作。過年七天老爺子沒有出門兒。老爺子死在了家裡。到拜年的時候,大家才知道這位老師已經去世了。給他的兒子打電話,他兒子竟然給學校說:學校給發喪吧,我真的回不去。這個孩子的作用真的沒有起到多少。所以不能離得太遠了。

    孩子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除去物質性的作用體現不出來之外,其他給自己帶來生活的樂趣。也是不錯的。

  • 28 # 草原老鷗

    要孩子到底有何用?往大了說,為了民族繁衍,大家都不生孩子,我們這個民族就滅種了。往小了說,孩子會給你帶來快樂。

    孩子小時候是多麼可愛,沒有孩子的家庭多麼寂寞!長大了,孩子自己也有事業有小家庭了。不能朝夕與父母在一起,可是逢年過節、星期禮拜,還是會回來,看望看望,問候問候,聊聊天幫助乾點老人幹不了的活,解決點老人有困難的問題,不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嗎!

    當然有的孩子不孝順,不能做這些該做的事。那是不是也該檢討一下自己對他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太溺愛了,弄得他不懂關心別人?是不是自己對老人不好,沒給他做出好榜樣?是不是太簡單粗暴了,弄得他性格冷漠?總之做父母的要懂方法、會教育,才能把孩子教育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能團結人、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好孩子。

    至於養老,在舊時代,是必須靠養兒防老的,過去沒有養老金,只能靠兒子養老。新時代有養老金,不需要兒子養老,養老金足夠生活用的,只需要兒女幫助做一些老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現在正是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的時期,城市進步快一些,農村進步慢一些。但不必著急,農村也有養老金的時代正在到來。

    社會總是在進步,到了更新的時代,社會會把照顧老人生活的任務全部接管過去,徹底解除兒女的後顧之憂。他們只需要經常與老人聯絡聯絡,給他們一些精神安慰,帶給他們一些快樂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社會還做不到這些,所以兒女還得儘量多盡一些照顧老人的義務。要知道自己也有老的時候,因果律是科學的,是屢試不爽的。

    總之,為國為己,人都要養育孩子。把孩子教育成有道德的人,既是父母對社會的責任,也是為自己老來幸福做鋪墊。至於子女對老人的義務,在現階段,還是要不同程度地盡贍養老人的義務。而作為老人自己,我這裡主要指有養老金的老人,要努力照顧好自己,儘量少給孩子們添麻煩。作為社會應當重視養老事業,各級政府都應該努力發展養老事業,解決老人養老的各方面問題,使中青年解除照顧老人生活的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但是在沒解決這些問題之前,還是要大力宣傳倡導孝敬老人的優良風氣。

  • 29 # 孫九郎

    首先我認為,要孩子不應該是被我們所用,而是我們要培養兒女長大成人,生活能獨立自主的過日子。

    兒女有一個好前程,做長輩的能省心,少操心,而且還能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這就是老年人的最大心願吧!

    過去老年人有一句話說,養兒防老,現在這句話也不過時,不過現在社會不同了,很多老年人都有了生活保障,不缺吃少穿,相對來說就是孩子少,有些耐不住寂寞,這是可以理解的。

    看一看年輕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到了成年,突然讓他們成家立業,他們非常不適應,壓力都不小,就象三歲小孩總離不開媽媽一樣。老年人也非常擔心他們的生活。還好,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90後,他們很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也能獨立自主的生活。有一些年輕人雖然收入不高

    ,需要父母的幫助,但是我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一個家庭一個兒女,如果父母不幫助,他們是不是更孤單,更無助呢?

    至於老年人怎麼養老的問題,新社會,新觀念,新方法,老年人要坦然的接受。現在的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不到一起,最好是分開生活,老年人能自理生活,就不要年輕人照顧,減輕年輕人的壓力。不能生活自理時,完全可以請保姆,或者去養老院。老年人要坦然樂觀的生活,沒必要要求兒女身前身後的伺候,也沒必要指責兒女怎麼樣。因為年輕人老了,壓力可能會更大。理解萬歲吧!

    把一朵白雲看淡,再看淡,就是老年人的生活。

  • 30 # 鴻圖長源

    城市裡的老人一般都與子女分開的,而農村的老人一般都和兒子一起吃住。現在許多夫妻都在外地工作或者做生意,老人一般都在老家住,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回老家團聚。送養老院或者招保姆照顧老人,這些也只有城市才有的事情。農村的老人只有剩下自己一個人到病床不起的時候才需要親人在身旁照顧,一般都是老伴照顧老伴。我表弟的爺爺病床十多年了,都是姨父(姨丈)幾個兄弟輪流照顧老人,不管在外面做什麼生意,都得回老家照顧老人,自己照顧老人總比保姆好。老人有老人的難處,子女有子女的難處,如果都為了避免難處而不顧生養之恩,子女不行子女孝,父母非父母之為,就必要結婚以及傳宗接代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千年來一直傳承尊老愛幼和天下孝行,為的就是使人要知恩感恩而報恩,人類如果拋棄了最基本的恩,結婚生育就成了犯罪了,製造犯罪的開端。人,不管窮或富,也不管任何原因,都應該盡孝行孝,盡孝行孝是世間一切的開端,沒有了孝,世間的一切都將變成災難。

  • 31 # 知了1966

    每一個人,都會老去。

    請不要在青壯年時期,推卸自己應當對年邁父母應當承擔的責任。

    你可以不認為撫養老人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

    你也可以以自己工作繁忙、要照顧自己的兒女為藉口,推脫自己對父母應盡的責任。

    但是,你不可以對父母提出的撫養要求有半點的推脫!!! 因為,是他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從半尺大養成七尺成人…

    即便依照最簡單的商品交換原則,贍養老人,你也該是義不容辭!

    如果,你既不想贍養父母,又要拿出自己的許多理由,那麼請閉上你的嘴。

    因為,你代表不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

    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你或你們那些不願贍養老人的言行,只不過是粉飾無孝賊子醜惡行為的華麗言辭而已!

    把敬意獻給在繁忙中昔心照顧年邁父母的那些善良的兒女們。正是你們,傳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文化傳統!

    對那些對撫養父母不盡責任,且滿嘴藉口的,給你一個詞:

    請自重!

  • 32 # 竹葉青128

    這個問題好功利啊!養兒防老是舊社會,自給自足經濟的產物。現在這個時代,社會已經進入了真正的大融合時代,還要堅持自給自足嗎?敢問題主,你做得到嗎?我的父母都生於上世紀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在兒女面前從來不提養兒防老這四個字。現在他們的三個孩子,分居祖國的三個地方。按照你的邏輯,他們養育我們有什麼用?八十好幾的老人家,每天想的還是怎樣能夠自主自理,儘量不要拖累兒女,我養兒子也從來不提防老二字。我養兒是為了完整我自己的人生!我從結婚前的向父母學習,到養兒後的向兒子學習,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才完美,才有滋有味。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做著比較,明白了人生每個階段的區別和意義。雖然現在我也在一天天老去,我已經完整的知道了怎麼為人兒女,怎麼為人父母,從而更加知道了社會,知道了這個社會上的人與人,知道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你,沒有做過父母的人,人性一定不會完整,人格一定不會完整,人情一定不會完整!

  • 33 # 晨曦話語

    70歲的老人大多關注這樣的話題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或去療養院。

    一,夫妻相伴是最理想的,在身體健康允許的情況下,互相關照最好能出去旅遊,到處走走慢節奏的優雅,從容的生活。

    二,如果年齡大了,不宜出去走了,那就考慮是否去養老院,還是僱保姆,根據家裡的具體情況決定。

    三,老倆口要有一定的積蓄,獨立居住的房子。一定的存款,雷打不動,留著關鍵的時候用。和兒女分開住,互不干擾,有自由的空間,可以放鬆心態的生活。

    四,從思想觀念上要改變養兒防老。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工作有壓力,培養下一代壓力也大,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四個老人壓力更大。我們也理解孩子們,能獨立時儘量獨立生活。

    五,我和老伴目前基本處於亞健康,都有些小毛病。互相照顧還沒有問題,我們冬天去北海,一個亞熱帶溫暖的海濱小城過冬。每年四月末我們就回來。不過我們還喜歡自己的家鄉,人老了戀家。

    六,我們已完全不管兒女的事情,如果她,他們遇到困難,我們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和孩子們不在一起生活,相處的會更和諧。

    七,不要過早的考慮去養老院,影響我們的心態,車到山前必有路。讓我們互相鼓勵,過好每一天。夕陽不是黃昏,晚霞更加燦爛。

  • 34 # 敢為天下鮮之年年有魚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養兒防老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現在我們要想到的是:養兒帶給我們快樂。

    孕育孩子是女人的特點,母性的喜悅與驕傲是其他沒有生過孩子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

    陪孩子成長,看孩子一天天長大也是一種幸福,沒有孩子的人,也許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但家庭的天倫之樂(或許是雞飛狗跳的家庭混戰,呵呵)也是人生的體驗。

    如果養的好,女兒陪你逛街,兒子護你安全的自豪與欣慰,不養孩子的人怎麼能體會?

    孩子大了,放飛他們,讓他們自我發展,有空回來看看,不必非得養老,有了這樣的心態,人生養兒就有了意義與快樂了。

  • 35 # 阿福有約

    從老人的角度講,真的不願意打擾孩子,就是臥病在床,都不想打擾孩子。這是作為天下父母都一樣的愛心。現在,養老多元化,更多的養老走向社會養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現在的人都很忙,根本無暇照顧老人。只有把老人交給專業的人去照顧。人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著改變,養兒防老的思想開始弱化。

    養孩子不僅僅是為了養老。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帶給大人無窮的樂趣。孩子大了,雖然外出工作,但過節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何不是人生一大快樂。人的一生,孩子帶給你的並不少於你付出的養育。這是是精神層面的快樂,無法用任何計量單位計算,但實實在在存在。

    只為了養老,還不如不生育孩子。因為不一定能指望上孩子來給你養老。

    你說呢?

  • 36 # 高沃基

    養兒防老觀念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過時,在中國養兒防不了老、而且還啃老已成現實。所以,要提前為自己做好養老準備,兒孫自有兒孫福,傾囊相助老來禍!

  • 37 # 戴來一杯

    我要孩子就是想參與他成長的過程,享受一個生命帶給我的喜悅,沒想過要他怎麼樣,畢竟我生他的時候沒徵求他的意見!哈哈

  • 38 # 誠實人155028334

    帶孩子的目的是,香火血脈的延續和名聲!別人會說這家有兒有女,如沒有,別人會背地裡指責你家壞事做太多!連一男半女都沒有。而且不分城市農村!除此就小孩小時能給全家帶來歡樂與希望。至於長大後怎樣回報您,就只有天知道!

  • 39 # 老生物教師

    老了,如果夫妻雙方還能照顧自己,就不要跟孩子一起住,除非孩子需要。

    當夫妻雙方走了一個時,或者請保姆,或者住養老院,都是可以的。孩子的作用就是出些費用,不定時回來看看,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孩子,不可能一直呆在父母身邊。

    生病住院了,孩子在跟前服侍是必然的,對於父母來說,可能醫院的床,就是今生最後的時光。

    不要輕言孩子有什麼用,要知道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即使你魂歸了天國,你的基因還在一代代複製,還在影響著後來一代代人。

    誰都有老了的時候,多為孩子考慮,少麻煩別人,堅持自己照顧自己,太多的時候,心態好了,身體也就安康了。

  • 40 # 無知無畏65009818

    我覺得未來社群應該大力發展託老所,早上把老人送去,晚上接回來,週末孩子出門不方便也可以送去,這樣老人也安全,孩子也能安心工作,照顧下一代,還可以減少經濟支出,養老金少的人也能負擔得起,如果實在照顧不過來,就住在那裡,經常探望,不要用道德綁架孩子,年輕人越來越不容易,相互理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