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媽咪快樂
-
42 # 舊時相識
人老了,就打是我們去了養老院,或者是在家請護工照顧,我們都不能一概否定養育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人性普遍偏愛孩子,這有點像人天生喜歡小動物,這種愛常常是無私的。人一旦有了孩子,便會有一種天然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尤其是當你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一個成功的作品之時。
其次,人生短暫,傳承血脈,子孫後代有可能會完成我們未完成的事業,他們始終代表著我們對未來的一種期待。
養了孩子,就打最終實現不了我們“養兒防老"的願望,我們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徹底否定了養育孩子的意義。不過,希望作為老人或父母的我們,適當學點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別把一生的精力幾乎都獻給了兒孫,別等最後接近終了,才一下子發現,這一輩子都沒有好好為自己活過。把孩子養育成人之後,就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留給自己,別把所有希望押在兒孫頭上,學著過好自已相對獨立的晚年生活。
-
43 # 凌俏親子和諧關係顧問
孩子只是經由父母來到了這個世界而已。一旦孩子離開了母體,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來到這個世界,有他的使命要去完成。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傳統,但未必正確。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而不應該把自己的生命責任交在別人手裡或者孩子手裡。
換一個說法,不是我們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我們做他的父母。因為孩子選擇了我們,我們才能體驗為人父為人母的人生,我們對孩子應該是感恩而不是要求負責我們的晚年。
-
44 # 靘惷
你這說的。。。政府部門 事業單位 國企 這些請假好請一點 基本不扣多少工資 私企 銀行你請一個試試?發你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一千多
-
45 # 忘不了的樂安河
現代社會,生孩子不再是為了養老,而是內心有一份牽掛。
有牽掛才有溫情,才不會覺得孤獨。
有得人在死前會說:我現在了無牽掛。也就是沒有了期待,可以一了百了。
孩子還是話題的製造機,老夫老妻相對無言,一旦扯上了孩子,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可以回憶孩子的調皮和乖順,談談孩子的生活和事業,一下子老兩口親熱和快樂了很多。
或者跟身邊的同伴相互講講孩子,找到了話題,增進了感情。
孩子不是物品,需要孩子養老,有用就要,不能指望他養老,覺得沒用,就不要。
他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有趣。
-
46 # 大地滋潤
我們兄妹三人為了留個好名聲,不讓95歲的母親進養老院,但每年住醫院幾次,都是我們這些70歲的老人伺候著,(孫輩們都要上班工作)說實話,年齡大了真是力不從心。如同受苦刑般煎熬。好聽的話誰也會說,有些事放在你身上試試。
-
47 # 我就喜歡001
感覺你挺自私的,越是這樣想,孩子越不愛搭理你。你要孩子的初衷就有問題。作為父母,把孩子養大,確實辛苦,但不能以此為藉口,給孩子施加壓力。別的不想多說,你有這樣的想法,只能說,做你的孩子挺不幸的。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這麼想。
-
48 # 使用者fengyutongzhou
養老的模式我感覺,家裡有條件的可以請保姆,家裡條件差一點的,只能去養老院,如果經濟條件更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抱團取暖。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境好的老人也會選擇養老院,因為養老院熱鬧,她們喜歡人多的地方,要一個單間,再要陪護,比家裡有保姆還要好。
還有的家境好的人,專門找幾個朋友抱團取暖,幾對夫妻,幾個朋友的,大家在一起,都是相互熟悉,都是知根知底的, 更容易和諧,養老也會更有情調。
我認為我們養老無論採取那種形式,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兒女給予支援,最起碼的逢年過節的還要接到家裡去,到了家裡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即便是每年有幾次也好。
另一方面當我們老人得病了的時候,或是在養老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出現了什麼問題,我感覺這個時候就需要兒女出面給予解決。
家有兒女就是幸福的源泉,我建議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兒女,凡是婚後不想要孩子的,我建議還是要一個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養老。
-
49 # 興國麵塑糖人
一般養老院養老的都是有退休金或者是孩子們有錢,孩子們工作忙沒時間照顧老人只能送養老院,農村裡的老人一般都是和孩子們一起過。
-
50 # 吉木1945
老年人這樣問,是發牢騷、對子女不滿意,別當真。
年輕人這樣問,是嫩、是傻、是少不更事,知道人除了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嗎?
子女是老年人的精神依託!有時候,物質不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當物質需要完全滿足之時,精神需求極度重要———“精神支柱”。
-
51 # 墳裡有個蛋
養兒防老!
所有以各種藉口不伺候老人,把老人扔進養老院的兒女,都是畜生!
10年10月份的時候,家母確診膽囊癌。因為我是獨子,沒有兄弟姐妹,為了照料老人,我和我老婆把崑山開的服裝廠關了,裝置賣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拉回老家,然後在家裡開了一個小店,做定製服裝和窗簾。
我們在崑山的廠子,一年再麼說,也能掙個三四十萬,回家開個小店,一個月下來,勉強掙個房租生活費。但是,店就在家附近,一兩分鐘的路程。掙錢不是目的,就為了照顧老人方便。家母11年5月1日去世,本打算回崑山,誰知父親因為悲傷過度,也病倒了,於是接著伺候。一直到12年12月1號父親去世。
-
52 # 1351007995X
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要孩子就是為了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這絕對不能用功利去衡量,人生唯一不功利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這方面可以學學海明威,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
-
53 # 鳳146983974
那麼我問你,請保姆和進養老院的錢全都是老兩口自己的嗎?不夠找誰添補呢?是不是兒女?你在養老院裡有啥不舒服的,是不是想著第一時間找兒女們,讓他們把你送到醫院去?你的保姆沒把你伺候好,是不是得找兒女們幫你換保姆?逢年過節、生朝滿日,你的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肯定會來看你噻!這不就是天倫之樂嗎?難道你去路上拉一個孩子,讓他來看你他會來嗎?所以說我的觀點就是你可以選擇不要孩子,終身丁克;但是如果你要了孩子就打算把後半輩子寄託在他們身上,那恐怕得失望,為什麼?除非你不讓他們結婚,否則他們結婚後就得掙錢養活自己的小家庭呀?就算讓兒女們都辭了職圍在你身邊,那你養得活他們嗎?
-
54 # 茶飄香619
要孩子何用?我看還是有用的。但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子女一定要混的好,不差錢且身體強壯,這樣就有精力和心情去照顧老人。我老丈人快100歲了,請一保姆一對一照顧,只要有點事就打電話給子女,他有5個子女輪流打,這樣大家都出點汗和力,他的要求立馬辦到,這就是有子女的作用。再看我們這一代基本是獨生,當我們老了行動不方便時想打個電話給他(她)最多隻打1~2次,再多打就覺得不過意,因為接電話總是這一個人,怕子女嫌棄只好自己忍著。如果獨生子女工作穩定收入可觀,各方面稱心如意自然會對老人要好些,說話的語氣也柔和,老人有什麼要求也好提出來。如果獨生子女工作一般,收入又不咋地,又沒有高學歷,每月還要還房貸,各方面壓力也大,自然心情不會好,所以對老人這方面好不到那裡去,那麼你再打電話求幫忙,一次兩次尚可,次數多了恐怕就不接了。所以常聽老人們說一切還是要靠自己,這樣的子女有何用。
-
55 # 星垂平野闊Lpxt
做人要有點良知,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敢問提問者,播種之時,你想的是孩子將來照顧你,還是享受播種的過程。其次,物是拿來用的,人不能拿來用。就是牲畜也不會指望拿自己的後代來使用,何況於人。一個用字,充分體現出提問者的功利性與私慾。第三,要得孝子,首先自己要做孝子,身體力行,率身垂範。自己不願孝,卻等著孝子來孝順,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
56 # 和平987258
現在這個社會變了,是父母們正在給孩子們養老不是嗎?不是孩子們在為父母們養老不是嗎?父母們老了動癱不了了,孩子們忙的連自己的父母都照顧不了了不是嗎?有的孩子在照顧父母的時候,還理直氣壯的說我也有孩子,你就不怕到有一天你的孩子也會這樣子回報給你們嗎?從小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服養成人,沒有一句怨言,到孩子娶妻生子有了孩子就這樣子對待自己的父母嗎?你們的良心到哪裡去了呢?就一句忙就把自己的父母打發了嗎?這就是孩子長大的理由嗎?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老幼嗎?現在這個社會誰能力強誰就是王不是嗎?管你是老弱病殘呢?
-
57 # 立定狂風
看來你還年輕。保姆會虐待你,養老院會隔三差五的減少人口,老伴身體都健康還行,如果病一個或每一個,那個也就沒人管了,死的更快。你看你老了選哪個可以多拿幾年養老金???
-
58 # 魔都魅影
老了,需要子女的照顧,對子女來講不僅僅是報恩,也是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在現實生活中,採取夫妻相伴、請保姆或去養老院的養老方式,跟子女照顧並不矛盾,畢竟子女都願意參與出錢和出力。
但凡人老了,大約七八十歲,子女大都結婚成家並有了自己的小孩,他們肩負的擔子非常重,基本是一對夫妻2個人要關心7個人的生活。假如4位老人都有退休金並且身體健康,應該適當提升儲存比例,為將來養老治病打下基礎。
現在是新社會新時代,生活也要用頭腦和智慧,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幸福的生活不能建立在拖累子女的基礎上。
-
59 # 喬炫竹
說我自己吧。我還不算老,和先生商量好了,今後老了能動時就自己過,不能動了或有一個病了就去養老院,不給孩子添麻煩。當初生孩子時是自己要生的,說句沒臉的話,也沒經過人家同意,養孩子的過程有辛苦但也有很多快樂,我覺得快樂更多一些。從沒想過讓孩子放棄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給我們端屎端尿養老送終,因為自己經歷過照顧年邁父母的不堪,所以決定了我們今後去養老院養老。
-
60 # 笨熊的爸爸
我和老婆有兩個兒子,可我們從來沒想過讓孩子為我們養老。生養孩子是為我們的婚姻生活帶來樂趣,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而不是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培養僕人。我們老了自己照顧好自己,如果得了不治之症,也不拖累孩子,我們要有尊嚴的死去,而不要插滿管子苟延殘喘。
回覆列表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他們不是商品。我們買任何商品,都是因為對我們有用處才買回來的,但孩子不是。
難道說你生孩子之前,是想好了有什麼用時才生的嗎?顯然不是。
但是,在中國老一輩的人當中,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觀點還是根深蒂固的。人們希望孩子能將自己的家族血脈連綿不斷地傳承下去。老了,人們希望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病了,人們希望孩子在床前端茶送藥。臨終,人們希望有孩子在身旁送終。
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幸福,也給人們的老年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保障。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老了,無論你是夫妻相伴,還是請保姆,或是去養老院,孝順的孩子會經常打電話關心問候父母。工作之餘,孩子們還會去看望父母,給父母力所能及的幫助。
老了,無論你在哪裡生活,不論在精神上還是生活上,孩子的幫助都是不可缺少的。
孩子,給我們帶來幸福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的人生體驗更完整、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