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江海志
-
22 # 龔柳輝
中國教育界的問題確實很多,其中最缺失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學科教育的不平衡,造成的歷史教育缺失。
歷史教育成為了最弱勢的教育,這是中國教育界最令人痛心的事情。歷史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歷史教育的缺位,是中國年輕人普遍缺乏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英語教育被放在了一個不應該有的高度,甚至於把英語教育變成了中國教育的最主要的內容。
正是因為英語教育的畸形發展,英語作為一種食物,學生們吃得太飽,所以才造成了中國教育界最缺乏的是歷史教育的內容。現在重點回顧一下中國歷史教育的這幾十年的發展情況。
當時沒有主課和副課的分別,有的小學校長親自給小學生上歷史課。
現在很多小學已經沒有歷史課。初中生學歷史,也是作為小學科,教學也是敷衍了事而已。很多地區的中學歷史教育學分非常的低,很多省份的中學歷史學分只有15分左右。
我聽易中天講的一個講座,他講了一個笑話:有一個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訪問一所大學,然後對大學生隨便問了一個問題,“是誰燒了阿房宮?”然後一個大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我燒的”,站在旁邊年輕的教師著急地說:“這個學生我敢保證,確實不是他燒的。”
但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和人文素養。現代史上有一個著名的論斷:欲滅其國,先滅其史。
而且歷史教育已經越來越不被重視,小學和初中都有去歷史化教育的趨勢。
目前,小學現在已經沒有歷史教育了,初中歷史教育已經淡化到很低的程度,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來學習歷史,歷史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學科,很多學生都把歷史當成了故事課、自習課、業餘課。
大學的歷史專業已成為最冷門的一個專業,歷史教育已經被教育界嚴重的忽視這樣就促使歷史學術界已經形成嚴重的斷層,很多歷史工作沒有很好的學術繼承,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中國現階段教育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重視文科,在文科當中最缺失的是歷史教育,歷史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界最缺失的學科領域。
-
23 # 閒人水瓶座
我覺得最缺的是擔當和責任心。先說一下我們小的時候,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家長對老師的一句話是,您就當自己的孩子管,不聽話就揍他,我們不說。事實也是這樣,那時的我們雖然很調皮頑劣,但老師和家人是統一戰線的,都是孩子的錯,就算老師偶有做過了,家長也理解老師,還是自己的孩子問題多惹的禍。說實話那時的老師也是真心的管,一年有幾次家訪,況且那時幾乎村村有學校,平時老師遇到家長也會說幾句孩子的情況,雖然那時沒有現在的家長會和現在的通訊工具,但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渠道是暢通的。
儘管現在不提倡體罰學生,但現在的老師畏手畏腳,不敢過多的管學生,因為現在家庭就那麼一個寶貝,自己都捨不得管,被學校管,家長的小心臟都受不了,更何況孩子們了。再說老師,過去也沒有那麼多補習班,除了教學,還是教學,沒有那麼多想法,管好學生就是最大目標。
如今什麼都變了,經濟擾動了人心,教育也沒能倖免,在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老師和家長的心態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指責和互相不信任,學生難管,家長不放權管,老師不敢管,不認真去管,管多了怕擔責任。看看我們的中專中技都學會了什麼,我們這邊上中專中技的孩子們多是為了混個文憑,學校拿了國家補貼真的做到教書育人了嗎?儘管這樣,我們的中專生還是好找工作的,因為有學歷,腦子靈活,好多工作跟學歷沒多大關係。
教育也浮躁了,教育本就是教書育人默默付出的職業,責任與擔當少了,隨波逐流多了。
-
24 # 老井片語
我認為中國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都是重視所為正科的分數,分數第一(特別是中小學)。評老師的政績也是看班級的分數。教育是要成績要分數,但分數不是唯一!
毛主席很早就教導我們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教書育人的道理人人都懂,先樹人再教書。祖國的未來,離不開教育,要想把學生教好,使學生全面發展,必須有一個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社會的重視。沒有德才兼備的老師,就不會教出德才兼備的學生。
-
25 # 硬核心理
你認為中國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什麼?
當我看到這圖片的時候,我就在想,奮戰高考,成就夢想是不是真的?我看很多大學出來的大部分人,整個一生也沒什麼變化,他們延續著家庭一直以來的財富軌跡,社會地位,我想這麼多孩子,家庭,為了高考而付出了多少?
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讀書,教育。我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正因為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我爸沒教我什麼,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這不是一個偉大的想法,而是現實,每個人應該重點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受到教育中糟粕的影響。
目前,我覺得:
孩子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過於豐富,學習時間過長,學生可以從早上7點一直學到晚上12點,休息的時候還有補習班,培訓班,興趣班。如果一個家庭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後,就必須盲目的跟進這些教學專案,文藝愛好專案,從而直接和間接的增加學生的負擔。
中國的學生被家長全方位的照顧,缺乏讀書之外的活動,很多孩子的溝通能力差,缺乏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是因為我們中中國人喜歡排名和成績,傳統的面子思想一直在影響我們的教育方式。只有當孩子成績好,上名牌大學的時候,家長才覺得幸苦不是白費的,為了不白費幸苦,家長就拼命的強迫孩子去追求成績。
這意味著,很多孩子對學習有一種誤解,他們覺得努力學習並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且,我們的傳統還要將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意味著孩子必須學很多東西,最終變得平庸。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教育體系非常的死板,從家庭到學校,都不鼓勵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思維,這與我們的體制有關。孩子從小就被迫去承認權威,順從權威,長大之後就缺乏反抗現實,反對錯誤的力量。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失去了質疑的能力,他長大之後就不會對身處的世界有懷疑,很多即使是錯誤的,他也會認為這是正常的。
我們的總體教育風格是什麼?就是順應式的學習風格。由於孩子在很多方面要依賴有能力的長輩,或者老師,在創造性思維的缺失下,現在的學生傾向於複製別人的想法,因為他們很難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為他們的思維從小就依附在他人之上。現在順應而生的學習應用是什麼?就是答題APP,它的出現說明了很多孩子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和解答問題的能力,他們必須要參照。
這說明,我們的孩子雖然讀了很多書,學習成績好,但他們嚴重的缺乏真正的知識,他們被整個社會巨大的意識流裹挾著,一生都在隨波逐流。這不是我需要的一種教育環境和理念,至於大家需不要,隨緣吧。
-
26 # 靈機說財經
中國教育缺什麼?要看現在教育完的後果,現在中國教育首先培養了太多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敢為民先國在家前的人太少了!
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是日益嚴重的利益固化。房地產近幾十年來瘋狂發展形成的學區房就是利益固化的產物,也是造成目前教育界最根本問題的罪魁禍首。
學區房事實上為階級固化爭取了3年(小升初階段)的關鍵學習期的學習資源的壟斷,寒門出貴子的門檻被事實化的最大化的提高。事實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近年來寒門要出貴子的機率已經越來越小。階層升級難度再進一步被固化。寒門學子被事實化用制度化的方式擋在了最高學府的門外。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教育部門已經盡最大努力用獎學金的方式來扶持寒門學子。可真正的寒門學子連門檻都進不來,那你能扶持的也只不過是相對貧寒的學生。制度上的固化已經切割掉那些因人生被改變而對國家忠誠度最高的人群。剩下的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是賣房子賣地拼命勉強爬上這個階層的人群,實話實說,這個兩個人群都是對國家認同感最低的兩個群體,國家榮譽感永遠是排在個人利益之後的。這才是目前為什麼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中國卻老是做嫁衣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教育制度固化造成的階級固化,從而使關鍵時候為國為民出力的人總是不夠用是直接相關的。這也是目前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
-
27 # 老牛225998504
我認為現在教育最缺失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即: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必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接班人。但現在似乎缺乏這些,培養的多是為了讀名校,獲名利,找脫離勞動的好工作等等精緻的利己主義和崇洋媚外的自由主義者。真正的胸懷理想抱負,甘於為國家為民族而學習奮鬥奉獻的不多。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焦慮,全都是在升學率、高分、名校錄取率、出國等等,進而助推了各種補習班培訓班補課班的興旺發達,抬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剝奪了家庭學生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這種現象,希望在深化改革中得到改變。
-
28 # 胡俊生81
當今中國教育最缺的,是應該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學生明確是非標準!!!還應最大限度的取締網路遊戲!!!
-
29 # 客觀正義公正
最缺失的是對偏科生重視不夠,人的大腦是有差異的,全能的人才不是沒有,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方面都很精通,很多傑出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目前的高考制度對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比較有利。但是對於嚴重偏科的不利。
補救的辦法,就是讓一些偏科的參加另外一個難度極高的考試,通過這個考試可以鑑別出這個人就是這個方面的頂級人才,直接讓他去大學學習這個專業,或直接讀博。對其它科可以忽略。就如復旦大學,教育部特批了一個古文字的專家,可以認識數萬的古文字,直接讀博士。據說確實厲害,後來發表了不少論文,獲得全國同行的高度認可。
另外一個反例是中國在國際奧數獲金獎最多的一個學生被推薦去的北大讀數學系,因為物理幾次考試不及格沒有拿到畢業證,可能他的大腦結構就不適合學物理,只適合做數學研究,應該讓他做數學研究,可能很快出成果。這就是中國教育和外國教育的差別。國外可以儘可能發揮這個人的特長,而對這個人的短板完成可以忽略不計,人才不適合木桶理論,更適合樓梯理論,人才的價值是看你的強項是不是出類拔萃,你的特長能不能讓人類在某個方面得到突破,你的短板無關緊要,有其它人彌補。
為啥國內獲得諾貝爾獎的那麼少,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世界真正有大成就的都是嚴重偏科的怪人。
-
30 # 真行文化
中國現在的教育界最缺少的是崇高。
從崇高的著眼點看:
第一,老師不是職業,而是一個階層,這個階層應該是社會中最崇高的階層,應該是象牙塔。
選拔老師應該是一本重點以上,待遇應該是工薪中上流,提供住房(園丁小區),保證寒暑假,公款集體旅遊,解決老師的後顧之憂,開啟老師的晉升通道,讓老師沒有雜念,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人會講:憑什麼呀?!瘋了嗎?!
是因為老師代表著人們的理想,教育栽培最美好的孩子,讓孩子們感受美好生活,在美好生活中長大,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擁有美好生活,才能戰勝醜惡,發展壯大。美好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
第二,以崇高老師為基礎,傳道授業解惑,中西文化借鑑融合發展,修養身心培養崇高情懷,擁有知識技能。
第三,以崇高教育為基礎,培養崇高社會氛圍,誠信,善良,淳樸,均衡,健康,理智的現代社會。
教育是民族的生命,教育是國家的核心,教育是幸福的源泉。
擁有崇高教育就擁有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
31 # 統戰密碼
我認為中國現在的教育界最需要考慮的是咱們農村最底層(貧困)人們的惠民政策,讓他們的子孫也可以享受同普通人的平等教育,如此,甚好。再有就是師資、師德,很重要。(個人認為)勿噴
-
32 # 耙耳朵愛咋咋地
教育的本質是經驗和認知世界的能力傳遞。不管從學科,無形文化,還是精神物質文化各個方面,我覺得我們都理由好好剖析這個話題。
這次中美關係惡化,站在產業鏈頂端的美國高新企業在美政府的要挾下對中國動手,全方位遏制。這真的是自我檢討的好機會。
以結果為導向,大量科技人才在美不回,這是教育的什麼問題?是精神文化的傳承出了問題,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和否定使得學子不歸,不是我們國家的學生學科不精,在這一層次上我們有人口優勢,但做他人嫁衣。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文化認同,文化歸屬和文化自信要教育上跟住。
剛才說到不是學科不精,那麼說說這一層次我們教育還缺失什麼,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建立在集體主義的思想構架下,我們落後,所以學術和學科採取跟隨戰術,所以學生掌握理解即可,深度和突破,冒險和嘗試不被廣泛認可。這就是說的創新,創新需要冒險,需要嘗試,而我們的教育體系構架在集體主義之下,不冒尖,不逾矩。冒尖逾矩要惹事要捱罵捱打。所以整個社會都在喊創新,創新不是喊出來的,是要學生在學習的家庭和學校階段培養出來的,要家長和學校勇於鼓勵,培養孩子接受失敗的勇氣。孩子們才敢在今後的自我實踐和探索階段,敢於發現和繼續冒險、創新。
所以說到這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都是應試教育下的父母,您希望孩子收到怎麼樣的教育,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社會的事。更多是在家庭。父母怎麼教育對於孩子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所以我們的教育應廣泛到家長,而不是隻針對孩子。矛盾的主體是改造孩子的父母,父母被教育了該改造了,才能出更多優秀的孩子。
-
33 # 楠老師課堂
我認為現在教育界缺少的是敢替老師們說話的領導,老師們被壓制,思想不解放,束手束腳,施展不開。
座標山東,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小學上課時間只有一個多月,原本正常情況下,學生們要寫的作業有:課堂作業一週四次、摘抄一週一次、寫字一週兩次、作文一個學期最少八次。今年,特殊情況下,這些作業怎麼寫?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領導拍板,按照之前要求去準備,期末準備檢查。時間緊任務重,網課效果又不好,需要補的地方很多,還要做這些“無用功”,著實耽誤了時間。而我們隔壁一個學校,這些應付檢查的作業,校長明確說了,不讓準備,如果期末有檢查,他頂著。點贊這位校長,敢於擔當,能讓孩子們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教育界應該是分清氣正的單位,不要被社會不良習氣所影響,補齊短板,受益的是我們的孩子!
-
34 # 語文紅寶書
當今中國教育界最缺失理想化教育,導致功利化教育氾濫。
在我看來,理想化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也是教育的首要屬性和優先屬性。因為教育是面向未來引領未來的,所以它必須超越現實指向未來;因為教育是按照審美規律來塑造教育物件的,所以它必須帶有理想氣質;因為教育必須促進人的發展,所以它必須引導學生建立理想人格,併為建立理想生活、理想社會而奮鬥,而不是像福山那樣杜撰所謂的《文明終結論》來糊弄學生。
理想化的教育具有哪些屬性呢?
首先,它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應試教育之所以飽受詬病,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反人性。比如幸福、自由、健康、快樂的童年決定一生的生活質量,可我們的教育因為搶跑和劇場效應,已經把升學壓力和就業焦慮傳導給兒童,導致快樂的童年被剝奪,導致兒童焦慮、睡眠不足、近視、體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決非教育之福。
又比如前緊後鬆的教育格局顯然不如前鬆後緊更合人性,因為大學生已經成年,即便“三更燈火五更雞”也不足以損毀身體,學業難一些,負擔重一些,大學生也可以承受。
還比如戀愛本是青春期的必需品,但因為應試的壓力,反倒成了稀缺品,致使成年以後戀愛成為奢侈品,獨身越來越多,這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理想化的教育必須扭轉一切,革除應試教育的弊端。
其次,它是美化人性的教育。和應試教育必然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同,理想化的教育培養體格強健、人格優美、能力優秀、心靈強大、個性鮮明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真正的社會精英,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第三,它是和諧高效的教育。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含身體和心理)的和諧。而實現和諧的手段便是採用高效的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成長的意識,充分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動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環境、平臺和指導。
理想化的教育需要高水平的校長和高素質的教師。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人大附中的劉彭芝就是這樣的校長,數學特級孫維綱就是這樣的好老師。
所以,我們的教育最缺少的就是帶有理想氣質又素質優異的校長和老師。
-
35 # 一樣了
因為實行義務教育,技術學校教育,大學教育,每個階段都必須考試。特別是清華北大的考試成績非常不理想,為什麼不讓學生考出滿分呢?
考試成績可以轉化為能力,就是考試能力,應用在公考,研考和博考,就得心應手。把在校大學生都培養成為公務員、研究生和博士生,就能提高國民的素質。因為公務員、研究生和博士生能傳播知識。
所以大量培養公務員、研究生和博士生是當務之急。
-
36 # 盛京知足者
教育已經變成商業,各地都把名校當成拉動經濟的“槓桿”,學校靠收益來謀發展,教師自然也變成注重效益的“商人”。
-
37 # 和風178119172
中國教育界缺少了先正自身,後樹其人的思想和品德,上樑不正,歪風邪氣,想教育出來的國之棟樑之材,是真正的可造之材嗎。?
-
38 # 湘西超風行者
改革方面:實幹的實踐群體的缺乏
心理方面:學科設定處於偏門
擇業方面:有關職業技術的教育與現實連結性差
法律方面:普法教育只停留在專業層面上
服務方面:缺乏一批相關的教師職工隊伍
品德方面:只重視理論的部分效果,意識建設不到位
-
39 # 四十人不惑
缺失的是學校,缺失的是老師。上個幼兒園就能把家庭愁死,上箇中學高中能把家庭返貧,一個縣重點高中起步價十萬黑錢,有幾個家庭受得了,一般點的高中黑錢也得三萬兩萬,知道教育缺失的是什麼了吧,高中太少了,缺口太大了!
-
40 # Z愛我中華H
第一缺少的鍛鍊身體素質,看看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屬於胖胖型。第二缺少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要教唱愛國主義歌曲,80年代上學的時候,每天都會唱一首!第三缺少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猶如溫室裡的花朵,經受不了風吹雨打的!中國應該好好的注重孩子的培養,少年強則國強,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中國現在的教育界幾乎什麼都缺,就說不缺分數和名利。如果一定要比較出最缺失的東西,個人以為是公平
先談基礎教育的不公平。
現有的職稱制度造就了教師之間的不公平。職稱將教師的收入分為三六九等,其中中級、初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收入差距過大,但是大家乾的活卻大體相同。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多年前評職稱沒有那麼麻煩和艱難,但現在卻越來越難、越來越麻煩,甚至連參評的機會都沒有(沒指標)。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現有的績效工資來源於教師總收入的30%,說得難聽點就是管理層用本屬於我們的錢來獎勵所謂的“先進”。主科老師教兩個班,且帶班主任,卻拿不到績效工資的全校平均數。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另外,無論是職稱評定還是績效工資發放,管理層總比一線教師有優勢,這顯然也是不公平的。
教師缺公平,學生也是如此。憑什麼優秀師資去重點班,普通師資去普通班,這對普通班的學生公平嗎?大城市小學教師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可是貧困山區只能靠志願者和學歷較低的教師堅守,這公平嗎?
再談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
憑什麼某些省份高考成績600多分也考不上北大清華,可是某市人500分就能上北大清華,這公平嗎?
有學術潛能、真正潛心做研究的人拿不到課題,得不到資助,評職稱處處受刁難,可是那些長袖善舞的人一旦當上行政領導,各種級別的課題大多歸了他們。這公平嗎?
好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但有些熱門專業的學生卻遭到各大用人單位瘋搶,這公平嗎?
當今的教育界,最缺公平!